第一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课改的实际,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实施上,认真贯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的优势与传统,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组织,强化过程与结果评价,规范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过程性与科学性、地方性与全球性、预成性与生成性、逻辑性与动态性”的融合与平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针对当今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社会的信息化和社会发展对人的挑战,采取开放的态度,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努力提高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力争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进一步明确实施校本性课程的意义
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地方性课程,将对学生的未来,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品味提升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彰显学生个性
未来世界的竞争,其实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型人才的竞争。学生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个性特长的发展也是学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校本课程针对性较强,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爱好,教师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地域文化特质而设立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以差异为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生命质量提升作用至关 1
重要,意义深远。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校本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只有教师才最了解当前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兴趣、需求,没有教师的参与,地方性课程无法研发和实施。然而研究、开发、实施的过程中,虽然教师拥有了时空和机会,但是,如果没有继续教育学习的支持,没有先进理念的引领,没有方式、方法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跨越,课程研发实施的过程将无法进行,从这一层面上,课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取关键作用。
(三)提升办学品味
一所学校的品味的高低取决三个方面的提升:
1、教师的品味,即教师队伍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转轨步伐与速率。因为只有科研型、研究型、反思型教研才能实施有特色、有风格的个性化教育,才能研发出与时俱进地方性校本课程;
2、学生的规格,即培养人的规格,只有个性张扬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修养的学生,才是高规格的学生和人才;
3、课程意识,即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与活动以及生活中不断地创生课程的动态意识。而这三个方面的提升是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践的目标。
三、工作目标
结合区域特点,开发地方可用资源,挖掘地方文化的潜在资源,分析教师特长、能力和学生特点,开发新的课程和整合、改编现有国家与地方课程同步进行。我们将探索实施地方性课程方略,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四、实施校本性课程的策略
(一)教师特点与学生需求的整合校本性课程的开发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个性特长,也需符合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和需求。因而在开发中,教师必须针对自身的个性特点,认真剖析学生的年龄,个性的特点。将相互两者有机的整合,才能最大地发挥课程的互动效应。
(二)办学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整合校本性课程的建设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得以体现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砺练的载体,同时也是有效将两者有机整合得以展现的平台,也只有将两者整合才能发挥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三)学科间的整合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实现学科课程与学科课程真正由分科化走向综合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课程中分科化的教学将知识单列起来,人为地割断了系统间的联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拓展,综合化课程开发已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校本课程应积极地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1、师资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2、实施方式
定授课时间,学校领导参与指导及时调控实施情况。平时对各兴趣班执行教学计划情况进行巡课督查,确保校本课程的实施。
3、具体实施
制定计划,与其他学科一样,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
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写好教育反思,及时总结经验,认真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每学期末进行总结,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与学校特色建设有机结合,与季节、时事事件相结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开发,积累总结经验,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为使我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具实效,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否能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否提高了教
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才能的发展”这三点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在评价形式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自主参与与互动,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尊重、赞赏、等待、帮助”等先进的教学行为来规范落实教师校本课程的执行意识;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常规,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来调动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热情。让学生有一个经历的过程,参与的过程,在经历与参与中体验学习的愉快,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道中学
第二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陆庄小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其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抓手;着眼于全面提高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少年儿童,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有些家庭,由于家长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5、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街道、社区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
(一)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校园礼仪: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
家庭礼仪: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
社会礼仪: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二)以丰富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1、师德榜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
深处。
1、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作为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教学的依据。
2、以“文明礼仪”课程教材为基础,编写各年级“文明礼仪”上课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参照。
六、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 长:韩丙新
副组长:徐会敏 赵金峰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 长:徐会敏
副组长:赵金峰
组 员:王玉霞、刘金艳、郭荣华、韩国华
3、七、课程评价
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和体验、经历;在评价形式上,注重多样性,即可以是表演式、竞赛式、汇报式等;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元性,即可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在评价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发展发现;评价的结果多样,可定量,也可定性。
第三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课本课程开发
姓名:黄瑶
准考证号:252511290202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1)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 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科技、体育、艺术的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将研究与实施相结合。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 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教案 教学材料:自编 课程类型:人文环境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一节)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开发背景与理论依据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近几年多次扩建,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各项装备逐步到位,校园绿化也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仅仅一墙之隔的校园周边环境却不容乐观:学校门前的一条大道上,小商小贩不绝,周围垃圾满天飞,也使学生从小养成不良的习惯;早晨和下午接送孩子的车辆特别多,常常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学校前边的小河生活垃圾泛滥,水污染严重„„这一系列的现象和校园的景致相比,显得极不协调,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形象。由此,我们思考是否可以“校园周边环境”为开发主题,结合教材环境方面的知识开展一系列的环境调查与研究的课程,与学生一起商量讨论后,我们确定了“探究校园周边环境”这一主题,课程也就此开始了。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方法的能力。
2、全面清楚地了解校园周边环境的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初步设想解决的措施。
3、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与人交往、相互合作的社会活动能力。
4、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初步形成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课程实施原则
(一)、育人性原则 校本课是一项实施于全体中小学生的教育活动,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立足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活动必须以人为本。活动内容的确定、形式方法的选择、情境的营造和材料的设计,都应围绕育人这一根本目标进行。
(二)兴趣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贯彻兴趣性原则,是指课程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课程学习又要不断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兴趣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的道理了。坚持兴趣性原则,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生命力的体现,是人们探索某项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学生
第四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 长:董玉景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 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杨强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王桂梅 韩晨霞 王玮 周杰 孙畅 郑胜利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第五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习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近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1998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
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
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习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邢恩锋(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刘玉东(副校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成员: 马云征(副校长),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
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教科室副校长,分管音、体、美教学)
成员:(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
(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及教师培训)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
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 ”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平。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98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