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我在迷雾中寻觅(“年终总结”一篇)
印象2011,词说2011,或“非典型”的个人年终总结:若问我其中最鲜明最深刻的,回答是:雾,还是雾,不完全是纠结的一年,而基本上是与雾结缘的一年,何以?
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一般逻辑,先看我的几次出行吧,小相岭,一路雾中前行;瓦屋山,云遮雾绕;鸡足山的天柱四观,云雾遮住了“西苍洱”和“北玉龙”;还有难忘的贡嘎之行,神山主峰像是在雾中“闭关”,谢绝会客,2011,我在迷雾中寻觅(“年终总结”一篇)。因为今年没继续考研,也没有前年那么紧凑的安排,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我所热爱的户外。我一度迷信地认为,每个人的旅途所遇总是从一定角度暗示了其本人的现实生活状态,至少是种心理映射,为什么有“心灵之旅”一说,因为我们需要从旅途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就在某一个心无旁骛的瞬间,你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启迪,并可将这种收获带回你的现实生活中。在这一点上户外就有着同塔罗牌一样的魔力,不是吗?
而我这“一年的雾”,细想起来便是最好的印证和诠释。如果用塔罗牌来描述:一定程度上是“愚者”,一定程度上是“隐士”,一个跨越了初级阶段却尚未泯灭本性的愚者,一个有了些冷静思考却没有了手中明灯的隐士,这就是雾,不等同于纠结,比纠结更彷徨,又比纠结更有目标、原则和勇气。
从功利计算上,由于遇上了“雾天”,我这一年是像飞机停飞那样停滞不前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供炫耀的“战果”,从结果上是失败的,不过就像我们必然经历阴晴雨雪一样,“雾”的状态也会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中必经的吧,如果没有雾,便也没有“拨云见日”,年终总结《2011,我在迷雾中寻觅(“年终总结”一篇)》。
雾是什么,雾中,你周围的人本来离你并不遥远,但由于看不见,你觉得自己是离群而居;雾中,你特别当心脚下的路,仔细斟酌行进的方向,总是抱着一种会迷失的焦虑,总是带着一种“是对是错”的疑问,或已经迷失;雾中,总是需要更多的尝试,也许是无效的,却也并不能说是无意义的;雾中,你总是憧憬着一种抽象的、意淫的美丽神秘,实际呢,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危险、还可能TMD什么都不是;雾中,是雾里看花,没有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感慨,没有踏雪寻梅、书声琴韵的浪漫,最不知所措的是,你都分不清是客观事物蒙上了一层纱,还是主管意识蒙上了一层灰。
所以,没错,这贴近我现在的状态,就像那张敲打我潜意识的小阿卡那“宝剑二”一样,很有个性与风格,但又确实很“二”,具体到工作、业余、人际、情感,我就不再一一罗列了,这种状态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就当是菜鸟练翅膀的过程。
十一贡嘎之行,我从下子梅村到巴王海的途中遇上了一个还算谈得来得驴友,她的一句话我仍记忆犹新:“没看到贡嘎真面目是有点遗憾,可这雾中也别有一番景致,这次旅途也算是别具一格。”我觉得这句话中蕴含的哲理正是调整我目前状态的一剂良方:即任何事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
年底上螺髻山总算迎来晴好的天气,阳光下山顶的积雪慢慢融化,在寂静的海子边、篝火旁,我们枕着美梦入睡,这一次不仅看到了日出云海,还意想不到地遥望了贡嘎,多有隐喻和戏剧性,无论如何,这是个好兆头,如果要说点新年寄语,我希望我的2012就如这次螺髻山上所感受的明艳照人,如果要用一张塔罗牌来表示,我想应该是“战车”。
第二篇:《迷雾中的逐光者》读后感
这是一个在迷茫中挣扎的灵魂。题目取得非常好:迷雾中的逐光者。
生命存在的展开总是伴随着具体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了境遇总是捎带来了新颖的他人和他物。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中,在自我回顾与反思之中,有些东西显露出来。一个显见的实情是: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都是成功者,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都能在未来一定能够成功。
有太多人与我们不同了。在某些自己所坚持和喜欢的事情上,发现自己的不足,承认别人对自己的超越,这是一个平凡者的成熟与勇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走向怠惰与放弃,并不意味着我们走向悲观与绝望。
正面自己与他人相比的脆弱与渺小只是起点。
问题是需要更深一步的反思:那些我喜欢并追求的、并只有在与他人相比较中才能得到成败判断事物,是否真的就是本己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只是在人云亦云或者世俗流言蜚语中得到确定,我们总是在永远的不知名的众多他者的对比中不断妥协自己的内心的情感和意志而走向心平气和以度日,或者自欺以苟活,那就是生命最大的迷雾。
穿透迷雾的,就是光。
本来光无所不在,但总为云翳所遮蔽。
然而,云翳无论多么遮天蔽日,总有透露光亮的缝隙。如其不然,云翳自身也是不能显现的。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讲自身引向那透光的缝隙。我们太多人都噩噩然地融身于云翳,而非跃入缝隙去寻求光明。
作者找到了缝隙之光,并随光戮力而行,她以图书馆和操场为皈依。
图书馆和操场,这是大学的两处圣地:灵魂与身体的修炼场。
迷雾重重,光影摇曳。天地与万物并未能在这作为起始处的奔逐中就清晰展现自身,向光而逐,还有很长的旅程。
我们能在与他人对比的差距中勇敢地坚持,我们能在自我渺小的认知中找到自己受到他人肯定的意义,这是一个平凡者自我情感安顿的初期境界。
情感的纠结与撕裂,只是逐光之行展开的契机。但情感自身并不一定能持守而力行。
我们还需要更为清晰的目光去观看,更为明智的理解去领悟,更为坚定的意志去坚持……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寻找属于自己一个人道路,那是一条羊肠小道,那是我们不能再借助他人的光芒照亮自己脚下而只能依靠自己去照亮的林间小道。然后,由此小道,引导我们自己行之而成的栖居之家——只有我才能造就的,只有我才能居住的广袤天地之一隅。
我们并不绝物,更不绝世,并且不违背与厌弃世俗意义的慈善与成就,但我们更要深刻地领悟造就自身的那种更为深邃的力量,那种因着深刻、因着坚持、因着真实、因着本己的力量而有的创造物与生存本身。
每个人都有自贵于己者,这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天爵,但云翳总是让你去追逐求贵于人者的人爵。这是令人悲哀的今日大学的现状。
这个在迷雾中逐光的灵魂,如今开始迈步,将一定会走在自我照亮的林间之道上。
让我感触的是,这个灵魂是学习哲学的。
第三篇:《迷雾中的逐光者》读后感
《迷雾中的逐光者》读后感
(原文)
迷雾中的逐光者
她的未来是迷雾茫茫一片,但是她依旧不放弃追寻阳光。2014年,她经过三年高中生涯题海中的打磨洗刷,实现了自己的象牙塔之梦,并且来到了中国的魔都——上海,开始了大学的生活。大学,是所有高考生心中最值得激励自己的存在。她一直以为到了大学,只要还像高中一样学习就可以,然而事实证明她错的彻底。最初的时候,当大家穿着军训服一起在烈日下训练,她认为大家是一样的。可是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步展开,看到周围一个个同学能歌善舞,展示自己的才艺的时候,她开始沉默,因为,差距显而易见。这个时候,她还尝试着安慰自己,“没关系的,我在学习上做好就行了!”然而,事实并不如她想象的那样,学习上,只有她自己蹩脚的英文发音,提出可笑的问题以及与他人相差慎远的知识储蓄。生活上,她很难和其他的同学有共同的话题,因为世界相隔太远,宛若两个世界。她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她的一个同学很嘲讽的对她说某某太笨了,连微波炉都不会用。那个时候她内心悚然一惊,像是自己最无能的一面以另一种方式被暴露了出来。但是她当时的回答只能支支吾吾的表示赞同。生活环境的迥异不同使得她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犹如天堑,巨大的恐慌与自卑感开始铺天盖地的袭来,她想要改变,于是各种尝试,尝试唱歌,然而五音不全;尝试学习乐器,然而乐感与手指的协调太差;努力的记忆英语,使用各种英语软件提高自己口音……然而,越学越挫败,她在最无力的时候只能努力抬头看天空,因为不想眼泪掉下来。她迷惘,痛苦,焦虑,不知所措,她感觉自己的未来就是一片迷雾,很难找到出路。后来,为了克制自己的自卑以及负面情绪,她开始天天待在图书馆,将自己扔到书的海洋里。她像一块海绵一样,尽可能的吸收书中的知识。她也在书本中找到被自己遗弃的自己,一个曾经快乐,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她逐渐意识到尽管差距不可避免,但是她可以尽量做到从此刻开始缩小差距,成就更优秀的自己!她一直在这样做,她也会一直这样做下去。图书馆是她情绪的寄托地,操场也是她的乐土。天气晴朗的时候,她会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去操场上散步,聊天,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校外,她开始参加积极的参加志愿者活动,当看到自己微弱的力量被别人需要以及肯定的时,她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就是她,身处迷雾,依旧努力追逐阳光,只为有一天可以不再迷惘,坚定如石。
她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未来。
读后感:
这是一个在迷茫中挣扎的灵魂。
题目取得非常好:迷雾中的逐光者。
生命存在的展开总是伴随着具体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了境遇总是捎带来了新颖的他人和他物。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中,在自我回顾与反思之中,有些东西显露出来。一个显见的实情是: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都是成功者,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都能在未来一定能够成功。
有太多人与我们不同了。在某些自己所坚持和喜欢的事情上,发现自己的不足,承认别人对自己的超越,这是一个平凡者的成熟与勇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走向怠惰与放弃,并不意味着我们走向悲观与绝望。
正面自己与他人相比的脆弱与渺小只是起点。
问题是需要更深一步的反思:那些我喜欢并追求的、并只有在与他人相比较中才能得到成败判断事物,是否真的就是本己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只是在人云亦云或者世俗流言蜚语中得到确定,我们总是在永远的不知名的众多他者的对比中不断妥协自己的内心的情感和意志而走向心平气和以度日,或者自欺以苟活,那就是生命最大的迷雾。
穿透迷雾的,就是光。
本来光无所不在,但总为云翳所遮蔽。
然而,云翳无论多么遮天蔽日,总有透露光亮的缝隙。如其不然,云翳自身也是不能显现的。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讲自身引向那透光的缝隙。我们太多人都噩噩然地融身于云翳,而非跃入缝隙去寻求光明。
作者找到了缝隙之光,并随光戮力而行,她以图书馆和操场为皈依。
图书馆和操场,这是大学的两处圣地:灵魂与身体的修炼场。
迷雾重重,光影摇曳。天地与万物并未能在这作为起始处的奔逐中就清晰展现自身,向光而逐,还有很长的旅程。
我们能在与他人对比的差距中勇敢地坚持,我们能在自我渺小的认知中找到自己受到他人肯定的意义,这是一个平凡者自我情感安顿的初期境界。
情感的纠结与撕裂,只是逐光之行展开的契机。但情感自身并不一定能持守而力行。
我们还需要更为清晰的目光去观看,更为明智的理解去领悟,更为坚定的意志去坚持……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寻找属于自己一个人道路,那是一条羊肠小道,那是我们不能再借助他人的光芒照亮自己脚下而只能依靠自己去照亮的林间小道。然后,由此小道,引导我们自己行之而成的栖居之家——只有我才能造就的,只有我才能居住的广袤天地之一隅。
我们并不绝物,更不绝世,并且不违背与厌弃世俗意义的慈善与成就,但我们更要深刻地领悟造就自身的那种更为深邃的力量,那种因着深刻、因着坚持、因着真实、因着本己的力量而有的创造物与生存本身。
每个人都有自贵于己者,这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天爵,但云翳总是让你去追逐求贵于人者的人爵。这是令人悲哀的今日大学的现状。
这个在迷雾中逐光的灵魂,如今开始迈步,将一定会走在自我照亮的林间之道上。
让我感触的是,这个灵魂是学习哲学的。
第四篇:六月有奖征文:触动迷雾中的爱
六月有奖征文:触动迷雾中的爱
有些爱,是漫天的迷雾。紧紧包裹着广袤大地氤氲在浩瀚的穹宇之中。深陷其中的我们自以为迷失了方向,无助地彷徨。寂寞孤独如同黯然的泪光充实着我们飘忽不定的灵魂。可我们也许遗忘了人体本身最美好的事物即使我们在茫茫迷雾中失去了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我们还有触觉。那是紧连着我们心的神经感受,那是紧扣着我们大脑的精神感官;那漫天迷雾又怎能阻挡来自人体最为敏感的渴望的存在?
父亲是一位人民警察,我与他相同,长得虎虎生风,颇有精神气。父亲也十分憨厚老实,与朋友赤诚相待,总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父亲经常对我说,如果别人待我好,就应百倍地偿还给别人。这不是人与人之间慷慨的给予而是心与心之间最真挚的流动。
但我对于父亲的遗传唯有一点不满我与他皆是不苟言笑。总是喜欢吧一切情绪藏在心里,不喜表露,别人总以为我们热情欠缺。可父亲依然有许多好友,也许是他的忠诚与强烈的责任心深深感染了他周边的人。有时工作勤勤恳恳直到很晚。夜深了,睡梦中的我迷迷糊糊地会听见大门哐当的呻吟。而清晨又早早地醒来奔向工作岗位。父亲稀疏的眉翼和散漫的双眼都会以为他被人醐醍灌顶了一番。圆溜的突兀肚皮更是让人肯定了他的慵懒。但熟络父亲的人都知道,父亲工作时眉宇间流露的坚毅与双眼虔诚的执着毫不逊于上场作战将军的气度。已往看似笨拙的身躯却在擒拿中爆发他不属于年轻时敏捷迅速和旺盛的热情。即使与部下一起,他也是甘当冲锋在前的人。由于父亲待下属亲切友好,没有丝毫官架子,所以父亲的部下对与父亲总是怀着崇敬与信服。当一家人在大街上散步,偶遇的几位父亲下属都会友好地招呼一声。我想他们对于父亲是发育内心的尊敬与感激,起码我遇到自己的老师时总不会招呼得那么亲近,尽管心怀感激但仍藏着几丝忌惮。
但就是因为父亲的高度责任心,父亲很少陪我。每每看见自己的表妹一只手牵着自己的母亲,一只手揽自己的着父亲,心中勉不会由生出缕缕酸楚。依稀记得这些情景只在我幼儿时才有,那时一家人并不富裕,但真的很幸福。还好我向父亲一样很坚强,还好我够坚强,以至于在父亲没有陪伴我的岁月里,我不会懦弱地流下眼泪。
父亲陪我最久的一次,便是我耳朵犯病,疼得厉害。于是第二天一家人陪我到省医院诊治。初次的环境让我很陌生,难免有些颤栗。到拍片子,我的心更是紧张得厉害。隔着一扇门,我依稀看见一抹模糊的身影,是母亲吗?当我走出来,父亲淡淡地看了我一眼,便去交单。可母亲对我说,父亲其实一直焦急地在门口等待,总说我胆小,担心我害怕,其实他把对我的爱都藏在心中。我眼睛泛红,看着那茫茫人海中高大的身影此时在拥挤的队伍中显得无措却努力地向前挤去,我终于为父亲流下了第一滴泪水。
打吊针时,我头一次枕在父亲的腿上,看着那药水滴滴答答地从小管中流下来,眼中噙满了迷雾般的朦胧。我渐渐熟睡,睡得分外安稳。醒来时,父亲打着呼噜沉沉地睡去。看着他与我相似的脸庞,我想我们永远是父女。因为我们都把彼此的爱藏在心中,故意抹上一层迷雾,但终是抵挡不出阳光的蒸腾。
有些爱,深深地埋藏在迷雾中。在没有阳光时,触觉就是我们的第二缕阳光。我们通过抚摸迷雾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去认真地感触外界所带给我们心灵的感觉,再用我们的大脑去认真辨别。就会发现我们一直所追寻的都在我们身边,我们从没孤独过
江西抚州乐安县江西省乐安县第二中学初二:李斯瑾
第五篇:在雾中寻找黎明抒情散文
每年春节,我都会与父母回老家看望奶奶。
济南的冬天冷得吓人。衰朽的空气渗透在冰冷的气温中,灰蒙蒙地浸泡着我。我紧紧贴着车的窗户,闭上了眼。
直至夜里,我们三人才狼狈地到达。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中年男人——我的叔叔。他开着一辆三轮车,枯哑的“吱吱”声暗示着他主人的穷困潦倒。“你们回来了?”惨白的灯光粘在他的牙齿上,黏稠地漫开。我一阵恶心,转过头去。
这个男人就是我的超子叔。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以殴打老婆孩子为乐,像一滩烂泥。这是我姑姑的原话。住了几日,我便对奶奶家熟悉起来,便四处溜达。在一间老屋里,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她的眉骨上布满了淤青,藤蔓般一路蔓延到嘴角,暗红的脸上结着几个痂,浮肿的手指笨拙而僵硬地穿梭在针线间。只有她眼睛里的光彩,才能证明她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她,就是超子叔叔的媳妇——媛婶。
“又织毛衣?啊!娘的,织那么多当饭吃啊!”暴怒的声音炸裂在阴暗狭小的屋子里。铁针拉扯着未完成的毛衣,被一双干枯的手撕裂着,狠狠地掷在地上。媛婶安静得出奇,直挺挺地坐着。方才眼里的光芒熄灭了,现在她真的像一具挺尸了。
“妈妈——”“别哭,别哭……”一个稚嫩的声音解冻了满屋子的冰,媛婶的眼里忽然生动起来。慌乱地伸开胳膊,紧紧地扣着她的孩子,仿佛拥着来自沸水里的最温暖的太阳。眼泪滴落在水泥地上,温柔地晕开。她紧紧地闭着眼睛,耳语着,呢喃着。“宝贝,没事……妈妈再给你织一件……没事的……”她抬起头,含着泪,嫣然一笑。黎明在他的脸上悄然绽放。
除夕夜,万家灯火,孩子们买了烟火便聚在一起嬉笑着,追逐着。鞭炮的声音融进了夜色,欢声笑语,无处不在。丝丝缕缕的温暖都暗示着这是一个祥和的夜晚。我安静地坐在台阶上,直到我的眼神扫过了乐乐——奶奶家养的一条老狗。它和一个瓦罐拴在一起,相依为命整整三年。我注视着他的眼睛,它们映满了烟花绽放的荒凉。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像在沙漠里等待求救的人;像最凛冽的寒风;像坐在菩提树下老态龙钟的僧人。这是一个救赎的人应该有的姿态。我不敢再去看它的眼。绝望、悲哀、厌恶,又充满希望。这所有的眼神的味道混在一起,温火慢炖,熬成一锅催人泪下的汤,令我止不住地颤抖。
几乎同时,我听到了几声呜咽,那是来自小屋里一个低沉的压抑的男人哭泣。从虚掩的门缝里,我看见了超子叔佝偻的背影。在他的身边,铺满了杂乱的报纸,旧的,新的,每张都有密密麻麻的圈点:“就业,让你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招聘农民工”,“如何找到工作找到光明的未来”……我怔怔地看着他。他的哽咽压抑吞没了整个老屋。仿佛被大雾弥漫,绝望而又抱着希望。我忽然记起那条狗的眼神,令人为之动容。他的泪大滴大滴地落在手里紧紧攥着的结婚照上。照片里他的媛婶,满眼的幸福与柔情。我悄悄地离开。
我听见我的身体里刮起一阵狂风,它尖锐地呼啸着,穿透了我的视觉和听觉。我知道,那一定是十多年来,疯狂地沉积在我身体里的大雾。我走了好远好远的路,抬头看着圆润的月亮,那种忽然的顿悟就像一只蜷缩在茫茫草原中的鹿,在天圆地方的荒凉里,突然仰头发现了北极光。原来,每个人都在雾中,都在不断地奔向自己的黎明。我们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有时,我会低头分辨泥潭里的足印,从陷下去的码数里猜测世间随手赠与的一点深意。
迷惘屈辱的尽头,其实有一潭深深的光明温存着,这是生活最终教给每个人的事。不管有没有灾难,其实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劫后余生。雪,温柔地落下来,像生命河中干净而松散的沙子。但愿一切吉祥如意。仿佛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远方忽然飘来一抹轻柔的暖光,亲人的呼唤声召唤着我要吃年夜饭了。我望着远方,大声地回应。
一步一步的,我微笑着,拨开紧紧缠绕周身的浓雾,走向那温暖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