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纠纷调解的调研报告
基层纠纷调解的调研报告
通过对相关乡镇、社区、村组以及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在全市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平安安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基本健全,人民调解网络基本形成。调研组所到的乡(镇)都设有固定的人民调解庭,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基本做到了“五有”、“四落实”和“六统一”(即:有表识牌、有调解场所、有印章、有回访记录簿、有统计台帐;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有统一标牌、统一印章、统一人民调解标识、统一程序、统一制度、统一调解文书)。
(二)基层人民调解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需要,乡镇调解组织均由乡镇有关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负责人都是调委会成员。为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各县区政府还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司法所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选派具有法律知识、作风过硬、热心为民服务的司法干部担当司法所长,大多数县区解决了司法所长的副科级待遇,使司法所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村支书或村主任为村调委会主任,各村民小组组长为调解信息员,经群众推荐在群众中有威信、有文化、懂法律、办事公道、热心调解工作的村民担任村调解员。各县区坚持抓好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调解员,有效提高了全市基层人民调解队伍素质。
(三)基层人民调解制度体系基本成型。全市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了领导负责和归口调处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调解、谁负责善后,谁出问题、谁承担责任”的原则,落实人民调解的领导责任和调解员的岗位职责。各县区、乡镇政府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年终的目标考核,实行“一月一排查、一季度一分析,半年一小结,年终总考核”的定期排查和分析通报制度。各县区按照统一要求,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印制了制式调解法律文书,基本做到基层调解委员会法律文书规范化,全市大多数村级调委会的调解工作都建立了规范化档案;建立乡、村调解组织联动机制,互相配合、相互支持,逐步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调解工作体系。
(四)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近年来,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的范围由过去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多发性民间纠纷,逐步扩展到土地、林地界畔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拖欠农民工资等各方面的纠纷。刑事案件,更无民事纠纷因化解不及时而转为刑事案件。
二、存在的问题
人民调解工作在促进我市基层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不够深入。部分干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对人民调解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着消极应对调解工作的现象,特别是对在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方面力度不够。二是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少数调解员文化素质低,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欠缺,调解技能差,不能公正调解,影响了人民调解的成功率。有的调解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三是保障机
制不够健全。村级调解委员会缺少工作经费,调解人员待遇较低,甚至没有任何报酬。乡镇司法所作为乡镇调解工作的主力军,人员少,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新的规定,进一步巩固乡镇、村调委会,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调委会,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二是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法律界人士、专业技术人员等以个人身份担任调解员。要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重点加强对调委会主任和调解骨干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纠纷的能力。
三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调解工作制度化建设,推进调解文书规范化,使调解协议的法律性更强。
四是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要不断探索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相互配合,公、检、法、司、信访等多部门分工负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协调,乡镇各部门积极参与的社会矛盾大调解的工作格局。
第二篇: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一、工作概况
从我县近几年调解的社会矛盾纠纷情况来看,纠纷的主要类型有: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务纠纷、交通事故人损赔偿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其中婚姻家庭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两类纠纷要占到总数的40%左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务关系、土地承包等两类纠纷占总数的10%。此外为其他各类纠纷(如赔偿、合同、医疗纠纷占总数的50%左右)。2009年我院共受理纠纷件,调解纠纷件,劝阻群体性上访起,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25件,防止民转刑案件853件,为建设平安阿瓦提县作出了贡献。
二、民事案件的新特点
近年来,民事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利益诉求多样化、复杂化。除传统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以及分家析产、财产权利、权属争议案件以外,还受理了农业承包合同中的各种新类型案件;二是大案、要案及疑难案件逐年上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方式的转变,劳动争议案件、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等案件均呈上升趋势。这类案件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处理不当,即会影响社会稳定;三是群体性纠纷案件审理难度加大。随着外来人口、和入疆打工包地人员的增多,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城市建设等一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城乡一体化的复杂背景下,引发了农
村土地纠纷、种子买卖等群体性纠纷。这类案件利益冲突加剧,容易造成连锁反应,带来群诉群访;四是涉外案件等敏感性案件逐年增多。大量社会矛盾和纠纷集中到法院,一方面说明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诸多手段和方法中,司法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人民法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已经更多地担负起平复社会矛盾、依法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职责。依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最为紧迫的任务。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工作观念,把调解的理念和做法贯穿于案件处理的全过程。调解不仅是一种做法,更是一种理念。为了把调解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我们党组要求,对于每一起案件,都要做到诉前和诉中,庭前和庭审,庭上和庭下调解相结合,做到层层衔接,环环相扣。在立案庭成立诉讼调解中心,积极开展庭前调解。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和紧急的、有矛盾激化可能的案件,立案后,在告知当事人诉讼风险并征得其同意后,即由立案庭法官主持开展调解。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但有调解可能的,立案庭在移送审判庭时向主审法官说明情况,由主审法官在答辩期内继续进行调解。在我院,今年1-3月份,我院民事案件的调解率达到了70%以上,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节省
了审判资源。
(二)、加强立案管理,强化职责意识,严格把好立案关口,对当事人进行诉前引导、劝导。当事人到我院立案、诉讼,我们首先告知其诉讼风险,主动说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简便、快捷、不收费和有利于和平相处的优势,在不违背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劝导、帮助当事人首先选择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对当事人不同意诉前调解和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依法审查立案。通过以上措施,大量发生纠纷的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这样一来,我院的民事案件大量的减少,涉诉上访的案件也基本上不再发生,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提高了审判效率。
(三)、全员参与,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因素,使调解工作形成氛围。在调解工作中,我院要求干警树立起用最大的热心为司法服务的意识。党组以身作则,全院干警众志成城,凭着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片真心,通过人人搞调解,案案重调解的工作态度,千方百计的把当事人的经济损失缩小到最低的限度,为当事人切实解决问题,真正作到案结事了。
三、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现实困境
(一)现代化实践表明,案件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附带产品,在我国,诉讼发展高潮同样成为现代化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且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结果是一方面是法院案件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是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如仲裁机
构门前冷落,民间调解更是日渐弱化。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局限性。人民调解在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之际,尽管其正当性和效力有所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在纠纷解决方面的社会作用,但是在缓解社会矛盾冲突方面的作用却非常有限:人民调解对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但对解决重大矛盾纠纷显得无能为力。
(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尚未成熟。我国现行的纠纷解决方式除以法院判决和法院调解为主的诉讼解决方式外,诉讼外解决方式包括仲裁、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行政机关的纠纷处理机制、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以及民间组织调解,还包括极富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它们共同组成当代中国的纠纷解决体系。但由于存在各自为政、适用依据不
一、机构组成人员素质不高、规范和程序过于随意以及缺乏当事人信任等问题,总体看,现行的纠纷解决体系解纠效力不高,结构、布局不合理,过于倚重诉讼解决纠纷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高,在实践中作用突出(如人民调解制度),有的则形同虚设;我县运行并成立的“三调联动”机制也有待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成熟并完善。
四、妥善解决涉诉社会矛盾的思路
(一)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各级司法调解中
心和基层调委会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和第一道防线,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其职能作用,农村调委会要立足广大农村,依法调处,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简单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坚决杜绝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努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二)把涉法矛盾纠纷纳入依法解决轨道。法律部门应当以化解涉法矛盾纠纷为已任,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切实解决好各类民事、刑事、行政纠纷,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对公民与村(居)之间出现的承包合同、不法侵权等纠纷,在依法调处无果的情况下,引导当事人运用诉讼或仲裁的方式寻求依法解决,教育规劝当事人不要采取聚众围攻、越级上访等方式解决纠纷;对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能够运用行政手段、非诉讼调解手段解决的,尽最大可能地依靠本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公平合理地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三)巩固办案效果法.案件调解后,对案件中及时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书,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防止新的民事纠纷的产生,巩固调解的社会效果.同时,针对调解结案、未当庭及时履行承诺义务的,督促其届时自觉履行,减少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给当事人节省不必要的费用和不浪费更多的司法资源,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解决纷争、化
解矛盾.试想,如果只是调解结案而后又申请强制执行,那么调解则失去了意义.因此,巩固办案效果,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亦是调解应当解决的问题。
(四)、既然是人民内部矛盾就应按照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中心问题是要对当事人进行团结教育。许多案件的处理都说明采用适当的形式抓好团结教育,可以清除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利于纠纷的顺利解决,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司法调解作为构筑民心工程、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重要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效是不言而喻的。怎样发挥司法调解的作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同时要坚持“对简易案件简单快捷出效率,对复杂案件精雕细琢出精品”的办案思路。司法调解的充分运用,将会使案件出现调解结案多、判决少,判决后服的多、上诉的少,判决生效后息诉的多、申诉上访的少的良性循环,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篇:九江市创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九江市创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是新时期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省委宣传部部署和要求,九江市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对全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了调研。我们在全市各县区先行调研上报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庐山区、瑞昌市、都昌县等县(市、区),召开各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对我市社会矛盾纷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九江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协同努力下,强化民生理念,着力构建社会纠纷排查调解体系,使之成为化解矛盾、构建平安和谐九江的稳压器,确保了九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为做好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的做法和基本经验近年来,九江市各级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手促发展,一手保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全市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2009年全市共排查出社会矛盾纷纷12463件,成功调处11889件,成功率达95.4%,在2009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九江市公众安全指数为95.99%,治安好转率位居全省第三。九江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经验和成效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位推进,创新了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设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整体联动。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性,2009年市委常委会先后4次研究综治工作,提出了“生产安全、生活安宁、百姓安居、社会安定”的综治工作总体要求,142个正处级市直(驻市)单位全部被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单位,综治工作实现全覆盖。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督查督办和情况通报制度,对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讲评通报,督查督办。市委市政府把综治工作纳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考评体系之中,市综治委把平安创建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综治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坚持严格问责,倒逼工作落实,2009年以来,全市26个单位受到责任查究,43人受到相关处分。二是组织体系健全,覆盖到边到点。市、县、乡(镇)、村都成立了自上而下,守土有责,响应快速,行动有力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体系。各县区均成立了80人以上的专业巡防队,全市组织了8000余人的义务巡逻队员协防。从县、乡两级先后派出8237名机关干部作为综治特派员挂点本地自然村,协助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全市1797个村和居委会成立了和谐平安协会,19364个自然村成立了和谐平安理事会。修水县各村还健全完善了“一室”(综治室)、“二会”(调解委员会、治保会)、“三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员、治安信息员、综治特派员)、“四队”(治安巡防队、社区保安队、平安志愿者队、看楼护院队)的组织设臵。三是加大经费投入,筑造坚实防线。明确规定各级综治办的人员和经费落实,并确保经费的逐年递增。为实现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控,九江市还投资上千万元建设“天网”工程,在市区及县城、乡镇等重要地段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筑牢了技防防线。各县区不断加大综治经费投入,2009年星子县落实赴省进京劝返工作经费10万元,并拨付专项经费开通了“民声通道”、“网上信访”和书记、县长热线。
(二)强化责任,创新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 一是延伸信息预警触角,创新了排查机制。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三早”(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在维稳工作上采取“望、闻、问、切”的四排查的良好方法。二是构建矛盾调解体系,创新了联创机制。全市217个乡镇按照统一规范设立了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形成了矛盾纠纷联合调解、社会治安联合防控、安全隐患联合治理、和谐平安联合创建、为民服务联合行动的“五联”新格局。在与外省外市交界处,注重开展跨区域联谊联防,勤走动,常沟通、互通有无。同时积极探索村级和谐平安创建的新载体,以和谐平安协会和和谐平安理事会为平台,实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和谐新局面。和谐平安三级联创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综治办及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三是整合矛盾调解资源,创新了调处机制。全市各县(市、区、山)政法部门设立了“三调联动”工作办公室,乡镇、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衔接配套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调解工作的“三位一体、两级互动”体系。
创新工作方法带来良好工作成效,2009年,全市共排查出12463件矛盾纠纷,并得以及时化解,化解率达95.9%。市属84家国有企业现已基本完成改制63家,臵换职工身份3万余人,未发生涉企群体性事件和赴省以上非正常上访。全市和谐拆迁总面积200余万平方米,超过近几年拆迁面积的总和,未发生严重冲突、群体性事件和较大规模的群体上访。瑞昌市在解决赛湖农场分田地的纠纷上,市四套班子带队,20多个市直部门组成7个工作组,深入农场各大队,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和法规,反馈民情民意,圆满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德安县以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为依托,把化解矛盾纠纷与综治考核、治安防控、停访息诉、法制宣传服务相结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彭泽县在通过多部门联动,把信息公开争取群众支持,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和化解安全隐患等工作做实做好,确保了核电、铜九铁路等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保障民生,创新了矛盾纠纷调解思路
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打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基础,从源头上减少了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
一是实施强工兴城战略,改善了生活环境。2009年93件重点惠民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两声三乱”(麻将声、鞭炮声、乱停、乱放、乱摆)整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实施“绿化工程”、“畅通工程”、“平安工程”,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保障城市饮水、生态和人居安全。各县(市、区)大力开展了文明县城、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县城、乡镇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促进了科学决策。我市创建了全省首家“民声直通车”自动化综合平台,全年受理咨询、建议和诉求5187件,办结率达99.3%。官场、市场“两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行政许可项目、投资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审批平均时限缩减35%以上。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了民生需求。2009年新增城镇就业7.9万人,其中“4050”人员9700人;为残疾人购买1404个公益岗位,免费进行技能和创业培训17余万人,居全省首位。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有了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下岗工人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9年各类保险惠及300余万人。
二、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成因与发展趋势
我市各级组织,特别是各级综治部门,认真分析矛盾纠纷的发展变化,力图做到超前预警,提前化解。经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的特征,特别是城市、城乡结合部、基层广大农村的矛盾纠纷呈多发状态。
(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一是改革进程中因配套措施不到位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前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尤其是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更为多发。二是政府管理过程中因行政行为的偏差引发的矛盾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因出发点的不同,也容易产生矛盾纠纷。近年来,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与被管理的摊贩、车主和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较为常见,计划生育、帮贫扶困工作中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此外,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也极易引发矛盾纠纷。三是市场经济深化过程中因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前,利益冲突日益成为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纠纷、民间借贷、承包合同纠纷、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和房屋宅基地纠纷、山林湖泊权属纠纷等涉及经济利益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如我市的都昌县、星子县等鄱阳湖周边县区就常因湖泊水域发生纷争,甚至发生跨市的矛盾纠纷。四是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拖薪欠薪等劳资纠纷,交通肇事认定、赔偿和医疗事故纠纷等突发性事件也常常引发矛盾纠纷。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变化和趋势。当前的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表现类型增多。过去占所有矛盾纠纷的80%以上的山林、水土、宅基地、邻里和殡葬等五类矛盾纠纷有所下降,其它矛盾纠纷呈上升态势。近年来,安全隐患、征地、医患、污染、企改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大幅度增加。二是主体逐渐多元化。过去基层矛盾纠纷主体多为个人,现在矛盾纠纷主体可能是个人、集体、村委会,甚至是基层政府或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特别是体现在当前的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和城市管理方面。三是诱因更为复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等原因,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广泛多样和复杂。四是反复性更大。在调研中,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反映不少群众反复信访已成普遍现象。五是群体性纠纷愈加突出。拆迁安臵、征地补偿、企业改制、山林、水土纠纷涉及群体利益产生的纠纷,极易由一般性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纠纷。
三、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提高调解效率的建议 我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综治工作人员,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的工作成效,构建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结合实际情况,从组织建设、提高认识和采取有效方法诸方面,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要建立健全矛盾调解组织体系,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基础。
要建立职责明确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组织机构,在部门联动配合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各部门要成立维稳办公室,并成为常设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拔付专门经费。要注重视发挥村镇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在人员、经费、装备上加大投入,形成市、县、乡、村、村民小组的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矛盾纠纷调处体系。要加强调解员队伍选拔任用和培训管理,及时总结交流矛盾纠纷调解的经验,建议分期举办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论坛。交流矛盾纠纷调处的经验,探讨新思路、新办法,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水平。
(二)要畅通民意反馈通道,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要采取多层面、多途径、多形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一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真正发挥“第一关口”了解社情民意,教育疏导群众的作用。二要加强党政领导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热线电话、领导接访日等民意反馈通道,为老百姓搭起民意表达、社会监督和对话协商的平台。三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民团体、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代表群体反映诉求,并通过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商调解,促使问题的解决。
(三)要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消除矛盾纠纷产生的认识误区。
当前部分群众存在只要有事就得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矛盾纠纷的产生和恶化。要纠正这种认识偏差,舆论引导极为重要。
一要广泛普及法律知识。要善于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短信、宣传单、宣传栏、农家书屋等有效媒体,扩大法制宣传的渠道。要在广大基层干部当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避免工作失误引发矛盾纠纷。二要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理念。要充分宣传“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远亲不如近邻”、“重义轻利,礼尚往来”等教化群众和睦相处、维护社会稳定的传统文明礼仪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并一以贯之,长期宣传。三要强化警示导向教育。要把极个别胡搅蛮缠,以身试法受到处罚的典型做反面教材,让群众知晓,狠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歪风,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四)要加大民生投入和社会保障力度,堵住产生矛盾纠纷的根源。
调研中发现,社会矛盾纠纷的实质就是经济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其他各类矛盾产生的根源。因此,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改善民生、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化解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
一要健全公平的利益和保障机制。要努力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确保各利益主体在分配上机会平等。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机制运行,克服体制性障碍,打击不正当竞争,减少行政干预。要努力健全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庐山区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为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征地拆迁产生的矛盾纠纷大为减少。2009年,该区因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共拆迁50余万平方米,涉及3000多户,由于工作到位,拆迁非常顺利。二是政府部门要让利于民。政府与民争利,群众受到不公正对待,就容易导致矛盾纠纷。各级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多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与民争利。2009年,庐山管理局为保护景区环境,取消了出租车,开通环保观光车。在合理补偿后,又为原来的出租车司机和庐山当地居民提供了300多个环保车司机岗位,切实解决了就业难而导致矛盾产生的问题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要努力缩小城乡和公民身份差别。当前因身份差别和城乡差别导致补偿的巨大差异越来越被人们热议和指责,该现象的存在无疑曝露出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极需从立法层面加以解决。
(五)要讲究排查调解的方法,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效率。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坏境千差万别,在调处过程中必须特别讲究调解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一是端正对矛盾主体的认识。要坚持凡是老百姓有诉求的,必有其合理之处的理念,对矛盾纠纷当事人,尤其是对上访群众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要坚持持安定团结,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的原则,尊重事实,依法调处,不徇私枉法。同时对少数胡搅蛮缠,企图实现非法目的人要依法处臵,坚决制止过度闹访行为。调研中,不少基层干部呼吁上级部门在制定矛盾纠纷调处的相关政策时,不应一味求稳,甚至以妥协、退让等方式求稳,该严厉的政策要严厉。二是加强民间矛盾纠纷信息畅通工作。要大力发展和依靠基层维稳信息员,提高反应能力,并在社会上广布信息耳目,保证矛盾排查机关耳聪目明,全面掌握社情动态,有效控制和及早调解社会矛盾纠纷。例如庐山区就构建了“明暗”两线通道,在村组层面上明线维稳信息联络员共有776名,“暗线”情报信息员80余名。一明一暗两线情报信息通道的同时运行,在搜集不稳定因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实施矛盾纠纷解决结果预知策略。不少矛盾纠纷当事人之所以在调解、行政、司法等解决方式之间来回折腾,就是因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更有效。因此在矛盾纠纷调处的前期,调解机关就应联合相关部门,针对矛盾纠纷的种类,分析出不同途径下相应结果,并告知当事人,让其选择解决方案。如瑞昌市在调解矛盾纠纷中,就采取法院、司法、信访、综治等部门和人民调解员、律师等联合成立提前介入调解小组,把司法的、行政的和人民调解的各种方式处理事件的结果一齐摆在当事人面前,让其了解事实,想明道理,选择最佳处理方案。四是善于借助有效的化解媒介。要吸纳当地的老前辈、退休干部、老教师等有声望、地位高、说话有威信的人参加到矛盾纠纷的调处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成为小矛盾的化解者、大矛盾的调和人,维护稳定的带头人。如都昌县南峰镇,就利用当地的有名望的老人,成功制止了一场由洪、余两族姓争夺采沙场导致近百人械斗的恶性群体事件。
第四篇: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3月下旬,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朱承平、赵宽带领下,对我市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期间,委员们还到芜湖市考察学习医患纠纷处理工作的经验,现将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不断引导医护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医患沟通,恪守职业道德,强化技术和业务管理,坚持医疗安全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各项管理制度和医疗服务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把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心向临床一线前移,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多次聘请北京法律专家来院作“依法行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专题讲学,聘请北京文化传播公司专业人员来院进行“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专业培训,做到了“从员工教育入手,以制度管理为抓手,内涵建设与服务形象同时抓”,使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使我市医患纠纷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二、存在问题
1、医闹现象比较普遍。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医患纠纷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无理取闹的现象反而呈上升趋势。有少部分患者及家属企图通过医闹获得经济补偿,或把一些矛盾转化为医疗纠纷,达到“小闹小赔、大闹大赔”之目的。以市医院为事例,近三年来,市医院在处理医患纠纷争议中,患者采取医闹方式解决的占50%。如王某某因外伤后诊断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患者突然出现烦燥和呼吸困难,抢救无效而死亡。最终医院专家组认为患者死于肺栓塞,属于骨折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极高。但事后其家属围攻辱骂医务人员,甚至请来南京“职业医闹”,聚集200余人,打出横幅标语,围堵医院大门,连续三天,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市公安局、卫生局采取了严厉打击医闹行为及为首的滋事人员,使这场群体性事件才得以平息。
2、少数医生缺少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少数医生对病人关注不够,缺少敬业精神,对病情诊断有误,造成一些医疗事故,既影响了医患关系,又增加了患者对医生职业道德的信任危机和医生诊疗水平的怀疑。如某基层医院一名麻醉医生,在对患者实施麻醉后,竟擅自离开手术室,造成患者抢救无效死亡。这一起典型的由于医生缺少敬业精神而引发的医疗事故。
3、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不到位,患者对医学科学的特殊性、风险性和不可预知性了解不多,缺乏必要的认识,而对疾病痊愈和治疗效果存在不切合实际的高期望值,一旦患者死亡,或治疗后留下后遗症,就认为是医院的责任,容易导致失望与愤怒,导致医患关系激化,使医患纠纷数量增加。
三、意见和建议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医患纠纷看起来是医院和患者之间矛盾,但这一纠纷倘若不引起重视,或者听之任之,将影响社会的安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建议要从维护社会治安的高度,要从建设文明城市的高度,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要从保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高度来认识医患纠纷的调解工作重要性,把医
患纠纷调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成立组织,建立化解医患纠纷调解有效机制。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天长实际,建议尽快成立“天长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为医患纠纷处理搭建平台。实现在第一时间内将医患纠纷从医院现场转移到调解中心,进行有序调解处理的初衷,减少无理取闹和“医闹”现象,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诊疗秩序和病人良好的就医环境。为了体现调解中心工作的公平公正,以及具有医患双方都能信得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议医患纠纷调解中心作为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下设机构,主任由政法委分管调解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卫生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委员由本地具有法学、医学专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疗专家库人员和其他知名人士担任。根据需要聘任具有丰富调解经验专职调解员,同时将管辖区内的司法所长等优秀调解员聘任为兼职调解员。同时建议,在医患纠纷调解中心未成立之前,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警院联防联动机制。
3、强化风险意识,为医患纠纷调解奠定经济基础。为提高医疗机构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应建立并完善医疗风险的社会分担机制,可建立由医院、医务人员、病人三方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带来的风险隐患,从而减轻医院、患者及社会所面临的压力,最重要的为调解工作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保险公司人员作为调委会成员之一,积极参与调查、调解与处理工作。
4、强化监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医患纠纷预防、排查、处理机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执业行为,增强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属于
医院方的责任,做到不推不卸、主动承担。市卫生部门要建立内部医患纠纷定期通报和重大医患纠纷及时通报制度,问责制度,汲取教训,引以为鉴,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通过进一步开展“医院管理年”、“平安医院”、“优质服务年”等活动,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加强宣传,为公正处理医患纠纷营造良好的氛围。医疗机构要强化院务公开意识,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最新的医疗服务信息,增强透明度,满足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新闻媒体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对一些医患纠纷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报道。有关部门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特殊性、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和医疗损害纠纷,营造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第五篇:浅议如何做好基层矛盾纠纷调解
浅议如何做好基层矛盾纠纷调解
镇原县中原乡派出所:李希泽近年来,基层民警接触的各种民间矛盾纠纷越来越多,认真探索新时期矛盾纠纷调处办法,积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减少违法犯罪,保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调解民间纠纷,没有一定的模式,需要社区民警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摸索出经验,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一是缓和心理调解法。对一些简单的邻里纠纷,民警可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去劝说对方,缓和紧张情绪。采用灵活的方式,让纠纷双方都能愉快地接受调解,从而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二是因人而异调解法。社区民警在调解工作中要面临形形色色的人,这就需要社区民警善于揣摸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在倾听的过程中,首先要摸清当事人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性格,所以说一名合格的社区民警必须懂心理学,必须具备洞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本领。
三是严厉批评调解法。对纠纷中明显过错且我行我素的一方,民警应旗帜鲜明、义正词严,予以严厉批评、斥责,敦促其清醒、退让,回到妥善处理问题的轨道上来。
四是“背对背”与“面对面”调解法。所谓背对背是指社区民警在深入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在调解时双方当事人互不见面,分置两室,由调解人员从中周旋,分别就当事人存在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待火候成熟,双方争议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再同场调解;“面对面”调解法,适用矛盾较小,涉及亲情类纠纷(赡养、抚养、婚姻、继承等等)。
五是讨价还价调解法。讨价还价法借鉴于市场卖买,此法适用于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民间纠纷,以伤害赔偿为例:首先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损失首先让受害者提出一个赔偿数额,再让行为人确定一个赔偿数额,最后在差额幅度内由社区民警根据过错责任从中周旋,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数额。六是“冷处理”调解法。所谓“冷处理”是指社区民警在调解工
作中要掌握纠纷的火候,适时采用不同方法,有的纠纷不要急于求成,宜放一放,给当事人一个思考、回旋余地,待双方冷静下来再有要求调解的意愿之时,为最佳调解时机。
总之,调解的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在具体工作中也不是机械地、独立地使用某一方法,这就需要派出所的民警在实践中细心体会,灵活掌握,做一个民调工作的热心人。把民间的矛盾纠纷调解好了,可以避免更多的隐患导致冲突升级和恶化,甚至转化成刑事案件。然而民警做调解工作确实是件难事,但用心去做,化解了矛盾,调处了纠纷,对建设和谐镇原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