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红星中心小学宋新红
设计理念:
重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与文本对话、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
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展开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文字创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体会子弟兵大无畏气概以及军民鱼水深情。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体会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让学生边听边看画面,进入情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
3.教师小结: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它曾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4.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读出感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你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没有解决?谁来帮帮忙?
(设计意图: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欲望,让他们产生新的阅读欲望。面对文本的邀请,孩子们定会跃跃欲试。)
4.你把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你是怎么考虑的?
三、再读课文,自由体会。
1.学生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分朗读。
2.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或者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朗读课文,走进文本;通过个性化朗读强化细腻的情感体验,注重个性体验的差异和多样,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下节课的深入体会军民鱼水情作铺垫。)
四、小结:
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我从你们的朗读中就已经知道了,说明我们班的孩子个个都爱学习,真好。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造句:
(1)惊心动魄
(2)闪烁
第二篇:教学案例《大江保卫战》
教案背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课的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尤其是对人民子弟兵的奉献精神更是给予高度评价,让人感动不已,也使学生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出感受,并与成员共同交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尤其是本教学案例中切实贯彻六模块理念,突出了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和迁移应用环节,使学生学得活,读得透,写得出。
教学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大江保卫战》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那场洪水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年龄小,根本没有接触到当时的情景,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下了功夫,因为我们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也是情,震撼学生的同样是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http://v.youku.com/v_show/id_cf00XMTUzNDAxODQ=.html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图配音)
http://v.ku6.com/show/RDFvR_5Cg4IlN6oS.html(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日夜兼程,赶赴抗洪第一线,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通过运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快速走进课文中,深切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机和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使他们受到心灵的震撼,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
二、互动探究
交流展示
过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誓死保卫着大堤。
合作探究
(一)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写写自己的感受,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铮铮铁汉?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读出了什么?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是什么?顾的又是什么?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鏖战”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可以看出什么?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他们不仅勇敢而且乐观,谁来读读战士们的这句话,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战士们不仅喊出了这样乐观的口号,他们还立下了其他令人感动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战士们用勇敢、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我们再来看一下人民子弟兵的奋不顾身,再一次向他们致敬。
歌曲《为了谁》http://(部分)看了以后,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过渡:解放官兵战洪魔、斗恶浪、保大堤时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一个。为什么称黄晓文是一个铮铮铁汉呢?
合作探究
(二)自由朗读课文第四小节,写下感受,并小组交流。生活中我们被刺或者针扎伤时是什么感受? 能将“扯”换成“拉”“捆”能换成“包”吗? 黄晓文是被一根铁钉扎进去的,而且扎的很深,可想疼痛程度是多么的令人难以忍受,能不能想象黄晓文拔除铁钉后,坚持肩上扛着沉重的麻包,在稀泥中艰难穿行的情景。
再读此句,体会黄晓文意志坚强。
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呀!你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
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精讲点拨
比较2、4自然段的写法,指导写话。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看看这两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师小结:
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这是一种面的描写。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晓文一个人的行动,这是点的描写。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表现了全体解放军官兵奋力抢险的感人场面,又展示了典型形象奋勇拼搏的动人场景,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出示图片,(有群像,有特写)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http://bbs.xxyw.com/dispbbs.asp?boardid=50&id=30298(三楼第一幅图和十楼第三幅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图片,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抗洪一线。学生思维被激活了,了解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自然会写出一些自己的所得,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过渡: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到了救护群众的战斗中去。
合作探究
(三)自读文第五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指导朗读。“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洪水的大、深,战士们所处的环境的危险„„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飞向„„”无所畏惧,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激流较量。“„„”(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让我们再来感受战士们保大堤、救群众的动人场景。你想对抗洪官兵说些什么
学习第六小节
1.过渡:同学们,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我们将永远铭记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2.齐读第六小节
三、迁移应用
同学们,在抗洪抢险最前线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汶川地震,冲进废墟中抢救人民群众的是人民子弟兵;冲进火海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歹徒面前,第一个挺身而出与歹徒做殊死搏斗的还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就像文中所说哪里“„„”他们不愧为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让我们全体起立,向他们表示永远的致敬!歌曲《为了谁》http:// 作业:
1、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2、给在抗洪中牺牲的解放军叔叔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我在设计这一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的:
一、注重阅读感悟
大江保卫战,通过记叙抗洪救灾的场面,实际上是为了赞美这些人们子弟兵奋不顾身保大堤,英勇救灾的精神。而文中“铮铮铁汉”一词,能充分表现战士们这种精神。因而在“大堤抢险”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抓住了“铮铮铁汉”这一关键词,通过让学生读书,找出第二小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些人们子弟兵是一个个“铮铮铁汉”。紧扣住“全然不顾”,战士们“顾的是什么?不顾的又是什么?”,感受战士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的这种信念,使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这种铮铮铁汉形象有了鲜明的认识。
二、渗透写作手法。
本文最显著的写作手法就是点面结合。因而,在学习第二和第四小节的时候,介绍了这一写作手法。并且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形象的图片中观察,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三、借助课件悟情。
作为教师,我们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学生却没有这种情感体验我便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整堂课上下来,大部分地方都达到了我的预期,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回顾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从读中感悟,在交流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需要平时多加强训练,注意口语表达。
2、时间有点紧张,因为环节之间连接太紧密,而且音乐多次响起,也使学生的感情被唤起,想说的很多却不能放开时间。一个遗憾,如果教案再割舍一小节可能会好点,但感情上又没有办法割舍,真是两难。
第三篇:《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大丰市第二小学 朱慧兰
教案背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课的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尤其是对人民子弟兵的奉献精神更是给予高度评价,让人感动不已,使学生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出感受,并与成员共同交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尤其是本教学案例中切实贯彻六模块理念,突出了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和迁移应用环节,使学生学得活,读得透,写得出。
教学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大江保卫战》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那场洪水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年龄小,根本没有接触到当时的情景,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下了功夫,因为我们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也是情,震撼学生的同样是情!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图配音)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日夜兼程,赶赴抗洪第一线,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通过运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快速走进课文中,深切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机和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使他们受到心灵的震撼,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
二、互动探究
交流展示
过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誓死保卫着大堤。
合作探究
(一)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写写自己的感受,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铮铮铁汉?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读出了什么?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是什么?顾的又是什么?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鏖战”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可以看出什么?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他们不仅勇敢而且乐观,谁来读读战士们的这句话,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战士们不仅喊出了这样乐观的口号,他们还立下了其他令人感动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战士们用勇敢、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我们再来看一下人民子弟兵的奋不顾身,再一次向他们致敬。
歌曲《为了谁》(部分)看了以后,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过渡:解放官兵战洪魔、斗恶浪、保大堤时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一个。为什么称黄晓文是一个铮铮铁汉呢?
合作探究
(二)自由朗读课文第四小节,写下感受,并小组交流。生活中我们被刺或者针扎伤时是什么感受? 能将“扯”换成“拉”“捆”能换成“包”吗?
黄晓文是被一根铁钉扎进去的,而且扎的很深,可想疼痛程度是多么的令人难以忍受,能不能想象黄晓文拔除铁钉后,坚持肩上扛着沉重的麻包,在稀泥中艰难穿行的情景。
再读此句,体会黄晓文意志坚强。
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呀!你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
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精讲点拨
比较2、4自然段的写法,指导写话。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看看这两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师小结:
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这是一种面的描写。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晓文一个人的行动,这是点的描写。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表现了全体解放军官兵奋力抢险的感人场面,又展示了典型形象奋勇拼搏的动人场景,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出示图片,(有群像,有特写)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图片,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抗洪一线。学生思维被激活了,了解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自然会写出一些自己的所得,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过渡: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到了救护群众的战斗中去。
合作探究
(三)自读文第五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指导朗读。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洪水的大、深,战士们所处的环境的危险„„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飞向„„”无所畏惧,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激流较量。“„„”(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让我们再来感受战士们保大堤、救群众的动人场景。你想对抗洪官兵说些什么
学习第六小节
1.过渡:同学们,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我们将永远铭记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2.齐读第六小节
三、迁移应用
同学们,在抗洪抢险最前线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汶川地震,冲进废墟中抢救人民群众的是人民子弟兵;冲进火海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歹徒面前,第一个挺身而出与歹徒做殊死搏斗的还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就像文中所说哪里“„„”他们不愧为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让我们全体起立,向他们表示永远的致敬!歌曲《为了谁》
作业: 1、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2、给在抗洪中牺牲的解放军叔叔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我在设计这一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的:
一、注重阅读感悟
大江保卫战,通过记叙抗洪救灾的场面,实际上是为了赞美这些人们子弟兵奋不顾身保大堤,英勇救灾的精神。而文中“铮铮铁汉”一词,能充分表现战士们这种精神。因而在“大堤抢险”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抓住了“铮铮铁汉”这一关键词,通过让学生读书,找出第二小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些人们子弟兵是一个个“铮铮铁汉”。紧扣住“全然不顾”,战士们“顾的是什么?不顾的又是什么?”,感受战士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的这种信念,使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这种铮铮铁汉形象有了鲜明的认识。
二、渗透写作手法。
本文最显著的写作手法就是点面结合。因而,在学习第二和第四小节的时候,介绍了这一写作手法。并且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形象的图片中观察,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三、借助课件悟情。
作为教师,我们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学生却没有这种情感体验我便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整堂课上下来,大部分地方都达到了我的预期,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回顾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从读中感悟,在交流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需要平时多加强训练,注意口语表达。
2、时间有点紧张,因为环节之间连接太紧密,而且音乐多次响起,也使学生的感情被唤起,想说的很多却不能放开时间。一个遗憾,如果教案再割舍一小节可能会好点,但感情上又没有办法割舍,真是两难。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学案
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学案
一、教材。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是义务教育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
学习这篇,主要是让学生感悟遭遇洪水侵袭时,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多数都没有经历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试验说学生并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我在教授这篇时,主要设计了这样的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法。
以情激情,进入文本。
要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一定的情境中,那么教师首先得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因此,在上初始,就播放了《为了谁》这首歌曲;在讲到人民子弟兵抗洪时,则播放了相关视频。这都是为使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渲染堂氛围。
在乐曲和视频的基础上,配以老师深情并茂的导入语和过渡语,就更加容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震撼,使他们走进文本中。通过老师的一番过渡,可以看到学生在朗读中肯定是较有感情的。
以读激情,品味文。
古今有多少名句格言都是说朗读的重要,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等,而现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文的内涵。”从中可见朗读的重要。
在学习本时,为了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品味感情,又使其不感厌烦。我运用了多种朗读的方法,比如: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阅读等。
在本中,第二与第四自然段是的重点,因此在教授中比较多的进行的朗读。比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让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保大堤的情景。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找出一词语“惊心动魄”;其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心动魄。学生一边读时,脑海中就有一个简单的形象存在;接着指名学生交流,让学生读读自己所划的文字,再说说。此时,脑海中的形象是更加清晰了。
另外,教师进行了范读。从老师的朗读声中,学生的感情又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在一些关键句子上,采用了是引读,生接读的方法,并反复地进行朗读。这样的强化朗读,便使得学生不易遗忘。
以练促学,感悟内在。
我一直认为,上好一堂,一定要让学生进行较多的有效的练习。这样才能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授本时,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1)读的练习:正如上面所说,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多样朗读,使学生对文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以读激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较高的提升。(2)说的练习:在讲“铭记”一词时,让学生说说文中介绍的小江珊和周运兰老师“铭记”的是什么?这是文中能找到了。另外,让学生说自己“铭记”了什么,这次考验学生学习文后思想得到的一个升华。(3)资料搜集的练习: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搜集资料。为此在第一时时,布置了一个作业:通过询问家长、查找报纸、网络等,搜集一些关于1998年抗洪时的感人事迹,并在堂上进行了交流,检查了搜集的情况等。
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了文所包含的深刻思想。
月光之美 古诗之美 想象之美
第五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学情分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再现现实场景,从而无法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决定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教学难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联导课:
1、出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生齐读,师:从顾宪成的这幅对联,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东林书院的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2、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雨水,水水相融”,生齐读,这幅对联是1998年长江抗洪时人民子弟兵表现出来的铮铮铁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江保卫战》,看看长江大堤在最危险的时刻,人民子弟兵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是怎样铸造血肉长城的。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4、“战”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是一场用血肉之躯对抗滚滚洪流的战斗,所以读的要有气势,再读。
5、质疑:围绕这个“战”字,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和谁战?为什么战?战的经过如何?战的结果怎样?)会提问题的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值得表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PPT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1)出示生词,检查朗读情况
(2)出示课文生字,指导书写。“魄”“锋”(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师: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第六课《梦圆飞天》一样,也是一篇通讯报道,作为叙事性的文章,一般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副板书:起因、经过、结果)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标上记号。
4、交流
起因(1)经过(2——7)结果(8)
三、精读课文,感受灾情危急
1、播放视频,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1998年的夏天,老师这里有当时洪水泛滥的一段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思考,并用一个字概括当时的情况? 生交流:
教师板书:急 你可以给“急”组哪些词?()
2、那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方面的“急”?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节,在书上做上记号,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
4、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1)天气急: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
(2)江水急(灾情急):转瞬间、暴怒、疯狂撕咬(通过修辞手法感受力大无比、危急万分、恐怖、时间快、凶猛„„)如果长江决堤,会有什么后果?(生交流)
(3)城市急: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通过!和„„感受再不控制住洪水,那么波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大,险情将越来越严重)(4)官兵急:日夜兼程(理解兼程的意思
理解“挺进“的意思:“挺进”什么意思?换近义词试试?(前进)哪个好? “挺进”是指军队直向前进,含有不避艰难,勇往直前的意思,)相机组织学生朗读体现急的内容。齐读,师范读。
小结:这句通过写解放军官兵的不分昼夜向大江挺进,来衬托情况的危急,这种描写叫侧面描写。
四、学写生字
1、课后生字描红,出示生字,观察后书写。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感受到了98年夏天那个紧急的时刻,并且学写了生字。下节课我们来看看解放军是怎样鏖战护堤,怎样抢救人民群众的。
五、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画出课文2—5自然段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天气
江水
急
城市
官兵
起因 经过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