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会计准则改革政策汇总
2014年会计准则改革政策汇总
(2014-04-10 11:02:09)
转载
转载 ▼ 标签:分类: 财会与税务 原文地址:2014年会计准则改革政策汇总作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和财政部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财政部会计司加快会计改革步伐,今年以来相继制定发布了10个重大会计改革文件。中国淘税网cntaotax.net淘尽税海精华,网遍财会政策
1.财政部关于印发《彩票机构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2号
财政部于2013年12月24日制定印发了《彩票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3〕23号,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为规范彩票机构会计核算,提高彩票机构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我国彩票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彩票机构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于2014年1月21日印发了《彩票机构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14〕2号,以下简称“衔接规定”,衔接规定对彩票机构执行新制度过程中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总体要求、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基建账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等主要问题均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国淘税网cntaotax.net淘尽税海精华,网遍财会政策
2.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3号
为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财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财政部于近日印发了《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14]3号,以下简称“衔接规定”。衔接规定对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衔接的总要求、新旧科目转账、补提折旧、基建并账、会计报表衔接等问题做出了全面规定,特别是,专门增大篇幅针对基建并账这一重点、难点问题,从新旧衔接处理和日常并账处理两个方面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将为高等学校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确保全国高等学校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政策统一性。
3.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4号
财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修订印发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9号,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对规范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科研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科学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打下良好基矗为了确保新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于2014年1月下旬印发了《新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14〕4号,以下简称“衔接规定”,衔接规定对科学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过程中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总体要求、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补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基建账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等主要问题均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5号
财政部于2013年12月27日印发了《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28号,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适应公共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校会计核算,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了确保新旧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于2014年1月下旬印发了《新旧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衔接规定对中小学校执行新制度过程中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总体要求、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基建账并入新账、食堂账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等主要问题均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中国淘税网
cntaotax.net淘尽税海精华,网遍财会政策
5.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通知财会〔2014〕6号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近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范了公允价值定义,明确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定义,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二是规定企业可选择应用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计量相关资产、负债、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三是根据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将公允价值计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适用不同的披露要求,以增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可比性;四是区分持续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并规定不同披露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实施,对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和深化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6.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通知财会〔2014〕7号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企业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近日,财政部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与原准则相比较,新准则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是明确在利润表中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并进行了定义,同时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按照性质进一步划分并分别列报;二是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有关内容,并合理整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财务报表列报的规范性内容,在持续经营评价、正常经营周期、充实附注披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完善;三是将“费用按照性质分类的利润表补充资料”作为强制性披露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修订完善和发布实施,对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和深化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7.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财会〔2014〕8号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近日,财政部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与原准则相比较,新准则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是充实了关于短期薪酬会计处理规范,将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调整至离职后福利中;二是充实了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要求明确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三是充实了离职后福利的内容,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新增了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规范,从而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四是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完整地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职工薪酬准则的修订完善和发布实施,对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和深化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淘税网cntaotax.net淘尽税海精华,网遍财会政策
8.财政部国资委 银监会保监会认监委关于做好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财会〔2014〕9号
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会计管理水平, 2014年1月22日,财政部会同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认监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财会[2014]9号,以下简称通知,拟进一步推进2014年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2014年通用分类标准实施仍按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两条主线开展,包括37家中央大型企业及金融机构、2013年已参与实施的169家地方国有企业将纳入实施范围,并鼓励各地方财政部门自愿扩大实施范围。通知在明确实施组织、报送时间、程序等基础上,要求中央实施企业尽快形成XBRL财务报告自动化的嵌入式报送,鼓励有条件的实施企业积极探索XBRL技术在内部管理中的应用,并要求所有实施企业使用获得有关权威认证的XBRL软件,以促进实施工作进一步规范化、高效化。中国淘税网cntaotax.net淘尽税海精华,网遍财会政策
9.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财会〔2014〕10号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
财会〔2014〕10号,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订,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我部于2006年发布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同时废止。本次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修订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强调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并在结合国内企业实务需求、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完善了“控制”的定义和具体判断原则;二是将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年报通知等文件中有关合并财务报表的条款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以切实加强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10.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的通知财会〔2014〕11号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单独的合营安排准则,而是将相关内容放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应用指南和相关讲解中予以规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合营安排日益增多,有必要单独制定一项合营安排准则,以适应企业实务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此,我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制定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的通知》财会〔2014〕11号,对合营安排的认定、分类以及各参与方在合营安排中权益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规范。合营安排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第二篇:国有改革政策
关于县属国有集体改制企业理顺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
2005-11-21
(县劳动局 二OOO年四月八日)
为切实理顺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进一步推动全县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局关于市属企业理顺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发[2000]34号)精神,结合我县当前工作实际,按照“转换身份、适当补偿、承认工龄、续接社保”的原则,制定本意见。
一、适用范围与对象
关闭、停产(歇业)、破产企业的现有下岗职工和新转制企业中经县体改委、劳动局审核,确实难以安置的职工,适用本意见。
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办法
(一)对1984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职工的处理办法
1、全托管
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的职工,统一由企业主管部门设立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实行全托管,直至退休。全托管人员在与“中心”签订全托管协议的同时,其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自行解除。全托管人员的经费来源、生活费发放标准,按鄞政发[1998]111号文件及有关规定执行。其中,改制企业全托管职工的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在企业转制时一次性按标准提取后,移交给企业主管部门“中心”。
2、协议处理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关系
(1)男满50周岁、不足55周岁,女满40周岁、不足45周岁的职工,与企业签订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关系处理协议后,解除劳动关系。企业按规定向县社会劳动保险机构一次性缴纳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至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止的养老保险费(包括个人缴纳部分)和大病统筹费,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不享受经济补偿金。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及时到县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按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其中:男满35年工龄,女满30年工龄的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满后,仍无经济收入的,其失业救济期限可适当延长,直至有工资收入或到达法定退休之月。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2)男50周岁、女40周岁以下的职工,在与企业签订5年期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关系处理协议后,解除劳动关系。企业按规定向社会劳动保险机构一次性缴纳该职工自解劳动关系之日起5年的养老保险费(包括个人缴纳部分)和大病统筹费,同时按其连续工龄,每满一年发给200元经济补贴。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及时到县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按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职工失业或重新就业后,可自行或由新单位继续缴纳养老、大病等保险费。解除劳动关系后的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3、职工申请提前解除劳动关系
职工申请要求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企业应根据协商一致的原则,发给其经济补偿金,按规定到县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失业救济金。经济补偿金按本单位工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l 2个月。
4、转换职工身份
根据本人意愿,采取转换职工身份,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原企业可按其连续工龄一次性计发给安置费(或资产)。职工档案移交给县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保管,劳动部门按自由职业人员办法进行统计管理。
5、鼓励职工自谋职业
职工自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办妥自谋职业手续后,企业按规定一次性发给经济补偿金。职工档案移交给县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保管,在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时,发给《失业职工登记证》。
(二)对1984年7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职工的处理办法
1984年7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包括固定工、合同工,农村合同工)一律与原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由企业一次性发给生活补助费或经济补偿金。职工档案由县失业保险机构进行管理,按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
三、现有下岗职工的处理办法
(一)下岗职工在本意见实施前已与“中心”签订“下岗职工托管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并经县劳动部门鉴证的,可按“协议”继续执行,也可以参照尚未签订“协议”的下岗职工处理办法进行重新选择。
(二)已进“中心”但尚未签订“协议”的下岗职工按以下办法进行处理:
1、要求继续留在“中心”的,必须签订“协议,“协议”期限为2年。“协议”期限包含已进“中心”时间或发放下岗生活费时间。进“中心”时间计算:企业主管部门再就业服务中心成立前下岗的;按“中心”成立之日起计算;“中心”成立以后下岗的,按批准下岗之日起计算。
2、允许按本意见第二条“劳动关系处理办法”进行重新选择,但其原在“中心”期间已领取的基本生活费,应从安置费或失业救济金中扣除。
(三)现有下岗职工在本意见实施以后,仍不签订“协议”,又不选择其他分流途径的,视作自动放弃,停发下岗生活费,2年期满后解除劳动关系(时间从进„中心”开始计算),不发给生活补助费,由失业保险机构负责进行失业登记,并按规定发给失业救济金。
四、其他有关问题的处理(一)经济补偿标准的确定
1、经济补偿金。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工资。工资计算标准是:企业资产变现后(包括己支付企业改革成本),尚有净资产的,按改制前12个月全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基数计发,但最高不得超过县1998县属企业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资不抵债企业,其经济补偿金额度低于我县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的,经县财政部门核实后给予补足。
2、生活补助费。劳动合同期满或下岗职工进“中心”期满,有关单位应及时与其终止劳动关系(托管关系),并按其在本单位工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资计算标准与上述相同。
3、安置费。职工转换身份与企业脱离劳动关系的,企业按其连续工龄每满1年发给1998县属企业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企业有净资产的,安置费标准可适当上浮,但最高不得超过县1998社会平均工资的110%。
(二)下岗职工在“中心”期间要求调动工作单位的,“中心”按其在本单位工龄(含进“中心”前一单位工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1 2个月。计发标准为县最低工资标准。办妥调动手续以后,职工不得返回“中心”或原单位。
(三)失业职工(含1984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原农口固定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满后,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期间允许由个人继续缴纳养老、大病等保险费,同时享受相应待遇。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待遇。(四)在“中心”托管期间,无正当理由,三次不服从介绍就业或三次不参加再就业培训的下岗职工,“中心”与其解除协议;同时发给生活补助费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进行失业登记。
(五)从事井下、高空高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工种、已满规定年限的职工,实施分流时到达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可申报办理退休手续;未到达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由企业申请,经劳动部门核实并予书面存档,待到达特殊工种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如遇国家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六)规定医疗期内的患病职工和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由企业主管部门“中心”负责管理,按标准发给工资或生活费。医疗期满或女职工“三期”结束后,按原企业改制时人员分流安置途径进行处理。
工伤职工,其医疗期终结后进行残疾评定。残疾等级在1至4级的按《鄞县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办法》(鄞政发[1999]49号执行;5至10级的根据企业转制方案与其他职工作相同处理,并给予适当抚恤补助。抚恤补助标准参照民政局革命伤残人员保障金标准,计算到退休之年,一次性发给,具体年标准为:伤残等级在5-6级的,每年340元;7-8级的,每年240元;9-10级的,每年195元。
伤残复退军人,发给相应的伤残军人抚恤金,额度按在乡伤残军人一等、二等、三等国家抚恤标准,一次性计发到退休之年。民政局发放的在职保健金按原规定不变。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其医疗费由县公费医疗办公室按公费医疗人员待遇负责处理。
(七)原企业在册的退休职工、遗属人员、精减人员,由企业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委托其他企业进行管理。遗属、精减人员按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也可以一次性结算,具体办法由企业主管部门确定。
(八)知青、应征服役等人员,1984年7月1日以后被招收为合同制职工的,按工龄计算规定(去中间加两头),连续工龄推算后属1984年7月1日以前的,按原固定职工分流途径进行处理。
(九)原因企业改制或减员增效已进行处理的职工,不再按本意见进行重新处理。经县政府批准,正在按企业主管部门制定方案实施改制的,仍从其规定。
(十)有关费用的提取及标准。社会保险费缴纳标准,按市上年社平工资的60%乘以28%计提,以后缴费基数按8%标准逐年递增;改制前已退休职工的大病统筹费,由企业按上述缴费基数的4%计提到75周岁,一次性缴付给县社会劳动保险机构;遗属、精减人员按规定标准统一计提到75周岁。
(十一)改制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所需经费,首先由企业从现有资金和出让资产中解决,其次由企业主管部门调剂解决,仍不足的,由县政府协调解决。
五、除上述范围外经企业主管部门同意,报县政府批准的其他企业,一般以经济补偿方式处理职工的劳动关系。其中,生产经营正常且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按职工连续工龄每满1年发给一个月安置费,月安置费额度参照上述安置费标准,职工在企业期间安置费不发给本人,继续与企业维持劳动关系,享受劳动保险待遇,但不再保留原有职工身份,职工失业后其失业保险缴费年限,按安置费结算后的实有缴费年限计算。生产经营不正常且效益较差的其他企业可参照本意见第二条“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办法”执行。
六、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七、本意见由县劳动局负责解释并制订配套实施办法。以前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关于县属国有、集体企业 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县体改委 二000年四月八日)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根据市政府《关于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0]31号)和《关于宁波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发[2000]3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县属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产权转让的程序
产权转让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产权转让尽可能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公开竞价工作原则上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但必须有公证机构派员公证。受让人可以是原企业职工,也可以是社会的自然人和法人。无法采用公开竞价的,可由资产营运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为主负责进行议价转让,涉及国有资产的,须由国资管理部门参与。产权转让之前,资产营运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必须对该企业的基本情况、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转让条件及转让基价等向社会公告。
二、产权转让基价的确定
改制企业必须委托有资格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核销资产清查中各项资产的净损失。对各项提留剥离不再按原政策标准计提,而按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等所需的实际应补偿金额处理。在此基础上,由资产营运主体或主管部门提出产权转让基价,产权转让以基价为转让的底价。
三、产权转让收入的管理
国有、集体企业产权转让价款原则上在企业改制后企业重新取得法人资格前一次性付清。一次性付款有困难的,可签订分期付款协议,分期付款期限最长为三年,但首次付款额度不得少于总价款的60%,在改制后重新取得法人资格前支付,欠交部分须用有效资产抵押并按银行同期居民存款利率支付利息。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全额返回给资产营运主体或主管部门,专项用于本系统职工理顺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
四、国有直管公房的处理
国有、集体企业目前仍使用的属国有直管公房的厂房、仓库、营业场所和办公用房等资产按原始价转让给资产营运主体或主管部门管理,并由资产营运主体或主管部门负责转让、收益。企业改制时原有的企业住房基金,可全额用于职工的经济补偿。
五、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
土地资产处置要遵循“明晰产权、显化资产、区分类型、合理处置、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进行。对历史形成的土地使用权,首先由土地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确权,再由土地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对国有、集体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改组)、组建集团公司、租赁经营及出售、兼并、破产等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和管理按以下要求进行:
(一)以出让方式处置的:
1、企业破产的,其划拨土地使用权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购储备或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纯地租,下同)县可得部分全额返还资产营运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
2、企业改制时不改变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县可得部分全额返还资产营运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今后改变用途时,补缴出让金差价。
3、非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县可得部分全额返还资产营运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用于安置职工或冲减负资产。
4、国有、集体企业在改制中允许划拨土地使用权直接转让,但要向县补缴土地评估确认价20%的土地出让金,也可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购储备,对收购储备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按有关规定予以补偿。
5、企业改制时利用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统一纳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储备机制,采取公开招商的方式进行出让。鼓励企业改制时利用土地发展第三产业,土地出让金县可得部分全额返还资产营运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
(二)以租贷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年租金以土地评估确认价的20%乘以土地还原利率确定(土地还原利率是指将土地纯收益还原成为土地价格的比率),土地年租金可按标准的40%缴纳,一定5年不变,以后每次调整间隔不少于3年,调整幅度不超过原租金标准的30%。年租金实行“三免二减半”,即土地年租金三年内免缴,后二年减半缴纳。个别有特殊困难的企业,经县政府批准,土地年租金可免缴5年。
(三)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方式处置的:
1、采取转制转权的形式授权资产营运主体经营的,应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计作国有资本金或股本金,由资产营运主体在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内,依法向资产营运主体直属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作价出资(入股)。在向资产营运主体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转让时,补缴改制时应缴土地评估确认价30%的土地出让金,改变用途时,须缴纳出让金差价。
2、对一般竞争性行业,非国有资本参股、购买、兼并原国有企业时,可将国有企业土地评估确认价的30%同其他资产一并转为国有股,逐步售股变现;也可分割出与企业净负债额相当的土地转为出让土地,参与企业整体拍卖和兼并。对剩余的土地,购买方或兼并方有优先受让权和承租权。
对实行债转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
(四)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取保留划拨方式处置:
l、继续作为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土地用途不发生改变的;
2、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合并,兼并或合并后的企业性质仍是国有企业的;
3、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的。
前款第2、3项保留划拨用地方式的期限截止2005年。2005年12月31日前发生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或改变用途的,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五)鼓励利用存量土地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办理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作价出资(入股)手续,土地使用权经处置后不再收取土地使用费。
六、改制企业原工资基金、福利基金积余的处理
改制时原企业的工资基金和福利基金积余,可以用于理顺职工劳动关系时的职工经济补偿。
七、企业改制的其它政策
(一)对于资不抵债企业改制,实行负资产挂帐、零资产出售。允许负资产部分在3-5年内用转制企业所得税进行弥补。
(二)改制时资产置换暂缓征收营业税、契税。在行业性质未改变情况下,改制后企业继续享受原企业的税收政策。
改制企业安置原企业70%以上职工,并与之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实,在2001年底前可按每安置1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在上缴的企业所得税中予以抵扣。发给企业职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改制企业办理房地产交易过户、水电过户、机动车辆过户、工商变更登记、银行户头名称变更、税务登记变更等,按现行标准收取证件工本费,若超过100元的按100元收取,不得另收其它费用。改制企业在补办房地产等证件时,免收有关费用,土地出让金管理费按3‰收取。
供水、供电单位和邮电部门为企业办理水、电、通信等过户手续,免收过户手续费、开户费;企业不增加用水、用电,不要求供水、供电单位进行管网改造的,供水、供电单位不得向企业收取增容费,并缓交保证金。
企业改制时,发生的评估、验资、交易等手续费,按现行收费标准的30%收取。改制企业与原企业职工在理顺劳动关系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免缴劳动合同鉴证费。(四)企业转制前所有债权、债务原则上由转制后的企业承接(破产除外),金融机构要积极协助转制后的企业作好债权、债务落实和资产过户工作,既要防止金融债权悬空,又要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贷款条件审查及办理手续、程序上与原企业同等对待,同时要支持配合国有、集体企业做好兼并、破产时的债务核销工作。经金融机构同意,允许企业经营者向金融机构办理个人股权质押贷款,用于购买企业股份。
八、已改制的企业与新政策的衔接
(一)已改制企业要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并重新与改制后新成立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二)如系统内职工安置资金不足的,可在保留有国有股权的已改制企业(尤其是竞争性行业)中按《公司法》、公司《章程》和现行政策等有关规定,通过资产拍卖、转让,减少或退出国有股权,所得部分可用于系统内职工安置。
(三)无偿划转给企业的净资产和已改制企业按政策提留、剥离的资产以及工资基金、福利基金结余由企业设专项帐户保存,由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待职工安置补偿时使用。
(四)改制企业规划红线内的资产,由主管部门代为管理,可逐步实行有偿使用,所得归主管部门用于系统内职工安置补偿。
(五)企业已转制而原行政划拨的土地和直管公房未列入改制时资产范围的,这次按现有规定进行处置后,所得由主管部门统筹用于系统内职工安置补偿。(六)改制企业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必须按现行规定办理手续。
九、本意见适用于进行职工“转换身份、适当补偿、承认工龄、续接社保”的县属国有、集体转制企业。
十、原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十一、本意见由县体改委负责解释。
第三篇:公立医院改革政策
公立医院改革
背景:
公立医院运作和发展不能充分实现政府和社会的要求:
1、政府监管和调控粗放,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
2、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没有有效的补偿机制。
3、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混乱,管办责任不明确。
结果造成,过度医疗,滥用药、滥检查;医疗服务安全质量存在隐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院之间无序竞争,增加医疗负担。
集中表现为:政府不满意,群众不满意,大部分医务工作者也不满意。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走好公立医院改革这条路: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谈到公立医院改革时,他说:“我以为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改革。因为这项改革涉及城乡许多医院,我们没有经验,需要试点。”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其中指出了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意见》确定公立医院作为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
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公立医院改革
(二)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
《通知》决定研究拟定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使试点公立医院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进行补偿。(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选出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此次确定的16个国家试点城市分别是:东部6个,包括辽宁鞍山、上海、江苏镇江、福建厦门、山东潍坊、广东深圳;中部6个,包括黑龙江七台河、安徽芜湖和马鞍山、河南洛阳、湖北鄂州、湖南株洲;西部4个,贵州遵义、云南昆明、陕西宝鸡、青海西宁。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探索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出台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2.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使试点公立医院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进行补偿;推进按病种收费试点改革,改进医疗服务收费方式。
3.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制定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继续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形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
2.深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率。3.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就医。4.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5.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公立医院改革
(三)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1、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2、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
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四个分开”的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大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选择在300个左右县(市)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具体模式。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 要求: 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公立医院改革
(四)2013年7月24日 星期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全面总结评估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重点解决公立医院规划布局不合理、公益性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就医秩序不规范以及综合改革不配套等问题。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系统评估试点经验,梳理总结试点模式并加以推广。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700个,使试点县(市)的数量覆盖50%以上的县(市),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4年每个省份都要有1个改革试点城市。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
确定了天津市等17个城市为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一、东部地区:天津市、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三明市、广东省珠海市
二、中部地区: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太原市、吉林省长春市、江西省新余市、海南省三亚市
三、西部地区:重庆市、四川省南充市、甘肃省庆阳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2014年5月21日 星期四
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关于确定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 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一、东部地区(24个):辽宁省本溪市、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温州市福建省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山东省威海市、东营市、广东省东莞市
二、中部地区(24个):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运城市、吉林省延边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江西省鹰潭市、河南省焦作市、濮阳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海南省儋州市
三、西部地区(18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广元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玉溪市、陕西省延安市、甘肃省白银市、青海省海东市、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目标:2015年,在全国所有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要求: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增幅与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相协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公立医院改革
(六)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 要求:
到2016年6月底,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量化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初步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城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量增幅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有所下降。到2017年底,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参保患者医疗费用中个人支出占比逐步降低,居民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健全科学补偿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为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国务院医改办,卫计委、财政部《关于确定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
确定了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名单
一、东部地区(16个)
辽宁省锦州市、盘锦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舟山市、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 ;省青岛市、济南市、滨州市 ;东省中山市、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
二、中部地区(35个)
河北省张家口市、邢台市、沧州市、衡水市 ;西省晋中市、长治市、阳泉市;吉林省通化市、松原市 ;黑龙江省伊春市、双鸭山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 ;江西省九江市、上饶市、萍乡市、景德镇市、宜春市 ;河南省漯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 ;湖北省襄阳市 ;湖南省湘潭市、岳阳市、衡阳市、益阳市、常德市、邵阳市、娄底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 ;海南省海口市
三、西部地区(49个)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包头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防城港市、百色市 ;四川省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雅安市、眉山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六盘水市 ;云南省红河州、普洱市、曲靖市、大理州;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咸阳市、铜川市、商洛市、汉中市、渭南市、榆林市 ;甘肃省酒泉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固原市、石嘴山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规划中将公立医院改革与分级诊疗相结合,强调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
(七)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国家卫计委等七部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任务:7月31日前,所有地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2017年9月底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协调推进管理体制、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人社部、财政部、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
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确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和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的通知》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名单: 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唐山市、吉林省长春市、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蚌埠市、福建省三明市、江西省新余市、山东省威海市、河南省漯河市、广东省深圳市、云南省玉溪市、陕西省宝鸡市、甘肃省庆阳市。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区、市、旗)名单:
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巨鹿县、山西省孝义市、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辽宁省海城市、吉林省农安县、黑龙江省萝北县、浙江省长兴县、江西省于都县、山东省海阳市、河南省中牟县、湖北省宜都市、湖南省浏阳市、广东省高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海南省文昌市、重庆市忠县、四川省新津县、贵州省余庆县、云南省云县、西藏自治区扎囊县、陕西省子长县、甘肃省陇西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
成就: 从《2016医改工作进展监测报告》中得知2016年公立医院改革:
1、确立江苏省启东市、安徽省天长市、福建省尤溪县、青海省互助县为示范县。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增加到200个,占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60%。所属政府办、事业单位办等2335家公立医院全面实施改革。2、90个试点城市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效果评价。92.6%的地市调整了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价格。
全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门诊费用及住院费用构成中,药占比分别为49%和34.2%,较2015年下降了2和2.5个百分点;
技术劳务性费用占比较2015年上涨了0.6和1.1个百分点。
54.3%的地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35.1%的三级公立医院和32.5%的二级公立医院实行院长聘任制,93.9%的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
3、部署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已实现全覆盖,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在11个省份全面推开。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陆续开展,29个省份的292个地市进行了价格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第四篇:会计改革历史
第一阶段1978至1992 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1993至1998 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基本会计准则和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第5号部长令颁发《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自1993年7月1日实行,基本准则制定后,为了便于操作,财政部组织制定了13个行业会计制度。
第三阶段是1998年至2000年。其主要标志是以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为代表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公允价值的引入,资产重组、资产置换当期损益的确认以及“四项准备”的计提。
第四阶段是2000年至2006年,会计准则的全面发展阶段。其主要标志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2002年颁布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办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全面代替了第二阶段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
第五阶段,我国会计改革最重要的阶段应该是2006年以来,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第四个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其中除了对原有16个准则进行重大修改外,新增具体准则22个,并包括了相应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这充分表明我国的会计改革已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和较高的水平,2007年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现已废止。2011年底,财政部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废止。
第六阶段,财政部于2012年底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也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问题:我们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还缺少哪一部分?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准则下面还有应用指南.
第五篇: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因素
现阶段,我们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还仅仅在起步阶段,课程体系还是原来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改革也只是在局部进行一些改革。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脱节,学校主要按国家计划组织教学,企业需求考虑得较少;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二是水平不高,还未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真正融入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改革中;三是学校和企业均表现出动力不足的现象。我们职业教育要做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个大课题,设计与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关键因素之一。①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与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根本要求。服务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就业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课程体系则是连接这两个端点的桥梁。服务宗旨体现了政府对中职教育在宏观意义上的使命诉求,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环,政府对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所提出的国民素质培养层面上的普遍要求,表现为对本年龄段国民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政治素养、法律观念、道德观念和劳动观念的基本培养要求。二是作为未来财经领域从业的潜在劳动力,政府对该类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可以说,这些内容是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学必须贯彻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表现在课程体系上,其内容、时数、进程均具有刚性要求。②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有利于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指导、推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目前一些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包括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条件对政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满足程度,制约着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二是在开展改革的同时,创建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宋远前校长提出的“以最合适的教育,让学生有最大的发展”的指导思想,逐步实现由“依托行业企业办专业”向“依托专业办产业”发展,形成“文理兼备”的办学特色。
③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职业技能。“以人为本”是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指向。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在校学习期缩短是各校面临的影响教学的客观因素,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二者兼顾。④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能有效解决在“2+1”学制中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开设课时不足的矛盾,达到课程的整合优化,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即根据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的不同要求,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和深度,把知识与技能重组与分解,以模块或模块组合的形式出现,使之课程结构模块化。
2、我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1.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的选择应立足于岗位要求,中职会计课程应由于理论课程和实践教课程组成,其中理论课程应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课程应以工作实用为目标,如会计基础实验课,财务会计实验课程,电算会计实验课程,报税模拟,银行业务模拟等,应贴近工作实际并应考虑近几年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不断更新的事实,课程内容应密切联系实际,且能够经常更新和调整。
2.课程应理论与实践兼顾。在注重理论知识时,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并非一些简答题草草了事,即使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要与实践相结合,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财务会计,应有一套完善的模拟题,从购进、生产、库存、销售、管理、筹资、投资等方面进行学习,使学生对会计整体核算和管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了会计电算以后,把原来手工实验数据在会计软件上操作,使手工实验的结果通过计算机得到验证。这样既巩固了会计知识,又练习了会计软计的操作。
3.在注重财务会计教学时,要兼顾管理会计。很多学校培养学生时,认为学生的素质差,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计工作就可以了。会计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注重内部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要学习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同时课程尽可能深入浅出,采用图表、表格的形式,避免冗长的文字说明,课程内容应采用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主、企业制度为辅,侧重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使学生对不同的会计制度有所了解,并与区域经济法规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上岗能力和综合业务的处理能力。
4.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在的课程具体普遍性,很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立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践性,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针对本校学生,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编写校本课程,如基础会计模拟实习、工业会计模拟实习、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案例集、电算化上机操作模拟实习、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纳税申报模拟实习,等等。通过学习有针对性的课程,可能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甚到可以“零距离”顶岗。
3、改革实例
一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基础会计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课的基础。对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具体改革工作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财务会计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主要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的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及管理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及中职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改革不断深入和新会计准则不断出台,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我们课程组重新构建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内容,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新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以岗位实用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块组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内涵,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按照理论——实践的逻辑原则,并根据学科特点,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为特点所形成的新型课程体系。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实用技术的比例。本课程教学体系由原来的纯理论改为现在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个课程体系紧密相连,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且相互促进,课程体系完善合理,充分体现教学体系的完整性,理论与实践并重体现了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最新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大信息量,并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将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纳入课堂教学变为每课一法。
二、实践教学的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由于该课程的应用性很强,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设计了会计模拟实验计划,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总结自己的实验体会,完全模拟实际会计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很快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将抽象的会计理论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理解、消化、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三种形式:基本技能实践、单项技能实践、综合技能实践。利用模块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仅建立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还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针对基础会计实务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增加了一个月的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实验室按岗位进行设置。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建账开始,填制和审核各种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对账、结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训练,还允许学生自己设计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基础会计教学真正做到了实验资料的规范化、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手段的标准化,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除了在校内进行模拟实验外,还与企业部门建立了联系,并把城市之星、名正会计事务所作为我们的长期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组还经常引导学生到财务部门参观、调研,并撰写实习报告。以上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另外我们经常深入到企业,调研并搜集有关教学资料,并将从实际工作中搜集到的内容充实到课堂中,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现场模拟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实际问题解决环节,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很多实际处理经验。这样既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又促使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 :
1.在教学方法上,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教学为平台,强调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实物演示、课后练习、模拟实验、角色扮演、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的互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对于某些技能性较强的章节,在课内、课外我们探讨了“实践先行”的教学方法,即先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实践方法,在亲自操作的基础上,教师从理论上进行归纳,讲清操作程序与技能的理论基础、原理,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具体做法是:
1)、讲新内容之前,把大量的实物(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总账等账簿、会计报表)展示在学生面前,请同学依据你已有的知识来进行逐项填写。
2)、同学们开始填写,因为我们以前没有系统学过,因而在填写的过程中有的能填上,有的肯定填错或者根本就不会填。
3)、针对学生填对的给以肯定并进行赏识教育,针对学生填错的给以纠正、指导,针对大多数都不会填的,由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在讨论中学会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得出操作程序与技能的理论基础、原理。在基础会计课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外,根据基础会计课的门槛作用,入门难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课程组设计了一套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和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在开课第一周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学的内容、就业去向等方面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学好会计专业课。其次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请他们介绍在校的学习情况,毕业后的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辉煌业绩,从而让学生分享他们学有所成的喜悦以及看到会计专业的美好前景。第三到模拟实验室观看毕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通过观看,让学生知道在校学习后,每个人必须学到而且能够取得的学习成果。
4)、到企业考察学习并写考察及实习的心得体会。通过到企业实际考察及实习,了解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及其职责、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等,使学生对我们要研究的企业以及要服务的企业有一个足够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和教育,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就好进行了。
2.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还自行开发了课件,对于教学内容抽象的,多数我们都制作了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分院课件制作比赛中,该课程小组制作的课件获得一等奖。在历年观摩课竞赛中深得好评,自制教具在全国教育展中展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会计资料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并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公开,方便学生适时学习,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不仅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而且运用真正的会计凭证和各种账簿、报表进行演示,使教学更贴近现实,缩短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
3.在考试方法上,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在内容上,减少了识记的比例,增大理解与应用的比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和实际操作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会计考试进行了改革,现在,在基础会计的考试中,我们采取了理论加技能的改革,加大了实践的比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业务处理能力。
4.结合会计职业特点及会计职业岗位的需要开展一系列职业能力训练。(1)每学期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结合学科教学的会计知识竞赛活动。(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省市举办的会计知识竞赛活动。
(3)每生建立自己的收入支出日记账,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4)利用班级会计知识天地,作品小制做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5)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实习、见习把体会带回来相互交流。(6)班级自费订阅报纸,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发展的新动态。
(7)本学期增加了基础会计职业技能测试项目建立了测试题库,从制单、登账、错账更正、编制报表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
总之,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我们才仅仅迈出了一步,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出更好更适合的培养中职人才的教学方法。
二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一、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模式改革,以能力为本,创造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想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学校依托各专业咨询委员会及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专业岗位要求,发展重点专业财务会计专业等复合型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改革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实用性人才。
二、推进项目教学法,实施理实一体化
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要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均包括理论与实践内容,且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事实上,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如果不借助实习操作,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枯燥的理论知识。
课程是构建体现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校的中职示范专业和五年制高级专业形成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发展方向及能力训练模块+选修模块”的课程结构,突出专业实践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公共基础课改革
经过分析学生入学基础,发展学生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身心的要求,学校对公共基础课做如下改革:
——改革德育课内容,学生入学初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明确学习目标。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设置劳动值周制,并进行专项考核,将其成绩纳入个人德育评分体系:在德育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企业文化、企业行为、日常行为礼仪、诚信教育等内容,编写了校本教材,实施案例教学。学校通过安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组织学生下企业参观,到就业招聘会观摩等多种途径,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文化课程中数学等学科根据职业岗位人才所需基础知识与关键知识,减少了课时,形成必修与专业选修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本着发展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与应用文写作能力,在课程标准中补充社交礼仪、演讲、应用文写作等知识。英语教学形成基础英语加专业英语选修的模式,侧重学生日常会话的训练。
目前,学校已编写完成《基础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珠算与点钞》等校本教材。
(二)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
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示范专业能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设计专业理论模块与实践项目。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中学,做到学做合一。
实训课程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体,自编教材,制定课程标准与实验、实习指导书,采用单项技能至综合能力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据教学资源现状灵活地安排实训时间,确保实训质量与实验、实习设施的利用率。实训课程教学能与职业技能考证有机结合,并且做到每个专业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两张证书。
三、校企合作,推进研究性学习
(一)校企合作,创新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学校共享企业资源,财务会计应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企业与学校在财务会计专业方向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不仅按企业要求设计课程,开展教学,做到课程内容的“四新”,还引入企业文化,将企业管理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理念落实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质量管理意识和经济意识。校内实训设备的摆放、宣传标语布置、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成为企业文化的宣传阵地,强化了学生即员工的理念,推进研究性学习。
(二)校企合作,全面实行“双证制”,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制度
学校与行业部门、考证机关合作,对校内采用本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与考级考证相结合的模式,非专业学生选修学习与考证相结合模式,学习时间安排符合学生实际,为学生个人特长发展创造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就业、择业的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改革实践性教学考评制度。重视过程考核,体现终级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增加考核环节与次数,细化考核内容。如,学校在财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每天据实训目标,从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执行规范等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四、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我校的校本教材编写以课程的综合优化为手段,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横向穿插,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体现多元的智力理论、扬长避短的加强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来组织教材内容。如课改中注重:①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②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具有财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横向拓展能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项目编写上能注重可操作性,能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例能与本地区本校或本班相联系,难度适中。且有电子文稿及实验操作素材,项目前后排列有梯度,由浅入深,适当注重前后知识的交融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改革中带来了核爆般的裂变。三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而在我国中职教育起步较晚,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因此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助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要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同时可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
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另外,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践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性教学。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案例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一般注重的是理论的传授,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一些简单的案例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出来,而较复杂的案例要借助媒介来解决,教学中应注意:首先,要“简化”,但也要注意知识的连贯,设计案例时应注意尽量用少的版面,篇幅不宜过长;其次,要“形象”,尽量使用软件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凭证与账簿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教师凭证的填制、审核及记账等操作,观察账簿的变化,明确凭证的编制与账簿内在联系。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采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的案例,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达到理论联系的目的。
总之,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会继续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综合处理能力。通过教学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会计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