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片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急围绕《鲁滨孙漂流记》来安排内容,“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断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断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课文中的新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3、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课文中的新词。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3、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
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单元课时分配
《卖火柴的小女孩》3课时
《凡卡》3课时《鲁滨孙漂流记》2课时《汤姆·索亚历险记》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四》2课时《回顾·拓展四》2课时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过程与方法:
1.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2.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
课外: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
2.简介作者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
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
二、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1.读“预习”,理解“预习”要求。
2.边自学,边把每次擦燃火柴的起止位置画出来,注明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内容。
3.检查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理清脉络。
1.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看到的五次幻象,课文中从哪里到哪里?
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了主要段落,请大家再想一想,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内在联系?其他部分应该怎样分段呢?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想想你读了知道对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说说
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在课文中注明。(可怜的小女孩)
4.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
(1)这一段怎样写小女孩“可怜”?
(2)小女孩的确可怜,主要是因为她家里很穷,书上是怎样写她的家的?
(3)朗读体会。
5.小女孩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内容
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理解“终于”
(3)擦一根火柴为什么还要鼓足勇气呢?
(4)“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5)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6)结果怎样?
指导朗读。
2.自学第二三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学指导: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擦——燃——灭)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哪三个内容?(现实——幻象——现实)以下几次擦火柴。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二三两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2)自学提示:第二三次擦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分别又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3)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奶奶的?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3)学生读完师接着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问:她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开头擦一根还要经过思想斗争,这时她毫不可惜地擦了一大把,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4)指导朗读。
(5)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6)表达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她擦着一大把火柴后,得以看到奶奶,以及奶奶的“抱”“搂”,要读出美好的感受。至于最后一句关于“飞”的内容,要读出既快乐又带渺茫的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的第一二部分,这两部分讲了些什么?
2.小女孩后来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出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
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的呢?
2.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要根据想象虚构的。
这篇童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
3.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联系这篇文章想象一下: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们中间,你会怎样做?
四、作业
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板书设计:
光着头
一、悲惨生活
大年夜
又冷又饿
赤着脚
火炉——温暖
二、抱回孩子 烤鹅——食物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三、冻死街头:坐、捏、微笑
课后反思: 凡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个大致的了解,理清课文“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
2、引导学生想象凡卡来做学徒,曾经有什么指望?然后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知道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巩固生字词。
3.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15.凡卡
写信前__怕
挨打命
学徒生活挨冻
(信文)挨饿__苦运
写信
乡下生活守夜悲
(回忆)砍树__“乐”
惨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__梦 课后反思:《鲁滨孙漂流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阅读梗概,整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孙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课后反思: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过程与方法:
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猜测小说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在学生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后,让学生简要说说小说的内容,并围绕“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等问题交流读书感受,感受小说的有趣。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并且通过猜测梗概中相关部分内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处,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四、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课下搜索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得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和身边的现实生活,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件,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2.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
3.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指导学生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
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资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永远/ 不会停息/ 在暴风中/ 听来/ 最美/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 它甚至能窘困/ 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
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小玲叮当姐姐说过:“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名著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小型读书交流会,好不好?
二、从四个方面交流:
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这个部分是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书推介。
2.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外国名著的语言特点,对不同国家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3.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
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
长篇名著可以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背诵句子。
四、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五、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飞鸟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玉米人:伊龙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着几十户拉迪诺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他们计划放火烧山,种植玉米,出售玉米。这完全违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人是玉米做的,卖玉米就是出卖自己的子孙。围绕着种玉米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老人与海:故事讲到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住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故事接着说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
趣味语文
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
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备课资料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备课资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资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四、范文
学会生存
春夏秋冬,人的四季,岁月蹉跎,人的足迹。人类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生命季节里的徘徊,开始了新长征路上的生存。学会生存,就要有所追求。所以我们不能做天上的风筝,盲目无目标地被线牵着走,要为追求而生存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坚强。人的生存受环境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生活也少不了坎坷,但我们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不要在生存中耗尽了自己,我们要战胜脆弱。学会生存,就要勇敢超越:水中的鱼儿不超越,怎能进化为较为进步的两栖动物呢?陆地脊椎动物不超越,也不能变成鸟类。上天永远不会偏爱那些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的人,而把机遇留给勇于超越的人。
一天晚上,月亮不知何时爬上了树梢,我们伴着一丝寂静进入梦乡了,“着火了”!“着火了”!不知是谁大叫了一声,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向寝室外望去:浓烟四起,只有应急灯亮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起火了吗?我连忙跳下床,手忙脚乱穿衣服,我们每人一块湿毛巾捂着鼻子和嘴巴,我一只手用毛巾捂着鼻子和嘴巴,另一只手扶着栏杆,弯着腰,我们慌乱的冲向寝室外面的走廊,拥挤不堪,走到了二楼,浓烟滚滚,我一时觉得烟雾越来越浓,眼睛也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喉咙也呛得难受起来,我忽然觉得会不会有危险?我又对自己说:“不用怕,一会儿就没事了„„”果然,随着烟雾的越来越淡,我们一路小跑终于来到了操场。
到了操场,我们的心总算平静了下来,咦?大家怎么神态自若的?哦!原来是消防演习呀!真是虚惊一场。“同学们,我们如果面临火灾要记住以下几点,一、初起火最易扑灭,在消防车未到前,如能集中全力抢救,常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要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牢记“119”火警电话。
三、要沉着冷静,严守秩序,才能在火场中安全撤退。倘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道,导致自相践踏,会造成不应有的惨剧。
四、下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将被子单、台布撕成布条,绳索,牢系窗槛,再用衣角护住手心,顺绳下。
五、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周主任在主席台上讲道。
其实火灾还有许多逃生术,如:1.尽可能蹲低身体,利用所剩余的氧气逃离火场。2.火灾时可沿墙壁走,有楼梯的绝不使用电梯。3.在主要逃生道上若有许多人拥挤,应另找别的逃生通道等。
学会生存,现在中国许多父母只顾溺爱孩子们,却使孩子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导致孩子们把劳动和生存技能抛之不顾。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读高三的学生居然还不会坐公共汽车!这太令人惊讶了;还有些大学生,就连微波炉也不会使用。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只有高学历,而连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都不会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生存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我们要主宰自己。
第四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 外国名篇名著”专题共安排了4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其中,前两篇为短篇作品,后两篇为长篇作品。阅读时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有条件的还要求学生在找一些外国名著读一读。
本组所选的4篇课文,有两种呈现方式:《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另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在街头被冻死,在她死前看到了许多令她无比幸福的情景,最后,她的死使她彻底地摆脱了,永远地幸福了;读了《凡卡》后,学生明白了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使很多贫苦的家庭都破产了。农民没有土地,只好到处去找事情做,就连凡卡这样的小孩子也要去帮别人做事,可见,当时的社会黑暗极了;《鲁滨孙漂流记》让学生明白了学会生存的重要性,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好品质,如坚强不屈、勇敢面对困难等好品质;《汤姆·索亚历险记》让学生体会到了汤姆那种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然后我引导学生对《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两课进行了对比,使学生明白两课的异同。
通过学习本组内容,学生又了解了一些外国文学的特点,了解了一些外国的著名作家以及他们的一些故事。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句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后学生都在借阅外国文学作品,男同学尤其喜欢《鲁滨孙漂流记》。还有好多同学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读后感受,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比童年,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不足之处是:学生自读的能力、质疑能力还需要大力提高;默读课文的速度不够快。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长大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读议结合:
我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后,针对“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
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piāo yì hǔ pò wēn wén ěr yǎ dī shuǐ bú lòu
()()()()
yù ɡǎn yù hán rán méi zhī jí bīnɡ qīnɡ yù jié
()()()()
二、给啊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啊:①ā ②na ③ya ④wa1、啊!我爱你,中国!()
2、这是一本多漂亮的书啊!()
3、漓江的水真清啊!()
4、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三、对对子。(6分)
天对__________ 盛夏对__________ 绿叶对__________
高对__________ 北国对__________ 和平对__________
四、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分)
1、说话不礼貌的人是不文明的行为。
2、经常阅读课外书,能够丰富和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五、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连贯通顺的一段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7分)
()那些有价值的书籍,他总是想尽办法找来读。
()读过后要说出自己的意见。
()至于没有价值的书,他从来不去读。
()读的时候,十分认真。
()列宁对于书籍的选择是很严格的。
()例如这本书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中心思想在哪里等等,都要弄个一清二楚,才肯放手。
()在他的房间里,那些无聊的书籍一本也找不出来。
六、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吧,请填空。(8分)[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是她宽广的胸怀,__________________是她飘逸的长发,__________________是她明亮的眸子,__________________是她甜蜜的絮语
2、《早》是一篇精美的___________,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述,教育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学习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23=31分)
(一)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
4、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条军毯
1942年2月,我们护送刘同志到山东去。开始的几天,每天露宿,我们都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可是少奇同志总是等战士们都有住处,才走进自己的屋子。后来一到宿营地,我们就给战士们安排住处,让他们早点休息,为的是减轻少奇同志的劳累。谁知道这样办更使少奇同志(担心 操心 关心)了,他亲自给战士们安排住处,把好点的房子都给了他们住,自己住在最简陋的房子里。
有一天晚上,少奇同志住在一间农具棚里,农具棚没门,只好挂上一条破毯子挡风。二月的夜晚非常冷,北风吹起毯子,灌进屋里。我睡在另一间棚子里,怕少奇着凉,就披上衣服去看他。我走到棚子前面,看见破毯子洞里漏出一道微弱的光。朝里一望,少奇同志正在烛光下看书。他看了一会儿,放下书,搓一搓冻僵的手,看着卷着身子睡在他身旁的警卫员,就把盖在自己腿上的一件大衣轻轻的盖在警卫员身上。我看到这情景(感动 激昂 激动)的直想喊:少奇同志,您的健康要紧啊!但是我怕惊动了少奇同志,没有喊。
少奇同志看见我,放下书问:怎么还没睡?
我点了点头,把军毯盖在少奇同志的腿上。少奇同志(推让 推手 谦让)了半天才收下。我很高兴,回来看看战士们都睡得挺好,就睡下了。我虽然少盖了一条军毯,身上有点凉,心里却热乎乎的。
我慢慢的睡着了,蒙眬中觉得越睡越暖和。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原来给少奇同志的送去的那条军毯仍旧盖在我身上。我去问值班的少兵,才知道我刚睡着,少奇同志就把军毯给我盖上了。
我去见少奇同志,少奇没提军毯的事情,头一句就问:战士们睡得好吗?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我回答说:睡得很好。少奇同志点了点头,笑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用√画出来。(6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简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的段意是(),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3分)
(1)少奇同志每到宿营地总是关心战士们的宿营情况。
(2)少奇同志每到宿营地总是住最简陋的房子。
(3)我们护送少奇同志到山东去的路上每天为少奇同志安排住处。
4、从本文第二自然段到结束,找出三处能表现少奇同志对战士关怀的地方,分别简要地写出来。(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反映了少奇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4分)
八、习作(30分)
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
提示:
1、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附加题:(3分)
孔子的门生颜渊写了下面这句话,意思是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有学问的人也会像他那样。你能按这个意思,给这句话正确地加上标点吗?
舜 何 人 也 予 何 人 也 有 为 者 亦 若 是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5分)
róu zhòu chōu yē xiá zǐ chú chuānɡ piě zuǐ
()()()()()
二、给多音字组词(4分)
摩
缝
()mó()
fè)
()ma()
三、反义词填空。(5分)
1、()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件事根本不是什么(),早就公开了。
3、他看上去一点也不(),显得很镇定。
4、一切()都不存在了,鲁滨孙终于安全回到了祖国。
5、两个孩子性格各异,小姑娘乖巧可爱,小弟弟却()极了。
四、把下列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5分)
1、正直是()之本。迈哈福兹《 》
2、眼泪无法洗去()。拉克司内斯《 》
3、()是最朴实的。戈尔丁《 》
4、人是为了()才活着的。肖洛霍夫《 》
5、()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马尔克斯《 》
五、判断,对的打√,错的打×。(9分)
1、了字共2笔;阳字共7笔;扬字与张字都是7笔。()
2、随地丢纸屑是一种很不好的坏习惯。()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他还写了《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
句》()
4、.《鸟的天堂》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5、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6、精兵简政的意思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毛泽东说的。()
9、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脸上洋溢着微笑。(扩句)
(2)老师亲切的教诲在我心中回荡。(改成比喻句)
(3)抗震救灾中的事迹一次一次地感动着我们。(改成把字句)
(4)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改成反问句)
(1)、用沉字组词,再选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进行无声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六、第四单元让我们走进了世界文学宝库,阅读了许多外国名篇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是()国作家()写的,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的小男孩,特别是()那一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还读过他的作品《 》;《鲁滨孙漂流记》是()国作家()写的,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的冒险家,特别是()那一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你还读过哪些中外名著?请写出一句作品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段。
作品: 作者: 经典语句:
作品: 作者: 经典语句:
作品: 作者: 经典语句:
作品: 作者: 经典语句:
七、按要求补充句子(3分)
1、红得透亮的柿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句)
2、地球是无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拟人句)
3、桂子开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张句)
4、这地方的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_____________。(排比句)
1、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缩句)
2、凡卡写信。(扩句,至少两处。)
3、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比喻句)
(一)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他的旧 wéi qún()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yìnɡ bì()。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词语。文段选自 著名童话大师 写的童话(),我还读过他的童话(至少写4篇)
2、乖字的部首是(),音节是();兜字的部首是(),共()笔。(2分)
3、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 ;她注意的是 ;她注意这些是因为
4、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的用法,分别在括号中标上序号。(3分)
破折号用法:①用于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②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③用于声音延长。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3)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5、这个选段主要写:(2分)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快乐的光明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地去了。
1.这段话选自()作家()写的《 》一文。(1分)
2. 你怎样理解飞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2分)
3. 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4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放 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 奇怪)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2分)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内。(4分)
(1)画线句子中不过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是指她金黄的长头发很美丽。她没注意这些是因为:()
①她一向很美丽。
②她闻到烤鹅的香味。
③她又冷又饿,只想把火柴卖出去。
(2)女孩幻觉温暖的大火炉是因为:()
①她过惯在温暖的大火炉旁的生活。
②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
③她手里有火柴,可以点燃大火炉。
3、根据她的一双小手一节内容,将下面4个词语按小女孩的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2分)
惊喜 失望 犹豫 满足
① →② →③ →④
4、用﹏﹏﹏画出描写小女孩幻觉的句子。(2分)
5、文中哎,怎么回事呢?是指:。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A 亲热 B 蔑视 C 仇视 D 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A 从水里取出来 B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顺手拿或拉 D 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 派出去 B 使离去 C 消磨(时间日子)D 安排,照料
(4)画 的句子用 的语气朗读?
A 痛苦 B 哀求 C 悲伤 D 愤怒
2、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3、作者从、、这三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座坐)着醉醺醺的邮差(cha cha zhai)。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sai se sai)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密 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pu pu)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这段话选自()国作家()写的《 》一文。他的主要作品有、等。
3、凡卡为什么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4、凡卡为什么会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5、凡卡的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吗?为什么?
6、本文以梦结尾,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