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法全文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11:2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调解法全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调解法全文》。

第一篇:人民调解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社会

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

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条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七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推选产生;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

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及时通报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第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

第十三条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第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第十九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第二十条 人民调解员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当地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参与调解。

第二十一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

第二十二条 人民调解员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调解民间纠纷,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耐心疏导,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

解协议。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第二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发现纠纷有可能激化的,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调解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调解工作档案,将调解登记、调解工作记录、调解协议书等材料立卷归档。

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二十八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第二十九条 调解协议书可以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第三十条 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一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参照本法有关规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第三十五条 本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人民调解法试题答案

人民调解法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人民调解组织受理民间纠纷的范围有_____。

A、公民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 B、公民与法人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 C、公民与其他组织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 D、以上三项都对

2.关于调解主持人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指定一名人民调解委员为主持人 B、当事人对人民调解主持人要求回避的,不予调换 C、不指定人民调解主持人 D、由当事人指定人民调解主持人

3.人民调解应当遵循____、平等自愿、及时便民、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A、合理公平 B、合法合理 C、合情合理 D、公平合法 4.人民调解员任(聘)期为 _____年。

A、二

B、三

C、四

D、五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共____。

A、五章三十五条 B、五章四十条 C、六章三十五条 D、六章四十条 6.不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基本原则的是____。

A、依法原则

B、自愿平等原则

C、不申请不受理原则

D、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力的原则.7.指导和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_____负责。

A、派出所

B、基层法庭

C、综治办

D、司法所

8.对超出人民调解工作范围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调解。但当事人坚持要求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____。

A、在稳定事态发展的基础上,告诉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申请 B、请求司法助理员帮助调解 C、可以受理

D、坚决拒绝

9.纠纷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员提出回避要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____。

A、应当耐心做当事人工作

B、应当给予批评

C、可以予以更换

D、不予以更换

10.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下列调解协议内容,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是:____。

A、刘同意改掉喝酒骂人的坏毛病 B、苏某同意与董某搞好邻里关系 C、金某同意放弃向文某追偿

D、袁某保证将工资卡交由妻女子管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____起施行。

A、2010年8月28日 B、2010年12月1日 C、2011年1月1日 D、2011年5月1日

12.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____人以上组成。

A、一

B、二

C、三

D、四 13.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_____年,可以连选连任。

A、二

B、三 C、四

D、五 14.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_____。

A、按标准收取调解费

B、适当收取调解费

C、视情况可以免收调解费

D、不收费

15.经人民调委会调解达成的协议书具有_____性质。

A、法律

B、没有法律效力 C、强制执行

D、民事合同

16.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具有_____ 性质。

A、法律

B、法律效力 C、强制执行

D、民事合同

17.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_____。

A、当事人只能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 B、当事人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当事人既不能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8.人民调解调处范围是民间纠纷,即主要是发生在_____的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

A、企业之间

B、社会

C、公民之间

D、集体之间

19.下列情形属于人民调解组织应该受理的是____。

A、财产损害

B.杀人

C、已经申请政府处理完毕的 D、法院受理的

20.对下列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进行调解的是_____。

A、杨某与妻子林某夫妻不和引起的婚姻家庭纠纷 B、纪某与洪某之间因宅基地使用权发生的财产性纠纷 C、罗某致周某轻微伤害的侵权性纠纷 D、冯某不服公安机关治安裁决的行政纠纷

二、多选题

1.人民调解协议无效的情形有。

A、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B、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

C、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D、人民调解委员会强迫调解的调解协议无效 2.人民调解协议有效的实质性要件有哪三个。

A、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D、只要是自愿的

3.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纠纷。

A、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B、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 C、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 其他机关已经受理的纠纷。

A.民事纠纷

B.行政纠纷

C.刑事案件

D.治安案件 5.民间纠纷主要类型有。

A、婚姻家庭纠纷

B、生产经营性纠纷

C、财产纠纷

D、侵权性纠纷 6.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 原则。

A、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B、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C、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D、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的纠纷,调解员可以不允许当事人去提起诉讼。

7.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A、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B、侮辱当事人的

C、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D、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8.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有。

A、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B、要求调委会强制执行

C、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D、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9.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有。

A、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B、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C、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D、支付调解费用

10.根据《人民调解法》,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B、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C、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D、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判断题

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收取相应费用。()

2、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再次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5、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次日起生效。()

6、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将其移交相关部门。()

7、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8、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坚持调解。()

9、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10、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四、简答题

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的哪些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答案

人民调解法试题

一、单选题 1-5 DABBC 6-10 CDACC 11-15 CCBDA 16-20 BCCAD

二、多选题 1-10 ABCD ABC ABCD BCD ABC ABC ABCD ACD ABC AD

三、判断题1-5 ×√√×× 6-10 ×√×√√

四、简答题

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的哪些行为?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答: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第三篇:学习人民调解法

学习《人民调解法》指引

一、人民调解是化解民间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具有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人民调解的本质是基层群众自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其调解活动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宪法和现行有关法律关于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属性及定位,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尽管新时期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调解领域、工作方式、保障机制有许多新的发展,但这一性质始终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

人民调解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是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各调解组织之间没有层级关系,与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没有隶属关系。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由群众推选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依照法定条件从群众中聘任其他人民调解员,所有调解员都来自群众、代表群众、服务群众。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员还可以邀请其他人员以群众身份参与调解活动。人民调解通过群众平等协商解决自己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当事人与人民调解员之间地位平等。这些,都决定了人民调解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人民调解具有鲜明的民间性。人民调解的范围为“民间纠纷”,既有传统上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也包括新时期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医患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共同的特点是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当事人有权自行处分的人身、财产权益的纠纷等。人民调解的自愿平等、不违背法 律法规政策和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则和人民调解不收费的基本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突出了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情、理、法相融合的民间性特征。人民调解方式方法的规定,既体现了确保调解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要求,又不拘形式、灵活便捷,保持了人民调解区别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民间特色。

二、严格遵循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是在人民调解制度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总结形成的。实践证明,这三项原则符合人民调解群众性、自治性和民间性的基本属性与特征,是人民调解应民需、顺民意、得民心的保证,也是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优势与作用的保证。人民调解的三项原则贯穿于人民调解的全过程、各方面,统领《人民调解法》通篇,是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准则。把握了三项原则就把握了人民调解制度的主线。

自愿平等原则。人民调解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当事人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不受任何强迫、歧视。这一原则体现在调解活动的始终。当民间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或接受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途径,也可以拒绝调解;即使在调解进行的过程中,当事人也可以拒绝继续调解而另寻其它救济途径;当事人可以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安排的调解员,也可以自主选择调解员;当事人可以接受调解员提出的调解方案,也可以自行提出调解方案;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达成书面协议还是口头协议,等等。调解平等原则源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原则。当事人在调解的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行使平等,义务履行平等,任何人均不享有特权。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有义务在调解活动中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自愿平等权利。

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原则。人民调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制度的组成部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纠纷的主要依据。民间纠纷的内容主要涉及当事人有权自行处分的人身、财产权益。因此,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可以依照社会公德、村规民约、公序良俗、行业惯例进行调解。通过调解矛盾纠纷,使当事人更加清楚地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哪些行为应当提倡、哪些行为应予谴责,从而增强公民自觉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人民调解法》关于这一原则的规定更加符合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这里的权利,既包括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也包括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解决纠纷、要求救济的程序权利。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但并不是唯一机制。人民调解不能代替仲裁、行政和司法等解决纠纷的机制,也不是这些机制的前置程序或必经程序。调解的进行以纠纷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调解的启动、实施以及协议的达成等都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说服劝解,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接受与否仍取决于当事人。当事人不接受调解、对调解协议反悔或不履行调解协议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或者采用其他方式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加以阻止、妨碍。

人民调解不收费制度。与人民调解三项原则一样,人民调解不收费制度也是人民调解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制度。人民调解不收费是由人民调解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人民调解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人民调解有着广泛而深厚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调解不收费,能够使人民调解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使矛盾纠纷当事人愿意主动选择调解来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同时,可以避免因收费导致大量民间纠纷转入行政或司法程序,给行政、司法工作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三、依法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人民调解工作必须接受人民政府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必须置于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之下。只有加强指导和监督,才能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正确方向,保证人民调解工作依法、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人民调解法》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人民调解法》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对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引和规范。司法行政机关通过研究制定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规划,提出具体任务和措施,并负责督促、检查和落实。二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指导。根据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指导,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业务培训是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完备的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任务、人员、内容、方式方法和经费保障等,并精心组织、定期实施,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特别是其民事审判活动与人民调解工作关系密切。赋予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的职责,能够发挥基层审判机关的优势,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主要是引导当事人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依法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依法开展司法确认等与审判职能相关的工作。

四、切实支持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人民调解是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的崇高事业。《人民调解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这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调解工作职能作用和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国家给予人民调解工作支持和保障,有利于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物质保障能力,有利于激励和调动广大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必将极大地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人民调解法》规定了国家支持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五项制度:

经费支持和保障。人民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调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保障。实践中,由于村(居)民委员会收入较少,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常常很难落实,影响和制约了调解工作的开展。为此,《人民调解法》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这里,支持和保障责任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区、市)、市(地、州)和县(市、区)三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支持保障的措施是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包括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足额保障下设司法行政部门专用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经费,并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考虑每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调解工作量、调解质量和调解纠纷的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以及调解的规范化程度等因素,统筹安排和发放补助、补贴经费。

表彰和奖励。《人民调解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广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扎根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国家安宁和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理应得到国家、社会的表彰和奖励。近年来,每年都有4万多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近10万余名人民调解员受到各级人民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的表彰和奖励。误工补贴。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是义务的、无偿的,常常因为调解纠纷耽误了自己的工作,甚至还要自己负担交通、通讯和误餐等费用。为此,《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误工补贴标准一般为人民调解员因从事调解影响本职工作导致的薪酬或劳动收入损失。

困难救助。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风险,特别是在处理群体性纠纷、重大复杂纠纷中,其人身安全常常受到威胁和伤害,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3—5名人民调解员牺牲在调解工作现场,在调解工作中受伤的更是数以千计。《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员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这里所指“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既包括人民调解员在开展调解工作过程中致伤致残,也包括其他情形,比如因前往调解现场的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等意外致伤致残,调解结束后被不法分子打击报复致伤致残等等。这种救助责任并非赔偿或补偿责任,只是一种补充性的最低救助责任,是在人民调解员无法通过其他合理渠道获得赔偿、救助时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抚恤和优待。《人民调解法》规定,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这里所指“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既包括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中被不法分子故意或过失伤害致死的情形,也包括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遭遇意外牺牲的情形。对此,应按照民政部门规定确定抚恤和优待的具体内容,如符合烈士标准的,应追授烈士称号,其配偶、子女享受烈属待遇;符合见义勇为情形的,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的抚恤金等。

此外,《人民调解法》还明确规定,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有责任和义务为其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五、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并使之有效运作直接关系着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效能的实现。《人民调解法》明确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并对其设立、构成和制度建设等作出了规定,为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组织形式。《人民调解法》规定了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不同形式及不同要求。一是村(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这里的“设立”是“应当设立”、“普遍设立”;二是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乡镇(街道)、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参照本法有关规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可以更好地适应化解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矛盾纠纷的需要。不同形式人民调解组织具体任务有所差别,但它们的性质都是群众自治组织,并且应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国82.4万个人民调解组织中,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67.4万个,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7.9万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4.2万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2万个。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构成。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具体人数可根据需要由设立单位自行确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其设立单位推选产生,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使人民调解委员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从有利于纠纷调解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妇女和各民族成员调解相关民间纠纷的独特优势,《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是扎实做好调解工作、不断提高调解质量的基础。人民调解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例会、学习、培训、考评、业务登记、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基本工作 制度。另外,为保障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开展,根据工作发展和实际需要,还应当建立其他相关制度,例如,调后回访制度、纠纷排查制度、纠纷信息传递与反馈制度等等。

六、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承担者,肩负着化解矛盾纠纷,增进人民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光荣使命。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员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

人民调解员的构成。人民调解员包括经推选产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民调解员两类。村(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推选产生;企(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近年来,各地在完善选举方式的同时,普遍实行了聘任制,采取公开招聘、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方法,将辖区内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被群众认为公道正派的人员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来,使人民调解员队伍构成更加科学,调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无论是推选产生还是聘任产生,两者只有选任方式的差异,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权利、地位平等,作用同等重要。

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鉴于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在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条件上,应测重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等。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在于人民调解员得到群众的信赖、认可和信服,在于工作热情、奉献精神,在于政策水平、调解技巧等。为了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人民调解员的行为规范。在调解过程中,人民调解员应当做到 坚持原则、公平公正,文明调解、廉洁自律,保证当事人秘密、尊重当事人权利。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偏袒一方当事人,侮辱当事人,索取、收受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以及泄露当事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情形的,由所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七、全面规范人民调解活动

人民调解是在各方参与下,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化解矛盾的复杂过程,科学、规范的调解程序对于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人民调解法》在第四章对人民调解的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一方面对调解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严格标准,保证了人民调解工作依法规范进行;另一方面,又充分体现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凸显了人民调解不拘形式、便民利民的优势。

调解的启动。启动是人民调解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人民调解的启动上,《人民调解法》规定,既可以由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介入调解纠纷,还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无论何种方式启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当事人不拒绝调解。

人民调解员的选择。选择适合的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是调解活动的重要一环。由当事人信任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能够较快地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因此,在人民调解员的选择上,《人民调解法》规定,既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指定一名或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同时,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员还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或者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及有关社会组织、社会人士参与调解。只要是对促成调解有帮助的人都可以参与调解,目的是更广泛地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于人民调解工作中来。

调解的实施。调解的实施是人民调解活动最重要的环节。为了 使人民调解活动依法规范进行,确保调解工作的质量,《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调解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耐心疏导,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至于调解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和当事人的意愿,灵活多样,如直接调解、间接调解,单独调解、联合调解,公开调解、不公开调解等。

调解的终结。对调解的终结,《人民调解法》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调解不成。调解不成主要有当事人拒绝调解、提前终止调解或者当事人未能就调解协议达成一致等情形。对于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二是达成调解协议。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活动即告终结。在人民调解协议的形式上,既可以制作书面形式的调解协议书,也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由人民调解员记录协议内容,两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人民调解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当事人是人民调解活动的重要主体,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的地位如何,决定着调解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调解的成败。为此,《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的权利、义务。

当事人的权利。人民调解制度中的当事人权利,就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调解程序中的具体体现。《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以下权利:一是选择或接受人民调解员。这一权利,有利于增强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员的信赖,提高调解成功的可能性。二是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要求终止调解。当事人随时有权在调解启动、进行中,放弃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三是要求调解公开或不公开进行。把调解公开或保密,作为当事人的选择,符合社情民意,也有利于人民调解员开展工作。四是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

当事人的义务。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当事人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义务。《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是如实陈述纠纷事实。只有当事人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人民调解员才可能掌握纠纷来龙去脉,发现客观事实,据此合法合理地居中调解,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二是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当事人既然接受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就应当尊重和支持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自觉遵守调解程序和调解员的工作要求,合情合理地表达诉求,以保障调解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当事人在接受调解过程中,在行使自己各项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对方当事人正常行使自己的各项合法权利。

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在整个调解程序中,当事人的意愿对调解具有决定作用,只有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才能形成调解协议。因此,人民调解是当事人共同处分权利,维护权益的活动,双方当事人要依照法律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坚持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统一,才能真正保障人民调解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保障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实现。

九、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机制 我国现行的纠纷解决方式除了人民调解以外,还有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中,人民调解是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法》制定过程中,充分总结了几种解决方式之间互相衔接、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在充分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基础上,对人民调解与其他机制的相互衔接作了程序性规定。

人民调解启动中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需要更多地采用调解方法,强化、健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尽可能地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 进入司法渠道之前通过政治优势得到化解。《人民调解法》规定,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来解决这些矛盾。

人民调解实施中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对于有可能引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应当终止调解,根据案情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人民调解协议达成后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确立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协议是当事人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达成的纠纷解决方案,也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形成的解决纠纷的法律文书。在实践中,人民调解协议主要依靠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道德约束力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当事人的诚信意识,由当事人自觉履行。同时,人民调解协议也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调解协议的生效。经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签订书面的调解协议书;另一种是达成口头协议。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口头调解协议自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口头协议的内容。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为了引导公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慎重地处分权利,使调解协议得到有效履行,《人民调解法》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这一规定,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在法律上的效力,履行调解协议不仅是当事人的道德义务,而且是其法定义务。同时,《人民调解法》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人民调解法》总结近年来的司法实践经验,确立了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这里应注意三点:一是双方共同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生效后,如果当事人认为有必要通过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应当共同申请;二是申请的期限。申请司法确认的期限是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三是司法确认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该调解协议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调解协议所约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能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白蒲镇司法所编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第四篇:人民调解法实施方案

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民调解法》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镇属各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是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镇广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入贯彻这部法律,切实将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现就我镇开展《人民调解法》学习宣传贯彻提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对《人民调解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调解队伍建设,调解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指导监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二、主要任务

组织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人员、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认真学习《人民调解法》;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人民调解法》,形成声势,营造氛围;按照《人民调解法》的规定,修改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将《人民调解法》的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到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

三、基本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使广大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人员、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解和掌握《人民调解法》的立法精神、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和具体规定,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贯彻《人民调解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更多地选择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通过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更加有效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将人民调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认真做好施行《人民调解法》的准备工作

(一)加快推进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业务建设。要按照法律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在健全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要重点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在全镇普遍建立诉调解对接机制、全面推开医患纠纷调解机制的前提下,通过与派出所联动基础上,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调解机制建设,努力在“公调”衔接上实现新的突破。要积极与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研究劳动争议人民调解机制的试点和实施方案,切实将劳动争议尽快纳入调解范畴。要加强

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本着优化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则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整。要加强人民调解业务建设,进一步拓展调解民间纠纷的工作领域,积极参与难点、热点矛盾纠纷的调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快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人民调解组织形式,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到名称、印章、场所、标识徽章、工作程序、文书格式的统,要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流程,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分流移送、督查回访、立卷归档、统计报送等运行机制;要规范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制作,提高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通过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更加有效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将人民调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加快组织学习培训。司法所要在2011年12月通过举办《人民调解法》专题学习培训班、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辖区内全体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全体人民调解人员及时掌握并熟练运用《人民调解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为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打下基础。

(四)加快推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创新。要认真学习领会《人民调解法》关于调解程序的规定,坚持依法规范调解,不断提高人民调解质量。要突出人民调解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就地调解民间纠纷,充分体现人民调解便民、灵活、不拘形式的特点和优势。要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健全镇调委会与村委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及不同区域、行业、领域调解组织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要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相互衔接配合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五)加快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要认真落实《人民调解法》关于经费支持和保障的规定,切实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落实到位。要解决好人民调解场所、办公设施等问题,努力为人民调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组织领导

司法所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加强组织,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为《人民调解法》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将《人民调解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司法所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高度重视,摆上重要日程。确保《人民调解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不断深入,取得实效,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人民调解法》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开展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前这段时间,要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解法释义》、《人民调解员实用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调解法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学习读本》、《最新人民调解工作适用法律手册》等学习宣传资料,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把宣传《人民调解法》的活动与“法律七进”活动、“民主法治村”创建,“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载体结合起来,与宣传人民调解制度、宣传人民调解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突出实效、形成声势、营造氛围。

(三)加强沟通配合。要利用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的契机,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人民调解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要发挥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优势,形成合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人民调解法学习材料

司法部发出通知要求: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

2010年8月28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胡锦涛签署第三十四号主席令,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一、颁布实施这部法律的意义在于:

一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由于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方便快捷,不伤感情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之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国际上称之为东方经验。

目前,全国有人民调解组织82.4万个、调解员494万人,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达百万件,仅2009年就达到767.6万件,成功率在96%以上。反悔和到法院的约占0.7%,被法院判决维持原协议的近90%。

人民调解法是总结几十年人民调解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整的规定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调解程序,调解协议等内容,全面确立了我国人民调解制度,为调解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这部法律的特点和亮点

(一)1、该法的突出特点,进一步巩固和坚持了人民

调解的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这一属性及定位是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调解工作保持强大生命力,深受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2、人民调解法明确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三项原则:①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②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③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关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规定。

(二)关于这部法的亮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人民法院进行业务指导;二是完善了包括多种新型调解阻止在内的人民调解组织的形式;三是加强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四是明确了人民调解与其他几种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五是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效力;六是确立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

三、在那些范围内设立人民调解组织

一是村(居)民委员会;二是企事业单位;三是乡、镇、街道、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可设立人民调解组织。

四、怎样保障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

人民调解法对人民调解员的队伍构成,产生办法和教育培训做出规定:

1、组织和推荐程序、人员3-9人组成、考虑到女性、少数民族

2、依法聘用人员。公道正派、政策水平高、有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3、由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

五、如何确定人民调解协议效力?

1、该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并首次确立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即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自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六、工作经费和条件如何保障:

人民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支持和保障:①对工作突出的进行表彰;②要提供办公条件和工作经费;③给予误工补贴

七、如何做到依法规范和方便灵活?

人民调解民间纠纷时,应体现方便、灵活、不拘形式,即可申请也可主动上门调解,可指定一名或多名调解员进行调解,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可请亲属、邻里、同事、朋友参与。

结合《人民调解法》学习贯彻落实:着重从五个方面来领会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

一是坚持人民调解性质特征,把握人民调解工作的正确方向。

人民调解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形式。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来自群众,代表群众、服务群众,主要任务是化解民间纠纷,调解活动不拘形式、灵活便捷,体现了情、理、法相融合的特点,因此,自治性、群众性和民间性是人民调解的性质特征,也是《人民调解法》的灵魂。体现的是:自愿平等、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的三项原则。

二是创新人民调解的组织规范、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 《人民调解法》规定了人民调解多种组织形式,实现了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也拓宽了调解员的选任渠道,建立了聘任制度,对调解员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更加强调群众认可,工作热情、调解技巧等因素。

三是坚持依法规范、灵活便捷、确保调解工作质量 调解质量是人民调解的生命线;调解程序是调解质量的重要保证,人民调解法在程序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即可由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组织也可主动介入。如果当事人拒绝,那我们一定按当事人的要求办。我们在调解中应多采取听取当事人陈述,讲解法律法规政策,耐心规劝疏导,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优质高效的化解矛盾纠纷。

四是健全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增强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

对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应当依据告知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对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对此发生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还可申请法院对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

五是强化指导保障、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人民调解明确赋予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法定职责,给予提供政策支持,健全组织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加强指导监督。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发展。调解法规定:对此项工作给予物质保障,对人员表彰奖励。办公条件保障、工作经费保障、误工补贴。

下载人民调解法全文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调解法全文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调解法讲稿

    人民调解法讲稿 —鲁静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里给大家宣讲法律知识。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法律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工具,然而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

    学习人民调解法总结

    七甲坪司法所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工作 总 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公布,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充分体现......

    人民调解法学习记录

    时 间:2010.12.21 地 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机关干部、社区干部 辅导人员:王丽娜 学习内容:人民调解法相关内容 会上,王丽娜所长就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活......

    人民调解法讲座教案

    人民调解法讲座教案 白银司法所司法助理 牛德志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人民调解法》一些基本内容,我就人民调解的本质和人民调解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三项原则进行讲解,说的不对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20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人民调解法》学习题库

    《人民调解法》学习题库 一、填空 1、《人民调解法》于2010年8月28日通过,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通过的,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4号令予以公布,自......

    人民调解法讲稿5篇

    人民调解法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有关人民调解法的法律法规,我来讲述一下人民调解法的概念、人民调解法的性质、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人民调解的方式方法、人民调......

    学习人民调解法心得

    学习人民调解法心得 3月19日,我参加区司法局组织《人民调解法》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人民调解法,了解人民调解概念、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