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 刘保玲参加人:马启法刘保玲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教具:
挂图、小黑板、课件、录音机。
五、本组课时安排:
《再见了,亲人》2课时、《金色的鱼钩》1课时、《桥》2课时、《梦想的力量》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3课时。
六、教学措施及手段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二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沉寂 口哨 埋伏 凝神 烧毁 维护 沉浸 凯旋征衣阿姨 精通 呼吁 不慌不忙 以防万一
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 断断续续 永驻人间木屑 蘑菇 宛转 芦苇 苇絮 枕头 卓越 蓝盔 威胁 梦幻 弥漫 巡弋 阻挡 脊背 绿茵茵睁眼瞎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不速之客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夜莺的歌声》
1、文中体现小夜莺智慧勇敢的句子:
(1)“野兽来啦,野兽来啦”——(一语双关,谩骂敌人)
(2)小孩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迷惑军官)
(3)„„„„„.2、《小英雄雨来》
每一段落小标题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书信格式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jì sìɡuàndànyuánɡǔnchuāipãnɡ bïyāo ráopiáo()()头()生边()()热()着()()一()水là zhúshēn yínsuìdūnmùqī qīhuī huánɡzhē tenɡjuān zânɡ()()麦()木()()地黑()()()()sù mùzāo ɡāohuǐlîubânzhuōyìdù jìcái fùfâi xū()()()灭丑()()充()()()()zhân hànɡěnɡ yâyǐn mánlǚzhuànqiānmí mànjiànshēn yuān()()()()次()钱()条()军()()
二、快乐二选一
称(chânchâng)心如意屋脊(jǐjí)笨拙(zhuōzhuï)瞥(piěpiē)见蓦(mò mù)地 哽咽(yâyàn)蹑(niâniē)手蹑脚屡(lǚlǔ)次啜(chuî chîu)泣嘈(cáocāo)杂 伫(zhùchù)立兴(xìnɡxīnɡ)奋
三、词语积累
夜()降临追()()惜()()告成()()灿烂心满()()不知()()不可()()惊()失()失()落()()()迷人()()万状井然()()()()自若从容()()灯火()()()()不动小心()()()()不惧犹如()()刻骨()()()()屹立气壮()()惊()动()坚强()()()崖()壁
四、填空
1、我们本册书中学过的一篇赞美父爱的散文是《》,揭示童心可贵的感人文章是《》;表达作者思乡怀亲的文章是《》。
2、《小抄写员》作者是()(国家)著名作家(),文章选自《》。
3、《“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难”读作(),意思是()。作者是()国作家(),你还知道他的作品有《》《》。
4、让我们的帮助(),(),让我们的给予()()。能够付出是一种()、()的真正的关爱,既是(),有是()。
5、我们都不是()的人,但我们可以()。
6、()故乡的时候,故乡,是()的画。我在画中走来走去,只看到天边()。()故乡的时候,故乡,是()的画。一抬头,便能看见,每当月下,()。
kîujìn chá jìmiàomiáoɡē boqí qūtiàoqí pánzhǎn dìnɡ jiã tiěmiâ日()()寺()()准()()()望()()轻()cháo fěnɡjiànjǐnɡ tìɡūchí rǔxīnɡzhōnɡqīn pâizhān tiān yîuzhânɡ fǔzǔ náo()()盘()无()()血()由()()()()()jiānɡxiū zhùxiãhōnɡkān câxuán yá qiào bìkān câdǒujīzáo()持()要()()动()()()()坡()笑 开()suì dàojiānɡjùn ɡōnɡmiǎojīdào qiànlàixiáài()泥()()()视回()()()账()
二、补充词语
()山河惊()动()坚强()壮烈()()挺胸()怒火热血()全神()()高()下()身()骨()如归目()口()心()气()()目()心杀人()对视()()而去不义()欢欣()小()大()义不()死不()狂风()()山()岭()不已
三、快乐二选一
笤帚(zhouzhu)炕(kângkànɡ)上脊(jǐ ji)背不屑(xiao xiâ)兵马俑(yongyǒnɡ)
狂风怒号(háohao)恶劣(liâ lue)隧(suì sui)道
四、填空
1、()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到()的铁路就是由他主持设计修筑的。
2、我们学过的爱国名言中顾炎武的爱国名言是(),()。范仲淹的名言是(),()。“宁为玉碎,()。”是()的名言;“(),当以死守,()。是()的名言;利于过着爱之,()。是()的名言。
3、辛苦遭逢起一经,()。山河(),身世()。惶恐滩头说惶恐,()。人生自古(),()。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的抗金英雄()。
六、诵读部分
默写《毛泽东诗词二首》注明题目和时间,书写要工整规范,用尺打上横线再写。(写在背面)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整合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认识“怒”等31个生字,会写“艳”等40个生字。
(二)阅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独处任务的不同语气。初步学会默读。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写话
1.以“观察中的发现”为题,交流观察到的发现以及获得的感受、启发等。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有顺序表达的能力。
3.学习本组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写出感受最深的地方,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4.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口语交际
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
1.对本单元认字写字、朗读课文等内容牢固掌握。2.掌握运用本组课文教学重难点内容和作者的描写方法。3.拓展课外,深化对本组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三、重难点分析
1.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2.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3.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4.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语言训练点
1.能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3.积累课本中优美的词语和精彩句段,背诵指定诗文。
五、丛书整合内容 《植物中的闹钟》 《带刺的朋友》 《达尔文与变色花》 《生活中的小发现》 《雨水里的奥秘》 《会行走的植物》 《奇异的植物世界》
《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 《创造发明小故事》 《墙壁“冒汗”了》 《法布尔的故事》
六、教法设想及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法
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解决方法: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 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预习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等31个生字,会写“艳”等4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独处任务的不同语气。初步学会默读。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1)明确单元主题和主要篇目。(2)出示预习单。
阅读本单元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读本单元词语,理解重点词语。(3)书写难写的字。学生自学,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全班汇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质疑问难。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读通课文重要句段。
出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多种形式读。(1)《花钟》第一段。(2)《蜜蜂》最后一段。(3)《玩出了名堂》最后一段。(4)朗读《找骆驼》第十段。
13.花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表达方法表达的妙处。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究自然和身边事物奥秘的欲望被激发,体会到观察发现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乐于观察。
丛书:《植物中的闹钟》 整合点:1.运用拟人的写法 2.善于观察发现植物的奥秘 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导入新课。
(2)检查课前预习,整体感知。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重点段落。(1)勾画重点语句。
(2)课文中介绍的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 重点点拨:
a你是不是觉得很有趣?有趣在哪儿?
b怎么个“陆续”开放?并一起读出花钟的有趣。c总结拟人的写法。
(3)讨论揭题: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花儿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总结一下。学生读书、思考、交流。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重点拓展阅读《植物中的闹钟》
(1)找出“报时钟”里不同花开放的不同时间
(2)为什么各种花都有自己的特定开花时间,而且固定不变呢?(3)找找文中运用了拟人写法的句子,体会一下。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总结全课。
运用拟人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超常”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蜜蜂具有辨认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3.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4.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丛书:《带刺的朋友》
整合点: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重点。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对听说的事情是直接相信还是先求证再接受?(2)那法布尔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呢? 科学家们做了几次试验?得到了怎样的证明?
(2)突破难点:为了试验成功,这些准备工作缺一不可,从这一步步的准备工作中,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拓展阅读《带刺的朋友》作者是怎样观察小动物的?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总结全课。
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阅、固、调”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启发学生在平时玩耍时要能细心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丛书:《达尔文与变色花》 整合点:玩中观察的收获。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预习,整体感知。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重点段落。
(1)讨论揭题:现在我们来看,谁、玩什么、玩出了名堂?(2)勾画重点语句。
(3)了解了列文虎克在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4)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重点拓展阅读《达尔文与变色花》
(1)达尔文是如何让白色的报春花变成红色的呢?(2)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总结全课。
小练笔: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不同的心理。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4.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丛书:《生活中的小发现》 《雨水里的奥秘》
整合点:学习文中老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基本教学流程: 1.略读感知,提取信息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2.小组互动,解疑释惑
根据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3.聚焦重点,品读提高
(1)在这个故事里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2)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3)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4)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5)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4.回顾主题,适时训练 拓展阅读《生活中的小发现》 《雨水里的奥秘》
拓展阅读课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学会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观察发现中增强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互相交流,学会评价。
3.学习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观察方法,学会认真观察,生成习作教学资源。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丛书:《会行走的植物》 《奇异的植物世界》 《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 《创造发明小故事》 《墙壁“冒汗”了》 《法布尔的故事》
整合点:1.与同学积极交流,学习别人观察的角度。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多种写作方法写一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基本教学流程: 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1)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2)根据《预学单》进行阅读《会行走的植物》《奇异的植物世界》《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
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在初步勾画重点句段的基础上,熟悉重点句段,谈感受。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全班汇报。
文中观察了几种植物?列举了哪些事例? 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神奇的植物世界” 单元其他几篇文章主要内容。总结全课。
表达训练课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从自然中受到启示,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观察自然。
2.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
3.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丛书:课本63页页:口语交际·习作
主题:观察中的发现 整合点:1.口语交际能讲出观察的乐趣来。
2、观察日记中观察视角新颖。3.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基本教学流程: 1.定向观察,积累素材 创设情境,明确活动主题。观察生活中的新发现。2.方法引领,突破难点
(1)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3)交流观察方法,强调日记格式。3.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助修改作文 4.赏评习作,完善提高
赏析优秀作品,榜样引领,二次修改作文。
综合达标课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认字写字、朗读课文等内容牢固掌握。
2.掌握运用本组课文教学重难点内容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拓展课外,深化对本组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丛书:
本单元各方面内容
整合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描。基本教学流程: 1.单元回顾,激发欲望
导入新课,回顾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任务。2.全员参与,共享历程
(1)第一关:内容关——我会连。
a.宣布闯关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b.出示课文内容连一连。
(2)第二关:理解关——我会品。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感悟。先小组分享,选派成员闯关。(3)日积月累。学生熟读有关农业谚语。3.梳理总结,反馈提高
(1)出示一篇与本组课文主题、写法相关的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够从关键句子中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其好处。
(2)推荐阅读书籍:《昆虫记》《游戏中的科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有效问题
13花钟
一、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展示、需要、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2.教学中要注意的是对花的开放时间不能机械理解,不能生搬硬套到生活中去。
三、如何教学本课的生字?
要继续运用前面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等记认字形。注意“燥”是平舌音,“致”是翘舌音。同时,还应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比如,“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要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发现规律,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如,“嫩”“适”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协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湿”“娇”,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艳”“强”,书写时注意左边稍微比右边窄;“醒”“致”左右宽窄差不多,可在比较中书写。
四、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读出对花的喜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要带着问题思考,如,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儿?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注意引到第二自然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不同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需要给学生说明的是:不能忽视课文中表意较“模糊”的词语,如“左右、有„的危险、往往、大致”,使用这些词语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状况的准确反映。无论开花时间,还是原因的分析,都是在一定有范围、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把话说死了,看似肯定,反而不科学了。
五、文后的两个泡泡的作用?
提供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可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连续性,坚持观察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所发现。蜜蜂
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什么?
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四、怎样教学本课生字?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测、阻”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证”是后鼻音。在写字指导方面,“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艮”,“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五、如何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玩出了名堂
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三、如何进行本课的识字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可以学生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áo、dāi;还可以读diào(调动)、dài(等待)。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拜”的右边是四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有些字,可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写好,如“闲”与“阅”,“腿”与“随”。
四、如何教学本课课文?
课文篇幅不长,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在理解中注意以下几处:
(1)课文开头带有议论色彩,并且是课文的总括。要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
(2)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五个自然段,段段写了“玩”,“名堂”在课文里的意思就是发明与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再次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3)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找骆驼
一、本课主要内容是什么?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三、教学目标是什么?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四、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读,可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比如商人的焦急与气恼,重点是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2.可按以下步骤提示学生开展阅读:(1)感知阶段,要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课文先写老人的判断,再写观察的发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五、如何理解本课的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愤愤”“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语文园地四
一、如何教学本单元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观察中的发现”。在导语中,已布置学生进行观察,《花钟》课后又做了提示,本组的几篇课文又为这次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可比照的材料,并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做了哪些观察,有什么发现。教材中以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形式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当然交际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但导向是很明确的,即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教师要千方百计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讲出自己的有趣观察。要引导学生做到互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共享发现的乐趣。
二、如何教学本单元习作?
这次习作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学生交流已写的观察日记,二是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观察日记。低年级时,学生已经学写过日记,观察日记无非是日记的一种,并没有特别的格式要求,只是在内容方面侧重讲观察。本次写观察日记在《花钟》一课后面已有布置,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内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讲评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确定观察的事物,可以带着习作的任务去观察一种事物,再把观察过程中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要组织学生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并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要通过这次习作,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三、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形近字在字形与字音方面的特点。共列了4行12个词语,带点的都是形近字,但各有不同。第一行带点的是同音形近字;第二、第三、第四行有同音形近字,也有音近字、形近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可以做些拓展练习,用带点的字组新词,或另举同音形近字、音近形近字的例子,并组成词语。
四、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背背”和“读读认认”两项内容。“读读背背”的是关于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它形象地反映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不同的生长特点,比如,“正月菠菜才吐绿”“七月茄子头朝下”,与课文《花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植物的一种巧妙观察和发现。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如果有条件,可向学生补充一些材料,如12种在1—12月开放的花。选择12种当月开放的鲜花代表1年的12个月份,它们分别是:腊梅、茶花、玉兰、桃花、玫瑰、栀子花、荷花、月季花、兰花、桂花、菊花、水仙花。让学生记一记,想一想,查一查它们的特点,也试着编一编歌谣,增加读背的趣味性。
“读读认认”的是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要求认识其中的“肩”“臂”等7个字。这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这些带“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一器官有关,可让学生现身演示,有的可以说说器官的功能,有的可以分析偏旁部首,有的可以再组新词,以帮助识记。
五、宽带网
“宽带网”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主要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组宽带网结合本组专题,要求学生了解科学发明和发现都与细心的观察分不开。除了教材所举例子以外,可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通过到图书馆、上网、访问等形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个性化问题
一、怎样教学《花钟》一课的生字?
二、《蜜蜂》一课如何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三、《花钟》一课文后两个泡泡的作用?
四、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五、《找骆驼》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介绍了: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出看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 求。
学情分析
1、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以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2、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应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练笔的机会。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试、验、证、阅、固、调”等生字,会写“艳、内、梦、论、试、验、堂、镜、闲”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无论、试验、纸袋、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5、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6、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7、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8、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9、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10、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1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1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2、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3、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4、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