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婚对策
离婚财产分割对策
(一)作者:徐剑律师
2010年10月5日
一、如何确定夫妻关系
一般来说有了结婚证就是夫妻,但是有的时候没有结婚证,也是夫妻;有时候,虽然有“结婚证”,但仍不是夫妻。
当事人是否存在法律认可的夫妻关系的判断标准如下:
1、看有没有结婚证。
2、虽然没有结婚证书,但构成“事实”婚姻。
3、看你们的结婚证有没有瑕疵。现实生活中,存在买结婚证,或通过关系拿到,而男女双
方并未亲自前往办理,或冒名顶替取得,上述这些情况下,即使结婚证是真的,但由于领取程序存在重大瑕疵,从而导致婚姻关系无效。
4、看你们的结婚证受不受中国法律认可。根据中国法,判断一个婚姻关系缔结与否有效,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因此涉外婚姻的效力首先根据婚姻登记地国法律判断是否有法律效力。另外,如要得到中国法律认可,涉外婚姻还得办理相关公证和认证。
二、婚前财产婚后演变如何认定?
婚前财产在婚后经变卖,然后转成现金,用此现金购买获得的物件,仍为婚前财产,这里采取“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当然这里必须证明其来源于婚前,否则将推定为婚内。
这里提供了一个思路,不仅限于考察财产的现有形式,而可深究其来源,或可提供一线新希望。
这里还有一点区别,购买动产和不动产会存在区别,如购买的是房子,房子上如果登记的是夫妻二人名字,则这几法律行为意味着自己有奖房产与配偶共有的合意。
三、存款、房产、股票这些名词不是夫妻共同财产的表现形式。
《婚姻法》第十七条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形式,主要包括:(1)工资,奖金;(2)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存款、房产、股票、等仅仅是财产的表现形式,而非是夫妻共同财产的表现形式。对于存款、房产、股票、基金、房产、保险、信托利益等财产的存在形式,如有可能,可以深究其来源来寻求突破。
四、过错对财产分割的影响。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如果一方有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行为导致离婚的,无过错的一方可以申请过错方给付精神损害赔偿。
重婚:重婚触犯的是刑律,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同居:从各地法院的实践来看,对同居构成的实践持续性要求一个月以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规定,持续在一起共同居住超过3个月的,可视为构成同居。另外构成同居与是否婚外生育子女没有必然的联系。
家庭暴力:一般认为构成轻伤害以上程度,才可能会被认定为家庭暴力。
实践中,赔偿金额可以酌情考虑结婚时间、侵权情况、损害后果、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赔偿金额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第二篇:发达地区离婚案件居高不下原因探析及对策
江苏省如皋市位于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70以上人口为农民。近几年,在如皋市人民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以每年10递增,占据受理的民事案件三成以上,离婚案件发生的地区由以往的以城市为主转向农村城市“齐头并进”。2005年该院审结民事案件3690件,离婚案件1271件,占34.44;2006年审结民事案件4341件,离婚案件1389件,占31.99;2007年审结民事案件4607件,离婚案件1505件,占32.66.离婚案件高发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婚姻观点的更新,但另一方面也对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宁带来了新的考验。
一、离婚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
1、夫妻双方缺乏感情基础。在离婚案件中,不乏一、二十年前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换门亲(一方兄妹与另一方兄妹分别结婚)、招赘,另一部分是经媒人介绍后,双方接触数月即匆忙结婚,此类婚姻婚前缺乏了解或者本来内心就存在排斥心理,而婚后排斥心里并未消除,或因琐事发生矛盾而又不能忍让,结果导致婚姻剧变。此类婚姻可以称之为“薄冰型”。
2、夫妻双方父母参与矛盾其中。一部分离婚案件当事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双方家长均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一旦夫妻间发生矛盾,不是去冷静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教育自己的子女妥善处理夫妻纠纷,而是首先埋怨、责怪对方的不是,结果战火从小夫妻延伸至亲家之间的冲突,导致两家关系急剧恶化,使得本来可以调和的夫妻矛盾最终走向法庭。此类婚姻可称之为“偏袒型”。
3、骗婚、骗财现象逐年增多。一些“外来媳妇”在老家有家庭有小孩,他们瞄准本地一些大龄青年急于成家的心理,辗转千里,经熟人介绍与本地“光棍”相识,一般在一周内就领取结婚证,她们收取的彩礼少则五千八千,多则五六万。而结婚后不久,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媳妇便借故离家出走,如断了线的风筝般杳无踪迹。在公告的离婚案件中,这种现象占一定比例。此类婚姻可称为“风筝型”。
4、夫妻双方分居异地缺乏情感关怀。这部分案件集中表现外出务工人员身上。随着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夫妻二人相见机会骤减,沟通的时间有限,在外的农民工耐不住寂寞或者受到花花世界的影响,逐渐疏远甚至嫌弃原配妻子或丈夫,追求“新生活”。夫妻出现情感对立,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离婚。此类离婚当属“分居型”。
5、法官调解工作不够充分。有的当事人之间矛盾并不大,仅仅是因为家庭琐事缺乏很好的沟通交流,导致矛盾激化,如果假以时日,让双方有一个冷静思考的过程,或许会捐弃前嫌重修旧好。但囿于审理天数考评制约,法官不可能给当事人“冷处理”的时间,有的在调解一次无效的情况下就开庭审理,有的法官在举证期限和答辩期内便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放弃举证期及答辩期,由于当事人都在气头上,大多表示放弃举证期和答辩期,这样在答辩期内便开庭审理,并作出不准离婚之判决,由于双方的积怨未能得到有效化解,谁也不愿主动向对方首先伸出橄榄枝,导致6个月后当事人再起诉要求离婚。可以称之为“重诉型”。
6、诉讼代理人不正当诱导。少数诉讼代理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是正确引导当事人如何对待婚姻家庭矛盾,反而做一些小动作,致使调解失败,以达到当事人第二次诉讼,再代理的目的。不妨称之为“挑拨型”离婚。
二、降低离婚发生率的几点建议:
1、提倡婚前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婚姻是一辈子的,如果婚前不能相互对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甚至生活习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则婚后必定会矛盾迭起。因此,婚前要给双方足够的了解、适应期,这样不致因琐事而使婚姻产生裂痕。
2、大力进行《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及传统婚姻美德的宣传。司法行政部门及乡镇、村属组织积极宣传《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公众提高法律意识,使《婚姻法》“保障婚姻自由,反对轻率离婚”的立法宗旨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培育并宣传相互宽容、相濡以沫等具备传统美德夫妻的先进事迹,大力倡导“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统婚姻观,维护家庭及社会的安宁和谐„„
3、夫妻双方应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建议民政部门在结婚登记的同时,印制一些夫妻和谐相处的手册,免费赠与新人。夫妻双方要树立婚后独立意识和正确的纠纷观,发生纠纷不要动不动就把离婚挂在嘴边,而是应当在交流的基础上互相包容、互相谅解。
5、对婚姻案件审理制定特殊化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可制定司法解释,要求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须经三次调解,判决准予离婚须经两次调解,调解过程均应形成笔录,每次调解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天,调解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可以把调解和好率作为考核的加分因素,引导法官对夫妻双方做过细的教育疏导工作,钝化矛盾,解开心结,重归于好。
第三篇:离婚债务处理难的成因及对策
离婚案件中的债务处理,一直是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难题。这难题不仅仅是当事人举证、取证难度大,法官认证、判决难度也大,尤其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较原则,《婚姻法》与其他法律的规定还不尽统一,严重地影响审制实务,这是最大的难题。下面就离婚债务处理难的成因作出分析,对如何妥善处理离婚债务谈谈自己的看法。原因之一:当事人心态复杂由于离婚当事人的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从而使各自对债务处理的目的也不同,常见有以下几种心态:
1、离婚当事人双方均不举债。这种当事人往往负债较多,且多是共同债务,双方合意不举债,目的是逃避债务,使债权人无法追要。
2、一方认为有共同债务,另一方认为无债。这种往往是夫妻一方有过错导致的离婚,或者有过错方要求离婚,无过错方明知有债,却不承认有债,导致法院认证难。
3、一方认为是共同债务,另一方认为是举债方个人债务。这种情况往往是借债人要求离婚,另一方为了多得财产,而不承认是共同债务。
4、一方或双方搞假债务。虚假的债权人多伴属造假当事人的近亲属。目的使法院无法质证、认证,从而抵消对方应得财产的分额。
5、一方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挥霍所负的债务,称是共同债务。这种当事人主要掌握了对方没有证据证明是个人债务而为的。
6、一方主动承担全部债务并放弃其他财产分割。这种心态的当事人多为假离婚,真逃债。让一方占有全部财产,带着子女过舒坦日子,自己漂流在外一无所有,企图使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原因之二:法官处理离婚债务的判点不统一
1、当事人不举债,法官就不审。有的当事人为了少交诉讼费,对债务隐瞒不报,使债务悬空。那么,有的法官就认为民事审制的原则是不告不理,当事人不举债就按没有债务处理。待债权人主张债权时,再确定债务的承担。
2、当事人不举债或认为无债,应加判“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有的法官认为不加判该项内容,当事人上诉再举债就可能导致改判或发回重审。债权人申诉时就会引起离婚案件再审的被动局面。有的法院对此还作为错案来追究法官的责任。因此,加判该项内容,意在能保证“万无一失”。
3、一方认为所负债务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另一方无充分证据证明没有用于共同生活的,应认定是共同债务;负债方承认不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就判负债方个人偿还。有的法官认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负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证据无法取得,尤其小额负债更无法查验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加之离婚时,夫妻矛盾已到缰化状态,双方对负债用途的陈述更难以置信。因此这样判前者把举证责任分配给不负债一方,后者把举证责任分配给债权人,由债权人在主张权利时,再认定是一方偿还,还是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4、不管负债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还是一方个人所用,均不作分割。有的法官认为,基于《合同法》的规定,债务的转移要征得债权人同意。如果把一方负债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并将债务分给另一方承担,是否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在我国大部分家庭主宰家庭财政的是夫或妻一方,借债往往由掌管家庭财政的人多次经办,债权人也凭着他(她)有一定信誉,才借给他(她)的。离婚时,一旦把债务分给另一方,就可能出现债权落空。即使把财产抵作清偿债务分割给另一方,谁来保证这些财产就能用于还债。有的当事人把财产变卖后一走了之,下落不明;有的变卖后资金挥霍,穷困无比。而当初的借债人凭自己的专长、职业、经济收入,完全有能力还债,却被法院判决只偿还部分债务。另外,有的离婚当事人举债无证据,怎么能认定是否负债?当事人离婚时往往债权人不知道,怎可能征得债权人同意?因此,法官不能以审判权驳夺债权人的权利。只有待债权人主张权利时,再予以确认是否属夫妻共同债务。把该举证责任分配给债权人。
5、一方主张负债,另一方认为不负债,对双方意见均不支持。持该观点的法官认为,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常常会以欠自己近亲属的债来编造债务,另一方也常常以夫妻矛盾恶化而拒不认债。法官对这些债务也无法查实。因此,处理时以不支持为上策,仍然把举证责任分配给债权人,待债权人主张权利时,法院再认定是否负债,是否属夫妻共同债务。
6、离婚判决未对债务进行处理,判决生效后,债权人主张债务人是夫妻双方或一方,且债务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应撤销原判决的财产分割部分,就财产部分进行再审。持该观点的法官认为,原判对债务事实认定不清,导致其它财产分割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应撤销原判决的财产分割部分,进行再审,并追究审判人员错案责任。
7、离婚时负债人不举债,应视为对自己权利的放弃。债权人主张权利时,原负债人承担责任。离婚的另一方不再承担责任。原因之三:相关法律规定对审判实务的影响
1、《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偿还;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这条规定难以运作:①审判实践中对“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难以认定,难以取证。主张是夫妻共同债务或主张不是夫妻共同债务的一方也难以举证,最后导致法院判决难。②如何用共同财产清偿共同债务,离婚时共同财产一般价值很低,甚至无价值,如果用这些财产抵偿债务,分明是帮助离婚当事人销售旧财产,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如果通过迫卖、变卖程序,诉讼成本将加大。③“由双方协议偿还”,很容易让当事人钻法律空子,使债务归一方,另一方不承担偿还义务。如果承担偿还义务的一方不具备偿还能力,就更加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④由人民法院判决偿还,容易导致债权人申诉,认为法院以审判权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难以实现。
2、《婚姻法》第四十一条与《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相悖。《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那么离婚案件中的一方
或双方所借的债务均与债权人形成一个合同,在这个合同中欠款人(或借款人)就是债务人,当债务人是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时,他在离婚时协商将债务由另一方还,或法院判决由另一方还,是否征得了债权人同意?若没征得债权人同意,是不是就违反了《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的立法原意。它的原意就是要求债务转移必须具备四个要件。首先,原债务人与新债务人之间自愿达成债务转移合同或协议,而不是法院的判决书。其二,必须征得债权人同意,而不是债权人之外的人的随意协定。其三,必须有合法的债务存在,而不是无中生有的伪造的债务,更不是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其四,所承担的债务依法可以转移。不具有可转移性的债务,就不能转移给他人,必须由原债务人履行。这四个条件是债务转移的必备条件,若按这些要求转移债务,那么《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就难以运作。不但离婚双方当事人无权协议分摊债务,而且法院也不能以审判权迫使离婚双方债务转移。因此《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应当修改或作出相关解释予以完善。既要与《合同法》相一致,也要考虑到对审判实务的影响。离婚债务的定性与处理对策要妥善处理好离婚债务,必须要用与时俱进的观念去重新给夫妻共同债务定性,正确理解《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的立法原意,不能一味就法条搬法条,就债务谈债务,多得财产就多担债务,不能把以“共同财产清偿债务”理解成债权人必须先把债务人有形财产穷尽后,再谈以现金或其他方式清偿。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婚姻法》及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都作了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如何定性呢?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法学界及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高度重视,定性准了就易处理,定性不准处理就难。过去虽然对夫妻共同债务作过定性,但很不完善,笔者认为夫妻存续期间的债务一旦被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那么它就具有不可分性。因为夫妻共同与债权人行成了债的关系,当这些债务未清偿终了前,夫妻就应共同承担这些债务的民事责任,一旦不清偿就形成了对债权人的共同侵权行为。共同侵权行为,必须由共同侵权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而共同承担的民事责任,责任人之间具有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显著特点就是债务未履行完之前具有不可分性。只有将债务全部清偿终了,债务人之间才能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责追偿。由于夫妻共同债务具有不可分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处理离婚债务时应采用以下对策:
一、双方均认可的共同债务,经债权人同意后,方可由双方协商清偿或以共同财产清偿。债权人不同意的,法院应判决双方共同偿还,并互负连带责任,不应判决各自偿还。当债务清偿终了后,履行清偿义务较多的一方可依法向履行清偿义务少的一方进行分责追偿。法院在审理追偿之诉时应充分考虑离婚时财产分割、子女抚育以及离婚后经济状况、给付能力等情况,注重调解,适度判决。
二、一方不认同是共同债务的,法院不宜在离婚诉讼中确认是否是共同债务。应待债权人起诉时,由债权人主张。只有当债权人主张是离婚双方共同债务或一方债务,离婚双方或一方反对时,法院再行确定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这样做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也不致无辜地加重离婚当事人一方的负担,同时更加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
三、离婚案件审理中,债权人向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主张债权的,法院应中止离婚案件的审理,先行审理债务案件,待债务案件终结后,再恢复离婚案件的审理。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债权人在债务人离婚前实现债权,防止离婚当事人分完财产逃避债务。同时也有利于查清夫妻债务,更合理地分割夫妻财产。
四、实行当事人举债与法院公告告知债权人主张债权相结合的方法,先审理债务,后判决离婚。理由有三,首先,能切实保护债权人的权利,遏制以离婚达到逃避债务的不法行为;其二,有利于法院很快查清离婚当事人的共同债务;其三,能减少诉累,促进社会稳定。
五、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债权人已诉一方债务,但在离婚时仍未偿还的,已确定是夫妻共同债务,仍由双方共同偿还,不再参与分割。如未确认是夫妻共同债务,且公告后债权人不主张是离婚当事人双方共同债务的,仍由原义务人偿还。以上是笔者的粗浅认识,建议最高法院在制定《婚姻法》解释之二时能充分考虑到审判实务的影响,更明确地对夫妻共同债务进行定性,能否把告知离婚案件当事人的债权人申报债权作为离婚案件审理的前置程序。公告期限内债权人不向法院申报登记债权或者申报不起诉的,应视为放弃,或认定离婚双方无债务。
第四篇:离婚协议
离婚协议
男方:陈正山,男,穿青人,1978年10月27日生,住三甲乡泳朝村坡头组,农民,身份证号码:***614。联系电话:*** 女方:熊敏,女,汉族,1981年 01月 20日生,住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沙井巷114号附1号,身份证号码:***028。联系电话:*** 男方与女方于2002 年7 月在外打工认识,自由恋爱后生活在一起,生有一女两子,长女陈宇生于2004年3月4日,长子陈如意生于2008年9月12日,次子陈俊森生于2011年1月9日。并于2013 年9月 25日在织金县民政局办理婚姻登记。因男方在外不误正业,还多次殴打女方,并且还养有小三。为此,致使夫妻感情破裂,已无和好可能,现经夫妻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订立离婚协议如下:
一、男女双方自愿离婚。
二、子女抚养、抚养费及探望权:
女儿陈宇由女方抚养,随同女方生活,抚养费(含托养费、教育费、医疗费)由女方全部负责;儿子(陈如意、陈俊森)由男方抚养,随同男方生活,抚养费(含托养费、教育费、医疗费)由男方全部负责。
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下,男、女双方可随时探望对方抚养的孩子。(男女双方每星期休息日可探望子女一次或带子女外出游玩,但应提前通知对方。)
三、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 夫妻双方一无存款,二无房屋,三无其他财产,所以夫妻双方无共同财产。夫妻双方的生活用品归各自所有。
四、债务的处理:
双方确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共同债务,任何一方如对外负有债务的,由负债方自行承担。
五、经济帮助及精神赔偿:
因女方结扎生活困难,男方同意一次性支付补偿经济帮助金5000元给女方。鉴于男方要求离婚的原因,男方应一次性补偿女方精神损害费5000元。上述男方应支付的款项,均应于 年 月 日前支付完毕。
六、违约责任的约定:
任何一方不按本协议约定期限履行支付款项义务的,应付违约金 元给对方(/按 支付违约金)。
七、协议生效时间的约定:
本协议一式三份,自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离婚证》之日起生效,男、女双方各执一份,婚姻登记机关存档一份。
八、如本协议生效后在执行中发生争议的,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XXX人民法院起诉。
男方签名:
女方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五篇:离婚协议
自 愿 离 婚 协 议 书
立协议人:
男方
与女方
现因
自愿
离婚,经双方商定,对有关事项达成以下协议:
一、子女抚养:
二、共同财产分割(其中明确写明有否债务关系): 三、分居住房落实:
四、其他协议事项及需要说明的情况 :
上述协议事项,双方保证切实履行;协议内容如有隐瞒、欺骗、责任自负。
立协议人:
男方
(签字)
女方
(签字)
****年**月**日
受理机关盖章: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交婚姻登记存档备查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