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
12.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
凤城小学张连法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理解“异想天开”等6个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感悟、朗读等训练,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知道要遵循大自然的生态规律,激发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态平衡,懂得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做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看森林图片,喜欢森林吗?你脑海中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启示》,它是由两个小片段组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板书:“打扫”森林,这里的“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思考刚才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
1.菩提树土壤扫帚遭殃腐烂逞凶
(1.)指名读,读准字音,尤其是多音字“扫”(扫地,扫帚)
(2.)齐读。
2.这里的“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是指对森林进行了清理)
这是林务官下的命令,课文不但写了林务官的命令,还写了后果和原因。那么,课文里用那一句话把这个命令带来的后果和分析的原因连接起来的?齐读过渡句。(出示)板书:命令灾难
四、研读课文:
(一)命令:
1.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林务官这个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那么,林务官当初怎么会想到要下这样的命令的呢?请你联系课文的插图想一想。
2、所以当他看到打扫后的森林变得又宽敞又洁净的时候,心里——美滋滋的。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做法却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二)灾难:
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对于森林来说这是一场灾难?
2.出示: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你从这个句子哪里感受到这是个灾难?(越来越少、光秃秃、像一把把扫帚、干枯)指读,齐读。
3.出示: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个灾难?(毁、钻„„)指读,齐读。
4.出示课件及音乐。
(同学们,你们看,原来的森林中古木参天,地上草木葱茏,各种各样的生物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现在,森林里不见了往日的繁茂,树叶逐渐凋零,枝条渐渐枯萎、干裂。枯死的树干上那一道道裂开的口子,仿佛就是大树们痛苦的呐喊;渐
渐的,枯死的树木倒塌了,腐烂了,一个好好的森林就这样被毁了!)
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林务官这个命令简直就是——?)齐读: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三)原因:
1.为什么好心好意地去打扫森林,却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6小节,找找原因。
(1)交流,自由说说原因。
(2)出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平衡。
(3)它们是怎样互相联系的呢?默读第5小节,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多(肥沃)(茂盛)多少
枯枝败叶 →土壤 →灌木杂草等植物 →(昆虫鸟兽)→(害虫)
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原来,它们是紧密相关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它们独特的用处,缺一不可。这就叫做——生态平衡。有了生态平衡,森林才会——繁茂。(出示:生态平衡——森林繁茂)
(4)出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平衡。齐读。
(5)现在林务官的做法就是打破了这种生态平衡,使这条生物链中的环节断了。多(肥沃)(茂盛)多少
枯枝败叶 →土壤 →灌木杂草等植物 →(昆虫鸟兽)→(害虫)
清理()除尽()()
谁能把下一排中的括号填出来,并且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生态失衡,森林才会被毁。
五、提升主题:
1、让我们再来把这个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读一读,牢牢记住。再读“原来”句。
2、这是这件事情中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除了这一点,对于人类,你还能从这件事情中得到哪些启示呢?相机板书:遵守自然法则保护生态平衡
3、此时此刻,要是这个林务官就站在我们面前,你的心里一定有很多话要对他说。请你把此刻涌上你心头的最想告诉他的话写下来。
4、是啊,同学们,并不是所有以爱的名义的做法都是正确的。面对大自然,也许,遵守自然法则,敬畏自然规律才是最好的选择。让我们牢牢记住生态学家写给我们的这段话吧!出示:(齐读)
“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大漠,一片森林,自然界的每一个部分,就像一个完整的生物体。他有生命、有灵魂,有开始、有终结。造访她的国度,就要遵守她的约束,做她的臣民和儿女,千万不可有轻侮和怠慢的念头。否则,她一发怒,将会带给我们无法想象的后果。让我们敬畏她,保护她!”
六、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打扫森林”这个小故事,读懂了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遵守自然法则,保护生态平衡。那么《人类的老师》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请大家回去自学交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曾经非常不顺利。文本语言其实较浅,但专业性较强,因此总觉得教案很难设计,尤其是对语言训练这一目标很难实现。最后在指导老师陈建卫校长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及学校同事的集体帮助,最终完成了这篇教案。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注意把《打扫森林》放在了《大自然的启示》这个整体里,没有将小故事和全文割离,注意了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2、根据课文实际设计预案,关注语言训练。重点放在了理解“生态平衡”这一点上,利用读读说说的形式,并结合表格,将生态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给学生感性的认知。
3、尝试通过多次不同形式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效果也并非不错。细细想来,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清要求,不然学生的互动都是纯粹的浪费时间。
3、弱化了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放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也需要改进:如对词语“异想天开”的理解还不够到位,没有重点点出,只是一扫而过;课堂中临场应对失误的地方不少,上课的教学语言缺乏激情,环节衔接的不够紧凑,语言不够精炼洒脱等。通过这次教学,使我明白了自己的缺点,为今后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评课汇总
1.在学习词语时,学生在读到“扫帚”时,及时正音并在下方出示“扫”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但当学生最后在齐读“扫帚”该词时“帚”的读错了,没有再及时纠正并强化训练。
2.对“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挖掘的比较深,尤其是对三个动词的挖掘相当深且到位,并与平时习作练笔练习起来。而且也讲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但讲得还不够清晰简洁,有些拖沓啰嗦。
3.表格的设计很好,能够让学生形象且直观的理解“生态平衡”这个词语的意思,并借助表格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充分利用了材料。但表格的出示填写没有与文本紧密结合,脱离了文本。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中边读边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且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课堂机智不够,今后在课堂环节的衔接上要花更多的时间准备。4.教师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感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教师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缺乏指导,且教师上课时过于心急搭腔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交流说话的时间。
5.在教学中显得不够大方、洒脱,教学语言缺乏感情,缺少变化。表格还不够规范,学生一时未明白的地方,未能及时说清楚,问题提得还不够简洁明了,过于啰嗦反复。
6.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教学时有相当严重的赶教案的情况,课堂中缺少练习,板书不够美观大方。
第二篇:打扫森林教学设计
《“打扫”森林》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树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树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读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谈话引入
2、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打扫”森林》。
二、质疑问难,引导初读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板书问题)
(预设:为什么“打扫”这个词语要加双引号?打扫森林会产生什么后果?森林能被打扫吗?)
2、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探索你想 了解的内容,注意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
遭殃 扫帚 腐烂 土壤 栖息 营巢 逞凶 繁殖 腐殖质 生态平衡 多音字(扫:sǎo打扫 sào扫帚)
4、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再次走进课文,相信聪明的你们定能自己解决问题的。
三、深读研究,实践语言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文中的这个启示是通过“打扫”森林这个故事而引出的。是过渡段将这两部分联系起来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这个过渡段吧。出示句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 灾难。
(1)这是一个什么句?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了解这是一个设问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什么是“异想天开”?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让森林变得整洁美观。)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最大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小组合作,用生物链的形式填填说说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
4、用上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明白“把灌木砍光、杂草除尽”就是整座森林被毁的真正原因,5、是啊,森林里的这些动植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它们在一起,森林就是这么美丽(出示森林原貌图),而一旦破坏这种生态平衡,森林就会变成这样了(出示毁坏后的森林图)。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6、预设:
郁郁葱葱 生气勃勃 奄奄一息 死气沉沉„„
7、几年后,当林务官看到森林变成这样后,他向护林工人兴师问罪,老师当林务官,请你当护林工人向我解释一下。师生合作,模拟对话。预设:
林务官:你们这些护林工人怎么搞的?森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护林工人:长官,都是您当初您让我们“打扫”森林害的呀。
林务官:什么?我只不过让你们把那些枯枝败叶扫掉,把野草灌木砍掉而已呀!为什么这些高大的橡树菩提树会变成这样? 护林工人:„„
当林务官知道是自己的无知毁坏了这片美丽的森林,我不配当林务官„„ 林务官后悔了,让我们和他一起再来朗读第5、6自然段,好好记住这个大自然的启示吧!(指导朗读)
过渡:林务官好心办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而20世纪初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做了件蠢事,毁灭了凯巴伯森林。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鹿和狼的故事》吧。
四、拓展阅读,积累信息 出示《鹿和狼的故事》
1、自读,思考:罗斯福总统下了什么命令?这命令造成什么后果 呢?读了这一故事,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2、指名回答
五、总结延伸,引导实践
1、读了《“打扫”森林》和《鹿和狼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推荐阅读《蛇与庄稼》
3、小结:同学们,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林务官和罗斯福总统都是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课后小练笔:维护生态平衡金点子
第三篇:打扫森林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等词语的意思。
2、多种形式读课文,能抓住重点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深刻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
3、激发学生阅读大自然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会给森林带来灾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一单元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得到了很多启示。记得在《自然之道》中,由于人们做了一件愚蠢不及的事情,导致成群幼龟无法弥补的损失。
2、导入:今天我们走进另一个相似的故事,因为林务官的错误决定,使森林陷入了危机。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质疑解答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什么?
2、朗读课文是了解课文内容的最好途径了,自由的读课文,在课文中探索你想了解的内容,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记住生字词。
3、检查反馈:出示生字词,同桌之间互读,全班开火车,难读的带读、多读。
4、提问:读完了一遍课文,你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了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三)再读研究,训练语言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话。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出示句子:了解是设问句;
词语理解“异想天开”:联系平时生活
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命令是异想天开的?(了解初衷:为了让森林更加漂亮。结果:毁坏了森林)
2、训练说话:当林务官看着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草也没有,心里美滋滋的,他想————
3、新官上任的林务官本以为森林会变得更加美丽,但结果并非如此,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大自然带给我们最大启示的一句话。
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生物链”形式画画说说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
5、是啊,森林里的这些动植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它们在一起,森林就是这么美丽(出示森林原貌图),而一旦破坏这种生态平衡,森林就变成这样了(出示毁坏后的森林图)。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6、几年后,当林务官看到森林变成这样后,他向护林工人兴师问罪,老师当林务官,请你当护林工人向我解释一下。
师生合作,模拟对话。
7、当林务官知道是自己的无知毁坏了这么美丽的森林之后,面对被毁坏的森林,他会怎么说?
8、指导朗读课文。学到这儿,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读课文。
(四)扩展阅读
课外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说说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词语、句子进一步深挖,对词语的理解多样,对句子的感受,以此了解课文内容。设计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出发点好,但效果不够。有失偏颇之处一一列出:
1、对词语的理解:如:异想天开。采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方法理解,学生的回答:我走着走着天上掉下了钱。当时我同意了他的说法,事后想想也并不是那么贴切。异的意思是奇特,而这里显然不是奇特,而是想入非非。课后有教师指出这点,想来确实自己临场应对失误。做一个有内涵的老师!
2、尝试通过多次不同形式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效果也并非不错。细细想来,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清要求,不然学生的互动都是纯粹的浪费时间。
3、对于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问题的症结在于悟得的只有那么几个学生。没有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习得能力,不管是来自哪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提问。
在很多教师的提点下,这次收获颇多。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要有所取舍,适当的放弃一些看似完美的设计过程,找准适合本班学生的重难点设计。
第四篇:大自然启示
大自然启示
1、远古时候闪电烧了森林,远古人发现火烧过后的食物比生吃好吃,而且火可以取暖;两个石头撞击后会产生火花,于是学会了生火;远古人发现种子掉到地里就可以长出植物来,于是从中学会了耕种
2、鲁班根据荷叶造出了雨伞;
3、根据青蛙眼发明了电子蛙眼;
4、根据鲸的身体的“流线型”发明了轮船;
5、根据小鸟发明了飞机;
6、通过蜻蜓发明了直升机
7、根据蓝藻发明了仿生光解水的装置;
8、根据水母的顺风耳发明了水母耳风暴探测仪;
9、根据苍耳发明了尼龙搭扣。.根据海豚的定位系统发明了声纳~
10、根据鸟巢的结构建造的北京2008奥运会主场管(名字就叫鸟巢)
11、根据变色龙遇到危险变色逃生的启示人们发明了用与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种军服
12、通过鱼的身体发明了水下动力学
13、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14、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15、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16、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17、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
18、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19、根据蝙蝠的超声波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
20、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
21、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22、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
23、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24、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
25、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摄象机。
26、苍蝇的灵敏感知,发明了危险探测仪,用在危险工作场所
27、鹰的滑翔技巧,发明了滑翔机。
28、鸟类的留线造型,改变了飞机的外型,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29、鸟类的骨头,改进了飞行器的骨架结构,更轻,强度更高。30、蝙蝠和海豚的声波探测,发明了超声波雷达。
31、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
3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创造了日光灯
33、电鱼与伏特电池
3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5、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36、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37、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38、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39、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40、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41、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42、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43、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44、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45、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第五篇:”打扫“森林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
锦和小学李聪
教学目标:
1.会认“殃、帚”等字词。
2.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激发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3.认识到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打扫”森林》,板书课题。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老师范读课文。
想一想:“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本课特指什么? 2.默读2、3段。
画一画:被打扫过的森林变得怎么样了? 3.小组合作学习5、6段。
找一找:给森林带来灾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填一填:补充食物链。
4.小结:学习了本篇课文受到的启示。
说一说:
《“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三、拓展阅读 《蛇与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