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季度市本级财政地税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1:5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一季度市本级财政地税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一季度市本级财政地税工作总结》。

第一篇:2009年一季度市本级财政地税工作总结

2009年一季度市本级财政地税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省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xxx、xxxx”战略部署,扎实开展“创业服务年、创新推进年”活动,积极做好各项财税工作,不断加强财税文化建设,克服了原材料、燃

料和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不利影响,保持了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财政地税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一)财税征管不断加强。强化税收收入分析和预测,预测准确率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实现均衡入库,上半年,市本级预测综合正确率为99.5%。加强营业税分行业税源管理,强化二手房交易、房地产业、建筑业的征管。深化税源间接控管模式,扩宽重点税源监控范围,将去年实缴地税收入15万元以上的企业纳入重点税源监控范围。继续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工作,提前完成申报任务。认真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新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土地出让收支管理逐步规范。纳税服务继续优化,5月起地税、国税、工商三方联合办证实现,并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积极清理和简并各类涉税资料,减轻纳税人负担。

(二)财税政策逐步完善。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财政地税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大盘子”中、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去观察、思考和把握,努力发挥财政地税的应有职能作用,积极主动支持经济的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xxx、xxx”战略部署,在对财政地税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整合和完善的基础上,出台了《深入推进“xxx xxx”战略的若干财政政策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省局推进xxxxx税收政策措施的补充实施意见》,从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地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在财政资金上,安排专项资金26179万元,支持创业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大结构调整和存量资源优化提升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现代新农村建设、新型服务业、开放型经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促进再就业等方面。在财政政策上,围绕市委、市政府要求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根据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健全创业创新机制,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的要求,调整完善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科技发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外经外贸发展、人才战略及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税收政策和服务上,在依法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局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有关税费减免和程序简化措施,并通过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和其他形式的宣传,将税收优惠政策及时传递到企业,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发展。

(三)财税改革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得到修订完善;人大财政预算执行监督系统上线运行,预算执行情况接受人大实时监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支付规模不断扩大,超过去年全年支付总额,直接支付金额占集中支付金额的比重大幅提高;市本级社会保障资金和金额2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直接支付。政府采购制度和程序不断改进,改进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市财政安排889万元资金,对经济薄弱村日常工作经费、创收项目进行补助;“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机制初步建立;乡村债务化解有序开展,制定了两年化解计划。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不断深化,收缴分离与电脑开票范围进一步扩大。

(四)支出结构继续优化。财政支出更加关注民生,以民生支出为重点的支出保障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教育、科技、社保、医疗卫生、环保等支出大幅增长,均达30%以上。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重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顺利开展,提高了城乡低保和基层公共卫生财政补助标准;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村图书馆、农村教育等公益实施建设;从2009年春季起,全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作业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积极支援地震灾区建设,市财政安排抗震救灾专项资金695万元,并出台《关于支援抗震救灾切实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的意见》,大力控制并压缩接待费、交通费、会议费、考察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各部门、各单位的一般办公费、日常业务费和交通费预算总量压缩5%。

(五)财税监管日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控制公务招待费的实施意见》和《xxxx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管理暂行办法》,并制定相关操作细则。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监管逐步加强,编制《2009年度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性资金收支计划》,培训和引导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并创新民生工程项目资金

财政监管模式,大型民生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评审。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财政监督与绩效评价深入开展,对“农村村庄整治” 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补助资金进行专项调查。依法行政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继续推进,跟踪问效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化解两起行政争议。会计监督管理不断改进,会计管理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务信息公开迈出实质步伐,制定政务信息公开的实施方案,财政地税信息已网上公布。

(六)财税活力有效激发。财税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在深化“五型机关”创建基础上,制订了《xxx财政局党委关于加强财税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二○○xx年度财税文化建设实施计划》,财税文化各项活动有序开展,财税和谐氛围逐步浓厚。考核激励和追究问责制度不断完善,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先进得到奖励,落后犯错将被追究的目标实现,尤其是一些与干部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活力和动力,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积极支援四川灾区建设,地震发生后次日,全体干部就慷慨解囊,捐款达17万多元,是全市第一家捐款的机关单位;全局党员两次踊跃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共计290183元。

第二篇:市财政(地税)局2013年工作总结

今年1-3季度,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发挥财税职能,继续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截止9月底,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98391万元,完成预算87%,增长2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775万元,完成预算85%,增长30.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完成进度分别超过序时进度12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支出87331万元,完成预算72%,增长20.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幅,财政运行态势良好。

一、前三季度财政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的良性运行确保了税收的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1-8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7%,工业用电12.15亿千瓦时,增长31.6%。在此拉动下,财政收入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上仍实现较快增长,剔除计划亏损退库和上年同期一次性土地罚没入库等不可比因素,1-9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6%。

(二)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的税收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产业提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实现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从而促进了相关税收收入的增长。1-8月,制造业实现税收96272万元,增长24.5%。商贸服务业实现税收36918万元,增长23.7%。

(三)地方小税种增收贡献增强。按照建立“三个三”财税工作措施长效机制的要求,在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抓大不放小,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地方小税种保持了快速增长,增收贡献进一步增强。1—9月地方小税种实现15658万元,增加5497万元,增长54.1%,财政收入增收贡献率为13.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四)外资企业税收增长快于内资企业,非公制经济仍是增收的绝对主力。1-8月,外资企业入库税收36184万元,增收8583万元,增长31.1%,较内资企业税收增长快13.4个百分点,但外资企业入库总量相对较小,占税收总量的20.9%,因此对总量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十分明显。非公制企业入库152879万元,增长25.6%,增收31170万元,占税收增收总额的95.4%,仍担当着税收增收的绝对主力,非公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强大的发展活力。

(五)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1-9月,铜管、劳保、伞件三大块状行业发展迅速。铜管行业:汤浦的铜管业由于铜价的快速上涨带动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1-9月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增长66%,入库税收收入万元,增长%。但从产量上看今年的铜管产量反而比去年有所减少,铜管业正面临重新洗牌的阶段,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增加技改投入,而一些小型粗加工企业不得不寻求行业转移。劳保行业:丰惠镇近300家劳保用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增长20%,入库税收收入万元。伞件行业:崧厦320多家伞件企业产业链已日趋完善,国际市场日益拓展,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外向程度较高,尽管近期受汇率波动和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不强,但仍取得一定发展,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增长31%,入库税收收入1278万元,增长13.4%。化工园区:由于企业投入期逐步转入产出期,虽然受原材料涨价、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但其发展仍然迅猛,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普遍效益较好。1-6月实现销售收入31.1亿元,增长30.83%,销售超5000万的企业已达7家,其中外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增长35.28%;入库税收收入11287万元,增长57.2%,其中外资企业入库地方税收523.7万元,增长234.82%。外资企业地税增长较快主要是因为云涛化工、三丰化工等企业内资转外资后,股权转让资本溢价等因素一次性入库个所税337万元。边界经济发展各有特色。五夫工业园区:五夫工业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边界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正常生产企业70户,其中外资企业6户。1-9月实现销售5.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入库税收收入16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9%。永和工业园区:主要投资者来自余姚,目前正在发展之中,实现销售收入4040万元,增长57.2%,实现税收收入万元,增长 %,占永和镇税收收入总量的比重仅为%。

(六)财政支出向更优的方向发展。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控、压、保”的要求,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取得成效。1-9月,我市保障机构运转类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工交商事业费、其他部门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5.6%降低为24%。在确保机构运转的前提下,农业、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支出保持了较高增幅,分别为27.2%、29.3%、76.5%、26.9%,分别高于平均支出增长7.1、9.2、56.4、6.8个百分点。

二、1-9月份主要工作

(一)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切实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全面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进一步做大收入蛋糕,切实优化收入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一是大力组织地方税收。加强经济税源分析,实行国地税联合分析,开展大财政运行分析,建立财、税、企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增强财税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感知预应把握能力;建立国地税联动机制,扩大重点税源和一次性税源监控范围,强化对建筑、房地产、化工三大行业税收征管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开展20xx个人出租房税收集中征收,调节社会分配,公平税收负担,维护税收秩序。1-9月,地税部门共组织税收收入84331万元,完成预算87%,增长18.3%。二是积极组织非税收入。强化非税收入基础管理,建立非税收入收支执行情况报表体系,全面推行“以票管费”和“票款分离”,规范非税收入收支行为;健全财政土地出让金专户核算体系,强化对违法用地土地出让金征收工作,杜绝拖欠,确保及时足额入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抓好市民中心搬迁实物处置,盘活闲置资产,发挥国有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用。1-9月份,累计征缴非税收入176258万元,确保了应收尽收。三是精心组织农业“两税”。动态跟踪项目用地、土地拍卖、二手房等房产销售等税源情况,全面摸清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家底;加大政策清理力度,适时取消部分契税减免政策,加强对经营性土地契税催报催缴工作,确保契税收入稳步增长。

(二)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转化落实政府重点课题调研成果为抓手,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丰富和完善财税调控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量。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高效农业、休闲农庄发展,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提升农业产业层次。积极投身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制订完善标准厂房招商激励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完善开放型经济政策,继续鼓励招商引资和自营出口,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力量组建担保公司,到9月底担保公司已达20余家,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要素制约。调整金融信贷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商贸服务业、旅游业、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出台重大社会性投资项目有关规费减免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化建设。落实教育费附加调整政策,实行农村教附改征城镇教附,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兑现财政奖励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国五条”及“国六条”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的影响,提出积极的对策措施,努力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理财思路,调整存量,集中增量,腾出资金空间,重点确保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公共财政支出。继续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重点做好专业渔民社保、新型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提标、安全体系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等资金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确保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和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事业、“三市”创建等重点项目支出,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组织运转的经费保障机制,出台中心镇财政激励政策,及时拨付行政村规模调整、农村宅基地整治、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十百工程”、粮食直补、油料补贴等专项资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力保障城市化推进的资金需求,主攻融资、抓好转贷、保障项目进度,确保资金链不断裂,推动城市早出形象。

(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 调整税源管理模式,取消管理员制度,建立起“人对事、事对户”的日常税源间接控管模式,维护税收安全。按照“统一规划、精简效能、监督制约、分类设置”的原则,完善征管、稽查、法规协作机制,建立立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税收效能。分步实施社保费 “五费合征”方案,全面启动养老、工伤、基本医疗三费合征,实现征管机构统一、参保登记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征缴流程统一。开展税收宣传活动,精心组织全国第十五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大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继续推行税收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收收入及征管质量考核,实行与公安、工商、国税、房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堵塞税收漏洞。优化纳税服务,扩大网上申报范围,为纳税人提供便捷的税企沟通渠道。加强税务稽查,实行大案审理、案件移送、案件曝光三项制度,维护税收秩序。

(五)强化财政基础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理财水平推进 “大财政”建设,建立政府财力综合报表体系,组织开展政府财力执行情况专题分析,实时掌握资金、资源、资产运作情况。继续按照“四要素”打通原则,加强项目前期管理,从严控紧政府项目投资,增强投资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搭建融资平台,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企业债券发行试点工作。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行专家组评审,扩大审议范围,实行重点部门决算情况和预算安排情况报人大审议,增强预算约束力。完成市级财务结算中心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并轨工作,加快乡镇财务核算分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构建绩效评价考评体系,成立绩效评价专家库,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专项资金绩、再就业资金、城北新区项目建设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组织召开全市会计大会,夯实会计管理基础。出台罚没财物管理办法,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着力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专项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

三、当前财政运行中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1-9月份,我市财政运行平稳,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受宏观经济影响,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部门既得利益调整难,预算约束不强;专项资金量大、面广、点散,使用绩效亟待提高;财税执法环境不容乐观,依法治税理财任重而道远。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克服。当前,财税工作面临主要困难:

(一)所得税增长乏力。今年以来,企业所得税一直处在9%以下的低增幅,三季度仅增长6.8%,比去年同期回落21.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19.5个百分点。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安全生产和环保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化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大幅下调影响,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引起的。同时,房地产征收政策调整也是影响企业所得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1-8月,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比去年同期下降35.5%,减收2613万元。今年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内资企业计税工资上调等等情况下,企业所得税获得较快增长的空间很小。个人所得税自4月份来,增幅一直在15%左右徘徊。政策性调整是个人所得税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1-9月,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出现负增长。今年在个人所得税提高扣除标准、调整年终奖计征办法、个体工商户预征率调低等政策影响下,个人所得税也难出现高幅增长。

(二)出口退税超基数影响地方可用财力。今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稳步增长,1-8月份自营出口额达到7.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7%。与之对应,1-9月,我市实现出口退税67259万元,增长29.8%,免抵调库仅占出口退税总量的36.6%,地方财政负担额已达3133万元。预计全年实现出口退税超过8亿元,快速增长的出口退税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影响日渐加大。

(三)新增支出增长迅猛。年初预算安排时,考虑到可用财力状况,盘子安排相对较紧,如在职人员住房改革补助、教育费附加政策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免收等政策均未考虑,减少的可用财力或增加的支出因素只能通过税收超收来解决。1-9月,已发生追加4870万元,四季度明确要追加的,如失海渔民3000万元、教师接送车1200万元、新农村建设2753万元、政府搬迁1700万元,此外还有科技节、老年人免费乘车、安全专项资金、消防车辆更新,工商、环境投诉中心和纪委信息网络建设、经济普查、五市创建等经费,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贯彻年初市委十二届十三次会议、市两代会和全市科技会议精神,始终保持“清醒、坚定、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在地税收入组织上,进一步加强小税种征管,做好城建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地方小税种征收范围和标准的调整工作,积极挖掘增收潜力;扩大个所税全员全额申报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税源管理,确保主体税种持续稳定增长;坚持税费并重原则,扎实推进社保基金“五费合征”工作,壮大政府财力。在非税收入组织上,密切关注宏观形势,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加快土地出让,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统揽政府资产,盘活资产存量,加快闲置资产处置,尽快回笼资金。在农业“两税”组织上,切实加强违法用地“两税”征管,继续清理地方性契税优惠政策,确保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二)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以“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为载体,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为企业发展助推加力。细化完善自主创新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循环经济、高新技术、名牌名品、信息化提升,鼓励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重点调研课题涉及财税工作的成果转化,重点支持标准厂房推介、重点技改项目投入、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快政府各项决策落实;严格把好总部经济、标准厂房等政策执行关,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细化操作办法,研究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发挥政策效应。继续抓好担保公司的管理工作,引导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担保业务,缓解市内企业融资难矛盾。及时兑现20xx各类财税激励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体现政府诚信。加强财政资金服务和财税政策服务,加快财税政务提速,切实帮助乡镇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三)强化资金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严格预算执行,合理调度好资金,确保年初预算安排的各项资金及足额到位,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发挥财政调控投资作用,根据前三季度政府投资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落实盘子调整计划,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加大融资力度,开辟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缓解城市化建设资金支出压力。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专业渔民等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力保障安保、环保、社保的支出需求。进一步创新理财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扎实做好农村综合改革、中心镇培育、中心村建设等资金保障工作,积极开展“百村联百企”活动,推进“强龙兴农”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积极应对教育费附加政策性减收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免收的双重压力,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市场化步伐,减轻财政压力。加大向上推介项目力度,争取专项补助资金。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运行质量 深化预算改革,切实抓好20xx年部门预算和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强化预算管理基础,稳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规范收支核算,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密切关注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动向,规范支出行为,强化投融资公司财务管理,净化支出环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债务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完善绩效评价具体考评办法,落实经济普查、小越镇中低产田改造、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等绩效评价工作,加快推进绩效预算考评工作,为预算安排提供决策数据。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完善乡镇(街道)、两区财政体制,实现共同理财;整合农口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强财税法治建设,加大财政政务公开力度,逐步打造“透明财政”。扎实开展“金财工程”建设,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三篇:关于发展壮大市本级财政实力问题调查报告

财政是执政的基础,是公共产品的来源,也是政府的目标。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财政发展史,全国各地基于不同现实,采取了四种截然不同的财政行为,即沿海重企业、大城市重土地、中部重收费、西部靠转移。我市本级财政,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稳定和带动作用,当前,全市上下尤其是市直部门要齐心协力,站在全局的高度,放眼长远,拓宽视野,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壮大市本级财政。

一是拿出市本级财政发展战略规划。目前,我市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为了使本级财政实现质的飞跃,要结合本级实际,抢抓机遇,提出宏伟战略目标,作出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拿出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未来市本级财政将由五块构成:一是中心城区税费,主要是中央、省属和市直企业税收,市直部门的收费和个人所得税金,第三产业税收包括与袁州区的分成;二是市经济开发区税收,未来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三是××风景管理区旅游收入,财政新的增长点;四是各县(市、区)上交的收入;五是县(市、区)所在地的中央、省属企业的税收分成。对此,要拿出一个与市“十一五” 规划相衔接的财政发展规划,制订本级财政超“十亿”的工作时间表,分解到有关部门,落实责任,避免“看的看,干的干,怨的怨”。

二是搞活市经济开发区,培养骨干财源。我市经济开发区,经过上届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已取得成效,目前已签约入园企业115家,开工建设85家,投产48家。由于体制欠缺、机制不活、环境欠优,园区干部“三求”(求外商进园、求部门服务、求农民划地),困难不少,园区效益不能如期发挥。建议:一是建立企业化的准政府。赋予县级政府权力,设财政机构,按公司模式运作。二是全市帮助园区“进商”。动员县、市支持,市直部门积极努力,同时要严格审查,挤干合同水分,为安商创造条件,防止外商虚报、多占土地。三是重在企业运行。园区效益关键在企业运行,对现有园区企业要分类指导搞活,走“进园-开工-投产-扩张”良性循环之路。四是建立部门服务园区的利益机制和责任机制。服务项目,服务企业,对创造出高于约定的效益,可从园区税收中给予文秘杂烩网奖励;制订部门服务园区的承诺书、服务记事表和考核表,重点对象是项目经办人和单位负责人。五是园区农民重在服务园区。今后要变园区农民为园区居民,退出一产,进入二产,主攻三产。

三是做大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既能创造无形资产,提高知名度,又能创造丰厚的税源。××的××和××的禅宗文化,在全省均有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尽快融入省旅游业的大循环,使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风景管理区是市本级财政新的增长点,在打造知名品牌的同时,更要为本级财政增收作贡献。要配备管财政的专业人员,与袁州区之间的财政事项要给在明处、收在实处。

四是包装项目,向上争资。本级财政的潜力将来自新项目、新投入。相关部门要树立全新工作理念,以改革精神整合资源,挖掘项目,打捆包装,向上争资。第五届全国农运会期间,市直部门发挥了积极性,争资成效很大。当前,政府文秘杂烩网要继续调动部门的积极性,给政策,对争到的资金可以抵招商任务;给经费,没有一定的活动经费,办不成事,也办不好事;给奖励,重奖有贡献的办事人员和单位。

五是冲破定式屏障,大办第三产业。市直部门在中心城区办第三产业,潜力巨大。一是商业。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从2000年以来,在全省设区市排位一直比较靠后,居民储蓄额在全省是第三位,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大型品牌商场。××中心城区要做旺人气,扩大消费,袁州区财力有限,市直部门要发挥作用,建大型品牌商场,要引进像沃尔玛、家乐福类似的国际品牌,拉动中心城区的消费就会上升,促进财政增收。二是文化产业。前几年,省文明办第一次考核××申报国家文明城市,其中有两项指标是得分不够理想,一是没有够标准的电影院,二是没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够标准的对市民开放的图书馆。做大文化产业,要从这两个项目入手。三是中介机构。要发挥市直部门人才优势,扶持兴办几个上档次、高水平的,在全省有影响的中介机构。四是物流。建赣西物流中心,向周边城市和农村发送货物,市工业园区企业大规模生产后,此事就显得尤其重要。

六是整合部门资源,挖掘增收潜力。挖掘潜力是本级财政增收最现实的措施,可分两条途经来实现:一是帮助中央、省属单位,比如石油、烟草、邮政、电信、移动、联通、铁通、金融等部门,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创造良好创税增收环境。二是整合市直部门资源。可分三种资源,一种是土地资源,利用建新行政中心的机会,把部门都搬进去,腾出来的土地由政府集中收缴使用;二是旧的办公大楼,由市国资委集

中经营;三是各种宾馆和培训中心,考虑上级部门有投入,可以商讨经营分成办法。

七是服务中央、省属企业,参与税收分成。市直经济主管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定,转变职能,改变服务对象。县(市、区)的企业,由县(市、区)自己管理和服务;市本级国有企业大都已改制,市直部门服务重点要放在中央、省属企业上,帮助他们跑项目、争资金、新

产品立项,并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新增税收部分要和县、市分成,丰城、樟树、高安用电税收目前还在新余市,按照××供电局成立时与省供电局的约定,要归还××。

八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市直各部门要把实行部门预算,作为当前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强化预算约束,规范行政行为;二是财政部门要将一切带有财政资金性质的非税性收入,通过“收支两条线”全部纳入财政管理,实行综合预算、统筹管理、集约使用,对无预算和超预算、未履行法定程序的项目经费,一律不予负担;三是要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支出;四是要加强以公开招标、竞价招标为主的政府采购管理,将批量物品购置、工程项目和大型服务(劳务)等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畴,以节减支出,杜绝浪费,堵截流失,促进财政“蛋糕”做大,实现本级财政从收支失衡向“平衡稳定”的方向发展;五是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正处于扩张时期,政府基建工程多,要严格审计,当好政府的“眼睛”,守住本级财政的“钱袋子”。(

第四篇:市财政工作总结

“十一五”财政工作总结和“十二五”

计划安排的汇报

一、“十一五”时期财政主要工作回顾

(一)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02.7亿元,年均增长15%,是“十五”期间40亿元的2.6倍。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财政收入26.5亿元,增长15%,比2005年增加14.4亿元,增长119.2%。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地方税收收入预计完成15.06亿元,税收比重达到56.7%,比2005年税比提高11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财政保障能力快速提升。五年间,全市财政支出达到13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年均增长13%。

1.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和社会稳定。五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26.7亿元,占整个支出的21%,实现了全市工资财政直发,落实了津贴补贴,确保了市乡村三级正常运转。其中,公检法支出7.9亿元,充分保障了重大案件办理、反恐反暴、公安大练兵、设施装备以及信息化建设经费需要,为创建“平安和谐章丘”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三农”领域全面推进。五年间,财政用于农业支出5.71亿元,重点扶持了425个项目。其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627万元,实施了世行三期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2.4亿元,开展了扶贫开发,落实了小麦良种补贴、玉 1

米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积极有效的进行了白蛾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陆续实施了胡家岸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对19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实施了农村自来水工程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提效、农民得惠。

3.推动了教、科、文事业快速发展。五年间累计投入教科文资金7.8亿元,其中教育资金6.9亿元,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提高了生均经费标准,发放了高中、职专学生助学金,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升级改造工程、下山工程、改厕治污211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我市各阶段教育保障水平和城乡学校硬件设施走在了济南市前列;投入文化资金1279万元(年均256万,是2005年的10倍),先后实施了乡镇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等,促进了农村文化繁荣;设立应用技术研究和创新性城市建设奖励专项资金,鼓励创新型新技术、新材料研制,积极引导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推动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

4.支持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9.7亿元,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实行了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了卫生院(所)改貌工程,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了城乡居民低保政策,1.6万人享受到了低保资金;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了乡镇敬老院建设,促进了农村五保供养,全市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5.保障了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积极金融、财政政策,拓展财政筹集资金能力,累计筹集资金5.3亿元,新建续建经十东路、世纪大道等交通干道,实施了清照词园、百脉泉广场公园一体化,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进。五年间,我市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分工明确、方便单位、管理规范”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了以《章丘市政府采购程序》和《章丘市政府采购目录》为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了集中支付的各项改革办法,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正逐步建立。在全市实行了电算化记账,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收入预计情况

据初步预测,全市地方收入将实现26.5亿元,增长15%,从济南市情况看,今年收入增幅预计22%左右,为确保我市收入增幅不低于济南市水平达到25%目标,按国税增长25%,地税增长30%,税比提高3个百分点预测,全市收入预计28.9亿元,税收比重达到58.28%,完成25%增长目标。财政应完成13.47亿元,增长22.7%。按此收入预计,财政后二个月压力极大,需要通过调剂非税收入来完成。根据上级通知要求,从明年起除教育收费外,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新规定实施后,很难再调剂运作。今年调剂非税收入完成目标任务后,会给明年收入计划安排与组织带来影响。

三、“十二五”财政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末,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0%。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社会事业支出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根据“十二五”财政规划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依法聚财,做大财政蛋糕。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税,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依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挖掘国有资源(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新兴财源。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方式,落实“票款分离”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对非税收入形成的财力实行统筹安排,以提高政府可用财力规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强化财力保障。按照“一个确保,五个倾斜”的支出原则,将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切实解决好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一体化。积极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重点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城乡、覆盖广大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扶持“三农”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实施综合预算,加强一般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

保险基金预算的统筹协调和有机衔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做好社会关注和涉及民生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创造政府采购服务公共财政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现“单位扩面、资金扩量”,促进全市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真研究探讨财政信用建设,努力打造新的资金平台,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建立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以提高政府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四)推进财政队伍建设,增强为民理财能力。全面加强机关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真正为人民当好家,为群众服务好,为政府理好财。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精简和控制会议、文件、检查、表彰活动,推行首问负责制,提高财政系统行政效能。

四、2011年工作计划

1、支持财源建设。科学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培植财源,不断加大支持发展的力度,按照省、市各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财源建设的意见》要求,继续安排好企业扶持专项资金,促进传统工业优化升级。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高优企业落户我市。做大做强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小额贷款公司尽快开业,加强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对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2、积极运作资金。努力探索符合上级政策要求的新的融资方

式,在切实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运营好的同时,完善平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形成有现金流的实体性运营公司,继续保持借、用、还的良性资金运作机制,为城市综合体和新农村建设融通资金,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3、大力组织收入。在大力培植财源的同时,坚持综合治税,科学聚财,做好收入调度,积极支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确保应收尽收。切实做好非税收入征管,将应纳入管理的项目坚决纳入管理。努力做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严格按政策收缴各项政府基金和土地收益,最大限度的增加政府可用财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转。

4、大力压减支出。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对工程项目超支和单位一般性支出不予追加调整预算,确需增加的支出履行经市政府批准程序追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严格落实中纪委关于节约压减支出的规定和要求,大力压减车辆、会议等一般性支出,在全市形成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财政地税国资局工作总结

财政地税国资局工作总结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厅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财政地税国资部门紧紧围绕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坚持“稳增长”和“紧支出”两手统筹,深化“数字财政”建设,探索构建转型升级税收保障机制。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4.77亿元,增长4.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增长6.21%。地税组织各项收入37.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同口径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2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同口径增长3.88%),其他收入完成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

(一)保持组织收入稳定增长,注重优质税源培育

一是确保收入增量。夯实分税种税源和营业税支柱税源管理基础,加强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三大营业税支柱税源征管和挖潜。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广播影视服务“营改增”试点工作。完善每月税收预测机制,制定试行税务稽查数据分析管理办法。全年完成非税收入33.50亿元,增长100.0%。二是加强节流控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起草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季度“一对一”函告和预警机制,明确全县“三公”经费在2012年决算基础上统一压缩10%,规范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三项综合性开支标准。巩固“阳光采购”实效,节约资金达1584万元。三是培育优质税源。探索建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的税收保障机制,构建以“双均”税收为核心的企业评价和分类管理模式,自行开发数据交换分析软件,细化量化新增用地亩均销售、亩均税收、亩均地方贡献度及可税gdp等项目准入标准31项,将对招商选资提供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补缴2013之前土地使用税款527万元,通过清理相应增加土地计税面积106万平方米。

(二)力促企业持续长远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升级

一是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制定全县“营改增”试点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个转企、小升规”、“机器换人”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扶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部门联审会审机制,完成493户企业1.08亿元补助。持续激发中小企业转贷基金和专项信用贷款机制功效,累计办理贷款、转贷27.59亿元,受惠企业452家。二是提升县域经济品质。探索研究支持推进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业务,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和“融入上海、对接服务”等战略实施,完善财政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省级创新型县、省级知识产权示XX县等创建。三是服务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制订2013年落实示范点建设牵头任务配套计划,向上争取2013年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规模2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4000万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5000万元。

(三)保障民生事业有序发展,增强城乡统筹水平

一是城乡统筹水平继续提升。支持姚庄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西塘、天凝中心镇建设,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三改一拆”、交通拥堵整治等。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项目试点建设,制定配套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筹措专项资金800万元,示范试点项目稳妥推进。完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2012年丁联和凤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3744万元、涉及面积2.2万亩),新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XX县2013年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面积达1.8万亩、总投资2556万元),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极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拨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5.73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和XX区建设等。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保障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进度,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发展。三是民生事业发展稳固推进。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和高中段各项教育事业改革财政支持。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全年安排政法经费2.45亿元。

(四)围绕数字财政建设中心,夯实财税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财政监管体系。开展全省市县财政服务示范应用试点工作。深化财政“三位一体”组织机构建设,健全财政监督长效管理和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对全县158个项目绩效检查,涉及财政资金4.84亿元。开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地方财政对外借款清理和财政存量资金摸底。加强全县政府性债务统计分析,实行全口径债务月报。二是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扎实推进全省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促进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所有镇(街道)均已建立公共财政服务中心,“一个门进、一站式办理、一个平台操作”的模式初步建立,办事效率、服务水平以及乡镇财政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财政所(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4个镇(街道)财政所(局)被评为XX市规范化财政所(局),乡镇财政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全省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成功实施,乡镇财政管理、预算指标管理和财政支付程序更加规范,获全省推广应用。三是夯实国资管理基础。核定四大集团公司业务招待费及工资总额,实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新增7XX县级国有企业资产统计。加强县级国有企业债务状况和融资能力监管。收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有偿使用和经营性收入5520万元。

(五)巩固财税文化品牌创建,强化优质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品牌型财税文化。坚持“以文养人”,深化财税文化品牌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单位规范化建设,创新与村、企业“三方红色联盟”结对共建模式。二是扎实廉洁型队伍管理。制定基层满意站所(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规范,推进“阳光工程”和提速增效。编制《税友龙版》标准化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加强正风肃纪工作,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先学、先走、先查、先改”活动。今年,被授予“浙江省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称号。三是加强知识型干部培养。制定公务员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创新培训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并在全市《小企业会计准则》抽考和财税青年岗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执业资格和专业职称考试,优化队伍知识结构。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厅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财政地税国资部门紧紧围绕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坚持“稳增长”和“紧支出”两手统筹,深化“数字财政”建设,探索构建转型升级税收保障机制。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4.77亿元,增长4.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增长6.21%。地税组织各项收入37.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同口径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2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同口径增长3.88%),其他收入完成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

(一)保持组织收入稳定增长,注重优质税源培育

一是确保收入增量。夯实分税种税源和营业税支柱税源管理基础,加强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三大营业税支柱税源征管和挖潜。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广播影视服务“营改增”试点工作。完善每月税收预测机制,制定试行税务稽查数据分析管理办法。全年完成非税收入33.50亿元,增长100.0%。二是加强节流控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起草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季度“一对一”函告和预警机制,明确全县“三公”经费在2012年决算基础上统一压缩10%,规范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三项综合性开支标准。巩固“阳光采购”实效,节约资金达1584万元。三是培育优质税源。探索建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的税收保障机制,构建以“双均”税收为核心的企业评价和分类管理模式,自行开发数据交换分析软件,细化量化新增用地亩均销售、亩均税收、亩均地方贡献度及可税gdp等项目准入标准31项,将对招商选资提供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补缴2013之前土地使用税款527万元,通过清理相应增加土地计税面积106万平方米。

(二)力促企业持续长远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升级

一是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制定全县“营改增”试点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个转企、小升规”、“机器换人”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扶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部门联审会审机制,完成493户企业1.08亿元补助。持续激发中小企业转贷基金和专项信用贷款机制功效,累计办理贷款、转贷27.59亿元,受惠企业452家。二是提升县域经济品质。探索研究支持推进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业务,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和“融入上海、对接服务”等战略实施,完善财政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省级创新型县、省级知识产权示XX县等创建。三是服务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制订2013年落实示范点建设牵头任务配套计划,向上争取2013年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规模2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4000万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5000万元。

(三)保障民生事业有序发展,增强城乡统筹水平

一是城乡统筹水平继续提升。支持姚庄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西塘、天凝中心镇建设,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三改一拆”、交通拥堵整治等。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项目试点建设,制定配套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筹措专项资金800万元,示范试点项目稳妥推进。完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2012年丁联和凤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3744万元、涉及面积2.2万亩),新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XX县2013年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面积达1.8万亩、总投资2556万元),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极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拨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5.73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和XX区建设等。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保障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进度,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发展。三是民生事业发展稳固推进。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和高中段各项教育事业改革财政支持。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全年安排政法经费2.45亿元。

(四)围绕数字财政建设中心,夯实财税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财政监管体系。开展全省市县财政服务示范应用试点工作。深化财政“三位一体”组织机构建设,健全财政监督长效管理和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对全县158个项目绩效检查,涉及财政资金4.84亿元。开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地方财政对外借款清理和财政存量资金摸底。加强全县政府性债务统计分析,实行全口径债务月报。二是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扎实推进全省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促进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所有镇(街道)均已建立公共财政服务中心,“一个门进、一站式办理、一个平台操作”的模式初步建立,办事效率、服务水平以及乡镇财政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财政所(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4个镇(街道)财政所(局)被评为XX市规范化财政所(局),乡镇财政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全省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成功实施,乡镇财政管理、预算指标管理和财政支付程序更加规范,获全省推广应用。三是夯实国资管理基础。核定四大集团公司业务招待费及工资总额,实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新增7XX县级国有企业资产统计。加强县级国有企业债务状况和融资能力监管。收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有偿使用和经营性收入5520万元。

(五)巩固财税文化品牌创建,强化优质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品牌型财税文化。坚持“以文养人”,深化财税文化品牌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单位规范化建设,创新与村、企业“三方红色联盟”结对共建模式。二是扎实廉洁型队伍管理。制定基层满意站所(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规范,推进“阳光工程”和提速增效。编制《税友龙版》标准化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加强正风肃纪工作,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先学、先走、先查、先改”活动。今年,被授予“浙江省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称号。三是加强知识型干部培养。制定公务员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创新培训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并在全市《小企业会计准则》抽考和财税青年岗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执业资格和专业职称考试,优化队伍知识结构。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县局将紧紧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密切关注下阶段全国财税体制、政策改革动向和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健全组织收入保障机制,深化自身管理体制改革。综合分析,预计2014年我县财政总收入57.75亿元,增幅5.30%,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40亿元,增幅5.00%。为全力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明年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为8%。

(一)在加强组织收入方面保持压力。挖掘金融业、建筑业、邮电通信等新增税源。创建符合县域发展实际和经济特色的税源管理机制,重点做好企业分级管理标准设定、配套措施细化和差别化财政税收等政策制定。出台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分类统计机制。确保全县2014年“三公”经费实行零增长。制定政府采购分散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单一来源政府采购方式操作流程等。对部分实际投资额超500万元项目,尝试委托专门机构先行审核,并开展全额财政拨款新建项目国库集中支付试点。

(二)在服务经济转型方面持续给力。按照示范点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切实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引导和倒逼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工作,通过计算企业单位占地税收产出,建立以“亩产税收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按照亩产税收贡献实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分类分档差别化减免政策,加大对亩产税收贡献大、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通过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重新梳理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等措施,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涵养优质税源,促进收入可持续增长。积极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支持省级循环经济示XX县创建。推进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民生政策等有机融合,特别是破解股权质押、排污权抵押、保易贷、金融仓储及网络融资等融资难题。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机器换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财政扶持政策。

(三)在促进民生事业方面挖掘潜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科学统筹财力,确保新增财力2/3以上用于民生,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增长达到法定要求。全力配合做好示范点建设相关工作,继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源。按照政府转变职能的新要求,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程。继续推进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试点和“强村计划”工作,保障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支持全省助推现代农业发展31066行动计划和省治太工程王凝圩区建设。制定职业教育、县级科技项目和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全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探索社保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和社保基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财政补助办法,探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并轨办法和基层医疗卫生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四)在推进财税国资改革方面增加推力。主动应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带来的全新挑战,加强向上对接,提前科学谋划,努力在财权与事权改革等方面为我县争取最大利益。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努力在财政信息公开、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创新财税扶持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按照上级部署,通过加快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认识。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前做好到期债务资金的还本付息工作,确保资金链安全。围绕“数字财政”建设要求,重点推进全省市县财政服务示范应用试点工作。结合2013年同级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继续深化财政“三位一体”组织机构建设和全口径预算编制,推动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编制,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扩大全县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范围,将各项涉农民生政策补贴性资金和以乡镇为主实施的项目资金充实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动态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并积极做好国有企业对外借款担保管理和下内审工作。

(五)在优质队伍建设方面激发活力。深化正风肃纪工作,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执行简政放权政策,调整纳税服务管理方式,关注涉税舆情,简化办税流程。推进办税事项提速增效和窗口单位规范化建设,提高办税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下载2009年一季度市本级财政地税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一季度市本级财政地税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地税国资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厅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财政地税国资部门紧紧围绕xx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坚持“稳增长”和“紧支出”两手统筹,深化“......

    益阳市市本级用票单位财政票据管理制度规范

    益阳市市本级用票单位财政票据管理制度规范 一、为加强本单位财政票据管理,根据《湖南省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以及《益阳市市本级购领财政票据服务指南》,结合本单位实际,制......

    市本级各地税税务分局2011年交税时间通知

    市本级各税务分局、稽查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2011年中共嘉兴市委办《关于201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规定,市局特制订《嘉......

    市地税分局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分局档案自查工作总结近年来,我们在市档案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依据档案法规定,结合我局档案工作实际情况,狠抓档案管理,加大硬软件投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积极争创省一......

    市疾控中心2014年一季度工作总结

    根据项目管理要求,我疾控中心加强了项目管理和五类干预平台的督导,促使各项工作按项目要求如期开展。一、项目管理1、对教育局、疾控中心、丰矿卫生防疫站、市人民医院、市保......

    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这是财税系统一年一度的例会,也是财税系统每年年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深化工作举措,确保......

    市本级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市本级政务公开实施方案为严格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从今年起在市政府机关和市直行政部门以及具有管理公......

    市本级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市本级政务公开实施方案为严格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从今年起在市政府机关和市直行政部门以及具有管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