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2011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胡景圣
针对今年我校八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现状,学习氛围不是很浓,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且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复习,我经过仔细思考,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下旬——5月中旬)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是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制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规定的范围,以《考试大纲》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各个框题及主体文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提出的口号是:“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明知识要点,抱地图打滚。”争取模测以较好的成绩为后续复习奠定一个稳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5月中旬——6月上旬)梳理体系,讲练结合.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针对地理考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打破几册课本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专题。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学习解决某一类问题抓切入点的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让绝大多数学生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使学生总体水平有长足进步。
第三阶段:(6月上旬——中考)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迎接中考.
第二篇: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八年级 赵 丽
八年级地理会考的成绩十分重要,新课改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所以地理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的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各种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渗透保护环境等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地理素养。在新的课形势下,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地理复习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何进行地理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时刻围绕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地理本身的学科特点,以指导学生掌握自觉学习与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适应新的综合能力考试要求为宗旨,制定出相应的复习策略。我校八年级备课组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下旬——5月中旬)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是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制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第二阶段:(5月中旬——6月)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
第三阶段:(6月——中考)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2012年3月
第三篇: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针对今年我校八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现状,学习氛围不是很浓,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且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复习,我们八年级备课组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中旬——4月下旬)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迎接第一轮水平模拟测试
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是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命题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规定的范围,以《中考方略》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各个框题及主体文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提出的口号是:“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明知识要点,抱地图打滚。”争取第一轮全市水平测试,以较好的成绩为后续复习奠定一个稳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5月上旬——5月下旬)梳理体系,讲练结合,迎接第二轮水平模拟测试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针对地理考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打破几册课本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专题。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学习解决某一类问题抓切入点的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让绝大多数学生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力争在全第二轮水平模拟测试中,学生总体水平有长足进步。
第三阶段:(6月上旬——中考)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与此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搞好各教学班的培优工作,努力提高有效优分数,真正让我校今年的地理中考再打一个胜仗。
第四篇:2016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浅谈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地理组
2015年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组织复习,努力提升地理总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现状分析
因为学业考试范围广,有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地理知识杂乱无章、千头万绪,学生对各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常常手足无措;对各种地理图表,常眼花燎乱,地理名称与所在位置脱节,海陆搬家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填图读图又是地理考试的重点,常出现图文转换,无图考图等题目,如何让学生 在短时间内既掌握知识同时又培养能力,进行有效的复习,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 必须吃透【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平凉市的具体布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 好复习计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复习策略:
1、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归教材,巩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定要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传授一些中考的复习方法与技巧,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落实“讲、练、查”三个环节:
第一步是“讲”。教师必须根据《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要求,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过程要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做到概念准确,知识网络清晰。例如在讲到农业的分布时,可以 与四大地理区域联系起来,东部地区农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北方和南方的差异上;而东部与西 部的差异,可以联系
降水的分布进行讲述,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认识并掌握地理知识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要循序渐进,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三步“查”。章节过关,节节检测,不留疑点到下一节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安排:
1、第一轮复习:(第6周——第11周)立足课本,讲练结合,巩固基础。
从去年中考试题看,知识点覆盖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事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奇,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不可能脱离地理课标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而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课标规定的范围,以《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也不能疏忽。做到准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过三关”:过基础知识记忆关这;过基本方法关;过基本技能关。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必须扎扎实实地巩固基础。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训练、检测中的问题,应采取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3)做好辅优帮困,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2、第二轮复习:第11周——第14周(5月2日——29日)梳理知识体系,组织专题复习。
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必要,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这是不够。因为,考试不是简单地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理想的成绩。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这个阶段我们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1)梳理知识体系环节。以中考复习资料《岳阳市2011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指导丛书》为主,打破4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专题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心中有“球”,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练习,材料分析题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知识的规律性,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规范解题步骤和表达形式,掌握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习题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查漏补缺。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一定要达到课本知识点熟悉,解题方法技巧熟练的水平。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章、节为单位,而是以合理划分的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系统性,突出主干知识,避免无效重复;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舍得投入精力。
3、第三轮复习:(第15周——第16周)强化训练,决胜中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是通过模拟题的强化训练(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以提高学生参加中考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心。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试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题目的类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等要贴近中考题。(2)批阅要及时,讲评要到位。
(3)统计学困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学困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4)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总之,我们将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因材施教,分类推动,全面提高复习效率,努力实现学校学科中考目标。
闫招兄
2015.4.9 4
第五篇:2018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2018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地理课程,能够培养自我学习、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把地理课程跟生活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进入中学已经1年半的时间,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80名学生,有两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有个别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在初中阶段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地理科学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训练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养成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学习、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3、迎接八年级地理中考,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考出最佳成绩。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包括八年级下册的新课教学(争取在四月底结束,然后进入全面复习)以及初中阶段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复习,共4本教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活动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五、复习的重难点及应对策略、复习的重点
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二章《学用地图》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2、八年级上、下册全部内容。
1、复习的难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地球》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应对策略
1、突出重点。七年级上册第一、二章以讲授为主,而且当新课一样讲授。
原因①:这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原因②:这章知识性强、灵活多变;原因③:后边章节不少的地方都有所涉及;原因④:复习好这一部分知识,为高一级学习奠定基础。
其余各章节则以串讲、学生背、练为主。
2、分散难点。七年级第一、二章的讲授分成三段完成,这样可以分散难点,让学生可以轻松的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
3、讲讲、背背、练练。七年级上册第一、二章一节设计一个练习,其余各章节分册分章设计练习。
具体分析:七(上)第一章《认识地球》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复习时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稍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初二重点章节有: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八(下)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六、复习的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同学们取得较好的成绩难度很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一)第一阶段:(4月15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中考总复习》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复习课时安排如下:教材过关,难点知识分章分节复习。
1、七(上)第一章第一、二节:地球和地球仪(2课时)
2、七(上)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课时)
3、七(上)第二章:学用地图(1课时)
4、七(下)每章用一节课的时间复习。
5、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课时)
6、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课时)
7、八(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课时)
8、八(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课时)
9、八(下)每章用一节课的时间复习。
[备注:八年级下册是本学期刚刚授完的新课,学生印象还比较深刻,所以复习时以串讲为主。]
(二)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0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在这阶段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 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三)第三阶段:(学期剩余时间)专题整合,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四)第四阶段:学生自主复习,查缺补漏。(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课余安排时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