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2011年寒假大学生社会调研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1年寒假大学生社会调研活动的通知 所有在校大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自行安排社会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一、调研选题范围:
①围绕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受)教育问题、心理需求等进行,可以从一个点展开。
②围绕“五个重庆”、“缩差共富”展开调研。③围绕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热点问题展开调研。
二、调研要有明确的对象、实际的案例,必须为原创,严禁抄袭他人的成果。下学期开展优秀社会调研报告评选活动。
三、调研报告撰写要求:
1、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调研报告须是学生利用寒假返家期间,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字数不少于3000字。
2、调研报告的格式要求。
调研报告一般由下列部分组成,依次是:封面、正文、封底。具体要求如下:①封面。采用统一格式的封面,封面上填写调研报告题目、团队名称或个人姓名、系别、专业、班级。
③正文。除封面和封底外,每页均应带有页眉。页号放在每页的底部中间。调研报告要求纵向打印,A4纸篇幅,页边距的要求为:上下左右2.5 cm。题目为宋体二号字体,正文为仿宋三号字体,行距为26磅。
3、其他
①各位同学务必在开学第一周之内将纸质和电子版社会调研报告交给班级团支书,再以班级为单位交至各班辅导员。
②届时院团委将评选出优秀社会调研报告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均颁发荣誉证书,并在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上统一表彰。
第二篇:关于在校大学生开展寒假社会调研的通知
关于在校大学生开展寒假社会调研活动的通知
各院团委:
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和校党委关于在校大学生寒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部署,现对我校大
一、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做出如下要求:
一、每人写一篇社会调研报告。调研活动主要以“践行十八大精神,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服务社会”为主题。如对其它社会问题感兴趣,也可进行相关内容的调研活动。
二、社会调研成果材料必须为手写,字数在2000-3000之间。
三、各院团委在开学后即对社会调研活动情况进行汇总,并进行表彰。
四、校团委将于3月中旬对全校寒假社会调研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
共青团渤海大学委员会
渤海大学学生事务处
2014-1-2
第三篇:关于组织开展2012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工作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2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工作的通知宣传部发布时间:2012-01-05 11:48:05过期时间:2012-03-20各二级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0】27号)文件精神,现根据《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委关于组织开展2012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1】314号)的要求,我校将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开展2012年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研活动时间
2011年1月中旬—2月中旬。
二、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学生
三、调研内容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以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主题,围绕以下几个重点方向开展调研:
1.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3.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情况;
4.基层教育发展现状;
5.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
6.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7.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8.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相关情况。
四、具体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组织有力的师资力量,认真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提高学生自护自卫能力,确保调研平安顺利进行。还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杜绝抄袭、剽窃等现象。凡出现抄袭、剽窃等现象的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严重者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相关学院将取消组织奖的评比资格。
2.围绕调研内容,撰写调研报告,题目自拟,可以就农村、企业、社区、库区等为重点调研对象。要求内容紧密契合主题、详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报告要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性,要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每个学生须提交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字数在3000字左右。
3.下学期开学初,各学院认真组织本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的评选工作,将本学院学生调研报告汇编成册。并于2月25日前,将5篇优秀调研报告及汇总表报送党委宣传部参加优秀报告评审(报送电子版,汇总表见附件1,邮箱:cgxcb@cqut.edu.cn,邮件主题请务必注明“2012年某某学院寒假社会调研报告”)。报送报告要同时提交重庆理工大学论文真实性申明(加盖鲜章纸质版交至党委宣传部,见附件2)。
4.严格按照调研报告写作及排版要求规范化提交报告,不符合规范的报告将取消评比资格。请参照“重庆理工大学社会调研报告写作及排版要求”(见附件3)。
5.广大青年学生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保证质量。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调研报告进行评审,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优秀组织奖2个,并予以表彰。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向市委市教委报送优秀调研报告10篇参加市教委组织的评审。市教委将评选出优秀社会调研报告并给予表彰。
附件1:重庆理工大学2012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报告汇总表.doc
附件2:重庆理工大学论文真实性申明.doc
附件3:重庆理工大学社会调研报告写作及排版要求.doc
联系人:丁威
联系电话:62563033
地址:明德楼202
党委宣传部 党委学工部 校团委
二○一二年一月三日
第四篇:XX年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活动方案
XX年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活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帮助大学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大势,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学生处现决定组织开展XX年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活动。本次活动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方式,倡导从小角度、小现象、小情况调研切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研主题
大视野·微观察
二、调研时间
XX学年1-3月
三、参与对象
全体在读本、专科生
四、调研内容
紧扣主题,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方面,聚焦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文化传承、基层党建、校园文化、城市规划、低碳出行、节能减排、社会变化、精准扶贫、家风家教、风土人情等具体问题,基于一定地域范围开展调研。题目自拟。如:关于北京朝阳区慧忠北里第二社区的社区服务状况的调研关于北京顺义区杨镇田家营村的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基于山东淄博东古城遗址挖掘的考古专业学生田野实习状况的调研
五、组队要求
(一)调研主题鲜明。小组要有鲜明的调研主题,有创新和亮点,调研内容体现时代特点、专业实际和当地需求。
(二)方案实际可行。时间安排紧凑合理,内容和形式切实可行。可自主寻找指导教师。
(三)队员结构合理。个人、小组皆可,小组可以跨年级、跨专业组建,鼓励以生源地相对集中的形式组建,范围适中,每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
(四)小组保障到位。小组负责人责任感较强,成员生活、安全有保障。
六、调研要求
(一)调研准备。参与调研的同学请填写“附件1-大学生寒假社会调研备案表”,于12月25日前发至邮箱进行备案。未提交备案表的调研不予评比资格。(其他附件表格为调研结束后填写。)说明:原则上一个调研小组一个调研课题,一个课题对应一张备案表。
(二)调研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实地观察、访谈座谈、问卷调查、抽样统计、文献调研等方式灵活开展调研,并结合专业所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形成质量比较高的调研报告。
(三)调研总结。下学期开学一周内(XX年3月10日前),课题负责人请将以下材料打包并以“学院-负责人姓名-调研题目-人数”命名发送至:1.填写附件
3、附件4,分别以“附件3-负责人姓名”、“附件4-负责人姓名”命名;2.撰写一篇3000-8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报告须按统一的格式要求(见附件2-格式要求),并将word版和PDF版调研报告分别以“学院-负责人姓名-调研题目”形式命名;3.调研照片3-5张,视频可自行选择发送。
七、注意事项
(一)严肃认真参与调研,结合实际完成报告,确保调研真实性,禁止弄虚作假,禁止抄袭剽窃,一经发现即取消评比资格。
(二)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调研报告进行评审,并召开答辩总结会,获得优秀报告的个人和团队将得到300-1000元调研经费支持,以及荣誉证书。
联系人:胡
学生
第五篇:大学生2012寒假社会调研情况
大学生2012寒假社会调研情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要求中指出要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我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魅力新重庆”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我市将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让重庆市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市做出了全方位的建设。
在调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认同度方面:从重庆文理学院抽查400份问卷中调查中文科、艺术类181人,占47%;理科58人,占15.5%;工科类144人,占37.5% 其中团员37.7% 入党积极分子27.2% 预备党员19.4% 正式党员15.7%。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同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和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尤其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统领和引导,必须确立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借以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中,强调集体的价值,个人对集体并不具有优先存在的地位。这种强调社会整体价值的传统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以片面强调社会性来否定个体的价值,社会就会变成压制人的社会。如果只谈集体而不谈个人,那这样的集体也只是虚幻的集体,是不为个人所依托的集体;相反,如果只谈个人而不谈集体,那这样的个人也只是孤独的个人,只是失去寄托的个人。前者是用集体淹没了个人,后者则是用个人否定了集体,因而都不是合理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强调的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根本上体现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将个人利益和集体有机结合起来,承认集体和个人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肯定和社会性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要反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这对于我们的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好价值取向上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才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冲突,在两者的相互联结和统一中促进其价值实现。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那么大学生就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
基层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完成了全国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我市参评的26家公共图书馆,达到国家等级馆24个。重庆图书馆和市少儿图书馆双双获评国家一级馆。二是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今年在全市主城9区开展试点,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每平方米安排4元,用于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现已启动建设第一批40个街道文化中心。同时还启动了32个街道文化中心、244个居委会社区文化活动室的设备配置工作。三是成功申办“中国红歌会”并永久落户重庆。“中国红歌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比赛、闭幕式,以及音乐论坛、下基层演出等。1 今年将于11月30日重庆解放纪念日前后举办首届。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红歌合唱团、舞蹈团齐聚重庆,筹备工作现已展开。四是组织实施了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双送”活动。1月16日至2月10日期间,全市10个专业艺术院团分赴20个区县的近100个乡镇、街道、社区和学校共计演出100场。同时,协调组织各区县、乡镇送演出下乡1900余场,送电影下乡3000多场。五是启动了我市2010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共涉及15个区县,20083个20户以上自然村,45万农户。我市将根据实际情况,以区县为单位,着重解决通过有线和无线覆盖不能到达的盲区广播电视覆盖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人民当家作主得到体现。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取得新进展,随着全民普法教育不断推进,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加强综合治理,广大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形成,一些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加强,村(居)民上访势头得到了有效遏止。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工作环境。通过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提高了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一些基层干部认识上存在偏差。经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基层农村干部的法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相比,总体上仍然有较大差距。部分基层领导对依法治理的认识还有片面性,一些农村干部认为依法治理工作是软指标,出力大,见效慢,往往借口工作忙,不愿意深入开展依法治村,即使搞也是穿旧鞋走老路,还是老一套。个别干部甚至认为依法治理就是治老百姓,群众掌握的法律知识多了,反而不好管理,不好领导,干部想办的事不好办,担心削弱自身的权力,因此存在消极应付思想,依法治村行动上缺乏力度。近年来各村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方案也制订成册,但普遍缺乏依法治村的整体规划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规划、方案、章程、制度都是依葫芦画瓢,针对性不强,没有把农村各项管理真正纳入法治轨道。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农民片面理解村民自治,就是自己说了算,不要有关协定和规定。还有一些农民群众往往只强调权利而不能严格履行义务。对于参政议政只从个人利益考虑而不能为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着想。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农村教育升学率并不低,甚至可以说相当多的地区还比较高。初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能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广泛开展职前职后科技培训和服务。计算机宽带网络已延伸到乡镇,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统一添置了计算机、彩电、DVD等电教化设备。龙胜各族自治县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4年组织了22名中学校长参加了自治区电教馆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培训班,全年编辑出版《教育快讯》,教育信息网的信息更换及时,内容新。为了促进全县教育资源建设,2004年该县还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辍学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步履维艰,民办教育难以生存。与众多农村孩子“无学可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各县只有一所职业高中却仍然要“等米下锅”,很难维持下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职业高中,在校学生只有三个班:高一26名学生;高二35名学生;高三30名学生,学校为了生存已改办普通高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农村孩子上学的目的是跳“农门”、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上不了学等因素外,城市职校敞开招生,城市职校的办学条件是农村职校无法效仿的,也是农村职校招不到学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农村职校教育改革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又不能为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等多种原因,从而导致了农村职业高中名存实亡。民办学校由于无利可图,因而也无法生存发展。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市户籍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徐强介绍,我市户籍制度改革自7月28日全市动员会后,市公安局率先启动农转城工作,自8月1日发出第一本家转城户口本后,已经有1411万人申请转户,其中整户转户2276户。各级户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成立,各项转户工作正按计划开展,尤其是宣传报道做到了有声有色。这也是我市的一大进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大以来,重庆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初步走出了一条民生导向的科学发展之路。尤其去年召开的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明确提出了“民生导向、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同时把缩小城乡、区域和贫富三个差距的具体指标写入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此基础上,重庆市委于今年7月召开三届九次全委会,专题研究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问题,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改革“路线图”,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重庆市促进共同富裕的改革创新举措,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具有导向和示范的意义。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重庆市人大有责任和义务为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今年6月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及有关方面同志赴部分区县就共同富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多个市级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重庆市已具备探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
直辖以来,重庆市历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全市各方面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本届市委和政府,坚持加快发展、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特殊市情决定了重庆市“三个差距”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重庆不仅汇聚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阶段性矛盾,而且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三个差距”一直比较突出重庆市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代表性的经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水平被视为中国的“缩影”,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重庆的“三个差距”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也决定了重庆市促进共同富裕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直辖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向重庆交办了“四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作出了“314”总体部署,国务院出台了国发3号文件,“两江新区”也获得批准,这一系列重大决策既赋予重庆服务西部开发、担当战略支点、统筹城乡先行先试等战略使命,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重庆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和支持。三个差距”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潜在重大危害。一是阻碍重庆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不可能再走沿海地区30年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时以廉价劳动、优惠政策和两头在外为特征的发展之路,而必须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和提高自主创新上来,在当前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的形势下,情况尤其如此。但“三个差距”会抑制内需,对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形成制约。二是影响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重庆的“三个差距”比东中部省市总体上更加突出,导致全市每年数百万劳动力外流,对重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努力形成制约,并影响重庆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三是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重庆坚持加快发展、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民生导向的科学发展之路,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全市启动的“扫黑除恶”、“唱读讲传”、“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三项治理”、“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等活动,都在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搭平台、打基础。按照市委“以出色的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组织全市6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了声势浩大、富有成效的“代表行动”,为全市促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重庆市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今年7月下旬,在深入调研、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了三届九次全委会,作出了《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的奋斗目标,同时提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十二条具体措施(简称“共富十二条”),4000来字涉 3 及1万多亿元的投入。这是新形势下重庆市坚持民生导向科学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尤其“共富十二条”,每一条都涉及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对于保障重庆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三、需要国家重点支持解决的几个问题
重庆市坚持民生导向和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在全国率先提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向广大市民作出庄严承诺,引起海内外关注,并得到中央国家机关的肯定和支持 建章立制推动解决全国性的重大民生问题。一是建立全国性的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必要时可以制定国家工资条例。逐步缩小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合理的工资差距,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实行双重调控,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二是建立全国性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对西部地区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进行补偿。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将国家财力更多地向西部地区转移。三是清理和废除不合时宜的制度安排。不合时宜的制度安排是导致“三个差距”的重要因素,如城乡差距的扩大,既有国家长期以来对农村地区公共投入的严重不足,又有工农业产品价格、农民工劳动力价格和农村征地价格三把“剪刀差”对农民增收致富的约束。清理和废除不合时宜的制度安排,促进经济机会在城乡和区域之间实现均等化,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