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一学段(1——2年级)
阅读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
阅读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三学段(5——6年级)
阅读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
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第二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1、课程目标_______年一贯整体设计。
(九)2、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
3、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_______和_______。(1~2;3~4;5~6;7~9;整体性;阶段性)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_______上升,最终全面达成_______。(螺旋;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1~2年级为“_______”,3~6年级为“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
8、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3500)
9、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_______,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_______,提高文化品位和_______。(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价值观;审美情趣)
10、能主动进行_______学习,在_______中学习,运用语文。(探究性;实践)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______和______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112、第一学段:
(一)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_______为指导,坚持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世界;未来)
14、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教材应符合学生的_______,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_______和_______。(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______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
17、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者和_______者。(组织;引导)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_______、_______教学。(启发式;讨论式)
19、口语交际是_______与_______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______中进行。(听;说;交际情境)
20、能用普通话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选择题
一、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会写
个左右。
(①1800,②2000,③2500,④3000)(①1600,②1800,③2000,④2500)
二、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和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带。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①声母,②韵母,③声调,④整体认识读音节,⑤《汉语拼音字母表》
三、语文课标要求。1—2年级学生要学习用普通话
、、、地朗读课文。(①正确,②流利,③有感情,④有节奏)
四、语文课标要求,3—4年级的阅读、能在理解语句过程中,能体会
号与
号的不同用法,了解
号的一般用法。
(①句号,②逗号,③冒号,④引号,⑤叹号,⑥破折号)
五、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1—2年级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
能
能
。(①复述大意和精彩情,②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③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④写想象的事物)
六、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5—6年级与人交流能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
表达要有
。(①尊重理解对方,②发表自己的意见,③抓住重点,并简要转述,④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七、语文课标中,综合性学习要求;1—2年级要达到: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
或
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①口头,②图文,③书面,④资料)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八、课标要求。3—4年级的识字与写字过程中,会使用
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①字典,②词典,③识字卡,④字母表)
九、课标要求3—4年级课内习作每年
次左右,(①12次,②14次,③16次,④18次)
十、课标要求,到了5—6年级要提高习作的能力,要学写(①读书笔记,②常见应用文,③记叙文,④书信),40分钟能完成 字的习作。(①300字,②400字,③450字,④500字)。
附答案:
一、④④
二、①②③④
三、①②③
四、①②③④
五、①②③
六①②③④
七①② 八①②
九②
十①② ②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师生 学生 教师
2、课程目标按()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九年一贯
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自信心 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和()。探究精神 创新意识
6、能用普通话()、()、()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和()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正确 流利 有感情 语音 语调感情
7、语文课程应考虑()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和()的能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语感 整体把握
8、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
9、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需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写作。” 具体明确 文
从字顺 日常生活 常见
10、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
1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13、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的学习和()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跨学科 现代科技手段 开阔视野 学习效率
14、学生能借助()认读汉字。能用()和()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汉语拼音 音序 部首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和()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倾听 表达 应对
16、《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量达到()字左右。其中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篇,第三学段要求背诵诗文()篇。160 145 50 60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堂教学资源 课外学习资源
18、第一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个左右会写。1600——1800 800——1000
1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的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20、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 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交际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23、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交际情境
2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协调
25、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6、第一学段,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写字 写字
27、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8、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3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31、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2、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3、教学时,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体现语文的()性和()性。人文 工具
34、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素养和()素养,具备()精神、()意识和()视野、具备包括()与()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人文 科学 创新 合作 开放 阅读理解 表达交流 搜集和处理信息
35、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和()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 全面 终身
36、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和()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培养(),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能力、()能力、()能力。理解 运用 积累 语感 思维 识字、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37、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和()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发展。品德修养 审美情趣 个性 健全 和谐
38、应该重视语文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熏陶感染 价值取向 独特体验
39、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和()的能力。良好的语感 整体把握
40、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和()的学习需求。主体 个体差异 不同
41、爱护学生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和(),倡导()、()、()的学习方式。
好奇心 求知欲 主动意识 进取精神 自主 合作 探究
4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感情、()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和正确的(),提高()和()。
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人生态度 价值观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43、认识中华文化的(),吸收民族()。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吸取人类()的营养。丰厚博大 文化智慧 多样文化 优秀文化
4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能力,激发()和()。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思维 想像力 创造潜能 科学
45、能主动进行()学习,在()学习、运用语文。探究性 实践中
4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3500 正确 工整 速度
47、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体验,有较丰富的(),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能初步()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阅读浅易
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
独立情感 积累 阅读 理解鉴赏 工具书400
48、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精神。倾听 表达与交流 合作
49、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初步具备()的能力。工具书 搜集和处理信息 第二学段:
50、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5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见闻 感受 和 想像
52、()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愿意
53、能用简短的()进行书面交际。书面便条
5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的词句。新鲜感
55、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号、()。冒 引 号
第三篇: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 来源: 时间:2012-02-27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一、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1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 3 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学习独立识字。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写字兴趣。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谁先来。
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6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
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10分)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五 论述题(24分)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下略)
第四篇: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
(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 1 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学习独立识字。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写字兴趣。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谁先来。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 2
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
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10分)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
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五 论述题(2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下略)
一、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填空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3
点。
2、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新课程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判断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试题解读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
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 4
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
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口语交际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
3、口语交际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4、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6、(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
7、(自主)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础和核心。
8、(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9、汉语拼音的作用在于(认读汉字)和(查字典)。
10、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远远大于字音)。
二名词解释
1、素养: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2、学习: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团队精神。
4、体验学习: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未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
一、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新课程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四、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制一贯 6
教材,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其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测试题答案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答:素质教育的定义界定了它的根本目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的有化、吸收,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使学生相应的能力得到提高,注重能力培养,而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行之有效。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Ⅱ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
四、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
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3)民主化; 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答案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 8
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5、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调整为第(二)学段阅读目标。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 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A)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3、(2)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AD)(多选题)A、朗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简答题。(共15分)
1、请简要谈谈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8分)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
2、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7分)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 8 分,小组成员学习目标不明确或难以实施。第二,没有充分独立的自学基础。第三,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四,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五,为合作而合作,不该分工的分了工,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不顾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六、论述题。(15分)
1.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学情,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2、教学内容要正确 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座
1、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 9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3、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4、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
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5、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 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 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10、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20分)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6、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简答(20分,每小题5分)
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3、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答案
一、1、交际
工具性
人文性
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素养3、1600
800
2500 1600
3000
2500
4、自己想说的 想象中的 认 识
感 想
5、见闻
感受
想象
二、C、B、B、2、D、A、D、C、D、D
三、√√√××× ×√×
×
四、1、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2、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3、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4、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