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谈判:关注日本特色
党的十六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这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中日益频繁的今天,更是被广泛推广和运用。其中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又是通过具体的商务谈判,取得双方共识后才实现的。那么这类谈判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商谈,如何谈,是大有学问的。在众多的谈判方式中,日本企业的谈判方式颇具文化特色,准确地把握它,这对我国各类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发展对外贸易而进行各种商务谈判(包括对日本企业谈判)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寻求合作的前奏根植于日本文化的日本企业在寻求合作伙伴时表现一种慎重与合规性,很重视与业务伙伴的初次接触。为此往往喜欢通过介绍人来取得首次接触,而且对介绍人的身份或地位看得较重,介绍人名望高信誉可靠,日本企业就易与对方迅速确立友好的关系,尔后的谈判就几乎是成功的一半。日本企业界有这样一种观念,即介绍人身上现有的一切责任感理应随着引见或推荐,自动延伸到被介绍者那里,所以日本企业视介绍人为商务谈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备加重视。商务谈判的准备日本企业谈判受群体决策这一独特企业决策方法的影响,谈判前准备注意吸收企业智囊团的建议,会谈前的准备工作极为仔细,先由谈判小组就某些计划与设想在职工中征求意见,并求得共识,而后将统一的意见在企业内进行广泛而详尽阐述,直至形成谈判的基本方针,以便减少谈判失误,提高谈判成功率。发挥群体的作用在确定了商务伙伴或贸易合作对象,完成商务谈判准备工作之后,方进入实际谈判。在谈判桌上除交换双方书面文书外,尚需要交换双方的意见,这时日本企业谈判代表表态总是非常谨慎。在他们看来谈判代表在事先未获得谈判组其他成员就擅自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不明智的,团体内部的一致性高于一切,这反映了日本人谋求和谐一致的团体精神。所以,在征询日本伙伴的意见时,你完全不必注意个别人的意见,应将各个独立的人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即使与某个谈判代表人交换意见取得成功,但若其他谈判成员保持沉默,仍将无济于事。间接语言的表达当双方进行正式会谈中,日本企业代表交谈风格一般为含蓄式,即交谈中的语言含有较少明确的信息,给人一种言不尽意的感觉,但是他们的眼神、手势或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却可能显示出谈判的真实意图。同理,他们对别人的这些非语言方式也很敏感。所以对方只有联想到与某一陈述有关的上下文,并结合当时非语言沟通方式,方能充分理解该陈述的真实含义。切入主题的磋商一般情况,谈判磋商若出现意见分歧,日本人倾向是不愿将冲突公开化。他们比较讲究以婉转的、含蓄的方式或旁敲侧击来对待某一争议,以避免与对方的直接争辩,他们商谈问题注重情面,但强调心灵的交锋,而不作明确语言交流,克制或忍耐是一种惯例,体现出日本人的价值观。所以一般在争论问题时,他们一般不看对方的眼睛,而是直视对方的胸部,力求避免对方视线的直接接触。否则被认为是一种缺乏修养或被激怒的表现。会谈时间的把握日本企业对谈判的时间概念有独特的理解,他们似乎把会晤和交谈以谋求共识所用的时间看作是一种无限资源。因此,在讨论问题时总喜欢作长时间的思考,尤其是在回答对方提问或要求时似有一种惊人的耐久力,甚至在较长时间处于沉默思考之中。这种把谈判的时间拖延得足够长,往往容易使对方变得急躁而做出原来不该有的让步。或许这才是日本人的真正用意所在,是一种谈判策略。但是他们参加谈判入会的时间观念却很强,宁愿早到等候,却憎恶哪怕一分钟的迟到。正式合同的签订。不同的签约风格对合同的最后达成至关重要,尽管会谈可能已经取得共识,但只有起草成正式文本方才达到谈判的最终效果。通常日本企业倾向于简短的合同格式,喜欢用简单的文字来达成商谈协议,这种协议合同的签订,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篇:日本最具特色的商业街
日本最具特色的商业街
提起日本的商业街,你会想起东京银座商业街还是浅草商业街,日本的商业街有很多,下面介绍日本最具特色的商业街,分析这些日本最具特色的商业街的成功之处。
日本最具特色的商业街一:东京银座
银座是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因为在固定时间内禁止车辆通行,它又被称作“步行者的天国”。这个繁华的街区近40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17世纪初,德川幕府在此铸造银币,遂有“银座”之称。明治初年,东京成了日本的“世界门户”,西方商业与生活方式最先渗入此街。
以银座大道为界,银座分为东、西银座。大道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铺鳞次栉比,巨大的橱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时装、锦秀和服、金银珠宝、高级装饰以及精致的艺术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醒目而又厅特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三越”、“松屋”、“松坂屋”等大百货店也座落于此。“三越”被日本人誉为“大百货店的开拓者”,现在的“银座三越”是1930年正式开业的,经营重点是面向年轻人的时髦商品和其它高档商品。这里还有规模不大、但专门经营某种独特商品并保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店铺,总数超过500家,多数为名牌专门店。银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档品,价格高,面向上层社会。银座大道后街以饭店、酒馆、小吃店居多,颇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应有尽有。有专做活鱼、河豚和鳗鱼的,也有专做“奥殿”(豆腐、萝卜、芋头等混煮的一
种菜)和养麦面条的,而且还有品种繁多的外国菜,女口中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菜等。
除了大量商店与酒店外,银座还有数十家旅馆,数目众多的舞厅、夜总会、30多家剧院、100多个画廊,这些都增添了银座的繁华。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变幻多端,另有一番“夜银座”的风景。
银座平时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会、表演会和其它娱乐活动。随着季节变化,各商家经常向游客分送鲜花,春天是郁金香,夏季是君影草,秋季是菊花,冬季是水仙,这即博得游客的好感,也能起到广告宣传作用。而且,每年9、10月间都举行“大银座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检阅游行、音乐演奏、祭祖银座神社等。
在日本,银座已成为“繁华”的同义语,其名称被全国各地所使用。据粗略统计,在日本以“银座”命名的商业街多达400条。
日本最具特色的商业街二:浅草
浅草是东京另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浅草在日本人特别是东京人的心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认为浅草是“庶民之街”,是在现代化、西方化潮流冲击下尚能顽强保存较多传统和习俗的地区。人们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江户时代“下町”的情调和气氛。
浅草的中心是浅草寺,以浅草寺为依托,这里集聚了具有日本民俗传统的各式商业店铺。浅草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后来到这里参拜的游客日渐增多,周围的行商和娱乐活动也逐渐活跃。从浅草寺的雷门到宝藏门有一段铺石路面,是
参拜观音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仲见世”道路。两旁涂成朱红色的小店铺一间紧挨一间,出售供神用品、江户玩具、舞蹈衣物、点心小吃和各种特产,许多是江户时代留下来的传统产品,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些店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如“红梅烧”已有2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仍盛名不减,常常供不应求。现在,同“仲见世”交叉的另一条道路的两旁也发展出密集的小店铺,形成新商业街。新、老“仲见世”商业街店铺数百家,出售物品价格比较便宜,适合中下层群众。
浅草还集中了众多电影院、剧场和其它娱乐场所,有些曲艺场所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浅草四季都要举行盛大的传统节日活动,例如在冬季举行颇具民族特色、在其它地方都少见的“羽子板”集市活动。浅草终年游人不断,商店街每天都熙熙攘攘,呈现出一派繁闹的平民街景。
日本最具特色的商业街三:地下商业街
在日本,全国各大城市及某些中等城市都有地下商业街。地下商业街在地下很大范围内建成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商店标立,和地面上的街道完全一样。地下街有充足的光源,光线柔和,有充足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比地面上更舒适,没有地上街的车辆、噪音和灰尘。
日本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1963年大阪又建成梅田地下街,接着又建成当时全国最长的地下街———虹地下商业街。虹地下商业街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街顶距地面8米,长1000米,宽50米,高6米,内有4个广场、三四百家商店和许多餐馆、酒吧、咖啡店。商店出售名种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级装饰品,从现代电器到名贵古董
等,凡是地上有的地下大体俱全。地下商业街兼有商业中心、铁路中枢和游览胜地三大功能。地下商业街中道路纵横交错,曲折有致,路心有花圃,店前有树木,交汇处有群雕,拐角必有喷泉,甚至有小桥流水、飞泉瀑布等景致。巨型风景画在灯光烘托下,使人如临其境。在地下商业街,光电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使用,使艺术与商业产生了完美的结合。
日本最具特色的商业街四:其他特色商业街
在日本,还有许多特色商业街。
东京除银座、浅草之外,还有“新宿”、“秋叶原”、“六本木”、“涩谷”等商业街。
“新宿”集中着照相机及摄影用品商店。“六本木”则是时装店、迪斯科舞厅比较集中的地区。“秋叶原”的电器店特别多,整个地区仿佛是一座大电器商场。
“秋叶原”商业街的电器商店大批采购、大量售出,故各种商品价格比较便宜。同样商品与百货店相比,价格要低二至三成,有时还削价出售,最低可减价四成甚至五成。由于过分便宜,不免令人疑惑不解。这主要是因为新款电器源源不断上市,旧式样电器只得抛售。至于售后服务如免费维修、送货上门等方面,则与大百货店并无两样。因此,许多外国人和留学生都来这里购买电器。有的商店同时是对外国人的免税商店,这种商店同时用英语、汉语等外国语言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商品。
第三篇:日本特色商业街借鉴之处
日本特色商业街借鉴之处 副标题:
作者:胡昕 来源:2008年6月1日
在线国际商报 人气:
时间:2008-6-1 15:20:30 进入论坛
日本商业街在世界上是颇具特色的。本文对日本最具特色的几类商业街做个介绍,同时探讨日本商业街的发展趋势。
最具特色的几类商业街
东京银座
银座是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因为在固定时间内禁止车辆通行,它又被称作“步行者的天国”。这个繁华的街区近40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17世纪初,德川幕府在此铸造银币,遂有“银座”之称。明治初年,东京成了日本的“世界门户”,西方商业与生活方式最先渗入此街。
以银座大道为界,银座分为东、西银座。大道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铺鳞次栉比,巨大的橱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时装、锦秀和服、金银珠宝、高级装饰以及精致的艺术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醒目而又厅特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三越”、“松屋”、“松坂屋”等大百货店也座落于此。“三越”被日本人誉为“大百货店的开拓者”,现在的“银座三越”是1930年正式开业的,经营重点是面向年轻人的时髦商品和其它高档商品。这里还有规模不大、但专门经营某种独特商品并保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店铺,总数超过500家,多数为名牌专门店。银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档品,价格高,面向上层社会。
银座大道后街以饭店、酒馆、小吃店居多,颇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应有尽有。有专做活鱼、河豚和鳗鱼的,也有专做“奥殿”(豆腐、萝卜、芋头等混煮的一种菜)和养麦面条的,而且还有品种繁多的外国菜,女口中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菜等。
除了大量商店与酒店外,银座还有数十家旅馆,数目众多的舞厅、夜总会、30多家剧院、100多个画廊,这些都增添了银座的繁华。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变幻多端,另有一番“夜银座”的风景。
银座平时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会、表演会和其它娱乐活动。随着季节变化,各商家经常向游客分送鲜花,春天是郁金香,夏季是君影草,秋季是菊花,冬季是水仙,这即博得游客的好感,也能起到广告宣传作用。而且,每年9、10月间都举行“大银座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检阅游行、音乐演奏、祭祖银座神社等。
在日本,银座已成为“繁华”的同义语,其名称被全国各地所使用。据粗略统计,在日本
以“银座”命名的商业街多达400条。
浅草
浅草是东京另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浅草在日本人特别是东京人的心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认为浅草是“庶民之街”,是在现代化、西方化潮流冲击下尚能顽强保存较多传统和习俗的地区。人们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江户时代“下町”的情调和气氛。
浅草的中心是浅草寺,以浅草寺为依托,这里集聚了具有日本民俗传统的各式商业店铺。浅草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后来到这里参拜的游客日渐增多,周围的行商和娱乐活动也逐渐活跃。从浅草寺的雷门到宝藏门有一段铺石路面,是参拜观音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仲见世”道路。两旁涂成朱红色的小店铺一间紧挨一间,出售供神用品、江户玩具、舞蹈衣物、点心小吃和各种特产,许多是江户时代留下来的传统产品,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些店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如“红梅烧”已有2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仍盛名不减,常常供不应求。现在,同“仲见世”交叉的另一条道路的两旁也发展出密集的小店铺,形成新商业街。新、老“仲见世”商业街店铺数百家,出售物品价格比较便宜,适合中下层群众。
浅草还集中了众多电影院、剧场和其它娱乐场所,有些曲艺场所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浅草四季都要举行盛大的传统节日活动,例如在冬季举行颇具民族特色、在其它地方都少见的“羽子板”集市活动。浅草终年游人不断,商店街每天都熙熙攘攘,呈现出一派繁闹的平民街景。
地下商业街
在日本,全国各大城市及某些中等城市都有地下商业街。地下商业街在地下很大范围内建成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商店标立,和地面上的街道完全一样。地下街有充足的光源,光线柔和,有充足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比地面上更舒适,没有地上街的车辆、噪音和灰尘。
日本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1963年大阪又建成梅田地下街,接着又建成当时全国最长的地下街———虹地下商业街。虹地下商业街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街顶距地面8米,长1000米,宽50米,高6米,内有4个广场、三四百家商店和许多餐馆、酒吧、咖啡店。商店出售名种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级装饰品,从现代电器到名贵古董等,凡是地上有的地下大体俱全。地下商业街兼有商业中心、铁路中枢和游览胜地三大功能。地下商业街中道路纵横交错,曲折有致,路心有花圃,店前有树木,交汇处有群雕,拐角必有喷泉,甚至有小桥流水、飞泉瀑布等景致。巨型风景画在灯光烘托下,使人如临其境。在地下商业街,光电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使用,使艺术与商业产生了完美的结合。
其他特色商业街
在日本,还有许多特色商业街。
东京除银座、浅草之外,还有“新宿”、“秋叶原”、“六本木”、“涩谷”等商业街。
“新宿”集中着照相机及摄影用品商店。“六本木”则是时装店、迪斯科舞厅比较集中的地区。“秋叶原”的电器店特别多,整个地区仿佛是一座大电器商场。
“秋叶原”商业街的电器商店大批采购、大量售出,故各种商品价格比较便宜。同样商品与百货店相比,价格要低二至三成,有时还削价出售,最低可减价四成甚至五成。由于过分便宜,不免令人疑惑不解。这主要是因为新款电器源源不断上市,旧式样电器只得抛售。至于售后服务如免费维修、送货上门等方面,则与大百货店并无两样。因此,许多外国人和留学生都来这里购买电器。有的商店同时是对外国人的免税商店,这种商店同时用英语、汉语等外国语言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商品。
商业街的几大趋势及其借鉴之处
1.现代商业街的功能正在由传统的“购物场所”向综合性的“生活广场”转化。
商业街不仅具有一般的购物功能,还有观光、休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如1983年日本政府提出的《社区广场构想》指出,商业街不一单纯是购物的场所,还必须具有“生活广场”(社区广场)的机能。此后,1989年日本政府提出的《90年代流通展望》进一步指出,为了支持搞活商业街的事业,政府将促进“城市建设公司构想”得以实现。此外,该《展望》还提出了建立集新型商业、服务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商业聚集区构想———“高水平生活广场2000年构想”,以实现商业街的再度繁荣。
2.日本现代商业街的发展已经渡过了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或衰退期,目前正处于衰退中的增长状态。
从总体上看,由于竞争激烈,日本商业街的商圈在逐步缩小,店铺数量和购物人数减少,从而导致其营业额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从购物人数来看,据日本中小企业厅1995年的调查显示,与5年前相比较。到超广域型、广域型商业街的购物者分别增加了42%和30.4%,而到近邻型商业街的购物者只增加了8.3%。总之,小规模的商业街渐渐走向衰退,而大规模的商业街变得更大,已是明显的发展趋向。
3.日本现代商业街的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并具有明显的法人化倾向。
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商业街事业的活性化,分别建立了“商业街振兴协会”、“事业共同协会”等法人组织,以强化商业街各店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高其组织化程度。日本的商业街共同事业可分为“共同销售促进计划”和“环境整备计划”两大类。共同销售促进计划主要包括:共同削价出售,共同宣传、广告,举办有一定主题的展销会,共同发送物品、购买消耗品,发行服务券、票证、共同商品券等,发行以消费者为对象的情报杂志等。环境整备计划主要包括:商业街整体的改造、改建,风雨型街道的整备或撤除,彩色路面的铺设,街道
路灯的整备,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的整备,共同店堂的装修,防灾等安全设施等。
4.日本现代商业街的内部配置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为了获得“聚集性利益”,同业种、业态的店铺聚集在一个商业街内的配置方式有助于吸引顾客,增加销售额。如日本秋叶原的电气街、神田的旧书店街、上野的摩托车街、合羽桥的炊事用具街等等。二是为了获得“两立性利益”,业种虽不同但有互补关系的商店配列在一起的配置方式可达到提高顾客利用率、增加销售额的目的。如日本的一些综合性商业街大都属于这种配置方式。
第四篇:日本图书馆服务特色述评(图书馆)
日本图书馆服务特色述评
陈枝清
摘要:结合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关西国际中心的学习和对日本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参观,文章从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残疾人服务,为儿童服务,多文化服务及汽车图书馆服务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残疾人服务;儿童服务;多文化服务;汽车图书馆引言
日本是世界上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笔者应国际交流基金关西国际中心的邀请在日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图书馆员日本语研修课程的学习。研修期间,参观考察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等十几家图书馆,另外还在大阪市立大学学术情报综合中心进行了实习。通过这些参观和实习,对日本图书馆的状况,尤其对服务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应该说,日本图书馆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日本图书馆服务特色
2.1积极开展全国范围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在日本,不管是在大学图书馆还是在公共图书馆,该项业务开展的相当普及,而且有法可依,在日本《图书馆法》中规定各类型图书室或图书馆应相互合作,进行图书资料的馆际互借。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是日本全国性的综合信息共享系统,开发了网络联合目录系统NACSIS-CAT、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NACSIS-ILL。NACSIS-CAT从1985年开始发展,到2006年6月有1151家成员馆,其中大学图书馆为878家,书目信息达780万件,馆藏信息达8300
[1]万件,正因有如此雄厚的书目数据库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就进行地非常出色。NACSIS-ILL从1992年发展到现在,成员馆总数近1000家,几乎覆盖了日本所有的大学图书馆,而且NACSIS-ILL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广泛吸收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甚至是外国图书馆加入日本大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系统,1994年NACSIS-ILL开始了与大英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BLDSC)的文献传送服务,2002年又实现了与OCLC馆际互借系统之间的连接,从而使该项
[2]服务从全国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2005年NACSIS-ILL服务请求量达到120万件,其中以文
献传递为主,占总量的90%,馆际借书占10%,服务请求满足率达85%。该项服务目前已成为日本各图书馆的重点业务之一,以大阪市立大学学术情报综合中心为例,该馆2005年向外馆请求的件数是5824件,接受外馆请求的件数是7733件。
另外在NACSIS-ILL系统中不能不提到的是有关费用结算的“ILL料金相抵制度”,在该制度实施之前各馆之间的费用结算还是非常复杂,主要是馆馆之间的费用结算。后来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实施使系统统一费用处理成为可能,由NII作为中转机构,2004年4月起开始了费用抵扣服务,各参加馆只需每3 月与NII进行一次单向费用结算,根据抵扣后的费用实际支付即可。比如A馆接受各馆ILL请求总的费用是5万日元,A馆向各馆提出ILL请求总的费用是8万日元,那么两种费用抵扣后的3万日元由A馆支付给NII。B馆接受各馆ILL请求总的费用是8万日元,B馆向各馆提出ILL请求总的费用是5万日元,那么两种费用抵扣后的3万日元由NII支付给B馆。这种费用相抵扣服务大大减轻了图书馆之间费用结算的负担,提高了系统的服务效率。
2.2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终身教育”开辟途径
1979年日本文部省的学术审议会在“地域社会和文化”的答复咨询报告中提出,要促 1
进学校向地方开放,并在1981年的“终生教育”答复咨询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向成人开放,即大学要开放。1985年国立大学图书馆协议会成立了“研究大学图书馆开放的调研组”,1986年9月,该调研组发表了“有关国立大学图书馆实施开放服务所面临的对策”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在社会状况急速变化发展中,大学图书馆不能像以往那样以消极的姿
[3]态对待来自一般社会的需求,大学图书馆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要开放。1990年日本政
府颁布了《关于健全振兴终身学习推进体制的法律》,要求各级机关,教育委员会为推进终身教育的实施,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如各地区内的大学开放图书馆等。而日本大学图书馆界也产生了一种共识:既然接受了来自国家税金的补助,那么就理应向全体国民开放。之后,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渐趋普及,与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根据2004年文部省的大学图书馆实态调查结果报告中关于图书馆开放的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的87家国立大学和74家公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率均达到100%,525家私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率达到98.8%,678家国、公、私立大学图书馆共接待社会各类读者数达121万人,读者范围涉及其他大学的学生/研究者、大学以外的研究者、普通市民等各类人员。在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各类服务中,馆内阅览服务开放率达100%, 复印服务为96%, 情报检索为79%,参考
[4]咨询为64%,馆外借出为56%。在提供服务的资料中主要以纸媒体为主,而像商用数据
库,电子期刊等涉及版权问题的电子资源一般不向社会开放,不过图书馆自己电子化的各类数据库大部分还是开放的。
另外各大学图书馆还根据本馆情况制定了社会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有关制度,如大阪市立大学学术情报综合中心规定20岁以上的市民可凭驾照、健康保险证等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填表登记后当日发放读者证就可入馆阅览。手续费分两类:本校毕业生不收手续费,其他普通市民收2000日元手续费,有效期为2年,外借书籍的限额为5册,借阅期限为2周。已借给市民的资料,当本校人员需要时,可要求市民及时归还。在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停止对外开放等等。
2.3注重多文化服务,促进图书馆国际化
多文化服务也叫多语言服务,是指图书馆以特定地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少数群体,为满足他们“学的要求、知的权利、读的自由”,提供他们常用的母语必要的情报信息服务。在日本这类少数群体主要有两种:一是阿伊努人,是北海道地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历史背景的少数民族,二是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
在日本国际化过程中,图书馆对这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少数居民固有的需求采取的多文化服务逐渐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业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图书馆协会出版的《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图书馆服务》中提出:“对阿伊努族和在日的朝鲜人、韩国人以及其他外国人来说,由于各自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同,需要用他们常用的语言来获取日常生活上的信息资料。因此,图书馆要对这些人提供有效的服务。”1986年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在东京召开大会,在多文化服务分会中特别讨论了图书馆对在日韩国人、朝鲜人和中国人服务的欠缺问题,这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对多种语言资料的收集力度不够。此次大会通过了《多文化共同体——图书馆服务的指导方针》,并指出“居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人们应该没有差别地公平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同时对图书馆多文化服务的原则、要求等
[5]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近年来大量的外国劳工人员涌入日本,另外在日定居的外国人也急剧增加,各公共图书馆为了提供好这项服务大都在外国语资料的收集上加大力度,比如大阪市立中央图书馆在一楼大厅设置了一块很大的中国语、朝鲜语图书期刊杂志阅览专区,还比如以儿童服务为特色的东京都立多摩图书馆在外国语儿童读物的收集上尤为重视,像在我们国内也不多见的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儿童画本也有大量收藏。此外还有很多公共图书馆为满足外籍儿童阅读的需要,积极与各国图书馆建立资料交换关系,通过图书交换获取一些国外的儿童读物,来为这些外籍儿童服务。除了在收集方针上的重视外,在其它方面也是下尽功夫,比如很多图书馆的目录查询系统可以用英/中/韩文来输入检索;在标识设计中突出了多语言标识的制作;发放给读者的介绍和使用指南也有多种语言的版本;聘用懂多种外语的职员为外国人提供咨询服务;还有专门面向外国人的讲座和交流会等等。
2.4残疾人享有与正常人平等的服务
日本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最早起源于1915 年东京本乡图书馆的点字文库。1949年,日本政府颁布了《身体障害者福祉法》,对设置点字图书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969年,日本盲人读书权保障协会向国立国会图书馆和东京都立日比谷图书馆正式提出了“图书馆要为残疾人服务”的要求。197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残疾人基本法》,此后国家在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文化设施的整治上充分考虑到了残疾人的需求,另外日本国民对残疾人的保护和尊重意识也进一步提高,比如对残疾人的称呼渐渐避开了敏感的字眼,采用比较能接受的人性化称呼,原先的“障碍者”越来越多被“身体不自由者”所代替。1978年日本图书馆协会残疾人服务委员会正式成立,1981年又以“国际残疾者年”为契机,通过国际交流等形式学习引进欧美等国先进的残疾人服务方式。目前在日本公共图书馆界开展的为残疾人服务已非
[12]常普遍,首先在硬件设施上非常的完善:大量收集点字图书、录音图书、大字体书、录像带等资料;设置无障碍通道,在各通道及楼梯台阶铺设点字道路;设置残疾人专用电梯、专用卫生间;为身体残疾者提供轮椅;设置点字图书/录音图书制作室;提供视觉残疾者专用的点字计算机;提供弱视者专用的放大阅览器;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场等等。其次在提供的服务方式上也是多样化的,设立了专门的“面对面朗读室”,给视觉残疾者提供图书资料的“当面朗读”服务;对来馆不便的残疾者提供资料的邮寄外借服务,而且日本政府在《邮政法》中规定:对残疾者的邮政服务实行邮资半价的优惠政策;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还制作了《点字图书、录音图书全国综合目录》,所收录的资料可提供馆际互借服务;为视觉残疾者免费提供印刷资料的点字图书制作或录音制品制作服务;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的图书馆服务;为病人、老年人和犯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有些条件好的图书馆还对残疾人提供计算机服务,通过利用画面音声化软件、点字化软件、扩大化软件实现了OPAC检索或网上信息的查询和浏览。
除公共图书馆外,大学图书馆也在积极地开展此类服务。2005年日本全国在读的残疾人大学生达5444人,各馆对这类大学生的服务非常重视,如筑波技术短期大学图书馆,引进了点字数据库、录音图书数据库;设置面对面朗读室;提供弱视者和重度视觉残疾者专用的情
[6]报检索系统;提供印刷文字扫描/朗读系统;提供点字印刷机服务等等。
2.5注重儿童读书兴趣培养,开展丰富的儿童服务
20世纪初大阪府立图书馆、山口县立图书馆成为为儿童开展服务的先驱,193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关于改善儿童读物的指示纲要》,并进行了“推荐好书”活动。60年代后期,在日本国民中提出了“给孩子们好书”、“给孩子们新书”的口号,为70年代公共图书馆在开设“儿童室”、充实儿童图书等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80年代各公共图书馆的为儿童服务逐渐多样化起来,如“为乳幼儿服务”、“为残疾儿童服务”“为YA(young adult)服务”等相继开展起来。1995年日本政府举办了“为儿童着想”研讨会,认为在高科技的吸引下,日本儿童及青少年正逐渐远离铅字阅读,因此有必要重振儿童阅读的兴趣。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决议规定2000年为“儿童读书年”,并于同年,筹划多时的国际儿童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提供儿童图书信息的国立机构,这对儿童读物的保存和研究以及增强儿童阅读的风气,有着实质性的意义。2001年l2月日本国会又颁布了《儿
童阅读推进法》,指定每年的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旨在为儿童提供读书机会,养成儿童早期阅读习惯,帮助他们喜欢读书,并最终形成主动读书、终身读书的风气。
现在,日本各公共图书馆都把为儿童服务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服务来进行,几乎都设有一定规模的儿童服务区,并根据童心、童趣精心布置,如摆着各式各样的玩具,专门设计的小书架,造型像玩具的小桌椅,又精致又干净的儿童专用洗手间,甚至还设有供儿童玩耍的游乐园等等。收集的有关儿童图书资料的种类也非常丰富。提供的服务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大阪市立中央图书馆的“保健所服务”,工作人员会定期到儿童保健站向前来体检的婴幼儿赠书,甚至给三个月大的婴儿讲故事;“为残疾儿童服务”,发明了点字漫画,就是根据漫画的内容,作成点字,帖在书上,使儿童通过触摸就可以知道书的内容;定期举办“讲故事服务”,组织志愿者为儿童讲故事,和儿童一起做游戏,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此外还举办亲子会、放映会、画展会、科普会、手工制作会、表演会等活动。
2.6扩大服务网络,为边远住民提供汽车图书馆服务
1949年,被称为“移动图书馆先驱”的千叶县图书馆为解决远离图书馆的民众看书难、[7]借书难问题开始开展汽车图书馆服务,70年代随着日本图书馆界“把图书馆办在身边,办
到生活中去----市民图书馆”口号的提出,汽车图书馆服务便在全国的公共图书馆普及开来,2005年日本全国的汽车图书馆达到了700台左右,该年共借出243557册图书。这项服务是如何开展的呢?以大阪市立中央图书馆为例,该馆专门配备2辆汽车开展服务,车名叫“まちかど号”,车内书架排列为内外架式,各可容纳3000册图书,每月在大阪的66个网点巡回服务一次,风雨无阻。每辆车由两名工作人员和一名司机组成一个服务小组。汽车到达网点后,先在居民区环绕两圈,工作人员用喇叭通告市民,服务马上要开始,请大家准时来借书,然后将桌子、书筐、电脑等东西从车上搬下,做好准备工作。图书主要侧重于幼少儿读物、料理、小说和大字体读物等。排列图书时特意将儿童读物排在车内架上,成人读物排列在车的外侧,打开汽车左边的门,成人站在车外就可以选择所需图书。为了方便残疾读者,车的后部还专门设计了可供轮椅上下的通道,真正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层和各种类型读者的服务需求。
汽车图书馆主要开展图书的借还服务,所借册数不限,借期为一个月。读者在汽车图书馆所借图书也可在大阪市内的中央图书馆和23个分馆归还。如果是第一次来借书,可以当场免费办理借书证。工作人员在办理借书手续时还将写有下次汽车图书馆服务时间的纸条夹在书里,并将中央图书馆开展活动的宣传材料一起发给读者。汽车图书馆的容量毕竟有限,因此读者可预约图书,先在图书馆网站上检索藏书,把想借的书填在预约单上,交给工作人员就行了,下次他们再来的时候就会把书带来。“まちかど号”每次服务的时间为1小时,但前来借书的读者还是很多,都是附近的居民,他们不仅借书,也会咨询其他问题,工作人员都很耐心地解答。汽车图书馆服务的开展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辐射面,使公共图书馆由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转为送书上门的主动服务,提高了馆藏的流通率,是日本公共图书馆一种卓有成效的服务形式。启示
上述的日本图书馆服务特色充分体现了日本图书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的服务宗旨。在我国,虽然也在开展这些服务,但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与日本差距甚远,进而导致我们的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度和信赖度处于较低水平。笔者觉得要缩小差距可从以下这三方面加大努力:
一、加快我国图书馆法及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这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起到根本性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国家有划拨经费的义务,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在充实
馆藏、改善基础设施及员工工资福利等方面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国家有权利要求图书馆履行职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日本《图书馆法》、《图书馆自由宣言》、《图书馆员伦理纲领》等法律的颁布实施无疑是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
二、转变图书馆的服务观念,比如在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方面,目前有高校系统、中科院系统以及各地区联盟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但要形成像NACSIS-ILL那样全国性的跨系统服务网络就必须打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三大系统资源的全国性共享;在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这个薄弱环节,虽然我国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8],但真正开放的却极为少数,主要是高校图书馆仍抱着仅为本校师生服务的观念,而这种狭隘观念也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为残疾人、儿童、外籍人士、边远地区住民服务方面,若经济条件许可,要调整适合这类群体读物的收集方针和改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在单一服务方式的改变上加大力度并主动提供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读者走近图书馆到图书馆走近读者的转变。
三、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在国家和图书馆员努力为读者创造好软硬件环境时,若没有读者,那么前面的努力也是白费,所以要做好宣传,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提高读者对图书馆作用的认识,进而把图书馆当作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好场所,在日本很多图书馆都设有专门的广告企划部门,通过各钟媒介进行宣传以吸引读者前来图书馆。
总之,分析研究日本图书馆的这些服务与经验定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所启示和促进。
参考文献:
[1] NACSIS-CAT統計情報.[2006-06-26].[2] NACSIS-ILL統計情報.[2006-07-01].[3] 逸村裕,竹内比呂也.変わりゆく大学図書館.東京:勁草書房,2005:165-186
[4]平成16大学図書館実態調査結果報告--図書館の公開.[2006-07-11].[7] 石川敬史.移動図書館史研究ノート.[2006-07-17].[8]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6-07-21].http://lib.ccnu.edu.cn/tsggc.htm
第五篇:日本特色文化简介
在四季分明的日本,开放着各种四季不同的鲜花,人们不仅仅把鲜花简单地摘下装饰一番,而且要设法表现一种艺术观念,由此而产生了插花艺术,这种艺术再现了自然风貌,或者将鲜花的素材结构与天、地、人的形态相结合,持这种花道观念的流派很多。
有2000-3000种,最大的流派要数池坊,据说弟子有100万人。其次是小原流、草月流等。今天仍然保持生命力的有:立花、生花、投入插花、盛花。相扑,古称素舞,起源于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来源于日本神道教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相扑由两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相扑运动员不仅要有气力,而且还要有熟练的技巧,技巧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技术大致分为推、摔、捉、拉、闪、按、使绊等。运动员主要用颈、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脚等部位, 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相互进攻。运动员(日本称为力士)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及横纲。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裁判用以指挥的扇子称为“军配”,扇子指向的一方胜。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它要求茶人必须做到“四规七则”,四规即 “和、敬、清、寂”,这是贯穿整个茶道礼仪的宗旨和精神,由茶道高僧千利休确立。茶道的基本特色是恬静朴素,在百忙中挤出片刻闲暇,以达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
茶道。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和服的穿著巧技,乃是随著时代的风俗背景,琢磨考验,蕴育而生.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於日本民族对於山水的欣赏及对於风土的眷恋,乃至於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和服不仅融合了优雅气度与深层内敛之本质,更反应了穿著之人的「心」与「动」。每一套优美的和服,都经精心裁制,讲究穿著时的每一个细节及步骤。因此,不论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经由完整的学习训练,而成为内外在兼具的完美礼仪.和服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赏花幕」,因为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当人们穿著和服走动时,会因为晃动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块动态的画布。有12个:
1、元旦:1月1日。民间历来就有庆新年之风俗,但确定为国家节日是在1948年。按传统习俗,“大晦日”(除夕)进行大扫除。门前摆上松、竹、梅(“松门”)(现多已改为画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过年面(荞麦面条),饭后一面看专为新年播送的电视节目,一面等待新年钟声,称“守岁”。元旦早餐吃杂煮(年糕汤),喝屠苏酒,吃“御节料理“(各种美味及节日菜肴)。元旦一般休假5~7天。
2、成人节:1月15日。1948年定为国家节日。按日本法律规定:20岁为成年。这一天凡年满20岁的青年都身着盛装去参加成人庆祝仪式。并以这一天为人生的新起点,开始具备履行法律的权利和义务。
3、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话传说,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统一日本后建立日本国,并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旧时(二战结束前)称为“纪元节“,1945年被废除,1966年恢复后改称为现名。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一词在江户时代才出现,武士道的思想借用了儒家的“忠”和“勇”,禅宗的“生死一如”等思想,并在神道思想的天皇信仰中杂糅重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