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2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课的意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结合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图文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1、简介苏轼生平:四川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歌、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⑴出示自渎要求:①自由练读生字。②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词义。③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⑵学生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词语(见小黑板)
苏轼朝廷皓月当空苏辙各奔东西
埋怨婵娟有圆有缺吟诵有隐有现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轼s hì廷tín g辙z h é
奔b ē n埋(m á im á n)
②讨论下列词的意思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③指名试读课文,其他同学给予正音
2、听录音
听后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一件什么事?
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3、学生反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词语
2、学生自由观察字形
3、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躺、隐、缺
第二篇: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三篇:《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品读文本,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水调歌头》后几句所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3.学习体会文本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及“自言自语”式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尝试迁移仿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的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会吟诵几句诗?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而写下了《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齐读课题。这句话是这首词中的一句。
二、检测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条理。
课前,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都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验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1.听写几个词:朝廷
品尝 皓月 观赏
心绪不宁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宽慰 出示对照批改。说说错在哪里?
(尝、赏注意区分)
2.这些生字的拼音你知道吗?给他们注音。睁
苏辙
各奔东西
埋怨
转念
(注意“睁”后鼻音,“隐”“埋”的读音,还有个读音“mái”)出示拼音,对照订正,然后看着屏幕,我们一起读准。
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课前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3读好两组长句。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3.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名篇《水调歌头》的经过。从中体会到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思念(心绪不宁)——()——()
三、学习指导第1-3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至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这三小节写了什么?(苏轼思念弟弟。)板书:思念
苏轼非常思念弟弟,文中用了一个词:心绪不宁(理解)
2.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呢?为什么会会因思念而心绪不宁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
预设一:“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月亮自然想起亲人。
预设二:触景生情,别人家欢欢喜喜、团团圆圆,而自己家却冷冷清清,亲人相继离世,兄弟远隔千里。预设三:与弟弟手足情深,已有7年没见了。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兄弟俩手足情深呢?(小时候,一起„„,一起„„,整天,形影不离)
4.再读一读,看看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怎样的?(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述,类似于总分结构)4.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并小结:课文1——3自然段介绍了苏轼在中秋之夜,目睹他人团聚,不由得思念起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辙。
四、延伸
同学们知道吗?
苏轼的父亲共生有三男三女,后来因为之前的四个孩子生病去世,只有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活了下来,他们相依为命地长大。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他们的老师,每天教他们学习诗文。苏轼和苏辙不但从小玩到大,连学习也是每天都在一起。两个人的感情特别深厚,直到长大当官后就分开了,但仍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据说,保留下来的他们之间的书信就有几百封。而且苏轼21岁母亲去世了,29岁时妻子去世了,30岁时父亲也过逝了。可以说,只有弟弟是他唯一的亲人和感情的寄托。
五、小练笔 在中秋佳节,苏轼想到了和弟弟的哪些事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出来吗?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述,写一个片段。
第四篇:但愿人长久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人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1节,说说你读了之后,知道了什么?指明理解“朝廷”、“密州”。
⑵自由读第2节,看图理解“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投影句子: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心绪不宁”什么意思?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请看图上的主人公,谁能描述一下苏轼的姿势和神 情。
这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么样呢?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⑶、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说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
理解词句“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手足情深”?指导朗读
2、细读第4自然段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⑶这段话后面是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引导想象)。
⑷练习朗读
3、细读第5、6自然段
⑴轻声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⑵投影出示词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指名读词文,有几句话?
②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
③用课文里的话说说句意
④练习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五篇:但愿人长久 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背诵、课后作业指导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背诵
1、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顺序,弄清苏轼的情感变化,体会其中的感情
2、朗读全文
3、教师引背:
“月亮渐渐„„它透过窗子„„苏轼„„他转念又想„„想到这山„„
二、拓展背诵
1、插放《水调歌头· 乐曲》、投影全词,朗读、背诵、感悟、体会全古诗词的美
2、分组交流读背自己搜集的“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
三、指导造句
1、一起„„一起„„
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说话造句
2、就像„„一样„„
作业设计: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2、给多音字找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