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来,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和涪陵城区六所小学组织开展了以新六艺为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上,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向重庆市教育学会申报了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经重庆市教育学会评审,该课题获批准立项,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为深化该课题研究,指导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建设,现结合涪陵城区小学实际,制定本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三、课程基本结构和性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课程基本要求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诗教课程:设置诗歌课,继承和弘扬中国诗教优良传统,推进中国诗词进校园,强化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诗歌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体诗150--200首;培养学生诗词朗诵习惯和初步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新诗基本常识;开展儿歌、儿童诗习作教学,尝试古体诗和现代新诗习作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诗词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诗歌审美情趣,发挥诗教的育人功能,以诗性培育人性。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
新科教课程:开设科技活动课(含信息技术课),强化科技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意识和初步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丰富多样的科技、科普、劳技活动;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兴趣和动脑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新科教,补充和拓展数学课、科学课教育。
五、课程教学方法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基本教育方式,即广义的化育方法。广义的化育方法包括四种基本方法:教、化、学、行。
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狭义的化育方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学,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要通过教、化、学、行的基本方法来实现其教育目标,达成其教育目的。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组织形式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活动形式两大类,即“两课两活动”。
课堂教学形式即两课,指通过专设课和合并课。专设课时也叫单列课时,是利用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地方和学校安排课时”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来安排校本课程课时。合并课是将校本课程合并在国家课程的课时中教学,即在国家课程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校本课程的内容。
课程活动即根据校本课程计划和要求开展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活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即两活动,一是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二是学校主题教育。日常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朝会、班队活动、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日常活动实施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主题教育形式即利用学校、少先队主题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或专题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活动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活动。课程活动应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电脑网络系统、校园广播、宣传专栏进行教育活动。
新六艺校本课程应将课堂教学形式与教育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利用课程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新六艺校本课程要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密切结合,使新六艺课程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都应该积极结合新六艺校本课程来开展。
七、小学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应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结合。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渗透与扩展,分列与合并。
渗透与扩展,即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的渗透与扩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必须渗透国家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教学中,应渗透新六艺课程的精神,并挖掘、突出、深化与新六艺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体现校本特色。新六艺校本课程既应保持校本特色,也应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之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机扩展。
单列与合并,即课程和课时的单列与合并。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新六艺课程特点,可以单列设置新六艺课程和课时,也可以将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合并设置。
八、课程评价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应遵循人文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五项原则。人文性原则要求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摆在课程评价首要位置。实践性原则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整体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新六艺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差异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性优势发展。创新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上述五项评价原则,也是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原则。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的性质属于考查,主要包括行为评价、作业评价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行为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言行表现、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情况。作业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练习、习作达到的程度。绩效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及相关评比、竞赛、考级活动中的表现。考查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以日常行为表现和实作技能考查为主。
九、课程计划
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见附表1。
第二篇: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来,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和涪陵城区六所小学组织开展了以新六艺为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上,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向重庆市教育学会申报了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经重庆市教育学会评审,该课题获批准立项,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为深化该课题研究,指导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建设,现结合涪陵城区小学实际,制定本课程计划。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三、课程基本结构和性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课程基本要求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高一年级组工作计划 |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 品德教研工作计划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查看更多>> 教学工作计划
第三篇: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txt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 用情浅的会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 用情深的会先放弃。╰︶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13亿人口。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来,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和涪陵城区六所小学组织开展了以新六艺为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上,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向重庆市教育学会申报了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经重庆市教育学会评审,该课题获批准立项,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为深化该课题研究,指导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建设,现结合涪陵城区小学实际,制定本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三、课程基本结构和性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课程基本要求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诗教课程:设置诗歌课,继承和弘扬中国诗教优良传统,推进中国诗词进校园,强化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诗歌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体诗150--200首;培养学生诗词朗诵习惯和初步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新诗基本常识;开展儿歌、儿童诗习作教学,尝试古体诗和现代新诗习作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诗词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诗歌审美情趣,发挥诗教的育人功能,以诗性培育人性。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
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高一年级组工作计划 |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 品德教研工作计划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查看更多>> 教学工作计划
新科教课程:开设科技活动课(含信息技术课),强化科技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意识和初步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丰富多样的科技、科普、劳技活动;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兴趣和动脑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新科教,补充和拓展数学课、科学课教育。
五、课程教学方法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基本教育方式,即广义的化育方法。广义的化育方法包括四种基本方法:教、化、学、行。
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狭义的化育方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学,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要通过教、化、学、行的基本方法来实现其教育目标,达成其教育目的。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组织形式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活动形式两大类,即“两课两活动”。
课堂教学形式即两课,指通过专设课和合并课。专设课时也叫单列课时,是利用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地方和学校安排课时”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来安排校本课程课时。合并课是将校本课程合并在国家课程的课时中教学,即在国家课程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校本课程的内容。
课程活动即根据校本课程计划和要求开展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活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即两活动,一是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二是学校主题教育。日常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朝会、班队活动、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日常活动实施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主题教育
形式即利用学校、少先队主题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或专题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活动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活动。课程活动应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电脑网络系统、校园广播、宣传专栏进行教育活动。
新六艺校本课程应将课堂教学形式与教育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利用课程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新六艺校本课程要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密切结合,使新六艺课程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都应该积极结合新六艺校本课程来开展。
七、小学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应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结合。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渗透与扩展,分列与合并。
渗透与扩展,即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的渗透与扩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必须渗透国家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教学中,应渗透新六艺课程的精神,并挖掘、突出、深化与新六艺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体现校本特色。新六艺校本课程既应保持校本特色,也应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之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机扩展。
单列与合并,即课程和课时的单列与合并。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新六艺课程特点,可以单列设置新六艺课程和课时,也可以将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合并设置。
八、课程评价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应遵循人文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五项原则。人文性原则要求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摆在课程评价首要位置。实践性原则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整体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新六艺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差异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性优势发展。创新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上述五项评价原则,也是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原则。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的性质属于考查,主要包括行为评价、作业评价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行为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言行表现、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情况。作业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练习、习作达到的程度。绩效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及相关评比、竞赛、考级活动中的表现。考查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以日常行为表现和实作
技能考查为主。
九、课程计划
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见附表1。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第四篇: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由原重庆市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自主申报,于xx年12月经重庆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并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xx年4月课题正式开题。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区教科所的指导下,于20xx年6月以前,在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城区教办)主持。20xx年6月涪陵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本课题研究改由涪陵区敦仁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敦仁教管中心)主持。涪陵城一校、城二校、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城八校参与了课题研究。
开题以来,历经四年的研究,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并已做好结题准备。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新模式。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但是,到xx年,涪陵城区小学基本没有自己规范的校本课程。这就使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涪陵城区教办和城区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
回顾十余年来涪陵城区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的教育改革历程,我们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上实施了一系列教法改革尝试,并且走过了一条从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到建设校园文化,再到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道路,受到了积极成效。
阅读了《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工作报告栏目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侵蚀,到xx年,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对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有重要作用教育内容,如诗词、写字、礼仪、器乐、武术、科技等内容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和教师往往注重学科的工具性,忽视学科的人文性,对学生的人性关怀不够。由于学校没有规范的校本课程为支撑,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学校办学特色建设都难于取得长足的进步。
xx年秋期,根据市、区教委部署,涪陵城区小学启动新课程改革试验。城区教办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涪陵城区小学开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建设,并随即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推动这项工作深入、规范发展,城区教办于xx年10月以“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为题,向重庆市教育学会申请课题立项,并获批准。课题研究工作由此全面启动。
二、课题研究目标
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的总目标是:贯彻化育论理念,深化素质教育,构建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并使之与国家课程的协调,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资思想业务水平、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
(一)课程建设目标:编写出适用的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初步构建起与国家课程相协调的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
(二)教育质量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展;为学生发展成为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城区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使城区学校在全区同类别学校中居领先水平。
(三)师资建设目标: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打造一支思想业务素质优良的新六艺校本课程骨干教师队伍。
(四)学校发展目标:促进涪陵城区学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创建一批涪陵区乃至重庆市特色品牌学校。
三、研究工作进程
本课题研究工作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与实践探索阶段。时间从2005年1月——2006年1月。本阶段主要开展了宣传发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开题工作,队伍培训,课程计划研制,课程实践探索,研究工作考评和学生素质技能考评等工作等。
第二阶段,课程构建阶段。时间从2006年2月——2007年12月。本阶段主要开展了完善组织、制度,队伍培训,课标、教材编写,课程实践探索,第二次学生素质技能考评,研究工作总结、考评、表彰等工作。
第三阶段,实践验证阶段。时间从2007年12月——2008年6月。本阶段主要集中开展课程实践检验,组织了第二届新六艺系列教育教研活动。
第四阶段,总结提炼阶段。时间从2008年7月——2009年4月。本阶段主要继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并组织第三次学生素质技能检测;开展课标、教材的修改、编印;研究成果整理,研究工作总结,研究工作终结考评,为结题评审做好准备。
四、主要工作
四年的研究工作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历程。现将研究期间的主要工作综述如下:
(一)宣传发动工作
城区教办和敦仁教育管理中心,将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城区小学发展的战略措施,开展了深入的宣传发动。教办、教管中心利用各种会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大力宣传新六艺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宣传新六艺课程的理念和方法。参与研究的学校也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因此,新六艺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绝大多数干部、教师的认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xx年4月15日,“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总课题和子课题“小学新乐教校本课程研究”在城五校同时开题,开题大会圆满成功,拉开了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的序幕。
(二)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工作
以敦仁教管中心(城区教办)为龙头,建立起完善的课题研究组织网络。课题研究一开题,就建立起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总课题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教办主任任组长,参与研究的六所学校校长等分任副组长和成员。总课题组仍由教办主任任组长,各校校长、教办教研员等任副组长或成员,同时吸收各校干部、骨干教师任成员。各校相应组建了本校新六艺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学校总课题均由校长任组长。各子课题组则由学校干部担任,学校总课题组、子课题组成员均为相应学科的骨干教师。
xx年9月,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在教办总课题组之下,又成立了六个子课题核心研究组。核心研究组由城区学校相应学科最优秀的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核心研究组在总课题组直接指导下,每组负责新六艺一门课程的研究,对各校子课题研究发挥引领作用。(参见附件一:新六艺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示意图)
新六艺课题研究是涪陵城区小学有史以来最大的研究课题,参与人数之多,研究之深入,成效之显著,都是以往的研究课题无法比拟的。参与课题研究的干部、教师总计达272人,其中总课题组39人,六个核心子课题组有55人,学校各类课题组达266人。课题研究人员基本覆盖了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参见附件二: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参研人员统计表)
20xx年9月,涪陵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城区教办撤销,成立敦仁教育管理中心,学校干部也发生了变化。由敦仁教管中心牵头,对课题领导小组、总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调整,保证了研究工作的继续进行。
为规范研究工作,在组建研究组织机构的同时,制定了《新六艺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设置意见》、《新六艺课题管理制度》、《新六艺子课题核心研究组管理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研究工作制度系统,保证了研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研究队伍培训工作
为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总课题组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如总课题组先后于xx年9月、xx年11月和xx年年4月组织了三次新诗教骨干教师培训。xx年9月总课题组组织了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武术套路培训。总课题组于xx年9月组织了各核心研究组全体人员集中培训。各校也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如:城三校在近几年内先后组织了五次书法教师沙龙活动;组织了诗词知识讲座、人品教育讲座等多种培训活动。又如城六校组织了学校课题组人员培训;城二校组织了书法、绘画等多次讲座。
(四)开展研究活动
各类课题组根据研究进程,采取集中研讨与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活动。特别是各子课题核心研究组,根据总课题组的统一部署,定期集中研究。每次研讨活动,都有目的,有内容,有记录。每次集中活动,做好下阶段布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确定下次集中的时间和地点。总课题组负责人和核心组指导教师都尽量参与各组的集中活动,到场进行具体指导。
研究期间,既开展了课标、教材的研制,还组织了两届新六艺教研系列活动。第一届系列活动由总课题组直接组织开展。第二届系列活动由总课题组统一部署,由子课题核心研究组具体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开展内容有新六艺课程试教,课堂教学竞赛,论文、教案评选,诗歌习作评选,书法比赛和作品展览等等。两届活动共计上竞赛课55节,评选出论文、教案、活动方案共计284篇。评选教师诗歌231篇。
为提高新六艺教材的质量,总课题组组织了一系列集中指导,帮助各核心研究组对教材进行反复修改。教管中心抽调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与教管中心教研员组成教材总编组,对教材进行修改和编排。为方便教师教学,还将新六艺课程全套教材制作成了电子课件。
(五)开展教育活动
研究期间,围绕新六艺校本课程,开展课题教学实践,并组织了大量教育主题活动。
各校或使用自编教学资料,或使用核心课题组编写的教材开展新六艺校本课程教学。如城五校每周有3至4天下午在全校开设新乐教校本课程一节课;城三校全校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二校也利用中午或下午开设书法课和绘画课。除开展课堂教学尝试外,有的学校还组织新六艺主题教育月活动,每月围绕一门课程开展活动。各校还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广场文艺演出等多种大型活动。
总课题组和核心研究组还集中组织了两届城区小学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
第一届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围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八项活动,分别为:城区小学生诗歌吟诵会,诗歌习作评选,第七届书画展,礼仪队列评比,“民族精神记在心”主题报告会。城区小学第一届新乐教音乐会,城区小学生第一届尚武大赛,以及“中华之光、领先世界”为主题的涪陵城区小学生科普征文评选等。
第二届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以“学周波,迎奥运;为家乡添彩,为祖国增辉”为主题,开展了城区小学生诗歌朗诵会、诗歌习作评选;城区小学生第八届书画展览和现场书画比赛;城区小学生新礼教学生征文评选和演讲比赛;城区小学生第二届新乐教文艺汇演;城区小学生第二届尚武大赛;城区小学生第三届微机操作比赛和科技“三小”作品评选等共计十项活动。
结合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了两届“新六艺小星”评选。评选为“新六艺小星”的学生,由城区教办分别颁发“小诗人”、“小画家”、“小书法家”、“礼仪小星”、“音乐小星”、“尚武小星”、“科技小星”奖章。
除上述活动,城区教办还组织来城区小学生广场书画大赛,城区小学“红岩班”创建活动及其文艺表演等多次大型活动。
(六)开展学业评价
研究期间,分别于xx年底、xx年底、20xx年底开展了三次学生城区小学生素质技能检测,积极开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学业评价探索。每次检测内容都以新六艺课程为中心,检测六到七个项目。如20xx年检测的项目为诗歌朗诵,书法,绘画,礼仪常规,简谱视唱和器乐演奏,少年拳与武术操,微机中文录入与动画制作等七大项。素质技能检测采取学校全面检测,教办或教管中心抽测的方式进行。教办、教管中心每次抽测少则三个年级,多则五个年级,每次抽测人数都在各校抽测年级总人数的20%左右。
(七)开展课题管理
城区教办(敦仁教管中心)将新六艺课题研究列入重点目标,于年底对学校实施目标考评。研究期间共组织三次年终考评。
区教科所、区教科规划办和教育学会的指导下,还组织了一次课题研究评优活动,两次课题研究专项考评。
课题研究评优活动于xx年底进行。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被评为新六艺优秀学校。城一校被评为礼仪教育优秀学校,城二校被评为书画教育优秀学校,城八校被评为武术教育优秀学校;评选出优秀课题组20个,优秀课题组主持人11人,优秀课题组主研教师24人。
xx年5月城区教办对各校进行了课题研究中期考评。根据考评结果,于xx年9月召开了课题研究中期总结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评优活动评选出的课题研究优秀学校、优秀课题组和优秀研究人员,并将城三校被命名为书教特色学校,城五校被命名为乐教特色学校,城六校被命名为诗教特色学校。将城一校被命名了礼教特色创建学校,城二校被命名为书画特色创建学校,城八校被命名为武教特色创建学校。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三所学校的校长还在大会上作了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20xx年11月,为指导参与研究的各校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总课题组在城三校召开了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档案资料建设现场会。各校课题负责人和资料员观摩了城三校新六艺研究资料档案,城三校领导在会上介绍了资料档案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20xx年12月敦仁教管中心对学校进行了课题研究终结考评。并于20xx年2月对被评为课题终结考评优秀学校的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城二校进行了表彰。
(八)开展研究协作
为提高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质量,城区教办和学校与长江师范学院、涪陵区书法家协会、涪陵区武术家协会、涪陵区诗词学会、涪陵区少儿图书馆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各单位对新六艺课题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城二校被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确定为美术教育实践基地。长师美院干部师生多次到开展活动,举办讲座,培训指导二校教师。区少儿图书馆是第一家与城区教办签订协作协议的城区小学校外教育基地。他们不仅到城区学校设置流动图书室,而且与城区学校共同开展了广场书画大赛,红岩班创建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支持新六艺课题研究。涪陵区书法家协会、诗词学会、武术家协会也与城区教办签订了教育协作协议,经常与城区学校一道开展活动,培训指导教师,支持新六艺课题研究。
(九)经费保障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城区教办、敦仁教管中心和各学校都提供了大量资金。城区教办制定了课题研究经费管理制度。在保证总课题组研究经费的同时,每年都给每个核心研究组预算了研究经费,并设计了专用的经费审批报销单。据不完全统计,四年内城区教办和敦仁教管中心用于新六艺课题研究活动的经费总计在5万元以上。各校总计投入研究活动经费在15万元以上。
五、取得的成果
(一)基本完成课题研究预定任务
通过四年的研究,制定了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和六门课程的课标,编写了电子教材46册,并已交由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还编辑了研究方案、报告、课程计划、课标等资料,以及教师论文教案集、师生诗歌习作选集、书画作品集等研究成果资料共计15册,其中第一册(研究方案、报告、课程计划、课标等资料汇编)已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录制了研究活动影像资料若干碟。研究研究成果集等各校制定了新六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课程排上课表开展教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体现在涪陵城区小学初步形成,课题研究目标基本实现。
(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总体素质稳步提高。一大批学生被评为“新六艺小星”或“特优生”。学生在各级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取得优良成绩。
(三)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由于城区六所学校的干部、教师广泛参与本课题研究,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教育教学能力、人文科学素质得到提高。许多教师在研究活动中获奖;不少教师通过研究活动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展出了自己第一幅书画习作或科技制作。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成为许多教师专技职务资格晋升的要件。
(四)特色学校创建取得明显进展
通过课题研究,城三校、城五校已经创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城六校、城二校、八校、城一校在办学特色创建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本课题研究及各校的实践探索,在涪陵区乃至重庆市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涪陵区领导对城三校、城五校的办学特色高度评价。区教委领导对城区学校办学特色作过多次表扬。市教科院、区教科所数次组织外区县、本区学校干部教师前来考察观摩。涪陵电视台、《巴渝都市报》等媒体对城区各校新六艺研究活动取得的成效作过多次专题报道和新闻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第五篇: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张沟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14年春期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南召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
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四年级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三、四年级英语阶段性调研。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平。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平。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乡校本课程——《望家乡更美好》,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樊华巧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
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2、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4、数学课题组。
校本教学工作主要活动日程: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各科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4、召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会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2、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讨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3、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细则。
4、校新课程教材培训。(一、二年级数学)
5、中老年教师示范课
8、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9、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四月份:
1、学科期中调研测试。
2、征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五月份:
2、三—六年级庆“六一”作文竞赛。
3、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4、二年级朗读比赛。
六、七月份:
1、检查各教研组落实教研活动情况。
2、三、四年级模拟考试。
4、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
5、评选课改积极分子、优秀教研组。
6、撰写教学论文与案例。
7、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后分析。
8、第四次常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