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计划
西洛九年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011--2012学年)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校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王有恩、马志兵、赵楠等。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
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
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第二篇:校本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建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己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提高综合能力,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十四个班共有学生864人,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长清的名胜:灵岩寺、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五峰山三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己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不断反思,形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长清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第三篇: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智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灵魂。他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胡,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深刻的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学校古典诗文经典诵读课文教材以《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首》《中学生必背古诗文50首》为主,教师依照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我们所主张的“古诗文经典诵读”不是狭义的唐诗,而是着眼于大文化的大经典,他的外延是开放的。如文学意义上的千古名篇,唐诗宋词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当然也包括现代国内外的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学名著,又如科普意义上的中外科普名著,励志意义上的中外古今名人的传记、幻想世界里的童话寓言。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策划,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有积极作用的课程。为了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做到:
第四篇: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
一、指导思想: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育龙小学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宝山区教育局开发的写字课程资源,设立了以下各学段课程内容安排:
一至三年级是折纸、写字; 四至六年级是唐宋诗词鉴赏、写字。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课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
灵活使用课时,对有些课作弹性化处理,使校本课程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5、坚持校本课程研讨制度,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年内举行至少四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有总结,有课题。
6、积极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氛围,校本课程的限定项目和自主项目有机结合,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提倡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项目,学校领导部门及时给予技术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7、学校的各部门、各条线积极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如图书馆、电脑房、科技室等,专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李 述 美
坊安街道李家小学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五篇:校本课程计划
科学校本课程计划
科学校本课程课题:蚯蚓的饲养
活动小组成员:
张杰、赵辉、张妍、张纪康、孟爽、巩娜、朱梦
冉、程春山、杨鹤、王瑜贺、朱鹏宇、朱恒宇、李铭、刘新丽 指导老师:朱德宽、刘红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意图
1、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一些生活中所应用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蚯蚓的养殖意义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事业,它能作为畜禽、鱼类等的蛋白质饲料,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还能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的用途很广,有极
高的经济价值。
四、本学期设置蚯蚓养殖校本课程计划如下:
第3周:了解我国常见蚯蚓种类和分布;
第4周: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5周:了解蚯蚓生长、繁殖对环境的要求;
第6周:准备器材水槽3个,小铲1把、土壤少许、沙子、洒水壶、树叶若干,记录纸等。
第7周:了解采集蚯蚓的方法;
第8周:熟悉蚯蚓,分组实验;
第9周:了解蚯蚓的生长规律;
第10周:了解蚯蚓的人工繁殖技术,再生能力;
第11周:了解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饲料供给;
第12周:了解蚯蚓的天敌、病害及防治;
第13周:了解成蚓的采捕;
第14周:了解蚓粪的采收;
第15周:了解卵包的分离;
第16周:了解鲜蚓的运输
第17周:了解蚓粪的加工;
第18周:了解蚯蚓的加工;
第19周:介绍我国蚯蚓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和对发展蚯蚓养殖业的几点建议。
五、我们的收获
养殖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记录活动,在这期间教师要给予活动成员充分的肯定,以这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去感染其他学生,使他们也产生参与研究的愿望,从而形成一股课外研究的热潮,使大家在研究中共同成长。这样就能有效实现科学探究活动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从而展示科学探究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进行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学生不但兴趣很高,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活动有利于推动校园科技文化的发展,形成科技文化教育特色。
刘红
2012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