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 * *
中 学
2013.8.25
***中学校本课程计划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的指导性文件精神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规定:在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至少获得6个学分。这样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都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将校本课程列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中,确保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质量。
2、我校的教育哲学及办学思想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学校发展遵循“三高三新”的办学原则,即“高起点、新体制、实行现代化管理;高标准、新思想,组建高素质队伍;高质量、新方法,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学生的需求评估 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通过在学生中的调研,已形成了学科提高、学科拓展、体艺技能及方法讲座四大类。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还要再次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对已有的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重组,构建新的校本课程体系。
4、学校、社区课程资源的评估
校本课程的设置还必须考虑到课程资源的问题,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的保障。没有这种可能性的保障,再好的课程也是一种理想。学校社区的公共资源、人力资源,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要每隔一个时间段就对课程资源进行一番评估,及时进行课程资源重组,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和有序地进行。
二、我校校本课程课的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6、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防事业。
7、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学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学校的办学特点,利用学校现有的和社区可开发的资源与条件,表现学校师资教学特长,从而形成校本课程。
2、学生优先。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个性要求的课程。教师开发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切忌开发远离学生需要,不切实际的课程或国家课程已有的课程。
3、开放合作。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教师潜力,形成合作互补,使课程开发特色突出,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体现开放性。
4、集体审议。教师开发的课程必须通过备科组、教研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等三个层次以上的审议,通过认真修订,严格审核后方课开课。
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结构
1、开发方式:一是对国家或地方课程的改编与整合,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开发;二是对学科课程的拓展与提高;三是对体、艺、劳活动的课程开发;四是对学生学习、做人、处事的方法的课程开发。
2开发课型
(1)学科提高类(I)-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英语等在内的兴趣提高课。
此类课程在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科研能力。通过活动和辅导,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这样可培养一批参与各级竞赛的学科尖子,为国内、国外名牌大学输送精英人才。
(2)学科拓展类(II)-此类课程是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要求和发展需要所开发的,是学术性课程的拓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体艺技能类(III)-此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体制和运动协调性,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国际教育的经验上看,学生在运动方面的交流,在艺术欣赏、器乐合奏及合唱方面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4)方法讲座类(IV)-此类课程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以及自律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进取、开拓、创新精神。
(5)交流协作类(V)-此类课程以演讲为基本载体,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此类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它现实的意义,在国际教育的视野下,演讲能力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手段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我们的学校校本课程应该给一席之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锻炼、提升沟通交流能力的平台。
3、开发流程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根据自身特点,以备课组为单位参与开设选修课或活动课。课程开发流程为:需教评估——目标确定——框架建构——课程申报——课程评议——选课指导——班级组建——评价反馈。具体操作为:教师拟订目录,写出《课程纲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经备科组、教研组初审,报送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列入选修课程,提供给学生选择。
4、课时安排及学分分配 各年级每周为5课时。
五、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是否关注学校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导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1)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3)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4)学生家长的反映;
(5)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1)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师在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3)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4)学生家长的反映;(5)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备科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
2、学校聘请中心校的相关领导来校担任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导处、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绩与教师的各项评聘挂钩。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等各个方面落实到位。
第二篇: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
一、指导思想: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育龙小学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宝山区教育局开发的写字课程资源,设立了以下各学段课程内容安排:
一至三年级是折纸、写字; 四至六年级是唐宋诗词鉴赏、写字。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课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
灵活使用课时,对有些课作弹性化处理,使校本课程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5、坚持校本课程研讨制度,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年内举行至少四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有总结,有课题。
6、积极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氛围,校本课程的限定项目和自主项目有机结合,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提倡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项目,学校领导部门及时给予技术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7、学校的各部门、各条线积极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如图书馆、电脑房、科技室等,专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李 述 美
坊安街道李家小学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三篇:校本课程计划
罗阳镇朱庄小学2012—2013学第 二学期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乐意参加。益智活动是一项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启发儿童创造思维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放自己的思维,对于学生来说,这项活动充满趣味性。他们动手的积极性很高,也都非常喜欢这项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创新。现将本学期益智校本课程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本学期开设的益智游戏课程为爱好科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思维能力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以点带面,促进全校的科技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力争实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了解益智玩具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的目标,同时让学生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合作的过程。
三、活动内容
1、进行各类四巧板(古典七巧板、智力七巧板、四巧板)的组合、分解与主题内容的创作活动。
2、进行以九连环为代表的环扣绳结类拆解与组装活动。
3、进行以鲁班锁为代表的解锁类的拆解与组装活动并进行欣赏。
4、进行以魔方华容道为代表的各类空间观念活动
5、进行以九宫棋、夹挑棋为代表的逻辑思维训练活动。
四、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合理使用益智活动器材,使益智活动有目标、有结构、有层次地开展。
学科课程沿知识系统发展,活动课程沿实践系统发展,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便形成了能力系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它应该与知识的发展同步进行。这就是说,活动课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校要求任课教师分成中高两个年级段进行分层教学,因为不同的学生所能接受的也不同,学生要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固有的益智内容,造就其益智活动的气氛;教师能根据自己所教的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评比,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不同层次的教育。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能力的培养多在活动中取得。课堂教学只把生动活泼给学生是不够的,还应当把时间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获得自由之手。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其中益智活动中的操作是学生探求知识、提高技能素质的最佳形式,手的运用促进脑的开发,从而使未知世界变成已知世界,这就是发明和创造。
罗阳镇朱庄小学 2012年9月12日
第四篇:校本课程计划
科学校本课程计划
科学校本课程课题:蚯蚓的饲养
活动小组成员:
张杰、赵辉、张妍、张纪康、孟爽、巩娜、朱梦
冉、程春山、杨鹤、王瑜贺、朱鹏宇、朱恒宇、李铭、刘新丽 指导老师:朱德宽、刘红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意图
1、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一些生活中所应用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蚯蚓的养殖意义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事业,它能作为畜禽、鱼类等的蛋白质饲料,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还能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的用途很广,有极
高的经济价值。
四、本学期设置蚯蚓养殖校本课程计划如下:
第3周:了解我国常见蚯蚓种类和分布;
第4周: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5周:了解蚯蚓生长、繁殖对环境的要求;
第6周:准备器材水槽3个,小铲1把、土壤少许、沙子、洒水壶、树叶若干,记录纸等。
第7周:了解采集蚯蚓的方法;
第8周:熟悉蚯蚓,分组实验;
第9周:了解蚯蚓的生长规律;
第10周:了解蚯蚓的人工繁殖技术,再生能力;
第11周:了解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饲料供给;
第12周:了解蚯蚓的天敌、病害及防治;
第13周:了解成蚓的采捕;
第14周:了解蚓粪的采收;
第15周:了解卵包的分离;
第16周:了解鲜蚓的运输
第17周:了解蚓粪的加工;
第18周:了解蚯蚓的加工;
第19周:介绍我国蚯蚓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和对发展蚯蚓养殖业的几点建议。
五、我们的收获
养殖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记录活动,在这期间教师要给予活动成员充分的肯定,以这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去感染其他学生,使他们也产生参与研究的愿望,从而形成一股课外研究的热潮,使大家在研究中共同成长。这样就能有效实现科学探究活动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从而展示科学探究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进行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学生不但兴趣很高,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活动有利于推动校园科技文化的发展,形成科技文化教育特色。
刘红
2012年9月11日
第五篇: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小学生,大力推进“读书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今中外的典籍和优秀期刊,拓宽学生眼界,夯实双基,提高素质,陶冶性情,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促进小学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读书意义
读书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儿童少年时代就受到优秀书籍熏陶,将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使读书者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高素质、高品位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为此,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良好读书习惯实施计划如下: 1.让学生与好书交朋友。
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图书呢?除了细心和周到之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兴趣、文体类型作出选择。
(一)年龄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在长达五年的小学生活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均发生惊人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中年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一级学校红色教育的主题,每人准备一本红色故事书。
(二)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除了因不同年龄有差异外,不同性格的孩子也会有阅读兴趣的不同,甚至有的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只有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因此,选书时必须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文体类型
小学生,不管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模仿是共性。他们往往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或老师介绍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并且就老师曾经指导过的阅读方式实施于相似文章,会显得轻车熟路。为此,适当关注文体类型,以配合课内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一本好书,会带领学生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一本好书,会引导学生探索古今中外的无数奥秘;一本好书,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给学生图书、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与好书交上朋友。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读报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几种阅读的技巧:一是精读法,包括比较阅读法、表达阅读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二是略读法,包括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三是快读法,包括无声视读法、一目十行法,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
3.指导学生做好专题性读书笔记,做到“8个一”。
“读一读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杂志”;“抄一抄与主题相关的好词、佳句、妙段”;“背一背与主题有关的好词、佳句、妙段”;“编一编与主题相关的童话故事、诗歌”;“想一想与主题相关的金点子”;“画一画与主题相关的图” “写一写与主题相关的小实验”、“问一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4.交流评论。
可以以交流为主,也可以以评论为主;采取故事、朗诵、表演、实验等方法交流。
5.进行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指导。
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一别以往读书活动以个人阅读为主的读书形式,改为将个人阅读、小组合作、班内交流的方法开展。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同时,不仅使学生“会读”,而且使学生“乐读”、“好读”,培养了学生社会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能力。同时还要建立起奖励制度。在活动过程中,颁发各类奖章,定期评选读书积极分子,同时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