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
我校在实施教育局“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优质发展”工作思路过程中,着力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在平均年龄39岁的45位教师中,不参与课题研究的7人,参与率为84.4%。在2009—2011年立项的十一个小课题,结题率为100%,居全区之首,并立项一个市级和四个区一般课题。在2012、2013年新立项三个市级课题、两个区一般课题和六个小课题。累计为二十七项科研项目(市级课题四个、区一般课题六个,小课题十七个)。
本学年,我校建设教育科研工程经验交流如下:
一、落实目标管理
我校以“实施科研带动战略,提高研究成效和学业质量”为工作目标,确定2012——2014学年教科研工作思路为“以夯实集备为基础,抓规范促转化,运用协作理念促提升”:
在上学期,我们着重夯实集备,提高常规教学管理课题化效益,下学期以“转化”为核心,继续规范教科研管理流程,取得良好成效:数学科组在刘贵华老师带领下,致力于新课标的学习、运用;品德、音乐科组借助每学期一次的学科教研基地开放活动,增强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英语科组尝试优化集备环节,提高效益;语文科组全员行动,学习、研究吟诵,提高经典教育工作效果;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编写校本教材,转化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体育科组依据研究课题,构建体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年,我们将在“协作”二字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
二、深化管理过程
我们认为,从小处入手,能克服教育科研的“神秘化”,从发展着眼,能克服教育科研的“功利化”,从实际出发,克服教育科研的 “简单化”。只有深化管理过程,才能迎来教育科研的春天。
1、转化理念,整合工作内容
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科研资料都需要不少时间。为减负增效,避免科研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我们通过“外请专家指导培训,内部加强交流沟通”的途径,逐步转化教师理念,将课题研究内容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引导老师以研究的眼光与心态,独立思考并协作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通过“学习培训、研究实践、反思提升”项目管理方式,丰富并整合各项工作内容,加深对教育科研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2、全程跟进,给予专业指导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对此,我们坚持对科研工作全程跟进,从“申报立项、签订合同、组织开题、中期检查、完成结题”这些环节入手,给予有效及时的专业指导,帮助老师克服困难,提升科研素养。
在本学年,我校一项国家级子课题成功结题,举行三项市级课题和区级小课题的开题会,四项区一般课题如期完成中期检查工作,并组织两个小课题结题会。
这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主要是因为老师们通过接受各级专家与学校科研主管提供的专业指导,学习运用“文献调研、行动研究、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掌握“课题申报书、中期进展报告、结题研究报告、实践案例、教学论文”等教科研资料的撰写要求,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改进课堂教学,积累研究资料,这样,我校教师对待课题研究不再有畏难心理,反而体验到参与教科研工作的乐趣,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以师为本,组建科研梯队
我校张蔚、梁晓霞和廖绍华老师,从做区级小课题起步,成长为区一般课题与市级课题负责人。张蔚老师在6月3日举行的区科研工作会议上,汇报、分享了自己投身科研的心路历程。这三位老师和科研主管王爱伦副校长,在本学年陆续完成所主持的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他们构成了我校科研骨干第一梯队。
本学年,张宏伟主任承担的国家级子课题顺利结题;吴x、黎x、张x、黄x和雷x老师获得盼望已久的小课题结题证书;詹x、王x和李x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得到区教研员的指导与肯定;韦x、林x老师总结去年小课题申报不成功的原因后,今年再接再厉,着重加强理论学习,以不少于20处文中注方式,认真填写申报书,最终她们和张x老师一起成功申报小课题;雷x老师提炼自己和蔡x老师主持并结题的两个小课题研究成果,开展后续深入研究,也和朱x老师一起成功立项了区一般课题,以上教师成为我校科研骨干第二梯队成员。
我们以师为本,根据“二八”管理原则,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指导与帮助教师,以课题为载体,明确努力方向,丰富工作内容,减少纷争烦扰,在成功组建科研梯队的同时,也引领着大家向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一目标迈进。
三、重视文化引领
科研工作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已经超负荷工作的教师增加压力,损伤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我校通过以下途径,在教师群体中逐步形成“积极参与,有效合作”的新型教师文化。
首先,以古悦彬为首的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鼎力相助,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其次,以促进引导为主,着重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自觉提升,避免强制和重罚,防止盲目或过度的行政推进;此外,我们指导老师分析自身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优点,找出不足,制定个人年度发展计划,年底进行考核验收……
我校落实目标管理,加强专业指导,重视文化引领,努力营造务实求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学年获得市级(含市级)荣誉教师六人;四位教师的论文在第四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暨第八届(2013)广州市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获奖;执教区公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的教师共十三位;两位教师通过选拔,成为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张蔚、林小玲和王爱伦老师发表文章……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以科学管理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工程建设,进一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新世纪到来,素质教育、创新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也滚滚而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如春风拂面,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展现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教育行为,获得了更有校的教育成果。如何将新的思想和目标落实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我校根据绿园区教科所十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以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为指针;以课题为载体,课堂为依托,把科研与学校工作、科研与素质教育工作、科研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连,使我校成为科研强校的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一、管理工作全局性
1、方向正确前瞻性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问题,我们对学校有关素质教育改革的决策、管理、德育、教学、设计运作等,提出统一实施构想;即形成现代教育科研体系和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体系,创建课题研究及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网络多媒体和最新信息交流传递体系。可以说,提出了把我校创建成教科强校的总目标和教科所实施构想,就是为我校进行教科研工作确定了具体的方向。
2、领导跟踪全程性
在此基础上,我校领导身先士卒,在倡导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这场深刻教育改革中,学在前、想在前、说在前、干在前。在王淑荣校长的直接领导下,领导班子成员精诚合作,领导教师有序地开展科研活动,明确了科研工作的系统常规制度:提出具体的学校教育科研目标要求,提出具体的研究计划,设定详细的奖励办法,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近一年来,我校先后有省、市两个重点课题顺利结题。现在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两个区级课题,并明确科研课题常规制度,正有效运行。另外,我校的小班“新教材、新模式”的课题实验,数学科“会学式”课题补给,英语科“新标准”课题实验,语文科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心理科”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都已列入市、区级实验课题的研究。教研工作的日益规范、日益深化、日益发挥出与教学相辅相彩的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教研工作,形成了优化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实施过程科学性
1、以课题为依托,强化科研意识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不懈地增强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加强对区创新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构建课题框架模式,实现课题交互促进;搞好市级以上课题的管理,实现促进和带动的作用,实现成果的交流与管理,推行和运用以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突破口,加快校园网络及多媒体,最新信息交流体系建设;同时每位教师自己立项成为校级课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接触、承担、参与教拉研活动,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教师日常工作必需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承担的课题研究有:
1、以学习为手段,优化知识结构 教科研究依据的是理论,但理论必须是清晰、新颖、准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定期学习教育科研资料,新课程标准;召开课题组;管理组会议;交流情况;研究问题;推进科研工作。每位教师记自学笔记不少于二万字。同时,按照课题内容进行分批培训学习。
以省级“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教师理论与实践”课题为例,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多次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如赵树智的《创新思维》,张世民的《课题方案设计》,邓志安的《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陈铁桥的《更新
观念在审美教育中增减创新性思维》等专题报告;并先后开展了“如何提高科研能力”“让创新走进课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走进新课程”怎样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等专题研讨。教师热情日益高涨,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本学期,我校又由校长和教导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的理论培训,并结合自学,进行卷面考察,使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投身于其中依据理论,进行大胆尝试,并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教研过程,现已发表论文。三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学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新策略,抢占先机,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对推动科研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积极倡导发展为本,主动学习的理念,通过教学改革初中活动,深入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改革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信心,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而实现“名师一名学科一名校”的整体优化。
1、以课堂教学保证教科研究
(1)、强化课堂常规管理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是校内常规的课堂教学开放,即以课堂教学三日制为基础:每周每学年每学科安排一名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做一节校内课堂教学开放课,学年组组织由至少一名教学领导参加,并做以评课。每周如此,形成了持续的基础的校内课堂教学开放制度。通过每一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不但高效地提高了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2)、细化教学过程管理
课堂教学常规统一要求,做全:备课格式统一,作业本簿设置统一,作业批改符号统一,并加强领导随堂听课,新老教师结对课,指导薄弱课,示范引路课。针对本学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实际情况,我校组织了 位区骨干教师做引路课,为其他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
仅去年一年,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五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改活动,充分体现了:1)学生的主体地位:每种教学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注重了学生潜质能力的开发。
2)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运用,营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氛围,高效的辅肋教学媒体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课堂教学优化教师队伍。有声有色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具有:(1)提高业务的意识,教师们潜心挖掘教学内涵,在教学内容选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思路设计上动脑筋想办法。(2)主导意识,教师在发挥主导地位激活课堂的能力上大大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彰显。(3)实践意识。教师能够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倡导学以至用。(4)学科整合意识。教师能用学科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提升自己的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引入创新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结合课堂教学对外开放强化对青年教师培养,我校又不失时机地开启了“出名师,创名校”的“青蓝工程”。我们聘请了东北师大附小、市一实验小学的八位省内知名的教师做我校21名青年骨干教师的首批师傅,双方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这一工程还辐射带动了大批教师的提高和进步。目前我校有省骨干教师 人;市骨干教师 人;区骨干教师 人;市优秀教师 人;区双佳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 人。省级公开课获奖 人;市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区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大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教师业务素质。
四、育人环境的实效性
我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环环相扣,尤甚是实施“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以来,我们将心理教育推进了课堂,使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良好教学气氛形成,注意学
生学习习惯的增减及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都是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识、情意、行为、水平。
而且,在教案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案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课后回顾中记下实验情况和感想。
几年来,学校以科为依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育人环境为主阵地,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多次被电台、电视台播放,先后被评为“中国科普先进单位”。“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岗位练功优秀示范校”,“吉林省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优秀校”,“增减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省级九五重点课题获A级;“长春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继续教育窗口”,“长春市岗位练功优秀校”,“长春市素质教育基地校”,“市绿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进行教科研活动。为我区教科研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绿园区正阳小学
第三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
我校在实施教育局“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优质发展”工作思路过程中,着力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在平均年龄39岁的45位教师中,不参与课题研究的7人,参与率为84.4%。在2009—2011年立项的十一个小课题,结题率为100%,居全区之首,并立项一个市级和四个区一般课题。在2012、2013年新立项三个市级课题、两个区一般课题和六个小课题。累计为二十七项科研项目(市级课题四个、区一般课题六个,小课题十七个)。
本学年,我校建设教育科研工程经验交流如下:
一、落实目标管理
我校以“实施科研带动战略,提高研究成效和学业质量”为工作目标,确定2012——2014学年教科研工作思路为“以夯实集备为基础,抓规范促转化,运用协作理念促提升”:
在上学期,我们着重夯实集备,提高常规教学管理课题化效益,下学期以“转化”为核心,继续规范教科研管理流程,取得良好成效:数学科组在刘贵华老师带领下,致力于新课标的学习、运用;品德、音乐科组借助每学期一次的学科教研基地开放活动,增强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英语科组尝试优化集备环节,提高效益;语文科组全员行动,学习、研究吟诵,提高经典教育工作效果;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编写校本教材,转化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体育科组依据研究课题,构建体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年,我们将在“协作”二字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
二、深化管理过程
我们认为,从小处入手,能克服教育科研的“神秘化”,从发展着眼,能克服教育科研的“功利化”,从实际出发,克服教育科研的 “简单化”。只有深化管理过程,才能迎来教育科研的春天。
1、转化理念,整合工作内容
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科研资料都需要不少时间。为减负增效,避免科研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我们通过“外请专家指导培训,内部加强交流沟通”的途径,逐步转化教师理念,将课题研究内容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引导老师以研究的眼光与心态,独立思考并协作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通过“学习培训、研究实践、反思提升”项目管理方式,丰富并整合各项工作内容,加深对教育科研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2、全程跟进,给予专业指导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对此,我们坚持对科研工作全程跟进,从“申报立项、签订合同、组织开题、中期检查、完成结题”这些环节入手,给予有效及时的专业指导,帮助老师克服困难,提升科研素养。
在本学年,我校一项国家级子课题成功结题,举行三项市级课题和区级小课题的开题会,四项区一般课题如期完成中期检查工作,并组织两个小课题结题会。
这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主要是因为老师们通过接受各级专家与学校科研主管提供的专业指导,学习运用“文献调研、行动研究、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掌握“课题申报书、中期进展报告、结题研究报告、实践案例、教学论文”等教科研资料的撰写要求,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改进课堂教学,积累研究资料,这样,我校教师对待课题研究不再有畏难心理,反而体验到参与教科研工作的乐趣,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以师为本,组建科研梯队
我校张蔚、梁晓霞和廖绍华老师,从做区级小课题起步,成长为区一般课题与市级课题负责人。张蔚老师在6月3日举行的区科研工作会议上,汇报、分享了自己投身科研的心路历程。这三位老师和科研主管王爱伦副校长,在本学年陆续完成所主持的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他们构成了我校科研骨干第一梯队。
本学年,张宏伟主任承担的国家级子课题顺利结题;吴x、黎x、张x、黄x和雷x老师获得盼望已久的小课题结题证书;詹x、王x和李x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得到区教研员的指导与肯定;韦x、林x老师总结去年小课题申报不成功的原因后,今年再接再厉,着重加强理论学习,以不少于20处文中注方式,认真填写申报书,最终她们和张x老师一起成功申报小课题;雷x老师提炼自己和蔡x老师主持并结题的两个小课题研究成果,开展后续深入研究,也和朱x老师一起成功立项了区一般课题,以上教师成为我校科研骨干第二梯队成员。
我们以师为本,根据“二八”管理原则,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指导与帮助教师,以课题为载体,明确努力方向,丰富工作内容,减少纷争烦扰,在成功组建科研梯队的同时,也引领着大家向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一目标迈进。
三、重视文化引领
科研工作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已经超负荷工作的教师增加压力,损伤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我校通过以下途径,在教师群体中逐步形成“积极参与,有效合作”的新型教师文化。
首先,以古悦彬为首的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鼎力相助,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其次,以促进引导为主,着重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自觉提升,避免强制和重罚,防止盲目或过度的行政推进;此外,我们指导老师分析自身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优点,找出不足,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年底进行考核验收„„
我校落实目标管理,加强专业指导,重视文化引领,努力营造务实求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学年获得市级(含市级)荣誉教师六人;四位教师的论文在第四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暨第八届(2013)广州市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获奖;执教区公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的教师共十三位;两位教师通过选拔,成为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张蔚、林小玲和王爱伦老师发表文章„„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以科学管理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工程建设,进一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新世纪到来,素质教育、创新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也滚滚而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如春风拂面,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展现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教育行为,获得了更有校的教育成果。如何将新的思想和目标落实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我校根据绿园区教科所十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以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为指针;以课题为载体,课堂为依托,把科研与学校工作、科研与素质教育工作、科研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连,使我校成为科研强校的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一、管理工作全局性
1、方向正确前瞻性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问题,我们对学校有关素质教育改革的决策、管理、德育、教学、设计运作等,提出统一实施构想;即形成现代教育科研体系和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体系,创建课题研究及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网络多媒体和最新信息交流传递体系。可以说,提出了把我校创建成教科强校的总目标和教科所实施构想,就是为我校进行教科研工作确定了具体的方向。
2、领导跟踪全程性
在此基础上,我校领导身先士卒,在倡导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这场深刻教育改革中,学在前、想在前、说在前、干在前。在王淑荣校长的直接领导下,领导班子成员精诚合作,领导教师有序地开展科研活动,明确了科研工作的系统常规制度:提出具体的学校教育科研目标要求,提出具体的研究计划,设定详细的奖励办法,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近一年来,我校先后有省、市两个重点课题顺利结题。现在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两个区级课题,并明确科研课题常规制度,正有效运行。另外,我校的小班“新教材、新模式”的课题实验,数学科“会学式”课题补给,英语科“新标准”课题实验,语文科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心理科”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都已列入市、区级实验课题的研究。教研工作的日益规范、日益深化、日益发挥出与教学相辅相彩的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教研工作,形成了优化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实施过程科学性
1、以课题为依托,强化科研意识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不懈地增强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加强对区创新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构建课题框架模式,实现课题交互促进;搞好市级以上课题的管理,实现促进和带动的作用,实现成果的交流与管理,推行和运用以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突破口,加快校园网络及多媒体,最新信息交流体系建设;同时每位教师自己立项成为校级课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接触、承担、参与教拉研活动,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教师日常工作必需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承担的课题研究有:
1、以学习为手段,优化知识结构 教科研究依据的是理论,但理论必须是清晰、新颖、准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定期学习教育科研资料,新课程标准;召开课题组;管理组会议;交流情况;研究问题;推进科研工作。每位教师记自学笔记不少于二万字。同时,按照课题内容进行分批培训学习。以省级“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教师理论与实践”课题为例,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多次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如赵树智的《创新思维》,张世民的《课题方案设计》,邓志安的《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陈铁桥的《更新观念在审美教育中增减创新性思维》等专题报告;并先后开展了“如何提高科研能力”“让创新走进课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走进新课程”怎样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等专题研讨。教师热情日益高涨,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本学期,我校又由校长和教导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的理论培训,并结合自学,进行卷面考察,使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投身于其中依据理论,进行大胆尝试,并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教研过程,现已发表论文。三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学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新策略,抢占先机,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对推动科研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积极倡导发展为本,主动学习的理念,通过教学改革初中活动,深入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改革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信心,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而实现“名师一名学科一名校”的整体优化。
1、以课堂教学保证教科研究(1)、强化课堂常规管理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是校内常规的课堂教学开放,即以课堂教学三日制为基础:每周每学年每学科安排一名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做一节校内课堂教学开放课,学年组组织由至少一名教学领导参加,并做以评课。每周如此,形成了持续的基础的校内课堂教学开放制度。通过每一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不但高效地提高了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2)、细化教学过程管理
课堂教学常规统一要求,做全:备课格式统一,作业本簿设置统一,作业批改符号统一,并加强领导随堂听课,新老教师结对课,指导薄弱课,示范引路课。针对本学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实际情况,我校组织了 位区骨干教师做引路课,为其他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仅去年一年,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五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改活动,充分体现了:1)学生的主体地位:每种教学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注重了学生潜质能力的开发。
2)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运用,营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氛围,高效的辅肋教学媒体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课堂教学优化教师队伍。有声有色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具有:(1)提高业务的意识,教师们潜心挖掘教学内涵,在教学内容选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思路设计上动脑筋想办法。(2)主导意识,教师在发挥主导地位激活课堂的能力上大大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彰显。(3)实践意识。教师能够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倡导学以至用。(4)学科整合意识。教师能用学科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提升自己的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引入创新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结合课堂教学对外开放强化对青年教师培养,我校又不失时机地开启了“出名师,创名校”的“青蓝工程”。我们聘请了东北师大附小、市一实验小学的八位省内知名的教师做我校21名青年骨干教师的首批师傅,双方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这一工程还辐射带动了大批教师的提高和进步。目前我校有省骨干教师 人;市骨干教师 人;区骨干教师 人;市优秀教师 人;区双佳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 人。省级公开课获奖 人;市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区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大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教师业务素质。
四、育人环境的实效性
我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环环相扣,尤甚是实施“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以来,我们将心理教育推进了课堂,使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良好教学气氛形成,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增减及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都是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识、情意、行为、水平。
而且,在教案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案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课后回顾中记下实验情况和感想。几年来,学校以科为依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育人环境为主阵地,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多次被电台、电视台播放,先后被评为“中国科普先进单位”。“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岗位练功优秀示范校”,“吉林省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优秀校”,“增减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省级九五重点课题获a级;“长春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继续教育窗口”,“长春市岗位练功优秀校”,“长春市素质教育基地校”,“市绿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进行教科研活动。为我区教科研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篇二: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科研引领、教研为本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文江镇中心校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在座的各位一起交流和学习,也非常高兴能代表我们文江镇全体学科组组长与大家共同就学校的教研工作进行交流。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这也是领导对我们所做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下面就我们学校近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所做工作及思考的一些问题给在座各位作交流。
一、深入调研、冷静思考,找准制约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瓶颈所在。
1、文江镇是由原来的7个老建制的乡镇合并而成,校点多,分布广,教师结构复杂、学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分校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2、02年教办撤消,教研员取缔后,致使教育教学管理处于疲软状态,各校教研工作基本停止,学校教研工作处于瘫痪、冰冻状态。
4、针对以上情况,04年秋期文江镇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学校调研,走进教师课堂,共听课90余节,涉及到各年级、各学科和各层次教师,教师的课堂合格率为43%,优质课占8%,基本合格、不合格课占到一半还多,很多教师对新教材不知怎么教,片面理解或曲解课标精神,因而课堂效率极低。
案例1:有位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解决问题时,她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1、问题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大家的精神为之振奋。师:你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什么?
2、课件展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课件中缓缓出示了一张如童话般美丽的场景,有山,有水,有炊烟,有白云??。老师接着说:你看这幅图画美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这美丽的童话世界去玩一玩,大家说好不好?生:好!同时很多同学也开始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接着,老师提问:请同学们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什么?生:小鸟;生2:河里还有鱼??等。这样折腾下来,15分钟过去了,可新课还没进入正题,当然这节课的整体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案例2:村小听到一位老师在上三年级下册“多位数除法解决问题”,他是这样上的:
1、课前复习,教师出了近20道口算、笔算题(用了近13分钟完成)。
2、新课学习。(1)教师直接出示课题,然后请全体同学翻开书,自己看书上80页例题:买饼干。情境图:4包饼干32元,幼儿园阿姨用200元可以买到多少包?(2)教师接着将例题板书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读题,看看该怎样列式。(3)抽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4)师: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没有,有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只有一个同学举手,问老师:那两个算式是怎样来的呢?)师:我们前面已学会了多位数除以一位数,这节课实际就是用我们前面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吗?全班沉默。(5)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后,我与这位教师交换了意见,问他为什么不给学生分析讲解,他说:“新课标不是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吗?我这节课可是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哟!”我又问他:“你觉得学生会做后面的练习吗?”他说:“老样子了,解决问题教学问题都比较多,部分学生不会很正常??”从我们交谈可以看出,教师是怕自己讲多了违课标精神,当然自己也没找到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全面深入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滞后,教师缺少培训、思考、对新教材把握不准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各个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同年级同学科人数少,教研的针对性差,教研组长开展工作也非常困难,难免出现教研活动混时间,走过场的现象。所以经过中心校行政研究决定,我镇从2005年春期起在全镇范围内公选学科组长,开展“分年级、分学科” 在全镇大学科组教研活动。
二、资源整合,搭建平台,保证了学科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1、完善了教研组织机构,理顺教研工作。
根据文江镇实际小学共设立12个教研组,语数各6个组。学科组长的产生,不搞行政命令,采取个人申报,现场演讲、评审组打分竞争上岗。任期一年,可以连选连任。学校也成立语、数教研组长,负责教师每周业务学习和教师“三课”演练活动。
2、建立健全了教研工作管理考核制度。
(1)每学年末从教师考核中提取6分作为教师参加教研培训专项考核。a、学科组长的考核,内容为: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准备;组织学习情况;课堂调研;学习笔记;信息技术;撰写文章;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民主测评;个人获奖等十个方面。
b、对教师考核,内容为:出勤;学习准备;学习笔记;观摩课;专题发言;心得反思;讨论交流;抽查检测;学习态度等九个方面。
(2)对全镇教师个人成长实行积分制管理,内容有:师德修养;集中学习考核;分散培训考核;个人学习成长四个方面。积分结果纳入考核,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3)建立了学科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全镇统一提取部分经费作教师培训专项资金,集中管理使用。
3、教研培训活动坚持做好“四个结合”和两个帮扶。(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每月全镇集中一次,以课堂为载体,重点研讨一种课型,组织教师就这一类课型的基本教学环节、知识点的处理、隐藏知识点的挖掘、训练题的处理等进行讨论,然后由学科指导组成员和学科组长进行讲解。回校后各学片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探讨。(2)、指导与自学相结合。全镇统一使用自学笔记本,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参加培训后,围绕培训内容,每月写出不得少于两篇自学笔记。(3)、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我镇凡有经组织安排外派教师学习的,都派人参加学习,对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上汇报课。在本,我镇派出参加市级以上学习的共有34人次。请县教研员和外校教师作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有6人次。(4)、利用远程教育信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在培训教师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利用远程教育向老师们传递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外,特别注意发挥了本镇部分教师传统经验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科组的研究课中,更多地让他们走上讲台,使他们的经验在更大层面上得到发挥。中心校在此基础上通过收集和自制基础上建成了中心校资源网站,弥补了西师版教材的不足。
(5)两个帮扶即:a、实验一小对我们镇的结对帮扶。(实验一小选派骨干教师担任文江镇大学科组业务指导组长,全程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为教师作教材培训、上示范课。同时我们也不定期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实验一小的教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b、薄弱教师、薄弱学校行政领导对口帮扶,形成领导帮扶、同行指导、个人自学的薄弱教师管理模式。
4、初步形成了具有我镇特色的“一审两全三分四统一”的校本教研新模式。(一审:培训前对培训内容、培训讲稿进行审查修改再组织实施;二全:全员参与、全镇集中的培训方法;三分:分年级、分学科、分层次进行培训;四统一: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资料;统一使用经费;统一考核)。通过培训,全体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整体得到很大提高。
三、辛勤耕耘、扎实工作,教研科研工作初见成效
1、依托科研引领,扎实开展全镇学科教研工作。
文江镇现有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其中一个已顺利结题,一个课题即将结题),县级课题1个。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使一大批教师逐渐成长为各学科骨干,这批骨干教师在全镇开展的学科教研活动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文江镇教研工作依托科研引领,努力做到了“导、培、研、学”四位一体,各学科组工作开展各有特色。以六年级数学学科组为例:
(1)期初依据全镇统一活动安排及要求,拟定出本组学期工作计划,在中心校网站上发布,使全镇教师均明白本学期学科组活动时间、地点、每次活动主题,教师需要做哪方面准备。(2)学科组内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力求立足于教师所需。(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现场备课、现场写说课稿等)
(3)每期学科组均要组织教材培训,培训以书为本,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充分给予教师互动交流时间。
(4)期末,每个学科组均根据学科组实际拟定出学科期末复习计划(或期末模拟检测题)供全镇教师复习教学参考使用。
2、教研活动开展,全体教师都得到发展。
(1)骨干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学科组培训这一平台,给许多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展示自我的平台,促使一大批教学能手迅速成长为学科教学骨干。文江镇近三年,先后有8位学科组长(骨干)通过选调进入了柳湖、实验一小、逸夫等学校。(2)薄弱教师有了很大提高。
3、学校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3、通过教研、科研工作开展,在促进教师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基础教育改革先进集体,05年被评为高县中小学教师继教教育校本培训示范校,06年被评为县级常规管理示范学校。07年学校县教育局教育质量进步奖,学校综合考核一等奖,县科研教学成果一等奖。08年,学校被评为宜宾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小学生活动作文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获省、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关于教学教研工作的困惑与思考
1、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给学科骨干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干、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得这些教师通过努力参加选调或竞聘离开了原来学校,有时影响了学校工作开展。
2、全县教研工作这个版块的交流、合作、竞争、考核机制还没完全形成,这不利于学校教研工作开展。
3、全县可建立一个用于教师交流、探讨教学问题的平台,使勤思考、善质疑的教师有一个交流平台。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我们全体教师将在现有基础上再接再厉,力争学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高度。
文江镇中心校 刘厚春
2009年5月篇三:教育科研三种境界(市教科所经验交流材料)“悬思—苦索—顿悟” ——教育科研三种境界
首先感谢市教育局、学院及教科所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同仁在这里对教育科研这个重要课题共同的学习、探讨和交流,其实和在座的各位相比,我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教育科研领域,并没有什么动人的事迹和骄人的成绩,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我只想利用这个机会,谈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还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我想借用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名言,描述一下我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感受。大家知道,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后人归之为:知、行、得。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的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虽然我不能悟到国学大师的真正涵义,但是几年教育科研工作使我对大师所描绘的三种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悬思远望,理念先行,强化科研意识。即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对治学而言就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对于教育科研工作来讲,就需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科研意识和全新的理念,因为搞科研不一定马上见成效,而很多人却急功近利,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科研意识,意识不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还有的教师有顾虑心理,我能搞科研吗?觉的科研离我们很远,部分教师对于教育科研还显得较为生疏,科研为何物,似乎有种神秘感。还有的教师认为搞什么科研浪费时间,不如多挤点时间教几节课效果来的快,我整天忙于上课,批改作业,哪有时间搞科研呢?在“十五”初期,很多教师、部分校长包括我都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没有登高远眺,没有做到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实怎样上好课,改好作业,这本身就是教育科研,关键在于脑海中是否有科研意识。只有先具备科研意识,之后行动起来,深入研究,才会有科研成果。科研意识并不是虚幻的东西,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的著作中,曾经提出过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现在这样专心致志的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说来,都具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了。”这个问题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的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所以如何变“教书匠”为科研型教师,这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科研也被许多学校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有从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跳出来,用科研的眼光重新审视,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具备科研意识才能不断的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追索问题的原因;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因此,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条件。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我区教师的科研意识,做到理念先行,这样才能站的高望的远,让教师觉得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高高在上,不是理论家的事,科研成果切切实实是来自于我们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基层的教师才是最有优势搞教育科研的。就像面对春天里群芳争艳的花园,谁不为之赞叹呢!教育教学好比是一座大花园,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但让所有的教师认识到这些不容易,做到就更不容易,如何提高认识,如何选准恰当的课题,怎么立项,采用什么方法,如何研究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为此,我们召开了几次校长、业务校长、骨干教师座谈会,又举办了两期友好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在班上进行教育科研专题讲座,还请第三中学、第二中学、第一小学的几位业务校长做了经验介绍。通过座谈及讲座,大家认清了我区中小学面临的形势,对为什么要搞科研,怎么搞科研有了明确的认识。从我区当时的情况看,有六所小学、三所初中(五中与一中在2003年合并)、一所高中,2005友好区林产技工学校开始招生。教学成绩在全市的排名中小学都不靠前,高中保四争三,初中更是在中等往后,友好五中在全市80多所初中排名在69位(后来也升到20多名),与全市一些好的学校比确实有相当大的差距。从教育科研工作来看也有许多不足,当时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对教育科研认识不高,科研意识不强,参与面不够。而教育科研必须具有大众化、实践性、容易操作等特点,要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坚持为本校的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应该基于问题进行教研和科研,把研究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课堂上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要任务。这样才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求得新的发展。通过召开座谈会,教育局领导班子和全区各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深入思考,广泛讨论,认真研究,提出了“科研兴区、质量立校、科研强师”的目标,认识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接下来的就是各学校“科研之路”的突破口选在何处如何选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了。经过分析、比较和研究,我们对各中小学进行了动员,要求各学校结合实际,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友好一小针对生源多,班额大(当时每班60多人)的实际,选择了两个班级进行《小学语文、数学“双主式”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与研究》,采用围坐式座席听课,并配备了素质高能力强的两位老师会实验教师。友好二中针对根据课程改革形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了《自学辅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创新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两个课题。第三中学结合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三大主题,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探索,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中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选择了《多媒体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几个课题,申报为全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而且获准立项。现在我区申报的课题均已结题,并获得省级奖励。除此之外,第一中学还进行了《学科分层次教学的研究》,第二小学进行了《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研究》,第四小学进行了关于《对课堂上小学生从口语交际向习作过渡的研究》和《以校本课程为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研究》,第四小学传承传谦学校文明,确定了乒乓球为本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此项校本课程的研发。
认识提高了,科研意识也有了,课题也选了,接下来的就是如何把科研意识转化为积极探索和实际行动了,这也进入了教育科研的第二境界。
二、苦索追求,积极行动,进行科研探索。即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说在既定的道路上要坚定不移的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王国维是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杰出大师。他曾经赞扬大学问家看书目光直透纸背。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王国维在这里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忘记自我,有一种精神追求,为达到成功的彼岸,要在所不惜。而教育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特别关注并付出热情、兴趣,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毅力。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想这种境界用于教育科研当中就是把科研意识、先进理念用于行动当中,从伊春市来看,领导重视,从我区来看,教育科研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局长重视,校长重视,也形成了氛围。在教育科研探索中我有这样几个体会:
(一)亲自参与。局长校长直接省、市级立项的课题研究、组织教科研活动,这是很重要的。为什么省市各种会议及培训上总是强调在教科研工作中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呢,这就是说局长、校长身体力行在引领教育科研工作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我区教育局就带头搞科研,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2005年区教育局针对我区小学生源逐步减少平行班级也不断减少的情况,如何在全区范围内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开展了“友好区中小学网络大集体备课”的课题研究。区教育局带头搞科研也激发了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学校校长也积极参与。从这个角度上说局长、校长不仅是领导者而且是研究者,这样才能形成广泛性、持久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局长、校长带好头、领好路,做出榜样,树立“以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科研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思想,带动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在工作中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工作思路,创设“民主平等”的研究氛围、“理解支持”的宽松环境,把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实现自我价值取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我区教研力量薄弱的情况,教育局还聘请了一批兼职教研员充实到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当中,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都是有一定经验的学校领导及骨干老师,他们既承担自己课题的研究任务,同时利用他们在实践中的好经验来指导和管理全区各中小学的课题工作。
(二)加大投入。一是在全区硬件上进行投入,配置为科研服务的资料、仪器、图书以及设备。现在我区的中小学都建设了微机室、多媒体教
第五篇:科研立项申请经验交流
科研立项申请经验交流
——课题申请要诀
一、课题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对于:)
1、理论基础研究类课题
指各该课题的科学意义、前沿性和探索性。(举例)
几年前,前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席格林斯潘曾说:稳定国际汇率还需要“金锚”;进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又提“金锚”说,他建议将黄金作为基本参考点来衡量世界不同货币之间的关系,但他又不主张回归金本位,同时还说也有人建议用大宗商品价格作为货币的参考值(见《经济参考》2010、12、2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治理国际金融(货币)危机的意见中提出类似提款权的国际储备货币,等等。
由此,可以认为,国际货币形态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极应时的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涉及国际货币(或曰: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理论问题,它已经超出既有的对国际汇率范畴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对国际货币形态及其价值基础的理论性研究。不仅如此,该课题还势必诱导出对货币理论学说史的翻箱倒柜的大批判大论战,并且最终将影响国际的和各国的货币政策取向。可见该课题的研究极具理论上的科学意义、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内涵。
这个例子说明,所谓的“理论基础研究之科学意义”,应该是指对各该领域或该领域的某一个方面之理论发展具有奠基性的或创新性的理论贡献。这种“理论贡献”的生命力在于它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往往对应用研究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即所谓的“理论探索往往是实践的先导”。
在这里,顺便提一个问题,格林斯潘和佐利克这两个美国人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提出“金锚”说?这实际上涉及货币价值的国家决定论和货币价值的市场决定论。从尼克松1972年(?)宣布美元脱离黄金开始,由美国决定的美钞价值的美元已经主导国际货币体系近40年,进入21世纪尤其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后,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已经江河日下,但美国又极不情愿大权旁落,就想着将国际货币的定价权交给市场。佐利克强调:“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将对相关建议进行讨论。”(见上述佐利克建议)
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交给市场”,它势必影响到世界各国的货币定价问题。
2、应用基础研究类课题
指各该课题的学术价值、应用前景、特色和创新。(举例)
当前,通货膨胀问题又是新一轮的热点,最集中的是前一段讨论我国“通胀的容忍度”问题,即最佳通胀区间和边界问题。有4%、4.5%、5%等边界说,但都是经验之谈(规范分析,主观的推理判断),究竟应该是多少(实证分析,客观的推理判断)?还尚未见之。
如果感兴趣和有可能,以“我国通胀率最优区间及其边界”为题,以通胀率为应变量,GDP增长率、M2增长率、利息率、汇率、货币国际化率等作为自变量,建模分析;样本可选择若干典型国家在正常区间的状态,作一番实证分析尝试,看看能否有得出预想的结果。
这个例子尽管是假设性的,但可以从中看到此类课题无疑具有其学术研究价
值、应用前景、特色和创新之处。
二、课题的整体研究方案设计
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队伍状况、前期工作基础和项目的经费预算等。
1、研究内容——紧扣课题拟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内容描述要适当,目标要明确,方案要合理实在,不要贪大求洋。
2、研究方法——常见的有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规范研究和定性分析要求有理论支持,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要求有基本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或统计学模型。
3、技术路线——指研究内容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演绎推理之逻辑脉络或过程,是要回答课题研究方案在可行性上的判断问题。
4、研究队伍状况——尽量要体现与课题研究有相关成果的团队组合,尤其是子课题的负责人(主要成员),避免有临时拼凑之感。
5、前期工作基础——主要指课题负责人对申请课题的研究工作基础,包括:发表的相关学术论著、拥有的相关文献及文献综述(含评介)。这项主要是考察课题负责人对该课题既有研究把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该课题的研究已达到的程度及其与该课题的衔接与深化的可能性。可见,前期研究基础是很重要的,甚至关系到课题申请的成败。
我的经验是,在罗列课题组(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相关的前期成果时,应尽可能将与申报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作言简意赅的介绍,这有助于评审专家以作出客观的判断。
6、经费预算——自然科学基金20万以内为宜、社会科学基金15万以内、教育部社科基金10万左右、省级社科10万以内。
三、特别关注
1、发现创新性强的课题——这不仅需要比较熟悉本学科的学术动态还需要有较好的学术敏感性。创新性强否要体现在命题上,命题要能吸引阅者的眼球。
2、挖掘学科交叉的课题——比如新能源开发与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金融保险支持等。
3、重视区域性科研课题——优先支持能结合当地条件和特点开展的研究课题。这类课题最好联合申报,并有联合单位提供的部分配套基金。比如经济分院的“担保研究中心”与温州市的“担保协会”合作。
如果区域性课题带有普遍性的意义则更容易中标。
4、积极申请青年基金项目——对申请青年基金项目的评价一般不过于看重其工作积累,关键看其发展潜力。年龄一般限制在40岁以下,但课题组成员没有限制,体现新老之间的传帮带。
5、建议有课题在身的不要报新课题,可作新课题组成员,但要避填与新申报课题雷同的既有课题。
四、申请课题四要素——因时、因地、因人、因势
1、因时——主要以基金项目的课题指南为据,但指南是提纲式的,并没有细化,申请的研究课题能基本满足指南的范围即可,比如:2011年的社科项目指南中就有涉及“通胀”和“后国际金融危机”的问题,我在第一部分的所务虚的两个课题即可满足。此外,基金项目往往还设有自选课题,只要你的课题是应时的并有价值,也可中标。
2、因地——如在上述“特别关注”中的第3项
3、因人——如在上述“二”的“5”和“三”的“4”
4、因势——指的是学术地位或水平,含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学术地位或水平和本人的学术地位或水平。我本人认为该项仅仅是参考指标,但既然有参考就难免会对判断施加一定的影响。当然,就这个“因势”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白的影响因素。
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我们学院和教师首先应该在学术水平上下功夫,学院水平的提高理所当然的要仰仗教师个人的学术水平的提高。
如何提高教师个人的学术水平,我以为首先要发挥组织的作用,根据我们现有的师资状况、特点和既有的基础,发挥团队的力量,找出学术攻关的突破点,实施“围剿”策略,“咬住青山不放松”,以期最终拿出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高水平。比如:经济分院的担保研究中心就是一个基础。
学术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艰苦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
五、两个课题申请范例
1、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申请范例——没有通过
命题推敲:企业年金是国家的统一政策,年金需求层次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即在国家政策范围内,该企业是否提供企业年金?按工资总额提取比例?因此,在这里不存在所谓“年金产品”,那么该课题为什么会提出“年金产品定价问题”? 我猜想,申请人可能是基于企业年金的投资品而设计的,如此,命题就应改成“企业年金产品需求层次与定价研究”,年金产品指专门供给企业年金的投资品。
这么改动一下,关键词:“年金产品需求层次产品定价”,研究内容就很新颖了。
这说明:该课题的申报人已经打开了对年金投资品需求研究的学术视野,但整个思路还不够成熟,很可惜!应该给予反馈的建议意见以供参考。
2、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请范例——通过
命题虽谈不上有多新颖,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新颖,思路可取。
3、基金类别的差异
自然科学基金之于经济类的,以管理科学类定位,基本上要求实证研究型的,要求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论。理论经济学范畴的研究在这里没有市场。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难度相对较大,相应的基金资助数额也大。
社会科学基金之于经济类的,对理论经济学类的课题要求比较高,对应用经济学类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虽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也比较倾向于实证分析或有定量比较分析的含量。
教育部的社科基金之于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与国家社科基金的要求差别不大,但比较重视教育学、教育管理和教改方面等课题。比如像我们这样的二级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定位等,就很值得研究,目前可能还是冷门课题,爆冷可能就隐含着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