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四青年演讲稿: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还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还记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吗?还记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吗?先人们正是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指引下,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求进,一步一步带领我们走向现在。如今我国社会总体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进的道路依然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民族稳定与团结的任务艰巨,农村发展面临困境,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胡总书记说我们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我们应以此为勉,树立责任意识,明确人生目标,达到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我们应该认识现实,了解社会发展的情况,认识到社会需要如何去改进。诸葛亮虽居卧龙而定三分天下之势,如果我们不能首先认识到我们要做什么,哪里知道路从哪走,更别谈责任了。我们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准备充分,一旦条件合适,我们应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尽献力量。
责任是一种意识,是抽象的,只说不做是无法达到责任,无法贯彻的,让我们把责任化解为具体的行动,其实我们应该把责任时时伴心中,从小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一点一点积累,小责任就变成大责任了。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事不论大小,把它们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思索究竟怎样做才能是符合责任要求的。把心放大,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要知道周围的事物都和自己相关,也都和自己的国家相关,对小事负责,就是对大事对社会负责了,对身边事负责了,也就是对民族队国家负责了。
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家之事和睦,家家之事和睦,那么国家也就和睦。作为家庭成员,作为新青年我们应理会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不要逃避,也不要以为自己家庭的责任不需用我去承担,古语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家庭单位中,国家也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作为普通人把自己家庭责任扛起来,也就做到了对社会负责,我们应在心里树立这个意识,把责任落到实处。
坚定对生活信念,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责任。虽然社会不想我们想的那样完美,还可能伤害我们,但一定不要误解了生活,人永远是自己的主人,想象一下,茫茫宇宙,我们每个人的诞生都是一个奇迹,都是宇宙给了我们探究他认识他的机会,从小时候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认识到一些哲理,和浩瀚世界相比,真的是沧海之一粟,前面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等着我们去了解,不要轻言放弃,坚定信仰,永远把自己看作和国家和世界和宇宙紧紧相关的一员,积极、快乐、自信、有信仰的去奋斗,只要你前行,路便会在我们脚下展开,带上信念,肩负责任,去开创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精彩世界吧!
如果我们肩负了为人类负责,为社会负责的信念,那么我们就不用怕任何的压力与困难,因为你不是孤独的,你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只要去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一天。我们不会感觉到孤单,不会认识到冷漠,因为我们不是为己而活着,而是为他们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活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我们走在路上时便会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因为路边的一花一草都有我的心血,因为周围你的笑容是我的祝福,因为蔚蓝的天空下我有倒影。
只要有目标有梦想便会有方法有结果,成功的种子便会在我们心底慢慢发芽,成长。“勇气、力量、灵感、和谐,这些想法取代了原先的失败、绝望、匮乏、限制与嘈杂的声音。个体的生命将被新的亮光所照耀,生命因而有了新的意义──它得以重塑,充满了欢乐、信心、希望与活力。”你肩负着责任,快乐的生活。
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我们青年的激情是无限的,能力是无穷的。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把它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有雄心,有目标,有自信,相信自己,相信国家,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二篇: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陵县白马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2002年,乘着课改的春风我校开始走进新课程。十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目标,把“一立、二有、三重、四转变”作为主战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取得良好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教学研究气氛浓厚,教学成绩稳中有升,学生活动课丰富多彩„„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探索、新收获。
一、“一立”,即建立课改组织机构
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既是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市级骨干教师朱军校长为组长,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各科教研组长、各年级组备课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层层落实。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撰写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学校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改开辟绿色通道。
二、“二有”即课改管理有制度、校本教研有特色
1、课改管理有制度,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1)规范了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工作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过程、有检查、有总结。教师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实施“六个一”工程:
每一年研究一个校本教研课题
每一年研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
每一年执教一节研究课
每一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
每一学期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每一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2)规范了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小组要求内容典型,计划详实,记录周 全,材料保存丰富完整,做到“五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地方、定内容、定主讲人)。周三、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分别为语文和数学教研活动时间,周四上午第二节课为英语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如此,从不间断。
(3)规范了听课、评课制度。要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15节,其中结对子课不少于4节。去年市教育局年终考评小组来我校检查工作,我校分管教学的黄副校长仅上学期就听了45节课,每节课都作了细致周密的点评,并及时给教师反馈意见,其它领导听课均在30节以上。
(4)规范了奖励制度。根据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拿出专项经费,给予教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2、校本教研有特色,是搞好新课改的关键。(1)营造氛围。
一个人或几个人不可能搞好一所学校的课改工作。我校领导积极带头、教师全员参与。以学科为单位,分别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等4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听“推门课”、教师沙龙、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来“促学”,通过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来“促研”,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2)集体备课
我们的做法是:主备、集备、个备一条龙。具体流程是:个人钻研教材-----集体确定方案-----分工设计教案-----课堂实践方案——个人修改完善。教师全员参与,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校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动人的场景:办公室里老师们为一个教学问题各抒己见,教室里经常可以看见老师们相互学习的身影„„。
(3)青蓝工程
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教研组采取“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的“结对子”模式,促使师资力量互补共进。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进行帮、带,促进新教师向成熟教师,成熟教师向骨干教师的转变。
(4)专业引领
积极邀请教育界知名人士来我校传经送宝。每一学年,江陵县教科所雷辉所 2 长都会亲临我校调研,上学期,邀请荆州实验小学高良琴老师来我校介绍作文教学法,与老师们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邀请荆州市北京路第一小学范文巧老师针对教学方式发转变进行指导。
(5)骨干示范
我校有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会员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骨干教师8人。这些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安排一节示范课,推广经验,使教师有样可学。
(6)特色课程
除了开足、开全规定的课程,我们还开设了体艺课外活动课。口风琴、葫芦丝、竖笛、盘鼓、腰鼓、等特色课程。
(7)课题促进
近年来,我校的课题《小学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已揭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研究,严格按要求落实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调整教学,在研究中总结,并应用于教学。
三、“三重视”,即重视培训、重视实践、重视反思
1、重视培训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进修学习,并从经费上、时间上予以保证。除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还特别拨出教师外出专用经费,确保每学期轮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考察,撷取他山之石。共选派百余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四十多批次,足迹涉及武汉上海、江苏等城市,先后组织了教师听专家报告会多场,参加各级培训的老师认真吸收先进的教学信息,并充当“传播者”。通过这些措施逐渐培养出像王黎明、李明、顿芬、朱小艳等一批课改骨干教师。
同时还经常开展校本培训,近几年,多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会制作教学的课件,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2、重视实践
学校经常举行各种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近年来,教导处举行了“语文教师下水文竞赛”、“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青年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2011年的县级“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王美婧、刘群秀、3 刘国安等老师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3月底,经过层层选拔,我校两位教师王黎明、王美婧作为我县代表参加荆州市小学科学课和信息教育课教学比武活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重视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校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育教学管理后记以及班级管理后记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及时总结。
近年来,在市级教学比武课中,王黎明、王美婧两位老师分获一等奖。李明老师的论文《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发表在《新课程研究》上、朱军校长的《弘扬体艺特色、打造阳光校园》发表在《决策与信息》上;夏力思撰写的《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最坚强》刊登在《决策与信息》上,另外他撰写的《再与孩子走近些》刊登在知名刊物《爱与责任》上;李书记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省一等奖;„„
教师从反思中找回了自我,他们重拾研究的权杖,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变。
四、“四转变”即教师、学生、课堂、学校
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教师、课堂、学校都在悄悄地转变。
1、教师变了
教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教师们探究性地研读新课标,带来一场荡涤旧观念,催发新思潮的“头脑风暴”;教师们尝试着正确地发掘新课程的内涵,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营养套餐”;教师们尝试着在评价中不揭短、不挑剔、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
2、学生变了
课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孩子们变在哪里?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进步: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
3、课堂教学变了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教师能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课堂上,教师注重预设,更注重生成。变“被动、单向、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 ;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画面。
4、学校变了
新课程使学校发生了崭新的变化,校园内洁净典雅,环境优美,每一张脸上都充满了灿烂的笑容。具体变化表现在:校园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学习的风气更加浓郁;研究的氛围逐步形成;合作意识逐步强化。学校文化品位大大提升,学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和梦想的地方。
我校的课改之路是一条创新之路,是学生个性发展之路、教师成长之路、学校特色之路。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也有一些教训。
1、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偏大。
2、部分老教师教学观念仍有待转变,教学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表现。
3、怎样让农村学校教育更有特色?这还需要我校全体老师继续探索,在课改“实验田”中精耕细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课改之路上,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加自信,走得更加精彩。
2012年9月
第三篇:【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词鉴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 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振旗鼓,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注: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仙”之称。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朱世英)上堂开示颂唐-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注:黄櫱禅师(?-855)与黄檗(音bò)、黄蘖指的同一人。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朗润,意志街澹,聪慧利达,精通内学,广修夕阵,时人称之为黄檗希运。黄櫱禅师是唐时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百丈法嗣亦参证于南泉,后于洪州黄檗山大弘禅法,有《传心法要》《宛陵录》等传世,堪为一代宗门大匠。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鹅赠鹤唐-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感叹命运的不济,同样是禽类,鹤可以一飞冲天,鹅却只能与鸭群为伍,同样的才华,有人被接纳、被赏识,可以一展抱负,有人却被埋没,郁郁不得志。答章孝标唐-李绅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注: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勤学宋-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注: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自嘲宋-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注: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温馨提示 中国好诗词
第四篇: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面对面》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面对面》⑥)——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 人民日报 》(2018年02月27日 09 版)
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开启现代化的百年新航程。到21世纪中叶,我们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百年的矢志不渝,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华儿女在挫折中奋起、在变革中图强,奋力书写出恢宏的现代化壮美诗篇。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功走完了现代化的“前半程”,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党的十九大对未来30多年现代化的“后半程”进行了战略安排,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美好前景。
一、擘画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17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震醒了“天朝上国”的美梦,由此开启了艰苦追寻现代化的进程,各种救亡图强的方案竞相登场。无论是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还是“百日维新”的昙花一现;无论是“预备立宪”的草草收场,还是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都没有找到开启现代化大门的钥匙,最终难免被历史大潮淘汰的宿命,黯然落幕,惨淡离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旧中国漆黑的夜幕,照亮了中国通往现代化的前进道路。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怀着扶大厦于将倾之时、救国家于危亡之际的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条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光辉之路。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现代化的漫漫长路,好比一场接力赛,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需要一棒传一棒、一代接一代,前赴后继、不断努力。在不同发展时期,我们党总能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确立一个又一个新目标,激励人们团结一致、携手奋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和目标。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引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97年,党的十五大谋划新的“三步走”,确定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锚定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积累,我们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迎来了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百年征途谋新篇,雄心壮志启新程。党的十九大高瞻远瞩地擘画了到21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发展的战略安排,为今后30多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划了路线图。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此基础上,分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20年开始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战略安排,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冲锋号,激励全体人民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解读
制定发展战略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
杨伟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意义十分重大。
链接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1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展望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建党以来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现在,离这个宏伟目标实现只剩下3年,胜利在望,成功在即。百年目标、千年夙愿即将变为现实,我们无比振奋,为之欢欣鼓舞。
决胜阶段最关键,冲锋时刻愈奋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大对今后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一系列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不懈奋斗。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
防控风险。“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必须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冲击,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精准脱贫。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约30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属于脱贫攻坚要啃的“硬骨头”。剩余的脱贫任务量虽变小,但难度增大。必须集中力量攻关,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污染防治。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仍较普遍,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创造宁静、和谐、美丽的绿色家园。
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重要里程碑
韩文秀(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在各项事业发展上全面对接,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标志着我们跨过了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十分重大。
链接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点任务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1.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2.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三、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什么样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原定时间足足提前了15年。这一重大战略调整,是适应我国发展实际和趋势作出的必然选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充足底气和强大自信。
那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样?概而言之,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都要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之后,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那时,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一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达到高度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和协商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到那时,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那时,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更为宽裕,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人均预期寿命和国民受教育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那时,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基本建立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明显改观。我国碳排放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呈现下降态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微言
◆百年奋斗,胜利在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0年不长,时不我待;中国梦不远,只争朝夕。
◆战略一小步,复兴一大步;齐心为国家,聚力现代化。
◆发展战略阶阶进,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不落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美的夙愿只能是空中楼阁。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图景
1954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60多年后的今天,伟大的憧憬已经看得见曙光,当我们重温这段话时,由衷地感到鼓舞和振奋,激发“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豪情壮志。
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到那时,中国将是一幅什么样的美丽图景?
国力鼎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
制度定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基础。未来30多年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进一步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各领域、各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最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完整、定型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人民幸福。我国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世界强国。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000多年灿烂文明、13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理由相信,伟大目标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够实现。
深度阅读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第五篇:华文考研心得: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华文考研心得: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想汪国真的这句诗对于考研人而言,确实是至理名言。至少在我决定要考研以后,我是按这句话去做的,而且我得到了和自己付出相等的结果。今天希望能够把我过去一年考研的经验尽量全面呈现给各位即将踏上考研征途或已经在考研路上的学弟学妹,让你们在考研路上少走弯路,能高效地利用每一分钟。一,选择学校
在决定考研之后,很多人便开始选择学校了。我个人认为对于学校的选择不必太急,除非你对某所学校特别钟情,非上不可。因为对于考研而言,考上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实力去决定我们的学校。而在考研决定之后,我们大部分的考生还没有开始复习,也无法对自身的实力做一个很客观的评价,因此这时纠结于学校的选择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决定考研之后,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去复习公共课,等到暑假之前再根据自己的复习效果确定自己的学校。
如何评估自己的实力呢?对于考数学的同学而言,英语和数学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英语是关卡,数学则是助推器。对于经济管理类的考生而言,英语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暑假的时候,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你的阅读水平。而对数学而言,评估就比较简单,就是看你对数学复习全书的掌握程度了,如果你在暑假的时候对复习全书的掌握到达了70%左右,你就可以冲击十大名校了。个人认为对数三来说,复习全书足够应付所有题型。这点在后面我会详细说明。
当然,对自己实力的评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实我是在暑假期间确定报考暨南大学金融的。在确定暨大之前,我有好几个备选的目标,有中大,南开,武大,最后还是因为求稳,选择了暨大。在这里我相对那些基础不错的学弟学妹说,你如果觉得自己的基础够行的话可以勇敢地去追求人大,武大这些学校。我便是有些不够自信才选择的暨南大学。事后想想,其实暨大金融考研难度是不亚于上面的一些名校。对于那些基础还不怎么样的学弟学妹而言,考上则应该是最高的标准。我身边有太多的因过高的目标而导致考研功亏一篑的血淋淋的事实,而一旦失败,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早知道不考这个学校了”。真是很惨痛的教训。
二、公共课复习
对经济类考生而言,公共课有数学,英语,政治,其中英语,数学越早准备越有优势。以前看过前人说考研复习战线拉得太长会有如何的弊端,但我自己复习的经历告诉我这并不是这样。政治倒是不必过早准备,只要在暑假以后开始准备就行了。
(一)数学
数学的复习是从三月份开始复习的,大概也就是一开学便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我的数学复习一直很平稳,在时间上和心态上都没有太大的起伏。三月份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基础夯实吧,那时我用的是高等数学,同时配套复习全书。这段时间的数学复习时间我每天都维持在四个小时左右。很多学长都建议,复习全书要在看完课本以后再复习,我当时没有这样做,我在看课本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复习全书上面的题目。每天在开始下一章之前我都会用全书复习上一章,这样一直坚持到我把高数、线代、概率全部复习完。等到暑假上海天的强化班之前,复习全书我已经做完两遍多了,所以在强化班的时候我非常轻松,而且感觉强化班真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我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一般才开始看复习全书,所以他们在强化班的时候都听得晕头晕脑的,强化班对他们而言就是天书,更谈不上什么效果了。
毫无疑问,在暑期之前我数学的基础已经相当牢固了。而接下来的暑期强化对我而言便是提升信心的时候了。暑假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几个研友决定一起在学校继续复习。我们心里都明白,回家去复习只是一种借口。暑假的时候,由于天气太过炎热,每天的学习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但花在数学的时间一直保持三个小时以上。此时使用的工具书主要还是复习全书,但这时我已经能掌握里面90%的内容了。当然,我也顺便做了《660题》,感觉题目有些偏难。但我此时的信心已经很强了,因为与其他人相比,我确实水平高了一个档次。进入九月份以后,我花在数学的时间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一方面是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复习政治。另一方面,我自己感觉自己的数学水平也到了一定的水平,不必再花更多的时间复习。而且,这时候也开始尝试一些真题,结果也很让自己满意,每次都能保证在135分以上。在十月份以后,我基本上就两天看一次数学,也做了做《400题》,感觉还不错,每次都能在120分以上。所以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在数学方面的复习,没有再去刻意保持多长的时间,这时候对数学的复习反倒成为了一种享受。在考研前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十二月份,我又重新把复习全书过了一遍,感觉过完以后特别踏实。确定自己数学一定能上140分,最后结果也符合我预期。
(二)英语
对于大多数考研人而言,英语就是鬼门关,它能直接决定你的档次。而对金融考生而言,英语不仅要过线,而且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让你更有竞争力。而英语拿高分的关键便在于英语阅读,英语阅读是英语的重中之重。正是因为阅读的优势我英语才拿到了76分的高分。英语的复习,我也是从三月份开始的,一直到四月份之前我除了背单词什么也没有做。因为对英语来说,单词是根本。背单词有很多方法,我当时就是一天背三次,不断循环往复。一天给自己200个单词的任务量,下一个200之前把前200个单词复习一遍,把没有记住的抄在本子上,在空隙时间背这些没有记住的。然后五天以后再把背过的单词过一遍,没有记住的继续抄在本子上。就这样循环下去,感觉效果还不错。四月以后,我就开始做阅读,用的是《150篇》,感觉阅读文章很难,开始做得时候,准确率也是惨不忍睹。这反倒让我在面对难懂的文章的时候锻炼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对于学弟学妹的忠告是,对于阅读训练不必追求准确率,只要你在练习这些阅读的时候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你的目的就达到了。在四月到暑假之前,我一直用阅读练习,自己感觉没有什么提升。
暑假期间也没有改变复习的习惯,这段时间主要还是背单词,做阅读。这段时间的最大作用就是保持了我复习英语的状态。
暑假之后进入九月份,我开始尝试做一些真题。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真是小心翼翼,生怕做完以后就没得做了。真题的感觉倒不错,感觉没有文章难,正确率也保持在75%左右。其实从开始做真题到考前半个月,自己做英语真题的方法也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九月到十一月这段时间,我都是把文章读完以后再做题。那时感觉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做对题。在此期间,我把07年以前的真题重复做了4遍。就在这4遍的过程中,我发现真题确实是有一些规律的,而且做多了,会有一种感觉。所以十一月份以后,我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做题,感觉花的时间太多。这段时间,我都是先看题目,然后到文章中去找答案,感觉这种方法速度更快,而且准确更高。07年到11年得真题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做的,效果很不错。最后在考场上,我也是用这种方法的。
关于作文,其实没有太多要说的,我和身边的同学一样,也是从十一月开始慢慢准备。我没十一月之后便随便找了本作文书开始准备。但我准备的方法和他们有些不同,我一般是自己先写,然后和范文进行对比,最后把两遍文章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文章去背。
(三)政治
政治应该是公共课里最不受重视的了,其实政治作为一门考试科目是十分荒谬的,但是为了考试还是得硬着上。今年考研我政治只拿到了71分,所以我的经验对大家也没有太大的帮助。但作为过来人,还是有几点需要提醒大家。
1、政治复习不宜太早。政治复习一般从九月以后开始就行了。暑期的时候最好报个班,尤其对于理科生来说,暑期的时候跟着老师把大纲串一遍还是很有用处的。串完之后一直到九月都不用再去碰政治,九月之后便可以慢慢着手复习了。六月份开始复习和九月份复习没有太大区别。
2、选择题决定你的分数。对于政治而言,想拿高分,选择题必须分数够高。因为政治考试而言,主观题的得分差别不大,而且在考试之前,各个考研机构的押题班基本都能预测到政治大题的范围。所以准备政治考试的时候,你把主要的时间花在选择题上,主观题只要在考试之前突击一下就行了。
三、专业课
对于经济类的考生而言,很大一部分学校的专业课都是西经。
专业课我选择的是华文考研,买了华文考研的全套专业课资料,按部就班的用这些资料作为重点进行复习,然后参考着教材查缺不漏。我一直都是跟着华文
考研专业课资料的重点进行复习的,从基础班到强化再到冲刺再到模拟,我感觉很充实,复习的也很充分。华文考研怎么样呢?我个人觉得华文考研的专业课资料还是相当不错的,能够考研成功,专业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学校指定的参考书之外,经济类的考生还要注意当年的一些经济热点问题。这些经济热点问题也是专业课出题的重点。在十一月下旬的时候我就开始总结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并以答案的形式总结在本子上。最后考试的时候,西经专业课的热点问题全被我压中。最后,对于专业课我想对学弟学妹说的是,一定要以指定教材为主。只要你把指定参考书掌握了,考试的时候一定没有问题的。
四、几点补充的(一)参考书
首先数学的话建议一本复习全书就足够了。对于数三的考生而言,你如果在复习完教材以后能把复习全书掌握90%以上,数学130以上绝对不是问题。像后来的什么《660题》、《400题》之类的对于考数三的同学来说作用不大。
其次便是英语。英语的复习以真题为主,而这一系列的真题之中属黄皮书最佳。去年的考研复习中,我们基本上人手一本。感觉黄皮书确实能给自己的应试能力带来更高的提升。真题之外,我做过阅读,感觉阅读更能提升阅读能力,当然也更打击信心。
政治的话,我没有觉得谁的参考书特别优秀,后来基本上就是拿着大纲背的。最后冲刺的时候基本上拿着海天的《28题》背的,感觉这些书对于最后的主观题还是很有作用的。
(二)复习心态
就我自己而言,整个考研过程中我心态一直都是很平稳的。我想这主要是得益于我学习的连续性。因为从考研开始后,我基本上能每天都去自习室学习,从来没有中断学习超过四天以上的。正是这种连续性让我能时刻以平常心态去面对学习,直到最后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同时在考研的时候我一直是独来独往的。很多的同学在准备考研的时候都会寻找研友,我觉得这种做法不是很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两个一块考研的话,一个人浪费的时间就肯定影响另一个人。不管是快乐还是烦恼都得两个花时间去承担,这样会特别影响学习的连续性。
五、结语
考研的路途注定是孤独寂寞的,只要坚持下来,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比其他多了一种领悟。记住,只有能忍受孤独和寂寞的人,才最终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