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底最美和声
海底“最美和声”
东阿县大李小学 六年级 刘德恒
地球上的71℅的面积被海洋占领着,它使我有着无数的神秘感,这些海水下面究竟蕴藏着什么“玄机”?这依然是一个谜,不过今天,我听到了一些秘密,听到了海底中最美“好声音”。
微风轻轻地吹着,凉丝丝的,我与老爸比太阳起的还早,我们到牛角店镇上的一座桥下去钓鱼。来到桥下,我们找准了位置,我们都静下心来专注地钓鱼。突然间,似乎有种美妙的声音注入了我的心田。
“海洋小镇”中,小鱼贝贝看见了许多食物--人们钓鱼用到的蚯蚓,这时,它狐疑不决,到底咬不咬呢?正当它准备咬的时候,小鲫鱼朵朵看此情景,急忙跑过来,喊到:“别咬,贝贝,那是人们抓咱们的工具,它们是别有用心,千万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诱惑。”贝贝停住了,问:“朵朵,真是你所说的那样吗?”朵朵瞪了它一眼,说:“当然是真的了,要不是我,你早就成了人间一道菜了。”贝贝不屑一顾地说:“哼,我可是‘马拉松’冠军,像我这么机灵、聪明、可爱的鱼还没有出世呢?即使是“陷井”我也会平安地跳回来的。”
朵朵的妈妈循声赶来,气冲冲喊到:“贝贝,我都是‘中华老字号’了,都有三条鱼尾纹了,‘实战’的经验当然比你多,你就听一句劝吧!”贝贝的脾气太犟了,怎么也不听,它把朵朵与妈妈骗走了,自己单独来享用这顿美餐。贝贝可真是不可理喻,朵朵不想让这变成悲剧,它带领伙伴们来救贝贝,但为时已晚。这一切,让“拍客”--‘章鱼摄影师’拍下来,贝贝一张嘴咬了下去,一阵巨痛,鱼钩把嘴扎透了,被人们钓了上来。这件事在“海底新闻发布会”上讲述了,录像也播放了,朵朵还做了女主播,从此大家都变聪明了。
海底居民齐心协力,在“海洋中心”立了一块警告牌,上面写着“远离透惑”四个大字,从此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今天,我听到了海洋中每位成员的心声,那是海底最美和声。(指导教师:李红玲)
单位:东阿县大李联校
邮编:252223
手机:***
第二篇:《和声》影评
姓名:夏靖
班级:11机制(2班)学号:2011509279
····
《和声》影评
这样一个故事,如果平凡地进行演绎,很容易流于形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合唱团已经多如牛毛,而每一个合唱团成功的背后都会有一个艰辛的故事。为了写出《和声》的特殊性,编剧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首先,影片并没有把组建合唱团的目的和意义放大到女囚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或者通过良好的狱中表现来给自己争取减刑的机会,而是缩小为满足女主人公贞慧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即:带儿子珉宇到监狱外面度过一天。贞慧组建合唱团的目的就是这么简单,而她的这个充满母爱的愿望很快就得到了狱友们和监狱管理方的支持,终于演化成一场温情流淌的大爱行动。其次,影片有意让这些女囚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贞慧是因为惨遭丈夫的毒打时奋起抗争,意外将丈夫摔倒在玻璃台上致死。宥美是因为惨遭继父的强暴时奋起反抗,意外将继父打死。原职业摔跤手延实是用夹子将他人意外弄死。文玉是因为无法忍受丈夫与情人的奸情而开车将他们撞死。而因为这些特殊经历,她们的亲人多多少少都与她们产生了一些隔阂。
韩国刑法规定,女犯人在监狱生产后,可在监狱育儿的时间为产后18个月。期满时必须将孩子送出监狱由其他人领养。贞慧所面对的恰恰是这样一种辛酸和无奈。影片一开始就是贞慧在监狱中生下珉宇的镜头。作为母亲,她经历了在狱中生子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时刻,同时又必须接受18个月后与儿子分离的命运。儿子生下之时,就是她与孩子分离倒计时时钟的敲响之日。而属于他们母子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半。可以设想,与爱子离别的钟声越来越近的时候,天底下的母亲会多么地寝食难安,又会多么地不顾一切。因此,当监狱看守所长承诺她如果将合唱团搞成功的话就可以与儿子到监狱外享受一天的自由生活的时候,这个唱歌没有天赋、一唱就能把儿子唱哭、根本不知合唱团如何组织的母亲,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组织狱中合唱团的艰难而快乐的路。
影片中的文玉是一个塑造得非常饱满的母亲形象。她在狱友中年龄最大,入狱时间最长,人生阅历最深,处事经验最丰富,时时处处都有长者风范。比如为小珉宇庆祝周岁生日的时候,小珉宇抓周居然抓了一副手铐,让大家始料未及目瞪口呆,是文玉首先打破尴尬,笑着说珉宇以后会做大法官,从而让大家对珉宇的未来又充满了期望。在监狱管理者方科长气愤地撕碎大家为珉宇庆祝周岁生日所拍的合影照片之后,又是文玉通过向贞慧分析方科长的没生过孩子的嫉妒心理,巧妙地化解了贞慧的心理阴影。新狱友进来之后,还是文玉委婉地劝说老狱友们手下留情,给孩子留下好的榜样。宥美与贞慧发生争执并自己撞墙受伤回到牢房后,不懂事的小珉宇跑过去抱住她的头,大家都生怕这个对孩子有偏见的姑娘会采取不良的行动,而文玉却对宥美大声喊:珉宇是看你头疼帮你吹吹的!从而缓解了紧张的气氛。珉宇不习惯听妈妈的歌声而哭闹不止的时候,又是文玉主动站出来,抱过珉宇,为他哼唱甜美的歌曲让孩子进入梦乡。在看望因与其他女囚大打出手而受伤的宥美时,是文玉十分理解宥美并对贞慧说出的“自己也无法原谅
自己,一天天地活着就象在受刑”的话,击中了宥美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她潸然泪下。是她将宥美当成自己女儿看待的一系列举动,融化了积压在宥美心中的冰雪。还是她,在珉宇离开后贞慧无法承受那种巨大的失落与空洞的时候,告诉贞慧坦然面对,“只有自己笑了孩子才会笑,该相见的人总会在某一时刻再相见”,从而让贞慧重燃生的希望。然而她的女儿贤珠却并不理解她的做法,始终对她非常冷漠,甚至当着她的面说出“让你象在地狱一样活着”的话。狱友们都经常有亲友的信件或包裹传递进来,只有文玉总是得不到女儿的关爱。她给女儿写了无数封信却都如泥牛入海,她打电话给女儿却被女儿生硬地挂断。她在安慰这个体贴那个的同时,自己却不得不忍受着亲人不亲的巨大伤痛,直到最后才与女儿和解。
影片很好地使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来揭示影片所要表达的人间真爱的主题。从横向来看,有冷漠严肃的方科长与热情似火的狱警孔娜英、温情大度的所长之间的对比,有个性不同、经历不同的狱友之间的对比,有大权在握的警察与寄人篱下的囚犯之间的对比,有天真无邪的孩子珉宇与心事重重的母亲贞慧的对比,有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对比,也有角色换位的对比。比如文玉与宥美,前者是母亲,后者是女儿,前者是监狱外的女儿不肯与监狱内的母亲沟通,后者则是监狱外的母亲得不到监狱内的女儿的原谅。从纵向来看,有珉宇在监狱中与母亲朝夕相处但数年后却对生身母亲视而不见的对比,有宥美入狱时挖苦贞慧在狱中生子但此后却因为其他女囚推倒珉宇而奋起与对方大打出手的对比,有文玉先是不肯参加合唱团后又认真对待指挥工作的对比,有合唱团成立之初的毫无章法经常争吵打骂与此后亲密无间如同一家人并走出监狱大门参加全国女子合唱大赛的对比,有贞慧起初一唱歌孩子就哭与此后能把哭闹的孩子唱到熟睡的对比,有宥美入狱时谁都不理与后来引吭高歌的对比,有贞慧与宥美在狱中曾经因为生孩子一事而发生过激烈的争执与此后宥美主动教贞慧唱歌的对比,有方科长开始时对合唱团的不支持不理解与结束时对她们的演出微笑着给予掌声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很好地完成了情节的铺垫,也让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记。
哀莫大于心死。然而这些女囚却在文玉的影响下抱持了“既然已经这样了,何不笑着活下去”的乐观理念并实现了人生的转变。贞慧在忙忙碌碌中没有悲哀,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文玉在走向刑场的时刻没有悲哀,因为她得到了亲人的谅解。其他女囚们没有悲哀,同样也是因为她们让自己的亲人们看到了自己良好的表现。当合唱团的女囚们敞开心扉投入地演唱的时候,她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作为囚犯的特殊身份,将等待着自己的死亡或者漫长的刑期抛在了脑后。在那一刻,她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看什么样的合唱演出我们会掉泪?听怎样的合唱才能打动我们的心扉?电影《和
声》把最高潮的部分放在了全国女子合唱大赛上。在经历了刻苦的训练、漫长的等待和因观众丢失珠宝而遭怀疑被搜身之后,光彩照人的女囚合唱团还是在最后时刻登上了舞台。在这些囚犯看到台下坐着的自己亲人的那一刹那,在这些囚犯的亲人看到台上站着的那些注定还要回到牢房甚至走向刑场却依然投入地演唱着、指挥着的亲人囚犯的时刻,有谁能忍得住奔涌而出的泪水?
在那一刻,我们不仅听到了台上传来的美妙和声,更感受到了台上台下由亲情组合成的美妙和声。它们已经脱离了艺术的窠臼,实现了人生境界真善美的大跨越。
感谢《和声》,它让我们明白母爱的伟大,明白亲情和友情的珍贵;它让我们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泯灭内心的梦想与希望之火!
第三篇:和声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和声学》是音乐学系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声部写作技术与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高级和声》、《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和声学基本理论,能够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并为编写歌曲伴奏、小型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作曲理论技术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教学以集体授课为主,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演题示范、作业讲评以及实例分析、弹听作品等,并且,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运用教学课件,充分掌握基础知识。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自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上课两学时,共计72课时。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不少于3次,占总成绩的10%,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教学内容
第一篇:和声学概论、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第一章
绪 论(2课时)[教学要求]
1、和声、和声学概念
2、和弦类型及名称,原位与转位和弦
3、和弦外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和弦
1、掌握和区别和声、和声学、和音、和弦的概念。
2、熟知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的类型、名称以及各音的名称,会熟练分析作品中各类和弦。第二节
和弦外音
1、熟练区分四种和弦外音:延留音、辅助音、经过音、先现音。
2、掌握复调结构、旋律结构基本要点。
第二章 三和弦、四部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
1、四部和声
2、三和弦的重复音、旋律位置及其两种排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三和弦
1、了解四部和声
2、熟记三和弦重复音
3、明白什么是三和弦的旋律位置 第二节
三和弦的排列法
1、熟练掌握密集排列法与开放排列法
2、理解声部交叉
第三章 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2课时)[教学要求]
1、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
2、和声进行公式与名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
1、明确调式功能、功能性概念
2、熟记自然大小调中和弦标记 第二节
和声进行
1、熟知和声进行公式与进行名称
2、分析作品中T、S、D和弦连接
第四章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2课时)[教学要求]
1、各声部的进行
2、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部进行
1、区分平稳与跳进进行
2、掌握声部进行的三种方向:同向、反向、斜向 第二节
三和弦的连接法
1、熟练应用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
2、学会分析谱例
第五章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 正确运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配和声实践指示
学会准确地、有步骤地为旋律配和声 第二节
配和声举例分析
1、熟练掌握为旋律配和声的方法
2、准确分析谱例
第六章 和弦的转换(2课时)[教学要求] 和弦转换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和弦转换的方法
了解并掌握和弦转换的方法 第二节
和弦转换实践指示
掌握和弦转换的用法
第七章 为低音配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
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及和弦转换在为低音配和声时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和弦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和弦转换的应用
熟知三种方法的应用 第二节
实践指示
熟练应用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及和弦转换为低音配和声
第八章 三音跳进(2课时)[教学要求] 三音跳进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高音部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
熟练掌握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高音部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第二节
习题分析与课堂演示
熟记声部进行规律、掌握三音跳进。
第九章 终止、乐段、乐句(2课时)[教学要求]
1、了解终止、乐段、乐句的概念
2、终止的基本类型及其他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乐段、乐句、终止的基本类型
1、理解乐段、乐句的概念
2、区别终止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终止的其他形式
1、区分终止的完满与不完满的形式
2、通过习题加深对终止类型的理解
第十章 终止四六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1、终止四六和弦的定义、标记、功能性
2、终止四六和弦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终止四六和弦的定义、标记
1、了解K64的定义、标记、功能性
2、K64声部进行 第二节
K64 应用
1、熟知K64的预备、转换
2、习题演示、例题分析
第二篇:正三和弦的六和弦、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 第十一章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1、六和弦的定义、标记、重复音及排列法
2、六和弦与三和弦的连接
3、六和弦的和弦转换
4、声部进行中的平行八度、平行一度与平行五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六和弦的定义、标记与连接
1、熟知六和弦的定义、标记及排列法
2、熟练掌握六和弦与三和弦的连接规律 第二节
六和弦的和弦转换及重复三音
1、熟知六和弦的和弦转换
2、了解六和弦在何种情况下可重复三音
第十二章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2课时)[教学要求]
1、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出现的跳进类型
2、隐伏五度与隐伏八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根音与五音的跳进、混合跳进
1、学会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根音与根音、五音与五音以及双重跳进
2、掌握混合跳进
第二节
隐伏五度、隐伏八度
1、正确识别隐伏五度、隐伏八度
2、分析例题,多做习题
第十三章 两个六和弦的连接(2课时)[教学要求]
1、四、五度关系的六和弦连接
2、二度关系的六和弦连接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四、五度关系的六和弦连接
熟练掌握四、五度关系六和弦连接时的规律 第二节
二度关系的六和弦连接
1、熟练掌握二度关系六和弦连接时声部进行的特点。
2、熟知小调中二度关系六和弦连接时声部进行的特点。
第十四章 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1、经过的属四六和弦与主四六和弦的用法
2、辅助的属四六和弦与主四六和弦的用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过的四六和弦
熟悉经过的属四六和弦与主四六和弦的用法 第二节
辅助的四六和弦
熟悉辅助的属四六和弦与主四六和弦的用法
第十五章 总复习
(一)(2课时)[教学要求]
1、复习三和弦的连接
2、复习和弦转换及三音跳进
3、复习终止的四六和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习三和弦连接
1、通过四部和声写作习题和和声分析习题巩固所学三和弦连接知识
2、通过键盘和声练习,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第二节
复习和弦转换、三音跳进、终止的四六和弦
1、加深对和弦转换、三音跳进的理解
2、正确应用终止的四六和弦 [考核要求] 对本章复习内容全部要熟练掌握并且会正确应用。
第十六章 总复习
(二)(2课时)[教学要求]
1、复习三和弦与六和弦的连接
2、复习两个六和弦的连接
3、复习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习三和弦与六和弦的连接
1、反复大量地做习题,分析和声范例,加深对所学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内容的理解。
2、熟练运用各种跳进。
第二节
复习两个六和弦的连接、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
1、熟练掌握并运用六和弦
2、正确运用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
第三篇:属七和弦及其转位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第十七章 原位的属七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1、属七和弦的定义、标记、功能性
2、属七和弦的预备、解决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属七和弦的定义、标记及预备
1、了解属七和弦的定义、标记、排列法、功能性
2、了解属七和弦的预备
第二节
属七和弦的解决及应用
1、学会属七和弦的解决
2、把握属七和弦的应用
第十八章 属七和弦的转位(2课时)[教学要求]
1、属七和弦的转位和弦名称及标记
2、属七和弦的转位和弦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属七和弦的转位和弦标记及其解决
1、熟悉属七和弦的转位和弦标记
2、掌握属七和弦的转位和弦的解决 第二节
属七和弦的转位和弦的应用
1、理解转位和弦的应用
2、明白转位和弦的转换形式
第十九章 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的跳进(2课时)[教学要求]
1、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的不同类型的跳进
2、结束终止中的反行八度和平行八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的跳进
区别掌握不同类型的跳进
第二节
结束终止中的反行八度和平行八度
了解结束终止中的反行八度和平行八度。
第四篇:副三和弦和其它各级七和弦
第二十章 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2课时)[教学要求]
1、主功能组的特点
2、副三和弦的特点
3、完全功能体系的进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主功能组和副三和弦的特点
了解主功能组、副三和弦及主要的七和弦的特点 第二节
完全功能体系的进行 熟知完全功能体系的进行
第二十一章 II级六和弦与三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1、II级六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2、大调II级六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II级六和弦
领会II级六和弦的重要性,掌握其连接与应用。第二节
大调II级原位三和弦
掌握大调中II级原位三和弦的应用
第二十二章 和声大调(2课时)[教学要求]
1、和声大调中的声部进行
2、对斜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和声大调中的声部进行
了解在和声大调中的声部进行情况 第二节
对斜关系
了解在和声结构内部禁止对斜关系
第二十三章 VI级三和弦(TSVI)、阻碍终止、扩展乐段的方法(2课时)
[教学要求]
1、VI级三和弦的应用
2、阻碍终止及扩展乐段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VI级三和弦的应用
熟练掌握VI级三和弦的应用
第二节
阻碍终止及扩展乐段的方法
了解阻碍终止及扩展乐段的方法
第二十四章 下属七和弦(SII7)(2课时)[教学要求]
1、下属七和弦的定义、标记及功能性
2、下属七和弦的准备、解决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下属七和弦的标记和准备
1、了解下属七和弦的定义、标记、排列法及功能性
2、了解下属七和弦的准备
第二节
下属七和弦的解决和应用
1、掌握下属七和弦的解决
2、熟练把握下属七和弦的应用
第二十五章 导七和弦 DVII7(2课时)[教学要求]
1、导七和弦的定义、标记、排列法及功能性
2、导七和弦的准备、解决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导七和弦的定义及准备
理解导七和弦的定义、标记、排列法及功能性 熟知导七和弦的预备
第二节
导七和弦的解决及应用
1、领会导七和弦的解决
2、熟练掌握导七和弦的应用
第五篇:属九和弦和其它和弦
第二十六章 属九和弦 D9(2课时)[教学要求]
1、属九和弦的定义、标记、排列法及功能性
2、属九和弦的准备、解决及应用
3、下属九和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属九和弦的定义、标记、排列法、功能性及准备
1、熟知属九和弦的定义、标记、排列法及功能性
2、学会属九和弦的准备
第二节
属九和弦的解决及应用、下属九和弦
1、领会属九和弦的解决
2、熟练运用属九和弦的应用
3、了解下属九和弦的用法
第二十七章 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1、VII级减三和弦的六和弦
2、大调III级三和弦
3、加六音的属和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VII级减三和弦的六和弦
熟知VII级减三和弦的六和弦 第二节 大调III级三和弦 深刻领会大调III级三和弦 第三节 加六音的属和弦
熟知加六音的属和弦及其用法
第四节 复习VII级减三和弦的六和弦、大调III级三和弦以及加六音的属和弦。
第二十八章 自然(调内)模进和副七和弦(模进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1、和声模进
2、三和弦与七和弦的模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和声模进
熟悉和声模进类型
第二节
三和弦与七和弦的模进
了解模进类型与模进进行
第六篇:重属和弦、转调及民族调式
第二十九章 终止中的重属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1、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的定义、标记及功能性
2、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的准备、解决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的标记和预备
1、了解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的定义、标记、排列法及功能性
2、了解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的预备
第二节 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的解决和应用
1、掌握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的解决
2、熟练把握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的应用
第三十章 结构内的重属和弦(2课时)[教学要求] 结构内的重属和弦的预备、进行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结构内的重属和弦的预备和进行
熟知结构内的重属和弦的预备和进行 第二节 结构内的重属和弦的应用
熟练运用结构内的重属和弦
第三十一章 重属和弦中的变音(2课时)[教学要点] 含增六度的重属和弦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变DD组和弦的准备
了解变DD组和弦的准备 第二节 变DD组和弦的解决
了解变DD组和弦的解决
第三十二章 离调、半音体系(2课时)[教学要求]
1、离调
2、半音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离调
掌握离调的手段 第二节
半音体系 熟悉半音体系
第三十三章 半音模进(2课时)[教学要求] 半音模进的用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半音模进的用法
了解半音模进的用法 第二节
实践指导
通过大量习题及谱例分析加深印象
第三十四章 转调(2课时)[教学要求]近关系调转调中的和弦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转调的意义及近关系调
熟知转调的意义及近关系调 第二节
转调中的和弦
了解转调中的和弦
第三十五章 到一级关系调的转调(2课时)[教学要求] 到一级关系调转调的四个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向属功能组各调的转调
熟悉向属功能组各调的转调时的和声进行 第二节
到下属功能组各调的转调
熟悉到下属功能组各调的转调时的和声进行
第三十六章 总复习(2课时)[教学要求] 复习重属和弦、离调及转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习重属和弦
第二节
复习离调 第三节
复习转调
参考书目
1、杨通八:《初级和声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6第一版
2、桑桐:《和声的理论与应用》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2年11月第一版
3、桑桐:《和声学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
4、黄虎威:《和声写作基本知识》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10第二版
5、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8月第一版
第四篇:和声学习总结
和声学习总结
一、和声学
大学四年,对斯波索宾等人的《和声学教程》进行了学习,这本教材主要是针理论作曲的学生来对多声部音乐构成规律和写作技巧的学习。由于本人学习进度缓慢,只对其上册进行了学习,并没有整体的系统的学完这本教程。我认为和声学是一门研究和弦纵向结构和横向进行的和弦与和弦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内容还包括多声部音乐纵向组织的构成规律和写作技巧的知识。和声作为多生音乐发展史中的技术现象,有其自身发展和於变的轨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和声,在和声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组织方式上都表现各自的特征。
和声学作为音乐专业基础课程,我国从20世纪初就引入高等音乐学院的教学中,一般只有大学生才能接触到和声,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和声教学”和“公共和声教学”,专业和声教学主要对象是理论作曲专业学生,而公共和声教学对象非常广泛,包括西洋管弦乐器、民族乐器、钢琴专业、声乐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学等专业的学生。在音乐中,和声有表现作用和音高组织作用,亦可称“表现功能”与“结构功能”。和声的表现功能,一般是指和声丰富音响的作用和协同其他音乐手段共同塑造音乐形象作用。和声作为一种音响,会由于与和弦的结构原则、音高成分、排列法、织体形式、节奏的长短、和弦关系、音色的配置等因素的不同,在人的听觉中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谐的、刺耳的、明朗的、暗淡的、清晰地、滞重的、丰满的、单薄的、阳刚的、柔和的等等,作曲家门正是应用和声的这种音响属性来加强音乐的表现。在音乐文献中,和声表达特定情感或刻画音乐形象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其主导作用的篇章,也是不胜枚举的。但必须说明的是:任何和声语言的表现意义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和声构成都具有直接的、确定的表现意义。因此,无论分析别人的作品还是自己创作,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绝不可以公式化、概念化地随心演绎。和声的结构功能,是指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的印象组织作用,建立或瓦解调性的作用,以及发展或终止音乐结构的作用。即和声既可以建立调性,也可以否定调性。
在学习专业的和声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和声?和声习题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非专业的同学们更是对和声的学习有很多的怀疑,我们学习器乐,声乐的,我们学这个有什么用?对我们的专业有什么帮助?其实作曲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和声教学的唯一目的,和声教学是多元化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和声的目的是不同的,对于表演类,声乐类,器乐类的学生来说,和声主要是他们掌握的一门常识,学习和声对他们来说是加强作品调性布局和风格把握,以便他们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更好的演唱或演奏出作品。对于和声相关专业的来说,学习和声主要是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而只有作曲相关专业,是把和声作为一种技法研究来对待的。我觉得我的整个大学里对于和声的学习,是在专业和声,和非专业和声学习上进行的,还没有进行到作曲的行列。
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每章的习题都设计得可以强调地、大量地运用本章内容,而到下一章时前面已经学过的技术则以正常的频率出现,使学习者既得以充分练习新知识,又能得到对一般和声经典性运用的正常概念,而且习题中决不出现在已学过的技术中还无法解决的困难,使作为教材所应该具备的“循序渐进”原则得以严格体现。但是,《教程》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有的习题难度经常超出了本章内容,学习者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则必然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云”,硬着头皮去分析的话常常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错误,在做题中我会本能地认为,既然是本章的习题自然应该运用已学到的技术能够全面解决分析问题。其实可以用简便的方法来弥补这个问题,即在应符合本章和之前已经应该掌握的内容要求的部分在谱例中用方括号注明,同时这个谱例也可以用在之后其他篇章中,不必重新列出,也得以节省篇幅。
和声学习为创作、为表演还是为研究是有不同目标的。为了创作的目的,必须和主要学习和声写作,也要学习和声分析;为了表演的目的,主要或只需学习和声分析;为了研究的目的,应该学习基本的(初级)和声写作,主要学习和声分析,而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再处理和声学习的深度,学和声是为了和声写作还是为了和声分析,是技术理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和声分析
和声分析是指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处理方法,是掌握和声实际知识与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将和声理论知识、写作练习与作品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了解和弦与乐曲结构、内容表现等的关系,并有助于逐步掌握各时期的和声发展概况与各流派、各作家的和声风格特点。它是和声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乐曲分析的一项内容。和声分析面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对于不同的学习目标也有不同的侧重。对于作曲来说,为了“有助于建立和巩固与具体的音乐创作的直接联系”,可以从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声分析入手,接触和声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解决许多只靠做和声作业不能奏效的问题;对于学习作曲技术理论,尤其是和声学方向的,和声分析当然就是他的主课了;对于作曲以外的专业,和声分析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它来掌握作品的风格;对于音乐学研究的理论探讨——除了作曲技术理论之外,和声历史和风格研究是确定音乐作品的历史地位的主要依据之一,只要面对作品,准确的和声分析就是音乐学分析所必须跨越的基础。“理论永远不应该走在创造之前”。音乐分析是从理论上认识音乐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单声部时期、多声部发展还是20世纪音乐中,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无论是音乐作品的哪个结构组成部分还是音乐作品的整体,和声分析是我们面对音乐创作做出分析的第一步。从19世纪初开始的西方的和声教学,从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的和声教学,始终都在功能和声分析的领域中活力充沛地前行;我们对和声分析教学的紧要性和教学原则的认识,来自于对多年的和声教学及其应用效果的分析,有关和声分析的研究和教学也必然应该和可以继续。和声分析是音乐分析的基础。我们听一部交响曲,其体念必要从前面的乐章开始才能找到结局,和声
分析就是音乐分析的第一乐章,因为从它开始我们才能把认识持续直到最后的终乐章,才能最后听懂整部交响曲。和声分析包含:
①说明和声材料,包括调性、调式、和弦、和弦位置、声部进行、和弦外音等。②说明乐曲的结构并分析和声与乐曲结构的关系;指出和声进行的逻辑、支柱和弦、和声的组合与和声节奏等;各个收束式的相互关系;调性发展的布局;构成高潮的方法等。
③联系时代、流派与作家本人的风格特点,说明该作品中的和声写作特点。和声分析的方法有:
①听辨分析。在聆听弹奏后,对乐曲的和声处理作大体的说明。
②口头分析。根据乐谱,口头作概要的分析。
③书面分析。对乐曲的和声作细致的叙述,包括标出每一和弦的级数、位置与功能,以及各项和声分析的要求,这是和声分析的主要方法。
和声分析时需要作和弦标记,和弦标记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类:对于作曲家、作曲技术理论者甚至智慧人才的培养,和声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一门写作技术。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并辅以大量的实例训练。和声分析一般由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和省材料的识别。和声材料包括音程、和弦、外音、调式、调性以及它们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和声节奏与织体等方面的内容。音乐生活中,人们日常大量接触得多声部音乐,大都是18世纪以来的调性音乐作品,各种层次的音乐分析首先面对这个领域。也就是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至少要能够识别从巴赫到瓦格纳作品中的和声材料,准确半段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等等。这一层次是最基础的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和声语义分析。对和声语义的解读往往需要结合音乐的整体分析进行,对于大多学生应在音乐作品分析之前进行学习。
第三个层次和声技法特征及风格理解。这需要在音乐发展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对特定的和声现象进行技术和人文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在激发的训练与风格的把握两者做到平衡
音乐理论并不是指导我们在将来应该怎样写作乐曲,而是告诉我们过去的作曲家是怎样写作乐曲的。作为作曲技术理论之一的和声分析,它的实践意义就在于能让我们得以认识过去的音乐家是怎样写作多声部音乐的。这一学科之所以要紧,是因为和声是构成多声部西方音乐的最重要的要素;而对中国的学习者之所以尤为要紧,是因为西方音乐本来就是与我们大相径庭的、并不熟悉的域外文化,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以单声部为特点的,要了解西方多声部音乐,必须首先掌握和声分析的知识和能力才有可能。和声是西方传统音乐的主干架构,无论单声部还是多声部,无论旋律还是伴奏,无论声乐还是器乐,无论室内乐还是交响乐,无论复调、配器还是曲式,都有必要用勋伯格的《和声的结构功能》,西方传统音乐作品总是从调性的陈述开始,以和声的复杂化展开,到中心音的肯定结束,和
声的框架就是西方多声部音乐的根基。作为一个学科,和声分析也就成了西方音乐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和声写作
第五篇:基础和声教案
第二十章
重属和弦
(一)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重属和弦的构成、结构、预备、解决等知识,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运用重属和弦,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重属和弦。
教学重点:重属和弦的结构、预备、解决等知识。
教学难点: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运用重属和弦,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重属和弦。教学方法与媒介:讲解法、示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在乐曲中,为了展开乐思,丰富表现手段,增加新的音乐语汇及和声材料,常常会越出调式自然音的范围,引进变化音和包含变化音的和弦,其中首先使用的就是包含升高调式Ⅳ级音的“重属和弦”。
一、重属和弦的构成:
所谓“重属和弦”,就是属和弦的属功能组和弦,即在属和弦的下方四度(或上方五度)音上,构成的“临时属和弦”。或在属和弦的下方小二度音上,构成的“临时导和弦”。对主音中心来说则是间接的、两重关系的属和弦。
二、其功能标记为:DD、DD7、DDⅦ、DDⅦ7„„
三、重属功能组和弦:
C:
D
DD DD7
DD9 DⅦ
DⅦ7
DⅦ7
DD713
四、重属和弦的结构:
DD:大三
DD7:大小七
DDⅦ:减三
DDⅦ7:减小七或减减七
重属和弦不论在大调或小调,均以大调属和弦——大三和弦结构为基础,其三音是富于倾向性的临时导音,常常有临时的变音记号。
重属和弦在调式的Ⅱ级和弦上构成。在大调中把Ⅱ7和弦的三音升高即可,在小调中,除升高和弦的三音外,还须升高它的五音。
重导和弦不论在大调或小调,均以大调导和弦——减三和弦结构为基础,其根音是富于倾向性的临时导音,常常有临时的变音记号。
重导和弦在调式的#Ⅳ级音上构成。
小调DD组的和弦与同名大凋中相应的和弦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只有一些例外,在大调中,九和弦可能是大九和弦也可能是小九和弦,而在小调中则只有小九和弦。导七和弦在大调中可以是减七和弦也可以是半减七和弦,而在小调中则只有减七和弦。
五、重属和弦的作用:
由于习惯于一定的终止型的进行,因此在下属和弦之后,听
觉总是期待着象一般情况那样出现属和弦,T—S—D—T。
如果在下属和弦之后用重属和弦,由于新的倾向性出现,使得属和弦由可能出现变成了必须出现,因为DD和弦要求解决到属和弦(当作自己的主和弦),T—S—DD—D—T。
六、重属和弦的预备:
1、放在下属和声(S,Sll,Sll 7)之后:
下属和声(S,Sll,Sll 7)之后的任何DD和弦都用S的根音(或Sll,Sll 7的三音)作半音进行到DD的导音(升Ⅳ级),从而引入各种DD和弦。
由于终止的下属和弦典型的做法是将S的根音放在低音部,因此这种半音的进行也主要出现在低音部,在高音部和中音部的比较少。
如果在下属和声中重复了根音(或SⅡ的三音,这实际上是相同的),为了避免出现对斜关系,应采用以下方法:Ⅳ级在一个声部中作半音上行的同时,另一个重复该音的声部作全音下行(形成减和弦DDⅦ7)或半音下行(形成半减DDⅦ7)。
2、放在T或TSⅥ之后: 用同音保持及平稳的和声连接法。
七、重属和弦的解决:
1、DD——D: 重属和弦的自然倾向是进行到属和弦。和弦连接以及不协和音解决的声部进行,仿照属和弦—主和弦的原则处理。即:重属中升高的Ⅳ级音进行到属和弦的根音,重属和弦的七音解决到属和弦的三音。
2、DD—K46—D 终止的四六和弦在十八和十九世纪外国音乐的古典终止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种DD经过K2到D的进行无论是在结束的终止还是在半终止中都是最常见的。
这时在DD和弦的低音部虚该用围绕K46低音的两个音中的一个,也就是音阶的#Ⅳ级或Ⅵ级。DD的导音(#Ⅳ)按自己的倾向性解决,也就是作小二度上行,共同音保持不动。
注意:大调中的重导(减七)进行到K46时为了顺应声部的倾向,常用等音的写法:用#六音代替b七音。
作业:P259 1、2
第二十一章
重属和弦
(二)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重属和弦的构成、结构、预备、解决等知识,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运用重属和弦,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重属和弦。
教学重点:重属和弦的结构、预备、解决等知识。
教学难点: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运用重属和弦,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重属和弦。教学方法与媒介:讲解法、示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用于终止处的重属和弦:
1、经常是用下属和弦作准备。
2、几乎只采用那些能保证通过平稳进行、使D的根音保持在低音部的和弦形式。
二、用于结构的内部的重属和弦:
1.主要用在主和声(T或TSⅥ)之后,也可用下属和弦作准备,用在D或D 6之后的较少。
2.DD解决到D和T 46(经过的)在结构内部则可以用DD的任何一种转位形式,因为解决到D时,D可用转位。就象各种DD和弦解决到终止的K46和弦一样,它也可以在同样的声部进行条件下,解决到经过的四六和弦(T46)。在四六和弦之后可以用另一种转位形式的DD或其他和声。
3、DD到D组不协和弦的进行
任何一个DD和弦都可以进行到属和声组的某一个不协和弦,如:D7、DⅦ
7、有时还有D9。
作这种进行时,DD的导音(#Ⅳ)下行半音到D7的七音或DⅦ7的五音,也就是与其倾向性作相反的进行。
和弦的七音作正常的级进下行,共同音保持不动(和声连接法)。这种进行也用在终止中。
当由DD56和DDⅦ7(注意,这两个和弦的低音都是DD中的导音)进行到原位的属七和弦(D 7)时,有时会出现对斜关系。在这种进行中,由于到D 7的倾向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这种对斜关系不大显著。这种进行是由于想使终止结求得更为完满有力,因而在终止中使用了原位的D 7所造成的。
4、DD到S组不协和弦的进行:
DD有时通过使三音与五音(DDⅦ的根音与三音)作半音下行的办法进入相应的小调或和声大调的sⅡ7。
在大调中,这时一般是进入和声大调的下属组(经常是SⅡ7,有时是S),这比进入自然大调时会有更多的半音进行。在下属之后接各种形式的D或在有变格性质的进行中进入主和弦(参见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最后几小节和巴拉基列夫的浪漫曲《梦》的结尾)。
三、重属和弦中的变音:
1、变音:用半音来加强在调式中已经存在的全音的旋律的倾向性,叫做变音。变音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改变和弦的功能属性(象半音变化所做的那样),也不超越原调范围。
2、标记:变音的标记是用一个数字表示和弦中哪一个音(五音、三音还是根音)要进行变化,并在这个数字前面加上升号或降号。这个标记写在原来的和弦标记的左边。如:#D7即升高五音的属七和弦,bDⅦ34即降低三音的导三四和弦。
3、变DD组和弦:
在变音重属和弦组中有一些和弦含有增六度,因此,整个变DD组和弦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含增六度的重属和弦组。
这个增六度是在小调或和声大调的Ⅵ级与升高了的Ⅳ级(DD的导音)之间形成的:
C小调
C大调
在创作实践中,这些和弦主要只用上面列出的这些转位,也就是增六度的低音总要放在低音部。
4、DD变音和弦的准备:
变音重属和弦以上三和弦、丰三和弦的转位或S组和弦作预备。一般来说,下属组和弦应将Ⅵ级或降Ⅵ级放在低音部,这样含增六度的DD和弦才能形成它应有的典型形式:
自然的下属和弦把Ⅳ级放在低音部比较少见。因为这样变音DD和弦必然要形成这个Ⅳ级的半音上行(为了避免对斜关系),并形成不习惯的音响与形式(用减三度代替增六度):
有时在DD和弦的前面或后面使用属三和弦,这时DD起着辅助和弦的作用。DD的一般形式(即没有变音的形式)放在变音DD之前,同时让低音作半音进行,这也是完全正常的:
5、含增六度的DD解决到K46和经过的T46: 这组和弦的基本解决方法是,根据和弦位置的不同,增六度解决到八度,它的转位减三度则解决到八度或同度。其他声部作平稳进行,共同音必须保持不动:
所有这些DD和弦最常见的是解决到K46,倍增三四和弦与倍增五六和弦只有这一种解决办法。K46也可以用含六度的属和弦来代替。增六和弦、增三四和弦和增五六和弦还可以解决到属三和弦:
从例中可以看出,在DD增五六和弦解决到D时,形成了一个平行纯五度(这是由莫扎特开始使用的,因此也叫做莫扎特平行五度)。当它是出现在低音部与某一个内声部之间时,是允许的。要想避免这个五度,可以先把DD的增五六和弦变为增三四和弦或把变音DD和弦解决到含六度的属和弦(到变音D的较少见):
作业:P267
第二十二章
离调
副属和弦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副属和弦的构成、结构、预备、解决等知识,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运用副属和弦,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副属和弦。
教学重点:副属和弦的结构、预备、解决等知识。
教学难点: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运用副属和弦,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副属和弦。教学方法与媒介:讲解法、示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1.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
一个调性内,除主和弦以外的其他各级大、小三和弦,都可以得到它们各自的属和弦(包括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七一十三和弦与Ⅶ级的三和弦、七和弦等结构)、各自的下属和弦(包括Ⅳ级三和弦,II级三和弦、七和弦等结构)、或两者共同的支持,使这个和弦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临时主和弦的作用。而它们各自的属和弦与下属和弦,具有类似副调的属功能与下属功能意义,故称为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
2.离调。
应用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的和声进行后,得到加强的不是调内的主和弦而是其他各级和弦,形成一种暂时进入另一个调的现象,因而这种和声进行称之为“离调”。但实际上,所谓离调并没有真正离开原有的调,只是加强了调内其他各级和弦的作用。
在离调进行中,副属和弦或副下属和弦直接从属于它的临时主和弦,具有副属或副下的功能,但它又是原调某一级上含有变音的和弦;临时主和弦既是原调某一功能组的和弦,属于原调的功能体系,但它又为副属和弦或副下属和弦所支持而具有暂时的主和弦的作用,这种情况构成了离调的和声进行在调性功能上的双重性。但它们的功能意义还是有主、次之分,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主要是临时主和弦的副属或副下属的功能,而临时主和弦主要是原调的功能。
3、副属和弦的三个来源:
副属和弦的应用由于下列三种情况而产生。
(1)由于声部的半音进行而产生。
当和声作四度上行的进行时,声部中引用变音作半音进行,并且这个变音具有类似导音的作用时,即形成了副属和弦。如:
(2)由于强调和声的调性功能,属和弦到主和弦成为一种确定调性的典型和声进行,在和声处理中将这种和声进行扩展到调内其他各级和弦上去而形成了副属和弦。
(3)由于作品中调性发展的处理,应用到段落的内部,使段落的内部也具有某种调性发展的意义,丰富和声的效果,因而产生了离调与副属和弦。
以上三个方面是产生副属和弦的原因,我们也可以从这三方面来理解作品中副属和弦所起的作用与应用的情况。
4.变音体系。
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一般都含有变音,这就在原有的自然音调式体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变音体系。由于这些变音是在离调的运用中产生的,所以称之为离调性变音体系,以区别于在其他情况下形成的变音体系。
以自然音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为临时主和弦的副属和弦,有以下各级:
由于这些副属和弦的应用,为大调内引入了I级、Ⅱ级、Ⅳ级、V级升高半音与Ⅶ级降低半音的变音。小调内引入了Ⅲ级、Ⅳ级、Ⅵ级升高半音与Ⅱ级降低半音的变音,同时也引入了Ⅶ级自然音。下例是C大调和a小调内的变音体系(黑符头音):
这些变音的引入,扩充了一个调性范围内的调式音列。在这一变音体系内,升号音具有导音性质,降号音具有下属音(包括Ⅱ级音)性质。
5.大小调自然音体系的各级副属和弦的结构类型与标记。
副属和弦中包括了V级、Ⅶ级与Ⅲ级和弦。
这些副属和弦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其音响色彩、紧张度也不相同,因此在应用副属和弦时选择哪一种结构类型,需根据音响色彩的要求、声部进行的要求等方面加以考虑。常用的副属和弦有属七和弦与Ⅶ级七和弦的形式。在半终止处的副属和弦亦用三和弦的形式。
下例是C大调与a小调各级副属和弦的各种结构类型与标记方法图表:
6.副属和弦的处理方法。
1)和声进行
副属和弦直接支持它的临时主和弦,因此副属和弦最常用的和声进行是进入它的临时主和弦,构成属一主或属Ⅶ一主的进行。这是正格进行。
副属和弦的另一种进行是阻碍进行,如同属和弦进入Ⅵ级的和声进行一样,进入临时主和弦的Ⅵ级,而这个和弦则像临时主和弦一样,仍属于本调的功能与级数。
和声组合停顿在副属和弦,则构成半成进行,其后出现临时主和弦或者不出现临时主和弦都有可能。
以上三种进行:正格进行、阻碍进行与半成进行是副属和弦常用的和声进行方法。
2)声部进行
在应用副属和弦时,同样需要注意声部的平顺、流畅,避免对斜关系。变音的引入要自然,进入变音可以采取:(1)变化半音的级进;(2)自然音的级进;(3)跳进,须注意音程关系的自然、通顺,变音可发生在旋律声部,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声部。
副属和弦解决时,具有导音作用的音半音上行级进,七度音下行级进。
作业:P302 1、3
第二十三章
转调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转调的分类、方法等知识,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运用转调,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转调。
教学重点:转调的分类、方法、步骤等知识。教学难点:在四部和声写作中掌握转调的方法、步骤。教学方法与媒介:讲解法、示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转调的概念:
从一个调性转入到另一个调性的和声进行称转调。它是音乐作品中调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曲式的一种手段。
音乐作品中调性发展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
1、离调——这是在一个调性内部的局部的调性发展方式,它主要通过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的应用而造成和弦功能暂时的转换而构成,它处于结构内部,具有调性发展上的临时性、经过性与未完成性的特点。
2、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主音的音高不变,只改变调式结构,扩充调式音列,成为同一调性中心的不同调式色彩的对比变化。
以上两种是调性内部调式音列与和声的扩充,也是调性范围的扩充,而未转换调性。
3、转调——改变调性中心,转换和声的功能意义,含有新调的变音为特征的调性变化方式,并过结构的条件使新调性中心得到肯定。这是作品中调性发展的主要形式。
它与离调的差别,主要在于所处的结构地位而带来的新调性稳定程度上的差别。转凋发生于段落的结束部分或新段落的呈示部分,有完满的终止或明确的和声进行来确立或呈示新调性。而离调则如上所述,发生在结构内部,临时主和弦缺乏肯定的新调性中心的作用。
下例中既包含有离调,最后也有转调。在段落内部的都属于离调性质,最后转向A大调。处于段落的结束部位。除了结构部位的差别外,和声进行上完满与不完满的处理也是相互区别的因素之一,当然,这种区别并非是绝对的,但在应用时需要加以注意。
二、构成转调的条件:
转调是一种乐思发展上的艺术手段。因此,转调的构成、新调的建立要与乐思的发展相结合,是乐思发展自然地引出的结果,它常用于一个乐思的结束处或一个新的乐思的呈示处。
转调,不仪是一种和声上的手法,它的构成还要与节奏、曲式结构与旋律进行等条件相结合,才能形成一种完满的转调作用。
现将构成转调的条件归纳如下:
(1)在结构方面,新调的和声出现在重要的结构位置,例如段落的结束部分或新的段落的开始部分。
(2)在旋律方面表现出新调的旋律进行特性,或趋向停顿于新调的结束进行。旋律的落音与和声内含的变化对于转调有重要的意义。
(3)在和声方面要在削弱原调性的和声功能意义的过程中加强新调的和声功能作用,采用新凋的明确、肯定的终止式,或者直接以新调的、明确肯定的和声加以呈示。和声方面的作用是构成转调的重要条件。
上例从F大调转向C大调,新调处于段落的结束位置。自第二乐句开始处即转向新调,在段落结束处以完满的正格终止结束在新调。旋律也表现出鲜明的新调的特性。
以上三项条件的结合构成了转调,但新凋性的肯定程度与稳定程度还需要根据新调的时值长短与和声处理上的明确程度与新调出现时主题材料的重要性和结构位置的价值而有所区别。
三、转调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转调是音乐创作中和声处理上的一种重要手法,它在作品中可以具有下列作用:
1、通过转调,通过调性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音乐内容,塑造音乐形象。
2、通过转调,通过调性的发展避免和声的单调与静止作用,推动音乐的发展,构成乐曲发展的起伏与层次,形成乐曲各部分之问的对比与平衡。它是构成曲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曲式结构的不同部分要求在调性发展上的统一、变化与对比。
3、通过转调,通过调性的色彩变化与功能作用,可以使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具有丰富的色彩对比与动力作用。
四、调性的关系:
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如果有转调,就会包含有两个以上调性,而其中主要主题呈示的调性一般是支配整个作品的主要调性,其他的调性属于副调,从属于主要调性。主要调性与副调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副调之间的关系都属于调性的关系。调性的关系可以分远近关系、功能关系、音程关系等方面,而调性之间的远近关系是调性关系中的首要问题。
1、调性的远近关系
一个调性犹如一个家族,它包含有自然音体系的各级和弦,还包含有变音体系的各级和弦。而严格的自然音体系是一个调性的基本范围,变音体系是一个调性的扩展范围。一个调性以主和弦为代表,因此确定调性之间的远近关系首先是看新调的主和弦在原调中属于哪一种调式体系范围,凡新调的主和弦足原调自然音体系的各级大、小三和弦者,是近关系(然音体系关系)调。凡新调的主和弦是原调变音体系各级大、小三和弦者,是远关系(变音体系关系)调。
以C大调为原调的近关系调有:G大调、F大调、a小调、e小调、d小调。
以C大调为原调的远关系调有:
I
A大调、#f小调、E大调、#c小调;bA大调、f小调;bE大调、c小调;bB大调、g小调;D大调、b小调;bD大调、bb小调;B大调、#g小调;bG大调、be小调;#F大调、#d小调。
2、调性的功能关系
以主要调性为中心的各个调性(以主和弦为代表)之间,如同一个调性内以主和弦为中心的各级三和弦一样,具有各自的功能属性,构成调性的功能关系。
主要调性是主调,具有主功能,属于稳定的调性。
它的上方五度的调性,是属调,与属和弦具有相同的功能。
它的下方五度的调性,是下属调,与下属和弦具有相同的功能。
其他有中音调、下中音调、上主音调等。为了简化调性的功能属性的分类,可以将调性的功能属性总的分为三类:主功能调、属功能系统调与下属功能系统调。调性的功能属性是和弦属性的扩大,但是又有不同。和弦的功能属性是个别和弦本身的作用,而调性的功能属性则是以主和弦为代表,包括了整个调式和声体系的范围。并且,副调的主和弦由于它的卫星和弦的支持而具有相对稳定的功能,因此副调性的功能具有双重性,它既属于某一不稳定的功能,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功能。
了解调性的功能关系是有助于在作品中设计好调性布局与掌握调性之间对比作用的一个方面。
五、转调的方法。
从一个调性进入到另一个调性有各种方式与步骤,有时平顺地、逐渐地转入新的调性,有时则突然的改变调性,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转调方法。
转调的方法很多,总的原则是利用调性之间音的、旋律的与和声的各种联系的因素来作为调性转换中的媒介。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转调方法。
1、共同和弦转调:
这是利用两调之间共同的和弦作为媒介进行转调的方法。通过这些共同和弦向新调转化。
转化的方法有下述四种:
(1)一个调的自然音和弦等于另一个调的自然音和弦。
(2)一个调的自然音和弦等于另一个调的变音和弦。
(3)一个调的变音和弦等于另一个调的自然音和弦。
(4)一个调的变音和弦等于另一个调的变音和弦。
2、经过转调:
一个调性在转入新调的过程中经过其他调性,逐步转入新调。中间经过的调性常采用离调的方法处理。经过转调的作用,可以:(1)消除原调的印象;(2)调性的逐步转换;(3)增加调性的色彩变化;(4)适用于音乐发展过程较长的情况。
上例自C大调转向a小调的过程中经过了F大调、d小调,增加了调性色彩的变化。
3、等音转调:
这是通过和弦的等音写法与等音程的变化作为一种共同的因素而转入新调的方法,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共同和弦的转调法,只是需要有等音程的变化,因此单独作为一种转调的方法。下例第一小节第二个和弦:属七和弦通过等音变换为增六度和弦而由a小调转人B大调。
4、调性对置:
两个调性采取直接并置的方法,无转调的过渡部分,这种调性变化的方法常应用于两个不同段落之间,即一个段落结束在某调,而另一个段落直接在新调上出现,而无任何过渡的处理。
调性对置亦称“换调”。
例403第一乐句自降B大调转入D大调结束,而第二乐句开始直接在降B大调上再出现主题,构成两者之间的调性对置。
五、转调的方法与步骤:
近关系调的转调方法,目前采取在两调都是自然音和弦的共同和弦过渡的方法。
1、这种转调方法可分为四个步骤:(1)确立原调;(2)应用共同和弦;(3)引出转调和弦;(4)确立新调。
2、声部进行。
在转调过程中,声部进行特别是高音部与低音部的进行是保证转调过程平顺、流畅的重要因素。总的要求是旋律声部要自然地引出新凋。实际上,在旋律进行中也包含有上述和声上的转调步骤,它在进行中要逐步消除原来调中心音的作用,引出新调的特征音或引出对新调中心胡音支持作用较大的音,向新的调中心音运动。有时在旋律中并未出现新调的变音,仍为自然音,但中心音须有改变并结束在新的中心音上。
有时旋律声部采取共同音保持的方法进入新调,使转调过程中声部的旋律表层平静地过渡向新调。
作业:P31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