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汤德小学校袁定昌
邮编:654216电话:***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分为“实践与综合应用”和“总复习”两部分。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包括五个单元。
(一)数学与饮食
此单元包括“估计餐费”“餐厅大小”“购物策略”“包装的学问”“食品搭配”“烙饼”“堆放”“小松鼠餐厅的菜单”八个问题。涉及估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百分数、图形面积、组合、统计与概率等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与饮食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数学与健康
此单元包括“身高和体重”“脉搏”“营养配餐”“维生素与钙”“水”五个问题。涉及统计、四则运算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对生活中与健康相关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数学与生活空间
此单元包括“粉刷墙壁”“铺地砖”“密铺”“折叠”“方向与位置”“他在哪里”六个问题。涉及空间与图形(图形面积、拼接、空间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方向与位置)、四则运算、比例等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与生活空间相关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数学与交通
此单元包括“里程表”“平均速度”“旅游费用”“运行图”“有多远”五个问题。涉及认识与画图表、四则运算、平均数、图象、图形(尺规画圆和弧)、比例尺与计算、方程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对生活中与交通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看阶梯形表格和列车票价表,理解平均速度含义,认识各种图象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形语言的优点,会用尺规画圆和弧,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数学与体育
此单元包括“组队方案”“比赛场次”“联络方案”“起跑线”四个问题。涉及组合、图形(圆)、四则运算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体育比赛中的组队、比赛场次问题及其他相类似的组合问题。能熟练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与圆弧长计算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单元中各问题内容的基本结构为
并以“情境—问题—求解”模式,采用图表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内容。
(六)总复习
此单元内容是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好综合应用五个单元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编排的练习,增加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相关的练习,进一步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根据本册教材主要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各种专题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这一特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看情境、找信息
在专题学习中,由于情境基本上采用图、表、文字与数字构成一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呈现方式,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即已知什么,不妨把这一过程概括为“看情境、找信息”六个字。
案例1估计餐费(教科书第2页)
分析阅读账单,可以直接知道,淘气一家人吃了5种菜(菜名略),每一种炒菜及主食米饭的单价(单价略)。
上面案例中的情境主要是一张表(用餐的账单)。有的专题中所创设的情境要复杂一些,既有表、图,又有文字和数字。对于这类较复杂的情境,应引导学生先分别搞清各个表、图以及文字和数字给出的信息(条件),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各部分信息(条件)之间的关系。
案例2营养配餐(教科书第28页例1)
本专题情境中有两张表(一张是午餐菜谱,一张是食品营养成分含量表)、一个图(小明要的100克鱼香肉丝、100克青菜和50克米饭)及智慧老人关于
12岁儿童一顿午饭需要的营养含量的语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其中关键的部分是“小明一份午餐饭菜”“每100克食品营养成分的含量表”和一段“12岁儿童一顿午饭需要的营养含量”的语句。
案例3运行图(教科书第62页例1)
本专题情境是一幅长途汽车运行图,图中分别从甲站、乙站画了到达对方车站的射线,两条射线在某处相交。读图可以直接知道,1号车从甲站8:00出发,10:00到达乙站;2号车从乙站8:00出发,9:30到达甲站,途中两车相遇。
(二)看问题、找方法
在看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即关键概念),明确关键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情境中的已知条件,去多方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加以比较,找出最佳方法。
案例4估计餐费(教科书第2页)
问题中的关键词:估算。
探求方法:教材采用陈述的方式呈现了5种餐费估算方法。那么如何使用教材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呢?因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一定要坚持以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鼓励每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小组内,对各种方法加以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法。在学生探索求解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分析每一种方法的思路和优缺点,找出最佳的估算方法。
对估算来说,要清楚在什么地方去估值,用什么方法去“估”,而“估”之后的“算”,则要根据运算法则和算律求出准确值。
什么样的估算方法较佳?需要在简捷性(计算过程)和准确性(结果)之间取得平衡点。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既要好算又要比较准确。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餐费估计”,并不只限于教材呈现的几种估算方法,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其他的方法。通过各种估算方法的分析比较,可以从中概括出两种基本思路(策略):一种是先估后加,另一种是部分先加估后再加。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由于采用的估算方法不同,所以同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惟一,只要合理便可。
考虑到课时和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探索用多种方法估算,又要把握好度。不宜在课堂上就一个问题无限制地让学生探索多种估算方法。(可鼓励感兴趣的学生课下探究)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册教材中的有些专题是1~5年级教材中曾经出现过的,如“折叠”“方向和位置”等,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从事这些专题的问题解决活动外,还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希望教师与时俱进,发挥创造性,充分利用和挖掘本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尤其是结合当时或当地的新资源开拓教材,丰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挑战性问题,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问题的本质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将总复习中的相关练习穿插在各个单元中使用,不宜放在最后集中练习。
案例5折叠(教科书第45页)
拓展问题:右边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立体图形,问:(1)和图形6相对的是哪个图形?(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这类问题更利于在表象的水平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案例6密铺(教科书第40页)
拓展问题:从各种图形密铺中,你认为图形能够密铺的条件是什么?(同一顶点的各个拼接图形角的和为360度)
(四)鼓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本册内容为“实践与综合应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例题、讲解、练习为主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更多地采用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班级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动手做,并要对活动过程(探索的方法、成功与失败处、小组合作中参与的主动性、多角度思考、创造性思维等)和结果(准确性和合理性等)进行反思。
为了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并设计周密的活动程序(包括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参与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活动)。
(五)注重学生人人做数学
要求学生人人动手算、动手画、动手折、动脑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并从中获得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技能和方法。教师运用对话方式进行教学,要克服偏重于与少数学习能力较强、反应较快学生个别对话的倾向,同时要注意对话的实效性,要掌握好对话教学的总的时间。一般来说,一节课中对话教学不宜超过20分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人人做数学。
三、课时安排
(一)数学与饮食15课时,其中
估计餐费„„„„„„„„„„„„„„„„„„„„„„„„„„ 1课时 餐厅大小„„„„„„„„„„„„„„„„„„„„„„„„„„ 2课时 购物策略„„„„„„„„„„„„„„„„„„„„„„„„„„ 1课时 包装的学问„„„„„„„„„„„„„„„„„„„„„„ „„„1课时 食品搭配„„„„„„„„„„„„„„„„„„„„„„„ „„„2课时 烙饼„„„„„„„„„„„„„„„„„„„„„„„„„„„„ 3课时 堆放„„„„„„„„„„„„„„„„„„„„„„„„„„„„ 2课时 小松鼠餐厅的菜单„„„„„„„„„„„„„„„„„„„„„„ 2课时
(二)数学与健康11~12课时,其中
身高和体重„„„„„„„„„„„„„„„„„„„„„„„„„ 3课时 脉搏„„„„„„„„„„„„„„„„„„„„„„„„„„„„ 2课时 营养配餐„„„„„„„„„„„„„„„„„„„„„„„„2~3课时 维生素与钙 „„„„„„„„„„„„„„„„„„„„„„„„2课时 水„„„„„„„„„„„„„„„„„„„„„„„„„„„„2课时
(三)数学与生活空间9~10课时
粉刷墙壁„„„„„„„„„„„„„„„„„„„„„„„„„„ 1课时 铺地砖„„„„„„„„„„„„„„„„„„„„„„„„„„„ 1课时 密铺„„„„„„„„„„„„„„„„„„„„„„„„„„„„ 1课时 折叠„„„„„„„„„„„„„„„„„„„„„„„„„„„„ 1课时 方向与位置„„„„„„„„„„„„„„„„„„„„„„„„„ 1课时 他在哪里„„„„„„„„„„„„„„„„„„„„„„„„2~3课时
(四)数学与交通
里程表„„„„„„„„„„„„„„„„„„„„„„„„„„„ 2课时平均速度„„„„„„„„„„„„„„„„„„„„„„„„„„ 1课时 旅游费用„„„„„„„„„„„„„„„„„„„„„„„„„„ 2课时 运行图„„„„„„„„„„„„„„„„„„„„„„„„„1~2课时 有多远„„„„„„„„„„„„„„„„„„„„„„„„„„„ 2课时
(五)数学与体育
组队方案„„„„„„„„„„„„„„„„„„„„„„„„„„ 1课时 比赛场次„„„„„„„„„„„„„„„„„„„„„„„„„„ 2课时 联络方案„„„„„„„„„„„„„„„„„„„„„„„„„„ 2课时 起跑线„„„„„„„„„„„„„„„„„„„„„„„„„„„ 2课时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二实小马利红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我的说课将由三个方面展开,他们分别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1、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是小学第一学段的内容。我将从一下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①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可以进行简单的估算;
经历简单图形的抽象过程并了解他们,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掌握简单的测量、作图技能;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②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可以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类;可以提出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想法。
③解决问题方面:
可以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分析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和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④情感与态度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尝试克服困难;学会倾听,可以对别人提出自己的意见,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中,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可以对别人自己的意见,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以及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
2、内容标准
数学的学习内容,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方面。在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部分又分别包含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四个内容。空间与图形部分包含了:图形的初步认识,简单的测量,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四个内容。统计与概率包含了:分类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特点:
①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多种算法,并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以教材中的乘法为例,人教版的教材是按照口算,估算,笔算的顺序教学的。从而实现,由口算推动估算,再由估算来带动笔算教学。而同年级的苏教版则没有安排估算内容。北师版则是把估算放在了笔算的后边,从而破坏了计算发展的过程。
②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提供了天安门的图形素材。
③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
④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在这个学期的最后,安排了一个单元就是解决问题。这是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没有的。
⑤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会有一个单元数学广角,在本册的数学广角,教材就集中给学生介绍了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
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在这册教材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第一段缘的天安门广场,后边的五岳,司南等等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2、教材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按照: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和练习应用的顺序来进行讲解的。而部分章节为了拓展学生知识还有你知道吗?这样的小版块。下面我以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出发来说明。
3、全册内容结构
在本册教材当中,空间与图形方面的主要内容有:位置与方向和面积;数与代数方面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统计与概率方面的主要内容有: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综合实践部分主要内容有: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年历制作。其中,面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
4、内容整合①本册教材知识整合在本册教材当中,日期和时间的推算、平均数的计算、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面积单位的换算、两部乘法和两步除法的应用题是本册教材的难点。他们都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和计算的速度以及准确性上有较高的要求。而本册刚刚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以上难点提供了计算的方法。同时上述难点的突破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②前后知识整合在本册教材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认识时间、人民币、角,图形与变换,可能性,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他们将学习: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面积,统计。接下来在四年级我们将学习: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性质、加减乘除法,简易方程,因数和倍数,百分数,角的度量,四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统计。可见,学习过程是由易到难的。这几种表现在数域的一步一步扩大,整数位数的一次一次增多以及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进一步扩大。
三、说建议
1、说教学建议
①要好好利用课本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拒绝读死书,学死书;
②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和小组合作过程;
③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河解决问题的能力 ;
④注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由生长点出发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⑤注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总结和提炼;
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帮助后进生,另一方面锻炼优等生的能力。
2、说评价建议
①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注意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切忌泛泛评价; ②提倡评价多元化,自评师评,小组评,家长评;
③进步大于成绩,提倡使用增量的方法评价每一个学生;
④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⑤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
⑥评价应注意表扬与批评的平衡。
3、说课程开发建议
①运用生活资源,可以使用学生更为熟悉的情景作为引入
②注意捕捉意外的生活资源,作一个有心的教师
③利用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选修课资源,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知识拓展
④学以致用,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⑤注重对学生潜力资源的开发。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三篇:2012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等
2012最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等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比多少(删去了比高矮、比长短)
二、课时安排(共约3课时)
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一、二课时:数一数(P2、3、4、5,P8练习一第1、2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学前数数、认数、读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在数数中,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教材安排了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如:1面国旗、1位老师、1个足球、2个单杠、3条凳子、4个垃圾桶(2绿2黄)、4朵向日葵、5朵花、5个大字、5颗星(1大4小)、6盆植物、7只鸽子、8只大雁、8棵树、9个女生、10个男生、20个人。
在教材中人物的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三)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然后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最后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四)课外观察作业
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五)教学注意点:
1、在教学中,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在教学数一数中,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灵活出示1~10十个数字。
2、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而不是正式教学。
3、教师可补充有关数数的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在数数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课时:比多少(P6、7,P8练习一第3、4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二)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三)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把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四)形式多样的练习。
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练习层次不同。
练习一的第3题,则很好的渗透了一一对应思想;第4题鼓励学生多种想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谁多的。另外可以引导学生读题,如:黄红黄红„渗透找规律。
(五)教学注意点:
在比较的两种事物中,要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教学内容
㈠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 倍数与找倍数 2、5、3倍数的特征
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 奇数与偶数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 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索活动
(一)--
2、5的倍数的特征”中 学生将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 理解2、5倍数的特征
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
(二)--3 的倍数的特征”中 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 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
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 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并在活动在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 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
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 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 认识自然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
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找出 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
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 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第三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 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是分数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九个活动情境:在“分数的再认识”活动中 通过具体的情境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了解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
则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在“分饼”与“分数与除法”两个活动中 学生将知道分数的分类标准
并能掌握带分数与假分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找规律”的活动中 经历探索分数大小不变规律的过程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在“找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个活动中
学生将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正确地约分
也为后续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础;在“去少年宫”与“分数的大小”两个活动中 学生将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并能运用这一知识
会正确地通分与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等 在第一学段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在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与第三单元中
他们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 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
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情境活动呈现: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 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发芽实验”中 主要是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星期日的安排”中 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看课外书时间”中 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
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 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㈡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本单元具体学习内容分为五个情境活动 在“比较图形的面积”的情境活动中 主要是借助方格纸作为载体
让学生自主地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图形面积的大小 通过学生比较的活动
让他们体验到确定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是有多种比较的方法 在“地毯上的图形面积”中 除了继续巩固数格子的方法外
重点将向学生渗透如何将图形“化整为零”的策略思想 在“探索活动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情境活动中 通过提出解决公园草坪面积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 并能运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的情境活动中 为让学生能自主地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材除呈现了学生需要解决的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外 更重要地是提出了如何把三角形进行转化的要求
这也是学生寻求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思路 同样
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
教材呈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及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 目的是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探索活动之中 在“探索活动
(三)--梯形面积”的情境中 重点是利用学生前两个基本图形推导的经验 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同样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活动之中 教材呈现了多种探索的方法 说明学生不同探索过程的思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能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 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与生活中各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在第二单元中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
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 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两个情境活动: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中
重点介绍组合图形的形成以及计算组合图形的分割方法;在“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中 主要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通过这些内容的安排
让学生形成解答组合图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在探索活动中
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 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㈢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 在二年级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 在三年级时
他们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
认识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现是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在四年级时
教材安排游戏公平的活动 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前几个年级学习基础上的发展 进一步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大小的程度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两个情境活动:在 “摸球游戏”中 通过学生摸球的游戏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分数表示可以可能性的概念
并会用分数表述摸球活动中可能性的大小;在“设计活动方案”中 主要是利用所学的知识 能根据指定的条件
独立地设计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游戏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应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 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 设计相关的方案
㈣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三个领域的内容
并进一步加强课堂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结合 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在教材编写的结构上
继承了前四个年级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编排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特点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
都安排了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内容 以拓展学生的视察
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同时
又增强了专项综合应用的篇幅 每个专题均有若干个小专题组成
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综合应用知识的机会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集中性的专题综合应用内容:在“数学与交通”的专题综合应用活动中 安排了“相遇”、“旅游费用”以及“看图找关系”三个小专题的内容 通过这些活动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在“尝试与猜测”的专题综合应用活动中 安排了“鸡兔同笼”与“点阵中的规律”的两个小专题 通过这两个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从中能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在“数学与生活”的专题综合应用中
安排了“迎新年”、“密铺”与“铺地砖”三个小专题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分析与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本册教材的综合应用活动
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并能认识到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具体内容目标 本册教材在继承前面八册教材的编写特点的基础上 又研究了国内外大量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 汲取了各种教材改革的成功经验 同时
充分考虑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力求形成以下几个编写特点:
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 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通过“综合运用” 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 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第五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认识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和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同一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2、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做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学生通过头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运用
本册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活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洁的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和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本册的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单元教材分析:
一、圆
单元教学内容:圆的认识
(一)、圆的认识
(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同一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单元教学策略: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索圆周率并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单元课时安排:
内容
圆的认识
(一)圆的认识
(二)欣赏与设计
圆的周长
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圆的面积
练习一
机动
二、百分数的应用
单元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应用
(二)、百分数的应用
(三)、百分数的应用
(四)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
3
5
3
课时数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策略: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
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应用
(一)练习二
机动
三、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单元教学策略: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课时数2
课时数2 2 2 3 数学欣赏
四比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学策略: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
内容
生活中的比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练习三
五统计
单元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头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课时数4 单元教学策略:
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练习四
六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内容:搭一搭、观察的范围
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单元教学策略:
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内容
搭一搭(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观察的范围
本册教学进度:
周次
1
2 教学内容
开学
圆的认识
(一)(二)、欣赏与设计
计划课时数
5
课时数
2
2
2
课时数
3 3
圆的周长、数学阅读、圆的面积
4
练习
一、机动
5
百分数应用
(一)(二)
(三)6
十一放假
7
百分数应用
(四)、练习二
8
图形的变换
9
整理与复习
(一)10
数学与体育
11
期中复习
12
期中考试
13
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
14
比的应用、练习三
15
统计
16
整理与复习
(二)17
生活中的数
18
观察物体
19
看图找关系
20
期末复习
21
期末复习
22 期末考试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