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有人走的路——勇敢的面对谎言》读后感(模版)
《少有人走的路——勇敢的面对谎言》读后感
在建完模后,我去买了一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勇敢的面对谎言》。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派克博士的身份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我曾经参加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证书。所以我选择了这本呼声很高的心理学著作。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他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和经验。
在前言中有句话“明明自己混得很差,我们却不断装出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这名话揭示了许多人的现状。而这的原因的因为意识和潜意识的存在给人躲避自己的空间。而我总结为这是道德或说是社会意识的影响所致。社会意识不容忍我们做出某些行为,在我们做出后我们不能面对这公开的后果就把他塞进了潜意识中,对自己进行欺骗。所以一切心理治疗的目的都是要把隐藏在潜意识中的谎言提升出来,让自己的意识清楚地认识到它。书中说心灵选择谎言,虽然能使我们获得暂时安逸,但却注定要长期饱受心灵的折磨。从现实中来看这是极为正确的。病态的自我,就是被谎言包裹着的自我。因为他们不明白痛苦正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沉浸在谎言中的人不是用谎言推卸责任,就是用谎言逃避痛苦。不幸的是,这种人不计其数,至少在我的观察中还未曾见到过不用谎言的人。或许是有的,只是我没遇见。不过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谎言是非常惊人的。现在有这么一名话:遇人七分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社会存在谎言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必要的。所以我觉得,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下,我们不应该去追究谎言的完全消灭,而是应该让人尽量的说问心无愧的话,减少个人说谎后心理疾病产生的概率。让人知道勇敢地戳穿心中的谎言,我们的心灵就会成长,心智就会成熟,就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人生。当然如果社会意识形态能够改变,对于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会有很大帮助。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个人更优秀。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几个心理治疗的实际案例为引,介绍了说谎成性这个概念和爱能治疗谎言,但由于作者是西方人,作品中难免带着西方的文化色彩。在书中用魔鬼来说明谎言并引用了撒旦的故事,个人觉得此处可以选择性观看。并且对于人性有一定的恶化,带有性本恶的思想,阅读时应该具有批判性。
我顺序阅读的本书。
第一章说谎是心理疾病的根源讲述了一个患有强迫妄想症的男子因不敢面对童年和家庭不合而产生逃避进而产生心理疾病的案例。非常好地说明了心理治疗的过程。我从中受益颇丰。文中乔治在外人面前表现地很正常,便可断定其心理不正常。因为人不可能完美,表现完美的人肯定是伪装的。伪装的缘由便是心理不正常。但他在事业上的成功却也打动了我,成功是需要底蕴的,而我们现在就是在积累底蕴。在治疗过程中乔治一直在说谎,或者说是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直到最后病症加重才或多或少的袒露一些。这也说明了和一个不认识的心理医生建立信任是不容易的。但治疗却必须找不认识的才行,医生和病人都不容易。事实上到最后乔治都没有相信医生。而对于心理医生而言,只有当病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医生所接受时,他才会敞开心扉,对医生吐露心声,表达出他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诊疗才能收到实效。书中介绍了一个临床经验:心理医生有必要在诊疗中的某一阶段,就个别特定的观点与病人持相反的立场,并给予一针见血的评断。这样的情况必须有充分的诊疗时间作为基础,最后要在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后,再下评断。这个经验是我从来没想到过的,想想也是应该的,这是我阅读本书的一大收获。
后面的章节也都是治疗的案例,看完后也算是巩固了一下第一章过程。但对于后面的章节我更多的是关注某些语句给我的感悟。有一点需要说的是,在第二章中,很明显的感觉到心理医生是玩忽悠的,一般在第一次诊断中,医生都是闲聊以消除病人的戒心,但是却是收费的,而且心理治疗的见效周期长,所以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中是不容易普及的,尤其对于老年人和农村人更不容易接受。
书中多处强调童年对于人的成长的影响。在我看来,儿童5岁以前的记忆是很少的,而5岁以前的生活带给人的是他以后的性格。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他在儿童时期所受到的关怀程度以及监护人做事的要求和方式。总体说来也是社会意识形态所影响的。
国人向来说:家丑不可外扬。子从父。所以父母总是扮演家中帝王的角色,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完人,即使是错的也要修饰成对的,正是这种情结导致父母错误的引导了孩子的成长。学校中大部分的问题儿童的存在正是这种错误的现实体现。
对于撒谎成性,动机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或不完美。我的体验是,有高学历的老年人撒谎成性是很少的,因为他们不需要撒谎了。实际上我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正是前人对于撒谎成性的深刻理解。快死的人已经没了野心,也就没了说谎的必要的。
比较失望的是文中的几起案例都没有给出一个治疗好的结局。都被医生说成了不可治。与
我看此书的期望不符。我原本就是为了学习如何治疗好一个病人,获取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而此书并没有满足我的期望。或许是心理治疗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有用吧。
在此书的结尾,作者说爱能给我们面对谎言的勇气,但说的也不详。我觉得,每一个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孩童时期更是需要爱。当社会给予了他足够的爱,足够的宽容和理解,他就不会再欺骗自己欺骗社会。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我所说的社会意识形态需要改变的原因。试想,对于一个错误的产生,原因肯定是学得不够,而隐瞒,原因是不愿承受结果。如果有人能够在错误产生之前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就不会犯错,又如果能给他较低的代价,他又何必隐瞒呢?
我们现在不能改变过去了的时代,但我们能开辟未来。我们可以在今后对别人付出爱,让社会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在今后,我将尽力以一个开拓者的姿态奉献自己的爱与宽容,并用我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说服身边的人和我一起努力:奉献爱,学会宽容,减少自己和别人说谎言的外因,引导可以引导的人勇敢的面对谎言。
第二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王坤
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书评,觉得不错,没有怎么介绍本书的作者,而是寥寥几句说明本书是在美国畅销了近30年,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杰作,我想近30年,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不同的年龄段都在选择他,那就说明,他说的就是一些共性的问题,一些本质的问题,于是开始拜读,走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在他认为现在人们的问题就是心智不成熟,而心智不成熟就是心理问题中的最大的问题,书中有些东西写得很好,比较适用东方的思维,但有些比较符合西方人的直线思维,和当时的美国的大环境。
本书中作者非常勇敢和诚恳,他说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自己,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停滞不前。对于我本人而言,比较受启发的就是本书中谈到的“自律”。
他认为解决人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自律,这引起了我的疑问,原来,作者认为,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
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书中举了一个列子,说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去看心理医生,说最近总是不想工作或是在拖延工作,最后本书的作者也就是一个心理医生,在跟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问到这样的问题,医生问患者:“你喜欢吃蛋糕吗?”“喜欢”“你是喜欢吃蛋糕呢,还是喜欢吃蛋糕上的奶油呢”“当然是奶油”“那你是怎么吃的”“先吃奶油再吃蛋糕”,于是他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探讨对待工作的态度,于是患者就开始说起,他是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完成。而在剩下的六个钟头里,尽量规避棘手的事情。于是作者建议他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先去解决麻烦的差事,在剩余的时间里其他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因为患者是一个财务顾问,所以作者用一个数学公式给患者做了解释: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
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授课里其实就是要做心理医生,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解决的方法可以从KASH上来操作,但是方法就是先发现问题,并且让我们的学员也同时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并且愿意去接受这种改变,而这个心理医生治疗的案例,可以作为一种形式的借鉴,但是这种借鉴我们可以拿共性的,并且是生活中的列子来引出,向本案列也可用在主管晋级课程中的行事历管理中,还有我们
一些态度和意愿类的课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
自律中的第二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承担责任。很多人都在逃避问题,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认为问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然消失,但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问题不去解决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也不会减小,反而可能会跟着下一次类似情况出现而更加严重。书中探讨了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承担责任是因为人们在面临问题时都感觉到自己不能够“对付”或者没办法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所以人们不愿意承担责任。我想如果让人们承担责任,很多时候也要加强能力的训练,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愿也应该成正比。就像我们想让营销员承担更多的责任,上更多的保费,很多时候光靠意愿是不行的,因为从他们本性出发,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够。让他们的能力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最后两点就是要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尊重事实就是要遵循以下规则:首先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一般来说,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上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利欲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实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选择隐瞒事实的真相。保持平衡就是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另外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而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加痛苦。
每当看完心灵方面的书籍后,总觉得没有读懂,只是有几个点比较受用,估计坚持读下来就会好一点,心智成熟之旅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2013.2.1——2013.2.7)
读书心得: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读的很细致,所以很多细节印象也就很深刻,读罢细细回味,更加觉得,它教给我我很多。之前我写文字总是会犯一个小小的错误,长篇大论,没有主题,读的时候会觉得句句都还过得去,但是读完却不知自己所云为何。所以为了规避这个问题,为了使自己更好的成长,也为了能够使读我感悟的人看得更加清楚明白,我将从两个方面阐述这本书带给我的。
理性上:
第一方面,这本书主要在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是教给读者的是怎样学习心智的成熟,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避免问题,当有心理问题出现时,我们又应该怎样解决它。第二方面,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说明自律及其重要性,同时也阐述了自律的几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在逐步的提出心理学名词的同时,也逐一地讲解了很多心理现象、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方面,作者用很特别的方式,贯穿全书,来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我还不是特别理解)。
第四方面,作者坦诚地告知他自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一个一个的案例中解释说明,使我读后很有触摸感,作者在论述中穿插的一个又一个案例也不断地揭示作者的观点,我也逐渐对他的思想产生共鸣。
第五方面,作者阐述的潜意识,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我不知如何言说,不过,真的很是赞同作者的观点。
最后,读毕本书,明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认知的局限,对自身认识加深的同时,也带着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来重新认识世界、身边的人和事。并且深刻理解了作者所说的“人生有很多问题和痛苦,而这些问题和痛苦又是有着非凡价值的。”
感性上:
我想上面理性的部分我实在阐述的不够明确到位,因为我的总结能力也实在有待提高。读罢此书我首先是庆幸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心理问题。之后是简单地总结了一下自我的心灵成长历程,并且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更加坚定了信心——自律的那一部分实在让我受益匪浅。之后作者不断地陆陆续续提到的真正的爱也是我觉得,他的观点的确属于人生箴言比如:“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真正的爱应该是希望对方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虽然读这本书很多时候会觉得他在教我在将来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妻子和母亲,或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但是本书也着实是我深深地感到,真正的爱、自律以及他口中“神奇的力量”能够带来的美好人生。我看到他叙述的一位位曾将的患者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接受治疗并且能够坚持下来,最终走向健康,真的又使我感动。所以本书带给我的另一个一处又在于——他教会我不要轻看任何一个人。
我很开心,我能在还年轻的时候有幸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让我自己的心灵也能有了一些成长,更加开心,我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又发现了自己不少的兴趣点和一些从前不为己知的优点和问题。我将勇敢地面对我自身的问题,努力地解决掉他们!我将快乐地运用我的优点,让自己成长的同时,我还希望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最后,我将作出努力,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成长,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学会运用潜意
识,努力地实现真正的自我。
以下是读书过程中觉得很好的句子,忍不住用键盘一个字一个字敲打上去,希望自己能从中在多些体会。
Ps:着实有很多感受还写不清楚,比如作者提到的,移情、心理地图、怎样正确地给予他人关注、关于承诺、还有潜意识究竟如何正确判别和理解与运用等等,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再看一遍或者几遍本书,希望自己能找到我所想要的答案。
第一部分——问题和痛苦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慷慨地将方法传给后人呢?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学会自律,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激发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价值。
自律的技巧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实践这些原则,最首要的有是态度。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是自律的根基。
如果轻易的忽视问题,或者问了避免问题而去无视问题的存在,将会面临更大的问题。人生一世,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埃尔德里奇·克里佛
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正确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人之为人,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诚实可能带来痛苦。
凡是直言不讳的人,极易被上司认为是桀骜不驯,甚至是“捣乱分子”,是对组织和集体的威胁。若想在组织或集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须注重表达意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若想成为符合需要的集体成员,发表意见需有所节制,而不是随心所欲。换句话说,一个人应该有选择的表达意见和想法。
讲话原则:
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一般说来,不说出全部真想,基本上就等于说谎;非得保留部分真想,那一定是情非得已,且是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刻意争取上司的欢心、逃避心灵地图的挑战等等,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第六,评估他人对事实的需要。
任何人,经过人生旅途中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第二部分——爱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的关联。
以牺牲自由获取安全感,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在心理上难以健康发展。(消极依赖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爱。)
培养某种特殊嗜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真正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真正的爱(文中主要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真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评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爱的过分,莫不如不爱。
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加完善。爱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自我完善。真正的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主管意象。
(认真倾听,学会倾听,是能够爱、会爱的重要表现。作者用了很大的短的文字来阐述倾听的重要性,只是列举式了实例,使文章读起来,更让人回味。)
在爱当中,接受者要懂得给予,给予者也要懂得接受,它是一种“双向车道”,一种典型的互惠行为。
倾听是表达关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客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无法体味生命宏大的意义。
心智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都会在不断的经历各种小的跳跃之后,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当然这中间也可能会伴有一些大的跳跃。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还有突破自我极限并将自己延伸到新的领域,还有自尊自爱)心智的成熟——自我完善的意愿和强烈的安全感
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城市和谦虚。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取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要超过对方的限度;想让对方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
“爱与独立”这一小节当中重点讲述了夫妻相处之道,夫妻双方保持相互独立的人格才能够更好的相处,使得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更加完美幸福,也更加有助于夫妻双方自身心灵的成长。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追求独立。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彼此教育的机会,也就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我们既不能学到什么,也不能教给别人什么。
第三部分成长与宗教
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
为在复杂的社会中求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带上了面具。因此,意识粗造的自我与潜意识塑造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思维的能力终归有限,它常常将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所谓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要聆听心灵,让意识的自我接近真实。为实现这一任务,我们通常需要一生的努力。
懒惰是人生的一种可怕而又消极的力量。<懒惰的主要特征有:恐惧感>
人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健康的,一个是病态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
问:我们的知识和力量从何而来?任何时期同时拥有这两样无价之宝的人都会这样回答:“这不是我的力量,它来自另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我展示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我只是作为一种途径而存在,真正的力量不属于我。”这种强大的力量也就是书中提到的<潜意识> 心灵的力量不断聚集还会带来另外的问题:孤独感
第四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面对饿,面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待成长就要面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对,然后接受。
作者说过,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任何的放弃在一定高度上说都是放弃自我——放弃速度、放弃情感、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面对放弃,面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陽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面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面对然后接受,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观后感)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面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面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温暖的陽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面对,才可以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
《少有人走的路》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编写,它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心理学著作。派克运用大量的心理学治疗案例来启发读者学习爱、学习独立,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更完善、更好的自己。
书中开篇就是以“人生苦难重重”最为阐述的根本,人们只有了解到这点,并接受这点,才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遇到困难,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叫苦连天,也不是希望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生本就是困难的、坎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心灵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自律和随心所欲之间是以相互矛盾的,随心所欲的结果常常是苦果,后悔过后又忘记,再次品尝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担起责任,然后才获得相对的自由。
在自律部分,有讲到父母的过错,父母的关注与重视,将给予孩子自尊自爱,也就是建立良好的价值感。一个有强烈价值感的人才会去更好的约束自我,实现自律。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只有通过我们从小培养的好的自律方式去解决。
很多人都有书中所提到的轻微神经宫能症和人格失调,所谓神经宫能症就是把问题都归结于自身,而人格失调者则把问题都推到别人或者其他环境等等上面。这里面还提到了,缺少关爱的孩子自惭形愧,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神经宫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而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地图,才能循地图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人不仅对别人撒谎,也对自己说谎。但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限制性地表达个人意见。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实也就成了压抑,所谓自律其实是一种弹性的应对方式,正如对孩子的教育,惩罚性引导和关注同样重要,这样才可以建立正确的规则。万物无不是一种柔性平衡。也许《道德经》中的无为才是一种最高境界,没有控制与被控制,不强加个人的偏见,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扬要过简单的生活,但是,你体味过什么是复杂,什么是简单么?这种无思考的吃饭、睡觉、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种无知呢?你无知,又怎知这种简单生活是最快乐的呢?这种选择仅仅表明你没有选择罢了。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读《少有人走的路》,一起踏上成熟之旅。
第五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在素质班的要求下,我翻开了一本以前从未听说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现在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共分为四个部分:自律、爱、承载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时间不同而已。规避问题和逃避问题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视问题开始。但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时间这些原则,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要勇敢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病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困难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个习惯,比如说在吃一碗鸡蛋面的时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爱的鸡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选择都是把蛋留到最后,即使吃面的时候有点勉强,但是有蛋在后面等着我,所以最终的感觉大多还是满足。这不也是一个推迟满足感的过程吗?呵呵……
很幸运有机会了解这本书,否则将会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个遗憾。我会慢慢学会自律,学会爱,学会独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的主宰,用积极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