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语文《智取生辰纲 》等课文教案
悦考网
高二语文教案 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语文试卷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高二语文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
1、“硬件”;
2、“软件”;
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三、解题
提问:
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高二语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
教学要点
1.熟读课文,读懂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
2.梳理课文层次脉络,感悟课文的抒情基调。
教学过程
1.解题
祭文是一种文体,古已有之。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词也。古之祭文,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古文写祭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这一常规,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称颂于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韵常规,破骈为散,不拘常规,或散或偶,或长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后世祭吊名作如李商隐的《祭小侄妇寄文》、袁枚《祭妹文》等都受其影响。
2.介绍作者及背景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注意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深沉真挚的感情。
② 学生初读认准字音;再读体会感情。
③ 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④ 检查朗读,看学生对课文字、词、句的初步理解。
4.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再读首先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给文章分段并归纳大意。
小组讨论明确。
(有条件的可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直接展示成果。或者学生讨论明确,教师随之板书。)
5.总结文言知识
6.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重点体会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和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具体研习课文。
2.鉴赏韩愈散文边诉边泣,于叙事中抒情的艺术手法。
3.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4.理解虚词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具体研习课文
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指定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多媒体显示:
(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云汴州,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愤的?
同桌共同讨论后明确: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但却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
3.提问: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
资料来自:悦考网
第二篇:《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教学目标:
一、鉴赏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体会明暗线索安排的技巧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了解北宋末年广大劳动人民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进一步认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奸诈、愚昧和过去人民的机智、勇敢、团结。
教学重点:
一、掌握杨志押送生辰纲队伍中的种种矛盾产生的原因和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的计谋。体会智取生辰纲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从社会环境和人物矛盾冲突中体会小说提示的社会现实。
三、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一、分析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谋划过程。
二、体会明暗线索安排的技巧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分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水浒》与作者,解题。
2、指导学生自读研究,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
我们周围许多同学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二、简介《水浒传》及其作者
今本《水浒传》,当写定于元末明初。作者是谁,争论较大,但近世学者多根据语言风格等因素,认定是施耐庵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明人记载多说他为钱塘人,生活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这部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说明了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起义的英雄们,都是在黑暗社会中无法生存,被逼上梁山的。施耐庵用热情的笔触,充分肯定和大力讴歌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也讴歌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高超的武艺。起义军提出的“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杀富济贫”的口号,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也表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而小说中宣扬的忠义思想、“替天行道”思想等,则反映了农民起义的不彻底性,也反映了作者的某些封建正统观念。
在艺术上,施耐庵以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宋江、吴用、武松、李逵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语言以口语人基础,明快、简洁、生动、准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解题
智取:以智谋夺取
生辰纲:运送大批生日礼物的编队
标题的含义:以智谋夺取运送大批生日礼物的编队
四、指导学生自读研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那么:
1、哪些人以智谋夺取运送大批生日礼物的编队?
2、谁送给谁的生日礼物、是些什么、有多少?
3、为什么运送大批生日礼物的编队会被智取?
4、运送大批生日礼物的编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被智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被智取?是怎样智取的?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
明确:
1、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弟兄、白胜等八人运用计谋智取了运送大批生日礼物的编队。
2、这批生日礼物的编队是大名府梁中书(梁世杰)送给蔡太师蔡京的生日礼物,都是些金银珠宝,有1000多斤。
3、这些礼物被智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运送生辰纲的队伍内部产生了矛盾2)吴用等人的计谋详细周密,而且内部团结一致
4、运送大批生日礼物的编队是在六月初五这天在黄泥冈被智取的,这是因为梁中书要求押送生辰纲的杨志在蔡太师的生日(六月十五)以前将生辰纲押送到东京蔡太师府上,而黄泥冈是大名府到东京的必经之路,而且这里道路崎岖,人烟稀少。
晁盖等人通过周密的分析,选择在六月初五这一天装扮成贩卖枣子的商人,在黄泥冈等待杨志押送的运送生辰纲的队伍,并且安排白胜在双方见面后不久挑酒来卖,再以买酒吃吸引杨志押运的运送生辰纲的队伍也买酒吃,借机在酒中放进蒙汗药,将运送生辰纲的人全部麻翻,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生辰纲。
五、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交代故事的缘起
第二部分(3-6)
写杨志一伙在押送生辰纲途中的境况和发生的内部矛盾 第三部分(7-13)
写晁盖等到八条好汉与杨志一伙的激烈斗争 其中可分四层:“歹人”之争、买酒之争、药酒麻人、智取成功
第四部分(14)
补充交待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的计谋,回应点题 第五部分(15)
写“生辰纲”被劫后,杨志对自身出路的选择
结构图示:
杨志(明线)
吴用(暗线)
一
故事缘起
序幕
逼赶趱行(内部矛盾产生)
谋划
定计
怨怅搬口(内部矛盾发展)
发生 二
催促快走(内部矛盾加剧)
讲情争说(内部矛盾激发)
松林盘问——麻痹
树下歇凉——稳住
押送
稳住
发展
禁止买酒——设饵 三
故作责怪
卖酒引诱——迷惑
中计吃酒——上钩
中计
圈套
高潮
麻翻倒地
麻倒
夺宝
结局
四
补叙交代
五
杨志出路
尾声 解说:
作者巧妙地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串联展开情节的方法。明线叙写杨志如何奉梁中书之命押送生辰纲。在途中先发展了次要矛盾,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暗线是代表人民群众的以晁盖、吴用为首的集团定计夺取生辰纲。他们同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蔡京等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杨志一伙的紧张行动正是明线的不断伸展,而从杨志对所谓“强人”的处处提防中,读者可以感到暗线也正在朝同一方向伸展,从而造成悬念。在黄泥冈“歹人”之争和买酒之争中,明暗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矛盾冲突的焦点,把故事情节推到最高潮。至此,双方激烈的冲突得到解决,晁盖等八条汉子大获全胜,杨志一伙土崩瓦解,彻底失败。接下去,作者用逐步提示的手法点明了智取生辰纲的过程,使读者悄然大悟,有画龙点睛之妙。
六、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尖锐矛盾,表现了起义农民的高度智慧和组织才能。
七、小结并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思考:
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体现在哪些地方?杨志失去生辰纲,是否是他无“智”?
2、试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
第2分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解读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智”;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全文并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
对杨志性格特征的描写是本篇的重点。那么,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说是采用哪些手段来刻画的?
生讨论、发言后,师总结归纳:
1、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首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途中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矛盾。困难很多:时间紧,行程远,天气热,担子重,路难走,不太平。众军汉不了解这些,与杨志想不到一块儿。因此产生了走与歇、快与慢的矛盾。上了黄泥冈,众军汉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并且说:“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两个虞候也不服,老都管更是痛斥杨志。押送队伍内部矛盾激化了,杨志处于极端孤立的窘境。
其次,通过杨志处理这些矛盾,从中可看出杨志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心理活动刻画
杨志决定,好地面趁凉走,尴尬处日里赶,为的是避开强人。尽管他遭到押送队其他所有人的反对,他还是固执已见。对军汉,谁停步,轻则骂,重则打。对两个虞候,骂他们说话如“放屁”,但对老都管,只责备“没分晓”,不敢得罪他。到了黄泥冈,杨志说“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杨志对潜伏的危机的判断是正确的,押送的策略很巧妙。可见他精明、谨慎,但对部下却是横暴的。
第三,杨志遇到“贩枣人”后,又面临着新的矛盾,即买酒的矛盾。众军汉要买酒,杨志阻止买酒。杨志急于押送,怕被蒙汗药麻翻;八好汉决心智取,匚下蒙汗药。这两组矛盾交织一起。
杨志对这些矛盾的处理,进一步揭示了他的性格特征。杨志对新的矛盾极其敏感,他机警地监视贩枣人,他提防酒中有毒,不准买酒,他责骂军汉们说:“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直至看到贩枣人喝了一桶酒不出问题,又看到另一桶酒也喝了半瓢,才同意买,而自己只喝了上点点。尽管他最终失败了,但在这样尖锐的矛盾斗争中,精明能干和处事谨慎的性格却表现得十分鲜明。
由此可知,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干练、机警的人物。他做过殿司制使官,在失陷花石纲、误钉牛二后处境险恶,一心想得到梁中书的抬举,以加官晋级,故接受了押送十万贯生辰纲到东京的艰巨任务。他惟恐生辰纲被劫,故择时逼迫军汉们冒着酷暑负重另紧赶路。他打骂军汉,怒斥虞候,冲撞老都管,激化矛盾。可是,他有武艺,有见识,很警觉。如一上黄泥冈他就告诫大家不得在此歇息,不要买酒解渴。这些都是他的精明、机警处,也暴露了他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
三、解读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智”
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而他的“智”最终输给了晁盖等人的“智”,主要原因在于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四、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文从不同角度写天气“热”:有的通过作者介绍,有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写;有的直接写,有的间接写。这种对“热”的环境描写成为小说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场景,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民展。正是由于天气炎热,才构成杨志一伙内部快与慢、走与歇的矛盾冲突;正是由于天热才促成军汉们要买酒喝,最后连杨志自己也不得不吃了半瓢,因而中计倒地;同样,也正是由于天热,吴用等八位好汉才能定下卖酒下药,化装智取的计策,并使计策一一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对天气炎热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就没有押送与智取的故事情节。
五、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明确:憎恶、揭露、批判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奸诈、愚昧;高度赞扬劳动人民的机智、勇敢、团结。
六、总结全文并拓展延伸
1、归纳写作特点
1)明线暗线相互映衬。
2)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的对话、行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3)用恰当的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2、拓展延伸
从杨志失生辰纲我们应该懂得团结的重要性。个人的能力再怎么好,如果不能团结协作的话,也难以成功。所以,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有团结协作的思想意识,并且不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七、作业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水浒传》确实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大家不妨阅读《水浒传》全文。
2、课后练习题二及练习册第23课。
第三篇: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2.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能力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2.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教学方法
1.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妙点寻踪法:在默读中圈点批注,让学生寻找文章构思或写作巧妙之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播放歌曲《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咳咳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咳咳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
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出示幻灯片介绍这些好汉。)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课件简介智取生辰纲
四、默读课文,感知情节 1.检查预习
⑴正音 ⑵正字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小组交流。⑵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示例: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五、美文美读 看视频分析课文
六、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并据此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2.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角度来改写这个故事。
七、布置作业
1.以“杨志形象之我见”为题,写一篇小作文,300字左右。
2.借鉴本文的鉴赏方法阅读《水浒传》其他经典篇章,以“我喜欢的一个水浒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两条线索
↚ ﹨
智送 智取 ↓ ↓ 变更起止时辰 布下迷阵
↓ ↓ 坚持冒热趱行 设置诱饵
↓ ↓ 提防陌生商人 巧设毒药
↘ ↙
黄泥冈
(交接点)
八、教学小结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静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问题导读,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我来说“智”.请大家看课文标题,全文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智”.太好了,我们看看吴用等人的智是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智用天时__利用“热”;智用地利_______妙选黄泥冈;智用矛盾_______内部矛盾激化时;智用计谋:把自己巧扮成贩枣的客商;安排白胜装卖酒的来蒙骗敌人.白胜还假装不卖,用这种方式进一步麻痹杨志,下蒙汉药的手段非常高明.怎么高明?(先是豪爽的买酒,做给杨志看,接着要白胜将另一桶的再添一瓢给他们.这双是做给杨志看的.目的是要他明白另一桶酒也没问题前者是故意制造紧张的气氛,吸引众人的视线,为吴用下药作准备.当白胜没追到刘唐再回来抢夺吴用那一瓢酒时,吴用已把药放进了了瓢中,可见他们非常聪明.确实,顺理成章,天衣无缝.计策巧妙,假戏逼真,他们真是聪慧过人,胆识过人.2.那失陷生辰纲者是否就不智呢? 明确:杨志并非无智,而是精明强干,做事谨慎,有丰富的江湖经验..杨志,在人家渐少之时,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起五更,日中热时便歇,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光天化日之下,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地黄泥纲又警醒军汉们此地险要,不得停息见松林有人影子,便提着朴刀走了过去......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3;杨志既不乏智,他最终却输给吴用等人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吴用等人的计策确实高人一筹;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不和,杨志确有不智之处;,
第四篇:《智取生辰纲》教案
学英语报社http://www.xiexiebang.com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理解元、明间白话跟现代汉语的异同。[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故事情节,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杨志押送生辰纲的失败原因,元、明间白话跟现代汉语的异同。[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播放《好汉歌》)
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明确:《好汉歌》;《水浒传》。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传》的主题曲曾唱遍大江南北。水浒英雄杀富济贫,为民除害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水浒传》是根据古典小说《水浒》改编拍摄而成的一部优秀电视剧。它有如此魅力,无疑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比如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疾恶如仇、暴烈如火,李逵的纯朴天真、刚直鲁莽,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过目不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自古典小说《水浒》第十六回的精彩片段——《智取生辰纲》。(教师板书《智取生辰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理解元、明间白话跟现代汉语的异同。
三、检查预习。问题
一、作品简介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作于元末明初。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优课轩资源网http://www.enteach.net未经授权,本站资源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第五篇:智取生辰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过程与方法:采用先学后教的洋思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典的文学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能够复述基本的故事情节,自主思考,完成思考问题。
1、学生自主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2、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四、合作展示1: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五、自学指导2:掌握小说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自主思考课文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