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什么是调研文章
调研文章,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个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后写出的理论文章。调研文章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重点,以探讨为目的,并不只是对事实的对与错、优与劣、或者先进与落后的简单评论。有人把调查报告当成调研文章,这是不对的,因为调查报告只注重调查、不注重研究,只是陈列问题的事实和数据,没有对事实和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没有得出具有建设性的探索、实践成果,所以调查报告不是调研文章。有人把工作总结当成调研文章,这更是不对的,因为工作总结是对过去的工作成绩和经验进行的归纳总结,并不是对某方面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不带有研讨性和探索性,所以工作总结不是调研文章。同理,新闻宣传报道、先进事迹材料等也不是调研文章。调研文章以反映问题为主,往往报忧多于报喜,目的是为了探讨、为了创新、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以先人之忧换取后人之乐。
调研文章的“调”,就是调查、了解,就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问题去作调查,去收集资料和数据。“研”,就是对所调查、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控制问题发展变化的建议或措施。既然是调研,就要对那些比较前沿的、边缘的、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思考,而不只是对一般问题的随便谈论。调研文章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而不靠是道听途说、闭门造车、苦思眠想编出来的。
二、调研课题的选择
调研课题,就是指调研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探讨的问题,也是调研文章反映的问题。调研课题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命题调研,即调研课题由上级事先确定,调研人员只能按照上级确定的课题开展调研,并以调研课题名为标题写作调研文章;第二种是半命题调研,即上级只规定调研课题内容的范围,具体调研文章的标题由调研人员根据调研工作开展的情况选择确定;第三种是自由调研,即上级不指定调研范围或具体问题,由调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调研课题和调研文章的标题。实际工作中可以调研的问题非常广泛,以税收工作为例,税收管理、税款征收、税法宣传、税务稽查、税收信息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征管质量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都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调研课题。那么,面对众多的课题我们应当怎样选择呢?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接触过的问题;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三是选择目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按这些方法去选择的课题可以减轻调查难度,减少调查工作量,收集资料比较容易、写出的文章比较适合现实工作需要,参考价值较高,投稿获得采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三、调研文章的文体格式
一篇调研文章,尽管有许多段落,有大小标题,有层次序号,但从格式上看不外乎开头(即绪论)、主体(即本论)和结尾(即结论)三个部分。
开头部门主要是交待写作背景、动机或目的,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希望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等。这部分一般用几十到几百个字概括地写、说清楚就行,要让读者或者编辑尽快看到主要内容,不必空话连篇大谈形势任务和工作开展情况,也无需叙述调研过程,但必须从一定高度着笔,要体现出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主体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部分所占篇幅最大,一般为数千字。在提出问题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所提问题是常见问题,可以直接列举,不必赘述过程;如所提问题不常见,就必须说明问题出现的条件或者发现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具有真实感或可信度。分析问题时一般要说明三点,一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二是问题存在的现状和影响,现状要用调查的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都要有事实依据,要让人觉得好的方面值得学习,差的方面必须解决。解决问题是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或措施,所提建议或措施应当简便、合理、可行。简便就是易于操作实施,不需创造特殊条件;合理就是符合工作需要、有利工作开展并且大多数人乐于接受;可行就是指投入少、效益高、见效快、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结尾部分有的是对文章主体内容作综合概括,有的是对主体部分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作出实施要求;有的是对问题发展变化作出展望和预测;有的是对写作本篇文章的目的意义再作强调,呼应开头。至于哪种结尾方式较好,要根据具体文章的论述情况和结构而定。
四、调研文章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当我们决定要写作一篇调研文章时,首先是确定调研课题,即准备写什么、写哪方面的问题,要事先确定下来,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和方向。其次是收集调研资料,包括调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发展的现状及影响,查阅相关资料和记录,了解相关人员对问题的看法或意见,同时还要熟悉法律法规或上级部门对此类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等。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对问题有比较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的了解,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感性认识。第三是分析问题实质,即是将自己调查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及其对工作的利弊影响,找出问题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和规律。第四是提出对策措施,即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提出控制问题朝有利方向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建议和措施必须立足现实、展望长远,既要具有解决目前问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又要具有适应改革发展的宏观性和战略性。
五、调研文章的写作步骤
写作调研文章也与写作其他各类长文章一样,有一定的步骤。首先是拟定提纲,即这篇文章准备写几个部分,哪个部分需要写哪些内容,需要引用哪些事实和数据等,都要事先设计和规划好,并以提纲的形式写出来或打好腹稿,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艺术性。其次是选择材料,根据提纲要求将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归纳和加工精减,剔除无用部分,保留有用部分。第三是动笔写作,即根据提纲要求将选择好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内容充实、形式完整、上下联贯、结构合理的调研文章。第四是修改提炼,即对已经大体写完的文章进行文字、语法等错误的纠正,对数据材料进一步核实,对段落层次进一步调整,对主题思想进一步提炼。修改的目的是使文章达到文从字顺、用语贴切、详略得当、张驰有度。修改必须反复多次,不到完全满意不定稿。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应当是立意新颖、文词严谨、内容精妙、说理透彻,使人读后有启发、有提高,而不是看了上页不想看下页,或者勉强看完觉得浪费时间的次品。
六、调研文章常见问题及避免方法
笔者经常看同志们写的调研文章,大多数文章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标题拟写不恰当:主要问题一是概括性不强,从标题不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二是命题过大或过小,与文章主要内容不相称;三是不够新颖醒目,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力;四是缺乏调研特色,不象调研标题。对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除命题调研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调研课题的范围、方向或者主要精神外,其余都是因为命题时缺乏思考或者不会命题造成。对命题调研不能更改标题,只能从调查研究的广度、深度或者文章主题立意方面去想办法,一是再作补充调查,获取更详实、更有针对性的资料,二是进一步修改调整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使其符合调研课题的要求;对自由调研或者半命题调研,既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重新拟写标题,也可以根据提纲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调整。
2、分析论证不得力:主要问题一是对存在的问题缺少实例说明;二是空话套话多,分析不够,论证无力。三是思路不清,所提建议措施不合理或者缺乏可操作性;四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特见解。对分析论证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二是要实事求是,站稳立场、敢于揭露问题、分析问题;三是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调研写作目的;四是要多读报刊上类似课题的文章,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思路,选取与他人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提出有特色的措施和建议。
3、文体格式不规范:主要问题一是绪论过长或者无绪论,过长的绪论写了五、六百字还未谈及主要内容,降低了读者或编辑读下文的兴趣,无绪论的文章直接谈论问题,让人觉得突然无头绪,弄不清作者的目的和用意,因此难以认同作者的分析和论证。二是虎头蛇尾,开头起点高,但主体部分或并未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或者虽提出了问题但分析不深刻。三是臃肿冗长,随意倾泄,拖泥带水,与
主题联系不紧。四是前后不对应,有的是缺少对问题的分析,有的是未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解决文体问题的方法已在上节谈过,此处不作重复。
七、提高调研文章写作水平的方法
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有多种,就目前我们的干部而言,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多读,就是多读那些正式发表的文章,多看别人的文章既有助于我们学写法、学思路、学结构、学论证方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同类课题的调研状况。二是多练,即多调查、多研究、多动笔,熟能生巧,只有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质量。三是多思,包括写作前的分析研究,写作中的谋篇布局和写作后的修改提炼等,要求思考要深刻,分析要透彻,判断要准确,立意要新颖。四是要多问,多问即向有写作经验的人求教,把自己写好的文章请他们帮助查问题、提意见,或者帮助加工修改等。
总之,要写出一篇有价值、有水平的文章,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仔细的分析研究,周密的谋篇布局,反复的修改提炼等才能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尽管各个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写作习惯各异,但调查、研究、拟稿、修改都是必须步骤,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练、多思、多问,勤学苦练,时间长了就会积累写作经验,就会掌握写作技巧,就会不断提高调研文章的写作水平。
调研文章是调研工作全过程的综合反映,是调研成果的物化,也是衡量调研质量的最后依据。撰写调研文章时,要在标题制作、选材布局、写作手法上注意做到“六个力戒”,在提高文章的质量上狠下功夫。
一是在观点上注重“新”,力戒立意不高。调研文章贵在立意独特、观点新颖。无论是从宏观着眼,还是从微观入手,文章的主题、陈述的观点都应注重一个“新”字,要能言人之未言,见人之未见,开人耳目,给人启迪。不成功的调研文章往往立意不高,也就是说创意不佳,以至于调研文章不仅主题浅,甚至具体内容也落入俗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让人读后大有浮在表面,浅尝辄止之感,难有新的收获和启发。这样不仅作者劳而无功,也浪费了读者的宝贵时间,使调研无价值而言。撰写调研文章时,要有创意,说真话,不含糊。要在大量的事实中提炼出有见地的观点,并以此为主题统帅全篇,避免就事论事,材料堆砌的现象。同时,要深入实际,对获得的大量初级资料,进行反复筛选,细致加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准事物的本质,找出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选择新角度,挖掘新主题,坚决避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现象。
二是在内容上注重“实”,力戒以偏概全。成型的调研文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客观事物为依据,摒弃主观主义,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原貌。既不能添枝加叶,也不能弄虚作假;既不要文过饰非、掩盖矛盾,也不要用特殊来否定普遍,用个别来否定整体。蹩脚的调研文章往往把握不准引导方向,不符合领导和形势的需要。有的是拼凑而成的、有的是改造过的、有的数字无法核对。这种调研文章的可靠性、可信度叫人怀疑,甚至容易导致领导错误决策,既给工作带来被动、造成损失,也有损于决策者的威信。
三是在选材上注重“精”,力戒面面俱到。调研文章要扣紧主题,突出中心,运用典型材料对主题进行充分阐述以使人信服。要笔力集中,中心明确,注意用事实说话,用事例反映观点,减少说理,增强调研文章的可读性。有的调研文章选题虽然不错,但重复繁琐、冗长,对主要调查对象的成与败、原因和对策既没有进行充分论述,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和有力的论据,从而分散中心,背离主题,喧宾夺主,影响文章的表现力。一些为说明问题的具体数字是必要的,但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选材要注意选取能够有力表现主题的素材和资料,对主题关系密切的内容要重施笔墨,对关系不大的则毫不吝啬地剪裁,做到详略得当,尽量以较少的文字容纳较多的调研成果。
四是在布局上注重“序”,力戒条理不清。谋篇布局是写好调研文章的前提。调研文章如果结构不顺,思路不畅,层次不清,文章就很难立起来。因此,写作时应按一定的思路或逻辑关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有条不紊,不要颠三倒四,应做到让人读一遍,甚至粗粗看一遍,就知道文章要讲的意思。有的调研文章,不注意谋篇布局,习惯于想到哪写到哪,写完后不仔细推敲、认真修改,致使文章布局欠合理,逻辑较混乱,使人读后理不出头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专门的调查报告来讲,一般分为前言、正文、结尾三大部分,要说清调查的目的、由来、对象、范围和结论。结论要具备正确性、科学性、创造性,反映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倾向性、代表性,提出的建议要有可行性、预测性和适度的超前性。
五是在挖掘上注重“深”,力戒脱离实际。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将调研成果最终运用到实际中去,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一篇调研文章成功与否的标志应当是能否从现实的高度,提出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正确思路,或提供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合理答案。因此,我们要注意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熟悉情况,掌握尽可能多的材料,既包括实际工作的情况,也包括人们的思想情况;写作时可以采取独辟蹊径、逆向思维的方式,注意从现实需要入手进行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切合实际,入情入理,言之有物,增强文章的指导性和时代气息,使人读之开窍,用之受益。
六是在体式上注重“准”,力戒混淆文种。在实际应用中,调研文章与经验总结容易混淆,不易区别。特别是专题性的经验总结与典型经验的调研文章更为相近。它们都要求迅速反映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经验、新事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当前的工作;都以叙述事实为主,通过典型的材料阐明某种观点。但总结与调查报告又是有区别的:总结的对象和内容一般是自身、本单位、本部门前阶段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事后行为;调研文章的对象和内容则比较广泛,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可以是本单位,也可以是外单位的,甚至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可以调查现实的材料,也可以调查历史的状况。从写作目的看,总结侧重于对自己所做的事做得如何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下一步工作,是对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调研的目的在于侧重对事物现状进行反映、探讨和了解、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以点上的经验来推动面上的工作,对全局有较强的指导性。在写作方法上,总结通过具体做法和事例,着重说明所获得的成绩收获和经验;调研则以具体材料来说明典型经验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调研写作有其要领,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揣摩和领会。古人云:“思无定数,理有恒存”。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才可以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文章来,从而增加调研成果的采用机遇和实用价值。
第二篇: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
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什么是调研文章
调研文章,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个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后写出的理论文章。调研文章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重点,以探讨为目的,并不只是对事实的对与错、优与劣、或者先进与落后的简单评论。有人把调查报告当成调研文章,这是不对的,因为调查报告只注重调查、不注重研究,只是陈列问题的事实和数据,没有对事实和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没有得出具有建设性的探索、实践成果,所以调查报告不是调研文章。有人把工作总结当成调研文章,这更是不对的,因为工作总结是对过去的工作成绩和经验进行的归纳总结,并不是对某方面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不带有研讨性和探索性,所以工作总结不是调研文章。同理,新闻宣传报道、先进事迹材料等也不是调研文章。调研文章以反映问题为主,往往报忧多于报喜,目的是为了探讨、为了创新、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以先人之忧换取后人之乐。
调研文章的“调”,就是调查、了解,就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问题去作调查,去收集资料和数据。“研”,就是对所调查、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控制问题发展变化的建议或措施。既然是调研,就要对那些比较前沿的、边缘的、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思考,而不只是对一般问题的随便谈论。调研文章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而不靠是道听途说、闭门造车、苦思眠想编出来的。
二、调研课题的选择
调研课题,就是指调研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探讨的问题,也是调研文章反映的问题。调研课题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命题调研,即调研课题由上级事先确定,调研人员只能按照上级确定的课题开展调研,并以调研课题名为标题写作调研文章;第二种是半命题调研,即上级只规定调研课题内容的范围,具体调研文章的标题由调研人员根据调研工作开展的情况选择确定;第三种是自由调研,即上级不指定调研范围或具体问题,由调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调研课题和调研文章的标题。实际工作中可以调研的问题非常广泛,以税收工作为例,税收管理、税款征收、税法宣传、税务稽查、税收信息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征管质量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都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调研课题。那么,面对众多的课题我们应当怎样选择呢?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接触过的问题;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三是选择目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按这些方法去选择的课题可以减轻调查难度,减少调查工作量,收集资料比较容易、写出的文章比较适合现实工作需要,参考价值较高,投稿获得采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三、调研文章的文体格式
一篇调研文章,尽管有许多段落,有大小标题,有层次序号,但从格式上看不外乎开头(即绪论)、主体(即本论)和结尾(即结论)三个部分。
开头部门主要是交待写作背景、动机或目的,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希望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等。这部分一般用几十到几百个字概括地写、说清楚就行,要让读者或者编辑尽快看到主要内容,不必空话连篇大谈形势任务和工作开展情况,也无需叙述调研过程,但必须从一定高度着笔,要体现出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主体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部分所占篇幅最大,一般为数千字。在提出问题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所提问题是常见问题,可以直接列举,不必赘述过程;如所提问题不常见,就必须说明问题出现的条件或者发现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具有真实感或可信度。分析问题时一般要说明三点,一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二是问题存在的现状和影响,现状要用调查的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都要有事实依据,要让人觉得好的方面值得学习,差的方面必须解决。解决问题是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或措施,所提建议或措施应当简便、合理、可行。简便就是易于操作实施,不需创造特殊条件;合理就是符合工作需要、有利工作开展并且大多数人乐于接受;可行就是指投入少、效益高、见效快、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结尾部分有的是对文章主体内容作综合概括,有的是对主体部分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作出实施要求;有的是对问题发展变化作出展望和预测;有的是对写作本篇文章的目的意义再作强调,呼应开头。至于哪种结尾方式较好,要根据具体文章的论述情况和结构而定。
四、调研文章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当我们决定要写作一篇调研文章时,首先是确定调研课题,即准备写什么、写哪方面的问题,要事先确定下来,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和方向。其次是收集调研资料,包括调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发展的现状及影响,查阅相关资料和记录,了解相关人员对问题的看法或意见,同时还要熟悉法律法规或上级部门对此类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等。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对问题有比较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的了解,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感性认识。第三是分析问题实质,即是将自己调查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及其对工作的利弊影响,找出问题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和规律。第四是提出对策措施,即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提出控制问题朝有利方向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建议和措施必须立足现实、展望长远,既要具有解决目前问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又要具有适应改革发展的宏观性和战略性。
五、调研文章的写作步骤
写作调研文章也与写作其他各类长文章一样,有一定的步骤。首先是拟定提纲,即这篇文章准备写几个部分,哪个部分需要写哪些内容,需要引用哪些事实和数据等,都要事先设计和规划好,并以提纲的形式写出来或打好腹稿,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艺术性。其次是选择材料,根据提纲要求将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归纳和加工精减,剔除无用部分,保留有用部分。第三是动笔写作,即根据提纲要求将选择好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内容充实、形式完整、上下联贯、结构合理的调研文章。第四是修改提炼,即对已经大体写完的文章进行文字、语法等错误的纠正,对数据材料进一步核实,对段落层次进一步调整,对主题思想进一步提炼。修改的目的是使文章达到文从字顺、用语贴切、详略得当、张驰有度。修改必须反复多次,不到完全满意不定稿。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应当是立意新颖、文词严谨、内容精妙、说理透彻,使人读后有启发、有提高,而不是看了上页不想看下页,或者勉强看完觉得浪费时间的次品。
六、调研文章常见问题及避免方法
笔者经常看同志们写的调研文章,大多数文章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标题拟写不恰当:主要问题一是概括性不强,从标题不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二是命题过大或过小,与文章主要内容不相称;三是不够新颖醒目,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力;四是缺乏调研特色,不象调研标题。对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除命题调研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调研课题的范围、方向或者主要精神外,其余都是因为命题时缺乏思考或者不会命题造成。对命题调研不能更改标题,只能从调查研究的广度、深度或者文章主题立意方面去想办法,一是再作补充调查,获取更详实、更有针对性的资料,二是进一步修改调整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使其符合调研课题的要求;对自由调研或者半命题调研,既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重新拟写标题,也可以根据提纲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调整。
2、分析论证不得力:主要问题一是对存在的问题缺少实例说明;二是空话套话多,分析不够,论证无力。三是思路不清,所提建议措施不合理或者缺乏可操作性;四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特见解。对分析论证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二是要实事求是,站稳立场、敢于揭露问题、分析问题;三是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调研写作目的;四是要多读报刊上类似课题的文章,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思路,选取与他人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提出有特色的措施和建议。
3、文体格式不规范:主要问题一是绪论过长或者无绪论,过长的绪论写了五、六百字还未谈及主要内容,降低了读者或编辑读下文的兴趣,无绪论的文章直接谈论问题,让人觉得突然无头绪,弄不清作者的目的和用意,因此难以认同作者的分析和论证。二是虎头蛇尾,开头起点高,但主体部分或并未提出有分量的问
题,或者虽提出了问题但分析不深刻。三是臃肿冗长,随意倾泄,拖泥带水,与主题联系不紧。四是前后不对应,有的是缺少对问题的分析,有的是未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解决文体问题的方法已在上节谈过,此处不作重复。
七、提高调研文章写作水平的方法
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有多种,就目前我们的干部而言,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多读,就是多读那些正式发表的文章,多看别人的文章既有助于我们学写法、学思路、学结构、学论证方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同类课题的调研状况。二是多练,即多调查、多研究、多动笔,熟能生巧,只有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质量。三是多思,包括写作前的分析研究,写作中的谋篇布局和写作后的修改提炼等,要求思考要深刻,分析要透彻,判断要准确,立意要新颖。四是要多问,多问即向有写作经验的人求教,把自己写好的文章请他们帮助查问题、提意见,或者帮助加工修改等。
总之,要写出一篇有价值、有水平的文章,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仔细的分析研究,周密的谋篇布局,反复的修改提炼等才能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尽管各个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写作习惯各异,但调查、研究、拟稿、修改都是必须步骤,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练、多思、多问,勤学苦练,时间长了就会积累写作经验,就会掌握写作技巧,就会不断提高调研文章的写作水平。
调研写作如何推陈出新
王文秀
一、紧跟时代,把握需求,选准新型“项目”
上一个新项目,研发一种新产品,只有不断地更新换代,推陈出新,才会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调研选题也是如此,必须有超前的思维,全新的视角,敏锐的眼光,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选准自己的“项目”。
一是反应迅速。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社会最新动态,提出前瞻性、预见性的意见建议,比如一项新政策、新规定的出台,具体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谁先做深入调查,动脑筋认真思考,谁先得出了新观点、想出了新举措,谁就占了主动。对于他人来说,思路超前、反应迅速就是“新”。上世纪末期,“宝日”、“恩威”等一系列重大涉税案件的发生,使我们对“税收监督”作用的讨论成了热门话题,是我们的税收制度有漏洞?还是与财务制度衔接不够?怎样才能改税收的事后监督为对企业的全程监督?我把在学校时所学的审计知识和税收知识结合起来,写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借助企业内审完善税收监督的几点思考》,由于观点新颖,很快被市局、省局、总局采用,并入选总局科研所《99’中国税官论税制改革》。
二是抓住重点。上级部署或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在领导决策之前把有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的调研成果拿出来,提出好的建议,为工作开展和领导决策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对于领导来说,抓住“决策点”,解决了问题就是“新”。2004年7月,我局班子做了调整,新班子对灵寿情况不熟悉,对能否完成任务信心不足,我们及时做了详细税源调查,写了《关于我县经济税源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几年来的税收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比对,对当前的税源构成进行了详细评估,对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体形势进行了客观预测,使局班子确定了“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促进了全局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是抓住热点。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和一些尚未引起普遍重视但又需要提醒注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别人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而你想到了,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措施,对于群众来说,这就是“新”。去年春天,我县铁矿资源私挖滥采现象泛滥,土地、植被严重被毁,采矿户多是老百姓,户数、产量、应纳税额难以确定,为最大限度减少税款流失,我们四处走访,深入调查,写出《我县铁选行业征管状况调查与对策》的调查报告,基层所据此调整征管思路,强化铁选行业管理,全年入库税款200万元。所以说,“新”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相对的、辨证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内外环境,观察不同事物的表象和内涵,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只要对工作开展起到了有益的促进,那就是“新”。“旧瓶装新酒”,只要是装的是好酒,依然不怕巷子深,瓶子旧。
二、精心设计,把握规律,打造新型“产品”
“项目”选好了,怎样才能走出老路子,避免大众化,生产出品质卓越的新型“产品”呢?结论是必须围绕一个“新”字,在生产加工的每一个步骤精心做文章。写好一篇调研也是如此,要紧紧抓住事物发展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重点、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的规律性东西,用新的视角观察、研究新问题,从而得出新结论。
角度变换出新意。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站位不同,观察到的事物表象和内涵就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不同。比如,站到领导的角度与站到一般干部职工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问题;站到税务机关站到纳税人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观点,站到个体和整体、典型和一般、正面和反面的角度,各有不同的发现。1999年省市局提出对个体税收定额重新进行全面调整,那时我刚调到县局办公室,对基层的工作了解较多,知道定额调整工作中人为因素很大,纳税人对此很有意见,我就撰写了《个体定额测定调整工作问题与对策》,着重指出存在问题,给局领导提供参考。但是,这些意见对一线干部来说,却不便于实际操作,于是,我又写了《定额测定调整六原则》,告诉大家怎样选择典型户,怎样按行业、按地段、按规模、按淡旺季进行测定,基层同志反映对他们的工作帮助很大。2003年“非典”时期,各单位纷纷上报“非典”对地税收入的影响,采取了哪些措施,我独辟蹊径,对借“非典”之机假报停歇业的情况做了调查,撰写了《非典时期,我县五成业户假停歇业》,很快被省局采用,基层所还据此进行了清理,查出虚假停歇业160余户,补税罚款6万余元。
与时俱进出新意。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税收工作也在不断前进,今天所说的调研已不再是昨天的调研,而是把旧的课题融进了新的背景,把常讲的道理赋予了新的思想,把常见的事物赋予了新的内容。比如同样是对个体税收征管中问题的调研,1996年我写了《建帐建制与个体税收征管之我见》,对“估堆定税”的落后进行批驳;1999年写的是《定额测定调整工作问题与对策》,着力降低人
为因素,使定额调整变得阳光透明;2003年写了《我县个体税收征管状况探析》,对十年来个体税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现在实行了“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纳税评估”,我们调研的重点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员的职能,怎样才能使评估结果更科学合理。调研工作只要与时俱进,就总会有新的内涵、新的课题。
追踪研究出新意。每一项工作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调研,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事前调研,重在预测,提出实施建议;事中调研,重在跟踪,防止落实走板;事后调研,重在总结,寻找规律,归纳成绩。2003年,我局在稽查局搞税收执法权限监督试点,参考的是藁城市局“两权监督”经验,但他们的经验是全局性的,针对某一项具体工作来说,线条较粗,不易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县局组成了以我为主笔的调研考察组,负责《稽查执法权限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起草工作。我们做了大量事前调查,搜集相关制度,征求基层干部意见,走访纳税人,撰写了《一级稽查体制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五卡五制完善稽查执法权限监督》等几篇调查报告,尤其是我们提出的“五卡五制”法,在稽查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设置了不同的监督重点,并配套相应的监督制度,为《办法》的起草奠定了基础。在《办法》运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实时跟踪,发现在稽查部门可以反映出征管上的许多漏洞,就撰写了《通过稽查透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县局领导和基层干部的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探讨纠改。《办法》的实行,对稽查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稽查局在全市稽查系统考核中连年名列前茅,对此,我们及时总结,在市局发了简报,去年底又撰写了《关于建立稽查监督制约机制的实践与探索》的经验型调研。所以说,事物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及其规律,只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收获不同的调研成果。
巧用对比出新意。问题和经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今天的经验可能会是昨天的问题,他人的问题也可能是自己的经验。善于对比,善于分析,善于辨证地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前些年,针对纳税意识差又无帐可查的个体加工业户,许多地方都苦无良策,而我局早在1996年就有了一套完善的征管措施,也就是利用耗电量来测算征收率的“以电核税”管理办法,我们撰写了《以电核税,强化个体税收征管的有效措施》等调研报告,分别在《中国税务报》、《河北经济日报》、《石家庄日报》及省市局内刊上发表,为各地征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博采众长出新意。当你需要一个新观点、新思路,苦于无法下笔时,你可以广泛搜集所有可以支撑你的观点的资料,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掌握其实质内涵,从中启迪你的思想,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视野,充实你的知识。博采众长不是模仿抄袭,不是把人家的思想观点不加分析的为我所用,而是一个学习、积累、思考、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你思想的一次再升华,通过这样的再升华,形成自己独有的观点,从而写出新意。
三、迎合公众,把握技巧,创造崭新“品牌”
一件品质优良的产品,也需要新颖独特的造型,精美别致的外观,来吸引消费者,以求更好的市场需求。这相当于调研文章的外在美,是吸引读者兴趣和引起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是掌握写作技巧。也就是变枯燥的说理、平淡的论述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努力增强调研文章的可读性,以富有创意的表述来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有这样
一篇调研,谈某县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得出几点启示:“一是要有好的思路;二是要有克难制胜的良策;三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四是要有宽松的发展环境;五是要有灵活、科学的经营机制”这些观点从道理上也说得过去,但却显得平淡无光,后来修改为:“
一、同样的资源和发展条件,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效果大不一样;
二、面临同样的困难和矛盾,善不善于开动脑筋,效果大不一样;
三、同样的目标和任务,有没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大刀阔斧的气魄,效果大不一样;
四、同样的经济增长点,有没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效果大不一样;
五、同样上项目、办企业,有没有一个科学、灵活的经营机制,效果大不一样”。观点没有变,只是句式变了,就显得富有新意和语感美,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二是善用数据分析。也就是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文章会显得更直观,更有力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更透彻,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和思想震撼力更深。我在写《关于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地方可用财力的分析与建议》一文时,刚刚理出一点思路,意外发现鹿泉局早已有过这方面的调研,站位之高,写法之大气、构思之严谨,我都不可能超越。于是,我转换思路,到财政、统计部门搜集了数据、资料,根据近几年来我县财政收入的总量与增幅,把财政、国税、地税三家收入任务及各税种在全县财政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运用大量数据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得出“我县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对地方财政贡献率最小的增值税,直接影响县财政的可用财力”这样的结论,引起了县四大班子的密切关注,组织职能部门召开会议,对我县财税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全县收入工作思路做了重大调整。
三是多做“点子”文章。现代社会节奏快,多数人没有时间去啃那些大块头的文章,尤其是领导,时间紧,事物多,越是精短的文章,越受他们青睐。一事一议、一策一议的“点子”文章,观点新颖,语言精炼,最受大家欢迎。我写过几篇短小的调研,如《个人所得税由单位垫付代缴问题应引起重视》、《我局社保费征收渐入正轨问题仍存》、《基层行风建设要处理好六个关系》等等,都很受领导重视和同行好评。
信息调研
信息调研是调查研究的一个小类,其突出的特点是“短、平、快”,即文章简短,内容平实,时效性强。信息调研以其形式灵活、指导性强而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综合信息部门的重视。
信息调研亦没有固定套路,但大体应遵循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准调研课题。信息调研不同于其他大型调查研究活动,其选题一般以小为宜,小中见大。具体而言,其选题主要包括:一是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即是当前正在抓的工作和重点推动解决的问题。如重点项目建设阻工问题、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灾后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如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成品油供应紧张问题、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问题等。三是基层面临的焦点问题。即基层工作普遍存在、具有共性的问
题,需要深入调研,找准破解之法。如耕地抛荒现象突出、清明期间不稳定隐患突出等问题。四是群众面临的难点问题。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如农资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城区背街小巷改造问题等。总而言之,信息调研的选题,归根到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未想,急领导之未急。如2005年3月初,适值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不久,我们就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选题,深入冷水滩区的一个村开展调研,调研成果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第二步:作好前期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大致而言,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调研人员。相对于大型调研而言,信息调研选题小、规模小,调研人员也相对较少,1—3人即可。一般在确定调研选题后,就确定参与调研的人员,以尽快进入角色,提高调研的效率。在确定调研人员时,除了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考虑调研人员的整体结构,优势互补,以达到1+1>2的效果。二是熟悉调研内容。信息调研的选题确定以后,就必须围绕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做足“功课”,要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调查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掌握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调研选题的历史背景等,熟悉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专有名称等,这样才不至于在调研中抓不住中心,找不准重点。如我们2007年2月对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开展的调研,事先就认真研究了发改委、交通部出台的《关于2007年春运期间旅客运输票价不再上浮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以及公路客运票价价格构成、形成机制等。三是设计调研方案。调研方案是行动纲领,它对于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信息调研的调研方案一般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范围、调研时间、调研对象、调研方法等,并根据调研选题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和调查表格。总之,要尽可能将调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以便在调查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如我们2007年3月联合市粮食局开展的米业产业化调研,就设计了一个详尽的调研方案,对调研活动的组织、调研的重点等到点、到时、到人,操作性很强。第三步:深入开展调查。调查是否深入关系到能否全面、客观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是信息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调查原则。具体来说,要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受时间限制,信息调研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对此,在信息调研的样本点选择上,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深入调研,以避免以偏概全。二是注重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在调查对象的确定上,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领导,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调查监管方,又要调查多方利益主体,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一叶障目。如我们2007年2月开展的《春运公路客运票价情况调查》就分别调查了物价部门、春运管理部门、客运站场、营运车主和乘客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得出的调查结论也就较为客观。三是注重调查方式的灵活性。信息调研的时间要求较紧,对此,要多种调研方法并用,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资料。如召开座谈会调查、个别走访调查、问卷(表格)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四是注重调查作风的深入性。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的第一
线。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真正沉下去,贴近群众开展调查,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步:认真分析研究。通过调查掌握了大量资料,这仅仅是为研究工作准备了必要条件,就是为“深加工”准备了“原材料”,还不能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因此,调查完毕后,就要对占有的各类信息和资料进行认真研究,深入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发现矛盾,进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一是整理资料。对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梳理,“沙里淘金”,去粗取精,从中找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素材。二是分析资料。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如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可循,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等等。三是提炼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要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提炼调研主题。在提炼主题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己,只唯实。四是拟定提纲。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对主题的提炼,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已初具雏形。要以此为基础,认真拟定调研报告的提纲,大到调研报告的框架、结构,小到观点、层次。第五步:撰写调研报告。信息调研的时效性很强。调研提纲拟好后,撰写调研报告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要在前面四个步骤的基础上,一鼓作气,既好又快地撰写调研报告,迅速成文,尽快拿出调研成果。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实”、“新”、“短”、“活”,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一是内容要“实”。即调研报告内容要真实和实在。要实事求是,通过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主题,基层是什么情况,就反映什么情况,不搞“拉郎配”,不凭主观臆断。二是观点要“新”。要吸引“眼球”,使人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必须在提炼观点上下功夫。在总结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写作思路,多提新观点,多出新主意。如在撰写《当前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及对春耕生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我们就提出了力度要“大”、资金要“扶”、科技要“兴”、市场要“管”、渠道要“通”、平价要“储”六条对策,句式较为活泼,观点较为新颖。三是篇幅要“短”。信息调研的篇幅以短小精悍、简洁明快为宜。文字太长,不仅写作时耗时费力,阅读上也要牵扯领导大量精力。要将大量信息、大量情况进行高度浓缩,使有限的文字包含最大限度的资讯。如我们撰写的《当前耕地抛荒情况及原因分析》有数据、有典型、有事例、有分析、有对策,但全文仅2800字。四是语言要“活”。要多运用一些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鲜活语言,如民间俗语、谚语和乡土语言等,使调研报告语言灵动起来,避免干涩生硬,提高可读性。
搞好信息调研的几点体会
信息调研作为调查研究的一个小类,其突出的特点是“短、平、快”,即文章简短,内容平实,时效性强。信息调研以其形
式灵活、指导性强而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综合信息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信息调研活动,深有体会。笔者认为,虽然“文无定法”,信息调研亦没有固定套路,但大体
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准调研课题。信息调研不同于其他大型调查研究活动,其选题一般以小为宜,小中见大。具体而言,其选题主要包括:一是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即是当前正在抓的工作和重点推动解决的问题。如重点项目建设阻工问题、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灾后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如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成品油供应紧张问题、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问题等。三是基层面临的焦点问题。即基层工作普遍存在、具有共性的问题,需要深入调研,找准破解之法。如耕地抛荒现象突出、清明期间不稳定隐患突出等问题。四是群众面临的难点问题。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如农资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城区背街小巷改造问题等。总而言之,信息调研的选题,归根到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未想,急领导之未急。如2005年3月初,适值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不久,我们就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选题,深入冷水滩区的一个村开展调研,调研成果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第二步:作好前期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大致而言,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调研人员。相对于大型调研而言,信息调研选题小、规模小,调研人员也相对较少,1—3人即可。一般在确定调研选题后,就确定参与调研的人员,以尽快进入角色,提高调研的效率。在确定调研人员时,除了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考虑调研人员的整体结构,优势互补,以达到1+1>2的效果。二是熟悉调研内容。信息调研的选题确定以后,就必须围绕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做足“功课”,要对调查的
对象、重点、难点以及调查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掌握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调研选题的历史背景等,熟悉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专有名称等,这样才不至于在调研中抓不住中心,找不准重点。如我们2007年2月对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开展的调研,事先就认真研究了发改委、交通部出台的《关于2007年春运期间旅客运输票价不再上浮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以及公路客运票价价格构成、形成机制等。三是设计调研方案。调研方案是行动纲领,它对于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信息调研的调研方案一般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范围、调研时间、调研对象、调研方法等,并根据调研选题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和调查表格。总之,要尽可能将调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以便在调查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如我们2007年3月联合市粮食局开展的米业产业化调研,就设计了一个详尽的调研方案,对调研活动的组
织、调研的重点等到点、到时、到人,操作性很强。
第三步:深入开展调查。调查是否深入关系到能否全面、客观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是信息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调查原则。具体来说,要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受时间限制,信息调研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对此,在信息调研的样本点选择上,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深入调研,以避免以偏概全。二是注重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在调查对象的确定上,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领导,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调查监管方,又要调查多方利益主体,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一叶障目。如我们2007年2月开展的《春运公路客运票价情况调查》就分别调查了物价部门、春运管理部门、客运站场、营运车主和乘客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得出的调查结论也就较为客观。三是注重调查方式的灵活性。信息调研的时间要求较紧,对此,要多种调研方法并用,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资料。如召开座谈
会调查、个别走访调查、问卷(表格)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四是注重调查作风的深入性。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真正沉下去,贴近群众开展调查,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步:认真分析研究。通过调查掌握了大量资料,这仅仅是为研究工作准备了必要条件,就是为“深加工”准备了“原材料”,还不能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因此,调查完毕后,就要对占有的各类信息和资料进行认真研究,深入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发现矛盾,进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一是整理资料。对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梳理,“沙里淘金”,去粗取精,从中找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素材。二是分析资料。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如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可循,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等等。三是提炼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要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提炼调研主题。在提炼主题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己,只唯实。四是拟定提纲。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对主题的提炼,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已初具雏形。要以此为基础,认真拟定调研报告的提纲,大到调研报告
的框架、结构,小到观点、层次。
第五步:撰写调研报告。信息调研的时效性很强。调研提纲拟好后,撰写调研报告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要在前面四个步骤的基础上,一鼓作气,既好又快地撰写调研报告,迅速成文,尽快拿出调研成果。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实”、“新”、“短”、“活”,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一是内容要“实”。即调研报告内容要真实和实在。要实事求是,通过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主题,基层是什么情况,就反映什么情况,不搞“拉郎配”,不凭主观臆断。二是观点要“新”。要吸引“眼球”,使人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必须在提炼观点上下功夫。在总结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写作思路,多提新观点,多出新主意。如
在撰写《当前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及对春耕生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我们就提出了力度要“大”、资金要“扶”、科技要“兴”、市场要“管”、渠道要“通”、平价要“储”六条对策,句式较为活泼,观点较为新颖。三是篇幅要“短”。信息调研的篇幅以短小精悍、简洁明快为宜。文字太长,不仅写作时耗时费力,阅读上也要牵扯领导大量精力。要将大量信息、大量情况进行高度浓缩,使有限的文字包含最大限度的资讯。如我们撰写的《当前耕地抛荒情况及原因分析》有数据、有典型、有事例、有分析、有对策,但全文仅2800字。四是语言要“活”。要多运用一些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鲜活语言,如民间俗语、谚语和乡土语言等,使调研报告语言灵动起来,避免干涩生硬,提高可读性。
第三篇:常见100种文章写作方法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24、说明法
【特点】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
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
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
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
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51、拟人法
【特点】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2、动物自述法
【特点】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53、议论抒情法
【特点】
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54、景物衬托法
【特点】
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55、季节特征法
【特点】
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56、随时变化法
【特点】
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57、日内变化法
【特点】
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58、定点换景法
【特点】
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59、定景换点法
【特点】
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60、移步换景法
【特点】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61、围绕中心法
【特点】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62、分类描写法
【特点】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63、听看想法
【特点】
听看想法一般用于对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气象变化的描写。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围绕同一景物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文章的笔墨既集中,又有变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和看到的交代清楚。在写看到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等。
64、描写议论法
【特点】
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最主要的是把描写和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描写景物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把有关景物写具体。议论时要针对描写得最具体的景物进行议论。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同样要注意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同样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具体的景物。
65、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66、通篇拟人法
【特点】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67、比较异同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68、景物幻化法
【特点】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69、借景抒情法
【特点】
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70、方位介绍法
【特点】
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71、参观介绍法
【特点】
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72、画面组合法
【特点】
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73、分类介绍法
【特点】
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
74、触景生情法
【特点】
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75、粗笔勾勒法
【特点】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76、工笔细描法
【特点】
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77、画龙点睛法
【特点】
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78、人物特写法
【特点】
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79、动态速写法
【特点】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80、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81、展开想象法
【特点】
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82、比较描写法
【特点】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83、人物漫画法
【特点】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84、自我介绍法
【特点】
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5、结合时代法
【特点】
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86、步步深入法
【特点】
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87、连续动作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88、交替叙述法
【特点】
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89、概括描写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90、天女散花法
【特点】
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91、动作分解法
【特点】
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92、独白法
【特点】
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93、对话法
【特点】
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94、直接描写法
【特点】
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95、回忆想象法
【特点】
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96、梦境幻觉法
【特点】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98、一事写人法
【特点】
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99、几事写人法
【特点】
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100、对比写人法
【特点】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细节表现法
【特点】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第四篇: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
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
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由高到低,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 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 理清楚。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 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三)、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四)、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
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事物+感情。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 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 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点(情态)。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感情
例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排比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 律和谐、气势如虹,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春花 的喜爱之情。
设问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反问
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如:这能全怪我吗?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对比
运用对比手,把和 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
第五篇:原创文章写作方法
第1大原创文章写法:组词成句法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话题,然后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查看最下方的相关搜索,利用相关搜索的关键词来组词成句,写一篇原创文章。例如:我们今天选择的话题是减肥腰带或瘦身腰带,我们在百度上搜索一下,然后看下最下方的相关搜索,我们挑选减肥腰带有用吗、减肥腰带网、震动减肥腰带、电视购物减肥腰带、电动减肥腰带。
然后对于每个词语我们分别写出几个句子,一个句子随便写都可以写一百个字,组合起来使语句通顺切合标题,一篇300个字以上的原创文章就这样诞生了。
第2大原创文章写法:流水账
之所以叫原创那就是在此之前没有的东西,即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意思。何谓流水账,就是你可以写你今天一整天的经历感受,写的你的生活日记,写你今天的所见所闻都可以。你甚至还可以写你儿子、你的老婆、你的亲人朋友今天做了些什么事情。比如你写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之后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事情,在路上你看见了什么,然后写你对所见所闻的看法和感受,以此类推下去以写流水账的形式写一篇文章,我想这篇文章绝对是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因为只有你可以写成这样的文章。
第3大原创文章写法:总结分析法
通过看其它相关文章然后进行总结分析加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总结出XXX十大方法、XXX五大要点、XXX几大注意事项等等,好比如我写的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总结原创文章的写法,然后用自己语言组织出来再加入自己个人的看法,这样的原创文章质量是非常的高的。对于不懂的方面,你无法进行总结,但是你可以先参考几篇性文章,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出几大方法,然后再进行写作即可。
第4大原创文章写法:借助外界法
借助外界法即通过借助相关读物,比如旧报纸、杂志、QQ群交谈内容、QQ空间原创日志内容等等其它方面的书籍,只要是百度没有收录的文章,我们就可以通过再稍微伪原创一下就可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原创问题了。
这个方法其实是对上面的总结分析法、模仿换位思考法的进一步补充,其实写原创文章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遵循一个大前提就是百度没有收录的东西,你就可以写出来,这样你的文章肯定会被收录。第5大原创文章写法:模仿换位思考法
通过对一篇文章,我们模仿它的文章内容,然后进行换位思考,用不同的语言组织,不同的看法,加入新的内容,新的看法,然后进行写作。举个例子:我看见了一篇文章:减肥失败的内在原因,然后我模仿他写减肥失败这个话题,于是我就写了一篇标题为造成减肥失败的原因分析,当中包括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这样的话虽然我的文章有其内在原因的相似的内容,但是我通过总结减肥失败外在原因于之内在原因想结合,我们的文章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结构(段落)还是内容是都完全不一样,这样一篇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就出来。
原创文章,或者说是原创内容,对于网站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