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版公务员遴选考试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公务员遴选考试调研文章的写作方
法和技巧
一、概念
1、概念
讲话稿亦称发言稿,就是在各种会议、集会上或利用不同宣传工具发表的讲话文稿,它是人们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2、特性
(1)实用性。讲话稿是一种借助口头表达的书面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大小会议和不同场合,如果需要,还可以登报、广播;上电视,叫做录像讲话。随着经济交流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具有反映快、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等特点。
(2)政策性。讲话稿一般由本人写或授意他人(个人或专门写作班子)代写,但无论谁写或用于什么场合,都必须符合政策要求,否则,就会“言不及义”,因此,讲话稿又有政策性强的一面。
(3)时间性。因各种需要举行的会议、集会等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等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讲话稿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否则,该在事发之前讲清的问题却在事后讲,就变成“马后炮”;应立即做的总结报告或表彰会等,却要拖上一段时间,就失去应有的效力,“时过境迁”,不会产生什么积极效果。
(4)条理性。讲话主要是用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声音在空中停留短暂,因而,要使讲话的内容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然丰富、深刻,但缺乏清晰严密的逻辑性,不能一环扣一环,一步挨一步地叙事、说理,听众接受起来困难,势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
(5)通俗性。讲话稿与一般文章不同,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这就要求撰写讲话稿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用语言时不宜咬文嚼字,句子不要太长,修饰部分要少,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不得要领。同时,也应当讲究文采,以便讲起来生动,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3、作用
(1)交流预备作用。经济工作离不开交流,讲话稿正是保证各种交流顺利进行的一种得力工具。有了讲话稿,不致于走题或把话讲错,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比较集中地、有条理地把话讲好,收到好的交流效果。
(2)联系监督作用。讲话或讲演是面对面进行的,它能使讲话人与听众在时间、空间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交流整体。好的讲话能使人感到亲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讲话,更是直接联系群众、体察下情的好机会,因此,讲话稿有加强联系的作用。当然,听众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如果讲话只打雷不下雨,下次听众就不要听了。因此,讲话稿还暗含着监督作用。写作时要注意具体实在,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实事求是。
(3)宣传教育作用。现代化经济建设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好的讲话能使人“奋”、使人“启”、使人“发”,讲话稿 正是组织人民、动员人民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的一种有利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它不仅能快捷地上情下达,而且能把听众的愿望、需求、知识、经验、信息等及时交流出去,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提高人民素质的有力杠杆,因此,它既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有力宣传教育工具,也是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4、种类
由于讲话稿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所以很难进行严格的分类,只能从不同角度作大体区分。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讲话稿、礼仪讲话稿、学术讲话稿、宗教讲话稿、工作讲话稿、社会生活问题讲话稿等。从应有范围和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集会演讲稿、战地演讲稿、会议讲话稿、广播电话讲话稿、课堂演讲稿等。以上只是大致的分类,其中也有交叉,不能截然分开。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讲话稿。(1)政治讲话稿。指在研究和解决政治问题的会议上发表讲话,或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政治宣传色彩浓厚的演讲所使用的稿子。如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政部门负责人在一定场合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讲话稿,各级人民代表及纪检监察委员以议政为主要内容的发言稿,以及外交官员发表外事演说的稿子等,均属政治讲话稿。政治讲话稿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2)礼仪讲话稿。指在纪念会、追悼会、开幕式、闭幕式、欢迎会、宴会等场合发表悼念、答谢以及应酬性的讲话所用的稿子。(3)以动员、布置工作和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为目的的讲话所用的稿子。这类讲活,通常又称为“作报告”。如“传达报告”———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动员报告”———为开展、推动某项工作而发表的讲话;“总结报告”———领导同志在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等等。
(4)社会生活问题讲话稿。指就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评论的讲话稿。既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选题,也可以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作专题讲述。
(5)学术讲话稿。指在数、理、化、农、医、工等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历史、文学、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领域,就某些学术问题在会议上发表见解,阐明主张,公布研究成果所用的讲话稿。教师讲课时所用的讲稿,也属于这一类。
二、格式
讲话稿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等部分构成:
1、标题
(1)有的标题标明讲话时间、地点、讲话人身份,如《**同志在二轻系统深化经济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标明中心思想,如《对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3)提出问题,如《理顺价格体系的关键何在》等。标题要醒目,忌晦涩;有新意,忌粗俗,这样才能有吸引力。
2、称谓
即根据不同的听众对象首先发出的称呼,如“同志们、朋友们”,“妇女们、先生们”,“教师们、同学们”等。称谓要贴切、富有礼仪,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
3、正文
正文包括引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引言亦称开场白,是讲话稿开头部分。开场白不宜过长,但需精心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场白,讲话者从一开始就能主动而有效地控制听众情绪,为引入正题打下基础。主体亦称本论,是讲话稿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论述,在材料编排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中心鲜明,论点突出,做到一以贯之,即全篇幅一个中心论点;二是要讲究条理,前后材料编排要符合表达中心论点的需要;三是要严谨,做到点线相连,不枝不蔓;四是观点与材料、论点与论据要统一;五是奇正相生,把趣味性材料与论证材料巧妙安排,做到庄谐合一。
结尾亦称收尾,即收结全文,归纳主题。除此外,还可最后一次打动听众,把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结尾一是要“结住”,不要狗尾续貂,“再”说上几句;二是要结的“漂亮”,结尾时的风格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坚定有力的语言向听众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要求、给听众以巨大的鼓舞;一种是以谦敬的语言向听众致谢或致谦,也可以意尽言止,自然结尾。
三、相关要求
撰写讲话稿要遵循以下写作要求:(1)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怎样写好讲话稿?简单地回答:需要讲什么就写什么,因为讲话稿是为发表讲话准备的。要想真正弄清楚需要讲什么和需要怎么讲,就一定要了解情况。首先要了解听众。发表讲话,是讲话人向听众传播信息或做宣传、教育、鼓动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与听众沟通的过程。不了解听众,怎么谈得上与之交流沟通呢?因此,写作讲话稿,无论是亲自执笔,还是让别人代笔,都要先做一番调查研究工作,弄清楚听众是些什么人,他们关心什么问题,想了解什么情况,要澄清哪些疑问,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关键在哪里,他们的思想状态、文化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又怎样。只有把这些调查研究工作做好了,对听众的心思和特点有数了,才能有的放矢,写出听众想听、爱听、听了入耳、动心、动情的讲话稿。千万不可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批评的那样,射箭不看靶子,弹琴不看听众,在不了解讲话对象的情况下,主观地想讲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写;更不能自以为是地决定,我写什么你就讲什么,我怎么写你就怎么讲。
写讲话稿还要了解讲话人和会场,要考虑讲话人的身份、特点和场合。一个人都是有多重身份和不同特点的。例如,在单位是领导,在家里是一个丈夫和父亲,到街上又是一个普通行人。因此,亲自执笔写讲话稿,就要考虑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和面貌出场讲话的;如果替别人代写讲话稿,还要弄清讲话人的文化素养、政策理论水平、演讲经验和能力、讲话习惯和风格等等。此外,还应摸清以下情况:这是什么内容性质的会议,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人要发表别的内容的讲话,讨论的情况怎样,会场的气氛怎样,是什么样的会场。总之,只有弄清楚听众、讲话人和会场三方面的情况,才能通盘加以考虑,更准确地确定应当讲什么和怎么讲,使所写的讲话稿适应讲话的需要,符合讲话的要求。
(2)中心突出、观点鲜明、富有新意
突出中心、观点鲜明、富有新意,也是写好讲话稿的一条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中心,既指文章或讲话的主题、基本观点,也指全篇的中心内容。只有突出中心、观点鲜明,用观点统帅内容,内容中又渗透着观点,听众才能对你表达的内容和观点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突出中心,就要注意“思维导向”。所谓“思维导向”,是指引导听众的思想,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一方面和目标———讲话稿内容的“中心”。这就是说,讲话稿从始至终都要围绕着“中心”写,所有内容的表达和组织安排,都要为讲清基本情况和基本观点服务,在讲清情况的同时阐明观点,不要有任何内容脱离或偏离 “中心”。像《反对党八股》这篇讲演稿,内容很丰富,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现实情况的分析;既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又用引经据典作例证。但全文从头到尾都围绕“反对党八股”这个中心写,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主题。因此,读完这篇文章,人们就能认识党八股的危害,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反对这股不正之风的道理,从而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围绕中心”的写法,向我们提供了一条组织文章内容的基本法则:文章无论长短,都要用一根主线贯穿全篇,把各部分原来互不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这根主线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题。有的人写篇幅较长的讲话稿内容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没有中心,缺少贯穿全篇的主线,显得“散”、“乱”,其原因,就在于尚未掌握这一法则的奥秘。
观点鲜明,是指要敢于亮明观点,敢讲真话。讲话稿是用来面对听众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要求讲话人把自己的思想直接暴露出来,公之于众。如果不表示赞成什么,也不表示反对什么,吞吞吐吐,含糊其辞,听众就会不满足,甚至感到受了愚弄,认为你在耍滑头。敢亮观点的前提是自信,相信自己讲的正确,有道理。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要讲出来让别人相信,岂不是愚弄听众!还要敢讲真话,讲真实观点,真实情况。敢讲真话的前提是相信群众,相信自己所讲的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不能欺骗,也是欺骗不了的,因此决不能讲假话。抱着自信和相信群众的态度,写出敢于亮明真实观点的讲话稿,讲话的成功就有了基本保证。亮明观点、讲真话,都要能讲出新意。所谓“新意”,即指要讲出新情况、新事实、新材料、新观点、新见解,也指能从一个崭新的不同角度谈一个老问题。总之,讲话稿内容要新鲜,要能谈出新意来,才能吸引听众,给人以新启示、新的教益。那种拾人牙慧、入云亦云、充满尽人皆知的陈词滥调、没有一点新鲜货色的讲话稿,听众听了一定会打瞌睡。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写讲话稿要学会说理,要把道理讲明白,达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的目的。
在讲话稿中所讲的道理和说理的方法,要适应听众听讲的需要。总的要求是:要把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道理讲“活”,让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不要干巴巴的说教,少讲空洞的大道理。越是面对基层普通群众,越要注意说理的生动、形象和通俗,要多用比喻、对比等方法说理,要多举群众熟悉、日常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刻的具体实例来说理。注意分析过程的逻辑性也很重要,富有逻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讲话稿中所举例证要恰当,要与提出的观点严丝合缝、和谐统一;要注意分析有步骤、有层次、有条理,不可匆忙地提出观点,武断地得出结论:要善于引导听众的思路跟着你的分析过程走,觉得无可置疑,自然而然,口服心服地赞同你的结论。此外,有些讲话稿还要讲究说理的战斗性,方法是:既从“正面”说理,又从“反面”说理。所谓从“反面”说理,是要针对听众中的疑问,特别要针对反面的观点,采用设问、反驳等方法,将人们的误解和疑惑一一澄清,将明显错误甚至反动的谬论彻底驳倒,以更加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这种反证的说理方法,在论辩性的演讲稿中,应当更多地加以采用。讲话稿中的说理都要注入讲话人的真情实感,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人都是感情动物,当你的观点、意见、号召带着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色彩表达出来时,就能产生加倍的感化、诱导和鼓动作用。传播学的奠基人美国的威尔伯·施拉姆说过:“什么是最有效的号召?..某些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表明,动感情的呼吁较之逻辑的呼吁更可能导致态度的转变。”(《传播学概论》第228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美国的另一位学者戴尔·卡耐基又说:“要动人以情,自己首先要有诚意。”(《怎样使你的谈吐更动人》第51页)这就是所谓“以心换心”,用真诚才能赢得信任。否则,你越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听众越会讪笑你在演戏,越是反感。因此,情感的表达必须真诚、实在、朴实,不能虚假、做作、华而不实,应当自然、恰如其分,不应过分夸张、声嘶力竭。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呢?只有当讲话人对所讲的事物确有了解和深切的感受,在写作时又能激发起真挚的情感,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写出既说理又抒情,既能说服人又能感动人的讲话稿。例如1939年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布什大厦所作的《反法西斯演说》,就是这样一篇融说理与抒情于一体的讲话稿。当时,法国已被希特勒纳粹军队占领。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每一个不愿当亡国奴的法国人都关心的三个问题。紧接着,作者坚定地作出了回答:“没有!”这种说理方法,就是设问。这样,作者的心一下子就与广大听众———千百万法国民众的心紧紧地联结起来了。
然后,他又以充满理智和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发出了庄严的号召。他的分析“是根据对事实的充分了解说话的”,听众不能不信服;他的号召是充满了对法兰西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的,因而就能发挥催人奋起的强大鼓舞作用。这一切都是作者强烈的爱国真情的自然流露,因为戴高乐将军确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在这里,戴高乐与法国人民已经心心相印,双方的感情已经水乳交融,通过广播这篇演说,他才能在法国民众的心底点燃起“抵抗的火焰”。从这一篇演说词,我们应当能够领悟怎样才能写出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的讲话稿的奥秘。
(4)讲究语言、写出特色 写作讲话稿,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不能过于艰深、生僻。例如,使用专业性很强的词汇要慎重,必须使用时,要加以通俗的解释;也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词语,以免听众听不懂或产生误解。其次,要求语言上口入耳、生动形象。上口入耳就要讲究句式,要多用简洁的短句,不写修饰成分过多的长句,以免讲起来拗口,听起来费劲;还要注意音节匀称和词句的声调变化,使语言朗朗上口、入耳动听。要善于运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夸张、衬托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讲话稿要能写出特色。所谓“特色”,一是指能适应不同听众的特点。例如,对知识分子讲话要注意文雅,对农民讲话要尽量说“大白话”,对青年讲话要富有朝气,等等。二是指能写出讲话人说话的特点。讲话稿要能体现出讲话人讲话的风格,或直率,或含蓄,或幽默,或严肃,或放达豪爽,或温文尔雅,做到“文如其人”。总之,从内容到语言都有特色的讲话稿,才能吸引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在讲话稿的语言比较普遍的毛病是:语言乏味,不够生动活泼,不是板起面孔的 “干部腔”,就是咬文嚼字的“知识分子调”,缺乏特色。要克服这些毛病,就要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说的那样,向民间、外国和古人学习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同时,还要在写作实践中认真对待,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这样,就不愁写不出语言讲究、富有特色的讲话稿。
一、调研文章的概念
什么是调研文章,顾名思义就是经过调查和研究后写成的文章。调研文章又叫调查研究报告,是对某一事务或者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并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
二、调研文章的作用
大家都清楚,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机关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秘书服务领导决策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作为县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写好调研文章就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撰写好调研文章对我们自身也大有好处。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经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是把文章的撰写抬高到了极致。调研文章虽然不能如此,但它毕竟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调研文章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方面:
1.总结经验。通过反映某地、某单位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总结经验,树立榜样,以此推动面上的工作。通常在某项工作由试点向面上推开的时候,在人们对某项工作普遍感到难度很大、需要示范引导的时候,或者工作中出现某方面的突出典型,需要扶持和宣扬的时候,就需要这类调研文章。
2.揭示问题。通过反映工作中某种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暴露其真相,找准其根源,分析其危害,以期引起有关党政组织、有关部门或全社会的重视,促成问题的解决。
3.研讨工作。通过对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的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明努力方向。
4.服务领导。即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情况,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类文章一般形成于某项决策形成之前,领导觉得某个问题需要决策,但由于情况不明,一时下不了决心,需要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再做出决断,于是亲自出马或指派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而后以文字形成决策依据。
三、调研文章的特点
同样是文章,调研文章比较其它文章而言,有其特别之处,其体裁、结构、思维、文风、语言等都与文学作品大不相同。文学作品着眼于文艺性,可以渲染夸张、含蓄朦胧、文字激扬、十年一剑;而调研文章则大异其趣,强调的是政治性,讲究逻辑严密、言之有据、朴实无华、表达清晰、行文迅速。具体讲有四个特点:
一是真实性。真实性是调研文章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针对性。这是调研文章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文章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三是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研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四是系统性。调研文章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四、调研文章的种类
调研文章很多种,一般从内容性质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1.揭示问题型调研文章。又叫专题型调研文章,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
3.理论研究型调研文章。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文章,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研文章。又叫工作探讨性调研文章。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研文章,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等进行调查和探讨性研究,提出有关建议。例如在2006年,当时我在鹤峰工作,按县领导的要求,对全县创建节约型机关情况进行调研后,写了篇《关于全县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调查报告》。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
6.总结经验型调查文章。又叫经验介绍,它是以正在发生的一些工作典型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可以通过它了解先进典型的工作成绩,学习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推动面上的工作。
五、调研文章的写法
虽然讲调研文章有不同的类型,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还是相通的。写好调研文章,先要熟悉调研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程序。一般来说,调研文章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1.标题
调研文章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例如:去年县委政研室编发的《浅谈来凤旅游商品开发》就是单标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从桐子园村发展看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就是双标题。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是调研文章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3.正文
正文是调研文章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可分为:①“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②“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研文章;③“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文章;④“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文章。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5.落款
调研文章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下面再看调研文章的写作程序
调研文章的写作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
1.选准课题。调研文章能不能被上级或有关部门重视,除了文章质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否符合上级或有关部门的课题研究需要,符合需要且文章质量好,被重视的几率就大。那么如何选课题呢?不外呼三个方面,①从上级或有关部门下发的调研课题中选题;②从当地有影响、有特色、对其他地方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工作典型中选题;③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当前工作中、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作调研课题。
2.确定主题。主题是调研文章的灵魂,对调研文章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①文章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②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③主题宜小,且要集中;④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3.取舍材料。对调查后得到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研文章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进文章。如何选择材料呢?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文章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 “大气”;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
4.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研文章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原则就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必须纲举目张,层次分明。调研文章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罗列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5.写好草稿。这是调研文章写作的行文阶段。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夹叙夹议,既有事实陈述,又有理论高度,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②报告文字规范;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6.认真修改。文章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算定稿。写调研文章过程中注意的几个事项
1.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文章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我们打开电脑,轻轻一搜,应有尽有,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何有效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一线去认真调查。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搞调研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行,到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行,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真心换实情、以勤奋换素材。
2.必须研究到位。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工作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调查研究,前提是通过调查弄清事实,关键是搞好研究。抓住本质掌握规律。同样的素材,得出的结论有深有浅,写出的报告有高有低,这里除了个人素质外,研究方法恐怕要占很大比重。
3.必须选好角度,突出重点。文章写得平铺直叙,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似乎什么都涉及了,但又什么也没有说清楚。这是写调研文章初学者的尴尬。可归咎的原因很多,而最重要的应是没有选好角度(例如给一个女举重运动员照相,从正前面照,那一定是武大三粗的女人形象,从侧面照也许就成了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了,效果是天壤之别的,这个例子就为说选好角度的重要性)。选角度不易,选对角度更难。文章一旦选好了角度,就自然峰峦起伏,重点突出了。所以不妨说,角度选对了,调研也就完成了一半了。选择角度,也应有法:一是选择所研究课题的精华部分。二是选择关乎中心工作的。三是选择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总之,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应是售精品的“专卖店”,而不是卖零星碎物的“杂货铺”。
4.用词要力求准确,文风朴实。写调研文章,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不要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调研文章应是“以意为之主”,当然也不是全然无视文采。“言以文远”,文采斐然总是好的。只是我们的调研文章提倡朴实无华,理解起来,文采斐然应是表现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上,也就是“要于平淡处见惊雷”。调研文章当然讲究用字,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甚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是,文学作品着意于堆砌华丽辞藻,而调研文章的文字则以准确取胜。在朴实无华的文风下讲究用字,无非是两条:一要掌握分寸,二求言简意赅。而这两条真要做起来都不易。所谓“掌握分寸”,主要指在遣辞造句时字斟句酌,注意掌握政策,并选用适当的辞汇准确地表达所拟表达的思想,既不过之,也无不及。(清朝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交战屡战屡败,但他在奏折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是易一字而精神出的佳例)。而“言简意赅”,其意则是文字精练,字少义多。撰写调研文章,锤炼文字颇为重要。鲁迅的名作《秋夜》在开头写道:“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共28字,是文学佳品。但若写成调研文章,8字足矣,即:“后院墙外植两枣树”。锤炼文字也要防止过分修辞,如若“以词害意”,反就弄巧成拙了。
5、要撰文迅速。调研文章之异于一般小说散文,其最突出处是在于:撰文迅速,不能“十年磨一剑”。情况、看法和建议反映如不及时,就犹如明日黄花,文章写得再好也了无一用。所以写调研文章就要象中国女排的战术 “短、平、快”。把“快”应体现在调研的全过程,从材料收集,到分析综合,再到构思撰写,都应“快”字当头。很多调研内容时效性强,必须做到苗头抓得快;报刊材料和“活”材料收集得快;分析研究得快;调研文章出手得快。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要写出一篇有价值、有水平的调研文章,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仔细的分析研究,周密的谋篇布局,反复的修改提炼等才能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练、多思、多问,就会不断提高调研文章的写作水平,就会写好调研文章。
第二篇: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
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什么是调研文章
调研文章,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个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后写出的理论文章。调研文章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重点,以探讨为目的,并不只是对事实的对与错、优与劣、或者先进与落后的简单评论。有人把调查报告当成调研文章,这是不对的,因为调查报告只注重调查、不注重研究,只是陈列问题的事实和数据,没有对事实和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没有得出具有建设性的探索、实践成果,所以调查报告不是调研文章。有人把工作总结当成调研文章,这更是不对的,因为工作总结是对过去的工作成绩和经验进行的归纳总结,并不是对某方面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不带有研讨性和探索性,所以工作总结不是调研文章。同理,新闻宣传报道、先进事迹材料等也不是调研文章。调研文章以反映问题为主,往往报忧多于报喜,目的是为了探讨、为了创新、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以先人之忧换取后人之乐。
调研文章的“调”,就是调查、了解,就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问题去作调查,去收集资料和数据。“研”,就是对所调查、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控制问题发展变化的建议或措施。既然是调研,就要对那些比较前沿的、边缘的、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思考,而不只是对一般问题的随便谈论。调研文章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而不靠是道听途说、闭门造车、苦思眠想编出来的。
二、调研课题的选择
调研课题,就是指调研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探讨的问题,也是调研文章反映的问题。调研课题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命题调研,即调研课题由上级事先确定,调研人员只能按照上级确定的课题开展调研,并以调研课题名为标题写作调研文章;第二种是半命题调研,即上级只规定调研课题内容的范围,具体调研文章的标题由调研人员根据调研工作开展的情况选择确定;第三种是自由调研,即上级不指定调研范围或具体问题,由调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调研课题和调研文章的标题。实际工作中可以调研的问题非常广泛,以税收工作为例,税收管理、税款征收、税法宣传、税务稽查、税收信息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征管质量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都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调研课题。那么,面对众多的课题我们应当怎样选择呢?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接触过的问题;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三是选择目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按这些方法去选择的课题可以减轻调查难度,减少调查工作量,收集资料比较容易、写出的文章比较适合现实工作需要,参考价值较高,投稿获得采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三、调研文章的文体格式
一篇调研文章,尽管有许多段落,有大小标题,有层次序号,但从格式上看不外乎开头(即绪论)、主体(即本论)和结尾(即结论)三个部分。
开头部门主要是交待写作背景、动机或目的,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希望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等。这部分一般用几十到几百个字概括地写、说清楚就行,要让读者或者编辑尽快看到主要内容,不必空话连篇大谈形势任务和工作开展情况,也无需叙述调研过程,但必须从一定高度着笔,要体现出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主体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部分所占篇幅最大,一般为数千字。在提出问题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所提问题是常见问题,可以直接列举,不必赘述过程;如所提问题不常见,就必须说明问题出现的条件或者发现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具有真实感或可信度。分析问题时一般要说明三点,一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二是问题存在的现状和影响,现状要用调查的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都要有事实依据,要让人觉得好的方面值得学习,差的方面必须解决。解决问题是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或措施,所提建议或措施应当简便、合理、可行。简便就是易于操作实施,不需创造特殊条件;合理就是符合工作需要、有利工作开展并且大多数人乐于接受;可行就是指投入少、效益高、见效快、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结尾部分有的是对文章主体内容作综合概括,有的是对主体部分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作出实施要求;有的是对问题发展变化作出展望和预测;有的是对写作本篇文章的目的意义再作强调,呼应开头。至于哪种结尾方式较好,要根据具体文章的论述情况和结构而定。
四、调研文章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当我们决定要写作一篇调研文章时,首先是确定调研课题,即准备写什么、写哪方面的问题,要事先确定下来,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和方向。其次是收集调研资料,包括调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发展的现状及影响,查阅相关资料和记录,了解相关人员对问题的看法或意见,同时还要熟悉法律法规或上级部门对此类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等。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对问题有比较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的了解,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感性认识。第三是分析问题实质,即是将自己调查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及其对工作的利弊影响,找出问题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和规律。第四是提出对策措施,即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提出控制问题朝有利方向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建议和措施必须立足现实、展望长远,既要具有解决目前问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又要具有适应改革发展的宏观性和战略性。
五、调研文章的写作步骤
写作调研文章也与写作其他各类长文章一样,有一定的步骤。首先是拟定提纲,即这篇文章准备写几个部分,哪个部分需要写哪些内容,需要引用哪些事实和数据等,都要事先设计和规划好,并以提纲的形式写出来或打好腹稿,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艺术性。其次是选择材料,根据提纲要求将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归纳和加工精减,剔除无用部分,保留有用部分。第三是动笔写作,即根据提纲要求将选择好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内容充实、形式完整、上下联贯、结构合理的调研文章。第四是修改提炼,即对已经大体写完的文章进行文字、语法等错误的纠正,对数据材料进一步核实,对段落层次进一步调整,对主题思想进一步提炼。修改的目的是使文章达到文从字顺、用语贴切、详略得当、张驰有度。修改必须反复多次,不到完全满意不定稿。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应当是立意新颖、文词严谨、内容精妙、说理透彻,使人读后有启发、有提高,而不是看了上页不想看下页,或者勉强看完觉得浪费时间的次品。
六、调研文章常见问题及避免方法
笔者经常看同志们写的调研文章,大多数文章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标题拟写不恰当:主要问题一是概括性不强,从标题不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二是命题过大或过小,与文章主要内容不相称;三是不够新颖醒目,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力;四是缺乏调研特色,不象调研标题。对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除命题调研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调研课题的范围、方向或者主要精神外,其余都是因为命题时缺乏思考或者不会命题造成。对命题调研不能更改标题,只能从调查研究的广度、深度或者文章主题立意方面去想办法,一是再作补充调查,获取更详实、更有针对性的资料,二是进一步修改调整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使其符合调研课题的要求;对自由调研或者半命题调研,既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重新拟写标题,也可以根据提纲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调整。
2、分析论证不得力:主要问题一是对存在的问题缺少实例说明;二是空话套话多,分析不够,论证无力。三是思路不清,所提建议措施不合理或者缺乏可操作性;四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特见解。对分析论证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二是要实事求是,站稳立场、敢于揭露问题、分析问题;三是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调研写作目的;四是要多读报刊上类似课题的文章,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思路,选取与他人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提出有特色的措施和建议。
3、文体格式不规范:主要问题一是绪论过长或者无绪论,过长的绪论写了五、六百字还未谈及主要内容,降低了读者或编辑读下文的兴趣,无绪论的文章直接谈论问题,让人觉得突然无头绪,弄不清作者的目的和用意,因此难以认同作者的分析和论证。二是虎头蛇尾,开头起点高,但主体部分或并未提出有分量的问
题,或者虽提出了问题但分析不深刻。三是臃肿冗长,随意倾泄,拖泥带水,与主题联系不紧。四是前后不对应,有的是缺少对问题的分析,有的是未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解决文体问题的方法已在上节谈过,此处不作重复。
七、提高调研文章写作水平的方法
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有多种,就目前我们的干部而言,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多读,就是多读那些正式发表的文章,多看别人的文章既有助于我们学写法、学思路、学结构、学论证方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同类课题的调研状况。二是多练,即多调查、多研究、多动笔,熟能生巧,只有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质量。三是多思,包括写作前的分析研究,写作中的谋篇布局和写作后的修改提炼等,要求思考要深刻,分析要透彻,判断要准确,立意要新颖。四是要多问,多问即向有写作经验的人求教,把自己写好的文章请他们帮助查问题、提意见,或者帮助加工修改等。
总之,要写出一篇有价值、有水平的文章,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仔细的分析研究,周密的谋篇布局,反复的修改提炼等才能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尽管各个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写作习惯各异,但调查、研究、拟稿、修改都是必须步骤,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练、多思、多问,勤学苦练,时间长了就会积累写作经验,就会掌握写作技巧,就会不断提高调研文章的写作水平。
调研写作如何推陈出新
王文秀
一、紧跟时代,把握需求,选准新型“项目”
上一个新项目,研发一种新产品,只有不断地更新换代,推陈出新,才会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调研选题也是如此,必须有超前的思维,全新的视角,敏锐的眼光,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选准自己的“项目”。
一是反应迅速。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社会最新动态,提出前瞻性、预见性的意见建议,比如一项新政策、新规定的出台,具体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谁先做深入调查,动脑筋认真思考,谁先得出了新观点、想出了新举措,谁就占了主动。对于他人来说,思路超前、反应迅速就是“新”。上世纪末期,“宝日”、“恩威”等一系列重大涉税案件的发生,使我们对“税收监督”作用的讨论成了热门话题,是我们的税收制度有漏洞?还是与财务制度衔接不够?怎样才能改税收的事后监督为对企业的全程监督?我把在学校时所学的审计知识和税收知识结合起来,写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借助企业内审完善税收监督的几点思考》,由于观点新颖,很快被市局、省局、总局采用,并入选总局科研所《99’中国税官论税制改革》。
二是抓住重点。上级部署或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在领导决策之前把有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的调研成果拿出来,提出好的建议,为工作开展和领导决策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对于领导来说,抓住“决策点”,解决了问题就是“新”。2004年7月,我局班子做了调整,新班子对灵寿情况不熟悉,对能否完成任务信心不足,我们及时做了详细税源调查,写了《关于我县经济税源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几年来的税收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比对,对当前的税源构成进行了详细评估,对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体形势进行了客观预测,使局班子确定了“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促进了全局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是抓住热点。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和一些尚未引起普遍重视但又需要提醒注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别人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而你想到了,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措施,对于群众来说,这就是“新”。去年春天,我县铁矿资源私挖滥采现象泛滥,土地、植被严重被毁,采矿户多是老百姓,户数、产量、应纳税额难以确定,为最大限度减少税款流失,我们四处走访,深入调查,写出《我县铁选行业征管状况调查与对策》的调查报告,基层所据此调整征管思路,强化铁选行业管理,全年入库税款200万元。所以说,“新”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相对的、辨证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内外环境,观察不同事物的表象和内涵,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只要对工作开展起到了有益的促进,那就是“新”。“旧瓶装新酒”,只要是装的是好酒,依然不怕巷子深,瓶子旧。
二、精心设计,把握规律,打造新型“产品”
“项目”选好了,怎样才能走出老路子,避免大众化,生产出品质卓越的新型“产品”呢?结论是必须围绕一个“新”字,在生产加工的每一个步骤精心做文章。写好一篇调研也是如此,要紧紧抓住事物发展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重点、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的规律性东西,用新的视角观察、研究新问题,从而得出新结论。
角度变换出新意。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站位不同,观察到的事物表象和内涵就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不同。比如,站到领导的角度与站到一般干部职工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问题;站到税务机关站到纳税人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观点,站到个体和整体、典型和一般、正面和反面的角度,各有不同的发现。1999年省市局提出对个体税收定额重新进行全面调整,那时我刚调到县局办公室,对基层的工作了解较多,知道定额调整工作中人为因素很大,纳税人对此很有意见,我就撰写了《个体定额测定调整工作问题与对策》,着重指出存在问题,给局领导提供参考。但是,这些意见对一线干部来说,却不便于实际操作,于是,我又写了《定额测定调整六原则》,告诉大家怎样选择典型户,怎样按行业、按地段、按规模、按淡旺季进行测定,基层同志反映对他们的工作帮助很大。2003年“非典”时期,各单位纷纷上报“非典”对地税收入的影响,采取了哪些措施,我独辟蹊径,对借“非典”之机假报停歇业的情况做了调查,撰写了《非典时期,我县五成业户假停歇业》,很快被省局采用,基层所还据此进行了清理,查出虚假停歇业160余户,补税罚款6万余元。
与时俱进出新意。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税收工作也在不断前进,今天所说的调研已不再是昨天的调研,而是把旧的课题融进了新的背景,把常讲的道理赋予了新的思想,把常见的事物赋予了新的内容。比如同样是对个体税收征管中问题的调研,1996年我写了《建帐建制与个体税收征管之我见》,对“估堆定税”的落后进行批驳;1999年写的是《定额测定调整工作问题与对策》,着力降低人
为因素,使定额调整变得阳光透明;2003年写了《我县个体税收征管状况探析》,对十年来个体税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现在实行了“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纳税评估”,我们调研的重点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员的职能,怎样才能使评估结果更科学合理。调研工作只要与时俱进,就总会有新的内涵、新的课题。
追踪研究出新意。每一项工作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调研,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事前调研,重在预测,提出实施建议;事中调研,重在跟踪,防止落实走板;事后调研,重在总结,寻找规律,归纳成绩。2003年,我局在稽查局搞税收执法权限监督试点,参考的是藁城市局“两权监督”经验,但他们的经验是全局性的,针对某一项具体工作来说,线条较粗,不易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县局组成了以我为主笔的调研考察组,负责《稽查执法权限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起草工作。我们做了大量事前调查,搜集相关制度,征求基层干部意见,走访纳税人,撰写了《一级稽查体制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五卡五制完善稽查执法权限监督》等几篇调查报告,尤其是我们提出的“五卡五制”法,在稽查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设置了不同的监督重点,并配套相应的监督制度,为《办法》的起草奠定了基础。在《办法》运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实时跟踪,发现在稽查部门可以反映出征管上的许多漏洞,就撰写了《通过稽查透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县局领导和基层干部的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探讨纠改。《办法》的实行,对稽查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稽查局在全市稽查系统考核中连年名列前茅,对此,我们及时总结,在市局发了简报,去年底又撰写了《关于建立稽查监督制约机制的实践与探索》的经验型调研。所以说,事物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及其规律,只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收获不同的调研成果。
巧用对比出新意。问题和经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今天的经验可能会是昨天的问题,他人的问题也可能是自己的经验。善于对比,善于分析,善于辨证地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前些年,针对纳税意识差又无帐可查的个体加工业户,许多地方都苦无良策,而我局早在1996年就有了一套完善的征管措施,也就是利用耗电量来测算征收率的“以电核税”管理办法,我们撰写了《以电核税,强化个体税收征管的有效措施》等调研报告,分别在《中国税务报》、《河北经济日报》、《石家庄日报》及省市局内刊上发表,为各地征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博采众长出新意。当你需要一个新观点、新思路,苦于无法下笔时,你可以广泛搜集所有可以支撑你的观点的资料,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掌握其实质内涵,从中启迪你的思想,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视野,充实你的知识。博采众长不是模仿抄袭,不是把人家的思想观点不加分析的为我所用,而是一个学习、积累、思考、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你思想的一次再升华,通过这样的再升华,形成自己独有的观点,从而写出新意。
三、迎合公众,把握技巧,创造崭新“品牌”
一件品质优良的产品,也需要新颖独特的造型,精美别致的外观,来吸引消费者,以求更好的市场需求。这相当于调研文章的外在美,是吸引读者兴趣和引起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是掌握写作技巧。也就是变枯燥的说理、平淡的论述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努力增强调研文章的可读性,以富有创意的表述来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有这样
一篇调研,谈某县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得出几点启示:“一是要有好的思路;二是要有克难制胜的良策;三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四是要有宽松的发展环境;五是要有灵活、科学的经营机制”这些观点从道理上也说得过去,但却显得平淡无光,后来修改为:“
一、同样的资源和发展条件,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效果大不一样;
二、面临同样的困难和矛盾,善不善于开动脑筋,效果大不一样;
三、同样的目标和任务,有没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大刀阔斧的气魄,效果大不一样;
四、同样的经济增长点,有没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效果大不一样;
五、同样上项目、办企业,有没有一个科学、灵活的经营机制,效果大不一样”。观点没有变,只是句式变了,就显得富有新意和语感美,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二是善用数据分析。也就是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文章会显得更直观,更有力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更透彻,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和思想震撼力更深。我在写《关于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地方可用财力的分析与建议》一文时,刚刚理出一点思路,意外发现鹿泉局早已有过这方面的调研,站位之高,写法之大气、构思之严谨,我都不可能超越。于是,我转换思路,到财政、统计部门搜集了数据、资料,根据近几年来我县财政收入的总量与增幅,把财政、国税、地税三家收入任务及各税种在全县财政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运用大量数据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得出“我县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对地方财政贡献率最小的增值税,直接影响县财政的可用财力”这样的结论,引起了县四大班子的密切关注,组织职能部门召开会议,对我县财税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全县收入工作思路做了重大调整。
三是多做“点子”文章。现代社会节奏快,多数人没有时间去啃那些大块头的文章,尤其是领导,时间紧,事物多,越是精短的文章,越受他们青睐。一事一议、一策一议的“点子”文章,观点新颖,语言精炼,最受大家欢迎。我写过几篇短小的调研,如《个人所得税由单位垫付代缴问题应引起重视》、《我局社保费征收渐入正轨问题仍存》、《基层行风建设要处理好六个关系》等等,都很受领导重视和同行好评。
信息调研
信息调研是调查研究的一个小类,其突出的特点是“短、平、快”,即文章简短,内容平实,时效性强。信息调研以其形式灵活、指导性强而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综合信息部门的重视。
信息调研亦没有固定套路,但大体应遵循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准调研课题。信息调研不同于其他大型调查研究活动,其选题一般以小为宜,小中见大。具体而言,其选题主要包括:一是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即是当前正在抓的工作和重点推动解决的问题。如重点项目建设阻工问题、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灾后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如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成品油供应紧张问题、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问题等。三是基层面临的焦点问题。即基层工作普遍存在、具有共性的问
题,需要深入调研,找准破解之法。如耕地抛荒现象突出、清明期间不稳定隐患突出等问题。四是群众面临的难点问题。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如农资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城区背街小巷改造问题等。总而言之,信息调研的选题,归根到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未想,急领导之未急。如2005年3月初,适值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不久,我们就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选题,深入冷水滩区的一个村开展调研,调研成果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第二步:作好前期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大致而言,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调研人员。相对于大型调研而言,信息调研选题小、规模小,调研人员也相对较少,1—3人即可。一般在确定调研选题后,就确定参与调研的人员,以尽快进入角色,提高调研的效率。在确定调研人员时,除了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考虑调研人员的整体结构,优势互补,以达到1+1>2的效果。二是熟悉调研内容。信息调研的选题确定以后,就必须围绕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做足“功课”,要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调查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掌握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调研选题的历史背景等,熟悉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专有名称等,这样才不至于在调研中抓不住中心,找不准重点。如我们2007年2月对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开展的调研,事先就认真研究了发改委、交通部出台的《关于2007年春运期间旅客运输票价不再上浮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以及公路客运票价价格构成、形成机制等。三是设计调研方案。调研方案是行动纲领,它对于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信息调研的调研方案一般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范围、调研时间、调研对象、调研方法等,并根据调研选题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和调查表格。总之,要尽可能将调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以便在调查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如我们2007年3月联合市粮食局开展的米业产业化调研,就设计了一个详尽的调研方案,对调研活动的组织、调研的重点等到点、到时、到人,操作性很强。第三步:深入开展调查。调查是否深入关系到能否全面、客观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是信息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调查原则。具体来说,要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受时间限制,信息调研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对此,在信息调研的样本点选择上,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深入调研,以避免以偏概全。二是注重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在调查对象的确定上,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领导,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调查监管方,又要调查多方利益主体,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一叶障目。如我们2007年2月开展的《春运公路客运票价情况调查》就分别调查了物价部门、春运管理部门、客运站场、营运车主和乘客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得出的调查结论也就较为客观。三是注重调查方式的灵活性。信息调研的时间要求较紧,对此,要多种调研方法并用,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资料。如召开座谈会调查、个别走访调查、问卷(表格)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四是注重调查作风的深入性。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的第一
线。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真正沉下去,贴近群众开展调查,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步:认真分析研究。通过调查掌握了大量资料,这仅仅是为研究工作准备了必要条件,就是为“深加工”准备了“原材料”,还不能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因此,调查完毕后,就要对占有的各类信息和资料进行认真研究,深入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发现矛盾,进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一是整理资料。对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梳理,“沙里淘金”,去粗取精,从中找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素材。二是分析资料。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如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可循,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等等。三是提炼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要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提炼调研主题。在提炼主题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己,只唯实。四是拟定提纲。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对主题的提炼,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已初具雏形。要以此为基础,认真拟定调研报告的提纲,大到调研报告的框架、结构,小到观点、层次。第五步:撰写调研报告。信息调研的时效性很强。调研提纲拟好后,撰写调研报告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要在前面四个步骤的基础上,一鼓作气,既好又快地撰写调研报告,迅速成文,尽快拿出调研成果。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实”、“新”、“短”、“活”,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一是内容要“实”。即调研报告内容要真实和实在。要实事求是,通过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主题,基层是什么情况,就反映什么情况,不搞“拉郎配”,不凭主观臆断。二是观点要“新”。要吸引“眼球”,使人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必须在提炼观点上下功夫。在总结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写作思路,多提新观点,多出新主意。如在撰写《当前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及对春耕生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我们就提出了力度要“大”、资金要“扶”、科技要“兴”、市场要“管”、渠道要“通”、平价要“储”六条对策,句式较为活泼,观点较为新颖。三是篇幅要“短”。信息调研的篇幅以短小精悍、简洁明快为宜。文字太长,不仅写作时耗时费力,阅读上也要牵扯领导大量精力。要将大量信息、大量情况进行高度浓缩,使有限的文字包含最大限度的资讯。如我们撰写的《当前耕地抛荒情况及原因分析》有数据、有典型、有事例、有分析、有对策,但全文仅2800字。四是语言要“活”。要多运用一些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鲜活语言,如民间俗语、谚语和乡土语言等,使调研报告语言灵动起来,避免干涩生硬,提高可读性。
搞好信息调研的几点体会
信息调研作为调查研究的一个小类,其突出的特点是“短、平、快”,即文章简短,内容平实,时效性强。信息调研以其形
式灵活、指导性强而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综合信息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信息调研活动,深有体会。笔者认为,虽然“文无定法”,信息调研亦没有固定套路,但大体
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准调研课题。信息调研不同于其他大型调查研究活动,其选题一般以小为宜,小中见大。具体而言,其选题主要包括:一是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即是当前正在抓的工作和重点推动解决的问题。如重点项目建设阻工问题、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灾后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如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成品油供应紧张问题、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问题等。三是基层面临的焦点问题。即基层工作普遍存在、具有共性的问题,需要深入调研,找准破解之法。如耕地抛荒现象突出、清明期间不稳定隐患突出等问题。四是群众面临的难点问题。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如农资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城区背街小巷改造问题等。总而言之,信息调研的选题,归根到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未想,急领导之未急。如2005年3月初,适值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不久,我们就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选题,深入冷水滩区的一个村开展调研,调研成果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第二步:作好前期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大致而言,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调研人员。相对于大型调研而言,信息调研选题小、规模小,调研人员也相对较少,1—3人即可。一般在确定调研选题后,就确定参与调研的人员,以尽快进入角色,提高调研的效率。在确定调研人员时,除了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考虑调研人员的整体结构,优势互补,以达到1+1>2的效果。二是熟悉调研内容。信息调研的选题确定以后,就必须围绕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做足“功课”,要对调查的
对象、重点、难点以及调查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掌握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调研选题的历史背景等,熟悉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专有名称等,这样才不至于在调研中抓不住中心,找不准重点。如我们2007年2月对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开展的调研,事先就认真研究了发改委、交通部出台的《关于2007年春运期间旅客运输票价不再上浮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以及公路客运票价价格构成、形成机制等。三是设计调研方案。调研方案是行动纲领,它对于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信息调研的调研方案一般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范围、调研时间、调研对象、调研方法等,并根据调研选题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和调查表格。总之,要尽可能将调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以便在调查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如我们2007年3月联合市粮食局开展的米业产业化调研,就设计了一个详尽的调研方案,对调研活动的组
织、调研的重点等到点、到时、到人,操作性很强。
第三步:深入开展调查。调查是否深入关系到能否全面、客观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是信息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调查原则。具体来说,要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受时间限制,信息调研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对此,在信息调研的样本点选择上,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深入调研,以避免以偏概全。二是注重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在调查对象的确定上,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领导,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调查监管方,又要调查多方利益主体,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一叶障目。如我们2007年2月开展的《春运公路客运票价情况调查》就分别调查了物价部门、春运管理部门、客运站场、营运车主和乘客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得出的调查结论也就较为客观。三是注重调查方式的灵活性。信息调研的时间要求较紧,对此,要多种调研方法并用,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资料。如召开座谈
会调查、个别走访调查、问卷(表格)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四是注重调查作风的深入性。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真正沉下去,贴近群众开展调查,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步:认真分析研究。通过调查掌握了大量资料,这仅仅是为研究工作准备了必要条件,就是为“深加工”准备了“原材料”,还不能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因此,调查完毕后,就要对占有的各类信息和资料进行认真研究,深入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发现矛盾,进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一是整理资料。对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梳理,“沙里淘金”,去粗取精,从中找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素材。二是分析资料。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如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可循,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等等。三是提炼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要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提炼调研主题。在提炼主题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己,只唯实。四是拟定提纲。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对主题的提炼,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已初具雏形。要以此为基础,认真拟定调研报告的提纲,大到调研报告
的框架、结构,小到观点、层次。
第五步:撰写调研报告。信息调研的时效性很强。调研提纲拟好后,撰写调研报告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要在前面四个步骤的基础上,一鼓作气,既好又快地撰写调研报告,迅速成文,尽快拿出调研成果。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实”、“新”、“短”、“活”,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一是内容要“实”。即调研报告内容要真实和实在。要实事求是,通过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主题,基层是什么情况,就反映什么情况,不搞“拉郎配”,不凭主观臆断。二是观点要“新”。要吸引“眼球”,使人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必须在提炼观点上下功夫。在总结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写作思路,多提新观点,多出新主意。如
在撰写《当前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及对春耕生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我们就提出了力度要“大”、资金要“扶”、科技要“兴”、市场要“管”、渠道要“通”、平价要“储”六条对策,句式较为活泼,观点较为新颖。三是篇幅要“短”。信息调研的篇幅以短小精悍、简洁明快为宜。文字太长,不仅写作时耗时费力,阅读上也要牵扯领导大量精力。要将大量信息、大量情况进行高度浓缩,使有限的文字包含最大限度的资讯。如我们撰写的《当前耕地抛荒情况及原因分析》有数据、有典型、有事例、有分析、有对策,但全文仅2800字。四是语言要“活”。要多运用一些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鲜活语言,如民间俗语、谚语和乡土语言等,使调研报告语言灵动起来,避免干涩生硬,提高可读性。
第三篇: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什么是调研文章
调研文章,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个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后写出的理论文章。调研文章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重点,以探讨为目的,并不只是对事实的对与错、优与劣、或者先进与落后的简单评论。有人把调查报告当成调研文章,这是不对的,因为调查报告只注重调查、不注重研究,只是陈列问题的事实和数据,没有对事实和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没有得出具有建设性的探索、实践成果,所以调查报告不是调研文章。有人把工作总结当成调研文章,这更是不对的,因为工作总结是对过去的工作成绩和经验进行的归纳总结,并不是对某方面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不带有研讨性和探索性,所以工作总结不是调研文章。同理,新闻宣传报道、先进事迹材料等也不是调研文章。调研文章以反映问题为主,往往报忧多于报喜,目的是为了探讨、为了创新、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以先人之忧换取后人之乐。
调研文章的“调”,就是调查、了解,就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问题去作调查,去收集资料和数据。“研”,就是对所调查、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控制问题发展变化的建议或措施。既然是调研,就要对那些比较前沿的、边缘的、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思考,而不只是对一般问题的随便谈论。调研文章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而不靠是道听途说、闭门造车、苦思眠想编出来的。
二、调研课题的选择
调研课题,就是指调研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探讨的问题,也是调研文章反映的问题。调研课题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命题调研,即调研课题由上级事先确定,调研人员只能按照上级确定的课题开展调研,并以调研课题名为标题写作调研文章;第二种是半命题调研,即上级只规定调研课题内容的范围,具体调研文章的标题由调研人员根据调研工作开展的情况选择确定;第三种是自由调研,即上级不指定调研范围或具体问题,由调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调研课题和调研文章的标题。实际工作中可以调研的问题非常广泛,以税收工作为例,税收管理、税款征收、税法宣传、税务稽查、税收信息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征管质量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都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调研课题。那么,面对众多的课题我们应当怎样选择呢?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接触过的问题;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三是选择目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焦点问题。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按这些方法去选择的课题可以减轻调查难度,减少调查工作量,收集资料比较容易、写出的文章比较适合现实工作需要,参考价值较高,投稿获得采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三、调研文章的文体格式
一篇调研文章,尽管有许多段落,有大小标题,有层次序号,但从格式上看不外乎开头(即绪论)、主体(即本论)和结尾(即结论)三个部分。
开头部门主要是交待写作背景、动机或目的,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希望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等。这部分一般用几十到几百个字概括地写、说清楚就行,要让读者或者编辑尽快看到主要内容,不必空话连篇大谈形势任务和工作开展情况,也无需叙述调研过程,但必须从一定高度着笔,要体现出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主体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部分所占篇幅最大,一般为数千字。在提出问题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所提问题是常见问题,可以直接列举,不必赘述过程;如所提问题不常见,就必须说明问题出现的条件或者发现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具有真实感或可信度。分析问题时一般要说明三点,一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二是问题存在的现状和影响,现状要用调查的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都要有事实依据,要让人觉得好的方面值得学习,差的方面必须解决。解决问题是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或措施,所提建议或措施应当简便、合理、可行。简便就是易于操作实施,不需创造特殊条件;合理就是符合工作需要、有利工作开展并且大多数人乐于接受;可行就是指投入少、效益高、见效快、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结尾部分有的是对文章主体内容作综合概括,有的是对主体部分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作出实施要求;有的是对问题发展变化作出展望和预测;有的是对写作本篇文章的目的意义再作强调,呼应开头。至于哪种结尾方式较好,要根据具体文章的论述情况和结构而定。
四、调研文章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当我们决定要写作一篇调研文章时,首先是确定调研课题,即准备写什么、写哪方面的问题,要事先确定下来,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和方向。其次是收集调研资料,包括调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发展的现状及影响,查阅相关资料和记录,了解相关人员对问题的看法或意见,同时还要熟悉法律法规或上级部门对此类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等。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对问题有比较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的了解,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感性认识。第三是分析问题实质,即是将自己调查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及其对工作的利弊影响,找出问题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和规律。第四是提出对策措施,即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提出控制问题朝有利方向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建议和措施必须立足现实、展望长远,既要具有解决目前问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又要具有适应改革发展的宏观性和战略性。
五、调研文章的写作步骤
写作调研文章也与写作其他各类长文章一样,有一定的步骤。首先是拟定提纲,即这篇文章准备写几个部分,哪个部分需要写哪些内容,需要引用哪些事实和数据等,都要事先设计和规划好,并以提纲的形式写出来或打好腹稿,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艺术性。其次是选择材料,根据提纲要求将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归纳和加工精减,剔除无用部分,保留有用部分。第三是动笔写作,即根据提纲要求将选择好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内容充实、形式完整、上下联贯、结构合理的调研文章。第四是修改提炼,即对已经大体写完的文章进行文字、语法等错误的纠正,对数据材料进一步核实,对段落层次进一步调整,对主题思想进一步提炼。修改的目的是使文章达到文从字顺、用语贴切、详略得当、张驰有度。修改必须反复多次,不到完全满意不定稿。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应当是立意新颖、文词严谨、内容精妙、说理透彻,使人读后有启发、有提高,而不是看了上页不想看下页,或者勉强看完觉得浪费时间的次品。
六、调研文章常见问题及避免方法
笔者经常看同志们写的调研文章,大多数文章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标题拟写不恰当:主要问题一是概括性不强,从标题不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二是命题过大或过小,与文章主要内容不相称;三是不够新颖醒目,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力;四是缺乏调研特色,不象调研标题。对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除命题调研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调研课题的范围、方向或者主要精神外,其余都是因为命题时缺乏思考或者不会命题造成。对命题调研不能更改标题,只能从调查研究的广度、深度或者文章主题立意方面去想办法,一是再作补充调查,获取更详实、更有针对性的资料,二是进一步修改调整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使其符合调研课题的要求;对自由调研或者半命题调研,既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重新拟写标题,也可以根据提纲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调整。
2、分析论证不得力:主要问题一是对存在的问题缺少实例说明;二是空话套话多,分析不够,论证无力。三是思路不清,所提建议措施不合理或者缺乏可操作性;四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特见解。对分析论证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二是要实事求是,站稳立场、敢于揭露问题、分析问题;三是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调研写作目的;四是要多读报刊上类似课题的文章,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思路,选取与他人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提出有特色的措施和建议。
3、文体格式不规范:主要问题一是绪论过长或者无绪论,过长的绪论写了五、六百字还未谈及主要内容,降低了读者或编辑读下文的兴趣,无绪论的文章直接谈论问题,让人觉得突然无头绪,弄不清作者的目的和用意,因此难以认同作者的分析和论证。二是虎头蛇尾,开头起点高,但主体部分或并未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或者虽提出了问题但分析不深刻。三是臃肿冗长,随意倾泄,拖泥带水,与
主题联系不紧。四是前后不对应,有的是缺少对问题的分析,有的是未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解决文体问题的方法已在上节谈过,此处不作重复。
七、提高调研文章写作水平的方法
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有多种,就目前我们的干部而言,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多读,就是多读那些正式发表的文章,多看别人的文章既有助于我们学写法、学思路、学结构、学论证方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同类课题的调研状况。二是多练,即多调查、多研究、多动笔,熟能生巧,只有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质量。三是多思,包括写作前的分析研究,写作中的谋篇布局和写作后的修改提炼等,要求思考要深刻,分析要透彻,判断要准确,立意要新颖。四是要多问,多问即向有写作经验的人求教,把自己写好的文章请他们帮助查问题、提意见,或者帮助加工修改等。
总之,要写出一篇有价值、有水平的文章,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仔细的分析研究,周密的谋篇布局,反复的修改提炼等才能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尽管各个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写作习惯各异,但调查、研究、拟稿、修改都是必须步骤,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练、多思、多问,勤学苦练,时间长了就会积累写作经验,就会掌握写作技巧,就会不断提高调研文章的写作水平。
调研文章是调研工作全过程的综合反映,是调研成果的物化,也是衡量调研质量的最后依据。撰写调研文章时,要在标题制作、选材布局、写作手法上注意做到“六个力戒”,在提高文章的质量上狠下功夫。
一是在观点上注重“新”,力戒立意不高。调研文章贵在立意独特、观点新颖。无论是从宏观着眼,还是从微观入手,文章的主题、陈述的观点都应注重一个“新”字,要能言人之未言,见人之未见,开人耳目,给人启迪。不成功的调研文章往往立意不高,也就是说创意不佳,以至于调研文章不仅主题浅,甚至具体内容也落入俗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让人读后大有浮在表面,浅尝辄止之感,难有新的收获和启发。这样不仅作者劳而无功,也浪费了读者的宝贵时间,使调研无价值而言。撰写调研文章时,要有创意,说真话,不含糊。要在大量的事实中提炼出有见地的观点,并以此为主题统帅全篇,避免就事论事,材料堆砌的现象。同时,要深入实际,对获得的大量初级资料,进行反复筛选,细致加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准事物的本质,找出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选择新角度,挖掘新主题,坚决避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现象。
二是在内容上注重“实”,力戒以偏概全。成型的调研文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客观事物为依据,摒弃主观主义,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原貌。既不能添枝加叶,也不能弄虚作假;既不要文过饰非、掩盖矛盾,也不要用特殊来否定普遍,用个别来否定整体。蹩脚的调研文章往往把握不准引导方向,不符合领导和形势的需要。有的是拼凑而成的、有的是改造过的、有的数字无法核对。这种调研文章的可靠性、可信度叫人怀疑,甚至容易导致领导错误决策,既给工作带来被动、造成损失,也有损于决策者的威信。
三是在选材上注重“精”,力戒面面俱到。调研文章要扣紧主题,突出中心,运用典型材料对主题进行充分阐述以使人信服。要笔力集中,中心明确,注意用事实说话,用事例反映观点,减少说理,增强调研文章的可读性。有的调研文章选题虽然不错,但重复繁琐、冗长,对主要调查对象的成与败、原因和对策既没有进行充分论述,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和有力的论据,从而分散中心,背离主题,喧宾夺主,影响文章的表现力。一些为说明问题的具体数字是必要的,但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选材要注意选取能够有力表现主题的素材和资料,对主题关系密切的内容要重施笔墨,对关系不大的则毫不吝啬地剪裁,做到详略得当,尽量以较少的文字容纳较多的调研成果。
四是在布局上注重“序”,力戒条理不清。谋篇布局是写好调研文章的前提。调研文章如果结构不顺,思路不畅,层次不清,文章就很难立起来。因此,写作时应按一定的思路或逻辑关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有条不紊,不要颠三倒四,应做到让人读一遍,甚至粗粗看一遍,就知道文章要讲的意思。有的调研文章,不注意谋篇布局,习惯于想到哪写到哪,写完后不仔细推敲、认真修改,致使文章布局欠合理,逻辑较混乱,使人读后理不出头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专门的调查报告来讲,一般分为前言、正文、结尾三大部分,要说清调查的目的、由来、对象、范围和结论。结论要具备正确性、科学性、创造性,反映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倾向性、代表性,提出的建议要有可行性、预测性和适度的超前性。
五是在挖掘上注重“深”,力戒脱离实际。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将调研成果最终运用到实际中去,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一篇调研文章成功与否的标志应当是能否从现实的高度,提出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正确思路,或提供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合理答案。因此,我们要注意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熟悉情况,掌握尽可能多的材料,既包括实际工作的情况,也包括人们的思想情况;写作时可以采取独辟蹊径、逆向思维的方式,注意从现实需要入手进行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切合实际,入情入理,言之有物,增强文章的指导性和时代气息,使人读之开窍,用之受益。
六是在体式上注重“准”,力戒混淆文种。在实际应用中,调研文章与经验总结容易混淆,不易区别。特别是专题性的经验总结与典型经验的调研文章更为相近。它们都要求迅速反映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经验、新事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当前的工作;都以叙述事实为主,通过典型的材料阐明某种观点。但总结与调查报告又是有区别的:总结的对象和内容一般是自身、本单位、本部门前阶段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事后行为;调研文章的对象和内容则比较广泛,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可以是本单位,也可以是外单位的,甚至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可以调查现实的材料,也可以调查历史的状况。从写作目的看,总结侧重于对自己所做的事做得如何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下一步工作,是对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调研的目的在于侧重对事物现状进行反映、探讨和了解、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以点上的经验来推动面上的工作,对全局有较强的指导性。在写作方法上,总结通过具体做法和事例,着重说明所获得的成绩收获和经验;调研则以具体材料来说明典型经验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调研写作有其要领,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揣摩和领会。古人云:“思无定数,理有恒存”。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才可以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文章来,从而增加调研成果的采用机遇和实用价值。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法技巧
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开头的六种写法
申论文章一般都紧扣主题展开写作的,有一个精彩华丽的开头即有画龙点睛之妙,在此,教育专家通过研读历年来申论文章的考试特点,总结文章写作的宝贵经验,向各位考生提供文章开头写法的六种形式,以期对大家有所启迪。由于本文篇幅过长,故分成两部分一一道来。
一、紧扣题目式
近几年申论文章论述题部分,呈现出一大特点并渐趋稳定,即题目给出文章写作的话题,一般是给出给定资料中的一段话,或者是限定某一则资料,要求结合对这段话或者资料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写一篇文章。对于这类题目,考生在具体行文中,必须在开头部分对题目中出示的话题加以引述、阐释,而后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此,既紧扣题目要求,彰显写作的严谨性,又能大大降低文章跑题的嫌疑。
【示例】
题目:“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给定资料: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文章开头: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分析】 题目要求以“给定资料7”中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那么,具体行文中就应对这段故事加以简要概括、分析。示例文章开头部分首先强调了道德的重要作用,而后对题目中所说的感人故事加以概括,并由此自然引出了社会公德话题,实现了“紧扣题目”。
二、铺陈开来式
即先交待问题产生的背景,首先肯定成绩是主流,随后话锋一转,指出总体上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有什么影响或危害,解决的必要性、迫切性,最后是简要阐述如何加以解决,提出总体思路。此所谓“开门见山,落笔扣题”。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种开头方式必须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提炼出文章的论点。
【示例】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
【分析】
文章开头先指出了土地的重要性,而后笔锋一转,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土地征用问题,分析其影响、危害、解决问题的意义,最后提出方向性的对策思路。
三、分析论述式
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但是,要注意分析的深入性,忌浮于问题表面,泛泛而谈。
【示例】
能源是维系经济生产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是当代人们生活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的“血液”,是驱动当代社会正常运行的“生命线”。毫不夸张地讲,能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命脉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这一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解决好能源问题的重视和决心。
【分析】
文章开篇即深入分析了能源及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上来即可吸引读者的注意,引人警觉,此外也显得目的明确,直奔要害,给人简明直接的第一印象。上篇文章陈述了申论文章开头的三种写法,在本篇中将向各位考生继续推出余下的三种方法,以期能在加强考生写作方面予以实际帮助。
四、实例导入式
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申论文章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资料中的,也可以是资料以外的世人皆知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实效性强的分析吸引考官注意,达到“借题发挥”、衬托主题的作用,强化表达效果,加强论证力量。举例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要有对这一事例的评价,把事实、数据等例子同分析评论结合起来,做到用例恰当、说理透彻。
【示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问题也随之纷至沓来。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到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倒塌,从焦家湾大桥垮塌到云南省临沧市遮奈水电站坍塌事故,这些层出不穷的事件无不透露出我国现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着重大的质量问题。
【分析】
把反映同一个主题的时事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并作出相应评价,指出这些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最后自然而然地论述文章的主题。这既吸引了眼球,也体现出作答者对时事的高度关注,无疑会让阅卷者刮目相看。
五、引经据典式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俗语、谚语,引用名人如领导人、专家学者的权威论述、党和政府文件等来作为申论文章开头部分的一种表述方式。这种开头方式能大大增强文章的文采,迅即吸引阅卷人注意并博得好感。但需强调的是,引用不能牵强,一定要恰当、直接,使引用的部分与文章有机的融为一体。
1.引用经典表述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名言一要正确且为人熟知;二要与论点所述一致,切忌引用的话语和论点不搭边;三是引用古人和外国人的名言要更注重恰当、直接,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与当今中国有着较大的区别。
2.引用权威论述
引用名人如领导人、专家学者的权威论述、党和政府文件来强调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以达到提升文章理论高度的效果。这里的领导人主要是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和政府文件主要指国家重要会议报告和文件等。
六、妙用修辞式
修辞引题是指文章开头采用对比、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引出或阐述文章论题。使用修辞引题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修辞方式时要尽量朴实,不可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贴合申论文章真实、严肃的效果。
1.对比
对比这种修辞手法通常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鲜明地显示两种对立事物的差别,或者将同一事物、现象的两面性进行对比,让人们在比较中得以鉴别,令观点更加鲜明,立意更加深刻。
2.排比
【示例】
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在物质横欲的现代都市,房价飞涨,工资永远跑不过物价,贫富差距更大,人民的信念在逐渐被磨灭。人大会议传来“民生”的呼声让百姓心中的信念又获得了重生。
【分析】
文章开头先后使用了两处排比,生动而鲜明地强调了信念的重要性;随后笔锋一转,指出人民的信念在逐渐被磨灭,对比之下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重拾信念的重要性;开头到此并未结束,而是出现了“二次转折”,指出“人大会议传来‘民生’的呼声让百姓心中的信念又获得了重生。”,既点出了民生话题,又将开头落在了积极的基调上。
3.比喻
以比喻开头,拿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给人深刻的印象。
【示例】
奥运会无疑是棵巨大的摇钱树,将给东道主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奥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防止“奥运泡沫”的出现。奥运志愿者活动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而且对改变中国传统的志愿者组织机制和社会观念的意义更为重大。从现在开始,有关志愿者的宣传、招募、培训、组织工作也要立即实施。
【分析】
文章开头把“奥运会”比作了“摇钱树”,形象鲜明地道出了奥运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申论文章中的比喻和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有所不同,在文学作品中允许“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比喻夸张,但是,在申论文章中运用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形象说明事物形态特征,因此,使用比喻忌夸张,夸张了,就不能确切地表现事物。4.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开头部分故意先提出问题,留下悬念,启人深思,设问之后马上给出答案,令阅卷者跟随你的思路,进入文章。
【示例】
浙江在新的起点上,怎样发展、如何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答案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科学解答了新世纪、新时期“如何谋求发展”的课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遵循的发展蓝图。浙江要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已经取得的先进地位,就要按照十七大蓝图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
【分析】
文章开头始于设问,而后紧随着给出答案,除能引起阅卷人注意外,还能启发阅卷人思考,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此开头巧妙而准确地引用了十七大报告中相关内容,提升了文章的理论高度。
第五篇:遴选公务员考试大纲
附件3:
2011年上半年江津区部分单位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大纲
为便于参加2011年上半年江津区部分单位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复习,根据重庆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现将遴选考试相关信息予以公布。
一、考试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形式
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重点测查应试者从事机关管理工作应具备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政策理论水平、调查研究能力、应变处置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
《综合知识测试》考试范围包括:党和国家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行政法律法规、公共行政和行政实务,机关应用文写作、市情概况等方面的内容。
《职位业务水平测试》考试范围包括:遴选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职位业务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应试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知识测试》、《职位业务水平测试》均以闭卷方式进行,以主观性试题为主,每科满分为100分,《综合知识测试》考试时限为150分钟,《职位业务水平测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二、考试题型介绍
(一)公文写作知识。本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掌握运用机关应用文知识的情况,主要采用主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对公文的基础知识、公文规范要求以及常用公文、事务文书写作格式进行考察。
(二)案例分析或简述题。本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考试时给出相关条件、背景材料和案例等,要求应试者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重点测查考生的应变处置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依法行政能力。
(三)写作题。根据给定资料及答题要求写一篇文章。重点考察考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三、答题要求
答题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措施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流畅。
务必携带的文具:2B铅笔、钢笔或圆珠笔。要求应试者根据考试要求在试卷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的一律无效。
江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