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我结合我所驻队的实际情况,深入农村,针对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的调研活动,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中,我认真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在深入调研过程中,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鲜活调研资料,我特别注重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召开座谈会,在召开座谈会中,注重邀请基层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基层群众代表参加;二是深入农户进行走访,在调研期间,走访了一些农村贫困户或困难党员,深入了解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了解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作风建设和思想观念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同时,注重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调研活动中,提出的建议很多总结如下:
1、村级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监督机制力度不够,在芦草沟村调研时,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纷纷提出,随着自然村的区划调整,小村变成了大村,干部职数减少,而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而村级制度都没有跟上,诸如工作制度,生活制度上有些村就没有,工作就带很大的随意性,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村划调整后,原有村民议事领导小组,村民代表监督小组等与现在的村域规范有不少的变动,而机构又没能及时调整,就谈不上监督的问题,制度的不健全,监督的不力,给个别村干部的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村个别干部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作风,在调研时,群众代表反映在一些职能部门和涉农部门中,个别工作人员存在懒、散现象,对群众不够热情,对工作不够热心,对涉农工作不够深入,个别同志、个别部门存在门难进,话难说,脸难看,事难办,没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作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3、农村信息不够畅通,部分劳动力有置闲现象,村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缓慢,与百姓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孩子上学路远,且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给教育带来诸多不便因素,这是调研时,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机械化耕作的普及,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信息的不畅,导致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盲目外流,与此同时,农村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加之学校的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得以整合,而农村的道路建设,都没有及地跟上,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在这次为期一周的调研中,所涉及的还有集镇规划,农村养老、医保等问题,为更好服务百姓,让我们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我们认为今后基层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要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村级政权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村干部有规可依,有制可行,始终有制度做保障,制度约束,在监督机制上,完善来自基层村民代表的监督和上层部门的监督。可采取定期述职和不定期检查制,及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议事制和问责制,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现象的产生。
2、围绕“农”字,抓住“实”字,解决百姓“难”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诚心务“农”,真心干实事,就能很好解决问题,新村规划结合农村实际,一旦方案定下来,只要农民拥护和需要就应立即实施,从实从快解决百姓所需,学校布局调整,给学生造成的不便,应加快村级道路的建设和个别偏远学校建设,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使得百姓受益,乡镇要科学指导农民针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建沼气池,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单一,要加强村级文化中心的建设,挖掘民间艺术,加以传承和发扬,以达到自娱自乐的之目的。
只要想百姓,为百姓,就能帮百姓办实事。
这只是我们在主题教育中调研的一些浅见,希望多为百姓,为政府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二篇: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扑下身子察民情理清思路谋发展
----**区**局下访***乡**村调研报告
5月27日至6月2日,根据局党组安排,由副局长***带队,??、???、???组成4人小组,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走访了***村、**村和**庄村三个自然村。这次“万名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主要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真实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察民情、办实事、惠民生、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宋继鲁村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村概况
***村:位于***区西南部,有3个自然村,分别是***、**庄、**庄,*个村民组,总耕地***0亩,人口***人,其中党员**名,**名村干部。2011年种植果树***亩,辣椒种植***亩,反季节蔬菜**亩,占总耕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走访基本情况
走访了农户31户,召集村民会议1次,村委会干部会议2次,党员会议1次,发放问卷50张,送温暖帮助贫穷户2户,我们自带费用、资料、工具,坚持吃在农户、住在农户,下基层时间在6天以上,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宋继鲁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
三、***村发展思路
一是大力发展集贸市场,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集贸市场在方便居民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和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该村集贸市场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及较强的辐射能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二是打造蔬果基地。该村有种植优质苹果、辣椒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规模,但还需要提高栽培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实行规模连片种植,我们下访组建议成立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观念,分享选种、种植、采摘等方面的好经验,聘请专家加强种植培训,实行抱团发展。市场需要什么,菜农果农种什么,蔬果基地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调整种植品种和每个品种的种植量,成为区内种植品种最齐全的蔬果基地之一。
三是帮助介绍外出打工。通过对留村尚未外出的农民工的调查,基本掌握了他们的特长和能力,下一步通过引带和培训,帮助他们外出务工,通过外出务工,开阔视野了,接触面宽了,社会常识学了,经验丰富了,经济收入高了,回来再带动村经济发展。
四、几点思考
1.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
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基层的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解难题,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机关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是带“问”去访。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在走访中,我认为除了要介绍本职工作外,还要注意针对基础设施、农村惠民政策等方面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收集群众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特别是要针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多问多想。
二是带“情”去访。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非常欢迎干部能多听听百姓呼声,多下基层走走。虽然个别群众对少数个别干部有些看法,甚至有些不满,但我们只要带着最真实的感情,用平和的心态,讲朴素的语言,和他们促膝谈心,群众定会抛开某些偏见,真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议。如在此次下访中,我们对各项政策的落实进行宣传,多次上门与村民谈心,讲政策,讲法律,解除
其心中疙瘩,因此开启了群众的心门,纷纷提出希望。通过走访,笔者感受到,人民群众是善良的、朴实的,只要我们是真心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就完全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且干群关系比以前有明显改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的干部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把走访群众作为一种责任,腿跑得更勤一些,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三是带“实”去访。在活动中,我们切忌不“实”,不能作风漂浮,只玩于形式,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通过一件件小事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与干部的感情,对群众提出最为反感的干部办事不公开和群众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等意见,我们要当工作重点,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切实解决,而对一些小事也要用心去办,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个去落实、反馈,才能使走访真正取得实效。
2.促进农民增收,还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宋继鲁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以提高农产品
优质品率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集贸市场为重点,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四是以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把我们已有的优势与有效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做好特色产业。
这一次我们下基层,收获非常大,通过深入实践了解农村、农民的真实情况,对于我们机关单位的人员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基层的现状,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总之,通过这次下访,使我们既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成功又圆满的“万名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
第三篇: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3
深入基层查民情 理清思路没发展
——xx区xxx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机关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解难题”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和有关文件的要求,11月23日由xxx局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全局领导干部深入联系村——xx村开展蹲点调研。这次“机关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区惠农政策的宣讲;组织民情走访活动,发放xx区惠农政策一册通和调查问卷;解决一项基层实际困难;开展一次扶贫济困活动等方式。本着“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化民怨、保稳定”的工作目标,真实了解xx村的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xx村概况
xx:位于xx河东岸,距市区6公里,村域面积9.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505户,总人口1779人(其中党员105名),劳动力864人。参加合作医疗1595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46人。耕地面积1778.6亩,人均耕地1亩,属河灌区。种植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蔬菜等为主。草原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畜牧业规模较大,全村有规模养殖户25户:畜牧业收入410万元,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65%。农民收入主要以务工经商劳务收入为主,占农
户总收入的80%以上。2011年共输转富裕劳动力709人,实现劳务收入的850万元。全村现有从事客、货运输的各类大中型车辆及工程用车60多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25元。
二、走访基本情况
此次走访蹲点活动,我和xxx同志负责宁远村7队。全队共有64户,180人(其中老年人40人,15人没有耕地),6人享有低保。土地171亩,农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2010年在宁远堡镇的引导下完成了土地的相对连片。农民收入主要以务工劳务收入为主。通过此次走访活动了解到队里的中轻年人都在外打工,在村里留守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生活压力大;农田水利设施破损严重;集体经济薄弱;因土地限制,规划下不来,新农村建设还没有搞。
三、xx村发展思路
一是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加快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规模生产,抵御市场风险。
二是引导青年农民积极参加农民工技能培训。通过对外出的农民工的调查,发现外出务工农民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技能和劳动技能。
三是利用我区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侧重、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的大好时机,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
四、几点思考
1.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我们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求真务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解难题,让老百姓和群众在我们机关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走访中,我认为除了要介绍惠农业政策和了解民情的同时,还要注意针对基础设施、农村惠民政策等方面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收集群众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特别是要针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多问多想。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非常欢迎干部能多听听百姓呼声,多下基层走走。虽然个别群众对少数个别干部有些看法,甚至有些不满,但我们只要带着最真实的感情,用平和的心态,讲朴素的语言,和他们促膝谈心,群众定会抛开某些偏见,真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议。通过走访,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是善良的、朴实的,只要我们是真心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就完全能赢得群众的信
任和支持。
2.促进农民增收,还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xx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以发展特色、高效、节水、优质作物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花卉、苗木培育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二是鼓励农户进行土地的有偿流转,把不依靠土地作为主收入的分散种植户的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发展规模生产,抵御市场风险,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改良品种,科学饲养。三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连片种植,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观念,分享选种、种植、采摘等方面的好经验,聘请专家加强种植培训,实行抱团发展。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
3是要落实好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尤其要做好对无保户、贫困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切实保障特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在评定享受低保、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人员的过程时,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稳定保证。
这一次下基层,通过深入实践了解农村、农民的真实情
况,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收获非常大。对于我了解基层的现状,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总之,通过这次蹲点走访活动,使我既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成功又圆满的“机关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活动。
第四篇: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深入基层查民情理清思路谋发展
赴黄渠桥镇前光村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自治区农牧厅产业政策与法规处:张**(2012年11月2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一个民字,突出一个实字,解决一个难字,力求一个和字,先后八次到**县黄渠桥镇前光村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接地气,入村户,真实了解了当前**县黄渠桥镇前光村的基本情况、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的评价及农民急盼解决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帮促工作的针对性。
一、可喜变化
前光村位于**县黄渠桥镇西,辖区面积12000亩,有9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在册256户,人口848人;在册耕地4236亩,在册荒地2700多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通过对50多户的走访,总体感觉:
一是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入村道路铺上了柏油,其中第5、6村民小组也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方式铺上了柏油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电价也实现城乡同价;宽带已进村入户,村村通工程全面建成,农民每户只交20元的安装费,都能免费接收40多个卫星频道,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依赖;手机、摩托车很普及;旧村部经过积极争取县组织和民政部门资金,已在原小学旧址上成功改造,办公和公共服务能力大为改观。
二是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高度认可。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项惠民政策补贴大都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全覆盖,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在推行,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自治区的高龄补贴,低保户和五保户也都能得到相应的补贴和救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耕地经营权证书、荒地经营权证书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已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村房屋所有权证书正在办理之中。四组村民马会亮讲:国家现在对农民的照顾确实好,很多政策想都想不到。60年代我家里5口人4个劳动力,辛辛苦苦一年还得返过来再给大队钱。比起那个数着米粒吃饭的年代,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里呢!六组村民70多岁的老大爷郭茂会说:共产党的政策比儿子都好啊!跟自己儿子要200块钱,儿子给不给不说,还得看儿媳妇的脸色。现在坐在家里,国家每个月都给我钱,共产党确实是好啊。调研中,听到赞不绝口的基本上都是广大农民对当前党的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高度认可。
三、存在问题
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前光村是目前镇14个村中地势最洼、农田基础设施最差、农民收入最低的村。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紧张。前光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基本没有村集体收入,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村正常办公费用除了村干部工资和镇上提供一些必须的纸张笔墨外,水电、取暖等一系列开支都得依靠村支书到处化缘。如前年村支部郑书记就四处托同学好友的关系,从市地震局要来4000元、县建设局要来20000元、市地税局要来5000元的款项才得以维持。部分村务支出甚至需要村干部垫付,如仅村委会网络信息费用这一块,村妇女主任就垫付5年共计2500元。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前光村农田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大部分沟渠设施都是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60%以上为低洼盐碱地。除了前几年对上新支渠进行过水利设施改造外,很多年来没有任何的水利项目落户该村,斗渠、毛渠没有得到有效砌护,排水沟也没有得到正常清淤。7组村民赵万福的老伴因灌溉用水困难自嘲地说:上新渠就是我们的一条‘伤心渠’。调研中该村农民呼声最大的就是农业灌溉排水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三是耕地破碎化问题严重。该村村民户均耕地面积大都在10-30亩之间,但耕地大多是一家一户东一块西一块,没有集中连片,也没有规模流转,既不能有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又不利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如3组村民黄登峰8亩耕地分为9块,今年淌冬水就用了近半个月时间;4组村民王银怀家的11亩耕地被分了11块,11月淌冬水时要在寒风中守等10天左右才能淌完;6组村民王宝银家13亩耕地分成了13块,刘献功家14亩耕地分成了13块; 9组村民杜**家的16亩耕地分为12块,淌冬水时其妻前前后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据了解,该村耕地破碎化问题很普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四是无序垦荒现象存在。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鼓励开垦荒地政策的驱动下,前光村目前实际未经批准自发垦荒的耕地累计近3000亩,主要集中在第3村组和第7村组,今年种植水稻近1000亩。前光村传统上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葵、枸杞等耐旱、耐盐碱的作物,无序大面积地浪稻子一方面造成旱地与水地之间的渗水矛盾,一方面也造成了生地与熟地之间用水矛盾,没有垦荒的村民怨气很大。
五是村民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村里本一些小的问题村民可以自行解决了事,但无人组织、无人管理,致使本来可以低成本解决的问题,拖成了农民积怨的矛头所在。如四组村民王生科讲:有些小渠口过路涵管的改造,有1000多元钱咱们农民自己出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无人组织,造成大家来回走动很不方便。
六是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与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很不协调的是,村庄庄点环境的脏、乱、差与倡导的新农村建设差距很大。全村被分散在9个村组,一家一户也大都散乱分布;最小的第2村组在册13户,其中3户外迁,有3户在镇新农村社区买房,现在仅有6户居住。很多房子还是土坯房,现已经成为了危房,在今年7月的大暴雨中就有一些倒塌了。粗略统计全村仅庄点就占地达700亩,很多家都是一亩多的大院落,从老两口结婚时的房子到孙子住的房子都依次排在那里;院子里羊圈、牛圈、鸡窝等随处安置,玉米、秸秆饲料和杂物到处堆放,腥臭味弥漫庭院,土地和房屋利用效率很低。
七是农村空巢问题不容忽视。在走访的农户中很少见到男青壮年,基本是老弱妇孺,有个别男青壮年也是回来看父母,或者是今年外出搞运输生意不景气暂时回家休工。如走访的第4村组,在册村民有42户,而现在仍然长期居住的只有13户,其中只有9户家里有人。村干部说,很多农户都在外面打工或陪子女上学,并在城里购置房子或租房子,只是分季节性或过年回来。
八是个别惠农政策缺乏稳定性。调研中了解到,**县实施的失地农民统筹养老保险政策在去年办了两个月后突然就终止,造成全村符合条件的136人中只有78人享受到此项政策。当时很多农民对此项惠民政策不了解,也有一些农民一时拿不出3-4万元的钱,或者外出不知道,造成符合条件的农民不同的待遇,农民牢骚很大。另外,调研中了解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护还做得不够。如6村组的班秀兰是离异妇女,目前带着孩子在娘家住,种的只是父母的地,在娘家和原婆家都没有承包地,在婚嫁和离异的过程中缺失了土地权益的保障。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虽然大部分都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内部自身的问题,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主要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还需要站在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高度来解决当前三农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实际问题,需分三个层面上加以解决:
(一)需自治区层面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快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制度性束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建立农民进入中心村、大社区的土地和宅基地置换流转管理办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实现市民化,有效解决空巢问题和农村资源资产化问题,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通脉络。
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前光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水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百业旺。近年来国家对大型水利设施投入很大,效果也很好。但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就会出现农田水利上的最后一公里现象。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建议实施建材下乡进村工程,在引导钢材、水泥等过剩产能下乡拉动国家内需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力度。村级公益事业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要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当前,农村小型公益事业除了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外,很大程度上还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外力注入。今年我们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厅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8.27万元,在村民出工的基础上,将主要用于1、3、8村组道路的沙石铺垫改造,村民很受欢迎,积极性也很高。今年我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总额度为4亿元左右,但对全区农村广大的小型公益事业需求来讲还很低。建议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型公益事业的投入,切实改善沟、渠、田、林、路条件,为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
(二)需县、镇层面关注的问题
一是加大村庄集中整治力度。开展村庄集中整治,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另一方面可以集约节约土地,能够置换出可观的耕地面积。目前老灌区农民对近年来我区生态移民的新村建设羡慕不已,非常希望国家尽早组织安排开展以村容村貌为重点的村庄集中整治,建设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农村、新社区,完成旧村庄向新农村庄点的过度。因此,县上需及早谋划,镇上要缜密安排,将村庄集中整治工作尽快纳入到工作日程上来,有效整合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旧村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村民委员会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的最基层组织,是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县、镇要从财政预算的角度在正常运转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让村干部一门心思地解民忧、谋发展。同时从正常渠道上完善相应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基层堡垒作用。目前村组干部每月津贴仅100元,日均3.3元,很多人都不愿干,大多是一些好事愣头人在挑头。建议在优化整合精简村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村组干部津贴标准,让劳有所得。
三是确保惠农政策的连续性。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农民很受欢迎,但在出台一项政策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试运行,并要预期向广大受益人员讲清政策的实效期和续接通道,确保政策的稳定和连续,让好的政策得到好的落实,让农民平等地感受到惠农政策的温暖。一旦正式实施就不能简单地终止或取消,否则,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失去的将是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同时乡镇要认真做好婚嫁、离异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对调和流转工作,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益。
(三)需村级层面倾力的问题
一是加大土地的集中连片调整和流转。土地破碎化的问题需要村委会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和广大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履行组织和服务的职能来得以实现。一方面要通过引导和鼓励,按照上等地、一等地、二等地和末等地分层次以试点的形式先期在一个村组组织开展村民耕地的调换整合工作,试点成功后安排其他村组依照推行;另一方面要按照县、乡土地整体规划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法、有序的宗旨,进一步推进土地的合理规范流转,形成规模连片经营,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大对自发垦荒行为的依法规范管理,确保有序开发和利用。
二是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村内公益事业当前依然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这与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村、组管理服务水平不无关系。因此,要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在相应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加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切实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催生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第五篇: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一个“民”字,突出一个“实”字,解决一个“难”字,力求一个“和”字,先后八次到**县黄渠桥镇前光村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接地气,入村户,真实了解了当前**县黄渠桥镇前光村的基本情况、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的评价及农民急盼解决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帮促工作的针对性。
一、可喜变化
前光村位于**县黄渠桥镇西,辖区面积12000亩,有9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在册256户,人口848人;在册耕地4236亩,在册荒地2700多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通过对50多户的走访,总体感觉:
一是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入村道路铺上了柏油,其中第5、6村民小组也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方式铺上了柏油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电价也实现城乡同价;宽带已进村入户,村村通工程全面建成,农民每户只交20元的安装费,都能免费接收40多个卫星频道,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依赖;手机、摩托车很普及;旧村部经过积极争取县组织和民政部门资金,已在原小学旧址上成功改造,办公和公共服务能力大为改观。
二是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高度认可。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项惠民政策补贴大都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全覆盖,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在推行,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自治区的高龄补贴,低保户和五保户也都能得到相应的补贴和救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耕地经营权证书、荒地经营权证书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已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村房屋所有权证书正在办理之中。四组村民马会亮讲:“国家现在对农民的照顾确实好,很多政策想都想不到。60年代我家里5口人4个劳动力,辛辛苦苦一年还得返过来再给大队钱。比起那个数着米粒吃饭的年代,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里呢!”六组村民70多岁的老大爷郭茂会说:“共产党的政策比儿子都好啊!跟自己儿子要200块钱,儿子给不给不说,还得看儿媳妇的脸色。现在坐在家里,国家每个月都给我钱,共产党确实是好啊”。调研中,听到赞不绝口的基本上都是广大农民对当前党的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高度认可。
二、存在问题
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前光村是目前镇14个村中地势最洼、农田基础设施最差、农民收入最低的村。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紧张。前光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基本没有村集体收入,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村正常办公费用除了村干部工资和镇上提供一些必须的纸张笔墨外,水电、取暖等一系列开支都得依靠村支书到处“化缘”。如前年村支部郑书记就四处托同学好友的关系,从市地震局要来4000元、县建设局要来20000元、市地税局要来5000元的款项才得以维持。部分村务支出甚至需要村干部垫付,如仅村委会网络信息费用这一块,村妇女主任就垫付5年共计2500元。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前光村农田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大部分沟渠设施都是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60%以上为低洼盐碱地。除了前几年对上新支渠进行过水利设施改造外,很多年来没有任何的水利项目落户该村,斗渠、毛渠没有得到有效砌护,排水沟也没有得到正常清淤。7组村民赵万福的老伴因灌溉用水困难自嘲地说:“上新渠就是我们的一条'伤心渠'”。调研中该村农民呼声最大的就是农业灌溉排水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
三是耕地破碎化问题严重。该村村民户均耕地面积大都在10-30亩之间,但耕地大多是一家一户东一块西一块,没有集中连片,也没有规模流转,既不能有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又不利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如3组村民黄登峰8亩耕地分为9块,今年淌冬水就用了近半个月时间;4组村民王银怀家的11亩耕地被分了11块,11月淌冬水时要在寒风中守等10天左右才能淌完;6组村民王宝银家13亩耕地分成了13块,刘献功家14亩耕地分成了13块;9组村民杜**家的16亩耕地分为12块,淌冬水时其妻前前后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据了解,该村耕地破碎化问题很普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四是无序垦荒现象存在。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鼓励开垦荒地政策的驱动下,前光村目前实际未经批准自发垦荒的耕地累计近3000亩,主要集中在第3村组和第7村组,今年种植水稻近1000亩。前光村传统上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葵、枸杞等耐旱、耐盐碱的作物,无序大面积地“浪”稻子一方面造成旱地与水地之间的“渗水”矛盾,一方面也造成了“生地”与“熟地”之间用水矛盾,没有垦荒的村民怨气很大。
五是村民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村里本一些小的问题村民可以自行解决了事,但无人组织、无人管理,致使本来可以低成本解决的问题,拖成了农民积怨的矛头所在。如四组村民王生科讲:“有些小渠口过路涵管的改造,有1000多元钱咱们农民自己出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无人组织,造成大家来回走动很不方便。”
六是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与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很不协调的是,村庄庄点环境的“脏、乱、差”与倡导的新农村建设差距很大。全村被分散在9个村组,一家一户也大都散乱分布;最小的第2村组在册13户,其中3户外迁,有3户在镇新农村社区买房,现在仅有6户居住。很多房子还是土坯房,现已经成为了危房,在今年7月的大暴雨中就有一些倒塌了。粗略统计全村仅庄点就占地达700亩,很多家都是一亩多的大院落,从老两口结婚时的房子到孙子住的房子都依次排在那里;院子里羊圈、牛圈、鸡窝等随处安置,玉米、秸秆饲料和杂物到处堆放,腥臭味弥漫庭院,土地和房屋利用效率很低。
七是农村空巢问题不容忽视。在走访的农户中很少见到男青壮年,基本是老弱妇孺,有个别男青壮年也是回来看父母,或者是今年外出搞运输生意不景气暂时回家休工。如走访的第4村组,在册村民有42户,而现在仍然长期居住的只有13户,其中只有9户家里有人。村干部说,很多农户都在外面打工或陪子女上学,并在城里购置房子或租房子,只是分季节性或过年回来。
八是个别惠农政策缺乏稳定性。调研中了解到,**县实施的失地农民统筹养老保险政策在去年办了两个月后突然就终止,造成全村符合条件的136人中只有78人享受到此项政策。当时很多农民对此项惠民政策不了解,也有一些农民一时拿不出3-4万元的钱,或者外出不知道,造成符合条件的农民不同的待遇,农民牢骚很大。另外,调研中了解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护还做得不够。如6村组的班秀兰是离异妇女,目前带着孩子在娘家住,种的只是父母的地,在娘家和原婆家都没有承包地,在婚嫁和离异的过程中缺失了土地权益的保障。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虽然大部分都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内部自身的问题,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主要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还需要站在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高度来解决当前“三农”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实际问题,需分三个层面上加以解决:
(一)需自治区层面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快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制度性束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建立农民进入中心村、大社区的土地和宅基地置换流转管理办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实现市民化,有效解决空巢问题和农村资源资产化问题,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通脉络”。
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前光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水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百业旺。近年来国家对大型水利设施投入很大,效果也很好。但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就会出现农田水利上的“最后一公里”现象。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建议实施“建材下乡进村工程”,在引导钢材、水泥等过剩产能下乡拉动国家内需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力度。村级公益事业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要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当前,农村小型公益事业除了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外,很大程度上还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外力注入。今年我们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厅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8.27万元,在村民出工的基础上,将主要用于1、3、8村组道路的沙石铺垫改造,村民很受欢迎,积极性也很高。今年我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总额度为4亿元左右,但对全区农村广大的小型公益事业需求来讲还很低。建议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型公益事业的投入,切实改善沟、渠、田、林、路条件,为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
(二)需县、镇层面关注的问题
一是加大村庄集中整治力度。开展村庄集中整治,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另一方面可以集约节约土地,能够置换出可观的耕地面积。目前老灌区农民对近年来我区生态移民的新村建设羡慕不已,非常希望国家尽早组织安排开展以村容村貌为重点的村庄集中整治,建设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农村、新社区,完成旧村庄向新农村庄点的过度。因此,县上需及早谋划,镇上要缜密安排,将村庄集中整治工作尽快纳入到工作日程上来,有效整合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旧村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村民委员会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的最基层组织,是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县、镇要从财政预算的角度在正常运转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让村干部一门心思地解民忧、谋发展。同时从正常渠道上完善相应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基层“堡垒”作用。目前村组干部每月津贴仅100元,日均3.3元,很多人都不愿干,大多是一些“好事愣头人”在挑头。建议在优化整合精简村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村组干部津贴标准,让劳有所得。
三是确保惠农政策的连续性。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农民很受欢迎,但在出台一项政策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试运行,并要预期向广大受益人员讲清政策的实效期和续接通道,确保政策的稳定和连续,让好的政策得到好的落实,让农民平等地感受到惠农政策的温暖。一旦正式实施就不能简单地终止或取消,否则,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失去的将是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同时乡镇要认真做好婚嫁、离异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对调和流转工作,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益。
(三)需村级层面倾力的问题
一是加大土地的集中连片调整和流转。土地破碎化的问题需要村委会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和广大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履行组织和服务的职能来得以实现。一方面要通过引导和鼓励,按照上等地、一等地、二等地和末等地分层次以试点的形式先期在一个村组组织开展村民耕地的调换整合工作,试点成功后安排其他村组依照推行;另一方面要按照县、乡土地整体规划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法、有序的宗旨,进一步推进土地的合理规范流转,形成规模连片经营,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大对自发垦荒行为的依法规范管理,确保有序开发和利用。
二是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村内公益事业当前依然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这与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村、组管理服务水平不无关系。因此,要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在相应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加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切实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催生发展的内生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