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讲座体会2
听《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讲座体会
周末,学校利用政业学习的时间请来了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孙晚霞老师,我有幸听了《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讲座,听后,让我耳目一新。
讲座中首先阐述了丹东市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具体说来,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
借鉴苏霍姆林斯基一段话,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有时我们不是经常会感觉到了“不乐趣”、“不幸福”吗?也许生活中就恰恰少了一点“研究”和“琢磨”的过程吧!而以往的我对于课题研究也是很迷惑,通过讲座明确了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风,选择的课题应该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 要是自己熟悉的内容,还有就需要课题一定要有价值。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
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小课题研究寻找方法其实也就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第三,解决问题。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方法不能实施奏效,应该再回到第二步寻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别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注意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
第四,解决过程总结出来。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这曾是我最匮乏的部分,而听了讲座后才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总结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与教育教学。就是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这是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经过讲座系统的归纳回头看看自己,身为一线的教师,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工作,只是我们缺少一些搜集、整理、总结概括的过程,没有形成一些科学的体系而已。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实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成长为专业化、科研型的教师。
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
二0一二年三月
第二篇:高效课堂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
高效课堂背景下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
一、高效课堂背景下小课题研究研究什么?
1、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法,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实施高效教学的策略,方式和途径。
2、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要素与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效教学的内涵、要素、特征,提炼出与新课改相匹配的农村中学高效课堂的教学要素和特点,为克服低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3、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
1)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
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效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
2)认真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
高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影响高效教学的关键性行为是备课、上课和评价。因此,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和高效评价策略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点内容。
3)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任何高效的课堂都有其规律可循,各学科各学段要根据课堂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管理研究
针对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管理的研究,探索,构建农村中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教学评价体系。
5、高效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
通过行动研究法对课堂教学低效个案进行微格的分析、研究,找出与高效教学的差距,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高效教学的典型个案进行总结、推广、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期望通过研究,能构建一种具有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本校各年段课堂教学高效。
二、高效课堂背景下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
1.选好课题
选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研究课题要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
践中来。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选题切忌跟风盲从,见别人搞啥就搞啥,离开自己经营的土壤,架空种植,不可能有收获。(2)课题涉及的范围要小。课题只涉及一个学科,一个方面,一个环节;一种途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等等。比如,可以是语文教学,可以是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是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可以是句子教学中的长句子教学;可以是数学教学,可以是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可以是应用题教学中的行程问题教学,可以是行程问题中某种类型问题的教学,等等。切忌求大求全,好高骛远。(3)课题涉及的内容自己比较熟悉的。研究需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自己有一定的储备或者容易找到,这样研究起来不会感到十分困难。不宜跟风攀比,勉强去搞那些自己非常生疏的的课题。(4)课题要有一定的价值。一是要有实用性,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二是要有新颖性,课题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或者研究是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你的研究有可能超越他人,因而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导性;三是要有普遍性。小课题研究的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但研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以小见大,在具体问题中包含一般规律。也就是说课题虽然具体,但能够引伸出普遍原理来。
2.制订方案
制定研究方案,要知道撰写研究方案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一般来说,研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课题名称)
1、问题的提出
2、理论依据
3、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4、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8、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问题的提出】
第一,问题的提出或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原因),要具体说明:时代背景、现存问题、现实基础
例如:《新课程背景下的中中学创新学习研究》
第二,对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新概念和其内涵进行界定和说明
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例如,《初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研究》,课题的界定: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教育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在教师引导下,在此班级中的一切事物,由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独立、自主地按照教育的期望,进行管理,确定班级共同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计划,执行班级发展计划,总结班级工作等,都由学生来做。教师只是“引导者”,而不能替代学生。其二是指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自觉地根据教育的期望管理自己。
第三,简单分析目前国(省、市、县)内外研究的状况,介绍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要陈述课题研究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经有人做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和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这一问题的现状有较为准确全面的了解。
第四,介绍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例如:《初中数学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本课题研究意欲探讨有关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的问题,总的来说,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于:在理论价值方面:一是丰富学习理论的研究;二是深化数学教学论的研究;三是拓展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实践意义方面:一是扩大研究性学习的年级跨度及学科跨度;二是增强研究性学习运用的实效性;三是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理论依据】
要求:一是少而精;二是针对问题;三是能指导操作;四是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能让人理解与把握。要防止搞目录式,似贴标签。例如:《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验方案》中的理论依据是这样写的: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本课题研究方向性原则的重要依据。二是《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系统论》等是课题研究实施的基本理论依据。这种理论依据的撰写是装点门面,机械搬用,大而空洞,指向不明。在小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中也可以不写理论依据。
3、开展研究: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有效方法对课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
第三篇: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
小学教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这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中小学教师所研究课题的内涵。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二、什么是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的概述: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三、为什么进行课题研究?
1、学校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原有的老经验、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2、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第一,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不是专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是对自己工作的研究,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第三,养成严谨工作作风的需要。
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偏见
1、“远”字。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2、“难”字。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专家型的少数人才能做,远非一般教师能够胜任。
3、“忙”字。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4、“教”字。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部分教师认为,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5、“文”字。许多教师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6、“怕”字。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
7、“不”字。目前多数教师,因为教科研意识弱,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
五、课题选题与类型
1、选题原则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提倡小课题、短周期、重在解决本校、本地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
2、课题的类型
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
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象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属于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六、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1、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
2、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
3、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创新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等等。
4、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
5、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6、源于课题指南
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七、课题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4、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6、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
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
八、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
课题实施的一般流程是:选题--立项--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科研课题一旦确定,就可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或计划),课题计划的撰写必须在收集一定的材料和获得一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如何有效收集和积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搞教科研课题研究,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材料,到结题时只有一份简单的课题计划作参考,致使课题的结题工作无法进行,而要求延期或放弃课题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那么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和分析可以采用建立“教科研课题博客”和“课题材料档案袋”的办法。“教科研课题博客”可以上传课题的所有资料,有利于课题组和课题成员之间,非课题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观点、资料、资源共享;“课题材料档案袋”里可装资料的原件、实物,以便随时查阅。
“教科研课题博客”
和“课题材料档案袋”里的材料,可以按以下的要求予以收集、积累和整理分析。
(会后每个课题组发2各档案袋或档案盒,由课题主持人或教科研博客博主保存。)
朱永新:“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1、要认真撰写一份比较具体的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是课题研究实施的指南,课题计划撰写内容要具体、明确,有关条款要齐全,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操作性要强。总之,要按照省市课题方案规定的“六要素”来撰写,做到:(1)要明确表述课题的题目;(2)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3)要确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4)要详细指出研究中运用的方法;(5)要设计好课题研究的步骤;(6)要写出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是必须具备的,同时要视研究课题本身的大小,在字数上有所限定,如较小课题,字数可在2000--3000字之间,较大课题字数至少要在4000-5000字,特别强调在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撰写上要详细、具体,这样的计划,才能说明课题研究者心中有数。
2、要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
课题研究背景资料包括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或前测的统计数据,如学生已有的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状况等;也包括收集与课题相关联的一些概念、理论的界定和相关的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资料(含文摘,卡片和论著复印件等)。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是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通过收集和学习有关的课题研究材料,能使课题研究者深入理解本课题有关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能提高课题研究者的科研水平,能使课题研究工作更加明朗化和有序化。收集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资料查询,也可以通过网上的查找,还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的收取等。教师要做课题资料收集和学习的有心人,时时留意自己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自己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这些收集来的与课题相关联的资料会使课题研究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要经常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论文
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感触,如一次问卷调查;一次课题访谈;一堂课题实践课;一次课题研讨会等,教师会从这些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一些启示。教师要像撰写教研、教学日记那样,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将课题研究中的体会写成访谈记录式的报告;或写成课题实践课的教后感;或写成课题研究讨会的启示录等。经常撰写课题的研究体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将自己写好课题研究体会上传“教科研课题博客”或放入“课题材料档案袋”内,以备今后的使用。
如果是撰写课题相关的论文,则应慎重选题,选一些具有新颖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的论文题目进行撰写。如在做《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时,可以听听教师的课题实践课,听课后感到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例题的多解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那就可结合小学数学某一课的教学实例,写一篇小论文。另外教师在做这一课题期间,学会了制作数学教学课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想到发挥课件的形象、生动和直观性强的特点,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那就可选定《巧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一论文题目,并可结合自己做课件、用课件的教研、教学体会,围绕着数学课堂教学的复习导入、新知教学、巩固练习、发展练习以及课堂小结这五个环节,巧制巧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是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撰写的论文若能得以发表,不但能激发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而且能充实和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而增强研究者的自信心。
4、要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
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案包括课题研究实践课的教案、说课稿、课件及活动课设计等。由于教师申报的课题多数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并能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体现。对教师课题研究情况的检查、指导较有效的做法是通过听其课题研究实践课(或活动课),寻找教师的教学是否有联系课题的操作要素,是否体现课题研究的主要精神实质。有些教师课上得很好,但他却脱离了课题研究的范畴,那就不是课题实践课。
教案、说课稿或活动设计除了按规定的要求撰写外,最好是在每一环节的设计中结合课题的要求加入点评。这样做一方面能体现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另一方面也能使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课题研究中教学、教研个案的收集要典型,不必强求每节课都上成课题实践课,但必须收集一定数量的教例,放入“课题材料档案袋”里,待到课题结题时,加以整理,并装订成册,作为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素的材料,也作为课题研究取得成效的见证。总之,课题研究过程中个案材料的积累是课题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5、要及时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教师认真按课题计划的要求去实施课题的操作要素,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研究,会逐步显出成效来的,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师生两方面的变化上。一方面是学生由于教师对其施加了研究变量(或采取了一些措施),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教师可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得出一些评价结论;也可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来说明学生学业成绩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成效。另外,学生团体和个体在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的奖次和各级各类参赛评比的奖励,也可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体现。这些团体和个体的奖状、评语和照片,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复印,上传“教科研课题博客”或放入“课题研究材料袋”中。另一方面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自身教学、教科研水平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教师由于参与课题研究使教学、教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表现为一些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竞赛中屡屡得奖(如县市级的优质课评比、教坛新秀评比、说课评比、课件制作评比、新教法设计评比等等),还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在省市县评比中获奖和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这些都属于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所取得的成果,应予及时收集、归档,作为今后课题结题时,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重要凭证。
6、要有一本课题研究过程的大事记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开一些会议,安排一些活动。建立课题研究过程的大事记制度,就是要求课题负责人要真实记录围绕课题所进行的一些较大型活动情况。如课题论证会的记录、课题前测或调查的记录、课题研究动员学习会的召开记录、课题成果交流会的情况记录、课题实践课的听课评课记录、学校、市县教科研部门领导的课题调研记录等等。课题活动大事记,记载的内容可详可略,可多可少,但必须记下课题研究的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含主持人)、活动的中心问题及活动效果等。课题活动大事记,是开展课题过程研究的见证。可以放入“课题材料档案袋”内,待到课题结题时,再予修改、整理,同时并入课题研究报告的附件里。
综上所述,教师要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必须建立“教科研课题博客”和“”课题研究材料档案袋。并且必须有:①课题方案;②课题相关背景学习材料;③课题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④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个案;⑤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⑥课题活动的大事记。这六方面内容是或多或少要具备的,当然还可放入其它的一些材料,如调查测验量表、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等。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建立“教科研课题博客”和“课题材料档案袋”使课题的研究能有条无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使课题的结题更加言之有物。
善谋致远,实干乃成。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八一希望学校要下好科研落子棋、让大家一起矢志不渝、接续奋斗,以更拼搏的姿态奔向更美的光景,以更坚实的步伐踏上更高的山峰,在与时偕行、一往无前中,不断开辟八一希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第四篇: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提纲
课题研究的选题、策划、实施及成果转化
(提纲)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简单地说,课题就是需要研究或讨论的问题。
课题制: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研究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
是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科研组织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在管理、监控和验收之下。有其合理、高效的一面。
目前,我国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科研部门一般采取公平竞争、择优支持(资助)的原则,确立科研课题。一般遵循必要的程序,在实施中既有规定性也有一定自由度,一般不事先指定承担者(可竞争),改变以单位为核心的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形式。如:指令性课题(上级下达);招标性课题;委托性课题(横向合作);自主选择的课题,等等。
共性:都要针对某一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开展研究。这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去寻找、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或研究结论。
二、课题类型与课题的选择
1.课题的类型:
从课题性质:委托、招标、自选、指令
从课题委托立项单位: 不同的机构(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教育部、各大学、科研院所)、部门(各厅局根据自身需要,交由下属部门完成的课题)、企业、团体委托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课题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问题指向角度来分,课题可分为基础理论课题和应用对策课题。
基础理论课题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即对于某一理论或实践问题的规律性探讨(对象的内涵、外延、基本特征、一般规律等等);
应用对策课题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操作问题,实证问题。
基础理论课题一般可以不涉及应用对策问题,对策类课题却往往要从理论研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题成果一般两大类:研究论文或著作(一般为基础研究);研究报告(一般为对策研究)] 2.如何选题?
(1)要有问题意识。
课题研究来源于问题意识。
缺少问题意识,万事习以为常,不再被看作是问题,课题研究无从谈起。
(2)从问题意识上升到课题研究。课题的形成是一个由感觉到、意识到问题经过概括、提炼为一个研究对象的过程。
确定课题,意味着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思考的对象,对问题的探究已经成为研究者的行为和工作。
3.研究课题的确立(选择课题或接受课题)至少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认真选择课题。课题应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或理论深度,从而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
第二,选择尽量具体的课题(要“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第三,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凭空进行,研究者原有的经验和基础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条件。
第四,课题要与自己的工作任务相关联,才有研究的条件;课题研究要是能与个人的兴趣点相结合,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研究课题的确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课题研究对研究资料、人员素质、时间投入、研究环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要量力而行。
三、怎样进行课题策划?
1.明确研究意义,界定研究目的和内容,理清研究思路。(“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1)明确选题的意义(为什么研究):
自选课题:选题的价值在哪里?靠申报书来说服对方给你资助。
定向课题:充分认识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做这个题目。[竞标课题:要让评审者看到你对这个课题价值的认识是深刻的;指令性课题:要自己弄清楚命课的意义,在课题组内部统一认识。](2)准确界定研究范围(研究什么)是课题实施前策划的前提和关键。
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
要知道,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3)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的设计(怎样研究)
研究课题意义、范围、明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
首先,根据课题的性质确定基本的研究方法。
比如:是侧重调查,还是侧重理论探讨,还是两者相结合;又如:是侧重定性分析还是侧重定量分析;是否要采用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
其次,提出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组成员的有效分工,调研方案的确定。带着分工进行分头思考,带着分工进行调研,各有侧重。
调研方案力求详细(调研提纲、抽样调查的指标确定、问卷的题目设计)。第三,也最重要的,要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由于研究尚未开始,这个研究思路是基于对于课题结论的假设。[基本的判断和思路] 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假设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又并非臆断,它以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根据、以原有研究为借鉴,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因此,假设又具有科学性,正是科学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假设也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
四、怎样实施课题
1.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别人已经说了什么)任何研究都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 “从头说”(前人没有研究过、没有关注过)“重新说”(别人研究过,但他们错了,我要从新研究。)“接着说”(别人研究过,但他们没有穷尽问题,我们还要继续研究。)“重复说”(重复别人的研究)——不需要讨论
严格来说,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
牛顿:“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因此,我们一般只能“重新说”和“接着说”。为了“重新说”或“接着说”,而不至于以为自己是“从头说”,更不至要“重复说”,首先,研究者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和分类疏理,从而全面了解同类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方面的信息,明确已有的研究结论和经验,发现原有研究的不足,站在问题的前沿,寻找研究问题的理论支撑,保证研究工作在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
其次,要始终有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不至于人云亦云。
2.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调整研究方案设计 研究方案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围绕研究思路进行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
这种研究的开展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实践新形态的过程,因此,研究过程始终在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研究过程绝不是按图索骥、按部就班,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这意味着研究者在行动时,不应拘泥于原有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方案作出有根据的调整、变更。探索性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
在研究过程中有时甚至会对原有思路进行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予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
总值,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复式循环结构。
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研究者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3.具体实施中的工作要点:
分工明晰,相互协作,及时总结,反复论证。4.加强针对性调研。调研一定要避免走过场,要真正带着疑问来调研,才有收获。同时,科学的调查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
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
在某些课题研究中,建议与有关社会科研力量、社会调查机构合作。5.课题成果的形成
对已经调研到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在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
在上述准备的基础上,开始课题成果的写作: 应用对策研究要求:
内容上:要言之有物、切中要害,要有新思考,新内容; 形式上:长短不拘、形式多样、行文注意叙述技巧。
叙述要灵活,有新意和冲击力,否则很难引起注意。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尽量避免“大而全”——标题大,内容全。
最常见的是两种成果形式:
问题披露性报告、对策建议性报告。
两者往往不可分。问题披露性报告可以只写问题,不写建议,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较为直接地报告问题。
但一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都回涉及到一些思路措施建议等。而建议性报告一般都要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五、成果的转化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往往不是直接的,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往往是渐渐体现出来的。
公开出版及发表(被引用、转载);
面向媒体发布成果(重大研究成果发布会、学者专访、新闻吹风会,等); 通过各类论坛、学术会议、专题座谈会在一定范围内发布;
内部报送形式,其转化形式:被领导批示采纳,成为决策参考,下发各有关单位参阅;直接进入政府决策层面。)
交委托方,在实际中得以实施。
六、个案分析:略
第五篇:听《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听《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以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例
张生芳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听了李主任的讲座之后,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有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2)通过研究能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有效地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重点
1、一二年级教师负责低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级教师负责中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级教师负责高年级段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跟踪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员结合本班实际特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相关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解决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写日记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材料。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五、预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盘记录等。
3、提交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4.发表成果,推广实验研究经验。
六、实施措施及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1)筹备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2)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课题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4)举行开题会。
(5)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摸底,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每学期制定课题工作计划。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展情况。
(5)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6)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7)每学期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8)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9)及时把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上传到宁夏教研网上。第三阶段: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4)观摩活动。
六、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总之,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们相信,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