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实施方案
各村、乡属各有关工作部门:
为搞好我乡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纠纷调解处理,特制定本方案,望遵照执行。
一、联席会议制度
乡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三个月召开一次成员单位会议,分析矛盾纠纷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建立会议制度,研究矛盾纠纷调解方案,分析当前矛盾纠纷形势。
二、排查制度
坚持执行村、乡每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讨,提出工作建议,制定调处方案。
三、分流制度
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要按照分流指派的任务和要求,强化调处责任,落实调处措施,确保调处效果,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
四、移送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对所有接访受理的社会矛盾
纠纷,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优抚安臵、社会救济、婚姻登记、婚姻中介、殡葬管理、行政区划界线等矛盾纠纷,由民政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2、涉及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工伤事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矛盾纠纷,由社保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3、农村经济政策、农村承包经营、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农业服务中心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的征用、征收和划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土地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5、有关街道建设规划、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臵等矛盾纠纷,由党政办会同综治办、司法所、国土所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6、财务帐务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资金支付等矛盾纠纷,由财政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7、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由综治办会同司法所等部门负责调处。
8、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计生办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9、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由安监站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调委会负责调查。
10、林木砍伐,林地林权纠纷,由林业站会同相关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1、畜牧养殖、动物检疫防疫等矛盾纠纷,由畜牧兽医站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12涉及治安和其他有关方面的矛盾纠纷,由派出所会同司法所、综治办及有关部门与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3、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自来水饮用等矛盾纠纷,由水利站会同相关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4、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由教育辅导站会同相关部门调处。
15、文化娱乐、言论、出版、集会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文化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6、其他民事矛盾纠纷由司法所会同相关部门和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7、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直接调处。
18、凡涉及上访的矛盾纠纷,乡信访室必须主动参与调处;凡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矛盾纠纷,团乡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必须参与调处;凡涉及妇女权益的矛盾纠纷,乡妇联必须参与调处。
上述单位对所属矛盾纠纷必须进行3次以上面对面的调解工作(有相关资料证明,如调解笔录等),确实调处不了的,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排查调处领导抽调人员协调调处。
五、联动联调制度
1、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指定牵头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必须按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要求抽调人员按时参加联合调处工作。
2、各单位对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和具体落实负责人按时间要求进行调处,不得拒绝推诿。
3、矛盾纠纷调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各分管领导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指派负责的矛盾纠纷应当负责指导、督促或亲自参加调处工作。
4、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调处矛盾纠纷时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不得拒绝参与。
5、矛盾纠纷确因部门决策不当或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相关部门要立即纠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6、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实行矛盾纠纷调结报告制度。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协调,集中力量进行调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
六、督查回访制度
1、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对分流指派给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了解,提出调处意见或者建议。
3、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未调结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继续调处和控制工作。
5、每月通报有关单位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七、档案管理制度
1、调解工作档案包括:(1)调处网络组成人员名册;(2)会议记录、培训记录、业务学习记录;(3)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处情况登记薄;(4)矛盾纠纷调解卷宗;(5)年度工
作计划、总结,两次以上矛盾形势分析报告;(6)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相关材料;(7)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
2、矛盾纠纷调处结束后,应及时形成卷宗,做到一案一卷。卷宗包括以下内容:(1)卷宗封面;(2)卷宗目录;(3)调解申请书;(4)调查笔录;(5)证据材料;(6)调解笔录;
(7)调解协议书;(8)回访记录;(9)附卷材料。
3、调解简易矛盾纠纷(不是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分流指派的矛盾纠纷),未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的,应填写《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统一归档。
4、应当根据要求及时认真填写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乡党政办公室。各类统计报表应按时间、年限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统计档案,妥善保管备查。
5、矛盾纠纷调处材料应在调处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归档。本乡所属部门每月月底将本部门调处矛盾纠纷材料的整理归档后报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每年年底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的整理存库工作。
八、培训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本辖区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的调解人员明确职责,掌握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调解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群众威信,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配好调解人员。
九、考核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将调处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根据实际制定对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对调处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
不调处或因调处工作不力导致矛盾纠纷上交或激化的单位或者个人严重按照相关目标管理进行考核。
十、责任制度
以严格的责任制来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责任制和分级责任制,实行领导定期接待、包案负责制、直接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执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报告制度,凡事大疑难矛盾纠纷,应及时向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报告。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对因矛盾纠纷调解和排查不力或者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乡制订的有关措施办法追究相关责任或者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实施方案
**出问题,要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讨,提出工作建议,制定调处方案。
三、分流制度
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要按照分流指派的任务和要求,强化调处责任,落实调处措施,确保调处效果,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
四、移送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对所有接访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优抚安臵、社会救济、婚姻登记、婚姻中介、殡葬管理、行政区划界线等矛盾纠纷,由民政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2、涉及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工伤事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矛盾纠纷,由社保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3、农村经济政策、农村承包经营、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农业服务中心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的征用、征收和划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土地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5、有关街道建设规划、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臵等矛盾纠纷,由党政办会同综治办、司法所、国土所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6、财务帐务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资金支付等矛盾纠纷,由财政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7、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由综治办会同司法所等部门负责调处。
8、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计生办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9、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由安监站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调委会负责调查。
10、林木砍伐,林地林权纠纷,由林业站会同相关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1、畜牧养殖、动物检疫防疫等矛盾纠纷,由畜牧兽医站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12涉及治安和其他有关方面的矛盾纠纷,由派出所会同司法所、综治办及有关部门与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3、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自来水饮用等矛盾纠纷,由水利站会同相关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4、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由教育辅导站会同相关部门调处。
15、文化娱乐、言论、出版、集会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文化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和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6、其他民事矛盾纠纷由司法所会同相关部门和村调委会负责调处。
17、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直接调处。
18、凡涉及上访的矛盾纠纷,乡信访室必须主动参与调处;凡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矛盾纠纷,团乡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必须参与调处;凡涉及妇女权益的矛盾纠纷,乡妇联必须参与调处。
上述单位对所属矛盾纠纷必须进行3次以上面对面的调解工作(有相关资料证明,如调解笔录等),确实调处不了的,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排查调处领导抽调人员协调调处。
五、联动联调制度
1、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指定牵头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必须按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要求抽调人员按时参加联合调处工作。
2、各单位对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和具体落实负责人按时间要求进行调处,不得拒绝推诿。
3、矛盾纠纷调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各分管领导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指派负责的矛盾纠纷应当负责指导、督促或亲自参加调处工作。
4、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调处矛盾纠纷时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不得拒绝参与。
5、矛盾纠纷确因部门决策不当或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相关部门要立即纠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6、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实行矛盾纠纷调结报告制度。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协调,集中力量进行调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
六、督查回访制度
1、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对分流指派给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了解,提出调处意见或者建议。
3、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未调结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继续调处和控制工作。
5、每月通报有关单位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七、档案管理制度
1、调解工作档案包括:(1)调处网络组成人员名册;(2)会议记录、培训记录、业务学习记录;(3)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处情况登记薄;(4)矛盾纠纷调解卷宗;(5)工作计划、总结,两次以上矛盾形势分析报告;(6)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相关材料;(7)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
2、矛盾纠纷调处结束后,应及时形成卷宗,做到一案一卷。卷宗包括以下内容:(1)卷宗封面;(2)卷宗目录;(3)调解申请书;(4)调查笔录;(5)证据材料;(6)调解笔录;(7)调解协议书;(8)回访记录;(9)附卷材料。
3、调解简易矛盾纠纷(不是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分流指派的矛盾纠纷),未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的,应填写《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统一归档。
4、应当根据要求及时认真填写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乡党政办公室。各类统计报表应按时间、年限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统计档案,妥善保管备查。
5、矛盾纠纷调处材料应在调处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归档。本乡所属部门每月月底将本部门调处矛盾纠纷材料的整理归档后
报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每年年底月底前完成上档案的整理存库工作。
八、培训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本辖区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的调解人员明确职责,掌握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调解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群众威信,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配好调解人员。
九、考核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将调处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根据实际制定对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对调处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不调处或因调处工作不力导致矛盾纠纷上交或激化的单位或者个人严重按照相关目标管理进行考核。
十、责任制度
以严格的责任制来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责任制和分级责任制,实行领导定期接待、包案负责制、直接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执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报告制度,凡事大疑难矛盾纠纷,应及时向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报告。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对因矛盾纠纷调解和排查不力或者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乡制订的有关措施办法追究相关责任或者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浦南镇'两节''两会'期间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春节即将来临,全国'两会'也即将召开,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切实维护'两节''两会'期间全镇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不发生恶性民转刑案件、有较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特制定浦南镇'两节''两会'期间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具体计划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大意义
我镇社会大局总体平稳,但当前社会矛盾触点增多,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增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两节'和全国'两会'期间是各种矛盾纠纷的多发期和敏感期。从以往情况看,各种矛盾纠纷在此时期较为集中地反映出来,如果发现或调处不及时容易激化。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好'两节'和'两会'期间全镇基层社会的安定稳定。
二、突出重点,着力排查调处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
要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种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上来,突出三个重点,围绕三个方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地区。突出抓好矛盾纠纷多发、频发、易发地区的排查调处工作。二是突出重点对象。对进京非正常上访、到省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等重点对象,进行重点摸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重点调处。三是突出重点时段。要特别突出加强对重点时段和敏感时期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围绕三个方面:一是涉及'三农'问题、土地征用和承包、房屋拆迁、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因医患关系、违规办学、食品药品安全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生产经营性纠纷、产权性纠纷、族群纠纷、村务管理纠纷。
三、发挥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要认真排查。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原则,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突出区域行业特点,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归类、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要及时调处。对矛盾纠纷要实行边排查边调处,排查出一起调处好一起,切实做到不积压、不耽搁、不延误。对一般性能够当场调结的,要当场调结;对重大疑难复杂的,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限,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限期调结';对涉及多部门、村的,要建立联合调处机制,确定牵头部门和地区,成立由有关部门和有关村组成的专门调处机构进行联合调处。三要掌握信息。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要注重发挥调解组织网络作用,及时掌握纠纷动向。通过充分发挥综治协管员、治保员、调解员等基层调解人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把触角延伸到我镇各个角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纠纷动态,及时了解掌握纠纷苗头和发展趋势。对可能发生重大矛盾纠纷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预警工作意见,以简报或专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为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四要搞好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田间地头、集贸市场,开展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结合调解事例,寓政策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于调解纠纷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群、影响一片。
四、加强领导,确保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摆上位置。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及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确保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研究、常规划、常部署。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请示汇报,争取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困难和问题。对一些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调处方案,进行妥善处置。二要协调配合。各单位、各村矛盾纠纷领导小组要按照自身职责任务,认真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份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各村、各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处理跨部门的矛盾纠纷。三要加强指导。切实加强指导、协调和督导,适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情况,发现培育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协调解决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同时,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交流指导工作信息,互通工作情况,研究具体意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四要组织回头看。对矛盾纠纷的潜在问题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加强防范,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做好补缺补漏,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对已经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巩固成果,做好回访;对未调处好的矛盾纠纷要研究对策,制定方案,限期调处反馈,确保这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浦南司法所
2011年1月18日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第四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浦南镇“两节”“两会”期间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
春节即将来临,全国“两会”也即将召开,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切实维护“两节”“两会”期间全镇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不发生恶性民转刑案件、有较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特制定浦南镇“两节”“两会”期间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具体计划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大意义
我镇社会大局总体平稳,但当前社会矛盾触点增多,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增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两节”和全国“两会”期间是各种矛盾纠纷的多发期和敏感期。从以往情况看,各种矛盾纠纷在此时期较为集中地反映出来,如果发现或调处不及时容易激化。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好“两节”和“两会”期间全镇基层社会的安定稳定。
二、突出重点,着力排查调处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
要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种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上来,突出三个重点,围绕三个方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地区。突出抓好矛盾纠纷多发、频发、易发地区的排查调处工作。二是突出重点对象。对进京非正常上访、到省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等重点对象,进行重点摸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重点调处。三是突出重点时段。要特别突出加强对重点时段和敏感时期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围绕三个方面:一是涉及“三农”问题、土地征用和承包、房屋拆迁、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因医患关系、违规办学、食品药品安全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生产经营性纠纷、产权性纠纷、族群纠纷、村务管理纠纷。
三、发挥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要认真排查。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原则,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突出区域行业特点,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归类、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要及时调处。对矛盾纠纷要实行边排查边调处,排查出一起调处好一起,切实做到不积压、不耽搁、不延误。对一般性能够当场调结的,要当场调结;对重大疑难复杂的,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限,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限期调结”;对涉及多部门、村的,要建立联合调处机制,确定牵头部门和地区,成立由有关部门和有关村组成的专门调处机构进行联合调处。三要掌握信息。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要注重发挥调解组织网络作用,及时掌握纠纷动向。通过充分发挥综治协管员、治保员、调解员等基层调解人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把触角延伸到我镇各个角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纠纷动态,及时了解掌握纠纷苗头和发展趋势。对可能发生重大矛盾纠纷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预警工作意见,以简报或专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为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四要搞好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田间地头、集贸市场,开展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结合调解事例,寓政策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于调解纠纷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群、影响一片。
四、加强领导,确保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摆上位置。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及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确保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研究、常规划、常部署。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请示汇报,争取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困难和问题。对一些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调处方案,进行妥善处置。二要协调配合。各单位、各村矛盾纠纷领导小组要按照自身职责任务,认真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份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各村、各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处理跨部门的矛盾纠纷。三要加强指导。切实加强指导、协调和督导,适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情况,发现培育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协调解决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同时,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交流指导工作信息,互通工作情况,研究具体意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四要组织回头看。对矛盾纠纷的潜在问题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加强防范,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做好补缺补漏,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对已经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巩固成果,做好回访;对未调处好的矛盾纠纷要研究对策,制定方案,限期调处反馈,确保这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浦南司法所
2011年1月18日
第五篇: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的重要任务。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保障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认清形势,提高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尚未见底,部分企业减产、倒闭、裁员引发的群体性劳资、债务纠纷不断增加。加上各地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环境污染等导致的群体性纠纷的数量也呈现增多的趋势,这些矛盾纠纷往往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经济利益诉求与维护民主权利要求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和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叠加,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稳定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难度。在新的形势下,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任务越发重要。全市各级社会矛盾调解组织特别是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增加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第一责任”思想,进一步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发挥职能,提升能力,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努力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突出重点,全面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新形势下,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突出矛盾纠纷调解职能,关口前移,健全信息预警和调解网络,全方位、多层面地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充分发挥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明确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重点。当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范围是本地区、本系统内各种可能引发信访问题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重点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经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或群体中存在的容易引发越级信访等突出问题的重大矛盾纠纷。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要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归类梳理,逐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掌握的住。二是充分发挥大调解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县、乡两级调处服务中心规范化和实体
化建设,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和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网络和矛盾纠纷联排、联防、联调机制作用,重点化解一批社会影响大、调解难度高的重大矛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实行重大活动期间、重要节庆日等敏感时期的集中排查,坚持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周排查、月汇总、季分析”制度,力求使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积极协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完善预警预测分析机制,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要高度警惕。对坚持过高要求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理顺情绪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对诉求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困难的,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方式,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以上访为名制造事端的违法人员,要及时收集、固定、移交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处理;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升级激化、带有普遍性的疑难复杂问题,要实行领导包案、一包到底。同时,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司法诉讼、仲裁等渠道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案结事了”。四是做好两类重点对象的排查管控工作。按照“三个不发生,一个降低”的要求,严格落实管控责任,全面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积极依托公益劳动和帮教安置基地和社区矫正信息
管理系统平台等,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教育转化。对排查出有重新犯罪倾向两类人员,实施分类管理,严格落实报到谈话、思想汇报、学习教育、评议考核等日常监督,做到管控到位,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两类人员重新犯罪。
三、整合资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法院、信访、检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促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拓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渠道,提高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要积极做好“三个对接”:一是健全完善“公调对接”机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衔接,通过在公安派出所设立调处室、建立公安机关与调处服务中心案件移送、信息互通机制等方式,实现调解工作与110接处警的对接,实时发现和调处各类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的与基层群众关系最直接社会矛盾纠纷,确保抢得先机,赢得主动;二是健全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在全市23个基层人民法庭已全部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基础上,引导双方当事人更多选择人民调解的便捷形式解决矛盾纠纷,将人民调解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直接引入诉讼程序。突出诉前调解,把好对接第一关,重点做好对数量不断上升的民事纠纷、劳动争议、商业纠纷等案件的调解,将能调解解决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诉讼环节之前,有效减少矛盾
激化,节约诉讼资源。三是健全完善“访调对接”机制。加强与信访部门的沟通联系,遵循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相依相存、调解优先、调访结合的原则,发挥调解与信访职能在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互补作用。充分利用调解组织的网络体系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开展信访工作的排查预警,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力争将它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信访事件的发生。信访部门对受理的信访问题中涉及到矛盾纠纷类的,及时移送调处中心受理调处。
四、加强基础,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要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将其作为创建“平安扬州”、建设“法治扬州”的根本内容和重要保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责任层层分解,建立起横向和纵向的领导责任制,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县、乡两级调处服务中心规范化和实体化建设,推动向事业单位方向发展,规范工作流程,规范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工作程序,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保障水平,提高县、乡两级调处服务中心运行效果和调解质量。要加强调解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等方式, 提高调解人员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调解能力。大力推进大调解队伍的职业化、专业
化建设, 努力造就一大批调解专家、调解能手和首席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