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未病科主任工作职责(范文)
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工作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治未病科的医疗、护理、预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治未病科的工作计划,经院长、分管副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负责领导、组织、检查治未病科门诊患者的诊治工作。
4.定期召开治未病科工作会议,协调各科关系,督促检查医务人员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整顿门诊秩序,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患者就诊,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故。
5.负责组织治未病科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宣教、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疫情报告工作等,坚持天天清扫、周末大扫除,保持门诊清洁卫生,传染病除及时上报外,还要及时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6.接待和处理治未病科的群众来访、来信工作。
7.科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第二篇:治未病中心工作职责
“治未病”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一、按科内分组分工做好医院院内感染、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职工及群众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及医学咨询等医疗业务工作。
二、开展体质辨识,针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应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调理体质、脏腑、阴阳、气血等),并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和现代医学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系统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三、负责医院传染病的疫情报疫工作,定期检查并进行资料汇总、分析和评估工作。
四、负责肿瘤病的登记报卡工作及资料汇总工作。
五、健全完善职工及群众健康档案工作。
六、负责职工及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
七、全面防范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以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达到祛病健人、健康长寿的目的。
八、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定期出版医院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并进行健康教育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九、负责体检中心的日常业务工作。
十、对医院食堂的饮食卫生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开展社区健康宣教工作。
第三篇:治未病工作理念
“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前干预、教育与有效引导,有利于杜绝不良行为发生,净化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
一、“治未病”的涵义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就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唐代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见解。可见,“治未病”包含三层意思:(1)“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发生;(2)“见微知著”,对某些疾病出现的细微前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3)“已病防变”,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时切断传变途径。如果将“治未病”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管理之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心理及行为的教育引导
小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会出现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作为班主任应善于发现苗头,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发生,避免他们出现性格孤僻、烦躁、抑郁、恐惧、休学、出走等行为。中医学“未病先防”思想关键就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学校要依托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辅导站,加强对“问题”学生心理矫正,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加强学生心理及行为的疏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收集、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些违纪、违规案例还处于“酝酿”阶段就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学生当中多留心,勤观察,勤做笔记,善于思考与学习。班主任要为每一个学生备课,更要细心、全面的为“问题学生”多备课,备好课。班主任要融入到学生中间,注意观察,随时劝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在班中安排一到两位信任的、保守秘密的同学做好班主任的“耳目”,通过他们来掌握班级和重点学生的动向,以利于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干涉。
此外,在学生管理中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注意防微杜渐。学生违纪、违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防止学生违规行为由轻变重,由小变大,由局部向全校蔓延。只有及早发现,提前干预,才能防止小事变大乃至恶变。
四、加强学生心理与行为的矫正工作
“一对夫妻一个孩”,计划生育已见成效。现在,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出现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使得许多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差,散漫成性,厌学情绪严重、自控能力差,导致部分学生逃学、早恋、打架斗殴,甚至敲诈勒索、抢劫等,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当然,导致“问题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还有社会、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班主任要学会驾驭、统筹全局的本领,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怀着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思想,耐心的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1、加强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
据不完全统计,在校中学生中,学生的错误倾向50%左右是由于心理健康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班主任应向他们广泛的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心理卫生和励志为主题的影片、开设与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等,将宣教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讲究教育艺术,注重心理疏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误区,坚持虚功实做,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的人性。
2、对症下药,加强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思考、总结;再思考、再总结。要注意做到:
(1)明辨是非,端正态度。要分析问题,找准病根,“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上网、谈恋爱的问题,班主任不应一味惩罚、批评,这样的“严”不但起不到教化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把握尺度,做到严之有方,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之有则、严而垂范,严中有爱,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中,感化问题学生。
(2)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主动学习教法和管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巧。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及个体特点进行教育,随着“问题”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班主任应转变思维定势,怀着大爱之心与耐心进行学生教育。走进学生,掌握思想变动,依据个体特征选择最佳技巧实施教育。
3、利用现代化手段,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
随着现代通讯的飞快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手机、电话等手段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并且极具速效性和隐蔽性,对那些处于心里不健康的学生特别适宜。我们还可以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批量学生大面积授课这种途径,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为了更好的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对教师所做的工作进行记录,便于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和比对。
总之,学生管理无小事,我们只有怀着“治未病”的思想,努力做好防“病”在前,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付出加倍的爱心、耐心,就一定能帮助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治未病工作计划
“治未病”工作理念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前干预、教育与有效引导,有利于杜绝不良行为发生,净化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
一、“治未病”的涵义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就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唐代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见解。可见,“治未病”包含三层意思:(1)“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发生;(2)“见微知著”,对某些疾病出现的细微前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3)“已病防变”,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时切断传变途径。如果将“治未病”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管理之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未病先防——重视学生心理及行为的教育引导
小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会出现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作为班主任应善于发现苗头,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发生,避免他们出现性格孤僻、烦躁、抑郁、恐惧、休学、出走等行为。中医学“未病先防”思想关键就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学校要依托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辅导站,加强对“问题”学生心理矫正,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见微知著——加强学生心理及行为的疏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收集、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些违纪、违规案例还处于“酝酿”阶段就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学生当中多留心,勤观察,勤做笔记,善于思考与学习。班主任要为每一个学生备课,更要细心、全面的为“问题学生”多备课,备好课。班主任要融入到学生中间,注意观察,随时劝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在班中安排一到两位信任的、保守秘密的同学做好班主任的“耳目”,通过他们来掌握班级和重点学生的动向,以利于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干涉。
此外,在学生管理中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注意防微杜渐。学生违纪、违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防止学生违规行为由轻变重,由小变大,由局部向全校蔓延。只有及早发现,提前干预,才能防止小事变大乃至恶变。
四、已病防变——加强学生心理与行为的矫正工作 “一对夫妻一个孩”,计划生育已见成效。现在,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出现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使得许多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差,散漫成性,厌学情绪严重、自控能力差,导致部分学生逃学、打架斗殴,甚至敲诈勒索、抢劫等,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当然,导致“问题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还有社会、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班主任要学会驾驭、统筹全局的本领,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怀着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思想,耐心的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1、对症治疗,防止进一步扩散、恶化
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学生”任何时期都会有,作为班主任要虚心学习、善于总结规律,正视学生的错误,以治病救人的思想,及时、果断的采取补救措施,不可偏激定性,以免导致事态恶化。
2、加强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
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学生中,学生的错误倾向50%左右是由于心理健康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班主任应向他们广泛的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心理卫生和励志为主题的影片、开设与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等,将宣教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讲究教育艺术,注重心理疏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误区,坚持虚功实做,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的人性。
3、对症下药,加强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思考、总结;再思考、再总结。要注意做到:
(1)明辨是非,端正态度。要分析问题,找准病根,“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上网、谈恋爱的问题,班主任不应一味惩罚、批评,这样的“严”不但起不到教化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把握尺度,做到严之有方,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之有则、严而垂范,严中有爱,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中,感化问题学生。
(2)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主动学习教法和管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巧。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和青春期学生心理特征及个体特点进行教育,随着“问题”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班主任应转变思维定势,怀着大爱之心与耐心进行学生教育。走进学生,掌握思想变动,依据个体特征选择最佳技巧实施教育。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要苛求一次性药到病除做好“反复”的思想准备。正如前面所说“问题学生”历来有之,老师要做好学生反复的心理准备。在“问题”反复时,老师不能急躁、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要告诉学生他的进步,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拉长反复的时间,以至彻底解决“问题”。
4、利用现代化手段,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 随着现代通讯的飞快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手机、电话等手段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并且极具速效性和隐蔽性,对那些处于心里不健康的学生特别适宜。我们还可以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批量学生大面积授课这种途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对教师所做的工作进行记录,便于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和比对。
总之,学生管理无小事,我们只有怀着“治未病”的思想,努力做好防“病”在前,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付出加倍的爱心、耐心,就一定能帮助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
第五篇:治未病工作计划
治未病中心工作计划
一、前期准备(2017年6月1日-31日)
1、房屋设施改造(6月1日-20日):门面改造、体检大厅改造装修、综合治疗室改造装修、艾灸室改造装修、洗手间改造、设置1间身心健康咨询室。
2、仪器设备购买配备(6月21日-27日):
现有设备治疗工具有体质辨识系统1台、骨密度仪1台、肺功能仪1台,火罐、刮痧板、耳豆贴各1宗,小型随身灸艾灸盒1个
还需购进的仪器设备有推拿治疗床4张、升降凳5个,橱子3组、脉诊仪1台、神灯2台、红外线烤灯1台、中频治疗仪1台、榨汁器1个、粉碎机1台、艾灸仪1台、督灸盒1个、治疗车2个,艾柱、艾绒、艾贴、贴敷贴、刮痧油各1宗,治疗盘、弯盘、收纳箱1宗,心理测评系统1套、沙盘1套。小音箱2个。
3、人员配备:(建议)
医疗:邵如宇、陈勇、董恩海、赵海东、陈新超、石富强、刘兴林(每人1天轮流值班)
护理:王丽、刘冬霞、赵国华、金芳、张艳丽、马秀梅
其他:李东林
4、外出学习(6月中旬)
5、院内培训(6月下旬)
6、宣传发动(6月中下旬)
二、开展工作(7月开始)
1、服务项目: 1)中医体质辨识,2)健康调养咨询服务包括开具健康处方、养生功法示范指导、中药调养咨询指导等。
3)中医特色干预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足浴、刮痧、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它理疗技术。
4)心理服务,包括心理测评、心理咨询、沙盘治疗等 5)推广膏方、养生茶
6)慢病管理,综合调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患者。
7)小儿常见病调理及体质调理
2、开展方法
1)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切入点,住院患者(儿科患者除外),中医门诊首诊病人,普通门诊慢性病患者,医生开具体质辨识人数纳入考核:
(1)住院病人每漏检1人扣分科室绩效10元(2)门诊医生坐诊日普通门诊每天1人(儿科除外),中医门诊每天3人,按门诊日计算每低于1人扣发个人绩效10元
(3)每开具1人医师按收费的15%发放绩效
2)治未病医生根据体质辨识结果给患者提出养生建议和中医适宜技术调理方法,患者同意后缴费到中医特色治疗室或治未病中心进行治疗,开具医生按收费15%发放绩效。
3)根据查体中心客户查体结果筛选亚健康人群进行筛选调理对象。
4)根据县慢病系统慢病患者筛选调理对象
5)乡医和本院职工介绍调理对象,按收费10%发放宣传绩效。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去做,才知道是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