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XX年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同年任教晋江市养正中学,担任高中政治教师至今。现为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学校优秀班主任、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晋江市优秀班主任和泉州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曾兼职担任过晋江市市委宣传部业余讲师团讲师成员、“福建高中新课程网”政治科栏目网站建设核心组成员、“百人千场进基层”十七大报告宣讲团成员和晋江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主讲教师。
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我热爱并且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任教以来始终秉持母校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为座右铭,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锻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老师。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我能够协助教务处主任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定和完善《养正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撰写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总结,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XX年,我协助教务处申报并且立项了三个国家级课题和一个省级样本校课题,2011年作为工作负责人组织部分课题的阶段成果申报和中期检查评估,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例如负责组织选送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及其绩效研究》课题成果评选,我校取得三个项目的一等奖;另外,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注重创新。如搭建课题的网络研究平台,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2011年3月,学校成立听课中心小组。做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成员,我被学校列为听课小组的成员(共5名);我还作为学校文科类公开课的评委,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公开课教学的听评议活动。此外,协助学校教务处定期开展教育科研学术沙龙活动,活跃学校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正在筹建“养正中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本人负责编撰多期的《养正教研简讯》和协助教科室主任组织《晋江课改》的征文和编辑出版工作,负责《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汇编》的组稿和编辑。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信息服务,主动宣传教育科研。目前正协助教务处准备编辑出版新创办的《养正教研通讯》。
教学之余,我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的方法,养成教育科研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博客已经有31万人次访问,390多篇博文,初具影响力。此外,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任教以来所撰写的论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远程教育》、《中国德育》、《网络科技时代》、《福建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政史地》、《教学随笔》、《教学创新》、《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和《学习方法报》等cn刊物上发表近30篇文章;此外,1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评选中获奖,其中2篇论文在全国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篇论文荣获全国二等奖。制作的研究性学习网站“关注三农”荣获全国一等奖,“福建高中政治课改网”获得全国二等奖。由于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成绩,特别是论文发表方面,因此学校在举行教育科研学术论坛时特邀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辅导讲座。
在课题研究方面,作为参与研究人员,已经有两个课题结题并且取得相应的成果。目前我主要参加我校XX年由中央电教馆直接立项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专项课题“信息化课堂学习方法的创新和模式研究”以及省教育厅立项的省级样本校课题“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两个课题均不是子课题)目前两个课题的研究都已经进入到了中期评估阶段。我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通过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近阶段,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获得专家的认可并得到推广。如论文《博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和《四节同课异构活动的反思》分别发表在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cn11-1589/g4)2011年第3期和第10期;论文《例谈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实施策略》发表在《教学创新》杂志(cn22-1228/g4)2011年第7、8期合刊。教学设计《我国的宗教政策》发表在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政治)》杂志(cn11-9121/g)2011年第3期。此外,我还正在积极申报自己做为课题负责人的第二批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申报的课题为“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正如我在我的文章《我成长的几个关键词》(载《福建教育》XX.12)中提到,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教育科研”。是的,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不但促进了我教育教学专业的成长,还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育者的一种幸福感。做一名“研究型”或“学者型”教师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而“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北安市铁东小学 吕慧峰
我于1997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现已从教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我一直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参加了1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了一些教科研经验。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更加认识到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改革要深入,教育科研必须先行。所以我认为,要想把教育改革的科研工作扎扎实实的进行下去,就必须转变科研观念,坚持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达到以科研带动教研的目的。
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参与者,我用新的教育科研理论武装头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科研书籍,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从中汲取理论精华,用以完善素质教育教研新思路。作为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我经常把科研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从魏书生老师的成功之路上,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他对学生对事业充满了无限的爱,成了他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成了我进行教育科研的动力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我想出细致入微的办法,因人而异,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把自己的爱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开启了幼小的心灵之窗,使他们进入更广阔的世界,把小事看成一个宏大的世界,把科研活动落实到小事上。在教学之中,我深入研究魏书生教书育人经验,学习他的教育科研方法,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把自己的教书育人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作为一线教师时的我做到四个突出——突出特色课堂、突出骨干带头、突出家校共育、突出个性发展。而作为大队辅导员的我始终坚持“科研先导”、“理论先行”,坚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改实践。所以,无论是在学校的教学岗位上还是在管理岗位上,我都力求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期间,最大的体会就是: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境界。在教科研道路上,我努力使自己做到“三勤”。
一、“勤学习”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平时,我养成了爱买书、爱看书的好习惯。看名家的教育教学著作或论文,就如同在与他们对话,在汲取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营养。除了认真拜读名家的著作外,还经常上网搜索名家教育博客阅读。几年来,记载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教学心得。通过近几年对教学书刊的广泛的学习和领悟,为自己教学科研打下了较为深厚的理论底子。在工作中我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和谐创新中稳步提高。由于在教育岗位上努力钻研,勤奋进取,大胆探索,08年被任命为铁东小学大队辅导员。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有了更高的目标。我用教育科研的先进理念武装自己,深入一线大量听课,在不断的听课、评课、上课的过程中自己有了飞跃的提高,并与教师们共同成长起来。
二、“勤探索”是促进教师提高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作为大队辅导员,更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者。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中,我都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把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了特色,在教育科研领域里取得了点滴成果。自2003 年以来,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参加了省级“十五”重点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能做到深入一线,亲自研究总结,使自己在研究中成为名师,所任学科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我撰写的《关于行程问题的教学初探》、《数学与生活》和《呵护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等论文都被评为省级贰等优秀科研成果,并在省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三、“勤总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交流平台 现在,作为大队辅导员,在学校管理方面,我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学校特色建设为突破口”,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并配合教学校长开展各类校本教科研活动,与教师共同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我将课题研究作为“抓手”,作为“载体”,参与并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组织学习,开展各项活动中,我不断转变了观念,由“要我科研”到“我要科研”,我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师。一路耕耘,一路收获,03年我在市教师节表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04年我荣幸地被评为地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回顾自己从教十余年的成长经历,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实践中精益求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致力于教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为人师表的自豪感,潜心育人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教学过程中,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经过不断地学习,深入地探索,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在如水的时光中奉献青春,与孩子们一起感受生命的灵动;在如歌的岁月中情洒教坛,体味求真与创新的乐趣,其乐无穷。
教育科研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教育科研之路上,我将不断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在教育改革中,发扬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精神,探索一条适应教育改革的教育科研之路。
第三篇: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现任重庆市××县红旗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研究员。2004年被市教委表彰为“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5年被××县人事局推荐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先后获得“重庆市十佳主考”、“重庆市十佳校长”等光荣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在重庆
市××县红旗中学美丽的校园里,五千余名师生共同演绎着七彩的梦想,放飞着明天的希望,而校长××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为全体师生撒播梦想与希望种子的人,他为红旗中学的发展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同志自1999年担任重庆市××县红旗中学校长以来,他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以战略家的眼光思考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文化立校、以科研兴校、以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高举“自强图强”的大旗,努力打造科研特色品牌,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他的领导下,确立了学校办学的三大特点:一是依托英语教研组“重庆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引进外籍教师,和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合作,大胆进行“小班实验”。二是依据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优势,与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合作,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教育科研。三是以学校体艺教育资源的优势,与数所大专院体育系、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努力打造体艺名牌”。这无不凝结着张校长的心血和汗水,无不凝结着张校长作为一个管理专家的智慧与魄力。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始终坚持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引导人;始终坚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管理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点塑造人。张校长以骄人的管理业绩,诠释了他作为学校管理的行家里手的全部内涵。
××校长是中学研究员级教师,重庆市中学研究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他深厚的专业功底、娴熟的教学技巧,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实绩在市内有较大影响;同时引领教育科研,让学校的教育科研迅速进入重庆市一流水平,成果颇丰。
××校长从教近三十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洗去了人生的铅华,留下了生命的本色,那就是张校长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的师者风范,道德准则。张校长经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要义来勉励全校教职员工,这也正是他自己践行的师者之魂。张校长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管理中,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张校长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从西方“人本主义”理论中拿来养料,强调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理念。他曾说,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写好自己这个“人”字。
××校长不仅在管理和学术方面颇有建树,在个人修养方面也颇有人格魅力。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乐观向上,意志坚定;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烈日下寒暑里,操场上,教学楼里,学生床边,总能见到他那不倦的身影……刚刚拔下输液的针头,建筑工地上又能听到他那洪亮的嗓音,他关心教职工的冷暖,教职工生病住院了,他亲自到医院看望。但张校长不仅仅停留在关心教职工的身体上、生活上,他更关注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和事业的发展。他对贫困学生倾注了作为一位校长,更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全部爱心。张校长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穷而辍学。”2001年春,初2002级2班学生黄祥燕因贫困辍学回家,张校长带领校团委、政教处的老师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摸黑步行近四个小时动员她重返校园,并资助她完成了学业。三年来,他共引进了38个单位129人次资助贫困学生,而且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资助一位高三学生,当受助的贫困学生谭永林、熊小黠、赖宗浪等离开学校时无不满含着眼泪,抱着校长赠送的衣物,手里攥着校长给的路费,一步一回头……他为贫困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第四篇: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评选材料
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评选材料
———“探索、研究、创新——惟我追求”
张北县第三中学
×××
我毕业于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参加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函授进修,2002年本科毕业,一直担任一线数学教师至今。现为学校骨干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县级模范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张家口市师德先进个人、张家口市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张家口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县教研室业余教研员。所撰写论文《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被选入中国新课程研究会采编 的《学生之友》一书并交流发表,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获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辅导学生何鹏飞等三名学生在全国数学应用能力竞赛中荣获优秀奖,2009年电子教案《投影》在市级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教学案例《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于2010年获市级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
(一)师爱、奉献成为我从事教育教学的出发点
思想上,我热爱并且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任教以来始终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钻研业务,修铸高尚的人格,是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老师。“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而热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是我工作中秉承的宗旨。在三尺讲台上,我学会了用真情与爱心去温暖学生心灵,用智慧与坦诚开启学生心锁。在我的感召下使多名濒临辍学的学生安心回到了 课堂,使多名辍学学生又重返了校园。因为我懂得了——-“老师播下的是爱心,收获的是幸福与快乐”。由于我的努力工作,2007年我被评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被评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又被荣幸评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二)探索、创新成为我教研工作取得成功的秘诀。
自任教以来,我始终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大胆探索新教法,体现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提出了“鉴赏教学法”和设疑——解疑”等课堂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坚持参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完成了十一·五课题研究“探究性研究”并结题,主持并参与了十一·五重点课题《鉴赏教学法实验研究》,并顺利结题。现正进行省级课题的步署与研究工作,力争再创新高。在认真做好教研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培训,多次参加多媒体教学培训和理论学习进修,不断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现在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校范围内大面积铺开。
教学之余,我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握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方法,养成教育科研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课题。特别是新课改下碰到的题目。在学校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任教以来所撰论文在《学习之友》、《教育管理》等多种杂志、刊物发表,有两篇论文荣获一等奖,两篇论文获二等奖。我做为一名数学骨干教师,不断结合数学教学实际,通过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和教学的创新,转变学生的学法,真正意义上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了起来。
(三)导航、指引成为我参加教育科研的不断努力的方向。
做为教研组长,我经常深入到教师当去开展专题业务研讨,参加集体备课;定期召开研讨会,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同时,要求教师每月要拿出一篇比校有价值的教学感悟或论文类经验材料,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提高教师们的整体素质。目前,在我的亲自协调和带动下,我校教师的论文已有多篇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交流,另有十多篇科研论文获奖。学校课题的实验研究贵在坚持,重在跟踪、指导,成在总结、推广。为使我校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定期召开高度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又为使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地应用到一线教学,一年多来,我校开展了“五个一”和“教师讲坛”等一系列活动,让所有的教师都紧紧围绕自己的科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去进教学设计、备课、撰写论文、开展论坛。这既是对教师科研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激励参与,主体探索教学模式构建》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另外五名教师参加市级教科研学术研讨会,并承担公开课,所授课获市级科研成果奖。这样的教研工作为日后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四)反思、进取已成为我成长道路中的一道道攀梯。
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及时反思查漏补缺,力争进步,成为我的工作习惯,成为我不断成长的有效阶梯。就是因为这样,我才能够在这教学研究的道路中不断进步、日臻成熟。
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不断促进了我教育教学专业的成长,还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育者的一种幸福感。做一名“研究型”或“学者型”教师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而“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感恩教育先进工作者事迹
让感恩走进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亦是一种品德。但感恩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有,正如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过:“忘恩是人的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用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所以身为教育者的我们更深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我于2010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就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在班级管理中,更深知感恩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历届班级管理的工作中,都把感恩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来抓。
首先,作为班级领头羊,班主任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菲尔说过:“教师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教师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所以从业以来,我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感谢学校给了锻炼我们年轻人的舞台,感谢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长的配合和尊重,感谢学生给予的快乐和希望„„在平时工作中,我也尽量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使学生耳濡目染。例如:当课代表收发作业时,我会当面感谢:当学生帮我拿回我忘在教室的书时,我也会当面感谢。只有自己做好感恩的榜样,才能让学生效仿,使他们知道在得到别人帮助时应怎么做和怎么说。
其次,坚持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感恩教育。在每一学期的班会中,我都会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为了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会感恩,我开展的班队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进行感恩诗歌朗诵,收集温馨照,也可以是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等。在一次感恩活动中,请到了学生陈曦的母亲来到班会现场。当时初二的陈曦正处于叛逆时期:早恋,弃学,与父母吵架。陈曦的母亲在班队课上也深情地读出了她写给陈曦的信。通过在班队课上母女双方的交流,最后该生悬崖勒马,及时改正。除此之外,我经常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鼓励他们定期为长辈做一件实事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习惯。比如我们班超过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打工。所以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鼓励他们给父母打打电话,说说祝福的语言。平时放假回家时,也会鼓励他们多做做家务,替家人分担。让他们逐渐地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
再次,由于我任教英语学科,我坚持在平时教学中也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在初一开始时,我就会要求他们常用“Thank you”、“No ,thanks”或者是“Thank you all the same”来表达对别人的谢意。再如在讲到美国的“感恩节”时,我会重点讲诉它的来历是人们为了感谢上天的恩赐,学会感恩而创建的节日。争取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感恩之情的培养。
今天的学子是明天的希望。除了让学生“成才”,更应教会学生“成人”,作为一名中学德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成才”﹑“成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