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1:0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课程改革》。

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改革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更新幼儿园课程观念 新的课程需要新的课程观念的引领和支撑,因此,深化课程改革,客观而迫切地需要我们形成新的幼儿园课程观念,包括新的本质观,新的价值观,新的系统观和新的构成观等。人们普遍地把幼儿园课程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活动,但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是:幼儿园课程是一种什么活动?后现代主义指出,课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样的思路,对幼儿园课程观念的更新有什么启示? 2.幼儿园课程怎样合乎幼儿的学习生命 从根本意义上说,幼儿园课程本质上是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于青少年具有显著差别,概括起来表现为“四好”的天性,好奇、好想、好问和好动,这分别来自于幼儿的四钟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新的幼儿园课程,必须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好奇、好想、好动和好问的需要,从而实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的目的。3.构建什么形态的幼儿园课程 过去的幼儿园课程受中小学课程的影响,深深地打着“授受式”学科形态的烙印。这样的课程形态把幼儿完全置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的状态,从而严重地压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人们普遍提倡构建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化课程实质也就是活动化课程,新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课程,还是活动化课程。抑或是其它形态的课程?这关系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目标选择,是一个需要加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4.幼儿园课程改革怎样为创新教育奠基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程创新。幼儿园课程是大中小学课程的基础,在创新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里,幼儿园课程改革就面对“怎样为创新教育奠基”的重大问题,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潜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特别潜能,使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发掘和发展。5.怎样加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教育的核心,教师是课程动力,教师的课程动力源自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态度和能力,没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一直比较落后。一是规模小,二是层次低,三是资源缺乏。导致了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和课程改革飞速发展的需要。在这样条件下,需要研制和实施超常的措施,需要国家、地方、高等学校和幼儿园以及教师本人一起,群策群力,大力发展和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改革复习题[最终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4题,共12分)

1.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饿课程形态。

3.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一般较特定地表述为幼儿园要求的教育成果,它指引幼儿园教师或课程编制者计划课程方案,也反映着一个幼儿园系统的教育取向。

4.五指活动课程:五指活动课程是由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立的。他以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5题,共40分)

1.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1)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基础性。

(2)幼儿园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3)幼儿园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

(4)幼儿园课程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

2.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设计教育活动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在活动过程中综合体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

B.要能体现出各类教育活动结构的特点。

C.要为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留有余地,为教师的再创造提供条件。

3.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A.互动性原则

B.效用性原则

C.特异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4.幼儿园课程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1)对照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检查和评估已经拟订的课程计划在目标、内容、组织与方法等方面的适宜性。

(2)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预定目标,检查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组织、方法和手段等的适宜性。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指导思想几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对照课程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A.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向某一部分幼儿。

B.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

C.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

D.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

E.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完成必须经由系统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2题,共30分)

1.论述几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答:第一次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幼稚园课程的改革特点表现在:

(1)第一次制订并颁发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

(2)幼稚园课程中国化与科学化是课程改革的主题。

(3)课程的指导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

(4)幼稚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以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

(5)课程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产生了一些重要的著作,如:张雪门的《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幼稚园组织法》;梁士杰的《幼稚园教材研究》等。

第二次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表现为:

(1)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一性。

(2)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分科课程模式。

(3)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第三次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在于:

(1)改革范围扩大,课程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初步形成。

(2)改革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不断加强。

(3)改革力度增大,不断深入教育实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

(4)课程以“教育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并把游戏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5)更新和优化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6)潜在课程被引入幼儿教育领域,其作用受到广泛重视。

从上述我国三次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第一,坚持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中国化。

第二,坚持幼儿园课程发展独立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2.瑞吉欧教育方案在课程和教学中体现出了哪些特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其特色在于:

(1)弹性计划

(2)合作教学

(3)档案支持

(4)小组工作

(5)深入研究

(6)图象语言

四、应用题(18分)

运用幼儿园课程相关理论设计一个中班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

答案(略)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浅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改革与知识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随着课程的发展和改革,其主流思想也是不同的,建构主义知识观是在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中占主导地位的知识观,它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课程改革建构主义知识观关系发展趋势

课程改革是指“按照某种观点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造,是一种课程变革的形式。包括课程观念的变革和课程开发体制的变革,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以一定的理论基础。”它的具体是指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的诸要素所发生的整体的或是局部的变化,包括课程设计,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并且,课程改革是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不是全盘的否定,创新。

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内涵: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主体也不会对别人传递的知识原封不动的全部照收。主动的关键在于主体会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来衡量他人所提供的知识并赋予意义。因此传统教学认为的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知识的意义必须靠学生根据个人经验主动建构,强调主动性。知识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为个体先前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我们又是根据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我们也无法确定我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是世界的最终写照。知识不是随意的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协商并不断调整修改,同时不可避免地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并获得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须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因此,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构建意义的能力,而不是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因此,学习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要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这样的知识观能够激活学习者的求知的热情以及创新精神,赋予学习者战胜困难的信心。

瑞吉欧在吸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论、维果茨基社会建构论的基础上,走向了社会文化互动的、后现代的知识建构观,从中我们看到:知识不是教师从外部灌输的,而是儿童自我建构的,是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生成的;知识是通过儿童在方案活动中的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经过认知冲突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们最终达共识而逐渐建构的;知识是通过社区中的互动获得的,强调社区文化背景中儿童知识的建构。

关系:课程的变革要基于变革的学术知识的范式、视角和观点。幼儿园课程应该考虑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等特点,鼓励个体化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把知识及其学习仅仅作为满足预订目标的尝试。幼儿园改革应该强调幼儿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建构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并通过对提示和问题的慎重考虑,使学生对新的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综上所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改革是理念的建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编制教材。教师应该是课程决策的参与者,是课程实践的研究者。课程培训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条件,取决与教师培训成效。现在的课程发展方向开始与教师结合。教师不再是被动者,而开始成为参与者。这样加大了教师的活动范围。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

欢和需要探索与学习,他们的认知结构、知识、能力与个性 等是在儿童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我们应当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力。儿童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每种学习方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幼儿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幼儿教育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在研究儿童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提出幼儿的发展目标,根据发展目标再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幼儿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的情意活动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要让幼儿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充分发展。教育教学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随机教育。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玩,因此要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愉快地接受教育。幼儿园课程应该更多地从幼儿实际出发,吸纳各种课程理论,创造或选择各种课程模式。

第四篇:课程改革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A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B重建新的课程结构;C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D倡导建构的学习;E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F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A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B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C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A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B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C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4、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2)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a、建构主义的知识观b、建构主义的学习观c、建构主义的课程观d、建构主义的教学观e、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5国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6、课程改革的内容(1)、课程目标a 基础知识的掌握b基础能力的培养c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d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2)、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内容的改革:a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b强调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的传授c加强外语教学的力度d学校与企业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第二部分

1、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体系。

2、课程结构的确定:(1)厘定各类课程或具体科目所具有的价值(2)需要审视既定的课程目标(3)要谋求课程价值与课程目标的对应与吻合。

3、课程结构的表现方式:(1)描述性方式(2)数量化方式(3)应用性方式

4、课程结构调整的三大原则:(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5、学习课程计划分别以综合性与分科性两种方式呈现出来。课程计划中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6、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8、综合实践活动理念:(1)坚持学习的自主选择和主动研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乃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9、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个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探究课题或问题。

10、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下列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

11、课程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

第三部分 教学理念与策略

1、文本与对话:教学规范的转型。A、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就是在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力发展的基础。B、文本与对话:“教材”与“教学”概念的重建;文本有助于推动对教学的功能机制与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并对教学的语言产生较大的影响。C、教学规范的转型。课程设计要摆脱传统的3R(读写算),超越现代的“泰勒模式”,代之以失衡、关联、情境化的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应是多元的、变通的、具生产性的,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失衡、再平衡是教学设计中的必要成分。新型的教学规范应该具备多尔所指出的“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谨性。

2、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笔者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3、有效教学的理念:

1、关注学生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率

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教师具备反思的能力

5、一套策略。

4、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是可理解的可测量的3、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4、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5、教学评价策略:A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B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C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D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E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F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G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

6、国外学习方式的研究:

1、研究性学习

2、hang-on3、在计算机下的学习

4、小课题与长作业。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因:

1、基于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3、对课堂上的收获的理解。

7、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明确教师的职责

2、开发教育资源

3、确立新的教学观。

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本次教学改革在下面几方面的突破)A、整合教学与课程B、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C、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D、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E、转变学习方式。

第四部分 课程与教材评价

1、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

2、过程取向的评价

3、主体取向的评价

2、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1、质性评定—量化评定

2、侧重甑别—侧重发展

3、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反应方式

4、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5、重视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得出结论的过程。

3、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1、评价主体互动化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

4、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记录成长

4、反思总结

5、积极导向。

5、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A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

2、可行性

3、灵活性

4、有创意。

第五部分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分三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

1、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

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2、坚持责权统一

3、开发校内外课程

4、正确处理三类课程的关系。

4、校本课程的开发:

1、开发的目标(学生发展、家长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2、开发的主体(教师)

3、开发的方式(选用、改编、新编)

4、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

5、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需要评估、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评价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第六部分、课程改革与教师

1、新课程与教师成长:A教师的关注与教师成长

(一)教师关注的不同

(二)从教师关注的变化看教师成长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三)教师关注的升华B新课程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

(一)新课程对常规教学的整体影响。

1、课程对课堂中知识的影响;

2、新课程对课堂控制方式的影响;

(二)对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的重新审视;

(三)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

1、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

2、新的课程环境;

3、教师创新的潜力;C教师的工作方式与评价

(一)教师的合作

1、与教师的合作(1)教师需要摆脱职业的孤独处境(2)教师的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3)教师间交流的益处

2、与家长的合作;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4、交往与合作的技术:倾听、谈话、沟通;

(二)教师的评价。

2、教师间交流的益处:A心理支持——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总是一件好事。B新想法——我们的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C示范合作——我们需要展示给学生:在我们说合作很有益时,我们也在力行我们所倡导的信念。D力量——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罚更多的成绩。E减少工作负担——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及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F动机——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试验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G支持变革——人们试图单独实施革新时,往往不会发生革新的变化。调查表明,当教师集体参与时,教育改革会更成功。

1、什么叫课程?

答: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方针。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3.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答: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放型地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 甄别和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4、新课程对评价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1)学生评价(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同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2)教师评价(1)打破“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课程实施评价(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4)考试改革(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具体地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作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核心课程的本质:

1):是社会取向的核心课程观;2):是经验取向的核心课程观;3);是学科取向的核心课程观;4):是混合取向的核心课程观

6、什么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修修读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基本学历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指依据不同学生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 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 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7、什么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散性和普遍性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 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

8、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那些主要特点?

特点: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自主性5生成性

9.在实施农村“绿色证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应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坚持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加强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避免过早职业化。

3)、要依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农村经济,科技,主导产业等情况,并考虑当地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的选择“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 4)、严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作为一门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它可以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开发,也可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领域中去,以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1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1.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二.合作学习三.探究学习12.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有那些转变? 一.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

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标准,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境的课程.为此,教师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开发教育资源 2.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 3.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2.教学资源的建构性.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3.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

1、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注意师生的交流

4、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二).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

教师应做到 : 1.开启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 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 3.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做到这点,教师要 :1.积极地旁观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者自我评价

三.)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教师在评价中的角色应当是 : 1.在学习评价中主要运用质性,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量性评价方法.2.针对不同学生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14.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许、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5.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答:

一、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16.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牢固、熟练、深入的掌握所教课程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语言应正确、精湛、生动、形象,避免摸棱两可、可有可无的语言。普通话发音准确。师生的眼神也是一种交流语言。

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

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还很多,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17.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答:

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 2)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8、创新型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特征?

(1)教学目标多样化(2)教学活动主体化(3)教学方法灵活化(4)教学氛围民主化(5)教学过程动态化

19怎么才能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0.在实施新课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材的灵活应用 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产生的误区

1、形式化,为了更换而更换,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2、联系生活实际,却忽略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第五篇: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依据《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课程改革,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教学评价的实施都需要在从本质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的转变视野下得到重新审视。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维;本质性思维;生成性思维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教育、素质教育, 它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人们称“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而传统上却认为数学是由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和程序组成的知识体系,教师讲授,学生重复练习、机械记忆是数学学习的方式。然而,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进行数年,围绕数学课程的相关争论日趋增多,有人就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提出质疑,甚至称它为完全是“舶来品”。理论上的争论是学术进步的必经之路,在此本人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就培养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来看,《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应积极探索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避免教师或者因为茫然困惑、不知所措而不会“教”新的数学课程,或者因为抱残守缺、固执旧理而抵制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使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与问题,造成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因教师的不适应与不符合而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要达到既能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能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功能的目的,我们必须转变小学数学教师的思维模式。

下载幼儿园课程改革(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课程改革(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改革

    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许玉平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整合观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整合观什么是整合?整合,顾名思义,就是把分开的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什么是整合课程?整合课程就是把课程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

    车工课程改革

    车工项目教学中的尴尬 车工项目教学中的尴尬 【摘 要】在车工技能实训中,改变以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工厂中加工的零件构建综合实训项目。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使教师的授......

    立足课程改革

    立足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北票市大三家乡中心小学 李桂树 立足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002年大三家中心校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吹走了陈旧的阴霾,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课改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

    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立足本校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即墨市庙头中学 王永光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