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负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
《负数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负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生活情境中负数有关资料,如气温、收支,股票涨跌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银行有存钱和取钱……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
象吗?(课件2、3、4、5、6)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7)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课件8)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课件9)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说一说。(课件10)
生活中还有能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吗?
4.进一步认识“0。”(课件11)
以温度计为例,观察“0”的作用?
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5、联系生活中的气温;进一步感受正负数的应用。
(1)介绍温度计相关知识。(课件12、13)
(2)一次读出4个城市的温度。(课件14、15、16、17、18)
三、练习应用
(1)辩一辩:
“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课件19、20、21、22)
(2)做一做:指出下面数中的正负数。(课件23)
(3)填一填: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课件24)
四、课堂小结:(课件25)
五、课外拓展:
负数的历史。(课件26、27、28、29、30)
六、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
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读作:负六。“-”,叫“负号”。
像“+6”这样的数叫正数,读作:正六。“+”,叫“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第一单元 负数 第一课时 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生活情境中负数有关资料,如气温、收支,股票涨跌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银行有存钱和取钱……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课件2、3、4、5、6)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7)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课件8)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课件9)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说一说。(课件10)
生活中还有能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吗? 4.进一步认识“0。”(课件11)以温度计为例,观察“0”的作用?
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5、联系生活中的气温;进一步感受正负数的应用。
(1)介绍温度计相关知识。(课件12、13)
(2)一次读出4个城市的温度。(课件14、15、16、17、18)
三、练习应用
(1)辩一辩:
“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课件19、20、21、22)(2)做一做:指出下面数中的正负数。(课件23)(3)填一填: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课件24)
四、课堂小结:(课件25)
五、课外拓展:
负数的历史。(课件26、27、28、29、30)
六、板书:
负数的初步认识
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读作:负六。“-”,叫“负号”。
像“+6”这样的数叫正数,读作:正六。“+”,叫“正号”。也可省略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43-8
5.6
+0.9
+7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课后反思:
第三篇: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 比例
一、化简比(12分)
:20=31:5
=
0.51 :1.7=3千克 :3吨=
二、解比例:(6分):14 = X :1
5:X = 0.3 :
1三、填空。(17分)
1表示()比()的试子,叫做比例。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叫做()
3、在比例里,()等于()。
4、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5、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6、总价÷数量=单价(一定),()与()成正比例。
7、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比例。
8、把数字比例尺1 :5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9、1
:123的比值是()。18 :6的比值是()。
10、()= 0.75 =():8 =()%
四、选择题(5分)
1、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的线段表示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1 :80○2、1 :40○3、1 :4000000○4、1:8000000
2、下面每组比中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1、8 :12和1
:3○2、0.6 :0.2和3 :12444
○3、60 :20和20 :10○4、3 :5和9 :15
3、如果xy = 1,那么x 和y()。
○
1、不成比例○
2、成正比例○
3、成反比例
4、公共汽车的票价与车站数()。
○
1、不成比例○
2、成正比例○
3、成反比例
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速度()。
五、判断题:(15分)
1、前项和后项是整数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2、化简比的结果仍是一个比。()
3、a : b = 3 : 4,就是表示a 是 b 的34
。()4、4 :9的比值是49
。()
5、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500
米。()
6、比例尺就是一种测量工具。()
7、平面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长度的0.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
8、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力和工作总量成正比例。()
9、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反比例。()
10、因为4a = 5b,所以a :b = 5 :4()
11、相等的两个式子,叫做比例。()
12、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成正比例。()
13、汽车的大小与速度成正比例。()
14、读一本书,每天读的页数与所需的天数成反比例。()
1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六、应用题。(45分)
1、在一幅比例尺为1 :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6厘米,求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用一批纸装订作业本。若每本20页,可以装订30本。若每本装订25页,可以装订多少本?
3、一种农药是用药粉和水按1 :50配制成的,用3.6千克的药粉需加水多少千克?
4、一辆汽车2小时行72千米。用同样的速度,3.8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5、用100块小方砖可铺13平方米的地,若铺60平方米的房间,需要这样的方砖多少块?
6、同学们做早操,每排5人,可站60排,若站50排,每排站多少人?
7、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小齿轮有15个齿,每分钟转150转,大齿轮有75个齿。大齿轮没分钟转多少转?
第四篇: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1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彭 明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认真搞好期末总复习。本学期的复习,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习先拟定了复习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同时又灵活运用,对复习了的知识,又编了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力争人人掌握,做到了一课一得,个个过关。
七|、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还是可喜的。本学期,在升学考试中六(1)班数学荣获全镇第三名。四(2)的数学学科平均分为良,存在的不足是,高分生不多,优秀生少。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教
学 工 作 总2010-2011-2)
科任:彭明
2011年7月
结
(
第五篇:人教第十二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15、古诗二首(之一)教材内容:六年制小学语文
教师思考:本课中的两首诗堪称古代诗歌中的精品,两首诗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两位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同时应抓住诗句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受到爱国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陆游、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