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手做做看设计反思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课件、杯子、贴图。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趣。
好了,我们开始上课吧?讲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演示:请看,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盖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快速地倒过来。请问,如果现在我把手移开,杯子上纸会掉下来吗? 有的同学说会掉出来,有的同学说不会,那结果到底是什么呢? 相信同学们会从今天的课文中得到一些启发的,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动手做做看》写完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字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识字小游戏,三、新课学习
1、听范读,提出要求,课文中提到了谁?
2、提问后完成板书贴图(伊琳娜和朗志万)设疑: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3、自由读文1——5段,小组合作完成(1)、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2)、书上的小朋友听到这个问题是怎么说的?
(3)、伊琳娜是怎么想的?
(4)、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小组汇报,补充。
4、间休(人有两件宝)
过渡:原来动脑和动手都是很重要的5、伊琳娜有了问题,她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妈妈是怎么说的?(课件: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啊!你们想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吗?(课件)
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她,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坡)两种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6、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无法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吗?(不是)
7、那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伊琳娜呢?
(因为她想让女儿动手做做看。)
真是位用心良苦的母亲
8、我们再回到课文看看伊琳娜接下来是怎么做的吧
指名读课文5----7段,合作探究
伊琳娜开始为什么会生气,后来为什么又笑了呢?(同桌学习)展示评价
过渡:大家把课文分析的这么好,相信你们的表演天赋也一定很出色,在小组内先分角色朗读练习一下吧!
9、分角色朗读,展示、学生评价
四、总结
课文学完了,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呀?那我们把这句名人名言记下来吧!
还记得我们课前做的那个小实验吗?(记得)
如果我告诉你答案,你是选择像故事里那两个没有名字的小朋友一样相信老师的结论呢?还是像伊琳娜这样,想一想,问一问,动手做做看呢?(动手做做看。)
五、拓展作业: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勇于实践,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下一节课,老师期待着你自己的实验结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为了增加学习兴趣,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在课前导入上我采用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来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在间休的设计上我选了一个同学们都很喜欢的儿歌《人有两件宝》,同时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呼应,在学生展示的环节,采用分角色朗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又对课文进行再次阅读,并采用学生评价优缺点,效果比较理想。
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在生生评价的过程中,我应该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进行点评,不能让学生只养成挑毛病的习惯。还需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第二篇:《动手做做看》反思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两个问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呢?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课文,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而后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围绕这两句话,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学习时,还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抓读的训练。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力求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老师抓住了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味伊琳娜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2、抓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理解“哄骗”,让学生给“哄骗”找个近义词。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让学生把“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改成陈述句说一说,促进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3、抓说、写的训练。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并让学生在说后写一写,锻炼了学生写话的能力。
4、抓写字训练。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识字写字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在初读课文时,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认识“朗读”的“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认识“漫”等等。在书写指导的时候,引导学生因形索义、因意记形。“提、题”两个字先让学生比较异同,然后引导学生知道字的偏旁往往跟它的意思有关。比如“问题”是要靠头脑来想的,而在古代的时候,“页”字就表示“头”的意思。这样,学生根据意思记住字型,错别字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同时,在识记字型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把“题”字的一捺写得舒展,以便托住上面的“页”字,这样教学就会做得比较扎实到位。然而,上课的时候,由于教学内容安排过多,以至于后来写字十分仓促,今后,在教学中实在是应该引起注意。低段一定要保证写字的时间。
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
第三篇: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工北小学李华
《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两个问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呢?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课文,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而后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围绕这两句话,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学习时,还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在教学时,我比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课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把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来”,从而让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
第四篇:《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第五篇: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古柏小学刘芳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往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进一条金鱼,观察水的变化。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所见,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有效轻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对别人所说的话,要通过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抓读的训练。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力求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老师抓住了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味伊琳娜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2、抓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理解“哄骗”,让学生给“哄骗”找个近义词。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让学生把“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改成陈述句说一说,促进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3、抓说、写的训练。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并让学生在说后写一写,锻炼了学生写话的能力。
4、抓写字训练。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识字写字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在初读课文时,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认识“朗读”的“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认识“漫”等等。在书写指导的时候,引导学生因形索义、因意记形。“提、题”两个字先让学生比较异同,然后引导学生知道字的偏旁往往跟它的意思有关。比如“问题”是要靠头脑来想的,而在古代的时候,“页”字就表示“头”的意思。这样,学生根据意思记住字型,错别字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同时,在识记字型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把“题”字的一捺写得舒展,以便托住上面的“页”字,这样教学就会做得比较扎实到位。然而,上课的时候,由于教学内容安排过多,以至于后来写字十分仓促,今后,在教学中实在是应该引起注意。低段一定要保证写字的时间。
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