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名词解释字母顺序版

时间:2019-05-15 11:1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养生康复名词解释字母顺序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养生康复名词解释字母顺序版》。

第一篇:中医养生康复名词解释字母顺序版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的制化 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现象,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和发展变化。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受纳、传化、排泄功能,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合称。【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B【禀赋:系指父母授予子女的天资与体质。

C【春夏养阳: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D【导引调摄是指通过形体的运动,来导引气机、畅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F【“归真返朴”: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G【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损害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常见病。【刮痧调摄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刮痧器具释术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形成痧痕,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H【合谷:大肠经原穴,调理大肠经气。通经活络、镇静安神、泄热止痛、祛风消疹。临床退热要穴。

J【疾病 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健康 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调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方法。

【精神调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主动清净养神、怡情畅神、适时调神、修性治神等方法和手段,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或促进心身康复的一种养生方法。

K【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L【劳逸损伤: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过逸是指过度安逸,不参加劳动,又不运动而言。

【冷泥为来自井底的冷泥浆,称之为井底泥,治疗妊娠胎热造成的胎动不安,以及风热头痛等疾病。冷泥浴对于四肢关节疼痛、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紫斑、消化道溃疡、机体软组织损伤、高血压、妇产科疾病有较好康复作用。【六字诀:肝:嘘,心:呵,脾:呼,肺:呬,肾:吹,三焦:嘻 Q【气质:是指人体在先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的特征。【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清净是指保持心理需求、动机以及情感的平衡,处于淡泊名利、思想虚空和情绪宁静的状态。【养身既凝神敛思,神气内守。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情志:是人对其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意志过程 【情绪: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

【秋冬养阴: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

S【生命:是生物大分子(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存在形式,由物质、信息、能量三种基本要素组成的综合运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对内外环境选择性反应的属性。

【适时调神是指顺应一年四时气候交替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调摄心理状态和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养生方法。【睡眠调摄:卧室最好坐北朝南,床宜高低适度,以略高于就寝者膝盖为好。软硬适中,在木板床上铺垫10cm左右棉褥为佳。睡姿右侧屈膝而卧,孕妇早期右卧、仰卧为宜,中期和后期的最佳卧位是左卧位。早晨5~6点起床,晚上22点左右就寝较合适。

【衰老 就是机体性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显示的由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的老化和组织的改变,而导致形态、功能、抵抗力和适应性等各方面退行性变化

【顺应四时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天气的变化规律。【食物的滋养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食物的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T【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形态。

【广义[胎教]就是胎儿养护,涵盖了养胎的内容。依据胎儿身心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有计划地营造母体内外环境,以促进胎儿智力和体格发育。

【侠义的胎教,仅指孕妇精神品德的修养和教育,以期“外感而内应”,促进胎儿的智力发育。

胎教的目的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胎儿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从第十周开始。

【烫洗疗法:选配某些中草药制成煎剂,趁热进行局部或全身浸洗,以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适合风寒湿痹及各种跌扑损伤。

【天枢:大肠募穴,通调大肠腑气、调理气血。用于腹胀、便秘、泄泻、月经病、肥胖症的康复治疗,对胃肠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贴敷疗法:将加工处理后的药物,借助薄贴、油膏、敷贴等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外治法。疏通经络,用于痹症、萎证、骨折、伤筋等病症的恢复期,亦可用于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症。【推拿调摄法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将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经络和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整脏腑,达到防病治病、促进病体康复的一种方法。

W【外治:中药外治法是以中草药煎煮或捣烂之后,通过对全身、局部、腧穴,进行熏蒸、浸浴、烫洗、敷贴等方式,达到养生康复目的的一种方法。

X【心理年龄: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坏死。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修性治神就是通过人格的修养、重塑而调神治神的养生方法。

【熏蒸疗法: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目的的方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证,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症。但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肝炎、肿瘤,或孕妇、父女月经期间,不宜采用。

Y【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由于其主诉症状多而不固定又称其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体查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但又频繁出现不健康的生理状态

【养生就是保养人体生命,是人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人体生命进行调护、保养的行为活动。

【药物调摄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针对患者体质特征和证候类型,通过中药内服或外用,以增进建康,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形神功能障碍,从而促使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意志: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决断能力和一种心理状态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怡情畅神是指保持情绪情感的怡悦和愉快,勿大喜、大悲、大怒等负性情感,使心情舒畅、豁达、乐观,从而气机调畅,心身健康的养生方法。

【饮食调摄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饮食来调整机体状态,以增进建康,延衰益寿或促进机体康复的调摄方法。

【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元气: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是人体中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熨敷疗法: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熨敷患处,借助药性和温度的物理作用,是腠理开阖、气血通调,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湿痹、肌肉萎缩、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血虚寒凝等症。

Z【藏象: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中医养生学,实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人类强健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实用科学。【中医康复学实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针灸调摄法:在中医养生康复理论的指导下,以调整经络气血、刺激腧穴为基本手段,采用针刺、艾灸、拔罐及刮痧等方法,激发并促进营卫气血运行,和阴阳,养脏腑,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目的的调摄方法。【子午觉:子、午之时,阴阳交界,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一般以30分钟~1小时为宜。

【平和质】:肥瘦匀称,健壮有力,毛发润泽,目光有神,精力充沛;既耐寒又耐热,对环境适应性强。【阴虚质】:常见瘦小或瘦长体形,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肤色苍或赤;眼睛红丝较多,浑浊,目干涩,;唇红微干,口臭口疮;不耐夏热;便秘小便短黄,易早衰。饮食宜忌:不宜温燥辛辣香浓食品,如辣椒、花椒、生姜、不宜经常用炸、煎、炒、烤等;宜食酸、寒凉清润食物。【阳虚质】:胖瘦之人均可见,中年常发胖;面色白不华,口唇色淡,肢体不温,背膝畏寒,大便偏溏,夜尿多,小便清长、舌淡而胖嫩,苔白水滑,脉沉细。不喜运动。不宜多食生冷、苦寒、粘腻的食物,宜食温热、甘缓的食物,如荔枝、龙眼、榴莲、大枣等。

冬季进食温补的羊肉、童子鸡、虾、鹿茸、紫河车。

【气虚质】:肥瘦均见,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口唇淡;稍活动则汗出,寒热耐受力差,易于感冒,易皮肤过敏。养生宜补脾健脾。宜食平和而偏温的食物。如大枣、葡萄干、苹果、龙眼肉、橙子、白扁豆.【痰湿质】肥胖者多见,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肤色白滑;口干而不喜饮水,口中经常粘腻,喜食肥甘厚味香浓,经常胸闷或腹部胀满;经常神昏、头重,反应慢,嗜睡,打鼾。长期营养过剩,超过脾胃运化能力,运化不利难成精微质,则成痰湿。常用空调使体内湿热无法宣散,易成痰湿质。不宜多食水果及油腻、肥甘、滋补、酸性、收涩以及寒凉、苦寒的食物。宜食清淡、稍偏温燥或有去湿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扁豆等。

【湿热质】肤色偏黄,口苦口臭,面色黄暗,唇红,龈齿发黄,鼻头红赤;皮肤油腻、多痤疮、不耐热,喜食肥甘油腻之品;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烟、饮酒、熬夜、滋补不当、长期情绪压抑易成湿热。养生原则:疏肝利胆,健脾利湿,通腑泄热少食性热生湿、肥甘厚腻的食物,宜食清淡去湿食物。宜食绿豆、冬瓜、兔肉、鸭肉等。【瘀血质】面色晦暗,易生色斑、黑眼圈,口唇色暗,皮肤干燥,瘙痒;时有疼痛(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舌质瘀暗;脉涩。兼夹体质:阳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养生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

瘀。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洋葱、桂皮、生姜、木耳螃蟹、海参。

【气郁质】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特禀质】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 易疲倦、怠惰无力、便秘(肠道蠕动无力)、大便溏次数多(脾虚运化不利)、易长色斑、慢性盆腔炎,可分为肺气虚、脾气虚。【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灼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征。并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肝阴虚、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

【血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第二篇:养生名词解释

养生名词解释 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的积极措施。

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3顺应四时 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天气的变化规律。

4疾病 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子作用于身体使之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功能代谢紊乱和精神、社会适应异

常的状态

5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6“归真返朴”: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7养生 保养生命,即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8疾病 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9邪气 是一切致病的因素。

10五行的制化 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现象,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和发展变化。

4衰老 就是机体性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显示的由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的老化和组织的改变,而导致

形态、功能、抵抗力和适应性等各方面退行性变化

15健康 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16起居有常 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17医学模式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18正气

是泛指人体的抗邪能力,包括脏腑气血阴阳,经络之气,阴精及津液等基本物质及生理功能。19心理年龄

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20形神共养

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23情志 是人对其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意志过程

24体质

是指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上和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25禀赋

系指父母授予子女的天资与体质。26气质

是指人体在先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的特征。

27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是人体中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30生命

是生物大分子(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存在形式,由物质、信息、能量三种基本要素组成的综合运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对内外环境选择性反应的属性。

第三篇:中医养生标语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养生保健以不伤为本。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李谷一的养生之道:一是每天都喝足够的水,二是保证充足的睡眠。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常乐常笑,益寿之道。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心情舒畅,菜甜饭香。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不偏食,不挑食,饮食习惯要培养。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冬病夏治,重在预防。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健康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食不语,寝不言。

养成清洁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第四篇: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俗话说:“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先到厨房,后到药房。”食疗治病,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中医治病,重视阴阳寒热辨证食疗亦当先了解食物的属寒属热,属阴属阳,才能有的放矢。药食同源 药物与食物具有相同的特性,不论是进补还是药膳,都离不开中药的搭配,因此,在选择药膳之前,加深对中药特性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也是进补的先决条件,否则,选择不当,不但无法达到进补的预期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

一、药材的“四气”“五味”

温热寒凉是药材的四种药性,也称 四气。它是从药物作用在人体方面的表现概括而来的,也就是说,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例如黄芩和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喉咙痛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即表明这两种药具有寒性。相反的,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例如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因此将它归纳为具有热性的药。因此,常听人说某种药非常燥热,或是非常寒凉,不能多吃,这些也许只是针对某些人或在某些情况下如此。需要采用什么药材,必须依据个人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

五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这是药食的五种基本滋味。这五种药味各有不同的作用:

辛:发散、行气、行血。例如:薄荷、木香、红花等。

甘:补益、止痛、调和药性。例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甘草调和诸药等。酸:收敛、固涩、生津。例如:乌梅敛肺止咳、五味子敛汗等。

苦:通泄、燥湿。例如:杏仁降泄肺气、枇杷叶降泄胃气、苍术消除湿气等。咸:泻下作用。如海藻、昆布、芒硝等。

二、“五味”与五脏的生克关系

饮食五味与五脏的生克关系也应注意,如:偏嗜五味造成脏气之盛衰失常,多食酸则可伤脾,多食苦可消肺,多甜食可伤肾,多食辛可伤肝,多食咸则伤心。五味所禁 :辛味善行气,有散发之性,多食就会耗气,气病要慎,不能过量;咸味善走血,用量过大则血行凝滞,血病要慎用;苦味善走骨,能动心火,多用则火,骨生于肾,故骨病应少食苦味食物。甘味性滞走肌肉,多食易致肌肉壅滞,故肉痛时不宜多食;酸味善走筋,有收敛作用,多食则引起筋脉拘急。饮食要荤素适宜,五味兼备才能使脾胃调和,五脏收益。

三、药食同源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如红枣健脾,山楂助消化,梨滋阴润肺,荞麦是消渴病人的好食品。糯米、黑米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阴润肺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的病人。中医还根据疾病辨证和食物性味,采取以动物的内脏来补养人体的脏腑,如贫血 目疾 夜盲症。肝虚可用猪肝,肾病用猪腰,遗尿用猪膀胱,肾病用猪 肚等。在辨证施膳时要遵循中医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进行食性的选择配膳。寒凉性食物,如小米、赤小豆、绿豆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热证的调护。热性温性的食物,如糯米、黄米等,甘温食物,具有温中、补阳、祛寒之功效,可用于寒证病人的调护。辛散类食物,如葱、韭、姜、蒜、辣椒等,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可用于风寒感冒患者的调护。苦寒、甘、寒性味的食物,如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的调护。

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人体是一个整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知其内脏、皮肤、毛发、指甲等的改变,必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衰减而致。机体功能能量的平衡全赖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胃能否建运 脾胃正常运转的重要之处在于饮食有节度、按时适量、不过饥、过饱、过热、过冷、不择食、偏嗜、注意饮食平衡,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饮食调护中,注意为患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避免单调饮食品种,不仅要有鸡、鱼、肉、蛋、奶、谷、豆、果蔬,而且在形式上要有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通饮食及特制的营养液等。患病之体,脏腑功能紊乱,脾胃多受累,使运化功能减退,给予清淡食品,不仅易于消化吸收,亦可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但是单纯素食、蛋白质含量较低,维生素 和铁、锌等微量元素吸收减少,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及病理要求,只有在素食的基础上 搭配适量的荤腥之品,才能满足病体之需 注意切忌过量。

运用中医食疗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药疗、食疗相结合,是中医临床护理的一个特点。在临床辩证准确下做到药食相须,寒温相宜,五味相适,就能提高疗效,使病人尽快康复;反之则影响药效,加重病情。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指导病人进行食疗是非常重要的。

2009级运动人体科学系

蔡欢

第五篇: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在饮食方面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再则,平和质的人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平和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再次,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道。在饮食方面,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所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反过来说,春季养生应多食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以扶阳气。

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从饮食上来说,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饮食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过寒。西瓜、绿豆汤等都是解外热的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寒气损伤脾胃。

再次,秋季气候转冷,阳气收敛阴气滋长,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阴气的逐渐强盛过渡。因此,秋季的饮食起居应当以“收阳”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这就告诉我们,秋季要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以达到收敛补肺的功效。此外,秋季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滋阴润燥,维护身体的健康。

接着,冬季气候严寒,草木凋零、万物潜藏,阴气极盛。人体的代谢也趋于缓慢。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冬季的养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

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冬季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以达到保阴潜阳的良好功效。

四季养生之道不可逆,我们应当遵循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合理地调配饮食以达到四季不同的养生目标。人的身体既可强壮也可脆弱,关键就在于我们花费多少精力去调理和保护。其实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需要注重许多细节,这也许是与我们的喜好和习惯相悖的,但却是保护身体的唯一途径。例如夏季少食冰饮以免过寒伤脾胃,这样看似简单的细节在炎热的当下我们却往往很难控制,但要意识到这是有损健康的举动,都应该为了长远的身体健康尽量做出改变。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红滋心。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胡萝卜等。青养肝。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对于清理肠胃、促进肝脏的排毒是十分有效的。黄益脾。如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促进排毒,延缓器官衰老。白润肺。白色食品如牛奶、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对于养肺的功效是显著的。黑补肾。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黑色食品都能为肾脏的健康出一份力。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中医养生之道的初步学习和探索,我感觉获益良多。这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不曾注意的饮食细节和习惯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我相信这对于身体健康和调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载中医养生康复名词解释字母顺序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养生康复名词解释字母顺序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养生培训

    中医养生师全能班: 西安四维养生 (一)学时:两个月 (二)适用人群: 1.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最终能够成为专业养生师或咨询调理师并从业的人员; 2.看好养生行业并想投资开店却无基础的创......

    中医养生体会

    中医养生体会 文****医学院中医学(骨伤方向)摘要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是少数最值得珍视的瑰宝之一。而中医的养生就是中医赖以治未病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中医养生参考书

    参考书:中医基础知识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郭霞珍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内经知要》,明 李中梓,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伤寒质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陈苏生, 4. 中医学基本理论......

    中医养生发言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2015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王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医养生。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医养生:第一,中医养生的概念;第二,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以下这几篇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是有论文动力从网上收集并整理的,如需更多的中医养生学论文,可以联系我们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生菜——清热降火,生津,疏利肠胃。入肺、肝、胃。 香菜——理气化湿,醒脾,解郁。 瓜菜类黄瓜——清热解暑,养阴,润燥生津。入脾胃,小肠。 冬瓜——清肺泄热生津。入肺。 南瓜——补......

    中医养生第二课

    中医养生第二课 宋恩旗 各位家长、各位妈妈晚上好!我们昨天时间关系,最后一点讲得比较仓促。 昨天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其实就是讲了《黄帝内经》里边的八个字:春夏养阳、秋冬养......

    中医康复小结

    1.中医康复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 2.最早使用康复一词的是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 3.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