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无论是国内的,还是世界的经济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于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导致对知识资本的确认、计量和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国内学术界对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位、目标、知识和能力、道德方面,其中在道德方面,学术界分歧较小,基本达成共识,而在其他方面,学术界虽然普遍认为十分重要,但在具观点上分歧较大。
本文献综述的目的主要是对在国内学术界关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目标定位,知识和能力,道德做简要概括。
文中所用到的文献资料主要是从维普资讯网获得。
一、现状
朱开悉(2011)从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1],财务管理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总体忧大于喜。
陆正飞(1999)[2] 依据《专业介绍》比较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特点与差异,但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如果一个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不能反映出该专业的自身特点,那么,这个专业的持久生命力就值得怀疑。
黄虹等(2007)从调查分析发现[3],尽管被调查对象普遍看好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并无明显差异,甚至还不如会计专业毕业生抢手,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明显比财务管理专业更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葛文雷等(2007)从调查发现[4],财务管理人员的最好来源应该是财务管理专业,现实却主要来源于会计专业,说明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较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相对校少,另一方面也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有关。
二、培养目标
朱开悉(2011)从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具备“宽、厚、强、高、熟”,具有财务管理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的财务管理专业执业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个人、大学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教育应以素质为基础、以知识为主体、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素质提高为目的。
苏万贵(2010)认为[5]财务管理专业应做到:厚基础,大平台,宽口径,强核心,分主辅。
康玲(2009)认为[6]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建立“平台+模块” 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知识和能力
1、应用型人才
段琳(2011)在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7],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熟悉会计法律法规、金融方针政策,具备筹、投资决策和财务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决策、科学研究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在工商、金融等企业及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赵秀芳(2011)在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中指出[8],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管理型会计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会计核算和报告能力;财务分析和信息管理能力;预算管理与控制能力;投资、筹资与分配管理能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2、适应资本市场发展
王积田,孙长江(2010)从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角度指出,财务管理人员应能准确把握企业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系统,使之形成一个周而复始、螺旋式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生产工艺构造,准确进行分析与决策;应了解人力资源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人力资源理论知识;应能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向,熟悉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能预测和把握环境变化。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财务管理人[9]
员应具的知识结构由四部分构成:金融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前三部分满足基础培养要求,最后一部分满足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
3、信息与技术创新
陈东(2008)从强化财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指出:在知识激增的信息世界中,财务、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铺通,使财务会计界也呈现高度信息化。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4、素质能力
孙静,徐文苓(2011)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的角度指出[10],从整体要求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发展九种能力,即,协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造力、运算能力及研习能力。
四、道德培养
陈东(2008)从强化财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指出:职业道德是从事某项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财务工作是直接与经济挂钩的,是企事业经营管理的直接体现,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好坏,影响着企事业财务人员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结论
从上述文献资料来看,可以发现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已经相当完善了,学者们不仅论述了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还提出了财务管理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但是,我发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想取得实效,首先必须给学生财务道德培养;其次是确定财务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素质及要求。然后确定了财务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结构之后,最后才能设计出全面完整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132)
[2] 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1999(3).33-38
[3] 黄虹.财务管理与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较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生产
力研究,2007,(14):140—142.
[4] 葛文雷.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4):291—298.
[5] 苏万贵.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之友,2010,(3)上:109—113.
[6] 康玲.中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比[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9):83—86.
[7] 段琳.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
报,2011,27(132)
[8] 赵秀芳.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研究与创新·综合2011,(6)上:35-36
[9] 王积田,孙长江.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
创新人才教学改革项目(Neau2113—07)
[10] 孙静,徐文苓.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2011,(03)下:93
第二篇:财务管理专业专升本函授人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专升本函授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具备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及会计实务工作的综合性、广适性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本专业突出应用性和技能性,注重增强成人学生人格魅力、社会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
2、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懂得一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3、掌握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及解决财务、会计、金融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学制
函授: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附表)
附表:财务管理专业专升本函授教学进度表
第三篇: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市场化不断深入,特别是国有股股权分置改革后,越来越多公司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上流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者选择投资目标,需要根据财务报表进行计算和分析,对企业的股票价值做出评估。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以及投资者了解企业,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最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它也是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本文选取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分析对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财务报表进行资料归集、加工、分析、比较、评价等,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判断。希望通过行业竞争结构、经营比较分析和财务数据分析,预测公司未来发展轨迹和长期价值,作为投资决策的基础与重要依据。关键词:泸州老窖、财务报表分析、经营业绩 前言: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作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综合考察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会计的继续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业绩评价,可以作为企业相关利益提供新的评价信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来说,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正文: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额特征
张先治(2004)在他的书中讲道,财务报表是一种商业语言。企业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总结性文件,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或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报表分析师以企业基本经济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科学的评价和适当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进而进行系统地认识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帮助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应用科学。
催也光(2004)认为,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财务报表分析涉及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它是在企业经济分析、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学科。其次,财务报表分析有健全的方法和体系,它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再次,财务报表分析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
二、财务报表分析所依据的资料
催也光(2004)在文献中有提到,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分析的资料,包括财务会计报表和报表以外的其他资料。具体内容有:(1)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及附表,利润表及附表,现金流 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会计报表附注资料,包括会计政策及变更、或有事项、资产 负债表日后事项及处理,关联方关系及交易、会计估计、重要事项及非常项目等。
(3)其他相关信息,如企业背景、企业发展战略、临时性公告、市场占有率、资本市场变化、产业政策及审计报告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张文贤(2002)认为,依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各有不同,因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DavidF.Hawkins(2000)说道,财务报表分析有助于所提供的历史财务会计数据和使用者的所关注的未来的盈利以及现金流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王燕祥、阿尔丁夫(2000)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做出决策。从决策角度说,财务报表分析也是选择最优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四、通过财务报表进行经营业绩评价的方法
(一)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的若干重要项目间相关数据,互相比较,用一个数据除以另一个数据求出比率,据以分析和评估公司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它是按财务分析最原始的工具。
李玲玲(2004)在研究得到,主要有以下几类比率:(1)反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有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比 率、举债经营比率、产权比率、固定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2)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比率。有流动性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构成比率等。
(3)反映公司经营效率比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 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4)反映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比率。主要通过再投资率来反映 公司内部经营能力,通过举债经营比率、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来反映其扩展经营的能力。
李玲玲(2004)也提到,在经营评价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比率分析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位账面价值,难以反映物价水平的影响。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可见,在运用比率分析时,一是要审查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性质,而不只是着眼于报表数据。而是主要结合差额分析,这样才能对公司的现状、历史和将来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和分析,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
(二)比较分析法
肖星(2002)研究认为比较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中各类数字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变化趋势以及在同行业中地位的变化情况。其目的在于:确定引起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主要原因和此变化趋势是否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可以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可靠预测。比较分析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1)横向比较法。可以有效预测某一科目或比率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程度。可分为:直接在财务报表上横向比较、环比增长率横相向比较、定基增长率横相比较。
(2)纵向比较法。可分为:绝对数值的纵向比较、百分比纵向比 较、绝对数和相对数比较的综合。
(3)标准比较法。我们在比较任何意见事情的时候,常常需要确定一个比较标准,然后将另一个事件与之比较,找出差距所在。公司的有关财务数据比较亦同样如此,为了客观公正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财务分析中常用预算目标、同业数字、过去的实际完成数字等为标准进行分析比较,最终找出一定原因。这是吕永全(2001)得出的结论。
(4)综合比较法。是从企业所有财务比率中,选出若干重要比率分别除以基期若干比率后,再加权平均得出的指数。吕永全(2001)认为综合比较可以通过它与基期的综合比率指数100相比,可以看出一公司在某一年的经营和财务总体状况有多少变化。
(三)因素分析法
孙铮、王鸿祥(1997)研究指出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个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具体分为:(1)连环替代法。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2)指标分解法。例如资产利润率,可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 利润率的乘积。
(3)差额分析法。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 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4)定基替代法。分别用分析值替代标准值,测定各因素对财务 指标的影响,例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五、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五个层面
张涛、文新(2002)三指出,“一个企业业绩表现如何”深受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我们把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分为五个层面:
(一)企业所有者(出资者)从委托角度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
杜胜利(1999)指出,出资者对企业进行了资本投资,从而关心他们投入的资本获利情况。资本是能增值的价值,这是人们所共识的资本的本质特征。资本要增值必先保值,维持资本的增值能力。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是所有者的利益所在。根据资本管理理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进行资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政府管理部门从行政管理和社会公众利益代表的角度对企业 进行的社会贡献评价
李苹莉(2001)指出,评价的内容往往包括企业所提供的税金、就业机会,以及对职工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责任义务的履行情况。
(三)企业债权人从贷款决策角度对企业进行的信用水平分析
企业债权人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在作出是否向企业贷款或是收回款项决策时,债权人必须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也叫信用水平分析。企业债权人进行业绩评价要求得到主要信息是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而不是企业经营的好坏。
(四)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各层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
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地有效组成部分。在分层管理的企业组织中,存在着企业内部的层层代理关系,较高层管理者在考虑其下属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责情况下通过选择适当的业绩评价方式,对企业内部各管理层进行客观评价,以进行有效激励、监督和制约,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的业绩评价
企业员工、供应商、顾客、潜在的投资者等都可能关注企业业绩。例如,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在决定其资本的投向时,从投资决策角度对企业进行的企业价值分析。
总结:
(1)我国由于财务分析工作起步较晚,不仅没有较权威性的行业标准,即便是行业分类方法也较为混乱,目前对公司的财务分析仅限于上市公司,在对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方法上,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所以针对以上的问题,中国在财务分析这一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才能使其提供的数据更具有权威性,更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以及和世界接轨。
(2)传统财务理论与现代财务理论有明显的不同。从研究对象来看,传统财务理论注重研究公司内部的财务问题;而现代财务理论立足资金市场来研究公司财务管理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传统财务理论偏重描述性方法和定性分析,视财务指标为常量;而现代财务管理注重建立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视财务指标为随机变量。
(3)单纯从财务报表的简单数字和文字上得不出实质性的结果,而要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非正常影响因素,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做出科学决策。
(4)一般都是重视财务指标分析,忽略战略分析和会计分析。财务指标分析使用的资料均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与原始财务信息有区别。经营战略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确认公司的利润来源和主要风险驱动因素,帮助分析人员评估企业当期业绩、预测未来收益水平。通过经营战略分析得到的信息有助于后续的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会计分析的目的是理解公司会计信息处理的原则与方法,了解会计政策的灵活性,评价公司会计处理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程度,尽可能消除报表分析的“噪音”,为提高财务分析的可靠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崔也光:《财务报表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文贤:《财务会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DavidF.Hawkins:《企业财务报告》,东北财经出版社,2000
5、王燕祥、阿尔丁夫:《管理会计》,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6、李玲玲:《企业业绩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肖星:《上市企业财务问题及其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吕永全:《公司财务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孙铮、王鸿祥:《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10、张涛、文新:《企业绩效评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1、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2、李苹莉:《经营者业绩评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3、方飞虎:《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误区》,财会月刊,2002.9
14、张行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5、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16、齐寅峰:《企业财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7、许国齐,王媛媛:《现金流量背后的上市企业》,经济论坛,2002
18、谷琪,刘淑莲:《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9、单惟婷,马颖:《公司财务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0、陈希圣:《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1、王化成,刘俊勇:《上市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2、谷棋、刘淑莲:《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3、FrankK.RethC.Brown.Inwestment: Analysis and Portfollia Management.CitiePublishingHouse,2003
24、Earl K.Stice&JameD.Stice:Financial Accounting,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5、DhiaD.Alhashim, Jeffreys.Arpa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Acounting, PWS-KENT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第四篇: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如何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各大高校应当重视和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础阐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企业所面临的国内与国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推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文化素养、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型人才是当下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
对于我国众多高校,应用性人才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高校在培养学生成为财务管理领域专业高级人才方面的目标定位各不相同。但从实际状况来看,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偏离。[1]38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众教育”依然是我们教育模式的主流,因而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也很难培养出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状况下,高校应当对财务管理专业相应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并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另外,好多教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模糊,因而在课程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也会影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偏离,并出现脱节现象。
(二)传统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模式的限制
在我国诸多高校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2]269-270在平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仅仅是机械性的传授理论知识,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少,这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大多数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实验室、教学设施等还不够完备,与专业相关的公共实验课程也比较少。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受到限制,这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过度重复,导致课时紧张
财务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师普遍抱怨课时不够用,不能进行全面的讲解和完整的课程安排。然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主要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度重复,教材的编排不够合理,交叉与重复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在财务管理中资金时间价值章节与成本核算章节中货币时间价值方面的内容,知识体系和框架方面的交叉重复也会导致教学内容编排的重复,最终引起课时紧张。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科性质的内在需求
[3]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是以培养和造就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不同于学术研究类型的学科,财务管理专业并不要求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及全面的了解,而是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对专业知识框架进行设置,注重在基础知识及实用性知识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发展趋势及生产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职业岗位相应实际需求作为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标准。然而,不少高校过于注重对学科体系的建设,而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偏离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因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关注财务管理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4]14-16一方面要求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的运作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求其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从而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及风险防控等环节提出有效的、合理的建议。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众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存在知识层面狭窄、思维模式比较固化以及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较弱等问题,很难满足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企业所面临的国内与国际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而其迫切需要具备扎实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应用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实际需求也要求高校应当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推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三)就业形式的现实需要
当前的就业形势存在这样的矛盾,就是企业迫切需求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而众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而出现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所需;
(2)
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编排偏离生产实际,且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缓慢,诸多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其实践经验比较匮乏,对于实际问题的把握和解决上能力不足;
(3)
[5]专业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机械传输而忽视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将导致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对教师过于依赖,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将致使学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因而,高校应当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应当秉承扎实基础,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的原则对专业必修及选修课程进行编排和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专业方面的业务能力。
[6]64-66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当注重财务管理专业各应用型课程的基础知识,整合知识架构,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群与课程群。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一方面要保证学科之间的衔接性与系统性,另一方面应当结合课程培养的目标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二)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当充分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不应当完全依赖教材,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与工作岗位需求,将具体的案例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探索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借助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而其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的重要性,因而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开辟实践训练的平台,安排学生去合作企业学习,了解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实习和锻炼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还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以教学-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现定向培养,从而培养出满足岗位实际需求的适用型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师不但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领域实践经验。因而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应当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积极邀请或聘用企业财务职员、财务经理来校讲学,促进其与师生进行经验交流,丰富课堂形式,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层面,进而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企业所面临的国内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当下众多高校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结合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郝丽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2015(11):38.[2]孙晓琳.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探讨
[J].经济研究导刊,2012;
(35):
269
-270.[3]孙萌颖.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4]刘贤仕.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J].北方经济,2012(20):14-16.[5]刘鑫春.对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4(3).[6]卢利红,华中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师,2012(7):64-66.
第五篇: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模拟、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商品学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或其它经济管理工作,也可在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