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文献综述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文献综述
学号:1151061
姓名:牛祯祯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四班
【前言】本文主要通过介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内外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模式以及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管理的区别
1.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主要区别有:(1)非营利组织有的实行有偿服务,并且可以做到以收抵支。(2)非营利组织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实行经济核算,可以通过扩大服务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己的运营条件。
(3)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是一种特殊的生产。严格说来,我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务管理”,我们有的只是所谓的政府会计(也就是预算会计)以及对于政府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作用
从财务的概念上来理解,财务的本质是指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用价值来衡量财富。由于价值运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体现为资金运动,因此,财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及其运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它的任务是按政府发展计划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过去,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供应,部分来自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其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而从我国非营利组织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财务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如前面提到的,国家包办事业己成过去,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正向多渠道、多形式变化,因此,如今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比过去要复杂的多,有些进行经营性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其资金运动的负责程度已和营利性的组织没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许多从事经营性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借鉴企业财务的一些管理概念和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状况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因此,着眼于非营利组织的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进行规划、运筹和控制,以使其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从而更好的为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服务,这也就是财务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理论综述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起源于“专业化”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代理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的某种行为。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由罗斯 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则 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是近30 年来西方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侧重于研究企业中一些现实而复杂的问题: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并且随着 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委托代理理论的模型也不断丰富和完善:由静态模型的研究发展 为动态模型的研究、由委托的单任务模型发展至多任务模型研究、由单一代理人模型完 善至多个代理人模型分析等。同时,委托代理理论在非企业领域——民间非营利组织也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组织内部存在着信息 的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委托人与代理人出现财务管理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对于出资人来 讲,其主要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益性使命,有效的运用资金,使尽可能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而对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来讲,他们可能会为实现自己 的物质利益或者社会地位等而进行一些与出资人意愿相违背的社会活动。委托人出于一 种社会公益性的意识进行投资,它要求资金能够合理运用,组织体系、组织制度尽可能 健全,而代理人认为组织进行的是非营利性的活动,体现的是社会公益性的一面,对于 其他的制度建设往往感觉无所谓。民间非营利组织中,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必然 的,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激励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当然也就随之带 来了代理成本以防范代理人获取不正当代理收益。
2.利益相关者理论 世纪 60 年代以来,企业理论价值取向的研究领域中逐步分化出两大理论:股东 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前者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之上,是主流企业理论 的价值取向。而后者是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 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企业理论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 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 等,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 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取得了长足发展,被认为是能够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和理解现 实企业的有力工具。
对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而言,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出资人、组织负责人、员 工、受益人、政府等,他们在组织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组织财务管理中承 担着重要的使命。民间非营利组织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存在着差别,有时甚至会出现 矛盾。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实现组织财务管理目标时要兼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当 然,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化,我们要使各个利益相 关者各自利益最大可能的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最终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同时,各个利益相关者在获取自身利益时,要对组织进行必要的监督、监管,使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 国外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模式简介
美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模式,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依附于基金会计。基金会计主要是指以基金为基础,按照基金种类分别核算和报告的一种会计模式。而基金是按照制度的约束和限制“,根据执行特定活动的用途或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分别设置的。由此,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模式。而英国、瑞典农业事业财务管理模式。英国、瑞典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财政供应的,如瑞典农业部的代理机构$ 另一种是市场化运作的,如英国农技推广咨询服务中心。英国、瑞典两国农业部门在经费管理上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预算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和代理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模式!英国、瑞典的预算管理程序和我国相似,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不同的是英国、瑞典在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方面比较严密。概括地说,该预算管理模式主要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方式来编制,涉及内容包括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等。预算编制完成后需要经国会审议批准后才能执行项目管理模式。英国和瑞典农业部对所有的经费都实行项目管理”即通过项目承担单位将资金落实到项目上并完成项目。在英国“农业部将项目分为竞争性项目和非竞争性项目”由各非营利组织提出项目申请或进行项目竞争!各单位对竞争性项目投标时" 所申请的项目经费一般包括项目直接费用#项目管理费用&一般为直接费用的和必要的项目收益一般为直接费用的。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十分薄弱。非营利组织预算编制方法落后,表现为预算数据不能有效反映资金的需求。预算编制中,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资金预算编制与分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上一年支出的增加,造成资金分配的不公及资金浪费,达不到资金的使用效果
2.收支管理随意松散。非营利性组织收支管理表现为资金收入管理及资金支出分配管理两大方面.非自创收入的收入管理相对松散,表现为收费标准不统一,有一定的随意性,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往往收费有些偏高,但也在一定范围内会出现收费过低的现象。
3.资产管理相对混乱。非营利性组织对资产管理也表现出相对混乱的局面,资产管理随意松散,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格.4.财务透明度低。出资者与经营者分裂开来,难以形成有效的责任监督机制。
五.改进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1.抓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是当务之急,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管理机关应该领导此项工作.2.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是改进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基础措施&通过理论研究搭建起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找到管理好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依据,设计出适用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法与途径,创建出评价非营利组织实现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等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3.强化财务管理教育与培训&解决非营利组织资金管理问题需要人才支持.4.改革用工制度&要改变非营利组织缺少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财会人才的现状,改革非营利组织的用工制度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论可持续发展》——《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国内统一刊号CN37—1065/D)2003专辑,赵蔚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制度缺陷及建设》山东大学 赵蔚
[3]王建军 《中国民间组织的困境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民政》[J] [4]莱斯特▪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野》[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 [5]林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2年第1期 [6]吴东民,董西明 《非营利组织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7]吴绍含 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探究[J]辽宁经济,2010 [8]陈先江 “四统分一”财务管理模式的做法和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7,(5)
[9]谢泗薪 张金成 踪家峰 西方非盈利组织管理理论以及借鉴意义[J] 南开学报,2002(2)
第二篇: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营利:经营为了获利,利指可以分配的利润;
盈利:经营收益高于成本的部分,也可以理解为盈余 赢利:获得盈利
非政府组织定义:简称NGO,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志愿性的公民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自主管理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著名的非政府组织有:能源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会,荷兰的非政府组织Oikos,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壹基金,基金会中心网,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等。公民社会定义:简称CS,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行为集体。它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盈利的私营经济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它是处于“公”与“私”之间的一个领域。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
志愿者组织定义:简称VO,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一个独特的机构,负责管理与国际志愿者事业相关的各类事物。草根组织的定义:特指非营利组织中那些扎根于城乡社会的基层群众组织,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基层组织,是一种社会团体发展类型,一般代表基层群众利益,通常和经营组织相类比而言。
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区别:非政府组织是从同政府的关系来认知的,非营利组织则是从活动性质的角度来认知的。总之,NGO和NPO这两个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社会组织所做的称谓,这两个概念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NPO要比NGO包括的范围更广泛,如果要强调某一类民间组织与政治性组织的区别,可以用NGO;如果要强调某一类民间组织与营利性的企业的区别,可以用NPO这一概念。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背景:事实证明,市场看来并不像它的设想者那样完美,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而是存在着一些不可自救的缺陷。它并不能有效率地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也不能自我满足使自己有效运作的各项条件,还不能提供我们极为珍视的许多东西,如社会保障和心灵的平静。因此,波斯纳指出“垄断、污染、诈欺、错误、管理不当、和市场中其他的不幸副产品,在传统上都被看做市场自我管制机制的失灵,从而人们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公共管制”。具体地说,市场的失灵主要表现在:
1、市场的垄断;
2、由于“外部性”和“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市场几乎没有办法有效率的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3、市场本身的顺畅运行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如产权制度、司法制度等,这些是市场本身无法满足的外在的制度条件;
4、收入分配的不公正;
5、市场本身尚不具备预示、预测性,因而单靠市场本身难以把握及策划未来发展。政府的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线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吗,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却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第三节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会员制组织:公益型组织(团体会员型组织、个人会员型组织),互益型组织(经济性团体、社会性团体)
非会员制组织:运作型组织(运作型基金会、资助型基金会),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会员制组织:如专业组织、社交联谊组织、互组合作组织
公益类组织:如宗教组织、基金会
第四节
资本主义早期的NPO:资本主义早期的非营利组织资本主义于19世纪正式确立。英国颁布了《慈善法》和《济贫法》,在这些法案的影响下,英国先后出现了许多开展慈善救济活动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在南北战争时期也成立了废奴协会。
资本主义成熟期的NPO: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的工人团体不断出现。出现了一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基金会和一批致力于慈善事业的非营利组织。
二战后的NPO:在二战后的重建过程中,一批致力于慈善救助的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致力于和平事业的非政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当今世界的NPO: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化、民主化、民营化和全球化浪潮,非营利组织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第五节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起源和发展: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三阶段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
1、环境保护领域(环境意识的普及、教育、宣传活动,推动和促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活动,对环境保护的资助活动,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项目活动,有关环境保护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普及活动,有关环境保护产品的生产和推广以及业界联合等活动,有关对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援助活动,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活动);
2、扶贫开发领域(生存扶贫活动,技术扶贫活动,教育扶贫活动,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合作扶贫活动,文化扶贫活动,实物扶贫活动)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框架:在我国现行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法规体系中,主要包括两个条例、一个办法、一个规定以及一个专门法。即1998年公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和1989年先后公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和《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以及1999年8月颁布的《公益事业捐赠法》。
双重管理: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管理及日常性管理试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
分级管理和非竞争性:分级管理就是对非营利组织按照其开展活动的范围和级别,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原则。非竞争性原则就是为了避免非营利组织之间开展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优惠政策:1999年8月颁布的《公益事业捐赠法》明确了要鼓励对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上述三个主要方面,构成了我国现行的有关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有四个方面:1)政社不分;2)经费不足;3)能力不足;4)法制的缺陷。天津鹤童养老院:
第二章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动机:当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出现时,“需要”有一种替代性制度和组织,以满足公众或消费者异质需求。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的特征:1)运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追究利润或利润等同物;2)业务运营所需要的资财,全部或部分来自政府预算拨款、单位收支结余以及接受的捐赠等渠道;3)运营业绩不能用利润指标来衡量;4)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买的所有者权益;5)业务运营通常借助政府和捐赠者对使用其所提供的资财加以限制、以单位预算约束等手段进行控制。
结余(surplus)与利润(profit):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并未将“结余”作为会计要素,但在会计制度中又规定设置了“结余分配”“事业结余”“经营结余” 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
非营利组织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捐赠人(捐赠人通常需要了解其所捐赠资产的使用状况,尤其是那些对所捐赠资产设置了用途或者时间限制的捐赠人。民间非营利组织必须向捐赠人提供有关捐赠资产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方能解脱其受托责任),会员(民间非营利组织必须向会员报告有关会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以解脱其受托责任,并建立起会员与社会团体之间的互信关系,促进民间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对象(服务对象需要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所收取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债权人(债权人一般主要关注其提供给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是否安全,债券能否按期收回),政府监管部门(需要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控制的经济资源、负债情况、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情况等,以便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和跨级建管),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层(管理层关注财务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希望借此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评价运营绩效,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成本控制),社会公众和其他使用者(财务会计报告可以通过披露相关信息而对社会公众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所帮助)。
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跨级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基本报表,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还应当编制会计报表附注,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侧重披露编制会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已经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的重要项目的具体说明和未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的重要信息的说明等内容。(1、向社会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单位资产的规模、构成、流动性、负债的规模、构成、偿债能力,资产的规模、构成及其变动情况方面的信息,用来评价财务状况;
2、向会计信息使用则提供单位收入、支出及支出差额的形成、数额方面信息,以及评价收支情况业务活动的效率;
3、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增减变动净额方面的信息,以及预计先尽量和持续运作的能力;
4、向出资人和捐资人提供净资产及其变动情况、对出资和捐资人提供净资产及其变动情况、对出自和捐资使用情况的专门信息,以助于他们做出是否继续出资和捐资的决策和评价净资产的保全情况、持续服务的能力以及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
5、提供单位预算与计划、业务活动种类、规模及发展情况的信息以有利于会计信息者评价业务活动成绩和进行社会、经济的决策分析。)
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1、应采用应计制确认;
2、应确认或有负债;
3、应确认尚未到期的债务;
4、应确认属于国家和政府的权利(非营利组织在日常业务核算中,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收支,这一核算基础虽能正确反映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但不能为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未来,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基础也将由以考核预算收支为主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逐渐转向以考核经济效益为主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净资产应当按照其是否收到限制,分为限定性资产和非限定性资产。
如果非盈利之从事的项目、提供的服务或者开展的业务比较单一,可以将相关费用全部归集在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进行核算和列报;如果非营利组织形式的项目、提供的服务或者开展的业务种类较多,应当在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分项目、服务或者业务打雷进行核算和列示。各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本单位业务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在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设置明细项目。
非营利组织会计系统设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准则的内容应该包括:(1)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和货币假设;(2)一般原则;(3)会计要素;(4)会计报表
第三章
第一节
筹款理念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筹款理念大致经历了产品导向阶段、推销导向阶段和顾客导向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大部分的款项由非营利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利用他们的关系网筹得,不存在专门的筹款人;有些组织还依赖志愿者和友好人士得到一些捐赠;少量忠心的捐赠者提供了大部分的捐赠。推销导向的一个通俗的理解是找到潜在的捐赠人,并说服他们掏钱。非营利组织的筹款人员不再仅仅把焦点集中在完善自己的想法上,而同时强调社会上有很多潜在的捐款人,我们必须走出去,说服他们掏钱。这时在非营利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专职筹款人。筹款人的工作仅仅是筹款,并不涉及组织其他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们对于组织的政策和个性影响很小,并不改进组织本身,目前大部分的组织仍然处于这个阶段。随着非营利组织采用营销导向,在筹款的策略上也开始采取顾客导向。这时的组织既不是固守自己的想法,守株待兔式地等待人们自动捐赠,也不是派人五规划的到处寻找资金,他们主动分析组织在市场中的位置,关注那些接受组织宗旨的人们,设计使潜在捐款人满意的活动计划,甚至和潜在捐款人一起合作设计活动项目,同时也通过筹款活动培养新的潜在捐款人。这种筹款理念宝库仔细划分筹款市场,分析各个筹款市场,规划针对不同市场的筹款久啊并安排实施。顾客导向的筹资更关注顾客,把顾客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分析社会的需求,分析捐款人的需求,并努力满足他们。捐赠人就是筹款者的上帝。顾客导向的筹款是线代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型非营利组织逐步迈入这个阶段。需要提出的是,以顾客为导向的筹资活动必须以组织采用营销导向为基础。
筹款的市场分析:个人市场又叫大众市场,是非营利组织筹款最主要的市场。罗伯特夏普建议把个人捐赠者基于生命周期阶段和资助形式分为三个人群。早期捐赠者(处在这个人群的捐款者定在50岁以下。这个群体的人们捐赠的数量相应地较少,通常是一些小额的经常性捐赠),中年捐赠者(他们的年龄为50岁—70岁,处于相对比较固定的时期。经常性的资助在这个阶段继续延续,但是中年捐赠者逐渐开始为非营利组织做比较大树木的捐赠),晚年捐赠者(捐赠者的年龄超过70岁,他们不像一般的捐赠者,他们以遗赠或其他的方式做大额的捐赠。在美国,遗产要向国建缴纳很高的遗产税,这可能是促进晚年捐赠的原因之一)。
企业市场更重视汇报,一般企业参与非营利组织活动有五种主要目的:一为减免税,二为企业形象,三位社会责任(长远回报),四为销售的增加,五为企业内部关系的改善。企业捐款除现金、债券外,还有产品、劳务、设施、技术等形式。
基金会市场/国际资助组织:大多数的基金会市场/国际资助组织都有捐款的义务,尤其是国际基金会,它们的任务就是为值得捐赠的项目提供资金。和其他的筹款市场一样,基金会市场/国际资助组织也需要识别,即找到最合适一个特定非营利组织的募款对象。识别基金会市场/国际资助组织的主要概念是匹配,即非营利组织需要根据它们的兴趣和运作模式找到匹配的基金会市场/国际资助组织。
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开展的是公益活动,从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做了部分工作,有效弥补了部分政府不足和市场不足。要求政府付给非营利组织一定的“报酬”是合理的行为。反过来从政府方面看,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非营利组织承担的公共职能越来越多,在解决各种问题中,政府也切实需要和非营利组织合作,所以政府要引导和培育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联合劝募组织:美国以及一些其他的国家都有专门的筹款组织,这些联合劝募组织在市场上同意筹款,并根据一定规则合理分配给各种非营利组织,故非营利组织可向其寻求资源。我国国内目前尚无明确的联合劝募组织,但有一些类似的非营利组织,如中华慈善总会。筹款的绩效评估:
1、筹款报告是对本次筹款活动的一个总结,内容包括参加筹款的总人数、收入总额、总成本、金额/人数比例、筹款净收入、每单位筹款的平均成本、筹款的成本回收率、捐赠结构、达到目标的百分比等指,也包括和竞争者的比较。在筹款报告中,往往需要总结得失,提出下一次筹款的建议。
2、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激励:工作绩效是对筹款活动中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其参与人员的工作效率的评估,通过各种指标来评定。比如组织者、志愿者、其他人员的参与工作总时间、单位时间的筹款额等。对个人作评估师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评估和激励措施,以敦促他们做得更好。
3、间接成本:在筹款活动中除直接成本和预算之外的其他开支就是间接成本。
4、成本效益分析是筹款绩效评估和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特别强调,筹款成本不能过高。我国新的基金回条例规定的管理成本上限位7%。
筹款活动的操作过程:非营利组织的一次筹款活动一般包括五个步骤:成立筹款小组、细分市场、确定筹款目标、设计实施筹款计划、评估总结筹款活动。确定筹款目标的方法有:(1)增减法:根据非营利组织上一年的收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然后根据预期的变化有所增减;(2)需求法:根据非营利组织预测需要的资金,依此确定目标;(3)机会法:首先需要非营利组织对于能从各个捐赠人市场上筹到多少款作一个初步的估算,然后结合组织自身,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
筹款结束后,及时对本次筹款活动进行评估,星界的是,并根据各个员工和志愿者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奖励。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支出的确认:
1、可能引起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并最终导致非营利组织资源的减少,包括经济利益的流出和服务潜力的降低;
2、支出最终会减少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
3、能够准确计量。
消耗性支出:也称购买性支出,是指非营利组织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性质上看,消耗性支出反映着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关系。补偿性支出:是指非营利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得到补偿的支出。
划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界限:事业支出为必须支出,经营支出为日常开支。
成本、费用的概念和分类:费用应该按其功能分为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而成本是指非营利组织为提供服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第六章
资产的概念: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非营利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非营利组织带来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
固定资产的分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负债的概念: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能的资源流出非营利组织
第八章
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前者是指非营利组织历年结余分配后形成的勇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资金,投资基金是非营利组织以固定资产、材料等实物以及货币资金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所占用资金。专用基金的概念:是财政部门按规定设置的,或者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修购基金的概念:是指非营利组织按照规定提取转入的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固定基金的概念:是指公共组织所有的各项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是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形式。
结余的概念:是指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反映了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结果。平衡公式为:结余=全部收入-全部支出 第九章
预算的概念:是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是机构组织的计划。财务预算是对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科学的估计。
第十章
财务报告的概念:财务报告又称会计报告,是指非营利组织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报告系统,用以反映非营利组织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开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要求:
1、编制会计报表时,在会计计量和填报方法上,应保持前后会计期间的一致,不得随意变动;
2、编制会计报表前,必须:将本期所有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不能为了赶编报表而提前结账,核对账簿记录,使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发现不符应查明原因,加以更正,按制度进行财产清查;
3、编制报表时,要求编制及时、客观;
4、要求能够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全面反映,使报表阅读者不致产生误解或偏见。财务分析:非营利组织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成果进行比较、评价,以利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投资者以及政府宏观管理机构掌握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活动情况并进行运营决策的一项管理活动。财务分析的内容:(1)财务分析的客体:即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的机构和个人;(2)财务分析的客体:即财务评价的对象,包括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业绩成果及资金活动情况与趋势;(3)财务分析的依据: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总表、支出决算表等;(4)财务分析的目的:即进行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所要做出的相关决策提供客观、可靠地依据;二是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使用结果及其效益做出的客观评价。此外,财务分析还应促进非营利组织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沃尔分析法等。
第三篇: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第一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资产、负债管理
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1、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项目是可以盈利的)
2、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得取得经济回报;
3、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所有权属于社会,清算时,不得收回剩余财产,应转移给同类社会组织。出资者在交出资金所有权的同时,也交出了资金使用的监督权。
一 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当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受托代理资产等。
1、银行存款(闲置资金,可以积极理财。要核对银行对账单。)
2、现金
(不得出现红字)
3、应收款项(要定期清理)
4、投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在投资方面,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一是怕风险,不敢投,二是缺少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善于投,投资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1 造成了资金闲置,或者,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重点讲投资品种、风险控制、审批、协议、跟踪管理、投资收益确认)
5、存货(重大金额物资购进,应办理入库手续,最好作存货反映。捐赠物资要作存货反映)
6、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
7、无形资产
8、受托代理资产(与受托代理负债结合讲,与代收代付区别)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合法、安全、增值的原则下,应尽量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资源流出民间非营利组织。负债应当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受托代理负债等。
三、净资产。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净资产分类,按其来源:
1、初始投入。
2、收支结余。按其是否受到限制:
1、限定性净资产
2、非限定性净资产(结合讲基金会项目分类)
第二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费用管理
一、收入。收入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导致本期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流入,收入应当按照其来源 分为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等主要业务活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1、会费收入
2、捐赠收入
3、提供服务收入
4、政府补助收入
5、投资收益
6、商品销售收入
7、其他收入
二、费用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导致本期净资产减少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筹资费用潜力的流出。费用应当按照其功能分为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等。
1、业务活动成本。(成本可下设慈善活动支出、服务成本、销售成本等,要分项目核算。)
2、管理费用。
3、筹资费用
4、其他费用
建立健全预算制度,缺乏财务收支计划,收入和支出管理混乱,缺少必要的成本分析。
第三节 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
1、慈善法第四条 慈善活动支出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在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慈善活动,向受益人捐赠财产或提供无偿服务时发生的下列费用:
(一)直接或委托其他组织资助给受益人的款物;(注意:这款采用列举法明确说明,捐赠款物作为慈善活动支出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资助给受益人的款物,二是委托其他组织资助给受益人的款物,没有第三种,也就直接排出了把对其他组织(包括基金会)捐赠作为慈善活动支出合法性。)
(二)为提供慈善服务和实施慈善项目发生的人员报酬、志愿者补贴和保险,以及使用房屋、设备、物资发生的相关费用;
(三)为管理慈善项目发生的差旅、物流、交通、会议、培训、审计、评估等费用。
2、慈善活动支出在“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核算和归集。慈善组织的业务活动成本包括慈善活动支出和其他业务活动成本。
3、第五条 慈善组织的管理费用是指慈善组织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为保证本组织正常运转所发生的下列费用:
(一)理事会等决策机构的工作经费。
(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社会保障费。
(三)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无形资产摊销费、资产盘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因预计负债所产生的损失、聘请中介机构费等。
4、第七条 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
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三。
第八条 慈善组织中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一)上年末净资产高于6000万元(含本数)人民币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六;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二;
(二)上年末净资产低于6000万元高于800万元(含本数)人民币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六;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三;
(三)上年末净资产低于800万元高于400万元(含本数)人民币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七;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五;
(四)上年末净资产低于400万元人民币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八;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二十。
第九条 慈善组织中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一)上年末净资产高于1000万元(含本数)人民币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六;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三;
(二)上年末净资产低于1000万元高于500万元(含本数)人民币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七;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四;
(三)上年末净资产低于500万元高于100万元(含本数)人民币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八;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五;
(四)上年末净资产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的,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八且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条 计算慈善活动支出比例时,可以用前三年收入平均数代替上年总收入,用前三年年末净资产平均数代替上年末净资产。
上年总收入为上年实际收入减去上年收入中时间限定为上年不得使用的限定性收入,再加上于上年解除时间限定的净资产。
第十一条 慈善组织的管理费用低于20万元人民币的,不受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管理费用比例的限制。
第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导致管理费用难以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
(一)登记或者认定为慈善组织未满1年,尚未全面开展慈善活动的;
(二)慈善组织的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资产盘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突发性增长的;
(三)慈善组织因预计负债所产生的损失突发性增长的。
第十三条 慈善组织签订捐赠协议对单项捐赠财产的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其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不得违反本规定的要求。
第十四条 慈善组织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应当在工作报告中进行详细披露,并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慈善组织慈善活动支出或者管理费用违反本规定要求的,由民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通报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
第四节
阅读会计报表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报表一般包括以下三张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
(二)业务活动表;
(三)现金流量表。
报表的特点、平衡关系、区别。
第五节
慈善组织申请认定需提交材料
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需要出具的上一财务审计报告,含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的专项审计。
第六节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的规定,现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依据本通知认定的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组织;
(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
(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本款所称投入人是指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除当年新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的检查结论为“合格”;
(九)对取得的应纳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应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
二、应向其所在地省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本通知规定的相关材料;财政、税务部门联合进行审核确认,并定期予以公布,有效期为五年。
材料需提供:申请前会计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三、已认定的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非营利组织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取消其资格:
(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逾期未参加年检或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
(二)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三)有逃避缴纳税款或帮助他人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
(四)通过关联交易或非关联交易和服务活动,变相转移、隐匿、分配该组织财产的;
(五)因违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
(六)受到登记管理机关处罚的。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章 税收优惠第二十六条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
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章 税收优惠第八十四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所称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组织:
(一)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
(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
(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
(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
(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
前款规定的非营利组织的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十五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所称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包括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绝大部分优惠。)
另外,第四章 税收优惠法律条款中,还有以下优惠条款要充分使用。
第八十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所称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第八十三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三)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第八十六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第七节
税收优惠政策
(1)符合规定的会费收入不交增值税。
(2)取得慈善组织认定及免税扣除资格认定的社会组织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
(3)未取得慈善组织认定及免税扣除资格认定的社会组织,捐赠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国库券及银行存款利息,均不交纳增值税和所得税;但是,股权、股票、债 券(不含国库券)等投资收益,按照税法规定是要交纳所得税的;提供服务收入及其他收入,按照税法规定是要交纳增值税和所得税的。(4)对捐赠人而言,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捐赠在会计利润的12%内准予扣除。这就是说,企业捐赠额如果小于12%,则依据实际捐赠额扣除;企业捐赠额如果超过会计利润12%的,只能依据利润的12%扣除,超过部分无法享受扣除,捐赠企业还要交纳企业所得税。
现在,慈善法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八节发票管理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建立票据管理制度,设置管理台账,由专人负责票据的领购、使用登记与保管,并按规定向同级管理部门报送捐赠票据的领购、使用、作废、结存等情况。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妥善保管已开具的捐赠票据存根,票据存根保存期限一般为5年
一、会费收据管理规定
1、会费收据要遵循限量申购,交旧领新原则。
2、会费收据的开具,要遵循双限规定:限范围,限标准。
3、会费收据不得转借、代开、套开、跳开。
二、捐赠发票管理规定(财综2010年112号文件)
(一)公益性单位接受货币(包括外币)捐赠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填开捐赠票据。公益性单位接受非货币性捐赠时,应按其公允价值填开捐赠票据。
(二)公益性单位应当按票据号段顺序使用捐赠票据,填写捐赠票据时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真实,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填写错误的,应当另行填写。因填写错误等原因作废的票据,应当加盖作废戳记或者注明“作废”字样,并完整保存全部联次,不得私自销毁。
(三)捐赠票据的领用单位不得转让、出借、代开、买卖、销毁、涂改捐赠票据,不得将捐赠票据与其他财政票据、税务发票互相串用。
(四)下列行为,不得使用捐赠票据:
(1)集资、摊派、筹资、赞助等行为;
(2)以捐赠名义接受财物并与出资人利益相关的行为;
(3)以捐赠名义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
(4)收取除捐赠以外的政府非税收入、医疗服务收入、会费收入、资金往来款项等应使用其他相应财政票据的行为;
(5)按照税收制度规定应使用税务发票的行为;
(6)财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行为。
第九节
特殊开支规定 鄂组通[2014]73号文第八条规定:
退(离)休领导干部经批准兼任社会团体职务的,不得在社会团体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或获取其他额外利益,也不得领取各种名目的补贴。确属需要的工作经费,要从严控制,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和实际支出。
中组发〔2014〕11号文件 退休或不担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到社会组织从事党建工作需要的交通费、通讯费、误餐费、图书资料费等工作经费,可在规定标准内从社会组织管理费用中列支。
>关于委托审计事项。
主讲人:武汉永隆会计师事务所
董德明
***(电话、微信)QQ1254264841.
第四篇: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经管系 本四班 雷婉丽
指导老师: 李占强
摘要: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对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也显露出各种问题,特别是由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财务管理方面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财务透明度低、资金筹资难、支出管理混乱等问题。论文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了解了大量的实践资料,并在系统分析该类问题基础上,运用了一系列研究方法初步探索了一些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提高其资金利用率的策略,使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健康高效发展奠定科学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
一、引言
非营利组织是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合法的法人地位的社会民间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活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各类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已经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着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与政府、企业相并列的第三大社会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蕴藏的能量和潜力巨大,有待开发,其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已经形成了政府、企业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宏观上给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还不够,有关部门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民间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也很不规范,缺乏自身能力及制度建设等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与缺陷。民间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的活动资金不足、资金运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对于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组织最大限度的获取活动资金,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使组织顺利开展社会公共服务。本文就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所存在的几种主要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为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效益做出一些有用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建议。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概述
(一)非营利组织及其财务管理 1.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指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合法法人地位的社会民间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主要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活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2004年8月,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并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本单位的会计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③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指非营利组织组织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出于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意识进行投资,它要求资金能够合理运用,组织体系、组织制度尽可能健全,而代理人认为组织进行的是非营利性的活动,体现的是社会公益性的一面。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出资人、组织负责人、员工、受益人、政府等,他们在组织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组织财务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其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不是简单的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存在,所以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的。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特点 1.资金来源不同于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一般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提供服务的收入。我国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正处于从政府领域向公众领域的过度时期,政府能够提供的拨款数量大幅下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只能靠自筹资金、社会捐助和一定的服务收费。2.不存在利润指标
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在它的财务中缺少利润指标,这使得管理缺乏系统性,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难以确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用“净资产”来体现“资产-负债”后的余额。
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
非营利组织内部缺乏权力和责任相平衡的完善内部管理架构且内部监督机制则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
4.所有权形式特殊
非营利组织的授权批准制度不科学,没有集体决策制度,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形同虚设,大笔支出只凭某位负责人的签字审批。同时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特别在行业协会,有制度的也形同虚设,大宗采购与付款业务中,越权审批行为普遍存在。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在公共治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慈善丑闻”的不断发生,说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了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趋向的渐进改革策略,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民间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合法的法人地位的社会民间组织。在中国主要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活动领域非常广泛,从扶贫救济、赈灾救难到疾病的防治,从控制环境污染到人权保护,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还落后许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财务管理问题是关键问题之一。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缺乏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体系
我国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适宜。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缺乏严格的规范,法制化程度不高,在政府评估、第三方评估、财务制度、问责制度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且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对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地 位、作用、结构以及权益等进行全面定位,容易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失信行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即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共同实施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监督。双重管理从程序和条件等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实行严格的限制,在资格的准入方面设立了非常高的门槛。结果使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不能通过合法渠道进行登记注册,而政府部门也很难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的过程监督和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行政色彩”使其更像政府部门的延伸,易使得非营利组织很容易像政府部门一样出现“政府失灵”现象,造成效率低下、规模膨胀等问题,从而无法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
现有的非营利组织内部没有合理明确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缺乏社会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不透明。由于非营利组织立法的不健全,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有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挪用组织公共财产、诈取组织基金、过度消费,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造成了沉重打击。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透明度低,中国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显示,按照慈善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公众获取便利性四个方面,监测设置了多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接受调查的1000家慈善组织的平均分为33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76%的被调查公众表示未收到任何公益慈善组织信息,而对于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财务信息,仅有3%的受调查公众表示获得过。
社会公信力不足。信息的不透明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降低了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严重影响了捐赠者的积极性。中民慈善信息中心之前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11年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环比下降50%,慈善组织6到8月的捐赠额降幅则达到86.6%。“慈善丑闻”爆发又岂止是公益事业一业之忧,而是整个社会建设之忧,整个社会之忧。一个失信的社会,其所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这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2011年受“郭美美事件”影响,广州献血量增幅由以往多年的10%以上变成了3%,同比大幅下降。
(三)筹资难,支出管理混乱
资金不足是长久以来非营利组织阻碍自身发展的一大难题。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一般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提供服务的收入。我国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正处于从政府领域向公众领域的过度时期,政府能够提供的拨款数量大幅下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只能靠自筹资金、社会捐助和一定的服务收费。但由于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措和运作能力上存在着能力欠缺的问题,加之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不足,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社会对捐款缺乏信心,社会捐赠收入更加匮乏。《2011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0年社会捐赠仅占同年GDP的0.2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2%左右的水平,也明显低于巴西(0.5%)、印度(0.3%)等发展中大国。资金来源的渠道单
一、资金不足是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最大瓶颈,极大地限制和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一些非营利组织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开展活动。也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违法活动。
内部治理不足,组织运作效率低,致使非营利组织支出管理混乱。组织制度不健全,很多组织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没有规章制度,有的没有严格按照甚至不按照组织的宗旨运行。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和受服务对象的狭隘性,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与捐赠者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现有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报表没有考察组织开展的各种项目利用资源的效益,无法促进组织的活动和管理的改善。一些全国性的慈善机构项目运作效率很低,用于筹资和内部日常管理的费用很高,用于公众公益服务的比例较低,很难圆满完成组织的使命。
(四)自律机制和审计机制不健全
组织的决策方式反映了组织的治理机制与民主化管理的程度,良好的理事会治理是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完成组织使命,实现组织宗旨的重要保障。我国非营利组织本身的自治不够,很多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重大决策基本上是由少数领导人决定,甚至由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决定。这些非企业化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直接的后果是使得非营利组织内部“内部人”权利难以控制不正常状态较为普遍。内部监督机制则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比如2011年初夏,引发中国红十字总会**的“郭美美”事件,充分说明了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活动相当的混乱。还有经全面审计在2008年为筹集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资金中,中国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非营利性组织在资金募集、业务费使用、救灾资金、内部财务管理、拨付使用流程跟踪等方面均存在着内部管理控制秩序不明、理财行为缺乏制度约束等问题。
四、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关于非营利组织我国立法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公益事业捐赠法》为统领,四个《条例》为主,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为辅、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一法律法规体系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从其设立、变更、注销到组织机构、财产管理、监督管理、税收管理都有所规范和调整,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部专门规定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这样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权利义务、财务、法律责任一些本应该由专门法律予以明确的问题,却要么成为法律上的漏洞,要么由行政法规越俎代庖,其弊端不言而喻。此外,我国某些行业改革沿袭一种先改革后立法的传统,规制法律体系远远滞后于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即使颁布了相应的行业立法,但由于这些法律主要是由业务主管部门起草,仍有较大的局限性。总的来看,我国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
从外部法律法规环境看,现阶段我国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规范很不明朗,法律法规不健全并缺乏相应的实施配套措施,立法层次不高以及权威性不强等不足,导致有关法律规范悬在空中无法落实。我国非营利组织法律规制建设,要增强我国非营利组织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在制定经济管理法规时须制定具体、详尽且可操作性强的有关条例,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对检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要能起到教育惩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衔接,同时在制定非营利组织规章时,应当与国家法规的原则相一致,做到组织内部规章与国家法规的良好衔接。
从组织内部财务环境看,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资源表现在产权上是既不属于出资者、捐助者所有,也不属于组织所有,而是属于社会。若该组织因故解散后,其剩余资产交给社会继续用于公益事业,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资源具有公益产权特征。制定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财务规范,其中包括扩大自创收入,合理安排支出结构,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等措施。政府应当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行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非营利组织的支出多用于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的利用效率。对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监督主要包括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
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在充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已颁布的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规政策,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尽快制定颁布一部专门规范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财务规制体系的构建,正是以具有权威性的非营利组织法律为基础,根据非营利 组织的技术经济特征、财务规制目标等因素,由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立独立财务规制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法定权力,对机构的责权划分、财务规制制度内容、组织的权利安排以及惩罚奖励机制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使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规制有法可依,规范财务规制行为,指导财务规制的制定和执行。
随着规制理论的完善,国内学者提出政府规制这一概念,即政府干预和干涉经济主体的行为以解决市场机制内在的问题。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利用国家强制权依照一定的法规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干预,其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政府规制改革中,应对规制机构进行“机构再造”,提高规制效率,提倡独立性原则和法制化原则,尽快完善我国的政府规制的法规体系。
(二)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监管力度,提高社会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不是政府,他没有先天被赋予的权利和近似不可代替的位置。它也不是可分红的营利企业,生财但不发财,利益驱使的人和在这里没有作用。它的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就必不可少的倚赖社会公众对其的信任及支持,这种力量就是公信力。公信力即为非营利组织的“人和”。公信力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有最大的影响作用。
社会公众是公信力的主体,也是为非营利组织突然爆出的‘郭美美事件’,是公信力对于非营利组织绩效影响的最好例证。大量公众认为”以前觉得具有官方背景的红十字会,应是最安全捐款通道,现在来看或许远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尽管在‘郭美美事件’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做出了相应的澄清,但是大量公众仍然认为,其给出的解释缺乏足够说服力,不能完全让人信服。例如:一位张女士就表示,无论是汉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她都曾通过红十字会公布的账号捐款的方式参与公益。在一些公众场所看到有红十字会字样的捐款箱,她也会拿出一些零钱投进去。但其现在明确表示:“短期内我是不会通过红会这个渠道捐款了,因为它在我心中己失去了应有的信任。”据中国公益慈善网公布的信息显示,‘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3-5月,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而6-8月总降为8.4亿元,降幅86.6%。(《人民日报》陈仁泽2011年09月08日)公信力不光从宏观上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绩效,从微观上更是保证绩效的重要手段。企业都有财务的“底线”,凭借盈亏这样的财务指标可以客观具体的评价绩效优劣。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来行使组织使命时,往往容易出现两个倾向:主观行事和避重就轻。主观行事的后果是绩效可能远远低于预 期,避重就轻的结果是选取容易实现的测评绩效,而不是推进使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和成果非常重要,但相对于企业而言,其也更难测评和控制。
此时,公信力的作用就会在督促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使命和公众信任的方向上起巨大作用。公信力要求非营利组织必须在行动前做出规划,必须依据使命制定规划,必须考虑谁是利益相关方,必须考虑每个相关方的诉求是什么,并且建立整合各方目标的长期统一目标。因为公众在看该组织是否取得了使命明确的成果。这就是公信力影响绩效的微观作用。
(三)有效筹集资金,提高非营利组织资金利用效率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与国外基本相同,主要包括提供服务的收费、政府给予的资助、民间的各种捐赠。2003年底非营利组织发展到26.66万个,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仍然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从我国非营利组织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非营利组织的筹资已向多渠道、多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民间非营利组织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捐助,包括个人和基金会等,这也是政府资助有限的情况下,谋求生存的需要;第二,民间非营利组织注重与一些有公益热心的企业形成良好的长期协作关系;第三,通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营业活动增加自创收入;第四,利用政府的间接支持,开展代理服务。因此,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的内容比过去要复杂,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筹集和使用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多种多样的筹资方式,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与公众有广泛的接触,在充分利用市场向公众进行筹资时,必须实施内部财务控制,避免为了筹资而偏离了组织的自治性和非营利性。
由于筹资渠道和方式的复杂化,需要研究如何保证资助资金按合理合法的用途使用?如何在民间非营利组织服务多样性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已显露出了各种问题,主要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问题、自治性问题、非营利性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志愿失灵问题等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很多问题都源于财务管理问题,许多问题的解决也都可以从财务管理入手,便于找出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方向。无论在哪个国家,民间非营利组织都不可能仅靠民间志愿捐款生存,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从资金筹集和政策支持上与政府合作。从民间非营利组织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看,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制和财务运作的相关规定,主要是政府为防止非营利组织以各种公益名义,谋取个人或小集体私利的措施和方法。以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制为基础,对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会起到重要作用。
(四)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强化非营利组织审计工作 1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非营利组织并不重视组织绩效和成果,然而,绩效是检验所有组织的最终标准,包括非营利组织。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目标是通过改变社会而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因此,相对于企业来说,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和成果其实更为重要。对于管理者来说,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比营利组织更难控制和评估。
在衡量营利组织绩效时,标准比较明确也比较狭隘,即财务状况。而很多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一厢情愿的认为,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需要为股东的利润负责,而是在追求美好理念,在改造社会,非营利组织工作的本身就是成果,因此没有必要进行绩效评估。事实是,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几乎不产生利润,所有的经费来源都是来自于政府和社会的捐赠,所以非营利组织要向捐赠人负责,使得善款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提升收益的不仅仅是组织内部能力的提升,而重要的是组织外部,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有着改变社会的美好愿景,他们的活动不是为了扩大组织规模或是为组织成员创造更多的收益,而是为了改造社会,为更多的人提供福利,因此,非营利组织绩效提升的直接惠及方是社会。例如,残疾人联合会的绩效提高,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生活;学校的绩效提高,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扶贫基金会的绩效提升,惠及的是更多营养不良的贫困人口。
2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非营利组织是以解决社会问题,服务民众福利为目标和使命的,组织的资源来自于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捐赠,因此,非营利组织有责任比营利组织更加关注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致力于制定工作绩效考核标准。除了关注与经济成本有关的任务绩效之外,非营利组织绩效还应注重周边绩效,即对组织运营和任务完成有影响的支持因素,包括团队工作风格、组织协作能力、成员工作态度等。克鲁克认为,衡量一个组织成败的标准不能仅仅依靠财务指标的盈亏,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公众提供更人性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更好的完成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因此,对非营利组织来说,衡量绩效的方法和指标包括衡量团队成员的成长、目标群体的满意度、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以及组织的创新力。与营利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于目标的多样性和模糊性而难以进行测量。基于非营利组织是以社会服务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可以将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测量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服务过程、服务数量、社会影响力以及经济效益。综合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特质可以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做以下定义:运用科学系统的评估技术和手段,依据服务质量、公共责任、管理效率、社会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判定,评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组织目标效率的系统管理过程。这个绩效评估体系是一个综合了静态和动态过程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所谓静态,是指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由一系列的方法、指标、信息构成,为评估的实施和设计改进方案提供了信息支撑和管理规范;动态过程是指绩效评估的各个基本环节,包括构建评估目标、确定评估目的、制定方案、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信息、撰写报告、评估结果反馈以及提出提升绩效方案等。
在实践中,非营利组织通常聘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组织进行评估,第三方评估的优势是可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为组织提供专业、可信、客观的绩效评估结构,以及改善绩效的方案。
3.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强化非营利组织审计工作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及其运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它的任务是按政府发展计划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供应,部分来自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其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所以,国家有权利也有义务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力度。政府监管力度应该从以下四个部门来加强。一是加强工商部门的监管。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严格把关。二是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应由真正的社会中介专业机构核实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成本,上报物价部门,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者给予重罚,从而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算准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略有赢余”的原则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费标准,并切实检查落实。三是加强财政部门监管。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检查。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进行检查、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加强税务部门的监管。加强税务登记管理,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登记率偏低的现状。加强税收征管,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大面积漏征现象。此外,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工作也要强化。非营利组织不仅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还要积极配合外部审计工作的进行。非营利性组织虽然从事的非营利性的活动,但是仍然会涉及大量的资金输入与输出行为,涉及到资金的融通与日常费用的开支与核算。而要使得这些行为符合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就必须接受严格的外部审计监督,我国的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财务活动最缺乏外审计的监督检查,这也是导致内部财务管理活动混乱的主要制度缺陷与原因。非营利性组织的监督管理,如民政部门需要更加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严格地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包括重点对从业人员、场地、资金筹集渠道与内部管理制度等严格把关,此外,财政部门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财务管理行为来说,特别要注意检验其非营利性特征和内部财务管理活动。可以说,财政与外部审计对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的检查应该比工商年检更重要,尤其是应不断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收支的监督与治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完善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上改进、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提高其利用效率,还应该构建出一套适当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组织自身的自律和提升以及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只有这样,非营利组织才能走上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进而发挥它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力量。
参考文献
[1]丁玉芳,邓小军.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林修果.非政府组织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3]鲁彦平.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营利问题:成因与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2).[4]赵宏伟.浅析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09,(1).[5]丁美红.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2010,(2).[6]孙长勇.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0,(29).[7]杨遂香.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策略的探讨[J].经济观察,2011,(5).[8]蔡一璇.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和改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陶玉霞.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1,(9).[10]王静.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北方经贸,2011,(10).[11]于国旺.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督的理论探讨[J].商业会计,2012,(1).[12]周咏梅,王孟龙.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初探[J].财会经济,2012,(7).Analysi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dministe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the four class
Instructor:LiZhanQiang
Abstract: since the seventy s of the 20th centur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get rapid developmen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life.In our country,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also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our country also exposed various problems, especially by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is imperfect, causes such as inadequate supervision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foundation work is not perfect, financial transparency is low, capital financing difficult, expenditure management confusion and other issues.Paper through consulting related books literature, learned a lot of practice data, and on the basis of system analysis this kind of problem, using a series of preliminary explores some methods to strengthen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ccounting, improve the capital utilization strategy, make a nonprofit financial management mor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to the health of the npo financi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o lay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science.Keyword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financial management;problems
致谢
感谢李占强老师对我的无私帮助和谆谆教导,无论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实践的检验到论文的写作,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让我真正做到学以去惑,学以致用,学以济世。
在此,学生谨向李占强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四年来辛勤培养和教育我的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第五篇: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NPO)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
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更谈不上合理地解决。同时,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对残疾人、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照顾等,也是单一的市场机制所无能为力的。同时,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非营利组织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赢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如出现了联合国,以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世界银行,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扶贫性质的援助性贷款工作;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注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与健康问题;WTO组织也属于这种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三大部门在社会中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分工合作,使社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第一部门,创造先进的生产力与社会财富,是社会基础。第二部门,通过纳税和财政支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平与秩序。第三部门,通过征集社会志愿和经营处理特别公共事务,救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和谐与文明。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三大部门内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和建设,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所谓市场化改革就是确立了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公平透明的市场运行规则和中立的市场裁决主体。在这个市场体制中,各市场参与主体平等参加市场竞争,每一主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参与和怎样参与,但必须对其选择后果负责,并按照市场规则和制度办事。其结果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存活下来,丰富了社会供给、提高了商品品质、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市场化的选举竞争和规则的执行使政府腐败逐渐消除,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非赢利性组织则通过公平的竞争主体和公行的自律互律准则,促进公益市场的透明化,提升公益组织的效率,增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非营利组织界定: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FASB对非营利组织描述的特征①和③基本上说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公益性”,当然特征①中的捐赠者绝大多数是民间个人和机构,因此FASB描述的非营利组织也具“民间性”特征,特征②说的即是“非营利性”。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在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时,不少人常常谈到事业单位。从经营目的来说,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但其具有国有属性,且多是由财政拨款的。因此,不宜将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混为非营利组织一谈。征求意见稿规范的主要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问题,其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③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可以看出,此定义借鉴了美国的定义,且更加突出了非营利性和社会公益目的。征求意见稿用列举的方式指出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与我国的事业单位区分开来。从法律形式上来考察,这三个单位是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条件要求的:社会团体是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基金会是指对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因此,征求意见稿将它们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而做出会计规范是合适的。
非营利组织使命:
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利润指标在企业财务中,利润指标能为衡量企业绩效提供标准,为企业提供量化分析的方法,使企业的分权管理成为可能,也便于进行不同组织之间比较。然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非营利组织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企业而言,内部管理通常可划分为许多责任中心,对每一责任中心都明确其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在对其职责履行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应的利益。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于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非营利组织作用:
(1)社会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中介服务和直接服务。(如出国留学的咨询服务和各种养老院、民办学校)
(2)社会沟通。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充当桥梁。一方面,向政府反映企业、社会的意见、建议,为政府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作好宣传、指导、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如各种行业协会)
(3)社会评价。对生产、消费品作出公正的评价(如各种调查机构)。
(4)社会裁断。调解社会成员之间的纠纷,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基本的政治作用:
(1)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合法性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人们的地位的承诺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2)政府权力的监督者。非赢利组织为人们的自由结社提供了自我组织的空间,这些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保护人类整体利益为宗旨,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唤起公众的公共意识,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
(3)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正确的参政观。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
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类: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非营利组织与其他四类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劳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
非营利组织具有如下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不依靠从顾各那里获取的服务收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提供的服务,其收费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免费的,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收费。
(2)不存在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4)所有权形式特殊。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动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降低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二是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对外树立形象,提高组织公众信度,组织的筹资管理更顺利有效。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功能:
(1)体现组织宗旨。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目了然地体现着其组织活动是否合科宗旨。在美国,审计部门主要通过对财务收支的审计来判断非营利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从而决定其是否可享受免税资格。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障项目所需自己的收支,使组织处于安全运作状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
(3)防止腐败。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如何,反映着该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作风。严格的财务管理将使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配合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
(4)监督组织的运作。财务管理记录了组织的日常活动情况,通常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情况的监督,可以从一个侧面监督组织的运作。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对组织运作管理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间接地监督其活动的非营利性及合法性。
(5)争取减免税。非营利性组织可以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非营利组织税收的优惠政策。大体上有两类:一是对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减税,如土地税、房产税、汽车牌照税、特殊营业税等;二是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的减税,我国1999年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税收上享有一定的减免税待遇。通过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编制组织的财务报告,可以争取更好的减免税待遇,对组织的发展作用重大。
非营利组织介绍:
一、台湾
一般在台湾提到非营利组织,主要可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类型。因为人的聚集而组成的法人团体,称为“社团法人”,例如,协会(社会服务及慈善团体)、学会(学术文化团体)等。因人的聚集而设立,因此最高权力来源为会员大会,由会员大会选出理监事若干名后组成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再分别由理事会中选出理事长以及监事会中选出常务监事,作为日常会务的主要管理以及监督等工作。一般的协会会在理监事会下设总干事或秘书长,作为主要的会务行政人员,管理协会的实际会务。
因为财物的聚集而设立组织的团体,称为财团法人,也就是一般的基金会。财团法人因为“财物”而聚集,所以重点在财物的管理(因为不一定是钱,也可以是土地等有价且可以孳息的财货)。因此在成立之初便需订定捐赠办法,设董事会,并且内置董事长、董事与监事若干人,执行这笔财物的管理,因此董事会为日常政策性决定的单位,一般会在下设一执行长,作为日常基金会行政事务的工作者。
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差异:前者依人而设立,所以一切权力来源为会员大会,理事长为间接选举后的最高领导人,连选得连任一次,每次任期最多不可超过4年。后者因为财物而设立,所以一切权力最高来源为董事会,董事长及董事皆可连选连任。前者的重点是众人的意志,后者的重点是要把钱管好。前者有明确的法律管辖,人民团体法为其主要管理法律。后者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只有在民法内有间续性的提到,目前在台湾实行的财团法人设立管理办法,多半都只是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已。
二、英国
在英国,非营利组织很少被视为一个单一类型的实体。所有善心组织都必须向慈善机构委员会(Charity Commission)登记为慈善机构(charity)而不是非营利组织。在美国被归类为非营利组织的其他团体,例如职业团体(tradeunion),分别受到不同法规的规范。
三、非营利组织在中国
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营利组织。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从雇员到资金来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近年来,许多和西方非营利组织近似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在到政府部门注册时,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许多国外的跨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它们中国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很多国外非营利组织选择注册为营利性公司,还有一些干脆选择不进行注册。编辑本段中国非赢利组织的现状
中国非赢利性组织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拥有量不足。非赢利性组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和民主的发展程度,是公众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工具。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的非赢利性组织的数量为1.45家,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51.79家,法国则高达110.45家),而且低于印度和巴西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非赢利性组织数量的不同,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买卖双方,还需要大量中介组织对市场交易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还制约了社会集体福利水平的提供,非赢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社会提供集体的福利。例如,社区服务、养老等。由于这些集体物品的消费规模较小,如果政府直接提供,那么组织成本将非常高,因此,政府一般不会直接介入这类集体物品的供给,而是通过非赢利性组织来提供一定的集体物品。
(2)经费不足。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非赢利组织,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根据2000年对非赢利组织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41.4%的非赢利性组织将它面临的主要是经费不足。
(3)能力不足。非赢利性组织的能力主要是指非赢性组织动员多种社会资源,如社会资源等来实现自己的宗旨,其不足主要表现在非赢利性组织总支出规模太小。从微观角度来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非赢利必组织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缺乏迎接新挑战的观念和知识。
(4)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公众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功能结构不合理和服务对象结构不合理。
功能结构不合理:非赢利组织一般分为政治型的(各种人民团体)、业务管理型的(各种行业协会)、利益代表型(代表某群体利益如企业家协会)、公益服务型(弱势群体保护协会)、文体联谊型(围棋协会)和学术交流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据调查表明,当前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学术交流团体,占总数的48%,其次是业务团体,占28%,利益代表和公益型的分别占约6%,非赢利组织的功能结构同社会总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发达的民主国家,公益服务团体所占比例较大,即使同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性组织的比例也非常低。服务对象结构不合理:非赢利组织的服务对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优势群体,这部分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中上阶层;中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中下阶层;弱势群体,处于下层和最低层,当前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赢利组织数量还较少。
(5)法制缺陷
非营利组织分类:
1.动员资源型。非营利组织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随着这种社会功能日益发展和成熟,动员资源在少数非营利组织身上会逐渐专业化,出现一些以动员资源为核心功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一些专业筹款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一些专业开展资助活动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一些专业招募、培训和派遣志愿者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可能数量很少,但专业化程度很高,有相当高的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对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形成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平台,因而在公益认定和评估,以及社会监督和监管方面都应有很高的要求和相应的约束。
2.公益服务型。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益服务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公益慈善、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及社区建设等许多领域,都是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服务较为集中的领域。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公益服务在一些非营利组织身上会逐渐专业化,出现一些以公益服务为核心功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一些主要开展公益项目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开展各种社区服务的基层组织等。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数量巨大,分布广泛,但是单体规模可能不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面对受益者的各种需求,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各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并谋求社会公益;它们与各级政府和相关各个领域的政府公共服务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
3.社会协调型。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形式的非营利组织越来越成为公民表达意愿、维护权益、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实现价值的最为广泛和直接的形式,这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在数量上急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发展,推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一部分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从机制上看,大体上有以社区为基础的横向协调型和以社群为基础的纵向协调型两种不同类型,前者如各种社区群团组织,后者则包括各种形式的商会、行业协会、工会、联谊会、同学会、消费者协会等。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一般采取会员制的社团形式,注重社会资本,在会员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共益空间并为会员提供服务,同时强调对所在社区或社群的代表性,积极参与社会公共非营利组织事务。它们数量很大,种类繁杂,其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自我稳定性。
4.政策倡导型。非营利组织不仅积极参与各级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以各种努力倡导和影响政策结果的公益性与普惠性,而且往往作为特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表达其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发展,政策倡导成为一些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其中一部分成为专门从事相关政策研究并积极影响政策过程的思想库,另一部分成为积极参与社会博弈的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或者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有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政治过程有影响的压力集团。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很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的政策主张,较多关注社会公正,并通过积极的倡导活动影响政策过程。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
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类: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非营利组织与其他四类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劳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
非营利组织具有如下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不依靠从顾各那里获取的服务收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提供的服务,其收费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免费的,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收费。
(2)不存在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4)所有权形式特殊。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动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降低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二是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对外树立形象,提高组织公众信度,组织的筹资管理更顺利有效。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功能:
(1)体现组织宗旨。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目了然地体现着其组织活动是否合科宗旨。在美国,审计部门主要通过对财务收支的审计来判断非营利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从而决定其是否可享受免税资格。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障项目所需自己的收支,使组织处于安全运作状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
(3)防止腐败。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如何,反映着该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作风。严格的财务管理将使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配合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
(4)监督组织的运作。财务管理记录了组织的日常活动情况,通常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情况的监督,可以从一个侧面监督组织的运作。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对组织运作管理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间接地监督其活动的非营利性及合法性。
(5)争取减免税。非营利性组织可以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非营利组织税收的优惠政策。大体上有两类:一是对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减税,如土地税、房产税、汽车牌照税、特殊营业税等;二是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的减税,我国1999年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税收上享有一定的减免税待遇。通过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编制组织的财务报告,可以争取更好的减免税待遇,对组织的发展作用重大。
(6)预防危机。非营利组织可能面临各种困难和危机,财务上的危机可能直接导致非营利组织业务的开展,危及组织生存发展。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规划,可以确保组织发展的资金基础,预防和化解财政危机,谋求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7)提高公信度。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是对组织的捐赠者一个正规的书面交代,对非营利组织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实行健全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增加捐赠人对组织的认同,从而获得更多的捐赠。
解决非营利组织困境的措施:
(1)建立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
(2)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非赢利组织发展。
(3)政府制定扶持非赢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如改登记制为备案制,取消挂靠制,保持独立性,加强监督和引导非赢利组织的结构转型,加快公益类和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赢利组织的发展)。
(4)非赢利组织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人员素质、知识水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非营利组织的局限性:
(1)非志愿性。许多国家的非赢利组织的经费开支直接来源于政府,各种非赢利组织日益专业,许多工作人员不再是志愿者而是职业受薪者,成为类似的职业官僚,志愿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2)非独立性。由于志愿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或企业捐赠时,非赢利组织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受资助者价值观和行为的引导。
(3)政府职能的虚假转移。不能有效地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成为准政府组织。
(4)腐败问题。由于一些大型非赢利组织决策的非公开性和非民主性,使得非赢利性组织也受到腐败和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的困扰。
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的内涵看,非政府组织是在政治领域中定义的,它主要包括各种利益群体的组织,例如工会、妇女组织、行业协会、职业团体等。从字面意义上看,企业当然也属于非政府组织,但由于它不在政治领域中,因此从概念的内涵看,不能将它包括进来。
非营利组织则是在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定义的,它主要教育、卫生、科学、社会福利及其它福利组织。由于这些组织所的服务的受益人一般为个人,可以进行收费,有的服务还可以完全市场化,例如医疗服务中的某些项目是如此,因此这组织是介于经济与社会服务之间,有时甚至可以互换,从“产品”性质上不能完全将它与企业区别开来。而从组织目标上则可以看出二者明显的差别。企业的目标是赢利,而社会服务组织是不赢利的。
非营利组织可以收费,但其水平应低于市场价格。机构也可以有利润,但不能用于分配,而必须用于符合组织目标的服务项目。
同样,从字面上看,政府也是非营利组织,但它是政治领域范围,因此在使用非营利组织概念是,还没有人将政府包括进来。
为了强调政府、企业与其他组织的区别,出现了第三部门概念,它包括政府与企业之外所有类型的组织。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都属于第三部门,这是它们的共性,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上述的区别,从评估的目的看,还是应当注意这种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