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营利组织 简答题
1、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p9-17
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政府失灵的存在使得政府不能完全提供公共物品;(2)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的;(3)契约失灵的存在说明有些私人物品也应该由非营利组织提供;(4)非营利组织个人或团体的内在的动机;(5)自由结社和慈善事业的传统(6)还与负责的社会因素分不开
2、非营利组织有哪些局限性?p24(参看p47)尽管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本身也具有内在的局限性,使之无法单靠自己的力量兴办慈善和公益事业,这种局限性被称之为“志愿失灵”。主要表现在:(1)非营利组织的非志愿性;(2)非营利组织的非独立性;(3)非营利组织的狭义性;(4)非营利组织的家长作风;(5)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3、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p18-22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包括:(1)培育民主价值观,提高公民参与水平;(2)制约政府权力;(3)克服政府的合法性危机;(4)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5)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6)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7)建立社会保障的科学模式
4、公共物品具备哪些特征?p42-43一般说来,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需进一步展开):(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非营利性。
5、正确处理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关系的原则是什么?p136-137
正确处理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发挥作用之间的关系应该把握几个原则(建议进一步展开):(1)投资和举办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原则(2)社会化、市场化原则(3)现代化、科学化原则(4)法制化原则
6、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它有哪些特点?p4-5非营利组织可以解释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具有如下特征:(1)组织性。非营利组织必须是具有一定制度化的正式组织,必须有常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并开展经常性的活动。(2)民间性。非营利组织必须与政府组织分离,她不是政府组织的组成部分,不承担政府的职能,其决策层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控制的董事会。(3)非营利
性。非营利组织成立的目的不是为其拥有者谋求
利润,但这不是说它不能产生利润。(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己监控自己的活动。(5)志愿性。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以志愿为基础,在组织的管理和其他的一些活动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志愿参与。(6)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公益性,其成员的活动同样也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7、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p72-73(导致非营利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多元化、公民社会理念的兴起等,但近二十多年来西方国家广泛开展的政府的治道变革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政府治道变革以重新定位职能、向基层分权、顾客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等为基本特征。)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是促成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政府的某些职能被非营利组织所替代(2)为了精简机构,增加公共服务提供的灵活性,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3)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与公众联系的一座桥梁(4)市场化基础上的竞争打破了政府垄断公共服务提供的局面。
8、非营利组织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哪些方面?p47非营利部门得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于慈善的供给不足;(2)慈善的特殊主义或者狭隘性;(3)家长式的作风;(4)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9、非营利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245-246非营利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备如下特点:(1)在人力资源的策略上更强调价值体系和使命感的作用;(2)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和责信度管理相结合;(3)当前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还表现出一个特点就是管理的专业化。
10、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有哪些?p254-263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1)招聘录用策略:按岗设人
(2)薪金、福利策略:应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3)考核、奖惩策略:量化考核标准,重奖和重罚并举(4)培训、晋升策略:给员工指出发展之路,给员工提供机会(5)处理冲突策略:引导和化解结合(6)员工激励策略:精神与物质鼓励并重
11、非营利组织自律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36-373(参看p380第4点)
非营利组织自律机制的主要内容体现在:(1)来自非营利组织的同行互律;(2)非营利组织的自律;(3)非营利组织的项目评估与监管。
12、非营利组织为什么要重视战略管理?p168-
169非营利组织之所以将战略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乃是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1)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2)非营利组织角色的变化(3)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4)公共利益的挑战
13、新时期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团体?p105-106新时期社团发展的必然性主要有:(1)社团发展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2)社团发展是实现经济横向联合的需要(3)社团发展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需要(4)社团发展是人民生活多样化的需要(5)社团发展是社会保障的需要
14、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18-120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架设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2)承担政府机构改革后的部分职能,填补政府工作的空白和薄弱环节;(3)创造就业机会,为转岗分流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次就业提供服务;(4)参与国际合作,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15、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38 社会资本具有如下特征:(1)社会性和物质性;(2)长期性和积累性;(3)生产性和增值性;(4)不可转让性;(5)使用的互惠性
16、我国历史上非政组织存在哪些主要的形式?p96-97(中国文化中历来有慈善、助人和互助的传统,民间结社和民间公益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常见的互助组织如会党、合会、善会等都是民间组织。)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形式有:(1)行业协会,包括各种“会馆”、“行会”等;(2)互助与慈善组织,包括各种“互助会”、“合作社”、“协会”等;(3)学术组织,包括各种“学会”、“研究会”、“学社”等;(4)政治性组织,如学联、工会、妇联等;(5)文艺性组织,如各种剧团、剧社等;(6)“会党”或“秘密结社”。
17、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大的发展?p97-98
改革开放以后,非营利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2)非营利组织的种类大大增多;(3)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明显增强;(4)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日益增强。
18、公民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34-35
公民社会既有结构性的特征,也有文化和价值特征,主要有(1)志愿性和合作性;(2)公开性与开放性;(3)非官方性;(4)横向的协作;(5)
信任和容忍;(6)法治原则。
19、造成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53-155(参看p375-380)
造成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1)非营利组织的产出和服务难以有效测量;(2)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状态,非营利组织需要对社会的诸多方面负责;(3)非营利组织服务的间接性致使监督主体和监督机制缺位;
(4)自律的局限性和外部监督的制度缺失。20、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形式有哪些?(同16题回答)p96倒二段
(中国文化中历来有慈善、助人和互助的传统,民间结社和民间公益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最常见的互助组织如会党、合会、善会等都是民间组织。
中国古代从先秦时代起就有“会党”、“社会”之说,民间结社在春秋战国时期颇为盛行。后汉出现政治结社——朋党。宋代在民间出现了各种互助性、慈善性的“合会”、“义仓”、“义社”、“善会”等。元朝末年出现了红巾起义。宋代以后,各种民间组织层出不穷,慈善团体、互助组织、工商行会、文学社团,政治结社或秘密宗教结社,都登上了历史舞台。自明朝以后持续不断的各种秘密宗教和会社组织如罗教、大成教、天地会、哥老会等,直至近代的洪帮、青帮,无不构成中国历史上有别于封建政府的民间社会。)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形式有:(同16题回答)
第二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简答题
1.简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前提。
答案:(1)会计主体假设(2)持续运行假设(3)会计分期假设(4)货币计量假设
2.基金预算收入和专用基金收入有何区别?
答案:
基金预算收入是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等。这些收入有些属于中央固定收入,有些属于地方固定收入,还有些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专用基金收是指总预算会计管理的各项专用基金,如粮食风险基金等。这类收入通常可以从上级财政部门安排取得,也可以通过本级预算安排设置,其主要特点是必须专款专用。
3.财政周转金放款与借出财政周转金有何区别?
答案:财政周转金放款是直接贷付给用款单位的财政有偿资金。借出财政周转金是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用于周转使用的有偿资金。它们都是有偿资金,不同点有:
(1)债权人:前者是财政部门,后者是上级财政部门。
(2)债务人:前者是用款单位,后者是下级财政部门。
(3)关系:前者是对外债权,后者是对内债权。
4.什么叫财政会计报表?对财政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有哪些?
答案:财政会计报表是各级财政部门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书面报告。
编制各级财政会计报表的要求是:数字正确、报送及时、内容完整。
【1】 事业单位会计的收入与支出类科目有哪些?(3分)
【2】.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区别?
【4】.总预算会计中,一般预算支出是如何列报的?
答案:(1)事业单位收入类科目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4分)
(2)事业单位支出类科目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专款支出、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等。(4分)
答案:(1)核算对象不同: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核算预算资金的领取、创收、使用及执行结果,而且要核算经营资金活 动过程及其结果。(2)会计的核算基础具有双重性: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采用权责发生制。(3)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种类不同:既有经费收支会计科目,又有成本费用科目。会计报表有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之处明细表等。
4.答:一般预算支出的列报口径为:
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用款单位银行支出数列报支出。不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拨付用款单位的拨款数列报支出;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包干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平时按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清理结算收回拨款时,再冲销已列支出。对于收回以前已列支出的款项,除财政部另有规定者外,应冲销当年支出;
除以上两款以外的其他各项支出均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
1、简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
非营利性 公益性 组织的约束性
简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核算的前提?
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霍比计量假设
1、简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基本任务。
a、处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日常核算业务。
b、调度财政资金
c、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
d、组织和指导本行政区域预算会计工作
e、做好预算会计的实物管理工作
简述财政总预算会计资产的特点。
资产取得的无偿性和非经营性。
没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是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各级政府。
行政单位会计有何特点?
会计核算的对象时经费的领拨、使用和结果。
会计记账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会计核算原则不采用谨慎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配比原则等。
会计核算简单,只行使政府职能,不要求进行成本核算。
资金来源单一,一财政拨款核算为中心。
简述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记录、计量和报表,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业务活动过程,从而为业管理和其他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信息的经济信息系统。特点:会计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不存在核算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问题,而是设置了净资产这一要素。
设置了费用要素,没有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要素。
什么是专项拨款,其内容有哪些?
总预算会计报表审核的内容有哪些?
总预算会计中,一般预算支出是如何列报的?
4.行政单位会计的收入与支出类科目有哪些?
5.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哪些种类?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采用哪种计量方法?
什么是专项拨款,其内容有哪些?
答:专项拨款是指由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给事业单位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工作的款项。主要有:
科技三项费用专款
科研课题经费
大型设备购置费拨款
挖潜改造资金及其他专款等
总预算会计报表审核的内容有哪些?
答:总预算会计报表审核的内容有:
政策性审核:从政策、制度方面,对各项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及结果进行审核。
技术性审核:从报表的数字关系、数字计算的准确程度方面进行审核。
总预算会计中,一般预算支出是如何列报的?
答:一般预算支出的列报口径为:
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用款单位银行支出数列报支出。不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拨付用款单位的拨款数列报支出;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包干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平时按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清理结算收回拨款时,再冲销已列支出。对于收回以前已列支出的款项,除财政部另有规定者外,应冲销当年支出;
除以上两款以外的其他各项支出均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
4.收入: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支出: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
5.答: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影
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计量方法,主要是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发生的数额计价。相关制度规定,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方法
1.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区别?
答案:(1)核算对象不同: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核算预算资金的领取、创收、使用及执行结果,而且要核算经营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2)会计的核算基础具有双重性: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采用权责发生制。(3)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种类不同:既有经费收支会计科目,又有成本费用科目。会计报表有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之处明细表等。
2.什么是专项拨款,其内容有哪些?
答:专项拨款是指由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给事业单位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工作的款项。主要有:1)科技三项费用专款2)科研课题经费3)大型设备购置费拨款4)挖潜改造资金及其他专款等
3.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答案】(1)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2)资源提供者不取得经济回报(3)资源提供者不享有组织的所有权
4.事业单位会计的收入与支出类科目有哪些?
【答案】(1)事业单位收入类科目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2)事业单位支出类科目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专款支出、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等。
1、会计确认基础包括哪些种类?行政单位会计采用什么确认基础?
①收付实现制确认基础②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
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当发生经营性活动时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依据
2、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1)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2)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
(3)是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
政府财政会计分为中央财政会计和地方财政会计。地方财政会计又分为省、市、县、乡等各级财政会计,分别核算各级地方财政总预算。
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形式,根据国家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划分为行政主管单位会计、二级行政单位会计和基层行政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形式,根据国家建制、经费领拨关系或财务隶属关系,划分为事业主管单位会计、二级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层事业单位会计
4、依据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几类?
①控制、②共同控制、③重大影响、④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1.总预算会计中,一般预算支出是如何列报的?
答:一般预算支出的列报口径为:
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用款单位银行支出数列报支出。不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拨付用款单位的拨款数列报支出;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包干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平时按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清理结算收回拨款时,再冲销已列支出。对于收回以前已列支出的款项,除财政部另有规定者外,应冲销当年支出;除以上两款以外的其他各项支出均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
3、会计确认基础包括哪些种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如何选择会计确认基础?
【答案】会计确认基础包括:
(1)收付实现制确认基础。(2)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3)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确认基础:(4分)
(1)财政总预算会计。采用“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确认基础。(1分)
(2)行政单位会计。采用完全的“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1分)
(3)事业单位会计。采用“两种确认基础并行”的确认方法。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而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1分)
(4)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1分)
6、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答案】(1)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3分)
(2)资源提供者不取得经济回报(3分)
(3)资源提供者不享有组织的所有权(2分)
第三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后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相对于营利性企业会计来说,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 概念:是会计学的一般原理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进行记录、核算、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和专门管理活动,是与营利性企业会计相并列的会计学两大分支之一。
主要特征:会计核算方法与预算管理要求紧密结合。
原因:1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资源主要来源于税收、捐赠等非交换性交易,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运用财务资源时,须受到来自纳税人、捐赠者等财务资源提供者的约束。
2、是由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组织特征所决定的。它向服务接受者提供的服务通常都是免费的,或只是象征性地收费,因此,它在向服务接受者提供服务时没有相应地获得驱动,市场盈利竞争机制无效,其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因就需要由纳税人、捐赠者等财务资源的提供者予以推动。
2什么是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有什么现实意义? 概念:指政府所有财政资金都集中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存款账户,其他银行存款账户不存放财政资金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意义: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对于从源头上解决有关部门和单位滥设财政资金收支过渡账户、随意截留和挪用财政资金,以及由于财政资金分散管理而形成的财政资金统一调度效率不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不强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什么是财政零余额账户?什么是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存款账户有什么关系?
财政部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当商业银行或代理银行根据财政部门开具的支付指令,通过该账户向有关货品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并按日向国库存款账户申请清算、收回支付的款项后,该账户的余额即为零。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出。当商业银行或代理银行根据预算单位开具的支付指令,通过该账户向有关货品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并按日向国库存款账户申请清算、收回支付的款项后,该账户的余额即为零
关系:财政零余额账户用于与国库存款账户尽享清算;按日向国库存款账户申请清算、收回支付的款项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与国库存款账户尽享清算;按日向国库存款账户申请清算、收回支付的款项
4专用基金收入与基金预算收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联系:专用基金收入与基金预算收入都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的收入种类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专用基金收入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其款项存入其他财政存款账户;基金预算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其款项存入财政国库存款账户。
5什么是转移性收入?它包括哪些种类?为什么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转移性收入进行单独的核算?
概念:转移性收入是指财政预算资金在上下级政府之间以及在本级政府不同性质资金之间进行转移所形成的收入,具体包括补助收入、上解收入和调入资金三个种类。
原因:一是为了区分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与上下级政府间转移财政资金形成的财政收入。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通过“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等会计账户核算,上下级政府间转移财政资金形成的财政收入通过“补助收入”、“上解收入“会计账户核算。二是为了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预算种类反映内容的完整性。
6什么是转移性支出?它包括哪些种类?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转移性支出与一般预算支出有什么区别?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转移性支出与一般预算支出有什么联系?
概念: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在上下级政府之间以及在本级政府不同性质资金之间进行转移所形成的支出。具体包括补助支出、上解支出和调出资金三个种类。在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一般预算支出科目包括转移性支出科目。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中,转移性支出和一般预算支出是两个并列的科目。7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主要业务是什么?它与财政国库管理机构的业务关系是怎样的?它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业务关系又是怎样的?
概念: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主要业务,是按规定办理财政资金的支付,并及时将财政资金的支付情况向财政国库管理机构报告。
关系: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在按规定办理了财政资金的支付业务后,需要及时将财政资金的支付情况向财政国库管理机构或财政总预算会计报告。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相关报告并与相关方面核对无误后,确认财政预算支出。
8什么是行政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行政单位应当如何核算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概念: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行政单位的一个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尽管如此,由于行政单位可以随时自行开具支付令,使用单位零余额账户中的用款额度实现支付,因此,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如同银行存款,是行政单位的一项特殊资产。核算:为核算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业务,行政单位应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总账科目。行政单位收到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时,借记该科目,贷记“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开具支付令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款项时,借记“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科目,贷记该科目;行政单位从单位零余额账户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现金”科目,贷记该科目。
9在不同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下,行政单位应当如何确认拨入经费?
1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行政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在实际需要财政部门支付财政资金时,向财政部门提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财政部门经审核无误后,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行政单位在收到财政部门委托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后,确认拨入经费。2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行政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财政部门经审核无误后,将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下达到行政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确认拨入经费。3在财政实拨资金方式下,行政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额度,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提出资金拨入请求,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经审核无误后,将财政资金直接拨入行政单位的开户银行。行政单位在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时,确认拨入经费。
10什么是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什么是行政单位的拨出经费?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与拨出经费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资金的支出。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根据核定的部门预算转拨给其所属预算单位的预算资金。
区别:经费支出是本级行政单位为开展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资金的支出,使用资金的是本级行政单位;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将财政预算资金转拨给下级会计单位,使用资金的是下级会计单位。
11什么是事业单位的收入?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等种类。
第四篇: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NPO)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
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更谈不上合理地解决。同时,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对残疾人、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照顾等,也是单一的市场机制所无能为力的。同时,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非营利组织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赢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如出现了联合国,以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世界银行,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扶贫性质的援助性贷款工作;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注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与健康问题;WTO组织也属于这种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三大部门在社会中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分工合作,使社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第一部门,创造先进的生产力与社会财富,是社会基础。第二部门,通过纳税和财政支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平与秩序。第三部门,通过征集社会志愿和经营处理特别公共事务,救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和谐与文明。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三大部门内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和建设,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所谓市场化改革就是确立了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公平透明的市场运行规则和中立的市场裁决主体。在这个市场体制中,各市场参与主体平等参加市场竞争,每一主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参与和怎样参与,但必须对其选择后果负责,并按照市场规则和制度办事。其结果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存活下来,丰富了社会供给、提高了商品品质、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市场化的选举竞争和规则的执行使政府腐败逐渐消除,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非赢利性组织则通过公平的竞争主体和公行的自律互律准则,促进公益市场的透明化,提升公益组织的效率,增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非营利组织界定: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FASB对非营利组织描述的特征①和③基本上说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公益性”,当然特征①中的捐赠者绝大多数是民间个人和机构,因此FASB描述的非营利组织也具“民间性”特征,特征②说的即是“非营利性”。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在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时,不少人常常谈到事业单位。从经营目的来说,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但其具有国有属性,且多是由财政拨款的。因此,不宜将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混为非营利组织一谈。征求意见稿规范的主要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问题,其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③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可以看出,此定义借鉴了美国的定义,且更加突出了非营利性和社会公益目的。征求意见稿用列举的方式指出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与我国的事业单位区分开来。从法律形式上来考察,这三个单位是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条件要求的:社会团体是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基金会是指对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因此,征求意见稿将它们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而做出会计规范是合适的。
非营利组织使命:
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利润指标在企业财务中,利润指标能为衡量企业绩效提供标准,为企业提供量化分析的方法,使企业的分权管理成为可能,也便于进行不同组织之间比较。然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非营利组织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企业而言,内部管理通常可划分为许多责任中心,对每一责任中心都明确其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在对其职责履行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应的利益。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于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非营利组织作用:
(1)社会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中介服务和直接服务。(如出国留学的咨询服务和各种养老院、民办学校)
(2)社会沟通。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充当桥梁。一方面,向政府反映企业、社会的意见、建议,为政府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作好宣传、指导、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如各种行业协会)
(3)社会评价。对生产、消费品作出公正的评价(如各种调查机构)。
(4)社会裁断。调解社会成员之间的纠纷,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基本的政治作用:
(1)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合法性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人们的地位的承诺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2)政府权力的监督者。非赢利组织为人们的自由结社提供了自我组织的空间,这些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保护人类整体利益为宗旨,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唤起公众的公共意识,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
(3)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正确的参政观。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
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类: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非营利组织与其他四类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劳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
非营利组织具有如下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不依靠从顾各那里获取的服务收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提供的服务,其收费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免费的,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收费。
(2)不存在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4)所有权形式特殊。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动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降低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二是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对外树立形象,提高组织公众信度,组织的筹资管理更顺利有效。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功能:
(1)体现组织宗旨。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目了然地体现着其组织活动是否合科宗旨。在美国,审计部门主要通过对财务收支的审计来判断非营利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从而决定其是否可享受免税资格。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障项目所需自己的收支,使组织处于安全运作状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
(3)防止腐败。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如何,反映着该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作风。严格的财务管理将使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配合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
(4)监督组织的运作。财务管理记录了组织的日常活动情况,通常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情况的监督,可以从一个侧面监督组织的运作。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对组织运作管理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间接地监督其活动的非营利性及合法性。
(5)争取减免税。非营利性组织可以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非营利组织税收的优惠政策。大体上有两类:一是对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减税,如土地税、房产税、汽车牌照税、特殊营业税等;二是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的减税,我国1999年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税收上享有一定的减免税待遇。通过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编制组织的财务报告,可以争取更好的减免税待遇,对组织的发展作用重大。
非营利组织介绍:
一、台湾
一般在台湾提到非营利组织,主要可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类型。因为人的聚集而组成的法人团体,称为“社团法人”,例如,协会(社会服务及慈善团体)、学会(学术文化团体)等。因人的聚集而设立,因此最高权力来源为会员大会,由会员大会选出理监事若干名后组成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再分别由理事会中选出理事长以及监事会中选出常务监事,作为日常会务的主要管理以及监督等工作。一般的协会会在理监事会下设总干事或秘书长,作为主要的会务行政人员,管理协会的实际会务。
因为财物的聚集而设立组织的团体,称为财团法人,也就是一般的基金会。财团法人因为“财物”而聚集,所以重点在财物的管理(因为不一定是钱,也可以是土地等有价且可以孳息的财货)。因此在成立之初便需订定捐赠办法,设董事会,并且内置董事长、董事与监事若干人,执行这笔财物的管理,因此董事会为日常政策性决定的单位,一般会在下设一执行长,作为日常基金会行政事务的工作者。
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差异:前者依人而设立,所以一切权力来源为会员大会,理事长为间接选举后的最高领导人,连选得连任一次,每次任期最多不可超过4年。后者因为财物而设立,所以一切权力最高来源为董事会,董事长及董事皆可连选连任。前者的重点是众人的意志,后者的重点是要把钱管好。前者有明确的法律管辖,人民团体法为其主要管理法律。后者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只有在民法内有间续性的提到,目前在台湾实行的财团法人设立管理办法,多半都只是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已。
二、英国
在英国,非营利组织很少被视为一个单一类型的实体。所有善心组织都必须向慈善机构委员会(Charity Commission)登记为慈善机构(charity)而不是非营利组织。在美国被归类为非营利组织的其他团体,例如职业团体(tradeunion),分别受到不同法规的规范。
三、非营利组织在中国
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营利组织。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从雇员到资金来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近年来,许多和西方非营利组织近似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在到政府部门注册时,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许多国外的跨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它们中国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很多国外非营利组织选择注册为营利性公司,还有一些干脆选择不进行注册。编辑本段中国非赢利组织的现状
中国非赢利性组织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拥有量不足。非赢利性组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和民主的发展程度,是公众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工具。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的非赢利性组织的数量为1.45家,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51.79家,法国则高达110.45家),而且低于印度和巴西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非赢利性组织数量的不同,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买卖双方,还需要大量中介组织对市场交易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还制约了社会集体福利水平的提供,非赢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社会提供集体的福利。例如,社区服务、养老等。由于这些集体物品的消费规模较小,如果政府直接提供,那么组织成本将非常高,因此,政府一般不会直接介入这类集体物品的供给,而是通过非赢利性组织来提供一定的集体物品。
(2)经费不足。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非赢利组织,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根据2000年对非赢利组织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41.4%的非赢利性组织将它面临的主要是经费不足。
(3)能力不足。非赢利性组织的能力主要是指非赢性组织动员多种社会资源,如社会资源等来实现自己的宗旨,其不足主要表现在非赢利性组织总支出规模太小。从微观角度来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非赢利必组织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缺乏迎接新挑战的观念和知识。
(4)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公众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功能结构不合理和服务对象结构不合理。
功能结构不合理:非赢利组织一般分为政治型的(各种人民团体)、业务管理型的(各种行业协会)、利益代表型(代表某群体利益如企业家协会)、公益服务型(弱势群体保护协会)、文体联谊型(围棋协会)和学术交流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据调查表明,当前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学术交流团体,占总数的48%,其次是业务团体,占28%,利益代表和公益型的分别占约6%,非赢利组织的功能结构同社会总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发达的民主国家,公益服务团体所占比例较大,即使同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性组织的比例也非常低。服务对象结构不合理:非赢利组织的服务对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优势群体,这部分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中上阶层;中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中下阶层;弱势群体,处于下层和最低层,当前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赢利组织数量还较少。
(5)法制缺陷
非营利组织分类:
1.动员资源型。非营利组织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随着这种社会功能日益发展和成熟,动员资源在少数非营利组织身上会逐渐专业化,出现一些以动员资源为核心功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一些专业筹款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一些专业开展资助活动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一些专业招募、培训和派遣志愿者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可能数量很少,但专业化程度很高,有相当高的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对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形成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平台,因而在公益认定和评估,以及社会监督和监管方面都应有很高的要求和相应的约束。
2.公益服务型。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益服务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公益慈善、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及社区建设等许多领域,都是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服务较为集中的领域。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公益服务在一些非营利组织身上会逐渐专业化,出现一些以公益服务为核心功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一些主要开展公益项目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开展各种社区服务的基层组织等。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数量巨大,分布广泛,但是单体规模可能不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面对受益者的各种需求,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各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并谋求社会公益;它们与各级政府和相关各个领域的政府公共服务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
3.社会协调型。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形式的非营利组织越来越成为公民表达意愿、维护权益、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实现价值的最为广泛和直接的形式,这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在数量上急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发展,推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一部分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从机制上看,大体上有以社区为基础的横向协调型和以社群为基础的纵向协调型两种不同类型,前者如各种社区群团组织,后者则包括各种形式的商会、行业协会、工会、联谊会、同学会、消费者协会等。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一般采取会员制的社团形式,注重社会资本,在会员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共益空间并为会员提供服务,同时强调对所在社区或社群的代表性,积极参与社会公共非营利组织事务。它们数量很大,种类繁杂,其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自我稳定性。
4.政策倡导型。非营利组织不仅积极参与各级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以各种努力倡导和影响政策结果的公益性与普惠性,而且往往作为特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表达其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发展,政策倡导成为一些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其中一部分成为专门从事相关政策研究并积极影响政策过程的思想库,另一部分成为积极参与社会博弈的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或者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有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政治过程有影响的压力集团。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很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的政策主张,较多关注社会公正,并通过积极的倡导活动影响政策过程。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
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类: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非营利组织与其他四类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劳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
非营利组织具有如下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不依靠从顾各那里获取的服务收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提供的服务,其收费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免费的,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收费。
(2)不存在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4)所有权形式特殊。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动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降低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二是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对外树立形象,提高组织公众信度,组织的筹资管理更顺利有效。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功能:
(1)体现组织宗旨。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目了然地体现着其组织活动是否合科宗旨。在美国,审计部门主要通过对财务收支的审计来判断非营利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从而决定其是否可享受免税资格。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障项目所需自己的收支,使组织处于安全运作状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
(3)防止腐败。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如何,反映着该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作风。严格的财务管理将使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配合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
(4)监督组织的运作。财务管理记录了组织的日常活动情况,通常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情况的监督,可以从一个侧面监督组织的运作。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对组织运作管理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间接地监督其活动的非营利性及合法性。
(5)争取减免税。非营利性组织可以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非营利组织税收的优惠政策。大体上有两类:一是对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减税,如土地税、房产税、汽车牌照税、特殊营业税等;二是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的减税,我国1999年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税收上享有一定的减免税待遇。通过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编制组织的财务报告,可以争取更好的减免税待遇,对组织的发展作用重大。
(6)预防危机。非营利组织可能面临各种困难和危机,财务上的危机可能直接导致非营利组织业务的开展,危及组织生存发展。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规划,可以确保组织发展的资金基础,预防和化解财政危机,谋求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7)提高公信度。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是对组织的捐赠者一个正规的书面交代,对非营利组织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实行健全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增加捐赠人对组织的认同,从而获得更多的捐赠。
解决非营利组织困境的措施:
(1)建立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
(2)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非赢利组织发展。
(3)政府制定扶持非赢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如改登记制为备案制,取消挂靠制,保持独立性,加强监督和引导非赢利组织的结构转型,加快公益类和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赢利组织的发展)。
(4)非赢利组织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人员素质、知识水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非营利组织的局限性:
(1)非志愿性。许多国家的非赢利组织的经费开支直接来源于政府,各种非赢利组织日益专业,许多工作人员不再是志愿者而是职业受薪者,成为类似的职业官僚,志愿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2)非独立性。由于志愿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或企业捐赠时,非赢利组织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受资助者价值观和行为的引导。
(3)政府职能的虚假转移。不能有效地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成为准政府组织。
(4)腐败问题。由于一些大型非赢利组织决策的非公开性和非民主性,使得非赢利性组织也受到腐败和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的困扰。
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的内涵看,非政府组织是在政治领域中定义的,它主要包括各种利益群体的组织,例如工会、妇女组织、行业协会、职业团体等。从字面意义上看,企业当然也属于非政府组织,但由于它不在政治领域中,因此从概念的内涵看,不能将它包括进来。
非营利组织则是在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定义的,它主要教育、卫生、科学、社会福利及其它福利组织。由于这些组织所的服务的受益人一般为个人,可以进行收费,有的服务还可以完全市场化,例如医疗服务中的某些项目是如此,因此这组织是介于经济与社会服务之间,有时甚至可以互换,从“产品”性质上不能完全将它与企业区别开来。而从组织目标上则可以看出二者明显的差别。企业的目标是赢利,而社会服务组织是不赢利的。
非营利组织可以收费,但其水平应低于市场价格。机构也可以有利润,但不能用于分配,而必须用于符合组织目标的服务项目。
同样,从字面上看,政府也是非营利组织,但它是政治领域范围,因此在使用非营利组织概念是,还没有人将政府包括进来。
为了强调政府、企业与其他组织的区别,出现了第三部门概念,它包括政府与企业之外所有类型的组织。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都属于第三部门,这是它们的共性,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上述的区别,从评估的目的看,还是应当注意这种差别。
第五篇:非营利组织
关于中西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比较研究
摘要: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政府组织及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志愿者的加入,可以有效的降低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产生巨大的效力和活力。随着环境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灵活性、专业基础的志愿者队伍,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志愿者约占总人口的7%,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一般都在40%以上,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工作刚起步,在这一方面与西方有一段距离。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双方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问题,然后取长补短,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办法加以解决,特别是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西方
非营利组织
志愿者管理
问题与解决
一、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谈到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那么就有两个概念需要解释清楚,这两个概念分别是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谈到非营利组织的英文原文是Non-Profit Organization,缩写为NPO。这里,将它定义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从这里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和或互益性等特点,它的活动范围遍及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志愿者,又被称为义工,一般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不计报酬,主动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体现的是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政府在人的管理上的共性的话,志愿者管理则鲜明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它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一般政府和企业不同。政府和企业有大量的员工,所以需要特定的人员和制度来处理人事问题,但是非营利组织只有少数员工,其他的人员只有负责制定政策的理事和没有薪金的志愿者,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能完全照搬一般的企业或政府的人事管理。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独特的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Stenzel & Feeney 于 1968 年指出志愿者五种不同的基本理念:志愿者并不是一个职业工作者,志愿服务 是无酬劳的,可以自由决定对组织提供多少的服务时间;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是不支薪的,仅可以申请交 通费、餐费或参加研讨费与训练的费用;志愿者与机构内的专职人员,具有不同的责任;志愿者对于志愿 服务有不同的使命与背景,不像专职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背景与学习经历;志愿者对于组织的认同程度不同,此差异呈现出志愿者的人力运用,是一特殊现象,并将走向“专业化的管理”。志愿者管理鲜明地体现了 非营利组织的个性,它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是组织最大的动力 来源。没有志愿者的投入,许多非营利组织恐怕将举步维艰;但也有的组织招募了许多志愿者,却对组织 毫无帮助,反而造成了新的问题。因此有效地进行志愿者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二、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1、人员选择范围小
在国外,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中,中年人比例较高。35~54岁的人所占比例为55%,24~34岁的为50.8%,18~24岁的年轻人为38.4%,75岁的老年人参与比例为33.7%。然而近几年,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繁重的工作使得人们闲暇时间减少,工作的负担也让更多人选择和家人在一起。这使得正处于事业发展期的广大中年人在志愿服务和休息之间左右为难。这也导致了目前志愿者可选择的范围相对有限。
2、人员流动性大
志愿者工作的特殊性可能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由于志愿者多数是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为社会提供这种志愿性服务的。工作的性质以兼职为主。当本职工作变化或工作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化时就有可能退出该组织。同时志愿组织的主力军——大量的退休人员和学生本身也是不稳定的。年长的志愿者很有可能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而学生群体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以上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志愿组织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特点。
3、人员培训的缺乏 志愿组织对人员培训方面的重视还远不及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既能给企业为了带来更多的利润,也符合员工的需要,成为一种员工的福利。而在有些志愿组织中,工作的专业性相对较弱,对人员的培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既不利于志愿者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也不利于志愿者对工作产生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弱化。
4、难以留住志愿者,造成人才流失
使用过志愿者的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留住现有志愿者的问题。在1992年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发现,40%的非志愿者曾经当过志愿者,但他们最终退出了志愿者行列。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志愿者管理人员不清楚怎样留住他们。研究发现,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如下方面:
1)志愿活动的项目设计和志愿者们所期待的活动相左。2)缺乏对志愿者必要的回报,3)缺乏适当的培训与管理。
4)相对于全职工来说,志愿者感觉到差别对待。5)对工作时间的要求不合适 6)缺乏个人成就感。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中国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者血肉相联。他们大多是依靠朴素的热情和情感从事公益事业,管理志愿者。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志愿者人数与日俱增,志愿者管理却缺乏相应的发展。事实上,非营利组织对志愿者的态度相当复杂:一方面,志愿者的参与,大大降低了非营利组织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元化,如果缺乏使命认同与训练,志愿者往往成为领导或管理上的阻力,而不是助力,甚至可能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形象。因此,与志愿者管理相关的主题就成为非营利组织关注的焦点之一。志愿活动在中国面临着宏观与微观的巨大挑战。
1、缺乏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还没有就如何开展和完善志愿者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尽管它已经在具有法规效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倡导志愿者活动。中国政府已经就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颁布了法规,志愿者活动是通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类载体进行活动的。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对于志愿者工作的政策、法规、规定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法规、部门政策、团体章程和国家领导人和部门领导人的支持。这也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法制化国家过渡时期的特色之一。
中国政府也没有对志愿者的活动和志愿者的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政策,尤其是在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和招募方面,更是没有详细的规定。只是在各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分别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开展志愿者活动作了一些要求。
2、志愿者认知和公众参与意识不足
我国志愿服务资源不足、志愿者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
● 公众习惯于依赖政府,尚无积极“参与自己的生活”的意愿。公众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认知非常有限;
● 一些政府部门对发掘志愿者资源重视不够,还没有认识到动员志愿者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传统理念下,还缺乏培育和发展志愿者组织的完善法律、法规。由于民间志愿者组织不发达,公众缺乏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和多样化参与的选择;
● 在政策层面还缺乏积极的制度激励鼓励公众参与志愿活动。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志愿精神与志愿文化;最后,一些政府部门在推动志愿服务时仍然习惯于借助行政力量,这也制约了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
3、靠个人信念、魅力和热情来吸引和管理志愿者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很多都是由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的,成立之初基本不受过去体制内单位框架的制约,也没有固定系统的管理制度,更多的是凭着志愿者的信念、热情来工作。其基本管理理念是以组织作为一个大家庭,发起人像是家长,大家都因为认同组织的一些理想与目标而投身进来。或者因为发起人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志愿者的拥护,使组织周围聚集着一些志愿者,而这个大家庭自然也要照顾和保护每一个成员。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凝聚力表现之一。
4、缺少志愿者管理理论与机制
中国非营利组织志愿活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专职工作者极度缺乏。从事志愿活动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士,又缺乏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日常的管理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而缺乏专业人员又使志愿者的总体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兼职的志愿者流动频繁,志愿者和机构之间相互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这些因素都大大制约了志愿活动事业的发展,甚至给事业带来负面影响。
志愿者组织的工作进展随着社会的大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工作计划不完善,导致志愿者工作计划不细致,从而成果见效慢,志愿者工作热情很难持久,流失率高。志愿者管理中的很多环节,比如招募、使用、培训、管理、评估和激励等,都亟待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综上所述,在中国,民间志愿者组织尚未能得到政府有力的政策、经济、技术和资金支持,开展活动的经费主要依靠自身努力筹集,使得志愿活动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四、改善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1.加大向社会宣传公益事业的力度
为了号召和动员公民发扬中华民族助人的优良传统,唤起全民的公益意识,非营利组织应该积极与新闻机构、传播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大力宣传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需求,为组织的健康发展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2.建立、完善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立法的法律依据来看,宪法第42条规定
“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从而为志愿服务立法提供了直接依据,从立法实践来看,我国已经尝试规范志愿者组织,比如《红十字会法》中有一项原则就是自愿服务的原则,这也是对整个志愿服务组织的规定。而且,我国许多专项法律中倡导对特殊群体实行志愿服务,如《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但根据目前我国志愿者队伍发展蓬勃之势来看,出台一部《志愿服务法》来明确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志愿者、被服务单位和个人及志愿组织三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及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共青团中央正在为推进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立法进行不懈努力。由于立法程序极为严格,涉及的问题较多,这样一部层次较高的法律的出台之路肯定是漫长而艰辛,但通过相关法律来规范志愿者管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此外,为了保证志愿者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还要完善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各类非营利组织及其相关公益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政府应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扶持力度
2005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08年由中央文明委牵头,团中央、民政部配合,共同建立了志愿服务的新机制,并逐渐取得了成效。所有这些都说明,国家决策层对志愿服务越来越重视,已把志愿服务当作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根据莱斯特 ·萨拉蒙教授的研究结果,1995年全球2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平均40%来自于政府。我国也不例外,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非营利组织、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经费还是来源于政府,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购买公共服务这一重要的政策工具,健全完善购买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财政支持的同时对其进行引导,加快其专业化步伐。政府还要运用税收法律体系作为政策工具,使非营利组织的免税资格获得和免税程序简单易行。此外,政府要为志愿服务大开方便之门、与志愿者开展合作,对志愿活动进行引导。4.健全、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制
作为志愿者生存的母体,完善志愿者管理,首先就要完善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管理。其中包括,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自身治理,健全组织结构,规范组织行为,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制度化的评估机制,加强评估结果对于政府资金扶持和奖惩的影响力,引导非营利组织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建立科学、规范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高效率利用资金,使有
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发挥;强制实行信息公开,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建立包括政府、舆论媒体和公民以及非营利组织之间及内部多元立体的监督体系,杜绝非营利组织出现欺诈、腐败等严重影响其威信的现象。
5.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
非营利组织要为志愿者营造一种持续教育、终生学习的环境氛围,为志愿者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使他们能不断提高和完善个人素质,进而满足社会公众变化更新的各种需要。例如,对参与灾害救援的志愿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岗前储备机制,根据灾区需求有针对性地派遣志愿者,划分好进入灾区的工作性质类型,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志愿者队伍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这样才能发挥志愿者雪中送炭的作用。
6、志愿者的激励,满足志愿者的内在精神需求
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在传统的非营利组织的激励主要运用精 神激励。它是“结合行为科学以及交换原理,利用非经济的激励方法影响人的行为”在非营利组织物质 的激励不应该是激励的主导部分,而只是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因为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非营利组织激励志愿者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具体的激励措施有:
1)建立一种信任的气氛,鼓励志愿者发表意见。
2)注意听取建议。主管注意听取属下意见,接受志愿者的建议
3)鼓励志愿者参与建立士气的过程。
4)志愿者的上下、平行及交叉的沟通。
5)维持公平和支持的气氛。
五、结束语
代表着成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是现代公民精神的精髓,它所培养的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爱是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近二十年左右,中国的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服务已有了巨大发展,相信通过完善志愿者管理体系,志愿者队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通过良好的志愿服务,贡献社会。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独特的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鲜明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中外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的问题比较研究,可以明确志愿者管理对于非营利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我们应该从完善志愿者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社会舆论宣传认可和加强志愿者的培训、评估、激励管理等方面,完善和促进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绩效提高,以实现非营利组织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霞,张智河等.非营利组织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2]吴东民,董西民.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美]詹姆斯·p·盖拉特.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于海.志愿运动、志愿行为和志愿组织[J].学术月刊,1998,(11).[5]刘丹莉.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 [6]宿玥.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社会观察,2010 [7][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贾西津 魏玉等译.全球公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 [8]苗丽静.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 [9]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