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贝多芬传》有感
读《贝多芬传》有感
——苦难与挫折造就的伟人
怀着对贝多芬这个传奇人物的敬仰,我翻开了罗曼·罗兰所著的《名人传》。从罗曼·罗兰的笔下,我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贝多芬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一部传记。它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路德夕·凡,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个仆人,一个厨子的孩子,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起初,他的人生是一场残酷而艰苦的斗争。他20岁就离开了家,到外面谋生。当他渐渐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耳朵却又几乎聋了。但是,他凭借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举世文明的钢琴奏鸣曲与交响音乐曲。他最终用痛苦换来快乐。
贝多芬,靠着自己不变的信念,完成了人类的梦想。在他32岁那年,他甚至把遗嘱都写好了,在看他遗嘱的时候,我发现贝多芬竟有些“如果真的去了,是比现在更快乐些”的念头。但面对残酷的命运,他最终还是没有低头。是的,假如他在稍稍自私些,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摆脱一切愁苦。但是,他仍然渴望痊愈,偏偏希望“可怜的人类”快乐幸福。于是,这天生的性格给予他无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脱再一次拒之门外,开始了另一番苦难的历程。当痛苦与日俱增的时候,积聚到他无法承受的时候,就如潮水般倾海而出,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那就是他血与泪的结晶。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成为一个英雄,注定就要承受超乎寻常的苦难。这,已经成为一条不变的真理。每个伟大的诞生是和超乎常人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摆在贝多芬面前的无非是让他生命走到尽头的牺牲,可他终究抱着自己的梦想踏上了这条路。
他因生命的沸腾而掀起了音乐的终曲。
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曾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一个不幸的人,当贫穷、残废、孤独都向他袭来的时候;当世界不给他欢乐、声音的时候,他却将这一切给予了世界。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而他——贝多芬,用行动诠释了这一句话的真谛。
第二篇:读《贝多芬传》有感
读《贝多芬传》有感
怀着一颗崇敬的心,看完了语文书上的《贝多芬传》,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段文字了,但读完之后还是无法平息心中澎湃的感情。对于贝多芬这个人,我想他的存在已不仅仅是音乐上的巨人,他早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伟人。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蓬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他没有莫扎尔德般幸福的家庭,用原文中的话说,“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他有一个碌碌无为、嗜酒如命的父亲和一个善良温顺的母亲(母亲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而他的父亲却看中了贝多芬的音乐才华,从小就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音乐,目的是想让贝多芬迅速成长以成为他的摇钱树。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从此,贝多芬开始了他音乐的道路。接着,他离开故乡,开始在欧洲大陆上游历,他也在人生游历的过程中创造了众多的作品,也历经了众多的挫折,然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失去了一个作曲家的生命——听力,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他竟然在失去听力之后,凭借着自己对旋律的记忆,完成了他最为著名的《第九交响乐》。这是要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做到的呀!没有好的家庭环境,贝多芬也依旧没有屈服,努力地成为了一名作曲家;当他失去听力后,也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在万般不利的条件下继续自己的创作。就像他曾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难道我们就不需要扼住我们命运的咽喉?我们生活在新世纪,我们的生活已比当时的贝多芬好太多太多,我们更有着健全的身体,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我想现在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珍惜,我们要珍惜我们已得到的,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心里,要懂得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这个社会带给我们的好环境。然后,我们要努力,要积极奋斗,追求我们自己的理想,在追梦这条路上懂得不放弃,懂得斗争。
活就要活得像贝多芬一般的伟大。
对,贝多芬活得伟大,他的伟大在于音乐上,在于他的人格,更加在于他英雄一般让人折服的灵魂。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后记
第三篇: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
——题记
听着《命运交响曲》,我读完了《名人传——贝多芬传》。合上书,闭了眼,贝多芬那不屈于命运的面庞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贝多芬——上帝造人的失误。当他一步步向上攀登,挥洒汗水而成功近在眼前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双耳失聪。可想而知,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人,这是一个何等大的打击!一瞬间,世间万物一切美妙的音律都离他而去了,他每天都活在绝望、痛苦与无奈之中。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开始抗争,开始重新攀登。就在这时,《第三交响曲》、《悲伤交响曲》在世人面前诞生了,伴随着贝多芬不屈的信念诞生了。
贝多芬就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磨练出来的。他的童年可谓悲惨,他的命运可谓坎坷。内心的孤独,生命的苦楚,这些都成为创作的来源,不是吗?在生命中挣扎,在痛苦中创作,谱写着他那非同凡人的命运。贝多芬这一生有多少人能牢记着,让人铭记于心的是那流传于世的乐章。或许当世人听到这宏伟的乐章,会记起做曲人坎坷的一生。
是啊,没有风雨雷电的彩虹,不是美丽的彩虹;没有挫折的人生,不是精彩、美好的人生。
初二:魏琪嘉
第四篇: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用感人肺腑的笔墨让我看到了被称之为英雄的他们,与命运的抗争,他们不卑不亢,为了追求理想与信念,长期忍受着苦难,为追求真善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中《贝多芬传》让我尤为感触。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学派代表之一。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贝多芬传》一书讲述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和变革的时代,他的家境贫寒,家里主要靠父亲来挣钱养家,但是父亲脾气暴躁,嗜酒如命。母亲是个女仆,但却在贝多芬17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贝多芬的名字是由于他与祖父长得极其相像的缘故而起了与祖父一样的名字——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其祖父也给了他在音乐上的很多启蒙与教诲。可以说家庭因素让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有了很多的灵感与启示。在母亲去世后,贝多芬负起了照料全家的责任,还肩负着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
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贝多芬辗转来到了维也纳,开始了他最辉煌的音乐之程。在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被社会承认,本该是无比幸运了的时候,然而痛苦的现实又在向他敲门。贝多芬27岁时患上了耳聋病,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特别沉重的打击,就如同画家的眼睛失明一样可悲。饱尝耳聋的打击折磨、爱情的失败,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摆脱了这些令人窒息的痛苦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中去,他的心灵在呼唤着他把伟大的音乐奉献给全人类。
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精神文化极其贫乏的今天,我很难看到像贝多芬一样勇于和命运抗争,不肯屈服于命运,最终改变命运的人。他的勇敢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得到,但他的精神却是可以让人们所学习的。贝多芬坎坷的一生以及强烈的孤独感,给予了他在一次又一次沉重的内心打击下创作音乐的灵感。这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欢乐颂》就是这样形成的。在跳跃的音符之间,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期的痛苦与贝多芬对真善美的憧憬,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人们舍去信念,忙碌的为物质生活拼命追求的样子。究竟是什么让现实的人们没有了最初的信念,没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与精神。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不断出现了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自杀或谋杀他人的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显现出来的往往是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缺陷的问题。很多人在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失去了理智,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他们并不是生活得不够好,或许应该说他们生活得太好了,以至于在生活上出现问题的同时,他们完全失去了应对的勇气与理智的选择。在此同时,也反应出他们个人信念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人的信念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
这些人物传记鼓励着我们青年人不要放弃自己最初的信念与理想。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痛苦活着的同时,不仅带给了我们不朽的音乐作品,还带给了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的精神。青春本来就
第五篇:读《贝多芬传》有感800字
读《贝多芬传》有感800字
月下的清风,悄无声息地捧起书页,和着月光,书香四溢,那段不朽的传奇,又重现在眼前„„
贝多芬,一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苦难与坎坷却充斥了他的整个童年与花季。十七岁母亲离世,贫苦的他独自承担起两个兄弟的教育责任,但命运却从不眷顾善良的他。经济的困窘,恋情的失败,甚至是最后双耳的失聪,对于对音乐充满热爱的他,无疑都是命运上的一道道伤疤。但他却在绝境中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豪言。诚然,他也做到了,在无声的世界里,他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等世界著作。贝多芬,音乐巨人,用自己的自强不息,用自己的音乐精神,战斗着,直至生命尽头。
但如今沉浸在霓虹灯下的我们,身体健全、生活优越的我们,又有多少人只走到半途,就因眼前的荆棘而放弃前进。桌上的题目,只因我们心里感到困难,便不再去想;早晨的锻炼,只因汗水在背脊流淌,便不再继续;以致是自己所炽爱的,所追求的梦想,也只因别人的质疑与嘲讽,便轻易放弃„„
懵懂的青春,我因对数学的痴迷与热爱,便在心底埋下了当数学家的种子。怀着那份热血与渴望,幻想着将来如伟人一般功成名就后的喜悦,我努力着,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而那粒种子,也在奋斗的浸润下,发出了芽。
然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措不及防的失败与质疑,犹如一场不请自来的暴风雨,摧毁着那份看似坚不可破,实则脆弱不堪的梦想。风雨过后,那棵刚刚挺起腰的小树苗倒了,那份梦想,也随之破灭,被岁月渐渐埋没在记忆里。而我竟毫无一丝愧意,任凭它成为回忆,慢慢淡忘,慢慢消逝在脑海之中。
经济的快速发展,诚然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源头,但它又何尝不是人性懦弱的祸根。而实现梦想后的快乐,或许并非是愿望成真后的满足,而是在追梦过程中成就新的自我的喜悦。
轻轻合上书本,那首雄壮激昂的《命运交响曲》仿佛又回荡在耳畔。就让我们伴着旋律,以那份坚毅与不屈,谱写出一首首战胜磨难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