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总结高三英语总复习提纲[最终版]
高考英语总复习提纲
第一轮
①以涵盖单元考点为准,每周一次同步过关。
②注重背诵课文单词、短语,以单元为单位。
③同步课本复习语法。
4适度辅以完型、阅读与写作练习。○
注:高中阶段从必修一至选修八共8本书,每本6个Modules,共需12周的时间。第二轮
专项训练:1)、掌握语法的本质:一个句子有且只有一个谓语。根据这个语法的本质,只需要找到句子的谓语动词,再将前后的主语和宾语找齐,长句则可变短句。又因为一个句子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那么当一个句子当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谓语动词时,则需保留一个,将其他的谓语动词改为非谓语形式。修改后的内容可能是从句,可能是并列句子,如“The secretary worked far into the night, preparing a long speech for the president.”该句中有两个动词,work作谓语,而prepare则使用其-ing形式作伴随状语。
2)、语法分类训练
①比较法。侧重语法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可采用比较法复习。英语中有非常多的相似结构,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比较,总结其中的规律。如:
I have many friends, and some of them are businessmen.与I have many friends, some of whom are businessmen.比较:这两句话因有无连接词而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同。第一句中有并列连词and,为并列句。后半句使用人称代词them替代friends,没有连接词,是一个主从复合句,后半句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关系代词whom替代friends。
②知识点集中训练法:由于复习阶段语法点比较多,学生不容易区分掌握。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注意针对高考中一些重难点进行知识点集中训练,加深学生的记忆。
3高考题型训练:○精做历年高考真题。历年的高考真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考生可以购买历年各省市的高考真题进行单项强化训练。
4错题本。做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整理错题,一般是指单项选择题以及改错题,还○
要整理完形填空题以及阅读理解题中的词汇辨析和部分生词。
可以将错题分三类:粗心导致错误;做题时没有思路,看了答案解析后恍然大悟;做题时猜对的,看了答案也不明白的。归类后要进行反思:为什么粗心?正确的思维如何进行?做题时没有思路,看了答案之后恍然大悟,那就应该在恍然大悟的地方做上标志,用文字记录自己恍然大悟的 思路。看了答案后也不明白的题目,则需要好好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弄明白之后要将影响自己理解问题的障碍记录下来。
5适度辅以完型、阅读与写作练习。每2~3天进行一项语法的专题训练。○
注:语法专项可归为15个专题,所需时间90天。
第三轮
15~20套综合试题 精选各地的模拟试题,进行模拟实战训练。之所以选择各地试题,其一是为了熟悉各类题型,其二是历年高考都有各地考点“轮回考”的特点。但主要是要以本省市的模拟题为主,每两天做一份试卷。将复习过程中整理的常错题、重点词汇、句型集合等进行最后的复习。
第四轮
模拟试题训练。
第二篇:2009年高三英语总复习总结
2009年高三英语总复习总结
2009-09-21 16:37: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09年高三英语总复习总结 关键词:复习策略,实践第一,教学评价
高三英语总复习不仅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英语知识体系不断完美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丰富使用语言经验,增强语感的过程,使原有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升到新水平的过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学会自学,改进应试能力的过程。讲究复习策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对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1、要持实践第一,以使用英语为主
简明扼要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但一次性不要灌输太多,有的知识点较多可以分几次进行呈现,重视设置相应的语言实践活动或相应高考试题的题型给学生使用这些知识点的机会,学过的知识马上进行运用,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记住这些语言点。决不能用很多的时间去钻研语法规则,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阅读,听力和写作练习上,也就是运用语言上。“口语是学习语言的前提。”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可以提高对语言知识的保持。不能因为高考不考说的技能,就把课堂变成了沉默的课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过程。
2、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语言知识要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巩固记忆,在练习当中学会应用,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在用英语的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不是靠老师给讲会的,学会英语要坚持模仿为主,理论分析为辅,不要过分钻研为什么,语言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说,因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引导学生多动手读一读,听一听,写一写,从句子中,语篇中理解和领会语言知识和它的运用。在练习时以练习阅读为主,以阅读为开端,以阅读为主线,以阅读为重点,以阅读贯彻始终。
二、听力教学策略
听的练习要在掌握相应的听力策略的前提下做到持之以恒。“2008的听力题许多同学反映不是太容易,说明高考对听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建议每天练习听力10—20分钟,听力材料可以选用外籍人士朗读的模拟试题,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有的段落要反复听,非弄清楚每一个词不可,有的段落则大概听听就可以了。泛听对培养语感是很有好处的,练习听力的时候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学会预测,并做到边听边分析综合,听力测试问题的类型一共就这几个类型,概括中心话题,推理判断,对谈话细节等问题要心中有数,对常考的谈话内容如打电话,买东西,看病,用餐,活动安排,表示看法等要做到熟悉而不陌生,听力的提高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实现的,它是慢功夫,但是要经常听,肯定会有大的长进。其次听力训练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听力策略,用什么技能听懂什么。当学生听不懂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哪些地方欠缺知识而不能听懂。”(李俊和)同时还要适当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短时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大声朗读,增加语音对脑子的刺激,使语音与单词成为一
体,提高学生对语音的反应能力。
三、写作教学策略:
(一)写作问题分析:
从上学期的我市高三质检的试卷中我收集了作文得分在10—15分之间的我区考生的作文中所出现的表达方面比较典型的错句,从这些错句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的问题概括如
下7点:
1)用词不恰当是很普遍的现象,对基本的词汇使用还把握不好。如be动词,2)不能使用英语中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固定句型来表达。对句型的运用不熟悉。3)没有掌握好英文固有的表达方式,英语语感很弱,基本采用中文思维方式进行表达。
4)内容不全---这也是考试中中等学生水平的通病。
5)没有掌握写作策略:逻辑关系不强,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学会在写之前认真构思6)不能把握文
章的结构,表达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7)基本不会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来表达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二)应对的教学策略:
1.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写的能力的提高是不能靠做其它练习能提高的,要求学生每天动笔写几句,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渐渐地接近高考要求。练习写东西主要练习写事,同时也可以练习写人,介绍地方,写表示观点的小文章。只要持之以恒地练笔,逐渐建立英语思维的习惯,就能形成语感,进而提高用英进行表达的能力。
2.用活基本词汇,立足常见句型
初写作时引导学生主要使用常用词也就是积极词汇和常用句型,也就是初中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有一定基础了,在使用新颖的词汇和复杂结构,复杂结构也不要以为是高不可攀,引导学生把简单句变成定语从句,变成强调句,或者使用上非谓语动词的短语也就是使用了复杂结构。
3.指导写作策略
从以上的作文问题分析我们知道,学生到了高三还不能熟练地运用一定的写作策略对作文进行较好的构思与谋篇。掌握写作策略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条件,指导写作策略要在高三一开始就要不断地进行渗透与训练。建议教师们可以采用过程写作训练法对每一个写作步骤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明白写作要
领,并有效地运用他们进行写作:
具体协作步骤如下:审题构思---写提纲---写作---修改—定稿。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重对修改文章的策略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提高作文的质量。因为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是平时写作中也是考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它往往被我们教师们所忽略。如果学生不会修改自己的文
章,那么提高写作水平将成为一句空话。
4.采用多种批改方式,增加反馈
在平时作文批改中往往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只批不改,学生对于教师批改后的文章不予理会,没有进行认真的修改。二是教师批改只停留在纠错上,反馈的信息量不够。对于学生在表达方面做得好的方面没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不够关注,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改不予与重视,导致写作水平提高得非常慢。
为了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批改方式和批改内容方面都要多样化,给予丰富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根据脑科学原理,增加反馈是提高学生内在动机的一个有效措施(Eric Jensen.《适于脑的教学》-P79)。在批改方式方面可以采用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特别是提高自评能力方面要多下功夫。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要给予有效的反馈,不能只停留在纠错的层面上,还要进一步在表达方式,内容丰富,行文流畅,作文结构等方面给与评价和引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作自我评价,并自己修改,反馈,再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英语写作练习也是如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使用词典和参考书,在表达方式上多下功夫,反复修改订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
提高的过程。
5.写作训练方式的多样化
练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写随笔,给学生自由地真实表达的机会,这样可以真实地反馈出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教师的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找带答案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先自己改,再交给老师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学语言的基础阶段还是重在模仿,模仿写作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进步。因为要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还是比较困难的,它需要具有比较高的运用语法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具有真实交际目的的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的手段,也是高考书面表达题的特点。同时让学生练习抄写小文章,背文章或者背句子,背诵是使学习者把语言形式与其所处的语境结合起来储存于记忆网络中并形成语感的最有效途径。适当背诵一些好的范文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
四、词汇复习策略:
建议可把教材词汇做一次归类,按话题来归类,并按话题来记忆,便于记忆和在写作时系统地提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词汇表中的积极词汇归纳出来,这些词汇是要求四会的,一定要掌握好,其余的作为消极词汇来记,很多名词都是消极词汇,只要会听,会认读就可以了。考纲词汇表是高考命题的基础,一定要在考纲词汇表上多下功夫,认真,有所侧重地掌握好他们。在背诵这些词汇时,引导学生多联系在什么语境中使用这些词汇,并尝试用他们造句,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造句,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记忆效果。根据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脑扫描研究发现,当新学习材料确实可理解(领悟)且与过去经验相联系(有意义),也就是建构了学习者自身的意义时,脑区就会有更多的激活,对学习材料的保持也显著提高。”(引自《适于脑的教学》)因此我们可以说,对所学材料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所学材料就容易进入长时存储,因而容易被长时记忆。背单词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我们在词汇记忆时结合学生的过去的经验进行造句并把它表述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和保持。对于学习积极词汇,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字典,但不要照搬词典,词典的解释很多,有的高考用不上,因此应该是有所选择地学习,对于常用的,教材中出现过的用法要掌握。借助于字典可以帮助我们回忆常用的搭配与用法,同时字典可以帮助我们把新旧的不同用法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可以通过记住字典中的好的例句或课文中好的例句来记住他们的用法,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hope的用法,wish 的用法字典可以帮助我们唤起对他们用法的记忆,如学到break out 时,可以查查字典,了解我们所学过得与break搭配的短语还有哪一些,以便形成系统记忆。在学习词汇时,还要注意一些相似词组的辨析,要搞清楚他们的用法,对写作时准确选用恰当词汇进行表达也是很有帮助的。避免在写作时应用他们时犯错误。同时对阅读理解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有些相似词语在意义上是很不同的。如:not a bit=not at all 与not a little =very much..no better than(指双方都不好)与not better than(不如对方)它们有时也是短文改错的考点
五、复习中的侧重策略:
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复习,高考虽是选拔性考试,但不是智力竞赛。实际上高考750分中大约有600分都是中低档题,或者是基础题的灵活形式。英语学科覆盖面较广,属循序渐进提高的。学生英语水平的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把基础词汇,基本句型弄扎实,要做到懂,会用,而且熟练。在抓基础知识时,并不是只练高考题型,高考题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而不是用来作为训练能力的练习,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可以多采用尽量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书写进行表达的题目如填空,翻译,写作,回答问题等都是训练语言技能的好题型。只有这样基础的知识才能扎扎实地过关。其实,在书面表达中,学生如果运用好初中的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就足于能写好高考的作文。从我上面的我区高三学生的卷面作文中也很清楚地看到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的语言知识如want,think,afford等词都用不好,写出来的文章不知所云,这都是基础知识不过关所致。在我平时的教学视导中,我发现很多高三老师在复习时对高三的高级词汇方面花了很多功夫,而对很基本的高频词汇的使用却很少重视,其结果是在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到高级词汇的运用,而是基本词汇的乱用,不会使用基本的句型,而大部分都是中文式的英文。同时我们从高考的听力材料中也可以看到,听力材料的难度是相当于初中课文的难度。
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始终是高考的重头戏,在高考总复习过程中,学生已学完高中所有的语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储备,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时是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机会。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在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技巧和文化素养。因此在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分阶段地训练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阅读能力的高低。英语的高考绝不仅仅是单纯地考词汇和句型,处处渗透着观察,分析,综合,想象能力的考试。教师可以订出阅读技巧训练的计划和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当堂阅读,当堂讲评,对阅读的速度,技巧的运用作具体的要求。某个阅读技巧和应试技巧的掌握不是靠一节课就能形成的,要靠学生反复地在阅读中去实践这些技巧,学生一旦能自觉地运用技巧提高阅读效率,那么他的阅读
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精选阅读材料,注意阅读体裁多样化,阅读材料的难度、实用性和时代性以及文化知识的渗
透。
教师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什么很大的进展,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主要出在教师只是根据学生手头的现有的辅导材料布置阅读任务,没有去考虑阅读材料的难易度,很多辅导材料的阅读文章都是搬来搬去,无法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有的阅读材料较简单,低于或等于学生的原有水平,读这样的文章无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的阅读材料对某些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就干脆放弃不读。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所学的内容要略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作业前,自己要先看过,对阅读材料要
有所选择,对难度的把握要准确。
其次要体现阅读材料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以及体裁的多样性,阅读内容要体现最新的发展动态,并且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建议可以采用英文报刊的阅读文章,让每个学生至少订一份英文报纸。因为报纸能提供最新的信息,提供多种体裁的文章,使学生能适应高考的需要。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提高人文素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文化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对语言的误解和不理解,因此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是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英语文章,因为很多英语文章所传达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英语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的东西,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对于阅读
理解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三)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保证阅读的量
在每周保证一周的阅读指导课以外,还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泛读,既吸收语言知识,又吸收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泛读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阅读技巧的机会,又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词汇,让学生不断地在语篇中循环所学的词汇。每天至少保证1000字的量。大量的阅读就是大量的正确的输入,大量的语言输入也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基础。教师让学生做习题方面要精选,在阅读方面的量一定要保证,这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保障。
七在总复习阶段,学生有必要对高中阶段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对各种语法知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并提升运用语法的能力,形成语言技能。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对语法教学的建议和目前高三英语语法复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针对性的策略:
(一)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阅读加讨论的方式系统学习语法知识
很多老师在总复习时利用课堂时间讲解语法规则,整堂课老师在讲解分析,甚至用两三节课还讲不完,如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等语法规则繁多,但学生又必须系统地掌握。但是采用老师讲解分析的方式,学生听得很累,老师也讲得很累,效果不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很难一下子记住那么多的语法规则,因此采用独立阅读加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目前高考复习的资料名目繁多,很多辅导材料都有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讲解,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自行阅读这些辅导材料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然后带着问题来到课堂与同伴进行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在必要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而且还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进
行指导。
(二)语法学习要从用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在语法教学中,要从语法的功能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语法分析入手,我们不需要培养学生成为语法学家,我们学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更准确地运用语言。语法教学要与技能相结合,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语法结构来做什么。如学习定语从句,我可以运用定语从句的知识来理解长句和难句,我们可以运用定语从句来给某人或某物下定义,然后通过语篇(听,读、观察)来展示实际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使用的,给学生留出思考、交流、质疑的时间,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些运用的语境,并提供语言支持,使
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三)发展学生比较强的语法意识。
语法教学不能局限在语法的范畴,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如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体现了西方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人说话的意识联系起来(比如时态的用法就与人说话的意识有关),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与题材、体裁联系起来(比如定语从句常出现在科技类文章),与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与文化联系起来(比如外来词的语法特征),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研究式的语法教学模式。教师针对某语法项目提出问题,从意义上,从文化上,从结构上,从文章的体裁对语法的影响上,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查看语法书,提供含有该语法项目的文字或声音的语篇,或提示在哪一类体裁或题材的文章经常出现哪一类的语法现象等,学生分工去查找、摘录、然后汇集讨论交流观点和资料,教师通过聆听学生们的讨论找到讲课的切入点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语法课的教学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语法知识与真实信息“捆绑”在一起
面对繁多的语法规则,学生常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难于记住所有的语法规则。根据脑科学原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个体建立联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和学习兴趣。把语法规则与学生的真实的信息建立联系是记住语法规则的有效方法。如虚拟语气可以用来表达遗憾和难于实现的愿望,让学生运用这个结构来表达对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经历,通过记住这些句子来记住它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如以下是学
生自己造的句子:
I wish I c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If I had worked harder,I would have got better grade last lerm.(表达遗憾)从以上的句子结构和它所表达信息中,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虚拟语气的功能和结构。
九、复习中适当培养应试能力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应有的水平,因此在总复习阶段,有必要对学生进
行应试能力的训练。
(一)定时间进行考试训练
在平时综合训练中,首先细划每一类题所需的时间,严格要求,格守时间,实实在在操练,以避免学生在考试时因时间利用不合理而造成心理负担。如单项选择限制在10分钟完成,完形填空20分钟,阅
读40分钟,改错10分钟,作文20分钟等。
(二)重视考后分析
每次综合训练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自我评价,对做错的题分析丢分的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看看因审题,表达,思路,粗心等因素各扣了多少分,并分析错题是因为那块知识点的缺漏而造成的,经过这样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今后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反馈,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效率。对于做对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找出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做到触类旁通。
十、复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作出理性的分析与评价,从而确立可行的目标,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进一步确立实施的计划、语法教学策略:
(一)通过评价了解自己
设计可行的教学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并利用每次的综合训练和考试引导学生做自己的试卷分析与评价,通过评价了解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现状,对自己做出准确的评价后为自己确立可行的目标,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不可太高.目标确定完以后,引导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进程的安排要体现个人特点,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知识水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的优势和弱势。如听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在听力方面多下功夫。写作能力方面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写作方面多下功夫,并安排好自己的训练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善于向别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个性化的训练,水平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通过评价指导学习策略
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是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学生有必要掌握复习的策略,应试的策略,提高听力的策略等。通过教学评价设计学习策略评价表让学生做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了解哪些是好的学习策略,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助于推动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会运运用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十一、总结
总之,在高三英语总复习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学以使用英语为主,以阅读贯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不断丰富学生使用语言的经验,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听读写的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形成性评价进行复习策略和应试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能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美)Eric Jensen,《适于脑的教学》 2.高考王牌解析—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北京四中李俊和,高考王牌解析(光盘)
4.张家明,罗玲(《教学与管理》第二期,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5.蔡长春(《教学与管理》第一期),高考高分是这样得来的 6.陈琳,王蔷,程晓堂主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学年英语教学总结
高三,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整个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随着今年考试题型的突然变化,曾有一定的迷茫感,但同时这也是一件好事,促使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
回首自己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讨论中,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对学生的考试技巧指导及训练是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学科组,在此我谈谈
对复习备考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目的是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2004年各类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今年高考新增加的题型,为任务型阅读,即阅读填空,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需要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学生对词汇的综合归纳能力。阅读试题的考查全面,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我们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另一增加的内容为听力单词拼写。该题要求学生在词汇方面不仅要能认识,更要能默写该词;同时在听力训练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听力材料的内容,而且要会根据所听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比较重视的词汇的巩固及扩充,以及好句子和好课文背诵这一环
节。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第一学期在完成小量的新课的基础上,加强第一轮的复习,要求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由于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降低难度,回归基础,强化专题训练。
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高考临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我将学生以前所做的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错题进行分析归类,重新编制成试题形式,让学生再练,教师再讲评、提高学生识别错误的能力和语言领悟能力。我们指导学生回头看以前自己做过的作业,如果学生以前备有错题集,指导学生逐题分析错因。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期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
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4、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狠抓高考各题型的解题技巧指导和答题规范训练。特别对听力测试题的解题方法多加训练。我们认真分析2004年高考试卷。在此基础上精心选编几套高质量的适应性高考模拟试卷。所有模拟试卷都按实际高考的要求进行测试。每次模拟考试后都进行认真讲评,要求分析到每一小题,分析到每一个学生,加强学生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引导学生认真自我揣摩试卷。
三、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本学期教学的启示及
反思: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二)高考试题选材求新、求异的特点要求教师注重本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跨
学科知识渗透能力的培养。
(三)高考命题角度从知识运用、语言结构知识点的考查向语段、语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侧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基础知识系统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新的书面表达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时使用一些较高级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无疑会对中学英语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年又第一次在写作中使用了开放性试题,改变了以往拘泥于提纲写作的形式,不仅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考生对已掌握语言的发挥,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指
导意义。
(五)高考英语的总趋势要求教师不断充电,迅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高三是每个学生关键性的一年,作为教师要针对SEFC教材的特点和高考的发展,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科学地安排,周密地计划,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在这一学年中的教学中,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反思也是多多,这一学年的历练有助于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政治学》总复习提纲
《政治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科学解释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5: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6: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1:国家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含义
3:国家权力(也叫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的含义
4:国家权力的特征
5:国家权力的运用(国家职能)
6: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7:国家权力的构成(也称国家“三要素说”)
8: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1: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和方式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基本矛盾、本质
4: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2: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尖锐化的表现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1: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3: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
4: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5: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基础、基本职能、指导思想及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国家形式
1:国家形式的含义
2:政体的含义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4:君主立宪政体
5:民主共和政体
6: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7: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七章 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的含义
2:国家机构的构成及特点
3:三权分立制度
4:民主集中制原则
5: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国家机关
第八章 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1:民族问题的含义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
3: 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族政策
4: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九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的含义
2:政党的产生
3:政党的特征
4:政党的功能(作用)
5:政党制度
6: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
7:政治团体的含义、产生、特征及类型
第十章 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的含义、功能、类型及结构 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政治发展
1:政治发展的含义
2:西方的政治发展观
3: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政治改革
5:政治发展的途径
6:政治体制改革理论
7: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8: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第十二章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的含义
2: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
3:主权国家的含义
4: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于国家的意义 5:国际政治基本格局的含义
6: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7:国际组织
8:国际法的构成、特点和作用
第四篇:初中化学总复习提纲
初中化学总复习提纲
第二部分 物质的知识
一、空气和氧气,水和氢气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N2 78% ,O2 21%,CO2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水蒸气)等0.03%。
2、空气的人为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燃料燃烧污染源。大气污染物: 飘尘(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SO2 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CO2 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3、氮气在常温下很难跟其它物质反应,它既不支持燃烧,又不能供给呼吸。氮气可作保护气;工业上在特定条件下,用氮气合成制氮肥。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工业生产中用作保护气、激光和电光源作填充气,发生彩光。
4、实验室制氧气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加快反应速度或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如二氧化锰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中的应用).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氧气,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完毕后注意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火焰.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氧气主要用途是帮助燃烧,供给呼吸.5.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磷在氧气中燃烧有浓厚的白烟生成,有时产生白光.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Fe3O4).实验时注意在瓶底放入少量的水或黄沙,防止炸裂集气瓶.6.可燃性气体有:H2, CO,CH4,液化气,煤气;助燃气体有O2,Cl2,空气.不助燃也不可燃的气体有CO2,N2,惰性气体(稀有气体)注意:当可燃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混合时点燃易引起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7.水的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城市生活污水.水的净化:自来水的主要生产过程可分取水、加药、混凝、沉淀、过滤、供水等六个部分,(加药中明矾作凝聚剂,氯气作消毒剂).8.水是很好的分散剂,很多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在水中分散或溶解,水是最常见的溶剂.9.电解水:正极(阳极)产生氧气,负极(阴极)产生氢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 1:8.10.氢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冷的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有水气或水珠生成,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管口有水珠出现.11、初三化学的范围内只有KClO3,HgO,H2O,KMnO4(H2O2,Na2O2)分解会放出氧气;只有金属和酸反应,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电解水才能得到H2,水能和CO2,SO2,SO3,Na2O,K2O,BaO,CaO,灼热的碳,无水硫酸铜反应;不要任意生成H2、O2或任意用水作为反应物。
二、碳、氧化物、酸、碱、盐
1、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千年不变,在加热或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2、氢气、碳、一氧化碳具有相同的性质是可燃性和还原性。
3、一氧化碳是没有气味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煤气会使人中毒因为主要成分是CO。
4、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黑色碳层变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悬浊液),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因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浑浊消失,又变成澄清的溶液。
5、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石碱)会出现风化现象;浓硫酸会吸水,浓盐酸会挥发;活性炭会吸附空气中的水份、杂质(有毒)气体及溶液中进行脱色(吸附有色物质);生石灰会与水蒸气反应变成熟石灰;熟石灰或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固体氢氧化钠会潮解;氢氧化钠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检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可滴入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部分变质。
6、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1)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或氢气,氧气,氮气等中性气体。2)氢氧化钠、生石灰、碱石灰可以干燥氢 气、氧气、氮气、氨气等中性或碱性气体等。
7、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关系:
1)金属 + 氧气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2)非金属 + 氧气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3)碱性氧化物(可溶的)+ 水 碱(可溶性)(例:K2O,Na2O,CaO,BaO等)4)酸性氧化物 + 水 酸(可溶性)(例:SO3,SO2,CO2等)5)难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 + 水
(例:Cu(OH)2 CuO + H2O;2Fe(OH)3 Fe2O3 + 3H2O)6)酸 酸性氧化物 + 水(例:H2CO3 CO2 ↑+ H2O)7)金属 + 非金属 无氧酸盐
8)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例:CaO + SiO2 CaSiO3)9)酸性氧化物 + 碱 盐 + 水 10)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 11)碱 + 酸 盐 + 水
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都能与酸反应 12)盐 + 酸 新盐 + 新酸
A)强酸跟弱酸盐反应(如生成物有碳酸改写成二氧化碳和水)
B)难挥发强酸跟易挥发强酸盐反应(常用的强酸是硫酸、盐酸、硝酸其中难挥发的是硫酸,易挥发的是盐酸、硝酸)注意:尽量不用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及硝酸 13)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新碱 + 新盐 14)可溶性盐 + 可溶性盐 新盐 + 新盐 15)金属 + 酸 盐 + 氢气 16)金属 + 盐 新金属 + 新盐
A)以上1、2、3、4、7、8是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5、6是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11、12、13、14是复分解反应(肯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5、16是置换反应(肯定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注意: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生成。置换反应中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在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NaOH==Na+ + OH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三、金属、燃料、营养物质、合成材料
1、煤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石油的组成主要是碳和氢,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重要的矿物燃料也就是矿物能源指煤(固态),石油(液态),天然气(气态)
2、汽油、煤油、柴油是石油分馏加工的主要产品,煤干馏的主要产物是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城市煤气含H2、CO、CH4;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液化气由多种可燃性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重要的家用燃料。
4、铁、锰、铬及合金是黑色金属;其它金属称有色金属。一种金属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的固体称合金。生铁含碳量高,硬度大,韧性差。
5、纯铜有紫红色金属光泽,俗称紫铜。黄铜、青铜、白铜是铜的合金。硬铝是铝的合金。
6、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物理性质),金属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7、炼铁主要原理: Fe2O3 + 3CO 2Fe + 3CO2 炼铁时,铁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氧化剂是Fe2O3,还原剂是CO,设备:高炉,原料:铁矿石、石灰石、焦炭、热空气
8、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防锈需要干燥(隔绝水蒸气)与空气隔绝;表面复盖保护层或组成合金。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nH2O,生锈时,铁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除铁锈可以用盐酸 Fe2O3+6HCl 2FeCl3+3H2O
9、人体营养要素: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水;前三种是人体能量来源。
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经过反应生成葡萄糖再氧化释放能量。淀粉的检验:淀粉遇单质碘显蓝色。
10、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常识性了解棉、麻、丝毛是天然纤维。
涤纶—的确凉,锦纶—尼龙,睛纶—人造毛是合成纤维;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是塑料,聚氯乙烯袋不能用来装食品。
11、肥料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
氮肥—碳铵(碳酸氢铵)NH4HCO3、硫铵(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尿素CO(NH2)
2、硝铵(硝酸铵)NH4NO3 磷肥—过磷酸钙Ca(H2PO4)2+CaSO4、重过磷酸钙Ca(H2PO4)2
钾肥—氯化钾KCl、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注意:碱性肥料不要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以免氮肥失效。)B)氧化物、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基本上都溶于水(偏硅酸H2SiO3不溶于水)
2)碱:可溶性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
2、氢氧化钡Ba(OH)
2、氨水NH3.H2O;其余基本上不溶。
3)盐:化学式中含有下列七种离子中的一种即可溶于水 化学式中含有下列阳离子:K+、Na+、NH 阴离子:NO、Cl-(AgCl不溶于水或稀酸)、SO(BaSO4不溶于水或稀酸)、Ac-(CH3COO-醋酸根)4)氧化物: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对应酸的溶解性、碱性氧化物对应碱的溶解性。CO,NO不溶于水;Al2O3,ZnO两性氧化物不溶水但溶于酸也溶于碱溶液。
一、化学式的式量计算。
二、化学式中某元素的百分含量计算(质量分数)根据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三、溶液
1)溶解度的计算 2)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3)溶液稀释(浓稀之间换算)计算
四、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四部分 实验
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名称、性能、用途(试管、烧杯、集气瓶、酒精灯、量筒、药匙、托盘天平、漏斗(长颈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夹,铁圈)、蒸发皿、胶头滴管、硬质玻璃管、水槽、燃烧匙、U型管、干燥管等)
2、两种固体反应需加热制取气体的用制氧气装置;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用制二氧化碳装置,不易溶于水的难溶的气体(溶解气体体积比小于CO2的)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气体密度与空气平均密度比较(标准状况下空气平均密度为1.29克/升,平均式量为29);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比空气小的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N2、CO密度与空气相近,难溶于水,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3、检验O2是否收集满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满。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可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混合气体的检验如(O2、H2、CO2和空气)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 有四种气体的瓶口,燃烧更加旺的是氧气;气体被点燃的是氢气;火 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依旧的是空气。
5、生成物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或浓硫酸质量增加的,说明生成 物中含水,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 化碳。
6、化学反应或化学实验中物质的颜色
1)红色:铜Cu(红色、紫红色、亮红色)、氧化铁Fe2O3(红色粉末)、氧化汞HgO(红色)、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2)黄色:硫(硫磺)黄色、氯化铁FeCl3(棕黄色)3)蓝色:氢氧化铜Cu(OH)
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硫酸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氯化铜稀溶液)
4)白色: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氢氧化镁 Mg(OH)2三种物质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硫酸钡BaSO4、氯化银AgCl两种物质的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如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等)、无水硫酸铜CuSO4、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以及大部分的化学物质。
5)黑色:氧化铜 CuO、碳C(石墨、焦炭、木炭、炭黑、活性炭)、四氧化三铁Fe3O4、二氧化锰MnO2、硫化铅PbS 6)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粉末)、氯化亚铁FeCl2溶液、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浅绿色晶体)、7)物质在燃烧时实验现象:
蓝色火焰:一氧化碳(蓝色火焰)、氢气(淡蓝色火焰)、甲烷(浅蓝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苍白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白色浓烟。8)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变化 红褐色 红色
9)铜的单质、化合物之间变化 红色 黑色 蓝色 蓝色沉淀 黑色 红色
7、酸碱指示剂变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酸性)红碱(碱性)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碱性)红酸(酸性)不变。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性、中性、碱性;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
8、检验或鉴别硫酸H2SO4、盐酸HCl、(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 混合溶液)用氯化钡BaCl2或硝酸钡Ba(NO3)2,有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的是硫酸或硫酸根离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9、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用碳酸钠溶液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钙。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尽量用氢氧化钠溶液。
10、鉴别碳酸盐:碳酸盐中加入稀酸(一般用稀盐酸)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它有浑浊现象产生。
11、如有酸(盐酸)流到桌上,可以立即向酸溶液里加适量的碳酸氢钠进行中和,如有碱(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醋酸进行中和,然后再用水冲洗、擦干净。
12、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加热时应将受热物体放在外焰部分。
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不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必须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
13、装配给硫酸铜晶体加热的装置,注意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蒸发皿放在试管口下方,现象是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管口有水珠出现。
14、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亮红色的铜,管口有水珠产生,操作时应注意先通氢气(排出管内空气)后加热,防止爆炸现象发生,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新生成的铜又被氧化成氧化铜,导致实验失败。
15、一氧化碳使黑色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操作顺序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基本相同;还要注意将尾气点燃,防止一氧化碳有毒气体散逸,污染环境。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化学方程式: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3)碱性氧化物 +酸--------盐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 碱--------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7)碱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8)盐 + 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第五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
2(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 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
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7.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8.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39.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0.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4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2.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43.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4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45.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46.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47.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8.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49.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50.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51.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52.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53.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54.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5.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56.碱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57.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58.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59.不能用NaOH干燥的是SO2、CO2、HCl。
60.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61.五种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一种蓝色沉淀是
Cu(OH)2;一种红褐色沉淀是Fe(OH)3。其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是AgCl和BaSO4。
62.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63.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64.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65.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66.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67.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68.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69.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7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71.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气瓶口熄灭。
72.能区别盐酸和硫酸的试剂是氯化钡BaCl2溶液。
73.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74.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76、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7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78、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79、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80、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81、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8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83、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84、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85、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86、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二、应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 2H2O →2H2↑+ O2↑(分解反应)
2、碱式碳酸铜分解 Cu2(OH)2CO3 →2CuO + CO2 ↑+ H2O(分解反应)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化合反应)
4、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化合反应)
5、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化合反应)
6、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化合反应)
7、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化合反应)
8、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化合反应)
9、磷在氧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化合反应)
10、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2KClO3 →2KCl + 3O2↑(分解反应)
1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 + MnO2 + O2↑(分解反应)
12、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置换反应)
13、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置换反应)
14、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 CO2 + C →2CO(化合反应)
15、碳还原氧化铜 C + 2CuO →2Cu + CO2↑(置换反应)
1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化合反应)
1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 H2O
18、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反应)
19、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分解反应)
20、一氧化碳燃烧 2CO + O2 →2CO2(化合反应)
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Cu + CO2
22、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CaO + H2O → Ca(OH)2(化合反应)
23、盐酸的检验 HCl + AgNO3 → AgCl↓+ HNO3(复分解反应)
24、硫酸的检验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复分解反应)
25、用硫酸铜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uSO4 + 5H2O → CuSO4+5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