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局书记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民主生活会讲话
尊敬的范主席、联络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以来,我们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本月初,我们在全体职工大会和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分别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学习传达,并对全面贯彻全会精神作了部署。今天,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民
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准备,并在市政协范主席和联络组成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专题召开财政局班子民主生活会。其主要任务是,迅速把全局党员干部的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市委的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并就如何用全会精神指导财政各项工作、推进财政事业快速发展提出要求。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范主席和联络组领导亲临会议指导表示欢迎。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局党组成员和副科级实职领导,并邀请了局中层干部、乡镇财政所、联系乡和社区的代表列席会议。下面,我根据会议要求,结合局工作实际和自己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主要体会,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也是党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的严峻时刻,灵活调整方针政策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不仅是指导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把我国各项体制改革推向更加深入的指导性文件。会议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未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它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于我们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当前财政面临的困难,保持财政稳健运行,加快财政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体财政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十二五”时期面临重要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统一思想和行动,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总结成绩,坚定信心,增强推进财政新发展责任感
近几年来,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局班子团结带领全局广大党员干部,扎实苦干,攻坚破难,全市财政工作牢牢把握灾后重建、恢复发展、社会稳定大局,认真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措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两个加快推进”要求,充分发挥财政保障职能,狠抓增收节支,努力向上争取,强化公共保障,坚持科学理财,加强财政监管,为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推进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收入连年上新台阶。我们始终把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至今,虽因地震因素,财政收入仍然实现了年均15.3%的快速增长,从的8.9亿元,到实现13.5亿元,4年间净增加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8亿元,增长4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到达了4.24亿元,首次突破4亿元,增长32.8%,占绵阳市的12.8%,居59个扩权县的第5位,居全省县(市)第19位。今年前11个月,我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52849万元,完成预算的98%,增长27.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462万元,完成预算的109.2%,增长50.8%。财政总收入全年有望完成180000万元,同比增长33%,一般预算收入可完成6万元,同比增长43%,这将是有史以来增长幅度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与此同时,全市人均财力快速提高,人均财力2.63万元,今年预计可达到56000元,较人均增加了2.97万元。财政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有效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
积极的财力保证。
二是上争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我们牢牢把握扩权强县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打好“上争”牌,千方百计向中央、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和项目资金,全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过渡期财力补助均取得较大增量。我市首次被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当年争取一般性转移资金1147万元,今年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达到8325万元,是的7.25倍,净增7178万元。过渡期财力补助方面,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局第一时间汇报灾情及其对收入的影响,当年省厅下达过渡期财力补助16129万元,在中央财政连续两年大幅削减补助规模的基础上,、2010年分别争取到10763万元和9802万元的补助,补助总量年年位居全省前列、绵阳首位。卓有成效的上争工作,有效缓解了江油财政紧张状况,极大地减轻了支出压力。
三是全力支持灾后重建。面对灾后重建的特殊要求,我们认真落实促重建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制定全市分类控制和预算申报方案,组织协调中央灾后重建基金预算申报工作,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期评估调整,完成了第一、二、三批中央灾后恢复重建基金668200万元的预算申请,及时下达拨付重建资金。扎实开展工程项目预算控制价评审、项目竣工财政结算等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政府物资采购工作,重点加强灾后重建各类资金监管等,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是保障能力逐步提高。近几年,随着国企转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地震灾害后,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露。社会保障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大难题。面对离退休职工、低保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震后困难人员的生活问题,我们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同时,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始终把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政权运转、人员经费、政法经费得到保证,公务员津补贴、教师绩效工资、村社及社区干部待遇提标、新农保、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等新增支出得到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就业与再就业资金等都按政策得到有效保障,2010年地方财政支出将突破160000万元。
五是各项改革管理深入推进。近年来,我们以创新财政监管工作机制为突破口,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建立完善财政内部监管机制,初步构建起了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新格局,基本做到了财政监管“全覆盖”,形成了全方位的财政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在财政改革上,先后实行了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乡财县管等重点改革,均取得显著成效。在财政管理上,积极推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金财大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建成运行、预算编制e财软件”正式启动运用,为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杜绝了“小金库”;非税收入的管理促进了财政自身收入任务的超额完成;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增加了政府收益;政府“阳光采购”节约了财政资金,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性。全面加强灾后重建各类资金监管,健全资金申报、审批、发放、使用、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协同开展财政资金全程监督检查,确保了财政资金规范、安全使用。
七是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财政干部经常性教育,着力于“四型”队伍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机关效能建设、队伍作风建设、创优争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公务员示范岗”和“青年文明号”等机关创建工作,内部管理规范有序,干部作风能力不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推动财政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三、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奋力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财政快速增长势头良好,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严密的财政收入征管机制;二是收入增长已步入快车道,市委市府始终坚持以“一主三化”为发展战略,强力招商引资,着力推进项目产业投资,全市经济克服特大地震影响迅速恢复发展;三是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因灾后重建提前建成以及较多民生工程的的完工,使我们今后有更多的财力来支持经济发展,四是灾后重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城乡住房、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巨大投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的步伐,优化了发展结构,增强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尤其是江油河南工业园的建成,以及特钢新城的打造,拓展了工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平台,为我市财税收入快速增加打下了坚实的财源基础。这些都必将为财税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同时,我们还有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有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财税队伍、具备了一定的先进科学管理经验。
但是,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近几年,虽然我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人均财力不高,经济总量的弱小使财政收支仍较艰难。收入质量不高,财源结构不优,地方收入增长缓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和问题。尽管我们收入总量在绵阳处于前列,但放眼省内,无论是速度、还是总量都较滞后。,财政总收入排全省第34位,占gdp的比重为8.86%,位居全省第37位;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79%,位居扩权县的第5位,增长速度排全省19位。从税收结构上看,增值税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仍然过大,受灾后重建的带动,近两年在建安营业税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地税收入逐渐超越国税,但灾后重建结束后,建安营业税的大幅回落将直接影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仍然较大。二是可用财力不足,财力保障有限,财政改革离公共财政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我市财政总体上讲还是“吃饭”财政;三是收支矛盾突出。政策性支出增长快,财力增长难以满足支出增长的需要,收入与支出的矛盾日显突出,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增大;四是面对资金投放的急剧增长,财政监管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手段、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资金安全风险及隐患亟待解决;五是政府性债务沉重,化解政府性债务面临长期艰巨任务。六是干部队伍建设还需加大力度,与新形势下的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在一部分干部中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够、进取意识不强、创新方法不多、廉政勤政要求不高等问题,七是面对日益暴露出来的财政深层次矛盾,解决的方法和措施还不多,财政管理机制、手段还需进一步拓展、创新。
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奋发有为,在推动江油跨越发展中,要勇于担当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推进财政加快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在组织收入上下功夫,在向上争取上动脑筋,在加强监管上想办法,在推动发展上出新招,在队伍建设上添措施,继续发扬财政干部团结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努力推进财政工作再出新业绩,再上新台阶。
四、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当前各项重点工作
当前,财政改革发展正稳步深入,创先争优活动正方兴未艾,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正紧锣密鼓,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在全会精神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凸显工作特色,更加注重财政保障能力提升,努力建设公共财政;更加注重科学理财,全面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财政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取得新成效。
(一)继续开展学习宣传五中全会精神活动。要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栏、网络等载体,采取学习会、专题讲座、座谈会、党团课等形式,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全体干部中大力宣传全会精神,宣传我国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宣传“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宣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制定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学习方案,统筹规划好开展学习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日常工作两促进、两不误。
(二)抓好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修订、完善工作。
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要与灾后重建、加快发展的新形势相衔接,与我市“打造李白故里,建设特钢新城”的战略相结合,与市委、市府未来几年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相协调。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充分体现江油的优势和特色,使收入目标、改革发展、财政管理、队伍建设等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操作。
(三)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继续加大组织收入的力度,特别是抓好预算外收入工作,要加强重点征收部门的财务监管,及时沟通联系,协调解决收入征收过程中的问题,加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征缴和清欠力度,拓展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思维,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保证全年非税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通过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来弥补支出缺口。二是要加大税收收入的考核力度,加强收入预测和分析,督促有收入任务的部门和乡镇全面完成收入任务。三是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强化税收监管和稽查,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行为,防止税收的流失,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四是要加强支出管理,厉行节约,控制支出,确保全年预算收支平衡。
(四)扎实做好年前各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上争”工作。我市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人均财力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民生支出、社会维稳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项工作等资金需求较多。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同上级相关处室的沟通联系,主动汇报情况,已申报的资金要积极落实,对各种专项的到位情况要及时跟踪清理,真正把“上争”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二是精心编制好明年预算。2011年全市财政改革发展仍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要科学分析明年经济发展形势,认真做好收支预测。继续坚持“两上两下”和从严从紧的原则,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目标,把握好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深入预算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了解各预算单位的真实情况,掌握预算单位的重点工作,突出支持重点,使预算编制尽可能符合部门单位的实际,经得起监督评议。
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年底全市需要资金支持的事项很多,要树立科学理财观念,认真做好资金需求测算,在严格执行支出预算的同时,加强资金筹集、调度,保障各阶段重大工作需要。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管理,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预算单位,严格执行资金支付、银行清算、会计核算以及零余额账户管理等相关规定。同时要做好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处理工作,加强支出对帐工作,及时核对国库集中支付的年终结余资金等指标,切实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四是继续落实好资金监管各项工作。年终是资金安全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会计法和有关财经制度规定,认真清理核实资金和帐目,扎实搞好收支核算,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有效。
五是进一步严肃各项工作纪律,确保年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眼下已近年末,大家工作任务重,要把工作重心和注意力转到年末工作上来;要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加强制度约束;要增强集体观念,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拓展思路,力争创造出良好的工作业绩。分管领导要加强分管股室和人员的教育管理,安排好各项工作;要明确各自工作任务,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要努力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各个时期的政策和制度,以学习促进能力的提高,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新形势工作的需要;要加大考核力度,各项奖惩要认真落实兑现;要更加注重党风廉政教育,把正在开展的廉政风险点查找,真正触及到每一个人灵魂和思想,要严格要求,时刻警醒自己,洁身自好,自觉抵制腐败,自觉陶冶情操,努力做一个有职业道德,有社会公德、有家庭美德的人。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勾画出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体干部党员不仅要学好、领会好全会精神,更要把全会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到我们改革发展的事业中,以指导我们的各项具体工作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确保全年财政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
第二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
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做出战略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这种清醒的分析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十二五”宏伟蓝图确立了战略方位,为我们满怀信心迈向“十二五”提供了奋斗目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党和各族人民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身为路政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好五中全会精神更是刻不容缓,从大的方面讲,对于我们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落实党的十二五规划,提高本单位职工生活水平上讲,和谐职工关系,提高工作积极性也有现实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认为:放眼世界,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大势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化,各国加强对华经济技术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这是我国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有机遇也有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奠定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有利地位。立足国内,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提升了发展本领、创新了发展理念。我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发展的热情与愿望十分强烈,这些为我们再上新台阶奠定了信心和实力的基础,蓄积了强劲的发展势能。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些决定了我们再上新台阶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这是我国发展存在的内部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不利条件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历史一再表明,能否抓住机遇,决定了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抓住了机遇,后发国家就有可能实现跨
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丧失了机遇,强盛的国家也可能停滞不前,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全党同志要统一思想认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朝着既定奋斗目标迈进。
如何落实十七大的五中全会精神呢?那就是与当面的各项工组结合起来!特别是高度重视创先争优工作,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作为加快推进公司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变的重要保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创先争优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重中之重。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切实把活动成效体现在用全会精神统一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为实现“十二五”的目标上。要在加强理论武装中夯实创先争优基础。积极认真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抓创先争优、促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二、紧紧围绕工作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始终把立足本职岗位、服务中心工作作为根本要求,把破解发展难题、完成重点任务
作为实践平台,把发挥模范作用、争创一流业绩作为检验标准,努力做到“四个落实”:把创先争优落实到完成工作中心工作上,把创先争优落实到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上,把创先争优落实到改进服务作风上,把创先争优落实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
三、要以有形的组织活动来落实创先争优。要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一是要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培育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探索管用有效的学习办法,不断提升自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二是要继续创建“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示范窗口”。三是要切实落实公开承诺。要在认真设定承诺、公开做出承诺的基础上,切实践行承诺,严格议诺评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四是要深入开展五比五看活动。通过比和看,让大家衡量有标准,学习有榜样。同时,注意选树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真正做到“三个亮出来”,即搞承诺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比奉献把党员业绩亮出来;树典型把党员标杆亮出来。
四、切实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地持续推进。一是要上下联动。把创先争优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出安排部署,抓好组织落实,形成经常向上级汇报,经常下基层或与下面党员群众联系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二要典型带动。要把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作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激发广大党
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三要党群互动。党组织要认真抓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使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与工青妇创先争优相互促进,形成齐争共创良好局面。四要考核驱动。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单位党建工作和评价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出了新的规划和新的任务,每个党员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争先创优是落实新精神的具体表现。我们要乘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的强劲东风,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奉献,为祖国为党作出新的成绩。刘慧玲2011年元月7日
第三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时间地点: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精神:大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3、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5、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6、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7、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认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第四篇: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述,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第五篇: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改革开放“三大目标”):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三大主题”)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意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四大原则”,该条写入了党章):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大发展目标)实现: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②全社会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③自身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做到):①把握发展规律;②创新发展理念;③转变发展方式;④破解发展难题;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人为本必须做到):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②发挥人民首创精神;③保障人民各项权益;④走共同富裕道路;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三个协调”)。(“五个统筹”)统筹:①城乡发展;②区域发展;③经济社会发展;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三大关系”):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利益(“三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大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原则: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辨证关系):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以前是又快又好)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四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江十六大)、生态文明(首次)),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三“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要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三个坚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建设六大任务:(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措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四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