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标准小学各科的周课时安排
新课程标准小学各科的周课时安排
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每周课时总量为30节。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9节)
数学(5节)
体育(4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2节)
语文【包括作文】(8节)
数学(4节)
英语(2节)
科学(2节)
体育(3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第二篇:高中语文周课时安排
高中语文周课时安排
2012-8-28 1,一个班级每周9节课(包括早自习和晚自习)。
2,2节早自习必定为背诵,内容为课本必背和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章64篇。
3,晚自习为阅读或者活动时间。活动为主,阅读为辅。一学期设定14个活动,分组主办;每班7组,每组8人;选定组长,组长负责制。挑选专题,每组2个;提前准备,形式多样。其余6个晚自习为放假、考试复习或特殊情况。
4,每周下午的2节课,都是阅读——课内知识1节(校阅览室完成);课外书籍1节(推荐书目)。做好阅读笔记,每周不少于800字。组长批阅检查,汇报笔记情况。
5,每周早上4节,前3节为课本学习;周六早上的1节为单周周记或练字,双周作文。
第三篇:2011年版初中各科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
初中各科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
学校
教师姓名
日期
得分
一、选择题(50分 每空5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连续性 4.()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A、直观性B、科学性C、教育性D、合理性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A、合理地教 B、创造性地使用 C、按照要求使用 D、按部就班地用 6.判定一节课的是否有实效最重要标准是看()。A、生动的课堂气氛 B、热烈的小组活动
C、有效的课堂设计 D、是否完成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 7.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科学素养 B.知识储备 C.道德品质 D.探究能力
8.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检测试卷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态度 D.教学效果 9.“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A.人文性特点 B.思想性特点 C.综合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10.对于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众传媒
B、青少年活动场所 C、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
D、学校附近的各种环境
二、判断题(25分 每空5分)1.备课就是写教案。()
2.教育教学设计的好,教育教学就必定能成功。()
3.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4.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5.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三、简答题(10分)
1.什么是“新课程标准”?(5分)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检测试卷 2.什么是“有效课堂” ?(5分)
四、论述题(15分)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通过“新课标” 解读后,请列举出: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的哪四项内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B 5.B 6.D 7.A 8.C 9.D 10.D
二、判断题
1、X
2.X
3.√
4.X
5.√
三、简答题
1、答: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答:定义: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
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目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
发展,强化过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检测试卷 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四、论述题
答: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
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检测试卷
第四篇:初中各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2)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4)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四优”评比活动:优秀实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吴升武
副组长:谭小勇
组员:蒋勇张永忠刘爱琼 黄亚东
二、工作(学科指导)小组:
组长:谭小勇
副组长:蒋勇
成员:郭春燕 张洪明 胡勇 周梦君 周光荣 黄亚东 刘贤良
第五篇: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新认识
我对新课标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观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的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英语课程标准是采用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标准按照能力水平分成9个级别。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又将课程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也就是每个级别都需要以学生在上述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作为发展目标。
在谈到操作的灵活性时,首先要清楚,分级要求不等于分年级要求,课程中的级与我们通常说的年级不是对等的关系。以前的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规定的非常清楚,但现在的英语课标采用的是分段管理的方式,即提出每个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除二级、五级外,其他级别作为过渡级别,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教师可根据实际学情,灵活地确定教学要求。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二是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效果更加明显。三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