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5 11:1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鞍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鞍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第一篇:鞍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鞍山市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四年,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2004年进入新课程改革,市内四城区2008年进入新课程改革,高中2006年进入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下面就把几年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程方案执行情况

1、国家课程是否开全了课程门类

在期初视导和新课程专项检查中,初高中各所学校全部开齐开全了国家规定的课程门类,初中、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也都有所开设。高中开全了必修课和选修课。

2、国家课程是否开足了课时

初、高中开足了国家课程规定的课时,个别学校略有增加。

3、地方课程是否开全了课程门类

地方课程开设情况不仅人意,多数学校不能开全课程。四城区初中已经不在征定地方教材。

4、地方课程是否开足了课时

每所学校每周能保证2课时地方课程的开设,但门类不全。

5、都开设了那些学校课程,是否有教材吗,效果如何

校本课程的开设好于地方课程,各个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开设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其中有工业类、农业类、经济类、科学类、科技类。鞍山一中编制了40余种校本教材,岫岩满中编制了《满族风情》教材等等。

对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还有那些意见和建议

对国家课程没有意见。地方课程的教材,内容多,课时少,需要把教材重新整合,注意和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互补和协调,去掉类似的雷同的,在内容选择上从一年到六年也要有相对的稳定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为了使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能在同一个高度上,应加强专业教师配备,应加强相关教师、相关专业内容的培训,使地方课程教学逐渐规范化。

上级教育业务行政主管部门想了解基层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不要光听领导说或看材料,要到实地去调查去研究,走进学生,走进一线教师,问题是存在的,要想解决问题,不要怕暴露矛盾,基层学校领导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决定了对事情的不同处理方式,上级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下到基层了解情况,要让基层学校了解其真实意图,免除后顾之忧,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更有效的指导改进工作。

在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也应该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有评价等相关机制,进而促进此项工作,使之走向正轨,就向语文数学一样,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的一门学科。

应注重对学校课程编写的审查和批准。

二、课堂教学情况

1、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突出变化是什么

(1)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突出变化是:—教育观念的变化。由教育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变化:

A、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了

教师由过去传统的单一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只起到组织、引导、促进与合作的作用。老师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学生服务,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B、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改变以往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师的良好学习氛围中,学生兴趣高涨,分成小组,愉快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居高临下,具有权威性,而是建立起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师生之间不再是过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成为互为课程资源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2)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鞍山市面对新课改,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的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分东南西北四片进行,教研工作分三步走,发现并培养典型;典型事例在片上示范、交流,适时召开现场交流会;期末总结、研讨。

重视发挥教研组织的功能,建立了市、片、乡、校四级教研网,课改成果层层传递,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强化校本教研,他们要求各学校根据课改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选题进行研究,每校有教研工作计划,有周教研活动计划,教师人人有研究专题、研究方案。开展联谊活动和送教下乡活动,先后两次召开鞍山市初中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千山区教育局为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人员、时间和经费的保证。每年教育局给师校拨款20万元,保证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专题研究针对性强

中小学教研部门选择课改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专题研究。中小学进行了学习质量评价研究,制定了考核方案;中学各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初都确定研究专题,每学期末写专题研究论文,有的还公开发表。

(4)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不断总结推广课堂教学积累的教学经验,涌现出了新的课改典型。

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公开课:领导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引路课;全体教师的汇报课,小学教师达5646人次,中学2200人次。

2、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化: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观念变了。

教师普遍认识到新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

A.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B.有助于体现学科特点,关注人文性和实践性。

C.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D.有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方式灵活了

如:A.利用“情景教学法”将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带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B.借助“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推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C.采用“诵读法”打破常规,摒弃烦琐的分析,侧重让学生自读、自悟。

D.针对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法”学习,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学生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增强求异、创造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知识观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明确了“课堂讲授还要与不要”的问题,明确了“讲”与“灌”、“填”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的转变,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新变化:

A.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C.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E.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变化:

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乐于自主探究,敢于挑战自我,使个性得以张扬。

(1)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乐趣。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一节课教师只想到自己怎样教,忽视了学生想怎样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必须是学习的自主性,而这,取决于课堂的气氛。

(2)提供自主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

(3)实现自主探究的拓展——让自主探究跳出课堂

人类普遍存在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少年儿童表现更为突出。教师应把教材当作例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让自主探究跳出课堂,走进生活。

乐于合作探究,敢于超越自我,使潜能如花绽放。

(1)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探究。

(2)开放时空,使学生能合作探究。

(3)适当介入,使学生会合作探究。

(4)积极评价,使学生乐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众多的学习内容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学习,有的内容则适合于实践体验,或者适合于自主探究、教师讲解等。我们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学习方式,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非常好。教师和学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的伙伴,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教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发挥的非常突出。

4、你认为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尝试

老教材是“学”材,新课改教材是“教”材。教师应该敢于打破教材的编写体系,重新梳理教材,有效处理教材。

5、校本教研开展的如何

鞍山市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即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每所学校,每个学期都有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科本教研活动。2005年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在海城市召开了校本教研成果展示会。2006年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召开了校本教研经验成果交流会暨总结表彰会。会上经行了不同层面的经验交流,进行了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6、对课堂教学还有那些困惑

困惑一: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活”与“实”的关系?

困惑二:如何优化课堂中学生的活动?

困惑三:如何处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

困惑四: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学习?

困惑五:如何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三、教师培训情况

1、教师都参加了哪些培训

教师参加了通识培训和教材培训,有些学科还参加了专题培训。

2、参加各级培训的人数有多少

四年多来,我市已有1140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5624人次参加省级培训,14159人次参加市级培训,课改年级的教师和相关的管理人员真正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3、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如何

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基本达到多数理解,少数精通,少数稍差。

4、对新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如何

有30%的教师对新教材达到熟悉,55%的教师对新教材达到掌握,15%的教师对新教材还不能掌握。

5、课程改革前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哪些变化

教师的观念的转变:

实验教师对课程及课程的实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实验教师在课改过程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实验教师对本次课改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所理解。

教师行为的改变:

(1)人人做到微笑进课堂;

(2)能倾听学生们不同的声音;

(3)注意关注更多的学生;

(4)能够选择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6)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6、课程改革前后的课堂教学要求有何不同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课后巩固”为“当堂训练”。

7、各学科教师是否配齐

各主要学科教师能够配齐,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教师农村初中还有个别缺乏。

8、对培训还有哪些要求

对新教材培训应该半年进行一次,已经培训的教师还应进行二次培训,个别学科针对个别问题还应进行专题培训。

四、课程资源开发情况

1、各学科《课程标准》能否做到人手一册

不能,但我们通过前沿教育研究网进行了网上公布。

2、各学科教材和教师用书能否做到人手一册

能做到人手一册。

3、教辅材料有哪些

很多。教辅材料都是通过新华书店教师和学生自己购买,缺乏省市统一要求。

4、结合教学还开发了哪些资源

农村中学农远的学科配套光盘,还有鞍山教育网和前沿教育网的网上资源。

5、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开发课程资源吗

新课程教材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理解,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发课程资源,多数教师也不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6、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还应剖那些想法

准备在前沿教育研究网上逐步建立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库。

五、设备和基地建设情况

1、教具和学具配备是否齐全

条件好的初中只有少部分教具和学具,条件差的初种基本没有教具和学具。

2、仪器设备配备情况怎么样

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各个学校都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好的学校能够做到班班都有多媒体。全市有十所学校班班都有多媒体。

3、各个学科的实验室是否都有

鞍山市实验室建设非常到位,仪器设备非常齐全。每所初中都有理化生实验室。

4、专用教室是否齐全

95%以上的学校都用专用教室,其中包括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

5、市、县(市、区)是否有实践基地

市、县(市、区)少数学校有实践基地,包括学农基地、学工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军训基地等。

6、学生在基地怎么样实践

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各种经验,不收费用。

7、实践基地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实践基地只能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建立的,不属于学校固有的,所以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比较困难。学校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专用基地。

六、教材和教辅情况

1、是否喜欢新教材

学生喜欢新教材,教师不太喜欢新教材。

2、能否适应新教材的安排吗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A.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B.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

C.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D.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所以教师能够适应新教材的安排。

3、教材内容安排的怎样

教材内容安排科学合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

4、按照课程方案的安排,教学时间是否够用

按照课程方案的安排,教学时间略显紧张,一些生源好的学校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有一些学校完不成教学进度。教师只有开快车,易煮夹生饭,学生消化不良。

5、教材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

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科学合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目标逐步提高,最后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将牵制教师相当的精力,但也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新课程实验中,教师普遍认同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要有与之相应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和教师必须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但学校和教师为解决这个问题也将就网络技术何时进入学校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做出选择,从而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造成了很多教学过程中的理解“冲突”。

教师普遍认为,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但传统课程中学科体系强调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等特点在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使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常常产生理解上的“冲突”。要正视实践中教师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以更加切合教学实际既缺乏胆量又欠缺能力的问题。因此,增强教师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切实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已成当之急。

能否解决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将成为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

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相比以前一堂课上只“啃死”一种方法而言,新课程倡导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之先进是无可置疑的。但对后一类学生来讲,可否引导其只掌握某一种较易的方法呢?可否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单独的辅导呢?这也是个别化教育教学的一种体现,更是新课程实施的一种必然。

6、和课程改革配套的教辅材料都有哪些

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确定后,以课标、教材、教参、教辅的编写为重要凭借实施。调研发现,新课程教材、教参、教辅有待改进处多。首先是各科教材都有相当数量的调查、参观等实践性活动,外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独立看似都合理,实际都落实则偏多,缺乏时空保障,遑论其它。其次有的教材刻意回避定义(初中数学),有的容量陡增,要求偏高(初中英语),有的教材欠精美,虽价格略低,却并不为广大师生喜欢(小学语文),还有的教材有知识性错误(初中语文)。再次有的教参观念陈旧,指导性不强(语文),有的同步练习册与教材不一致。如不要求讲的知识点,却有作业(语文、数学等),有的不考虑小学生实际,练习册习题不注音,没人辅导学生就无法做题(小学语文等)。所有这些都为教师教学增加了困难。

对策探讨:

1、反馈信息,促编写者改进。

2、实践性活动年级统筹,尽可能学科间结合进行,既节省时间,又增强指导力量。

3、强化教师教学主动性,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参、教辅。

7、教辅材料是否够用,还存在哪些问题

很多,够用,但不规范。教辅资料不准统一征订,也就意味着不准统一使用,这不符合教辅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特殊规律,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辅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无论从商品的本质特征,还是从教辅资料的编写、印制、发行、使用等,与其他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不相同,面对目前的这种混乱局面,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它伤害的不仅仅是广大的学生,最终伤害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规范我们的教育市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省市必须强化对教辅资料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已势在必行,其建议主要归纳为四个“一”:

第一、出台一套强制的管理政策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类商品,都有自己的行规,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教辅资料推荐目录,规定学生使用教辅资料的品种和数量,规范教辅资料的定价,这本身符合教育市场规律。一个学生手上有几套教辅资料,一个班上或者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一个省市同时使用几十,甚至上百个版本的教辅资料,根本就不利于教学业务的指导和教育质量的监测。

第二、成立一个教辅资料的管理、审查机构,建立教辅资料的准入机制。

成立一个由教育行政部门(或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关教育业务单位)牵头,由各学科和一线教师组成的教辅资料审查小组,对进入本省市的教辅资料或由本省市编写的教辅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从质量、价格、适用性等方面提出具体审读意见,并从中选出优质优价的、适合本省市中小学生使用的品种进入市场,严禁低质价高的教辅资料进入中小学校,同时将专家审读意见向社会公开公布。

第三、搭建一个集教辅资料编写、出版、发行、使用、指导、管理等于一体的市级平台,强化对教辅资料的质量保障和指导服务。

教辅资料不像其他商品那样,一旦消费者购买,凭一个简单的说明书就可以使用。教辅资料除了注重编写质量、正规出版外,其销售行为必须包含指导教师、学生使用的过程。然而现有的发行渠道,无论是正规的新华书店,还是民营二渠道或个体书商,追求的纯粹是经济利益,只管把书送到学生手中算数,对于教辅资料的质量如何、学生如何使用一概不管,销售和服务完全脱节。因此,搭建一个集编写、出版、发行、指导、管理于一体的市级机构势在必行,然后各区县成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共同加强对学生选购、使用教辅资料的指导、培训和服务。

第四、组建一支由各个方面组成的执法、监督队伍,加大对整个教辅资料市场的查处和管理。

目前对图书资料市场或整个文化市场执法的是市区文化执法队,但其查检、查处的内容和范围也仅仅是看图书资料出版印刷和发行渠道是否合法,而对图书资料的内在质量和使用情况却无从查处。因此,建议应该成立一个由文化执法人员牵头,集行政主管部门、教育业务部门和出版发行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于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学期中或学期未对各中小学生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乱用、滥用和违法购买使用教材、教辅资料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肃查处。

8、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教材还存在哪些问题

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往,我国中小学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的统一性过强,多样性和选择性很差,不适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区域间的不平衡性更为突出,而中小学的课程、教材主要面向城市,很少考虑农村的需要。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脱离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如何使课程既能体现国家的统一性要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达到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又能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特点和农村特点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富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农村中小学课程体系,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农村中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发方面已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有的学校设置了符合当地与学校实际的课程,有的学校自编了相应的教材,许多学校在各学科教学中还补充了当地生产、生活、自然、历史的实际例子,弥补了国家课程和统编教材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不足。但就总体而言,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课程目标的确立,缺乏必要的理性抽象和实践验证;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指导思想与选择标准不够明确,只局限于经验层面;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培训等方面很不规范,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理论上和观念上比较滞后,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校还不具备理论和开发能力。有些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界定。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中,校长、教师应是积极的参与者,更是实施者。因此,其教育观念应不断更新,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对地方、学校课程的认识,研究和探索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中小学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正在探索中前进。农村中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应当坚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性、适应性、规范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制定相应的课程规范,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创设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宽松的课程管理体制,规范其行为,确保其实效,逐步形成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中小学课程结构。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

第二篇:鞍山市齐矿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千山区齐矿中学 2010年1月

千山区齐矿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齐矿中学位于千山区齐大山镇,1958年建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27864平方米,建筑面积6084平方米,现有8个教学班,学生313人,教师51人,拥有省、市、区、校级骨干教师12人。学校设有各学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馆、阅览室、阶梯教室、会议室等专用教室,以及各种先进齐备的教学设施,学校环境整齐、宽敞、美观、舒适。学校坚持以科学严格的管理为手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教育创新,发展特长特色,深化新课程理论学习,本着抓改革,重常规,求质量的原则,认真严谨、扎实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

我校是从2007年秋季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在这三年的课改工作中,学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落实市、区教育局有关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精神,以校内观摩课为切入点,大力加强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课改顺利推行提供组织保证。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的工作,因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2007年秋,我校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校长为副组长,教学主任及各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齐矿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齐矿中学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在课改工作中,学校形成了“一把”校长亲自抓,教学校长直接抓,教学主任具体抓的工作局面。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每一名成员都学在先,走在前,率先垂范,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同时也积极帮助教师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师观,确保了新课改工作在我校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促进提高,为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是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我校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并重”,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业务建设,并重点抓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1、注重确立培养目标。

我校注重确立培养目标:第一、针对责任心比较强,综合素质不错的教师,我校给予一切培养和学习机会,最终将其培养成师德高尚、素质全面、业务优秀的骨干教师,能够适应初中教材的全程教学和担任班主任工作。第二、注重培养个性教师,也就是在体、音、美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第三、针对新参加工作教师,制定一年学习、二年提高、三年成熟的规划目标进行培养。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培养规划》,并在实践过程中适时地不断调整和修正。

2、注重培养年青教师。

年青教师培养应是重中之重,本着“区分层次确定目标,因人而异拜师求教,典型领先整体提高”的原则,由中年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与年青教师结成师徒帮教对子,互相听评课,一学期至少互相听课20节以上,要有听课记录和课堂评价,同时多次外派年轻教师到兄弟学校和市内学校听课学习,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与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教师协作体学习,承担协作体的活动任务,我校的李蝉、侯冬梅、赵琴三位老师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定格培训和读书培训,学到了很多在校内学不到的东西,自身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3、注重以承担教科研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坚持“校有项目,组有专题,人有课题”,鼓励教师注重研究过程,提高教学过程的科研含量;鼓励教师重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心得和体会时,及时地撰写专题总结和论文。多年来,一批以张新、王琳、孙晓静等为代表的承担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不但大大增强了教科研意识,提高了教科研能力;而且从教学实验的具体实践和丰硕成果中,激发了事业心和进取心,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艺术,继而成为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和优秀班主任。

4、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我们开展教师说课比赛、钢笔字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质课评选、优质教案评选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根据师校教务处有关要求,开展双周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采取自学与集中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先后进行了师德培训、十项教学能力培训、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培训、教育现象行动研究培训等内容,我校特邀鞍山研训处赵炜处长为全体教师做了《课堂教学七点》、《班主任工作十点》、《课改教学》等专题报告,使广大教师受益非浅,学有所得。

三、以科研促管理,促课改教学。

教学质量要提高,要有两翼:左翼是常规管理,右翼是教育科研。抓好教育科研,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几年实践,我们身受科研之益,提高的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科研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几年来,我校相继承担了多项课题,有国家级课题《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构建心理和谐校园的行动研究》、《英语学科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英语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省级课题《中学德育研究》、《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中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等,有的课题已顺利节题,有的课题正在进行中,目前已达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行动上带头。学校领导既是教师的领导,也是教师的教师,是教师学习的榜样,在开展教育科研方面应做出表率。教育科研能否搞得起来,搞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领导的科研意识、重视程度和措施力度。为此,我校成立专门的科研组织机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校长亲自主抓,中层以上领导深入到各科研课题中,并将科研工作列入学校的日常工作日程,有了领导的亲自参与就保证了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

2、观念上开导。开始时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研究部门的事,是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水平不高,经验少,没有能力搞科研;有的教师担心搞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有的教师是为了定职称,混一个科研课题证加分。针对以上教师的想法,我们召开科研会议,明确搞科研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同时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打消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一些顾虑,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真正目的,坚定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决心,打消了混水摸鱼的错误想法。

3、政策上鼓励。教师有了科研的想法,树立了科研意识,但是没有开展科研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上的保证也不行。为此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来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把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情况列入教师考核内容,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主要参考项目;在开展科研的时间、任务上做好协调;向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等;根据科研成果的价值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4、方法上指导。学校相关领导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中应给以必要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在开展课题研究前对参与教师加以培训,邀请师校科研部门进行辅导,在开展科研过程中给以指导,包括方案的制定、方案的实施,撰写研究报告等。

四、取长补短,课改工作初见成效。

几年来,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多渠道地开展了课改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育理念的转变。在课改工作中,我校遵循新课程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步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突出了由单一传授知识逐步走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提升,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教师培训方面,突出抓理论学习,着重培养教师的角色意识,促进了教师由单一传授型向科学研究型的转变。在评价方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突出了过程性评价。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推进课改,我校抓住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逐步把教师的积极性和关注点引导到课堂教学工作上。我校还通过各类实践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几年来,我校教师有多人多次参加省、市、区等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课改先进教师。

3、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在课改工作中,我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以往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的传统学习方式。重视创设合理情境,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使学生乐学;重视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把课堂变为师生相互沟通、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乐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合作、探究学习,更好地发展。

4、师生关系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切、融洽。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师生间的情感体验沟通随处可见,师生关系的变化给学生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五、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困惑之一: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与期望和新课程改革给学校的要求并不一致,并且在错位非常大的情况下(如高中招生),学校如何继续实施新课改。

困惑之二:虽然经过培训,转变了大多数老师的理念,但仍有部分老师理念落伍,方法陈旧,但是却符合家长只要分数的思想,在家长中有市场,学校如何管理这部分老师。

不足之一:有好多具有先进理念的实践方法,只是一闪而过,没有及时总结、固化、延伸。

不足之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在进行,但是有可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档案上,对学生的整体和谐成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几年来,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课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努力把新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华东师大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观摩公开大赛各区

第一名”葛樱老师的课中所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核心是素质教育。

那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来看,葛樱老师的课不仅完成了对知识的讲授,让课堂轻松有趣,更重要的是她还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了成功育人。值得我们准老师学习的地方就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改革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角色。在葛老师的课上,她让学生唱英文歌、表演哑剧、给外星人回信,使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也具有趣味性,也就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在讲新知识点的时候给同学们展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让知识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讲新结构water is in…/use…to do something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去学习,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他们得去联想。

第二:课程改革力求改变现有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葛老师遵循这一点,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带着实际生活体验去学习这一门与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程,并且注重的是他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技能的一种提升,因为他们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成功举一反三,处理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他们的言语能力,这就体现了课程学习的工具性。

第三: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葛老师的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在讲how do we use water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有关水污染的图片,旨在引起学生对水污染和水保护的关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带着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种把实际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正确价值观。这就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因为仅仅教授学生死板生硬的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才是一种升华。育人也就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葛老师的这堂课在这方面就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当然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人文性。

另外老师对于教材的选取也是改革的一个方面,这堂课的water是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而水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堂课讲下来,我相信学生都达到了一些目标,那就是他们的学习都没有孤立,他们学到了知识,并且是与时俱进的,是有实际效用的,而他们的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所以,我认为葛樱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当然,作为准老师,我们无疑应该向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并做得更加出色。从我们自身的学习经历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这门课学下来,我觉得当好教师是不容易的,是辛苦的也是光荣的。从遵循课程改革来说,我们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一个也不能落下。

外2011级5班 罗颖

1104020514

第四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今年,我们开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这门课程,一听题目就以为是那种十分枯燥十分无趣的课程,不过老师把那些抽象的东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形象的向我们解释,让这门课变的生动起来,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对中国近年来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所做出的成果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也明白了还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一起去完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大事,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教育”这个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教育更多的倾向于填鸭式教育,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因此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给他们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严重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得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因此,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改革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值得我们去反思,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首先是老师的待遇问题,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般情况来说工资是逐渐升高的,可是他们付出的与所收获的是不成比例的。大学教育现在问题最严重,由于没有合理的体制,大学老师拿的工资最高,但是却是最悠闲的,每天只需要去上课,至于讲课的成果怎样却是不用考虑的,因为这与他们无关,好又如何,不好又如何,没人会去评判。他们的心思

都放在科研上,有几个人会把心思放在教育上,因为科研一旦出成绩,那将是名利双收,但全身心投入教育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这就需要我们去反思,我们的大学体制究竟问题在哪里。反过来,小学老师永远是最辛苦的,他们有上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处理不完的琐碎小事,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着,就像诗里所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为教育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收获的真的很少,所以,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给他们应有的一些待遇,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投入其中并且无怨无悔。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因为一个孩子真正的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所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打好这一仗后面的才能顺利进行下去。让我们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这种现状,去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去完善。

说完了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就不得不说一下学前教育,现在的家长真是苦不堪言,孩子上幼儿园特别难,学费也是惊人的贵,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已经超过了供一个大学生的水平。现在社会上传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所以家长就算倾尽所有也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去。其实,学前教育的确很重要,但是社会上的人利用这个来大肆宣扬,以此来获得暴利,这种行为很让人气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学前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来管理,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过,现在有消息称,国家正在积极去做这件事,在未来的几年内就能实现。我很期待,希望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有学可上,也上得起学。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会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人。老师常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他以此来警示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渗入到每个老师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用心去关爱学生,去真正的教育一个孩子,让他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一个呆呆傻傻只会课本东西的人。老师常给我们举今年的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的例子,因为他知道这部剧真实的写出了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爱情观,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都代表着年轻人中的一类。而我们又与他们年龄相仿,因此看那部剧就能让他更好地了解我们,明白了我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称职的老师,一个愿意真正的去了解我们,帮助我们的人。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时过境迁,对于老师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授业解惑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需要自己用心去探索去努力。只有好老师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尤其是我们作为师范生,真的是“教育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努力把教育事业更好的进行下去!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程中的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反思材料

2011年9月

下载鞍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鞍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合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本年度,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蓬勃的动力,带来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变化:学校特色......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皮山县藏桂乡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皮山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2010年11月7日 皮山县藏桂乡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自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音乐师范生的启示 姓名:班级:1 学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音乐师范生的启示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进行重组或转型以适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心得体会 枫溪中学 代飞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滨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在开拓创新中前行,在实践反思中提升 —南海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石门实验学校生物组黄带玲 每次当我手捧新课标教材,看着一页页的彩图,回想着用新课标的这几个年头,我都能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示范学校工作总结 剑川县甸南镇中心小学 二00八年七月 剑川县甸南镇中心小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学校工作总结 我校成立七年来,在上级的关心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 答: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