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高中物理新课标
1.您认为高中物理新课程主要有哪些理念?
答:新课程的理念 :强调课程的三维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2.您认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内容:指导思想新,结构体系新,教学过程新,规范教材新,评价体系新,三级管理政策新,课程改实施新。
3.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难点是什么?
答:遇到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适应性问题
(2)新课标下课堂管理的问题。
(3)课标教学中如何评价师生的问题。
(4)知识的探究与知识的传承的地位问题。
(5)教学与高考的问题。
难点是:
(1)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突破。
(2)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不断突破。
(3)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使要有突破。
(4)师生地位的突破。
4.您在新课程实践中进行了哪些尝试?有何感受?
答:尝试: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教材和资料,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
中。
(2)在教学中注意教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改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直观演示要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抓住基础、放慢速度、面向全体。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3)探究教学模式是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在合适的物理课堂教学上实施探究式教学。
(4)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中。
(5)课堂实施分层教学。
感受:作为课改教师,六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为后续年级加入课改做好开头工作。一方面,我们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作出适宜的“剪裁”,依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另一方面,我们从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狭隘空间走出,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老师和学生适应了新课改,高考成绩不错!
第二篇: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摩擦力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二)学生实验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圆周运动
5.向心加速度
6.向心力
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行星的运动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万有引力定律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追寻守恒量——能量
2.功
3.功率
4.重力势能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动能和动能定理
8.机械能守恒定律
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一、电荷 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和热效应 第二章 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 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二、电磁波谱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
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附录 课外读物推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2
致同学们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三、固体和液体
四、气体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有序、无序和熵
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 核能
一、放射性的发现
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三、放射性衰变
四、裂变和聚变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热机的发展与应用
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三、新能源的开发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 电场 直流电路
第1节 电 场
第2节 电 源
第3节 多用电表
第4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5节 电容器 第2章 磁 场
第1节 磁场 磁性材料
第2节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第3节 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3章 电磁感应
第1节 电磁感应现象
第2节 感应电动势
第3节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4章 交变电流 电机
第1节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第2节 变压器
第3节 三相交变电流 第5章 电磁波 通信技术
第1节 电磁场 电磁波
第2节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第3节 电视 移动电话
第4节 电磁波谱 第6章 集成电路 传感器
第1节 晶体管
第2节 集成电路
第3节 电子计算机
第4节 传感器 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及网站推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1章 物体的平衡
第1节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2节平动和转动
第3节 力矩和力偶
第4节 力矩的平衡条件
第5节 刚体平衡的条件
第6节 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第2章 材料与结构
第1节 物体的形变
第2节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第3节 常见承重结构 第3章 机械与传动装置
第1节 常见的传动装置
第2节 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第3节 液压传动
第4节 常用机构
第5节 机械 第4章 热 机
第1节 热机原理 热机效率
第2节 活塞式内燃机
第3节 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
第4节 喷气发动机 第5章 制冷机
第1节 制冷机的原理
第2节 电冰箱
第3节 空调器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 光的折射
第1节 光的折射 折射率
第2节 全反射 光导纤维
第3节 棱镜和透镜
第4节 透镜成像规律
第5节 透镜成像公式 第2章 常用光学仪器
第1节 眼睛
第2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3节 照相机
第3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节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
第2节 光的干涉
第3节 光的衍射
第4节 光的偏振 第4章 光源与激光
第1节 光源
第2节 常用照明光源
第3节 激光
第4节 激光的应用 第5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
第1节 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核衰变
第3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4节 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6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第1节 核反应和核能
第2节 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
第3节 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电势能和电势
电势差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现象的应用
电容器的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 恒定电流电源和电流
电动势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焦耳定律
导体的电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多用电表的原理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 磁场 磁现象和磁场
磁感应强度
几种常见的磁场 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课题研究
附录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课外读物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
第四章 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互感和自感 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五章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 传感器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应用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附录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 课题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温度和温标
内能 第八章 气体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固体
液体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描述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单摆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 机械波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图象 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的衍射和干涉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第十三章 光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全反射
光的干涉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颜色 色散
激光 第十四章 电磁波电磁波的发现
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相对论的诞生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广义相对论简介 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 反冲运动 火箭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
光的粒子性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 原子核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核力与结合能
重核的裂变
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 课题研究
第三篇:新课标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标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
字数:2730 来源: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3年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却依旧是原地踏步。因此,应该对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低效现象进行探究,找出最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性质独特、过程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但普通高中物理教学还显得不尽人意。
一、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优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成绩难于提高。
目前大多数的普通高中,青年教师较多。许多优秀的物理教师,在普通中学教了几年后,多数都想方设法进了条件好的学校。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缺少指导,导致青年教师的成长缓慢,教学能力一直不能显露出来。新上岗的部分新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强,缺乏爱心,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课程综合化的新要求,科研能力薄弱,等等因素都制约着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入,教法不当。
高中新的课程标准的落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本来只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这些教师和其他没有培训的教师知识能力也大致相当。回到学校进行校本培训时有容易产生“自己培训自己”的低水平重复现象,想通过培训,把教师们的理念、观点转变过来是很难的。回到课堂上,许多教师大部分的课堂依旧实施他们早已习惯了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有的对新课改领会失当。
1.把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物体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力度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有任何思维力度。有的教师上课设计的互动形式项目很多,“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课堂教学程序化,表面上轰轰烈烈,课后向学生询问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就哑口无言了。
上述教师的方式和方法对课堂活跃起到一定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上热闹这种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有一次教师在上“圆周运动习题课”,为了引发同学们对“火车轨道两边不等高”的问题的研究兴趣,问“同学们,见过火车吗?”学生有气无力地回答“见过”。难道见过火车,就知道火车轨道两边不一样高?这毫无意义的提问不如不问。相反,笔者认为先解决学生很熟悉的水平面上汽车转弯,依靠摩擦力来防滑的问题,以此为突破口,询问同学们,在急转弯处的公路,路面应设计成那面高一些好?为什么?学生们经讨论分析后,再问火车的两根轨道高低的倾斜角大小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节课时逐渐展示:这段教材的内容与人类对于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它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
有的教师急功近利,经过简单的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的轻描淡写的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得“电磁感应问题”教学中,在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上的教育效果上大打折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常常采用节省所谓“理论”教学时间,用于“习题”教学。这种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3.以简明轻快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
目前不做实验的教师没有,但以实验为主线带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的太少,挖掘实验中各种要素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更少。大部分教师把实验作为当作引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匆匆表演之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得出结论后,就“简明、轻快”地完成实验,挤出时间让给习题讲解。
例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分别作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下的实验演示后,较详细的介绍完作图法之后就,板书出法则,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补充大量的数学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在对分力、合力、等效思想和作图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还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习题训练只会让师生跌入教师累、学生苦的低效的“题海”教学漩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无可非议。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自我总结或发现其规律,才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和空间就水到渠成了。
新课程对实验的要求较高,以实验为主线,体现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物理学发展中的科学家的群体重要的实验,展现科学家们的活动过程、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情感的共鸣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4.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提高。
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的偏差,认为一纲多本增加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负担,对自己所选教材编习题教师担心太少,在必修本的教学中参入不少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在选修本的教学中参入大量的高考要求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参入大学普通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这种教学内容的恶性膨胀的反复循环,严重地干扰正常的物理教学,反而使学生学习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完整和基本功不牢,不利于其学习。在习题的讲评中尽量求“大”、求“全”,研究圆周运动时,挖空心思编入平抛运动问题,研究动量守恒时,参入振动与波的问题,教师只有将这类题目讲完,也就放心了,自以为如此提高了学生素质。殊不知,这样漫无边际地对习题拓展和延伸,反而会造成习题教学的低效,除了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重的压抑感在学生中弥漫着,会使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 新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培养,新课后需要一定量的例题,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绝不是拓展了知识面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只会使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影响正常习题教学。少量的一题多变、多解是有益于习题教学的。
(三)学生存在的原因。
1.由于地处山区,外出务工人员多,2/5的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对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困难。
2.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刻苦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不强。
3.优秀学生不愿意选修物理,学生不重视物理学习。
最近几年的高考,物理一直很难,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加之普通中学的学生都是被选了又选、拔了又拔之后剩下的学生,优秀生都进入重点中学或被一些私立学校“选走”。目前多数普通高中选修物理学生不到总学生数的20%,而且都是成绩中下游学生——目的是为了学业水平测试好过4C,这些学生选学物理不是真正的喜欢,而是为了有高考资格。生源不好、高考难,物理平均分一直很低,优秀学生怕学物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应对策略
为使广大物理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快新课改推进。今后的普通高中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挽留优秀教师,留住人才。
没有好的教师,很难指导出优秀的学生。这就需要领导在挽留优秀教师上动脑筋:一是管理留人。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让教师在业务上有成就感,能体验教书育人的职业幸福。二是以感情留人。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来讲,他必须能让手下的感觉到温暖,能让人感觉到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温情。哪怕是对老师一句宽慰的话语,或是拍拍肩膀鼓励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是一个温馨的微笑,或者是敞开心扉的交谈,都能给人以催人奋发激人上进的一种热情。三是以待遇留人。在有效的资源条件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改善住房条件或其他福利待遇等形式挽留优秀教师,留住人才。
(二)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
学校领导首先要转变培训的观念,培训不是简单的送老师去参加什么集中学习。而是要把培训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中。使教师培训基层化、全程化和全员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本身处在偏远的农村中学,交通不方便,消息避塞,而指导考试的各项政策始终在变,教师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开展适当的研讨及校校之间的交流、与名师之间多对话,实现与名师名校资源共享,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功效。努力做到教学理念会学习、教学方式会创新、教学活动会评价、教学经验会总结,加速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化。
(三)树立新的师生观。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人。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一个有指导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新课程倡导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以平等的心态去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在新课程下,要求老师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探索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与学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切实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
(四)树立新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被动的倾听。因此,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较少参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有思维、有思想的独立的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指导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思考、对话,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优化集体备课。
学校加强了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双周则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家统一,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六)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1.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
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具体体验,这对新概念的形成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将起到重要作用。
2.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
只有创建了唤起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他们进一步研究的积性。
(1)创设情境。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探究,教师还课堂给学生,当好学生的配角,引导学生做到在启发中思考,在探究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教学效果必然增强。
(2)设计问题串。
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这种教学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刺激学生“发现的兴奋感”,把学生的学真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轴心,引导学生深入“角色”,从而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
3.实现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探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探究的目标,根据目标和内容来设计探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脱离具体的学习背景去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探究过程的经历与科学结果的获得是同样重要的。
4.促进学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互相倾听,明白别人对问题的不同解释,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其次,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让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促进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合作与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七)优化课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目前物理选修课不吸引学生,主要因为物理成绩不理想,高考平均分低等原因。选修物理的学生基础较弱,底子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快速成长。要结合学生特点,构建“低起点、小步走、多活动、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好服务工作,做好引导工作,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懂、会、用。不求快、不求多,教学内容要做到少而精,重基础、抓基础,可把教学进度放慢,只选择能把自己学生教会的方法。
针对物理难、学生底子差的实际,可以实施“分层作业”,完全抛弃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统一作业”的要求。一个年级同学科可以有不同的作业,一个班级也可以有不同的作业。按学生实际,把作业分成三类,基础差的办法是“低起点、补台阶、扶着走”,基础一般的方法是“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重反馈”,基础好的办法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通过分层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着、吃的好。切实提高物理成绩。
(八)课堂教学中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选学物理的学生基础较弱,底子薄。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总之,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因此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寻找使用性更强、效果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海山.《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则》《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8.6.[2] 石国利.《浅谈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策略》《中华教育论坛》,2010.8.
第四篇:试论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试论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摘 要:本文阐述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 参与合作 方法能力 主动学习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除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外,还有哪些是应该注意的呢?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中,人们正在提出、探讨着许多新的学习方式,这其中我们又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
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学生建构知识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产生学习议题后而学习的。他们通过查找大量信息,从中抽取信息、总结信息。这样建构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是能够灵活迁移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实际,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在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同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问题”应小而具体,要紧密结合物理概念、规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启发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猜想与假说、灵感与直觉等等,它们组成了一个大系统。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理论总结――实践验证理论。如果要使学生体验、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各种基础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和时代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因素,使同一科学方法多次出现、多次运用。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教学中要分析每章每节的科学方法因素,在确定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科学方法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感受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另外,应创设诸如实验、讲座、交流、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科学方法、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目前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了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因为这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与人合作即合作学习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讨论、辩论、陈述、完成项目等。与人合作不是不要学生独立思考,相反,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担当起他所担任的角色,完成他所承担的任务。
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变革物理学习方式,并不断研究物理学习方式变革的新问题、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4。
[2]阎金铎 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3][美]罗伯特?加涅 著 傅统先 陆有铨 译《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
[4]邵瑞珍 等《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3。
第五篇: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体会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体会
高一物理教学组熊 亮
2010年湖北省高一年级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作为参与本次课改的一名老师,在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同时,试着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内实践了半学期,现谈谈自己对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教学目标理念新
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 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三维目标,我从“重的物体下落的是否比轻的物体下落的更快?”这一问题引入,然后通过实验及“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历史上的几个小故事展开,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其运动规律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认知的一般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教师有意识的对伽利略等伟人的介绍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重新合理安排
高中物理难学,是我国高中学生的共同呼声。而其中原因之一就在初中与高中内容衔接中出现的一个“台阶”上。对此问题,新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更为合理。例如人教版新教材的《必修一》在绪论之后,是先安排运动的描述,接着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最后才是力与牛顿运动定律。而旧教材的第一册是绪言,之后就直接进入到力的学习,然后学习直线运动,接着是牛顿运动定律,再接着是物体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力对于此时的学生过于困难抽象,而先安排运动的描述这一章,比较简单且与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相近,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这一章的内容。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的要求偏低,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一上高中就接触较难的力学部分而使得学生觉得物理太难,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而新教材的安排,就避开了这个问题,它给我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登高。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乃至整个科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中没有像以前对高中阶段物理实验的内容和数目作硬性的规定,只是强调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精神,在三维课程目标和实验的技能技巧上要达到的要求,在教材中也没有具体安排实验板块,而是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实验的形式穿插在平时的教学中,并用探究性的实验代替代替以往的验证性的实验。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在潜移默化中把实验的重要性深入到学生的心目中。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但也提高了对教师要求,比如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控制好讨论的时间,更要把学生会提出来的问题考虑的更全面。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
难以完成,实验目的也将难以达到
三、教学过程中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启发式”、“以学生为主体”等多种理念,这些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而新课程也正是继承并加强了这些优秀的理念提出“探究性教学”的思路,以探究为平台加强师生间的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而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所以我觉得在对话中教师要注意做到: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1、新的教科书对学校配件的要求较高,而我们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学校本身器材不配套,有不少教材上要求的仪器装置没有办法演示给学生看。例如瞬时速度的测量装置—光电门,学校没有这种器材。学生仅仅通过看书本上的图片,基本上没有办法理解光电门测瞬时速度这个原理。
2、许多需要掌握的配套内容教科书上没有。
如在讲到“速度和加速度”时,仅仅介绍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却没有讲到平均速率。而平均速率是很容易和平均速度弄混的,学生很会认为它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教材中可以明文给出。这内容在教材中不出现,而配套练习的题目中却常常看到,可见平均速率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3、配套练习的错误率较高,难度偏大。
教材的变动较大,导致教辅资料跟不上,教材却是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更新,但教辅材料中题型的老化,没有看到新课改的理念,因为现在的学习仍处在并较长时间将处在应试教育阶段,所以只从课本上学习新知识,没有好的教辅资料练习学生还是很难适应这样的学习,考试成绩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对实验要求提高了但教辅资料没有体现出来这一点,所以更需要配套的教辅资料来改变这一部分空缺。等等。
总而言之,我想我们此后会努力克服困难,以新课改理念为思想,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的自我调节性思考,使自己不断成长,促进自身教学风格的形成。建立起以校为本的教学资源体系,努力在不断的磨砺与创造中迎来新课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