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建设调研(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2:2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财政建设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财政建设调研》。

第一篇:基层财政建设调研

基层财政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区财政局的部署,为全面了解基层财政建设现状,探讨解决基层财政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升基层财政建设水平。就当前基层财政职能、机构设臵、人员编制、存在的主要困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情况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乡镇财政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督作用,现将具体情况简报如下:

1、乡镇财政职能、机构设臵、人员配备的演变过程。

一是税费改革前的财政。乡镇财政是基本完整的一级财政,特别是1994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政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财政管理职能显著增强。但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行,也给乡镇财政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分税制”后形成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财政“分灶吃饭”的格局,一级管一级,财力向上集中,乡镇财政只能听命于上级,乡镇财政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乡镇财政管理受税收征管体制影响较大,财政职能作用被局限于收收支支的框架内,资金监管和服务职能得不到发挥,乡镇财政基本建设处于停滞局面。

二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乡镇财政。2002年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调整了财政体制与分配关系。税费改革后,随着三提五统、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乡镇财政所组织财政收入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减轻,仅剩耕地占用税税种。乡镇财政重要职能就是保证乡镇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通过规范的预算编制、合理的资金分配,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和单位的公用经费,以维持最低层次的社会管理需要。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通过乡镇财政下达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不可替代的承担了这些资金的兑付落实工作。面对面服务群众、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的显著特征。

二、乡镇财政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1、一卡通情况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办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278.24万元,惠及21921农户,补贴项目达9项补贴。

从发放补贴资金总额来看,我办一卡通”发放278.24万元,占全区发放第一。从发放补贴资金种类来看,共9项补贴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种类个数最多。从主管部门管理的补贴项目分布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项目涉及2个主管部门。其中:财政涉及补贴种类4类、民政4类、农业1类。从财政内部业务科室拨付补贴资金结构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拨付涉及2个业务科室。其中:社会保障科、经济贸易科拨付补贴资金种类高居榜首。从金融机构代理补贴发放业务结构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业务由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代理,代理发放的补贴金额为278.24万元。我办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主要特点

一是补贴资金发放增长较快,补贴种类不断增多。全办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

发放逐月递增,各类补贴进一步提标扩面,民生工程由应急解难逐步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补贴种类从起初的1项增至9项,新增8项。

二是有效遏制了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由于原来补贴资金发放来源多、渠道乱,缺乏监管,导致补贴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情况屡屡发生。实施“一卡通”后,一是对补贴对象基础信息通过入户普查、集中录入、银行联网核查等程序,保证身份的唯一性,数据的统一性,为“一卡通”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形成了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新格局。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补贴对象基础信息准入制度,坚持公示制度、公开资金运行,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单一监督为互相监督,确保了基础环节的“阳光”操作。

三是决策支持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改革不断延伸。通过“一卡通”系统,可以及时监控补贴资金发放进度,并能够按行政区划、补贴项目、受益范围、主管部门、财政归口科室等多角度、多层面统计分析补贴发放数据,及时归并整理不同部门发放数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实时、准确、权威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掌握补贴资金支出进度,使绩效考评成为现实,并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财政面临的困难和暴露的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国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可得到多项补贴,如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摩托车下乡、低保五保补贴、奶牛补贴等等。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经财政所审核、填报后,由银行直接代发农户。存在人少事多,工作量大问题。随着一卡通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如惠农政策业务培训、电脑等办公设备更新、办公易耗品、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需要打刷大量的农户补贴清册、通知书、公示表等等,没有经费问题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工作实效。

2、三资代理

府城街道办事处位于焦作市西部,面积24.47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1000余人,辖12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我们在坚持“村(组)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民主理财”、“严格财经纪律”、“政务公开”四项原则的前提下,全面推行了“三资”代理服务制度。“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作为具体的工作部门,以“三资”代理服务为主,融监督和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服务承诺制,对外公布服务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2006年5月份,我们在体现集体理财、民主监督前提下,对收入实行了合同(协议)备案制;对支出实行了“四表三单两级”会审制。10月份,在实行村(组)资金代理服务的基础上,推行了村(组)集体资产、资源代理服务,实行资产资源台账式管理。对各村(组)的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摸底排查、复审、公示后,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各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建立台账,严格资产、资源报批备案制度。各村(组)集体资产的增加或减少、集体资源的使用除履行村里的有关程序外,须报办事处“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同时 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在实行“三资”代理服务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重大事项代表会、财务收支联签审、一般事务两委会”等一系列制度,强化了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顺应了民意,取得了初步成效;村级集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优化;消除了组级资金管理空白点,解决了组级财务管理混乱,组级干部难以管理的难题;提高了村(组)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杜绝了因财务问题引发的信访问题;实现了“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制度民主”向“程序民主”转变“暗箱操作”向“阳光工程”转变、“人管人”向“科学管人”转变、“干部定事”向“群众定事”转变的“五个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

与发展。

3、涉农资金监管情况

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经过近些年的摸索,涉农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已经进入一个建章立制、不断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但由于某些规范或制度不健全,监管工作未能有效配套,导致涉农资金在这一新阶段里,出现了良好态势与问题并存的矛盾状况。

突出环节程序的规范与问题并存。

为保证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都突出了环节程序的规范和管理,包括涉农资金的分配、拨付和发放,所有资金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和实施项目进行分配。其中涉及农民个人的种粮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大力推行“一折通”发放,及时、完整,减少了中间环节。而对于涉农项目资金的规范和管理,对项目资金拨付实行财政报账制,实行涉农资金跟踪检查制度等等。

但不容忽视的是,具体管理使用中问题还是频繁发生,如配套资金少或不到位等等。问题根源不可忽视,涉农资金监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涉农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重叠。从目前情况看,涉及政府、财政部门、计划管理部门等;行业主管部门又涉及农业、畜牧、民政等部门。这些部门对同一类型资金或项目实行多头管理,如果协调不好、缺乏科学统筹,就成了“都管都不管”的空白地带,造成资金投入分散、难以集中办大事,影响使用效果。

二是地方财政困难,农业投入力量不足。目前,大多数农业专项资金都规定了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而基层财政,运转困难,难有财力配套。

三是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政府管理部门自身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都依赖于上级财力。没有建立严格的资金或项目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缺乏一整套全程的监控措施。

三、基层财政存在主要的困难与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

1、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增加了乡镇财政人员的工作量。相对于改革前,业务量反而越来越大了。同时,会计核算业务也大量增加,造成工作难度的增大。人员缺乏,造成干部兼职较多。

2、干部队伍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一部分是半路出来,业务上不能说一窍不通,只能说是略知一二。2004年,区财政局对乡镇财所人员的编制问题进行了改革。乡镇财政人员编制上划区财政局,乡镇的财政干部人员的工资待遇很低。

3、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基本状况及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财政所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协助税收征管等。与取消农业税前相比,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

一是由过去向农民收钱的“征管型”向现在给农民发钱的“服务型”转变。

二是过去抓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现在管理财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转变。由于中央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涉农补贴和支农项目越来越多。

三是由过去“单纯业务型”向现在“综合协调型”转变。目前,乡镇财政逐步承担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多项任务,其综合协调的功能明显增强。

4、如何规范乡镇财政职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从预算编制看。有的收支项目还没有纳入到财政预算管理范围,预算执行和管理也不严格,约束力不强。

二是从收入来源看。税源匮乏,无税可收问题严重。但乡镇政府为了确保年年递增的年度财税收入任务的完成,年年都在关键的时候采取非常措施,人为抬高了税收征收成本,降低了本级可用财力,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取消农业税后,加上农村地区的耕地占用税税源十分有限,使得乡镇财政固定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常运转和社会事业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

5、涉农资金监管中存在着矛盾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应着力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确立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基础地位。涉农专项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做好涉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确保涉农资金切实发挥效益和安全运行,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经济问题,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涉农资金,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立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基础地位。

二是强化前瞻性,填补涉农资金监管的“空白”地带。在涉农资金分配制约关系和涉农项目审批监督制约关系的,必须开展延伸监管。要从涉农资金分配拨付的源头查起,或从资金使用的基层单位、个人逐级核查,资金运行到哪里,就追查核实到哪里。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监管,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查证,填补涉农资金监管的“空白”地带。

三是强化督办力度,确保涉农资金的安全完整和规范高效。从而提高涉农资金监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确保涉农资金真正发挥作用。

6、新形势下乡镇财政职能、管理体制、机构的重新定位的问题。从目前的改革发展趋势来看,乡镇财政还承担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和监督涉农资金等多项任务,其综合协调功能明显增强。乡镇财政的主要职能概括为:一是负责本乡镇政府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乡镇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二是负责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核算与监督;三是负责组织实施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四是负责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工作;五是负责村级资金的专户存储、核拨和监督管理;六是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七是负责各项农民补贴的核定兑付。

四、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稳定人心。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阐明乡镇财政所在新时期中的任务、职能和作用;加大对乡镇财政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面了解乡镇财政所的作用和地位,为乡镇财政所干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的考勤工作。制订奖励约束机制,切实推行首问任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认真研究新时期下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工作的奖励机制。在财政所内建立起适用的首问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提高财政所的工作效率,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管理,强化监督。转换干部管理体制。建议加强人员配备管理。根据业务量大小,合理配备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增强乡镇财政的人员流动,要进行交流调动。

3、建立学习的制度化。加强对乡镇财政所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要分批,分层次,分年龄段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轮训,要建立起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用制度

督促人,用考试检查人、用成绩评价人来作为提拨人才和年度考核的依据。

4、强化乡镇财政职能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一是乡镇财政职能是乡镇政府职能的集中体现,强化其“当家理财”的作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职能的履行必定要以乡镇财力作保证,乡镇财政职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政府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另外,乡镇财政收入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是强化乡镇财政“当家理财”的又一因素。

二是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现其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有利于促进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定位职能、明确职责、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可以保证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保证财政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实现乡镇一级财政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突出乡镇财政的服务职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乡镇财政职能,服务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我国从上到下正在构建的公共财政体制,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旨在提高财政对公共服务的保证水平。因此,突出乡镇财政的服务职能,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保服务,既是乡镇一级财政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是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是实现县乡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长远发展来看,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的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县乡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是建立完善的乡镇财政体制与管理制度是乡镇财政发挥职能的重要举措。财政体制是实现财政职能的载体,财政管理制度是强化和规范财政管理及统一财政职能的重要制度特征,乡镇财政职能更是通过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制度实现的。尽快建立有利于乡镇事业发展、社会稳定的乡镇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总之,新时期形势下建设一支素质强、形象好的财政所干部队伍就应以制度为依据,从严抓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顺各种管理关系,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创建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新型财政干部队伍。

第二篇:基层司法所建设调研

基层司法所建设

我市基层司法所基本情况

司法所是我国基层政法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结构,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机构共同构筑起乡镇(街道)一级的基层政法体系,它们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协作联动,共同担负着加强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维护基层社会主义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使命。

我市紧紧围绕“机构健全、人员充实、职责明确、设施完善、运作规范、协调发展”的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精心谋划、克服困难,务实工作,我市司法所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按照国务院《中西部地区“两所一庭“建设规划》规定“乡镇司法所建设按每所12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办公用房具备所长室、工作人员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功能布局,制作安装统一的司法行政机构外观标识、公示栏、宣传栏,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工作人员由2名以上专(兼)职司法助理员组成”的要求,我市坚持按照“一乡(镇)一所”的设置原则,全面完成了全县80个乡镇司法所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一、我市基层司法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几年来,佳木斯市司法局在基层司法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要看到,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司法所体制不顺,影响了司法所职能的充分发挥。

街道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化解矛盾、推进依法治区的前沿阵地。但目前,我市部分司法所体制不顺,隶属不清,人少事繁,兼职过多,职能缺位,客观上影响了基层司法所职能的持续履行。一是隶属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司法所交由街道管理,其权利的行使容易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街道和居委会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往往居委会领导和工作人员同时担任调委会、帮教小组的成员,造成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高素质法律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难以形成专业化的基层司法工作队伍。二是工作流动性大。司法所作为街道的内设机构,不但要从事本所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往往还要参与街道其他事务性工作,如群众文化、计划生育等,有时甚至还要抽调人手协助街道其他部门的行政工作,这样势必造成司法干部不能专注于本职工作,影响司法所法律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司法所“高质量运行”的规范化要求。

(二)司法所和派出所工作配合不到位,出现衔接问题。

按照国家司法部要求,2010年11月份我市所有基层司法所都安装了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对刑释解教

人员的管理更加及时化,与此同时司法所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它需要派出所的紧密配合,但由于派出所业务繁多,系统所提供的人员信息有不充足,所以给人员的核实往往以失败告终。因此,要加强派出所的权利配合。

(三)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扶工作操作困难。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扶工作是司法所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刑满释放的人员,司法所要对其进行帮教安置,与刑满释放人员签订帮教协议、建立档案,季度写实,但这些工作的前提是刑满释放人员释放后与司法所取得联系,如果他不主动到司法所报道,那么对他的帮教工作很难进行。

(四)专职的人民调解员队伍需要壮大,提高调解水平。当前,制约我所人民调解工作水平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人民调解工作领域狭窄。民调工作的范围主要 集中在邻里纠纷、婚姻、劳务关系、债权债务、继承、赡养抚养、赔偿等方面,而区域性、行业性调解还没有发展起来,普法宣传工作和“法律进社区”活动不全面,社会覆盖面较差,工作效率较低。

二是调解员队伍专业化素质有待提高。要加强培训力度,开办法律知识培训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专业水平。

三、改进基层司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提高司法所队伍整体素质。以建设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为方向,以构建“大普法”格局为目标,立足 “大服务”、“大环境”战略,整体推进基层司法普法工作向纵深开展。大力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基层司法工作的关键。首先,要密切与街道党工委和区司法局党委的关系,建立一支牢不可破的基层司法工作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司法工作队伍的党建工作。其次,要认真贯彻司法行政队伍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结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特点,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支有理想、有政治素质、有法律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将基层司法队伍建设成一支终身学习的学习性队伍。第三,我们应坚持“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完善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注意吸收社区离退休老法官、检察官和法律工作者参与基层司法建设,特别是要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吸收社区老党员参与维稳工作,发挥余热,调动一切积极性,做好传帮带,维护社区稳定祥和的大好局面。

(二)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重整行政隶属关系,强化司法所机构的职能作用。通过上级领导的安排部署,加强司法所与派出所的合作。我们应与辖区公安派出所合作在各社区设立警民联调工作站,共同开展治安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工

作站应当由公安机关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组成,充分发挥工作站“短、平、快”及时、便利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特点。

(三)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以“四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推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上新台阶。

(四)围绕“三个下降、一个上升”的目标,开展人民调解员素质教育,不断拓宽人民调解工作新领域,实现人民调解工作新飞跃,更好地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人民调解应紧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加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通报制度、归口办理制度等制度,规范排查调处工作程序,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排查调处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展人民调解员素质教育,实现“调、防、教”三结合,促进民调工作上新台阶

(五)立足社会实际,改革基层法律服务所

从服务于稳定的大局出发,我们认为,应该改革法律服务所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法律服务所的发展。一是创新法律服务所体制,将法律服务所的性质定为“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事业法人单位。法律服务所主任由区司法局聘任,执业人员及行政辅助人员由法律服务所聘用。在法

律服务所的布局上,打破一街一所的格局,特区外的街道可设两个所,特区内的街道仍设一个所。二是改革社区法律服务站的隶属关系。我市社区法律服务站的设立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体制不顺。如果将社区法律服务站并入法律服务所,作为法律服务站的分支机构,对外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我们相信能更好地为社区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

(六)以人为本,管教结合,全面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街道应当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公安派出所、法院、检察院和司法所共同组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司法所,所长兼任主任,负责社区矫正日常工作。我们还要建立街道、社区、用人单位三级矫正网络体系,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化。其次,要广泛宣传,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第三,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街道和司法所应当制定社区矫正工作纪律、工作请示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矫正对象接受制度、报到登记制度、外出请假制度、会客制度、回访制度、迁居制度、就业安置制度等,严防漏管和托管失控。同时,市、区司法局也应当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量化考核评分标准体系,提高矫正质量和矫正效果。第四,要

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和质量。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数字化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将矫正对象个人资料输入电脑,随时可查;二要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建立便捷、高效、互动的通信联络方式,及时将有关事宜通知矫正对象及其亲属,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第三,要建立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矫正,因人施矫。矫正对象自卑心理强、忧郁、情绪不稳定,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矫正,就会自暴自弃,走向自毁的道路。心理辅导室应当针对具体的矫正对象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计划,分别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强化矫正对象的自控能力。

第三篇: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培训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培训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培训调研报告

摘要: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关系到财政职责的履行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对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县财政干部基本情况的描述、指出了我县财政干部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以建立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充实培训师资、加强培训成果的利用、建立奖惩制度等,全方位的加强财政干部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财政干部培训;不足;思考

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经济大管家,是一个地位非常重要的综合管理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决策与执行的双重作用。财政干部素质如何,关系到财政职责的履行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对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就如何提高我县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问题进行了调研。希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县财政干部培训现状的分析,积极探索干部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完善财政干部教育的方法、拓展财政干部培训方式,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面立体的干部培训模式。

一、我县财政干部的基本情况

我县局机关及镇(区)财政所现共有人员196人,其中:局机关 104 人,镇(区)财政所 92人。在职财政干部队伍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学历(大多为在职本科)128 人占65.31%,专科及以下学历的68人占34.69 %;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的 104 人占53.06%,45—35岁55 人占28.06%,35岁以下 37 人占18.87%;从职称级别上看,高级职称 25 人占12.75%,中级职称 95人占48.47%,初级职称33人占16.83%,无职称43人占21.93%。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县财政干部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初始学历层次不高。最高学历为本科的人数占比虽达65.31%,但除了新录用人员,毕业于全日制院校专科及以上的不多,大多数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的成人学历,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干部甚至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接受过更高学历的深造。

二是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上干部占81.12%,成为我县财政系统的中坚力量,但35岁以下干部仅占18.87 %,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三是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从职称级别情况看,高中级职称占比61.22%,情况总体良好。但初级职称有33人占16.83%,特别是无职称43人占21.93%,而且以上人员集中在35岁以后新进人员。

二、我县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县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安排了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比如组织中层干部脱产赴院校培训、组织新录用干部的入门培训、组织周未讲坛等。但是由于总体形势的变化,也由于存在下面的一些的问题,干部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同志的培训认识不够到位。从调查情况看,所有财政干部都意识到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干部的所想与所为有一定的出入。被动学习者居多,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只是被动的参加县局举办的培训班,有些甚至放弃培训机会,满足于现状,更谈不上主动去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工作创新就显得难上加难。

2、培训机会少而且不够均衡。虽然上级财政部门每年都相应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干部培训班,以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财政改革发展的需要。但并不是每个财政干部都有均等的接受培训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急需“充电”的一线干部却因为忙于工作和名额限制不能参加培训,很难做到全员培训。

3、培训内容不够科学。各种培训大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且知识点零散,侧重于学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忽视了干部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培训,部分培训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员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教学方式主要还是采用

“满堂灌”、“教员讲、学员听记”、“教员问,学员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互动性不够,让学员感觉培训活动较枯燥,不能积极融入到培训活动中,也不能提高对培训的兴趣。

4、培训方式不够灵活。由于师资、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现下的培训班大多是占用周未时间的

“以会代训”或是“会训结合”,时间短,组织匆忙。而且由于经常占用周未时间,部分干部因家庭原因,产生了学习与休息时间的冲突。

5、培训师资匮乏。目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是我局培训师资的中坚。但是,由于很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整天忙于事务,会钻研教学、肯钻研教学的人不多,造成了县级财政培训教师少。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关于提升培训工作质量的思考

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政策和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迫切需要各级财政干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就做好我县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认为要以建立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充实培训师资、加强培训成果的利用、建立奖惩制度等,全方位的加强财政干部的培训工作。

1、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财政工作的议程,建立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1)建立学习制度。建立适合全系统干部的完整的学习制度。(2)健全培训机构。要明确负责科室,牵头安排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3)列出培训计划。整合各科所提出的培训需求,根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培训计划。(4)建立培训平台。可以利用函授站这一教学平台,组织相关培训。(5)建立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6)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2、创新培训方式。根据财政干部的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培训菜单。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级、培训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全覆盖的培训模式。(1)送出去学。可以送出去学,将有培训需求而工作又有需要的干部选派到高校进修、参加级别较高的培训、到做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实地跟班学习或考察;(2)请进来讲。对普遍要求干部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聘请专家学者到单位来讲授,让大多数干部接受知识的更新。(3)鼓励干部自学。在单位的学习制度中要明确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函授教育等,激励干部的自我学习意识,变单位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4)因需施教,小班化教学。减少全系统的大范围培训,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岗位的干部培训,这样既可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也可少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3、创新培训方法。教学上要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更多的适应现代培训理念的教学方法,比如: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调查研究教学、“练兵”式教学等。使培训工作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保证培训工作效果。(1)在科所长周未讲坛的基础上,组织科所的业务骨干讲坛,针对岗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2)将业务评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强化一线教学,学习或评比结束后,可组织现场的业务观摩,争取做到学以致用,现学现用。(3)将机关党会与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结合起来。

4、完善培训内容。依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以及培养多面手的总原则完善培训内容。财政干部的学习与培训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党性教育、廉政教育、业务培训。(1)开展党性教育。重点开展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培养高尚道德情操。(2)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拒腐防变教育,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3)紧扣财政中心工作,提高财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重点开展各类财政政策落实、财政制度改革所需的知识培训,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5、加强培训师资的建设。针对财政工作的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对于专业教师的培养,可以由局指定科室牵头负责组建师资库,将系统内可以胜任培训工作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列入师资库。组织库内人员的培训、学习、研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对列入师资库的干部参与教学活动时,待遇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合理支付教学报酬。鼓励本土干部成为培训教师的主力,做到大部分课程的教学,系统内干部中就有老师。对于能力培养类的教师可以聘请外面的专家或上级部门专业人士授课。

6、建立学习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学习教育的考核机制。将职工参加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取得学历、职称情况造册登记,有选择的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职工考核、职务晋升、工作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取得高一级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职工通过报销学费、物质奖励、通报表扬等措施予以奖励。同时对无故不参加培训、培训不合格者,取消评优选先资格,将干部教育培训与人事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以能力和实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设立职工教育培训专项经费,购置培训教材,报销职工学习培训费用,配备更新教学设施。)

第四篇:基层财政专题调研提纲(大路边镇)

大路边镇基层财政情况

根据市财政局调研要求,现就我镇财政情况汇报如下。

(一)情况介绍。

1.乡镇基本情况:乡镇人口56687人,面积219.6平方公里,北与湖南省临武、宜章县交界,南与星子镇为邻,经济支柱产业为“两矿”产业。

2.乡镇财政基本情况:乡镇财政收入526.73万元、支出526.73万元,收支平衡。

3.乡镇财政所基本情况:乡镇财政所机构编制4人、由正副所长各1人,会计1人,出纳1人构成、设施设备有电脑4台,多功能打印复印一体机1台,针式打印机1台。

4.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情况。乡镇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帐目清晰,做到专款专用。

5.村级财务管理情况。村级财务各村有出纳1名,采用报帐制,每月上交收支单据到镇财政所会计处做帐。

6.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情况。

(1)对《印发关于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财预„2010‟190号)的组织落实情况如下:我所按上级财政资金用途精神,科学分配资金,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按工

作进度划拨专款,精细化操作。

(2)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内部稽核制度,分工明确,纪律严明。

(3)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能公开公示村级财务收支使村委选举顺利进行,对工程项目能配合财政局监管部门联合监督。

(4)涉农和惠民补助政策落实情况。2010年发放生态公益林资金51.7万元,种粮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共458.1万,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共35.5万元,全面落实涉农和惠民补助工作。

(5)财务会计管理情况,如数据统计报送、档案凭证管理等。每月初按时上报自有收入报表及行政事业收费报表,财政债务报表,部门决算报表。各帐目凭证装订,分开存放。

(6)信息化建设情况,系统软件按操作章程使用,定时备份数据。各类软件整合和兼容情况良好、计算机服务器配置能正常运行。

(7)其他基础工作情况,我财政所工作人员每年参加公务员培训教育、财务继续教育,能积极宣传财政政策,解决群众疑难,每年初及时将上年文件资料入档备案。

(8)目前实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和运行情况。我镇财政管理模式是“收支两条线”,运行情况良好。

(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工作量大,必须配有充分编制,要避免占用编制造成人力不够。

(三)下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完善财政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建议。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建议如下几点:

1、要加强上级对乡镇的预算管理。

2、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划拨要尽量减少中间流动环节,避免资金流失,节约人力物力。

3、上级财政应对贫困边远地区乡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财政人员经费投入。

连州市大路边镇财政所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

第五篇: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对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法治财政建设是一个业务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虽然是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但是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提高创建工作效率、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水平。

关键词: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思考

近年来,我局以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法办事意识明显增强,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财政执法水平持续提升,财政权力运行逐步规范,促进了财政职能发挥。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局连续三年获得法治财政标准化先进单位,2014年被评为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

一、法治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思维还未完全树立,依法理财观念有待加强。近年来,我们虽然开展了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但是部分同志仍然缺乏一定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片面认为省厅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要求太高,一方面认为“完善财政业务管理机制”考核点中相关指标对于我县经济薄弱地区来说难以完成,有点不切实际,而这些指标恰恰是法治财政建设必须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认为“提升财政行政管理水平”等考核点务虚成分太多,财政工作比较忙,没有精力做那些琐碎、程序性的事情,没有时间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法律法规学习,但是这些考核点恰恰也是提升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的必然要求。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有的人将法治财政建设当作软任务,没有从法治的高度,统筹谋划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以致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

(二)依法理财动力不足,创建手段还显单一。虽然经过多年的法制培训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实践,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部分人员由于缺乏法治思维,还不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习惯于用老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能力不够。有的业务科室没有认真研读涉及本科室的考核点,没有积极思考如何实施好考核点内容,反而问办公室该考核点如何完成,要求办公室为其把关,丧失了业务工作的主动权,其实办公室也只是起个牵头作用,个性化的考核点还应由各科室完成。有的业务科室只是简单对照考核点来找资料,照葫芦画瓢,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没有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未将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三)各自为政思想存在,大局意识不强。法治财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几乎涉及到财政局所有科室,有的科室还是某个业务考核点的牵头科室,负责提供相关共性资料,界定相关指标,联系其他科室共同完成好相关指标,最后还要审核其他协办科室所提供的资料。但是工作实践中,这些科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各敲各的鼓,他们只负责本科室考核点需要的东西,不主动向其他协办科室提供相关资料,更谈不上对其他科室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一味指望办公室进行审核,有的协办科室也不主动和牵头科室联系,以致在省厅考核验收时同一考核内容以不同的数据出现,闹出笑话。

(四)整改落实不彻底,工作重点不突出。每次考核省厅都对我局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我局及时整改,但是有的科室认为这些整改事项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或者主动整改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的应付思想,整改不彻底,落实不到位,负责整改的考核点年年考核年年还是要求整改,给省厅留下不好的印象。有的科室虽然注重业务工作,但是对“提升财政行政管理水平”考核点中的一些重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如应该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管理的文件,他们嫌麻烦,以其他部门或者上级处室也没这样要求为借口,规避以“宝财规”文号印制文件;同时对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还未跟进,只知道制定,不知道有些规范性文件随着各项新规定的出台,有可能不合时宜,甚至违规,从而远离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

(一)营造浓烈学法氛围,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

以“六五”普法为抓手,创新财政普法形式,持续推进财政普法工作。一是深化普法内容。按照规划纲要部署,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担保法》等基本法律,深入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律制度,深入宣传学习《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规,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宣传和营造法治文化。二是突出普法重点。积极向领导干部普法,加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积极向财政干部尤其是基层财政干部、执法干部普法,提高财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事务的水平;积极向广大财会人员普法,增强遵守财税法规制度的自觉性。三是扩大普法方式。放大财政局网站宣传功能,全天候向社会公众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财政法规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了解;继续做优“财政讲坛”,提升财政干部业务水平和法律法规运用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组织财政执法实务观摩,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教育,以案说法,警示违法后果。开展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研讨和征文活动,调动执法岗位人员思考进一步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积极性,以巩固普法活动成果。四是严格执行普法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法活动,党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并积极参加省、市财政部门和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各类法律学习培训;落实好新录用人员岗前法律考试制度、中层干部任职前法律考试制度,对补考仍未过关的,一律不予上岗、任职,促进财政法治建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五是健全普法架构。理顺普法机制,县财会教育中心负责财政普法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各业务科室负责明确综合培训和业务培训内容,形成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范围清晰的普法培训架构。

(二)完善创建手段,提高创建工作效率。

一是决策程序和实施过程要留痕。法治财政建设突出“完善集体领导决策机制”,同时要求规范性文件出台前要经局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目的是提高决策水平,确保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而我局一些“三重一大”事项虽然经过集体决策,也作了会议记录,但是没有形成经局长签发的会议纪要,目前规范性文件虽然经局长审阅签发,但是没有经过局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这样降低了法律效率,影响了依法决策水平。所以,以后凡是涉及集体决策的事项都要形成经局长签发的会议纪要,留下决策痕迹。省厅法治财政考核重点检查各个考核点的备查资料,要求凡是备查资料不在检查现场的,一律不予认定,相应考核点不得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做好平时的法治财政建设工作,而且注意保留工作开展时的痕迹,如前几年有的科室没有将县人大批复预算调整的人大会报保管好,以致省厅考核前就请人大帮忙提供材料。为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局办公室现在已将涉及财政部门的人大会报以正式文件形式编号,流转给预算科保管。二是牵头责任科室要尽责。因为法治财政建设是一个业务性较强的综合工作,所以牵头责任科室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办公室、预算科、监督检查科等牵头责任科室要认真研读相关文件,正确解读、把握好每一个考核点的具体要求;同协办科室统一好政策口径;审核、过堂、把关本科室和协办科室收集整理的资料,对资料不完善、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三是考核机制要注重平时。法治财政建设考核指标中除了预算执行相关的数据要到决算数据出来才能有完整的反映,而其他考核指标要突出平时工作开展的质量、序时、进度,可以由办公室和牵头责任科室实行半年一次的预考核,督促各科室把法治财政建设的功夫做在平时,提高法治财政建设质量,避免考核前花费时间突击整理资料,导致忙中出乱。

(三)主攻工作重点和薄弱点,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水平。

近年来省厅对我局考核提出的整改建议,都集中在完善相关制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到位率、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等,这些既是法治财政建设的重点,也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薄弱点,这些整改要求固然有我县财力因素等客观原因,也有我们工作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进行超前思考,统筹谋划。

一是优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相关业务科室要按编制规范和软件编制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经营以及政府采购预算,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严格执行“二上二下”预算编制程序,推进以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国库科要定期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各业务科室要加强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不断提高部门预算年初到位率。细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二是创新资金分配机制。预算科要担负起专项资金管理职责,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宣传、引导,积极争取政府和部门支持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制定全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打破财政局科室之间、部门之间壁垒,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统筹使用专项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严格实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推进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项资金申请、审核实行承诺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专项资金申报、审核、使用等各环节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会计科要担负起绩效评价工作职责,加大绩效评价工作的宣传和业务开拓,加强与业务科室、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的联系,严格要求重大专项资金按规定提交绩效目标并开展目标论证,逐步使项目单位树立起“纳税人的钱不能随意花,支出要讲绩效”的理念,减少和杜绝无效支出。监督检查科要加大重大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引导业务科室依法强化对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牵头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水平和能力。实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工作,促进用款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四是健全约束机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办公室要牵头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财政执法持证上岗制、财政执法文书审核制、财政执法责任考核制、财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提高财政工作人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规范性。五是健全全面监督机制。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依法向同级人大报送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的相关资料,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要求,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和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开展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文明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财政工作,增进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2]江苏省财政厅深入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下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财政建设调研(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宁夏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汪小熙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国情考察团于9月21日至27日赴宁夏考察。期间,考察了宁夏六个县市的部分企业、社区和乡村,与地方党政干部、各界代表进......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和州委组织部《关于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基层党组织大调查全面推进分类提升大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我......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来源: 范文网 录入时间:2011-09-21 浏览次数:1870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学校党支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学校发展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建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十八大报告提出,党的建设八项任务之一就是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保证党的各项政策能够惠及群众的“毛细......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一)**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乡、贫困乡,居民皆为**族移民群众,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研究少数民族乡当前农村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研报告

    单位代码 11660 单位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专业:学号: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12年1月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基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