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企业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
浅谈企业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起重机械产品的数量、种类、质量都有了长足发展。全面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政策,科学地对起重机械进行综合管理,充分发挥起重机械效能,努力提高起重机的装备技术素质和作业水平,高效、优质、低耗的完成施工安装、生产、装卸作业任务,保障安全生产,获取最佳经济效率,促进企业经营持续发展,是企业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1起重机械的选型及安装与检验
1.1 选型
企业在选购起重机械时,首先要对本企业的使用范围、额定起重量、跨度、工作频繁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本单位使用要求工作级别的起重机。根据拟定的技术参数与要求,进行市场调研。选择的供货厂家,必须是具备特种设备安全许可证的专业起重机制造企业。并考察制造厂家加工设备的配套性,生产的规范性,产品的先进性,进行比较后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好,性能优良,安全装置齐全的起重机械。起重设备到货后,开箱验收时要检查随机技术资料是否齐全,随机配件、工具、附件是否与配置清单一致,设备及配件是否有损伤、缺陷等,并做好开箱检查验收记录。
1.2 安装与检验
起重机械的安装队伍可选择有安装资格的制造厂家,形成制造、安装、调试一条龙的服务模式。除此之外,选择的安装单位必须是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认可证》的专业队伍,并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资格和资质。安装单位确定后,安装前要协助安装单位办理特种设备开工告知书,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该人员负责起重机械监督检验工作的协调,为检验机构监督检验人员查阅有关资料和进入现场检查提供便利,配合检查
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设备、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安装完毕后要监督安装单位进行全面自检和运行试验、载荷试验,确认自检合格后,由检验机构进行安装验收。验收合格并取得了《安全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合格后,使用单位应将起重机随机技术资料、安装资料及检验报告书等有关技术资料存档。
以后在使用中发生的定期检验、大修、改造、事故记录等资料也一并存入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起重机械管理制度
全面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政策,为加强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强化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及检测工作,必须有起重机械管理制度。起重机械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安全技术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应急措施和援救预案等。
2.1 安全技术档案
起重机械使用企业要建立健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关内容,起重机械档案一般包括:
(1)起重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合格证等文件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证书、验收检验报告或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起重机械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维保及检测记录;
(5)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能耗状况记录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2.2 安全管理制度
要保证起重机械安全运行就要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使作业者有章可循,管理者有法可依。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应有如下内容:
(1)起重机械事故应急
(2)职能管理部门与司机的岗位责任制。
(3)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4)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5)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6)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3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措施和援救预案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起重机械是特种设备的一个大类。目前在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大多无制定救援预案,一旦设备出现重特大事故,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现场负责人员、具体操作人员都不知所措,得不到第一时间救援。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案。在事故发生现场处理时做到科学、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因此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设立以单位领导牵头,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的紧急事故救援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根据本单位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引发的险情、意外事故的发生,制定出适合本单位起重机械特点的应对措施。该措施应包括对起重机械出现事故后的处理原则,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程序、方法、步骤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协作等,并定期组织现场演习。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管理
为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必须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等为准则,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管理。做好起重机安全技术检查,是起重设备管理的关键。
3.1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培训持证上岗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在上岗前要对所使用的起重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安全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制度等相关知识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标准进行学习掌握。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取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3.2 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
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制度可增强人员责任心和完善考核机制,将为提高管理效率起到明显的成效。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制度首先是制度的制定和制度形式的确定,其中定人、定机是基础。要求人人有岗有责,起重机每台有人操作管理。
3.3起重机械周期检查检验维护管理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要经常对在用的起重机械进行检查检验维修保养,并制订一项周期检查管理制度,一般应当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等计划,对起重机进行动态监管,有异常情况随时发现与及时整改处理,从而保障起重机械安全运行。
(1)日检一般由操作司机负责作业的例行保养项目,应当进行清洁卫生、润滑传动部位、调整和紧固等工作。通过运行测试安全装置灵敏可靠性,监听运行中有无异常声音。
(2)周检一般由维修工人和操作司机共同进行,除日检项目外,主要内容是外观检查,检查吊钩、取物装置、钢丝绳等使用的安全状态、制动器、离合器、超载报警装置等重要安全部件的灵敏、可靠性,通过运行观测传动部件有无异常响声,及过热现象。
(3)月检建议由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检查、同使用部门有关人员共同进行,除周检内容外,主要对起重机械的动力系统、起升机构、回转机构、运行机构、液压系统进行状态检测,更换磨损、变形、裂纹、腐蚀的零部件,对电气控制系统,检查馈电装置、控制器、过载保护、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可靠。通过测试运行检查起重机械的泄漏、压力、温度、振动、噪声等原因引起的故障征兆。经观测对起重机的结构、支承、传动部位进行状态下主观检测,了解掌握起重机整机技术状态,检查确定异常现象的故障来源。
(4)年检一般由单位领导组织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除月检项目外,主要对起重机械进行技术参数检测,可靠性试验,通过检测仪器,对起重机械,各工作机构运动部件的磨损程度、金属结构的焊缝进行检测,特别是大吨位起重机的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要进行无损探伤检测,通过安全装置有效性及整机综合性能的试验,对起重设备运行技术状况进行评价。安排大修、改造、更新计划。
使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关于起重机械的维修保养、定期检验、安全规程和交接班等制度,并教育有关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篇:起重机械企业技术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起重机械企业技术管理调研报告
一.概述∶
近几年来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下,中国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水平快速提高,新技术、新理念不断的在融入之中,特别是企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的行业特征和国情摸索研究,建立了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PLC控制技术智能化水平已渗透到领域中并普及撑握应用。从而推动了中国机械装备工业飞跃的发展和巩固。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中国市场经济最终格局是国际化标准管理体系,产业市场竞争招标模式,品牌效益,具有一定实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因此在中国的机械装备升级过渡阶段中,企业要有终极时间表概念,快速有效地找到提高企业竟争能力的有效方法。我们也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式,对起重机械产业市场运行态势的分析。对起重机械行业竟争格局的分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竟争策略。
二.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行业一直未对起重机械构建标准化规范管理模式。因此起重机械
制造企业在遵守行业相关性法律法规原则下,以自已的工厂标准,根据用户订单合同,按技术协议要求,制定出起重机的外形及其主要参数,用户确认后进行非标准设计制造。由于设计及工艺原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周期长一般在3~5个月(是国外企业的2倍左右)。直接影响了企业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决策,降低了产量,影响了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长期以来,企业的起重机生产制造图纸,是以1995-2002年左右图纸为参
考模型,相关确立起重机非标设计产品方案,而还有相当一部分零部件机械原理设计仍停留在传统型结构。出现了把CAD机械制图技术作为一种绘图、描图的工具。没有真正对起重机械零部件辅助工艺规程设计的完善。在对起重机方案设计中,把原先相应设计总图和零部件调出,进行修改所需尺寸要求即完成了非标产品的设计。这样会造成计算机不能对主要受力点的应力进行分析,不能进行设计计算和标准零部件的正确
地选择。在起重机钢结构制造过程中工艺性不完善,生产制造过程控制
手段凭师傅们经验来撑握,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了
起重机的产品质量。
3.未建立项目工程师体系,缺乏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直接跟踪产品质量管理控制。如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图纸或加工制作问题,往往各部门人为自行
意见处理,信息也不反馈到设计部门。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完善、合理化
设计和提升。
三.产品设计基本原则和目标方向:
在起重机产业特征及应用领域中,必须深入分析中国起重机行业发展
现状及趋势。将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在原产品基本上提高升级的开发原则和依据,注重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节能安全、性能稳定、运行可靠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起重机产业装备。争创企业自主品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立行业市场招标竟争格局。
以坚实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工艺,完备的质量检验,优秀的企业信誉,争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起重机装备技术,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
四.技术管理过程控制:
1.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严格执行国家针对起重机制造业所制订的规范
和标准,以及国家技术监督局针对起重机制造业所制订的规范和标准。
2.基本原则:以市场产业竞争格局和行业政策性相关文件精神相结合。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
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逐步行成高效、节能、安
全、完善的技术管理过程控制。
3.市场经济信息分析:
⑴.建立企业产品的高标准技术文献资料,策划产品的宣传效应,不断提
升企业形象,争创社会效益。
⑵.构建客户反馈建议信息体系,随时对国内外起重机械发展动态形势
信息分析,提供企业战略发展定位的重要决策依据。
⑶.建立采购部物资管理信息体系,可对产品成本、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从而更好的对外购件、标准件等优化选型。
4.机械部分:
⑴.实现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体系:对起
重机械主要性能参数、主要机构及零部件建立标准化、系列化体系。
对于车轮组、滑轮组、卷筒组和联轴器等为工厂通用部件设计;对
于运行机构、小车架按不同起重量设计;对于桥架端梁则按不同起
重量设计,对于不同小车轨距按系列设计;对于桥式起重机的设计
不能使整机与机构、机构与部件、部件与零件之间的参数匹配;对
于钢结构件中的相关内部结构的加强筋隔板等结合件为工厂标准
体系。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指导思想。
⑵.CAD应用系统图纸标准化设计:建立企业标志性技术资料库,逐步
形成图纸规范化设计,产品的总图、部件图等按标准格局规范化设
计。完善产品采购清单制订。完善产品的明细表、发货清单、随机
相关性技术文件制订。逐步拟定起重机结构、机构、部件等多层
次的标准化模块化单元设计方案,起重机采用了模块化单元设计,对今后起重机的改动,只需选定几个需要修改的模块,设计非标
起重机只需选用相应的模块重新进行组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非
标起重机械通用化程度,缩短了设计制造周期和成本。
⑶.完善原产品图纸结构调整:采用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新的设计
理论和方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形成标准体系,使企业
产品提高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整体优势。
5.工艺部分:
⑴.第一阶段:初步构建产品工艺化标准体系。逐步实现针对性主梁、车轮组架、端梁、小车架等钢结构件的技术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有
效控制手段,对于金加工件确保质量的有效控制手段。
⑵.第二阶段:构建钢结构产品工艺过程卡片,构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卡片。全面实行工艺管理过程控制。
6.电器部分:
中国起重机械制造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触摸屏
操作、PLC可编程序系统,大大改善了起重机工作性能。交流变频控制技
术在起重机行业中广泛应用,使起重机械在起动、制动时稳定可靠性得
到了保证;中大车运行机构、桥架运行机构的同步精度稳定可靠。设置
了起升机构安全保护系统。
五.结束语:
目前中国起重机械制造业,仍然处在设计、生产周期化阶段,起点低、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与相对发达国家已落后20年左右。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抓好机遇,从国外工业发展中得到启示,有效的做好技术管理过程的控制,打造好基础,提前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使企业的起重机械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企业已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机制调整后,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已向标
准化、科学化、程序化体系格局发展和巩固;产业技术水平已全面提升。企业才能在高效生产制造、缩短交货周期、降低成本等方面,考虑产业结构总体重点,调整市场竞争能力。建立以企业中心为主体体系,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链集团化格局。
第三篇:浅谈企业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
浅谈企业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
2.2 安全管理制度
要保证起重机械安全运行就要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使作业者有章可循,管理者有法可依。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应有如下内容:
(1)起重机械事故应急
(2)职能管理部门与司机的岗位责任制。
(3)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4)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5)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6)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3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措施和援救预案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起重机械是特种设备的一个大类。目前在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大多无制定救援预案,一旦设备出现重特大事故,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现场负责人员、具体操作人员都不知所措,得不到第一时间救援。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案。在事故发生现场处理时做到科学、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因此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设立以单位领导牵头,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的紧急事故救援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根据本单位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引发的险情、意外事故的发生,制定出适合本单位起重机械特点的应对措施。该措施应包括对起重机械出现事故后的处理原则,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程序、方法、步骤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协作等,并定期组织现场演习。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管理
为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必须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等为准则,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管理。做好起重机安全技术检查,是起重设备管理的关键。
3.1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培训持证上岗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在上岗前要对所使用的起重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安全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制度等相关知识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标准进行学习掌握。经当地质
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取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3.2 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
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制度可增强人员责任心和完善考核机制,将为提高管理效率起到明显的成效。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制度首先是制度的制定和制度形式的确定,其中定人、定机是基础。要求人人有岗有责,起重机每台有人操作管理。
3.3起重机械周期检查检验维护管理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要经常对在用的起重机械进行检查检验维修保养,并制订一项周期检查管理制度,一般应当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等计划,对起重机进行动态监管,有异常情况随时发现与及时整改处理,从而保障起重机械安全运行。
(1)日检一般由操作司机负责作业的例行保养项目,应当进行清洁卫生、润滑传动部位、调整和紧固等工作。通过运行测试安全装置灵敏可靠性,监听运行中有无异常声音。
(2)周检一般由维修工人和操作司机共同进行,除日检项目外,主要内容是外观检查,检查吊钩、取物装置、钢丝绳等使用的安全状态、制动器、离合器、超载报警装置等重要安全部件的灵敏、可靠性,通过运行观测传动部件有无异常响声,及过热现象。
(3)月检建议由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检查、同使用部门有关人员共同进行,除周检内容外,主要对起重机械的动力系统、起升机构、回转机构、运行机构、液压系统进行状态检测,更换磨损、变形、裂纹、腐蚀的零部件,对电气控制系统,检查馈电装置、控制器、过载保护、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可靠。通过测试运行检查起重机械的泄漏、压力、温度、振动、噪声等原因引起的故障征兆。经观测对起重机的结构、支承、传动部位进行状态下主观检测,了解掌握起重机整机技术状态,检查确定异常现象的故障来源。
(4)年检一般由单位领导组织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除月检项目外,主要对起重机械进行技术参数检测,可靠性试验,通过检测仪器,对起重机械,各工作机构运动部件的磨损程度、金属结构的焊缝进行检测,特别是大吨位起重机的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要进行无损探伤检测,通过安全装置有效性及整机综合性能的试验,对起重设备运行技术状况进行评价。安排大修、改造、更新计划。
第四篇:安全技术管理
安全技术管理 普通住宅电气安全技术研究 2 高层住宅电气安全技术研究 3 石油X厂(X站)电气安全技术研究 4 家用电器用电安全分析与设计 5 X油田电网安全运行技术研究 6 X油田电网运行安全评价 7 X油田电厂电系统安全现状评价 8 热电厂xx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研究 9 燃油锅炉安全技术研究 10 燃气锅炉安全技术研究 11 燃煤锅炉安全技术研究 12 X计量站安全预评价 13 X联合站安全预评价 14 X接转站安全预评价 15 X输油首站安全预评价 16 采油X厂安全预评价 17 X输油泵站安全预评价 18 X油库安全预评价 19 X 加油站安全预评价 20 X 加气站安全预评价 21 X计量站安全现状评价 22 X联合站安全现状评价 23 X接转站安全现状评价 24 X输油首站安全现状评价 25 采油X厂安全现状评价 26 X输油泵站安全现状评价 27 X油库安全现状评价 X 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 29 X 加气站安全现状评价 30 X型原油贮罐安全设计 31 X型成品油罐安全设计 32 X型油田轻烃贮罐安全设计 33 石油X厂(X站)安全设计 34 X联合站安全设计 35 X油库安全设计
X石油厂(站)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37 X石化厂的危险源控制与管理 38 X石化厂xx装置安全分析与设计 39 X石化厂xx装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40 钻井作业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技术 41 修井作业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技术 42 固井作业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技术 43 射孔作业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技术 44 测井作业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技术 45 试油作业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技术
压裂(酸化)作业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技术 47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安全技术研究 48 天然气加气站安全技术研究 49 加油站安全技术研究 50 输油泵站安全技术研究 51 石油XX 站安全技术研究 52 X输油泵站安全设计 53 X输油管网安全现状评价 54 X输油管网安全技术研究
石油(天然气,LNG,LPG)储运过程的安全分析与评价 56 油田轻烃运输过程安全技术研究
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爆炸分析与评价 58 X罐区火灾爆炸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59 X罐区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研究 60 X罐区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61 X罐区消防监控系统设计
石油X厂(X站)火灾爆炸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63 石油X厂(X站)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研究 64 石油X厂(X站)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65 XX厂(X站)消防监控系统设计 66 易燃(毒害)气体泄露模型研究
液化石油气储罐泄露的扩散模型与仿真分析 68 X型储气罐泄露的扩散模型与仿真分析 69 天然气管道泄露的扩散模型与仿真分析 70 输油管道泄露探测技术研究
输油管道泄露的压力脉冲探测技术研究 72 长输管道泄露原因分析与安全对策 73 X输油管网“打孔盗油”形势分析与对策 74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井控技术研究 75 井喷失控的安全应急预案设计 76 油田生产安全应急中心运作模式研究 77 气井井喷扩散模型研究
X石油厂(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79 石油企业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体系研究与设计 80 石油企业职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81 X油田(X采油厂)安全投入与效益分析 82 X油田(X采油厂)安全管理状况分析与对策 83 XX公司安全投入与效益分析 84 XX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85 XX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X住宅小区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87 X住宅小区消防监控系统设计 88 X大厦安全预评价 89 X大厦安全现状评价
石油X厂生产事故统计与安全技术研究 91 XX公司生产事故统计与安全技术研究 92 石油X站建设选址与地质安全技术设计 93 XX厂(公司)人因事故分析与安全技术 94 X油库建设选址与地质安全技术设计 95 X管道XX穿越工程安全技术设计 95 X管道XX跨越工程安全技术设计 96 X管道穿(跨)越工程安全预评价 97 XX大厦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98 XX大厦消防监控系统设计 99 特种作业车辆安全管理技术 100 特殊作业工种的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说明:
1、xx或x 可依据具体对象冠名,x型一般可用xxxxm3表示。
2、()中的内容可替换前面的内容
3、石油X站指计量站、接转站、联合站等。
第五篇:企业技术管理作业
对ERP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如今的信息化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充分借用现代化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增强竞争力并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中的实施,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随着ERP系统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ERP系统来改善企业现状,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针对中小型企业自身特点,论述了ERP在中小型企业中的运用必要性,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字:ERP中小企业应用必要性对策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M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at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o pla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oday's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modern means of borrowing only fully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can really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e a better economic efficiency.ERP systems implementation in large entERPris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RP system, more and more urgent need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improve corporate ERP system status, breaking the bottleneck of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feature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mselves, discusses the ERP applic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need for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problems and solutions.Keywords: ERP SME need for countermeasures
一、ERP系统的特点
ERP系统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前集成化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最高水平。其核心思想是借助信息系统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市场反应能力。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以现代化管理为切入点。企业管理表面上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质上则是追求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合理高
效利用。ERP系统正是融合了多种现代管理思想,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企业各个业务环节运作中方式、方法的高度优化和浓缩,即更侧重于为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管理问题,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并且把企业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典型的订单生产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特点与大型企业明显不同。首先,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场,生产组织采取以销定产,企业往往根据市场预测和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其次,产品工艺路线简单且相对稳定,产品种类不多,结构也不是太复杂,产出规模小,计划的编制较容易;最后,没有多层递阶的组织结构,几个部门管理的功能交叉比较普遍,对相同数据信息的要求比较多。
信息化建设之前,企业在管理上一般都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如传统采购手工管理,采购部门与生产、库存部门业务脱节,造成库存积压占用资金或停工待料生产间断,且缺乏对供货商供货质量和供货时间的监控,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物料分配与使用的不合理流失与损耗;对运输管理缺乏实时监控,出现从销售出库到货物验收到货之间的管理盲区,不能保证货物的安全性与到货的及时性,导致客户不满;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由于手工操作造成财务资料滞后和库存不符的情况,企业决策者不能及时准确了解经营状况。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这些特点,明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软件产品和实施方案,才能规避风险,顺利完成企业信息化的过程。
三、中小企业建立ERP系统的必要性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更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流动现金,以防不测,这就需要精简库存,加速库存周转,采用ERP系统能够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不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采取措施,而且可能造成企业财富的流失,建立ERP系统则可以对企业的整个过程进行准确实时的控制;现在世界上的大型厂商流行产品部件外包加工,这无疑是中小企业的契机,采用ERP可以使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赢得大厂商的青睐,获得更多的客户订单。
四、ERP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应用的局限性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基础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水平也各有差异,对于发达国家的这些企业来说,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经济的锤炼,享受了近百年来管理上的创新成果,采用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已经建立了较强的管理基础。
而我国企业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还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方式的痕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甚至还没有完全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管理体系和运作方式。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在管理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带有随机性、无序性和家族制等的烙印,而大型国有企业尽管在改革之初进行了企业管理的补课,采用并探索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但普遍面临着更新观念、产权改革、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重大问题。可以说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应用ERP的内部管理上还缺乏科学管理基础,没有一整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实时管理报表,更谈不上数据共享、系统间集成等问题,很多基本管理数据尚不齐备,业务流程混乱。
2、ERP应用的外部环境不同
对于实施ERP的宏观条件,主要表现为实施ERP的社会经济环境。就目前我我国企业所出的经济环境而言,最大特点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各项法规尚不完善,实施ERP管理模式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同时在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不正当竞争大量存在,行业规则,诚信制度还处在搜索和发展阶段、因此可以说在我国企业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对其实施ERP管理模式的认同程度还不很成熟。在微观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方式在存在很大的不足,在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库存管理、生产和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衔接等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尚未建立起这些事实ERP管理方式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其结果必然会影响ERP的实施效果。
3、ERP 软件引起的应用上不足
首先,企业对ERP软件认识上的误区。针对我国企业来说,如何选择自身企业需要的软件,是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企业往往对软件的期望过高,认为ERP软件可以管理企业的一切事务。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在购买ERP 软件上缺乏理性的决策,总是希望购买的软件其性价比是最优的,然而企业对软件并不熟悉,而求助于软件开发商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软件开发商本身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不熟知,而且更容易产生误导作用。最后,买了ERP企业管理软件,在使用中对ERP管理模式又经历了从完全盲从到拒绝相信并束之高阁的过程,管理人员缺乏ERP模式的认同,没有很好地对ERP进行适应.五、我国中小型企业实施ERP的对策建议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应该提倡,注重和坚持“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按照企业指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ERP应用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大家各司其职,努力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再请示“一把手”或董事会研究解决。这种工作方式合乎客观规律,效果也会更好些。更重要的是,应用中要加强管理,要靠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符合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就是说要通过法治,而不是人治来抓好ERP应用及企业各项工作,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高层管理要从一开始到建立清晰的权限,整个地加入这个工程。同时,要建立一支由高级管理主管带队的交叉功能模块实施组。在大企业里,组员有奉献ERP工程的精神并要经常一起交流。在中小企业里,实施组的组员经常要保留自己份内的工作而去完成一些额外的任务。小组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详实的定义怎样进行实施。这包括将实施什么模块和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权限将怎样设置。这样一种在企业中被称为“操作手册”的书面战略,在以后将会成为贯穿工程的实施“圣经”。企业对于怎样使用外部顾问要建立明确的方针。无论是系统的配置信息还是长期的维护,都应建立一种顾问与内部专家之间的知识交互机制。通过要求实施小组咨询员工数来强制实现知识传输。这意味着专家不得不和企业员工打成一片来完成工程,从而也推动了内部员工学习更多实施方面的东西,把知识保留在企业里。
2、合理选择ERP软件
选择ERP软件时,关键要看ERP产品供应商和实施提供商的行业经验和成功经验。因为在中国,能写ERP的人才很多,ERP也是可以复制的,但是经验是不能复制的,所以,ERP实施成功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认识是非常关键的;在对ERP选型时,特别要注重ERP产品供应商和实施供应商的实力和服务。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需求,世上没有一套万能的ERP,所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需求的改变,要求ERP产品供应商和实施提供商,提供延续不断的服务,并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实力是信心的保证,企业用户要把厂商的客户服务的品质作为选型的重要指标。企业千万不要跟风,不要为上ERP而买ERP,如果企业本身的管理缺乏一定的基础,即使上了ERP,也起不了多大效果。ERP不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还融合一种先进管理思想。企业真正有需要时才考虑上ERP。ERP的功能和稳定性也是ERP选型时考虑的重点。只有选择一种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ERP,ERP才能发挥它本身的威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同的企业应针对各
自特点,以全面实施ERP工程为最终目标,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方法,逐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3、加强人才培养
企业都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者培训计划。这一般是整个实施过程中最易被低估的环节。ERP 系统是非常复杂而有层次性的,这意味着培训也要有层次性,高级使用者要较早地接受集中培训。实际上,更成功的企业的做法是让高级的终端用户参与到整个实施过程中去,而不是到最后再来培训。另一种成功的培训过程是先让上层的操作者接受培训,然后再让他们去指导下层的操作者。努力提高企业全员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因此,企业应用ERP一定要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应用ERP与制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和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在承受外部压力的同时都自觉地投入到ERP应用中来,并能为ERP应用,乃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尽职尽责。
六、结语
ERP 与其说是一种成功的管理系统软件不如说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ERP系统是实现先进管理思想的工具。中小企业在应用ERP时应结合自身特点,在理解ERP的管理思想和其内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征、管理模式、人员素质、经济支付能力等约束条件设计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具体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作必要的调整,才能深入开发和利用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建立适合自身的企业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IT经理世界》---《中小企业信息化:ERP,茅草屋压不住钢梁架?》.[3]《我国ERP应用现状、要点与误区》。2001年12月《计算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