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
写于1845年春,布鲁塞尔,原文是德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8页
第二篇:费尔巴哈提纲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信息安全 周培垚 10385050 摘要:《提纲》对旧唯物主义根本缺陷进行揭露;以及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 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对旧唯物主义的各种错误进行一一的解剖和批判;在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立足点的不同的基础上,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历史意义: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关键字:费尔巴哈 感性世界 消极的社会实践
科学的实践观
革命实践的能动性 哲学
本以为马克思的著作都应该是长篇大论,每一部都够出一本书的,没想到费尔巴哈提纲只有短短十一条,区区千字。
对于哲学的历史,我了解甚少,不明白当初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提出唯物主义等新的哲学论调是会对当时的学术界或是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和震撼。而马克思的论费尔巴哈,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完善了唯物主义思想,或者是说变革。
在此之前,对于唯物主义的的理解主要缺点都在于对对象、现实界,即感性世界,只以对象的形状或直观得来的形状去理解,而不是把对象作为人的具体的活动或实践去理解,即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改变削弱为零,忽视人这个对象在食物的发展中带来的影响,必然无法符合客观规则,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不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类似于将一切寄托在命运上,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法带来改变,所以说其本质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认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百度百科)马克思的这段理论,从根本上指出并解决了费尔巴哈理论的不足之处,而提纲的全文,紧紧围绕者 实践 这个中心思想做出了论述,指出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的活动当作实践,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以上提到的,不外乎是对旧唯物主义根本缺陷的揭露以及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实践的能动性。除了这些,马克思在后面的篇幅里进行了更细致的解读。
首先,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对旧唯物主义的各种错误进行一一的解剖和批判。比如第九条:“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马克思指出: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马克思的这些话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它们至多也只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内的孤立的抽象的个人的观察,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只是在表面上加以理解社会的本质,而不能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深层次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正如对第八条的解析: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在诸多社会实践中,生产实践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先祖时代,正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才使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产生了人类社会,生产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这正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人们应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要将人孤立起来,除了这个个体之外,人类更大的存在感在于一切的社会关系中。其次,在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立足点的不同的基础上,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也就是整个提纲结尾的部分十到十一条中所提到的,第十条中,对阶级的分别以及社会的基础做出了定义,旧唯物主义中将“市民”社会作为立脚点,所对应的阶级即为资产阶级,旧唯物主义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它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资产阶级是它的阶级基础。而新唯物主义中将“人类社会”或“社会中人类”作为立脚点,所对应的阶级自然是共产主义,基础是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它是面向未来,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服务的,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无产阶级是它的阶级基础。第十一条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和历史使命,首先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思考中走出来,开始做。以往的哲学,只是发现问题,并说明它,给出一个正确的概括;而新唯物主义的目标是:革命,从什么都不做的保守解释中走出来,实践之,改变之。用具体的、实践的思维方法取代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既然赋予了人主观能动性,人就应该依靠主观能动性去改变这个社会,给社会提供原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提纲》从根本上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指出其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唯物主义。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说,《提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根据科学的实践观,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此之上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第三篇: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金融三班 201304020329 阎娇娇
在我们读像马克思这样的历史伟人倾其毕生经历给后人留下的财富瑰宝时,需要抱着很虔诚的心态。我觉得这是表达对他们崇敬之心的最好方法,在马原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短短的十一条让我初探到马克思哲学世界的严谨和精彩。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这份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的核心是唯物主义,而且是能动的唯物主义。同时马克思强调它的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人是只能从实践中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共有十一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两条是整个提纲的总论,主要指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第三至第九条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第十和第十一条则是提纲的最后一部分,作为提纲的总结,揭露了唯心史观的阶级根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所实现的变革。
马克思之所以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就在于他从根本上改造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指出实践的本体性以及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提纲》中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认识理论的范畴,指出人的认识源泉在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实践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提纲》中,把时间引进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的,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受动性。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与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就哲学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即人在意识中观念的反映、理解和再现客观对象的活动及其结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能力和功能,是主体思维对客观信息的能动反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物质实践作为主管和客观认识与对象统一的基础,将认识的实践性、特点与过程,构建起以实践为根本的反映论。
既然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应,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尊重客观事实,还应发挥能动的主体作用,从自我实践中建立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借助自己的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值观、审美观和以往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内容进行加工形成新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学习任何理论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在文字的表面对书本死记硬背,必须结合实践经验,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理论知识进行再吸收、再理解,从而形成对于客观世界的深刻的认识。
并且它也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它要求我们在一切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拓理论的新境界和建设事业的新阶段。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实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因此哲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批判和扬弃。这种批判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且要广泛运用于实践之上。《提纲》第一次把科学实践观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不仅成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向上发展的关键, 超越了近代哲学,甚至现代哲学,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自己的特色, 从而开辟了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即新唯物主义《提纲》中隐含的现实主体与对象世界客体、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以及理论与实践等等的矛盾关系的萌芽, 为马克思日后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的全面展开和日臻完善开启了思想的帷幕。
《提纲》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理论的骨架或缩影, 而实践范畴则是这整个骨架的支点。所以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对于我们正确领会他的新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至关重要。在社会历史领域实践的观点其实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实践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作为一名大学生,《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对于我们自身的学习、发展更是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它启示我们要从实践出发,在现实社会中吸取经验,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有着对生活明确的目标和追求。
第四篇: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姓名: 杨 腾 飞
学号:10383038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 算 机科学与技术
大学:中 山 大 学
引言: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对旧的唯物论的完善和提高,指出了旧唯物论的不足,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论,让唯物论变成一种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理的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关键词: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 实践 哲学
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唯物主义重新登上历史的王座”。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唯心主义在做主导,他们鼓吹天才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在阅读《基督教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当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引用一段他人的话: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
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
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
命和根本任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提纲》的作用,也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学计算机,要学很多计算机语言,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去讨论问题,我们将不会有人和发展。因为计算机它 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脑里去将所学得知识行医一个意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进步。同样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或许是真理,但对于你来说,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其实真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该将它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真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遍使用原则,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让它时时刻刻知道
马克思把是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的就唯物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革命的实践意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上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有很多的狭隘性,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没有掌握革命的实践性,在提纲中的第二条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维是不是真理。
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离开实践。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批判了宗教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做得彻底,只是稍微起了一个头,对于宗教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来源怎样消灭这些宗教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如马克思所说,“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师节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而马克思的观点则是“对于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进而分析这些矛盾,认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这一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于这句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是费尔巴哈就唯物论的升级版,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中,费尔巴哈只是将“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给新的唯物主义定义为“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并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费尔巴哈的就唯物论的立足点就是市民的社会,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唯物论,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抑或是社会人类”,马克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创建一种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这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形式。
整体来说>>[1] >[2] >下一页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第五篇: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物流管理 1445542123 王力源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仅占据了两页纸,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束缚。因而《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一、对旧唯物主义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批判 《提纲》提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 在于是否认识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仅仅看到自然的优先性,客观性,把自然理解为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丝毫关系的纯客观东西,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旧唯物主义不懂实践,看不到感性世界是人的实践的产物,看不到自然,现实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属人性,恰恰是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不断创造,生产着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并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从而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统一。实践是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二、对唯心主义实践观的批判
马克思在《提纲》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主体的能动性,认为主体只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客体,而唯心主义却和旧唯物主义相反,他们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确实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大大发挥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却把这一作用加以抽象的夸大和发展,使其脱离了自然界的物质基础,把人的活动理解为精神活动,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上,费尔巴哈“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他只看到了自然对人的作用,而看不到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这样一来,人就成了自然界的俘虏,人只是在消极地直观地在头脑中反映着客观事物,即这就成为了人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的映现活动了。主义与客体之间的相物流管理 1445542123 王力源
互联系就变成了客体对主体的单向性的行为了,那么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可有可无了,中介作用就更不存在了。唯心主义将绝对观念、主观精神获得了凌驾于物质世界之上的主导地位,物质世界包括人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就夸大了精神的作用。这说明唯心主义也是不懂得实践的意义的,他们脱离实践去理解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不理解人的本质是实践的。
在解读《提纲》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中的那些脱离社会实践谈人类历史、抽象地概括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从而为马克思对实践的进一步阐述做了理论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