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借款人在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农村能源和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而发放的贷款。
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借款人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农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贷款对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对象,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政府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贷款种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按照项目的目标,可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按照贷款性质,可分为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按照贷款期限,可分为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贷款条件:
1、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和有效年检手续;事业法人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了登记或备案。特殊行业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或经营许可证。
2、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3、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立存款账户,自愿接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管理,恪守信用,遵守合同。
4、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法人申请信用必须符合公司章程,如果公司章程未做规定的,可提供具有股东大会(股东会)授权董事会(总经理)对外借款的决议。
5、持有中央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技术监督部门颁发并年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6、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或补贴来源,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达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规定的要求。
7、不符合信用贷款方式的,应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
8、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符合国家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有关规定;非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可参照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标准执行。
贷款期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的期限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贷款利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在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同时,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予以优惠政策支持。
贷款方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既可采用担保方式,也可对优质客户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第二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办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2009-1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规定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项目实行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的目标,贷款项目可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是以通过投资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投资牟利为行为趋向;非经营性项目是不以追求营利为目标,投资一般由政府安排,营运资金也由政府支出。
第三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遵循“政策导向、商业运作、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对象、种类、用途和条件
第四条 贷款对象。贷款对象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政府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五条 贷款种类。按照贷款性质,可分为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按照贷款期限,可分为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第六条 贷款用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主要解决借款人在农村路网、电网、水网(包括饮水工程)、信息网(邮政、电信)建设、农村能源和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主要解决借款人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农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第七条 贷款条件。借款人除具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试行)》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二)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符合国家及农发行的有关规定;非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可参照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标准执行,也可视项目情况适当调整。
第三章 贷款期限、利率和方式
第八条 贷款期限。项目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最长不超过10年;流动资金贷款一般不超过1年,最长不超过3年。
第九条 贷款展期。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可在贷款到期前向开户行书面申请贷款展期。贷款展期的办理按照总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贷款利率。按农发行商业性贷款利率定价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贷款方式。一般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对借款人资信状况良好,已经落实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可以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第四章 贷款办理
第十二条 项目培育。开户行应当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政府、行业和企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客户营销,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和贷款需求,遴选优质项目,充实项目库,并指派客户经理负责跟踪培育。项目库管理按照总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借款申请。对项目库中培育成熟的项目,客户经理提请借款人正式提交借款申请,同时应提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操作流程(试行)》规定的资料。非经营性项目还应提供:
(一)明确项目建设(承贷)主体、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方式和建设期限等内容的文件或证明材料;
(二)明确项目建设期非债务资金和还款资金的筹措方案及落实还款资金来源的文件或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项目评估(调查)。开户行受理后,应对客户申请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核查,提出初步调查意见,由有权审批行客户部门组织评估(调查)小组开展项目评估(调查),必要时可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估(调查),并将评估(调查)报告连同附件报相关部门进行贷款审查、审批。
经营性项目的评估,应参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项目评估指引》进行;非经营性项目的评估,财务分析应以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为重点,还款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财政的,要系统评估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地方政府信用和财政能力,合理确定地方政府财政负债规模等。
第十五条 贷款发放。对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开户行应当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采用担保贷款方式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需要登记的,应依法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应当使用总行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
开户行应当按照项目进度和借款人用款计划发放贷款,借款人依据借款合同分批次填写《借款借据》。发放贷款前,开户行须确认借款人已满足合同约定的所有贷款条件,借款人资信状况、影响评估指标的主要因素等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合同约定的贷款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必须暂缓办理贷款发放手续,并及时向原审批行报告。
第十六条 贷款收回。开户行应于贷款到期20个工作日之前,通知借款人筹措资金,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自愿在约定的贷款期限之前归还贷款,或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管理有关规定应提前收回的贷款可以提前收回。
第五章 贷后管理与风险控制
第十七条 实行客户经理制。开户行客户经理负责贷款日常监督管理和提供金融服务。对于大型重点贷款项目和高端客户,应成立由各级行客户人员参加的金融服务小组,制定专门的金融服务方案,派驻金融服务团队,开展贷后监管,巩固维护好客户关系。
第十八条 实行单独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在相关会计科目中核算。建立适应业务特点的统计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监测、反映贷款运行情况。第十九条 严格贷后监管。开户行应监督借款人按照借款合同约定使用贷款,除对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外,重点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贷款风险状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价。
(一)资金监管。加强账户监管,严格审查资金支付,信贷资金支付必须按权限经客户经理、客户部门负责人或开户行行长签字,监督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和项目建设进度使用贷款;监督项目资本金和其他项目资金按照约定到位。
(二)项目建设和运营监管。监督借款人按规定程序和方式采购设备物资;参与项目建设工程招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和决算审查等工作,监督项目按计划实施;参与借款人的重大经营决策;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内容、实施进度、营运效益的变化进行贷后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实际投资总额、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建设工期、建设规模、设计能力、达产能力、设计方案等落实情况;
2.项目经营过程中所选用工艺技术的实际效果、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运行状况;
3.借款人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变动情况;
4.项目招投标、保险、监理等情况。
(三)担保人保证能力,抵(质)押物价值等变化情况。
(四)还款计划落实和执行情况。
(五)贷款项目所属行业、区域等系统性政策和市场变化情况。
非经营性项目,还要密切关注项目建设(承贷)主体的发展变化情况,还款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财政的,要动态监测地方政府信用和财政能力的变化趋势。
第二十条 实行贷款风险预警机制。按照农发行有关贷款风险预警管理制度规定,在借款期限内,对信贷资金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预警和报告,并采取相关风险控制、化解措施。第二十一条 实行贷款项目后评价制度。贷款项目竣工并达到设计能力1年后或竣工投产2年仍未达产的,由原审批行客户部门组织后评价,撰写贷款项目后评价报告,提出控制和化解潜在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总结项目评估、贷款决策及参与贷款项目建设期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向本级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和行长报告。
第二十二条 实行贷款责任管理制度。贷款实行主责任人、经办责任人制度。审批行客户部门承担调查责任,审批行客户部门负责人为调查主责任人,开户行行长为贷款运营与管理主责任人,客户部门负责人和客户经理为贷后管理经办责任人。贷款责任的认定及对责任人的处罚,按照总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贷款档案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档案管理参照农发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农发行总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
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
http://bnz.cq.gov.cn2009年12月7日
彭水县位于渝东南部,处武陵山区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6.63平方公里,全县有耕地79.74万亩。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徒,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属严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寒潮、冰雹、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性气候频繁。彭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
近段时间,县农综办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就如何搞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研讨。
一、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我县历来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
着力加强了以田间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9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县农综办成立以来,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建设了一大批
排水通畅,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沟、池、田、林、桥”配套齐全,农村经济发展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9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在田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完成水利工程达处,其中排水渠道18条,蓄水池
其中人行耕作便道达72
万亩。相继建设了保家项目区、雷公盖项目区、白云项目区、新田项目区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通过中低产田土的改造,建设了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不仅减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降低了农业的市场风险,让农民掌握了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和多种调整方式的选择权。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8年,我县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资金 27座,便民水井机耕道建设达完善田间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了项目区田间农业基“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现在许多乡村出现了6处;完成田间道路建设25千米;共完成土地综合治理面积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161万元,“路、5197千米,5.5我县通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 千米,在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加强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的同时,注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建设了水产养殖、优质桑园、优质红薯、无公害蔬菜等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当时较好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雷公盖蔬菜基地和新田乡蔬菜基地的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产业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积极发展了经济林木,致力于将区域内国道“319”沿线建成“优质水果长廊”和“生态旅游观光带”,目前已建有布郎李、优质枇杷、桃花山庄桃子基地各1个。在该片区农家乐、节假日度假、观光旅游等正蓬勃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综合开发效益正渐渐显现出来。
(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并蓬勃发展。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功不可没。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践和调查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困难,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困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建设中需受益农民按国家投入的一定比例筹划资投劳。然而,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受益农民主动筹资投劳的现象很少,并且时常有农民阻碍施工建设的情况发生。例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国家农综办要求农民筹资投劳应达到中央财政投入的70%,其中自筹资金
劳不接受,不参与,更有一部份农民在工程建设中横加阻挠,无端强行收取石料费,引水费等增加施工难度。这样就造成了工程投入不足,计划工程量无法完成等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完成困难。
我县在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大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成本。在项目资金投入不变,或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工程计划任务难以完成。如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平缓地段的治理成本在每亩1500-2000元,缓坡地段在每亩
1000元。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护不力,工程项目利用率低,项目效益发挥不充分。项目工程的良好管理是工程持久、充分发挥效益的保证。一是在我县的一些土地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常常可见乱搭乱建民宅,人为破坏基础设施,垮塌等情况;二是在水利工程方面,沟渠内杂草丛生、乱石成堆,还存在许多病危排水渠道需要整治和改造,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其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相结合,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传统的低效益的种种模式并存,农业结构调整3174元,与20%,投工投劳 2000-30002000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全县50%。但在工程建设中农民对筹资投元,而市上的治理投入标准每亩不足
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迟缓,未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形成定点和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队伍有待加强。
我县目前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队伍人才溃泛与农业大县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的现实不相符。据统计,农综办项目科仅1个人。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部门协作少,条块分割严重。
在2000-200年,农业综合开发还能与以工代赈资金、水利建设的部分资金整合、协同建设农业基本设施,但最近几年存在条块管理,分散使用基本建设资金的现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多个部门管理,部门间各自为战,致使资金安排使用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基本建设资金的整体效益发挥。二是县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虽然我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但还是应保证必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的投入。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这重,从2004年起,连续多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中央对新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众和社会主义的提出,对我们科学认识和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和农村的各个方面,涉及到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好各部门打好总体战,一是建立健全我县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统一协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格局。二是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农田基本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要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计委财政部门要研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扶持政策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解决好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乡镇人民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口相关部门要在乡镇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要密切配合各施其职。三是加强各部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构和队伍建设,解决好无人做事的状况,四是加大宣传和开展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评比、表彰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大搞农业基础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群众筹资投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目前,我县项目区农民筹资投劳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
入,不仅取消了两工和统筹费,而且从今年开始取消农业税,补贴农业生产性投入。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人均收低,以及劳务经济的发展农展,每户经济状况和劳动力状况参差不齐,筹资对农民来说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不会取得成功,如何解决筹资投劳问题,一是要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实现增收的过程,也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二是让农民参与到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来,尊重农民意愿,发扬民主,大力推行项目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透明度,激发农民自觉自愿筹资投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按照总体规划,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的先实施,积极性差的后实施,以此引导激励筹资投劳,四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严格遵循“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村民自治办法,规范农民筹资投劳。
(二)整合资金,合力开发,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中央在去年和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大国家在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在不改变投资来源渠道和部门职责分工的前提下,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率。因此,我县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农口部门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确保投入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益。一是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捆绑使用支农资金,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二是坚持资金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原则,各负其责,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确保资金的渠道不乱,性质不变。三是选好支农资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资金整合找准载体,当前,支农资金的整合要选择一些全县重点难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管护利用结合起来,确保其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效益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二是乡镇、村组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落实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杜绝人为破坏的行为,三是加大对水毁工程和病险设施的修复力度,确保农村安全生产,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行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一是项目区投入推进“四百”工程,发展特色农业,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发展业主制农业。三是项目区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提高农民和农业的整体素质。
第四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什么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3)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2 论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关键技术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