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3 16:5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篇: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问计于民,改善服务”专题调研

华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再强调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时下,全国上下都在践行着“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农业综合开发借鉴世界银行面向民众的项目管理模式,必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实践证明其正在履行党和政府惠农富民政策。

一、农业综合开发功不可没

自2005年我县正式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先后实施了西华镇、河西乡、策底镇、神峪乡、东华镇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客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虽然起步晚、基础差、投入相对较少,但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得到了市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达到了项目区群众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上级部门满意的效果。

该项目以国家财政无偿投资为主、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的形式改造中低产田,其国家财政无偿投资的95%来源于中央和省上,其总投资全部用于农业、农村装备现代物质条件,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进而达到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该投资稳定、渠道畅通、管理严格、项目到位的鲜明特性是其它支农项目不可比拟的。

农业综合开发重在开发、贵在“综合”,其自身优势决定了它在“三农”中的长盛不衰,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深情赞叹。①有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农业综合开发借鉴世界银行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将其运用到项目建设和管理当中。从项目的申报、评估、审批、实施到验收等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的稳定和提高;②有完善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制度。中央财政在预算中专门安排资金用于中低产田改造,规定了各级财政的配套投入和项目区农民自筹投入比例。同时,实行了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账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③有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一方面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另一方面紧扣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扶贫开发、村村通工程、农村能源工程、以工代赈项目等结合起来,整片、整村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治理,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自立项以来,我们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累计完成投资3544.73万元(财政资金2849.6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695.09万元),其中水利措施完成投资1640.24万元;农业措施完成投资1242.86万元;林业措施完成 投资509.45万元;科技措施完成投资116.05;其他措施完成投资36.13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了西华镇、河西乡、策底镇、神峪乡、东华镇5个乡镇6个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涉及23个行政村86个合作社4575户19709人,共改造中低产田4.57万亩。主要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大工程措施,对项目区水、土、田、林、路进行整治,对桥、涵、闸、路、沟、渠进行配套,消除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项目区通过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至2009年,累计新建拦河坝6 座,维修1座,新打机电井10 眼,维修1眼,架设供电线路16公里,埋设供水管线2100米;衬砌各类灌溉渠道185条97.96公里,新修渠系建筑物1312座,埋设输水涵管2007米,疏浚排洪沟道37.7公里;新修梯田5898.28亩,修建机耕道路178条124公里,引进良种11万公斤,推广良种基地5045亩,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564亩,机耕深翻32692亩,增施农肥25476亩,种植绿肥13290亩,高茬收割20750亩,秸秆还田18890亩,配方施肥17200亩。购臵科技仪器4台件,栽植农田防护林4433亩,生态涵养林280.2亩。2010年东华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按照黎明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设任务,到7月底,新打机电井4眼,衬砌渠道20公里,预制U型槽23200块,修建渠系建筑物41座,开挖疏浚排洪渠道4.3公里;拓宽开通农田道路31条20.6公里,铺砂4.8万立方米,修建便桥2座,车桥3座;栽植农田防护林 800亩5万株;培训项目区群众400人次。

---开发催生优势产业,产业开发实现“双增”。项目建设紧扣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建基地,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项目通过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的结合,使项目区45700亩中低产田得到有效改造,核桃、草畜、蔬菜产业稳定发展,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西华川、策底镇两个集蔬菜种植,优质中药材繁育,苗木繁育、新品种示范推广、设施养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了河西千亩中药材繁育种植基地和神峪寇家河优质核桃示范园、神峪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东华镇黎明川高效农业示范园。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项目区内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比非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460元以上。

---走集约化经营路子,实现农企共生共赢。各项目区攻难点、建亮点,农产品生产初步形成了规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企受益日益明显。策底镇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项目区田间设施配套后,吸引大公司投入百余万元建成300亩蔬菜基地,使过去两料粮食作物亩均收入1000元提高到年种植五茬蔬菜收入万余元,年创收300余万元,不仅企业收益颇丰,农户在租地和劳作等方面也有80余万元的进账,实现了农企和农户双赢。东华镇依托华砚集团公司,组织农户在项目区建设蔬菜基地及蔬菜批发市场,实行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结的办法,实现了农户与农企双赢。

---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我们坚持依靠科技推动开发,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广泛开展科技培新,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开发效益。2005至2010年度组织实施了“优质洋芋坑种丰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大棚蔬菜栽培丰产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优质核桃栽培技术”等11 个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涉及小麦、玉米、中药材、林果、蔬菜等多个产业。采取田间指导、座谈、交流、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片等多种形式技术培训12889人(次),通过这些措施,改变了项目区群众传统种植观念,取得省工、省力、省能的效果,群众尝到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甜头,提升了项目区群众学科学用科技、推广优良品种、发展农业生产的热情,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全方位改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臵。通过流域治理、植树造林、农田林网和村屯绿化,提高了林草覆盖率,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加快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水利措施的实施,提高项目区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在节约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保护河流免受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在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中,坚持土地治理与农村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生态建设和村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六个项目区涉及的23个行政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工程,有了通达的道路网络、完善的排灌设施、优美的田园风光、崭新的乡村风貌,90%的行政村形成了新农村的雏形。同时项目区各村 积极实施乡村建设工程和农户“五改三建”工程,特别是项目区实施沼气池、太阳灶等农村洁净能源工程,节约了能源支出,提供了优质肥料,搞好了环境卫生,带来了经济收益。另外,近几年,由于项目区环境的改善,“农家乐”“假日菜园”“休闲采摘”等项目的俏然兴起,区内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明显推进。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1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3.06亩,增加机耕面积1.67 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63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7.06亩,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3.76万亩,正常年新增粮食产量430.3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19万元,项目区人均增加收入467元。项目区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有效改善项目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项目区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对全县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典型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二、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实践来看,目前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投向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更少。我县目前需要治理改造的土地面积有40多万亩,按照现有投入水平还需建设30年以上。如果考虑项目区新农村建设相关内 容配套,则需50—60年才能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土这一基本任务,这与实现农村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特别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要投向粮油主产区和以粮油生产为主的土地治理项目,而作为山区县农民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靠种粮油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不是山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山区的优势在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才是实现小康的根本所在。

2、项目实施难度越来越大,部分农民积极性不高,投工投劳困难。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一项基础性的建设、农民得到的直接经济利益不明显,有的农户甚至要损失部分利益(如土地占用、田块打破等)。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劳动力组织十分困难,突出表现为投工投劳组织难;占用土地补偿难;满足农民的需要难。乡(镇)村组织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甚至对无理取闹者也无可奈何。

3、工程监理费过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不需要像修房造屋、修桥、修堤那样每个环节都需要监理工程师严格监督。比如土方开挖,清淤等建设内容是当地干部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随时都可监督的事情,没有必要将这部分建设内容纳入工程监理范围支付工程监理费。

4、县级农综办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培训机会少。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机会基本没有,见不多、识不广、思维老化、创新不足、工作的新点子、新办法不多。

5、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与其地位不对等,工作协调难度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这样一个办事机构的名称似乎从 一开始就是顺应上级而立,给外界的印象是临时机构。农业综合开发原本是一个涉及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等诸多专业领域的利民事业,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与其在政府部门中的地位严重不符,市县农发办只是一个办事机构,非常具体的土地治理项目、责任重大的产业化项目、要求严格的项目建设标准和财务资料管理要求,就靠县区农综发办来承担。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这些同志在管理项目的同时,又承担着施工现场的指挥员、质量监督员的职责,工作战线长,任务量大,往往是白天忙于项目区施工现场的工程建设指导和质量监督,晚上加班文案工作。就目前而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人员设臵反倒不了,但工作能力发挥参差不齐。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村社之间因工作具体、要求严格、而农发机构职级低,相当一个股室,在各项工作整体协调方面困难重重,由于各方利益关系,阻力很大。农综工作者象拓荒牛一样奋蹄向前,在老百姓的心中留下了一座座无字丰碑,但无人挺身力荐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农发干部。其它部门一茬茬人被提拔升迁,而他们却因为奔忙在田间地头,不能为领导所识。加之检查频繁且严格,实行的是末尾淘汰退出农综行列,农发工作压力很大。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能力,使农业效益日显突出;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铺就了农民致富路。可以说,农业综合开发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办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 “民心工程”,不仅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担当了大任,而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三、措施和对策

我县自然条件和优势资源决定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必需紧紧围绕土地治理这个中心任务,把改造中低产田土与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结合起来;把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结合起来;把开发的原则规定与农民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把项目实施内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利用搞开发,搞好开发促利用、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坚持土地治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围绕这个中心任务,结合打造核桃、中药材、蔬菜、草畜产业生产基地,力争通过3—5年时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扶持兔华亭县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达到既充分利用资源,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是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投入机制。每年项目区立项和龙头企业申报面向社会公开,将申报条件、内容及具体办法采用下发文件、电视台播放、发布告示等多种形式告知社会各界、调动乡(镇)、农民、业主多方面积极性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同时把项目区建设尽量与生态家园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农技、农机示范推广等项目结合起来,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努力探索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的措施和方法。在制定实施方案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项目区人畜饮水、机耕道及通院通户道路纳入建设规划。同时探索采取以奖代补 的办法修建机耕道、人行道、人畜饮水设施等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发挥农综资金的牵引作用,扩大建设成果。

四是探索将部分劳动力需求大,技术含量低,施工作业容易的项目,组织项目区群众直接实施,增加农民收入。并由财政监制票据直接报账,减少中间环节,节省工程开支。

五是不断完善工艺,降低成本。从2008年开始,实施农综项目建设,全面推广机制预制件U型槽沟渠和预制件管道,降低建设成本。同时逐渐改用块石浆砌护堤、护坡,尽量减少开山取石和生态环境破坏。

四、建议

1、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不足,欠账较大,加之山高坡陡,单位面积土地治理投入成本较高。若按目前投入水平恐怕30年内也难以改变我县农业基础建设现状。希望省市农发办加大对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投入。

2、我县核桃、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全国全市闻名,优势十分突出。希望市农综办将我县纳入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县,对我县特色产业基地、加工予以重点扶持,推进特色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山区农民主要增收来源。

3、建议市农综办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招标上采取更灵活的办法,对清淤、开挖土方、生态工程等项目,采取组织当地群众实施的办法建设,不纳入工程招标范畴,直接增加群众收入;将河堤、护堤、沟渠等技术性强的工程项目纳入公开招投标范畴。同时只将公开招标的工程量纳入监理范畴,按实支付工程监理费和委派监理人员,这样一方面可 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程开支,节约建设资金,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4、建议在每年科技培训费中列支一定的学习培训经费,为农发办工作人员创造一定的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机会。以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多做贡献。

5、农综部门和农发工作者是服务“三农”的骨干力量,他们肩负着贯彻党在农村政策的重任,责任不小待遇不高,担子不轻手段不多,建议党委和政府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在政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关心、生活上多关爱,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和风清气正的机关氛围,强化队伍建设,让能为华亭县农业发展要来实实在在项目资金的部门有“地位”且兴盛起来,让兢兢业业干事人不要吃亏。建议将市、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列入政府序列局管理,扩大人员编制,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12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区把农业作为稳定全区的基础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突出发展高效农业经济,着力培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连续六年保持全市第一,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一、农业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粮食产量持续提高。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08.638万亩,总产16.67亿斤;其中小麦面积103.944万亩,单产748斤,总产7.8亿斤;玉米面积93万亩,单产866斤,总产8.08亿斤,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产。2010年,小麦最高单产达682.1公斤/亩,连续7年增产,玉米最高产达785.9公斤/亩,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产业基地稳步扩大。新增早春瓜菜9、6万亩,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78万亩。培育了4个“一乡一业”先进乡镇和30余个“一村一品”明星村,形成了万福8万亩早春甜瓜、沙土10万亩芦笋甘蓝、皇镇3万亩山药等七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了“沁肺春”牌甜瓜、新世纪水晶梨等22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畜牧渔业发展迅猛。全区已发展林下规模养殖场400余个,林下土地有效利用面积10万亩,林下畜禽存栏460万头(只),年出栏1100万头(只),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1-

一。水产放养面积3.4万亩,其中名优养殖1.5万亩,鱼产量14000吨,畜牧水产总产值达到12亿元。林业生产保持先进。全区林地面积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8%,今年新增成片造林面积3.1万亩。今年,全区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46亿元,年均递增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685元,年增幅11%,连年保持两位数速度增长。

二、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以治理中小河道和疏通田间沟渠为重点,历年来先后开展了五次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实施了黄河刘庄灌区四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洙赵新河上游段清淤治理工程,疏通区管河道11条、260余公里,清淤治理河沟405条、33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71.7万亩,全面形成“沟沟相连、河河相通”的灌排网络,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升。农机产业化加速推进。农业机械总动力145万千瓦,大型农业机械2万余台套,今年完成小麦机收98.7万亩,机收率达98%;完成新注册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区总数达到42个,全区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78%,提高了机械组织化程度和作业效率。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升。全区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林木、畜禽等新品种90余个,推广实用新技术40余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产品11个,绿色食品7个,农产品注册商标16个。

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

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总量达到147家;新发展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

企业23家,总量达到353家;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5.9亿元,利税12.2亿元,同比增长23.2%。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区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到4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个,总数达到225个,带动农户7.1万户,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四、***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基地加快建设。高标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了半径35公里的***产业区,已发展以***为主的花卉面积12万亩,其中***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值达到3.6亿元。科研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品种资源评价”等课题研究,完成了“***换芽嫁接快速繁育技术”、“催花技术”、“盆栽技术”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荣获国际、国家、省奖20余项;规划建立了***资源圃和***基因库,先后完成“***芍药鲜切花”等50多项技术研究;品牌宣传影响不断扩大。菏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举办大型展览18(届)次,荣获各类奖项561个。尤其是在昆明世博会上,囊括111个***单项中的83枚,占获奖总数的75%,一举奠定了菏泽***的霸主地位。深度开发力度不断增强。“***籽油生产工艺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研制了***花蕊挂面、***系列化妆品、***茶等系列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条。今年5月份***区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省政府已向国家申报在菏泽建设200万亩的***籽油生产基地。旅游

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曹州***园提升改造工程,***园面积增加到1600亩,景点扩大到39个,今年4月9日顺利竣工开园,接纳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亿多元。

五、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按照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统筹兼顾、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力加快以试点村改造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强领导,落实目标,强化调度,加大补贴,全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已启动村庄改造37个,完成村庄改造15个;完成乡镇办事处规划编制14个和中心村规划61个。吕陵镇今年启动了吕都商贸城、乔堂、陈庄三个新试点,年内可建成入住群众300余户。围绕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科学编制规划,实行打深井连片供水管网延伸,扩大供水半径,加速推进饮水工程建设,全区累计通自来水自然村525个,村村通自来水率达到45%,受益人口42万人。改厕改沼改路工程建设加快。已完成改厕8万余座,建设沼气池9200座,修建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村村通油路率达98%。配合新农村建设,实施了以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五化”标准为目标的327国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了皇镇、沙土、吕陵三个乡镇驻地环境建设,新修道路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4万元平方米,新安装路灯400盏,有力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

六、惠农支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全区农村低保工作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低保金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发放;加快新农合建设,参合率达到98%,率先在全

省实现了省、市、区、乡镇、村五级联网,位居全省第一。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良种补贴等项目,累计落实各类补贴和政策性保险5亿余元;新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587台,完成农机补贴资金840万元,实现农机投入4800万元。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已完成163个村居土地流转,流转面积32219亩,涉及农户17080户,签订流转合同765份。

第四篇:榆中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榆中县是省会兰州市的近郊县,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辖8镇15乡268个行政村,42.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59万人,有汉、回、壮、满等12个民族。总面积330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万亩,海拔1400米一3670米。年均降雨量35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6.7℃,无霜期120天。按照自然特点,全县分为中部力1源河谷区、北部干旱山区和南部高寒二阴山区三类不同地区。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省委1号文件统揽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重点,积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9.2亿元,占年计划的102%,同比增长15%;农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占年计划的106%,同比增长6.1%,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1876元,增长5.6%。粮食总产量1.13亿公斤,比去年减产1000万公斤左右。

一、主要工作

1.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增收基础。按照“优粮、扩经、壮菜、促牧”的发展思路,优化粮食种植,扩大经济作物。壮大蔬菜产业,促进畜牧业和草产业发展。今年全县共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11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2.3万亩,经济作物面积47万亩(复种蔬菜6.5万亩),粮经比调整到6.1:3.90粮食作物中夏粮37.1万亩,秋粮35.2万亩,夏秋比调整到5.1:4.9。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全年完成冷凉型蔬菜种植11891亩;完成高架大棚1619亩;完成散养鸡15.7万只(新增);新增奶牛1511头;完成舍饲养羊40123只;完成花卉种植959亩;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36.5万亩,其中蔬菜18.2万亩。洋芋16.5万亩,百合1.8万亩;完成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3.3万亩。同时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全年共种植青饲草2.5万亩,留床面积达到14万亩,北部山区和川水地区户均种植优质饲草1亩以上,粮经饲比达55: 34: 11,全县畜牧养殖数量达到26.8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畜牧业商品收入8600万元,人均收入222元,实现了农业内部由粮经二元结构为主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

2.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增收空间。一是农产品商品基地规模日益扩大。全县共建成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264个。其中万亩蔬菜乡8个,千亩蔬菜村已超过100个,百亩百合村23个,千亩商品洋芋村72个,千亩药材村3个,百亩花卉村4个,百亩食用菌村2个,50头以上奶牛场10个,百头以上猪场15个,千只以上养鸡场12个,百只以上舍饲养羊场15个。大部分乡镇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模式。全县日光温室累计达1.94万亩,其中高架大棚达6455亩,日光温室1.3万亩;药材留床1.87万亩,百合留床2万亩,花卉种植3100亩;奶牛累计养殖4600头,舍饲养羊7.9万只。川西片培育形成了无公害蔬菜、花卉、奶牛产业,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县80%以上。川东片培育形成了优质玉米、设施养殖产业。北山地区培育形成了洋芋、舍饲养羊产业。南部山区培育形成了百合、药材、冷凉蔬菜产业。全县蔬菜、洋芋、草畜养殖和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区域结构布局渐趋合理。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县以蔬菜保鲜、洋芋、百合营销及乳产品加工为骨干的龙头企业已达45家,其中蔬菜保鲜库23家,洋芋和百合营销及加工企业7家,乳品加工及畜牧养殖企业12家,其它3家。以蒋家营蔬菜保鲜库为主的23家蔬菜保鲜企业,库容量达6.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4家,年外销县内外蔬菜6亿公斤,是目前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蔬菜保鲜库建设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经营情况和带动效果最好的县区。以农牧工商公司为龙头的百合加工营销企业,年销售百合6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洋芋协会为代表的集籽种调运繁育、洋芋外销为一体的洋芋营销企业,年外销商品洋芋1亿公斤,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以庄园乳业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集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为一体,与周边乡镇建立了7个以上奶牛养殖基地,实行“公司+农户”模式运作,与养殖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品购销网络。年加工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其中加工销售本县牛奶4000余吨。今年又建成了年产奶粉1.2万吨,粉片3000吨的庄园乳业奶粉生产线,为全县奶牛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建成了金崖、和平农贸市场,进一步扩大贡井、中连、上花等乡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规模,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这些企业和产地批发市场共带动各类商品种植业基地39.4万多亩,商品畜禽饲养达30余万头(只),龙头企业吸收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万多人,带动发展运输、餐饮、造纸、塑编等企业30多家,发展农业经纪人近千人。仅蔬菜外销带动运输业实现产值3亿多元,包装业2亿多元。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起步良好。目前全县共有蔬菜、洋芋、养羊3家行业协会和青城科普等45家乡镇农民科普协会,其中今年新组建成立24个,共吸收团体会员191个,个人会员1.48万人,协会会员遍及各个乡村。蔬菜协会在组织技术培训、农业环境治理、强化内部市场经营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示范“星火计划”项目。县洋芋营销协会积极引进繁育推广洋芋良种,加大商品洋芋种植推广力度,大批量组织我县洋芋产品外销,洋芋已成为继蔬菜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也是我县南北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新兴产业。县养羊协会在引进繁育优良肉羊品种上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300多只,对全县羊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城农民科技协会在组织当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提高增收标准。今年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36.5万亩。其中蔬菜18.2万亩、菜用外销商品洋芋16.5万亩、兰州百合1.8万亩。无公害蔬菜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前景最好、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益最高、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产业。全县蔬菜生产能力已进入全国8个主要生产基地的前4位。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面积24.3万亩,正在申报认定的20万亩;已向国家申报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21个。绿色食品标识1个,占全省蔬菜产品认证的四分之一。正在申报认证的32个。全国37个无公害蔬菜检测点中。我县各项检测数据都位居第一。一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今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8.2万亩,总产量突破了4亿公斤,商品量达到3.6亿公斤,其中外销量3.24亿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3.24亿元。比去年增加0.48亿元。全年人均蔬菜收入839元,菜区乡村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超过两千元。我县90%的蔬菜产品销往广东、浙江等13个沿海省市40多个城市6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有10%近3500万公斤蔬菜产品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我县已成为全省“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重要生产基地、贮运销售及物流配送中心和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二是菜用外销商品洋芋发展势头良好。今年我县洋芋种植面积24.1万亩,其中外销商品洋芋16.5万亩,商品量2亿公斤,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全县人均收入195元,其中北山地区人均洋芋收入700多元。占到了北山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洋芋产业已经成为北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蔬菜种植。今年种植面积达11819亩,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认证。这已成为南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三是农业科技应用广泛。进一步加大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安全监管,积极推行规范化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综合竞争能力。全县共完成优质农作物播种面积48万亩,配方施肥75万亩,推广良种田3.5万亩,间套带田19万亩,其中间套8万亩,带田11万亩。实施了3.3万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栽培技术,1200亩优质商品种薯双垄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同时在我县相继召开了全省、全市旱作农业发展现场观摩会,对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充分肯定。双垄沟覆膜栽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旱作农业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探索了一条新路。」

4.加强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增强增收后劲。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三电甘八泵站渠道延伸等小水工程22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00亩,保灌面积3300亩。进一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盒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建成连搭水土保持中小型淤地坝20座;一卧元贷款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12万亩;三电东干渠系加固改造及1,2号隧洞工程工程进展顺利,三级渠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建成青城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解决了3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干旱山区庭院集雨配套工程 15.2万平方米,解决了北山7个乡11个村近2000户1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完成梯田建设8000亩,小流域治理8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完成集雨节灌面积5000亩。宛川河夏金段治理工程、和电八泵站、七电二泵站改造工程已列入全市重大水利改造项目。二是稳步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完成了林业生态小康村镇青城建亭村达标建设,绿化规模1500亩,栽植各类树木1.36万株,栽植黄河护岸林3公里,农田防护林10公里,主干道护路林3公里,四旁林2公里。完成清水释乡清水村、连搭乡石头沟村和恩玲中学校园绿化等村镇绿化3处。完成历年造林工程补植面积8.9万亩,其中退耕耕还林6.23万亩,荒山造林2.67万亩。完成三北四期工程补植2.99万亩,完成老果园改造300亩。实施封山育林2万亩。三是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完成了中连川乡高窑沟村等13个村整村推进建设。争取到韦营乡郭家沟村等8个整村推进项目。目前各村都已开工建设,全县实施整村推进的村累计达到38个。四是实施新农宅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了冯湾、袁家营、黄家庄、金崖、郁家湾小康村建设进程,建成水、电、暖、路等功能齐全的新农宅262户,花园式农宅小区1个。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今年我们积极抢抓有利机遇,狠抓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洋芋、药材、百合、蔬菜等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新上了清水洋芋淀粉加工、庄园奶粉(片)加工、中药材饮片生产线、甘肃四口食品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组建各种形式和性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努力增加农民直接收入。二是狠抓劳务输出。今年县上把劳务输转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动员全县各级干部用三分之一的精力来抓此项工作,县上组织人员到北京、天津、广州等地联系劳务项目,筹建劳务基地。在劳务输转工作中,奉行“输出1个人就等于种了两亩菜,输出百人就等于办了一个企业”的理念,加强宣传、广泛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劳务转输工作。全年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71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2.87万人次,自谋输出2.22万人次,就地转移3.1万人次。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9万人。新建立劳务基地6个,分别与28家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出合作关系。

6.狠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创造增收环境。一是加强春秋两季动物防疫,防疫率达l00%。加强活畜市场的监管,加大了动物检疫监督管理等日常执法工作。近期按照市指挥部的要求,全面加强了禽流感疫情的堵防主作,有效阻止了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维护了全县禽牧业安全。二是积极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特别是对无公害蔬菜产区乡镇的农药市场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摸清了县内高毒农药的流通情况,加大了打击力度,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既基本农田的重新确权和换证工作,积极维护农户的切身利益。四是全面兑现落实了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及两免一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资金254.04万元,农机补贴10万元,两免一补资金370万元。

二、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我县旱地面积78.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3.8%,属雨养农业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难以适应当前和今后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

2.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全县种植业比重(66.7%)仍然较大,畜牧业(30.4%),林果业(0.5%)比重小,种植业上大路货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作物面积不大,农产品销售价格大起大落或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3.龙头企业数量少,特别是蔬菜、洋芋深加工增值型企业少,大部分龙头企业以销售农产品原材料为主,产业链条短。还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介组织发育缓慢,大部分处于初发阶段,运行不规范,难以承担起开拓市场、连接农户、完善服务的功能。

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发展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奶牛养殖、日光温室、高架大棚等投资较大的增收性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农业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经费不足,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不够大,特别是在商品洋芋的改良推广上还比较滞后。

5.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重,难度大。全县纯山区贫困村共有159个,占全县总村数的59.33%,列入扶贫开发的重点村仅有78个,81个村尚未列入,给扶贫开发造成了很大难度。全县还有的1.58万绝对贫困人口和4.51万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二阴深山区和干旱山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差,正常年景返贫率在10%-2哪左右,遇到灾年返贫率更高。贫困面下降的幅度逐渐减缓,已成为扶贫开发的新难点。

三、今后的思路及措施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化富民战略,坚持“依托城市,开发农村,服务城市,富县富民”的总体思路,按照全县三类不同地区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发展城市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明年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农业是今后我县农业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和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城市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建立服务城市型农业框架为方向,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扩大规模,优化品种,提高档次,配套增效。按照全县三类不同地区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上发展壮大川区蔬菜产业,北部山区洋芋产业,南部山区冷凉型蔬菜产业;养殖业上川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北部山区发展舍饲养羊,南山地区发展肉牛养殖业,同时积极发展山区散养鸡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发展现代化。争取3年内使全县蔬菜种植规模达到并保持在30万亩左右。商品洋芋达到30万亩,奶牛养殖达到1万头,舍饲养羊达到15万只,散养鸡达到50万只,饲草种植达到20万亩。一是要重视粮食生产,巩固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明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9万亩,经济作物50万亩(复种7万亩),粮经比调整到58: 42。粮食作物中夏粮30万亩,秋粮39万亩,夏秋比调整到44: 56。要全力扩大地膜种植和复种面积,地膜种植面积保持在44万亩以上,完成玉米、洋芋双垄沟膜面覆盖种植7.6万亩。二是以蔬菜产业为代表的强势产业要在巩固保持目前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发展配套产业,提高综合产业效益。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比去年扩大1.8万亩。洋芋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商品洋芋达到20万亩,增加3.5万亩。三是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业比重。重点发展奶牛养殖业和舍饲养羊,扩大种植饲草,争取明年畜牧业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奶牛2000头,舍饲养羊6万只,养鸡25万只,新增饲草种植3万亩。四是要扩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推进花卉、百合、药材、食用菌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益。新增花卉1500亩,百合留床面积保持在2万亩左右。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群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在经营环境、市场维护、商标管理、资金协调和联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服务和扶持,特别是要突出扶持蔬菜贮运加工、鲜奶和淀粉加工等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企业的发展,每年力争引进建成1-2户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要鼓励本土的蔬菜保鲜库积极组建自己的运销企业,争夺终端市场,延伸经营链条,获得最大增值空间。建成榆中蔬菜物流中心,组建蔬菜产业集团公司,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运作。二是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有所突破。重点做大做强蔬菜、洋芋、畜牧业等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业。蔬菜产业要高举“兰州高原夏菜”的旗帜,把无公害绿色蔬菜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推进基地向南部二阴地区和川东乡镇扩展,每年新发展冷凉型蔬菜5000亩,3年内全县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占川水地的80%以上;洋芋产业要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基地、拓宽市场等措施,力争每年新增外销菜用型洋芋种植5万亩,3年内达到30万亩,使两大产业向连片规模化升级,以标准化组织生产,逐步形成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梯次生产体系,不断优化品种,保持竞争优势。三是在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方面有所突破。把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和产业化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来抓,在现有专业协会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定远花卉协会和奶牛养殖协会以及药材、百合、食用菌种植协会。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产地市场建设,每年建成1-2个专业农产品集散市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

3、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把无公害标准化工作作为提升我县农业重要、长远的手段,作为开拓全国市场的名片,保持我县蔬菜质量在全省、全国的领先位置。一是扩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在巩固川西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连搭、三角城、清水等乡镇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明年发展无公害蔬菜42万亩,其中蔬菜20万亩,菜用型洋芋20万亩,百合2万亩。同时完成所有农产品的产品认证和生产基地的产地认定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对花椰菜、甘蓝等主导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力争注册3-5个商标。二是抓好生产源头管理。大力推广“十户联保”经验,杜绝违禁农药的使用,加强菜叶、地膜等废弃物的管理,保护产地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和声誉。三是互动互促。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使用和产销联结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促使龙头企业以产业化方式带动标准化生产,以规模化生产方式实施标准化生产,形成标准化武装产业化、产业化推动标准化的有利发展态势,促进优势优价的实现。四是抓好科技推广。要进一步加强与整合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效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完成优质作物种植50万亩,配方施肥75万亩。推广良种田3.5万亩,间套带田20万亩,其中间套8万亩,带田12万亩。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全面推广山区双垄沟覆膜种植。

4、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①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要抓好三电、青电、七电、和电等骨干水利工程和各灌区的挖潜改造,争取国家投资,3年内对三电工程彻底进行维修改造,配套完善节水措施,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完成定远蔬菜基地供水工程及管网配套。同时解决连搭、清水、高崖等乡镇部分村社的农田灌溉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61万亩。抓好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建成骨干淤地坝7座、小型淤地坝16座和小型水保工程600处(座);规划兴建各类供水工程12座,解决1.35万户5.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22.6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完成宛川河夏金段治理工程,抓好梯田建设、集雨节灌配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积极推进川水地区的新型农宅建设。②抓好扶贫开发。继续大力实施群众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每年争取

10、个村以上的项目建设任务;认真做好已完成项目的后续管理和巩固工作,实现滚动发展。积极探索南北山区发展旱作农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有效扼制返贫问题。逐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不断加大社会帮扶力度,认真做好社会帮扶工作。③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高度重视发展以农产品产后服务业为主要类型的乡镇企业,从抓加工转化、分级包装、储藏保鲜、收购贩运入手,下决心扭转长期廉价出售原料产品的被动局面,使农民享受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力争使初级产品加工转化量占到总量的30%以上,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同时要积极务实的推进小城镇建设,在产业聚集区、物流中心区,规划发展新型功能的小城镇,落实各项政策,把企业向城镇集中,兴办第三产业,提高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二是做好劳务输转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积极与劳动部门合作配合,扩大培训面。提高就业率,确保劳务输出成效明显,收入明显增加,每年输出劳动力8.5万人(次)以上。④提高林业发展水平。一方面,要巩固提升现有绿化成果,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长效管护和低成本运行的机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苗木景观基地、林业生态园、村镇绿化等相关产业,完成和平万亩牡丹园基地建设、引黄灌区3000亩老果园改造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的补植补种力度,3年内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协议荒山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三北四期工程9.5万亩。深入研究退耕还林工程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保障群众长远利益。全面落实封山禁牧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林木林地的不法行为,巩固林业成果。抓好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和二阴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重点小城镇及其面山的绿化,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⑤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和巩固现有防疫队伍,加大防疫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防疫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全县防疫应急能力。二是加大农资打假和禁用农药整治力度,净化农业市场。确保产业安全和食品安全。三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进农户、到地头,真正做到科技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求到人。四是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抢抓终端市场。要发挥定远蔬菜库群、洋芋协会的集散中转作用,采取政府、部门、协会和企业联合互动的办法,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每年举办“兰州高原夏菜”促销会或其他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积极探索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服务路子。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面。五是是巩固加强防灾等公共服务体系。重视人工影响天气、防洪等工作,加强灾害性天气、汛情、病虫害和动物疫情监测预报,确保农业安全。六是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扶持农业、保护农民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四、工作建议:

1.关于扶贫方面:我县有159个山区村,只有78个被列入扶贫开发重点村,其余81个村未纳入整村推进计划,加之重点村扶持资金有限,这给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带来了一定难度,建议省市将剩余的81个山区村列入整村推进计划并加大项目资金及数量。

2.农业投入方面: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有能力对农业进行保护和支持。建议:建立长效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3.加大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4.加大农业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力度,主要包括防汛、防灾、防疫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

第五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根据某某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

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

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

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

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某某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 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 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 10 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某某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作为一名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下载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62万人。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逐年调整,县强化农业主导地位,突出......

    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0.5万亩高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3月份获得上级批复,市农发办完成了项目公示、项目工......

    农业综合开发调研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情况的 调查与思考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实践,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长期积累,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农业综合开发是1988年国家设立的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大专项。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围绕促进农业发展这个主题,规划和实施项目,呈现出“工作一年比......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县是农业大县,国土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3万亩,辖12个乡镇,总人口48.6万人,属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

    农业综合开发典型材料

    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2006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了明显......

    2013至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范文大全

    2013至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

    秋冬农业综合开发

    鹤峰县2011年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情况 鹤峰县水利水产局 (2012年3月) 鹤峰县是全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鹤峰县以......